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行-第2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公良文打算就在瀑布下修建浮桥,然后以冲击伐破坏下瀑布河其他地段设浮桥的条件,迫使金雪狄人只能在联军修造的浮桥上渡河。即便调集水军前来协助渡河,也根本来不及。

    如此可将金雪狄人暂时堵在瀑布西岸,而联军留下兵力于东岸阻击金雪狄人过河,大队继续北上,等到拉开距离,再将浮桥破坏,东岸联军最后突围。

    之所以保留浮桥,一可继续占据河面空间,不令金雪狄人在对岸架设浮桥。

    其二,横跨两岸的浮桥主动权在联军手中,如果渡河后割断浮桥,金雪狄人将在西岸架起浮桥,坚守在东岸的联军将无法撤下,一旦后撤,金雪狄人在准备充足情况下,一天之内将浮桥修到东岸。

    但如果浮桥继续以横跨两岸状态存在,东岸联军随时可以切断浮桥,使之瓦解。

    当然,金雪狄人如果将东岸浮桥切断,自己修桥也可以,但西岸沿河的树林较少,联军是从两岸同时对进修桥,而东岸林木较多,因此东岸修造速度最快。

    待西岸就近树木被联军砍伐之后,金雪狄人无法在西岸就地获取木材,如此就只能从更远处拖运,极为不便。如果联军将西岸就近森林尽数砍伐烧毁,金雪狄人在西岸将短时内更难以修起浮桥。

    其三,并非所有的沿岸都适合于修造浮桥和桥梁,必须是流速一般,河面较窄处,河面与滩涂地面基本持平的水域,方能满足修造浮桥架设条件。

    雅思艾瀑布河以北的下游,目前来看只有瀑布下以北四五里内具备修造浮桥的条件,而联军占了多数以上的空间。

    继续往北都是两岸高,而河面低于水面的河段,若非雨季,水位距离河岸悬空好一段距离,因此下游满足修造浮桥的地点少之又少,除非绕走北上更远地段寻觅渡河地点

    当下游短时内无法满足架设浮桥,现成的浮桥将迫使其夺桥,联军守在东岸一夫当关,金雪狄人将无法过桥。

    与公良文商定计策,大军开始过河,百里燕于次日率大军继续北上丘比贡,令卢皋混成军与联军一万人留守东岸,协助公良文三万人镇守浮桥。


………………………………

第533章 美人趾

    行至第三日,大军抵达通往丘比贡西河上游段,百里燕没有渡河,继续沿着西岸北上,于两日后抵达两河流域德朗基山口。

    德朗基以西是雅思艾瀑布河下游,东侧是丘比贡西河上游,两河在德朗基段东西相距六十里,从地图上看,两河一直向北,形成巨大的喇叭口。

    德朗基在金雪狄语中意为美人的脚趾,由于地处雅思艾瀑布的下游平原,紧挨雅思瑞丽瀑布河平原有一道东西走向,长约四十五里而连绵起伏的群山,群山中又有五座高耸的险峰,形如人的脚面与脚趾,因而这片山区得名德朗基。

    德朗基山与西河上游相距十四里,之间是一片河滩森林,因位于德朗基山与西河间,故而得名德朗基山口,要想通过德朗基,只能由此通过。

    百里燕登上附近山头了望德朗基以北,与身边司空南说道:

    “司空兄,此处若能为我军所用,连接丘比贡西山,将对我军极为有利。”

    “将军是想在此盘踞而经营此地?”

    “司空兄你看,德朗基平原西有雅思艾瀑布河,临河一侧险峻陡峭无法逾越,以东是西河,中间只有十四五里的森林滩涂可容通过,若是在此置一军挡住去路,两河平原间可尽为我军所得。”

    “可北面地形尚不明朗,金雪狄人若是从两河同时从不同地点架桥渡河,我军将腹背受敌。”

    “我观雅思艾河下游两畔势高颇高,此处不利架设浮桥,唯有东侧西河可架浮桥。若是北面地形有利,盘踞在此未必不可。”

    “即便如此,以我军当下状态,北面地势不明,德朗基山尚有十多里的缺口,同时还要应付西河敌军渡河,我军将无力分兵把手。此地距离丘比贡西山尚且还有一百三四十里路,战线拉的太长,对我军极为不利,现在占领此地还言之尚早。”

    “是啊,可要是能有什么办法,先稳住局面就好了。”

    百里燕随军有二十六七万多人,妇女儿童占了百分之三四十,还有马匹、独角马和大量辎重,加公良文四万人,那就是三十多万,守住西河与德朗基山缺口没有任何问题。

    怎奈何三十万人中,能战者十万,其他十余万青壮年和妇女都未经编练不堪大用,潜伏的在新附民里的中原贼是个隐患,不利于久战。十万人要守住十多里的山口,二十多里河滩,将十分艰难。

    百里燕思索之际,北去探路的斥候骑马返回营地:

    “启禀各位将军,属下向北探出二十五里,发现大片沼泽地。”

    百里燕闻讯忙问:

    “沼泽纵横几何?”

    “向北探去三里尽是沼泽,尚未见头,属下返回时已向东、西两侧探出三十里,仍旧都是沼泽,尚不知自东向西六十多里是否皆为沼泽。”

    询问完斥候,百里燕掏出望远镜,眺望西河两岸。西河两岸为滩涂居多,森林遍布,河面宽窄不一,能够架桥之处极多,金雪狄人可在二十多里之内同时架起十几条乃至二十几条浮桥,要想以冲击伐尽数破坏难度会很大。

    尽管北面沼泽可以填,但短时内填出几十万人通过的平地是做不到的。因此短期内主要的威胁来自东面的西河。想到这里,百里燕陷入进退两难,这时蒋杰说道:

    “大人,属下有一计也许可用。”

    “哦,说来听听。”

    “此地顺流而下一百三四十里地便是西山外,金雪狄人水军盘踞在此,我军为何不夺了他们的战船占为己有,自筹一支水师。”

    “自筹水军?”百里燕眼前一亮,忙又问:“如何个自筹之法?”

    “大人你想,我军以北一百三四十里便是金雪狄人堵在西山外大营,我军这么多人,即便想要与苏先生里应外合的杀入谷中,怕是不死伤个三五万人,难以进入谷中,而且卡莱泽的守军此时如若反扑渡河而来,四十万蛮军新兵又紧追在后,我军将难以招架。

    大人既然想要经营此地,又不想金雪狄人在西河上架桥,就唯有以水师制衡两岸,同时以水道为纽带,用舟船运载人丁辎重往来于两地间,如此岂不快利!”

    “有道理,蒋杰所言有理。”司空南赞同道,随即又言:“此法于当年我军骑兵水军齐头并进,袭扰黑巾军粮道,有异曲同工之妙,末将观金雪狄人水军懈怠形同虚设,前番过河若不是仓促,夺下他们全部战船也非难事。将军,此计不妨一试。”

    “嗯,此事确实可行!”百里燕肯定道,继续又说:“好歹河面上还有七八十艘的大小战船,每艘战船划桨的中原民桨手少则三四十,多则五六十,合计得有三四千人,现成的水军,若是能被我军尽得,载上我军的兵马,陆战我军兴许一时难以招架,这水战,可就是我们的天下了。”

    金雪狄人战船的桨手虽然都是来自松迪亚省的二三四代民,但却与其他三代四代中原民大为不同,由于工作环境极为恶劣,经常遭到鞭打,前番解救的桨手反抗情绪相当激烈,其中也并未发现中原贼的踪迹,可见金雪狄人并非都在所有地方安插中原贼,中原贼对岗位也是挑三拣四的。

    毕竟划桨可不是种地修路,划桨是绝对的苦脏累,都被锁链铐在桨杆上,不时还要面临鞭打,人生自由受到极大限制,长期被部署在松迪亚,来往于关内关外运货,桨手暴动的情况并不时常发生,也就没有安插中原贼的必要性。

    眼下联军陆战兵力、装备都不如人,水战不失为平衡战力的手段,同时战船能长驱直入金雪狄人腹地,载货极大,可日夜行船极为便利,夺取战船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打定主意,百里燕就地扎营,令人伐木,修造木筏,选拔水手,同时派出一支百人骑兵返回雅思艾瀑布河上游,将消息告知公良文,以免其措手不及。

    当天夜间,大军移防进入德朗基山口以北平原,第二日放出的斥候尽数返回,北面的沼泽自东向西横跨两河之间,阻断了南北的通道,纵身宽度至少六七里地以上。

    不同于丘比贡外湖沼泽和西山外沼泽,德朗基的沼泽位于两条大河之间,水系极为丰沛,沼泽含水量高,水网遍布,植物的碳化泥成份都没入水泽之下,覆土填埋效果并不理想,填入的泥土很快会被沼泽吞没。非动用大量人力覆土夯实,短期内不太可能从沼泽的北面大举进入德朗基平原。

    截至当日黄昏,大军共计捆扎木筏一百七十余艘,砍伐木料已经堆积如山。百里燕看着那些光秃秃的数根,不禁感叹战争对自然破坏何其之大。

    自他南下以来,一路砍伐树木保守估计不下十七八万根,最小的都有三十公分,最大的直径直径随便都有两米半,其中不少都是上好的名贵木料。这要是在前世,估计能把牢底坐穿。以至于若干年后,百里燕颁布新法,以修复因战争破坏的自然植被。

    当天夜里,百里燕在河边测算水速,他必须确认水流速度,以便于推算速度和时间,确定何时出发,同时又能在天黑之前正好抵达下游。

    受风力、流速、潮汐、船体结构等因素共同影响,内河二十四小时行船的速度少则百八十里,多则三百多里,甚至更多。逆风逆流时行船最慢,顺风顺流行船最快,必须精确估计水速才能朝发夕至。

    如果是海上远洋航行,受到风力、洋流、气流、湿度、海水密度、阻力、温度、船体外形、载重吃水更多因素影响,每小时航行速度最慢只有两到三里,最快十多里地,多数情况下远达不到十几里的理想航速,能有五六里每小时就算是老天保佑了。

    由于是突袭,不能举火,如果早了,容易被发现,如果晚了,则看不见,极易发生翻船和碰撞,必须拿捏好分寸。所谓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大致也不过如此。

    蒋杰跟随百里燕多年,耳濡目染受益良多,一般的计算问题都已经难不倒他:

    “大人,照眼下流速于风向,我军明日巳时前后出发,黄昏时就该抵达丘比贡西河下游。”

    “掐算的大体是不错。”百里燕中肯说道,随即又话锋一转:“但金雪狄人在下游河段架设有浮桥,你可曾考虑过顺流而下如何能通过浮桥?”

    “应该提前遣人出发,待我大队人马抵达浮桥之前,靠岸下水捣毁浮桥,如此可最大程度争取更多时间。”

    “但浮桥一毁,浮桥守军势必报知西山外驻军,敌军定会有所防范,你可想好如何应对。”

    “这……属下倒是未曾想到。”

    蒋杰红着脸,不知如何应对,百里燕安慰他说:

    “通过浮桥必然要被金雪狄人所察觉,但我军并非完全没有机会。首先,守桥敌军报知西山外驻军沿途需要人传,从西山外驻军前往西河岸边仍需要人传,这一来一去没有八十里,五十里总有。我军顺流而下冲过浮桥的速度,应与敌军反应速度大致相当。

    故而在敌军做出反应增兵调船这个当口,我军依然有提前突袭之可能,且我军是坐木筏,没有风帆,几乎不受此时逆风影响,可能要比敌军反应之前率先突袭。

    如果在敌军反应之前突袭,可拿下更多战船,若是同时动手,我军此番劫船战卒不过四千余人,一旦被敌察觉,我军绝不可能拿下大多数战船。因此当以巩固战果为首要目的,将船开回德朗基,不得贪多。”

    “如此金雪狄人可从水陆一同追击,届时我水军会极为被动。”蒋杰干练说道。

    “说的不错,确实会出现此种被动情况。但金雪狄人的战船不大,小船居多,不计桨手,大船最多装上两百来人,小船只能装一百多人甚至不到百人,且眼下水军移防岸上,其船上水兵定然不多。

    而我军有四千人,分三四十艘战船绰绰有余,届时将桨手救出之后,以战卒交替轮流划桨。我军逆水行舟速度定会比他们快得多。”

    “哦……属下明白了,金雪狄人断然不会自己划桨,而我军轮流划桨,速度定比他们更快。”

    “说的对极,你想想看,逆流而上还是用人划一百三四十里地,光靠几十个人哪里吃得消,除非金雪狄人自己划桨,但显然不可能。故而夺取战船之后,仔细调配好人手,轮流交替划桨,就能比他们快。

    记住,如果敌军先于我军做出反应,并向战船大举增兵,你可率人马继续摸黑顺流而下,前往前往丘比贡山西南登陆进山,与苏先生汇合,切莫要意气用事误了性命!”

    “属下记住!”

    蒋杰如今已是能独当一面,百里燕让他随司空南一起北上劫船,也是放他出去历练一番。

    与蒋杰交代详细,百里燕连夜召集司空南和御客商议劫之事。

    御客南征几乎将中原所有人马调往了千岳山,刺客也不例外,眼下偷鸡摸狗的事情,破坏浮桥需要精细到每个细节,提早了不行,晚了也不行,更不能提前暴露行踪,御客显然要比联军士卒更能胜任此项破坏任务。

    于是当天后半夜,百里燕令御客坐着木筏先行摸黑顺流而下,天亮后弃船上岸,沿着水荡而行,司空南、蒋杰于天亮后再行出击。

    蒋杰率军出发不久,百里燕调白合、田鹏新附民军,前往德朗基山口沿西河西岸,向德朗基山挖掘河沟,以便于引西河水灌入河沟之中,缩短德朗基山口与西河之间的路面宽度。

    司空南、蒋杰顺流而下,在御客协助之下顺利通过浮桥,于当天黄昏之际抵达金雪狄水军泊岸,在金雪狄步军抵达增援之前,率先发起攻击,夺得大小战船近三十五艘,粮草辎重无数。并于当天连夜划船逆流行返回德朗基,经过两日逆行,船队抵达德朗基。


………………………………

第534章 问计

    纳基卡斯闻讯战船被劫,忙调骑兵沿河追击,虽说是赶在司空南、蒋杰前一天,抵达德朗基西河东岸,此时百里燕却是已经在西岸严阵以待。

    而与此同时,公良文率军撤离雅思艾瀑布,抵达德朗基山口,金雪狄四十万新兵尚且被困在雅思艾瀑布未能过河。

    司空南、蒋杰逆水行舟而上的同时,金雪狄水军紧追在后,此时两军水战之法强弱高下立判。

    待司空南、蒋杰率船靠岸,百里燕速抽兵士上船,顺流而下迎头再袭金雪狄水军,激战一昼夜,几乎将其战船连同水军尽数歼灭,联军自损战船四艘,击沉敌船十二艘,再得大小船只三十一艘,此时联军有船六十二艘,西河水面此时已尽为联军所有。

    纳基卡斯隔岸相望,痛心疾首而无可奈何,速遣信使传令卡莱泽守将亚布克率军前来,以防备联军坐船顺流而下。

    而与此同时,百里燕、公良文识破纳基卡斯计策:

    “在下观西河东岸的蛮军骑兵约有五六万人,如此算来,西山外的蛮军守军不会超过七八万,而雅思艾瀑布下四十万蛮军尚被堵在瀑布西岸,我军如果此时以战船袭击西河东岸并登陆,东岸尽是树林,金雪狄人的骑兵将无优势可言,多半难以招架我军。

    在下判断,西山有苏先生坐镇,蛮军断然不会从西山外调兵前来,就近能调的,只有卡莱泽的十万追兵,故而我军如若此时再次坐船北上返回西山,应该有隙可趁。”

    “但如若东岸蛮军骑兵放弃东岸沿河追击北上,即便水军抵达西山外,苏先生恐怕也难以接应。”

    公良文担心道,百里燕接过话:

    “公良将军请放心,谷中粮草尚能支用月余。我军此番坐船北上,既不登陆,也不与之交战,就在这水网之中来来往往。令其东西两岸兵马无法渡河,同时疲于本命。”

    “哦!你是说,以水网为依托,暂且与之周旋?”

    “对,金雪狄人断然不会只有这一支船队,其婆嵩江一直通往关内,江中船只数以千百计,商船更不知有多少,眼下其一支船队被我军截获,将河面封锁,其定然要就近调遣战船前来堵截我军。故而我军可在此以逸待劳守株待兔,将其增援水军,尽数歼灭河中,占夺其船,如此岂不一举两得。”

    金雪狄人陆军兼任水军,其战水面战斗力奇差,眼下汇聚婆嵩省外围的金雪狄人兵力逼进百万,联军陆战死磕绝无取胜之可能。只有以水网为根据地屏障,依托水军与之周旋较量。

    公良文捻着长须,略作思考后说道:

    “那谁人出战,谁人留守?”

    “在下率数千人出战,将军留守德朗基阻敌练兵。”

    “既是本将坚守此处,燕公子当将火药罐留给本将,以备不时之需。”

    “可以,军中尚存不少,在下只需带走部分即可。”

    公良文多半是想到留守的风险很大,将面临五六十万人的围攻,纵然有地形之利,依然无法完全抵消金雪狄人数量上的兵力优势,尤其是德朗基山口那十几里地宽的陆路缺口,短时内将会是联军巨大的压力。

    与公良文商定计划,百里燕连夜调整部署,携司空南、蒋杰二将,只带五十艘大小战船,于第二日晨昏之前坐船。其余战船尽数留给公良文,以助其训练水兵,同时继续封锁西河,阻止西河东岸金雪狄人渡河,减轻战略对峙压力。

    百里燕的座船旗舰是一艘缴获的大船,连同桨手在内能装两百二三十人【注1】,但空间很是狭窄,而且装具并不十分充足。

    不同于中原的船只,相同尺寸的船只,中原战船无论载货量还是预留空间,比之至少多出三成以上,金雪狄人战船的设计布局,总体而言极为不合理,且战具极少。

    中原中型、大型战船甲板上多有船用固定床弩,甚至还有石炮车以便于水面远程攻击,甚至对陆攻击,弓弩手更不在话下,水兵多半都习轻弓,战术极为灵活。反观金雪狄人战船,只在船头装有独特的冲角。

    冲角这种东西平心而论,不可否认其威力却是很大,但作用非常有限。

    水军交战都是脸对脸,中原水战正面硬碰冲撞的概率极小,都是侧面规避而后放箭接舷跳绑上船,或是火攻,冲角想要发挥最用实在很难,撞击敌船船头几乎难以将其重创。

    因此冲角战术多数情况下用于船体侧面的冲击,而事实上这种机会几乎不存在,一旦发现敌船从侧面驶来,距离少说得要几里地,己方战船绝不可能傻等在水面等着给你撞,有充足的时间调整方向规避风险。

    战船结构的落后,令金雪狄人的水战思想呆板而落后,百里燕判断,由于没有水面威胁,金雪狄人在造船技术上存在严重的技术滞涨,技术的发展需要技术工匠的同时,外部压力能加速推动国有技术资源向某个领域的倾斜。

    而且技术投入需要经济收益,如果只有投资,而没有直接的经济和军事收益,以当下世人的认知和思维,很少会去发展没有眼前利益的技术,出现技术项目领域的严重偏科不足为奇。【注2】

    同时千岳山从无水战和造船工坊,金雪狄人很少抓获来自中原的造船大师和工匠,从而无法制造类似的战船。

    即便是能用原贼盗取图样,没有合格的工匠和设计师,金雪狄人连山寨也很吃力。

    战船于晨昏缓缓驶离西岸之际,东岸的纳基卡斯几乎不出所料的调动骑兵沿河追击,百里燕不予理会,继续坐船顺流北上,于当日下午抵达西山外西河段。金雪狄人此时已在两岸扎下兵马,试图抢修浮桥,反被百里燕率水军荡平。

    看着岸上依然乱窜的敌军,蒋杰这时说道:

    “大人,我军是继续顺水而下绕道西进,还是继续在此游弋阻敌过河?”

    “继续向北前往,谷中情势不明,本将今夜摔人登陆进山,潜回西山与苏先生汇合。你与司空南还有御客继续附近游弋,等我命令。”

    “诺!”

    出谷已有一月有余,谷内情况不明,粮草一时半会又送不进谷中,苏方义全然不知谷外情况,百里燕担心局势的变化,令其拿捏失措出现纰漏,有必要潜回西山与之交代详细,以协同两地用兵之事。

    与蒋杰、司空南交代详细,水军趁日头尚未西落,继续坐船顺流北行。

    西山外沟壑山丘林立,草木繁茂,沿河两岸能容大队行进的平地甚少,金雪狄人沿两岸试图追击,不久便因道路所阻,被百里燕水军甩开老远。

    百里燕趁着夜色,携百人弃船上岸,于当晚上半夜摸入山中。百余人徒步三夜两天,连番四座大山,于三日后上午抵达后山苏方义大营。

    让百里燕颇为震惊的却是,苏方义在一月之内,陆续在后山洞口,通往西山外的山头小道,修起土墙山寨,据险而守当道下寨,阻断附近方圆十数平方公里通往后山山洞的入口,将之彻底纳入联军防区。

    同时又将西山外数平方公里的广大山区,变为了可以坚守的前沿,以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