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行-第2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饿疯了。

    “那就浴桶吧。”

    “来人,伺候侯爷沐浴。”

    姜蓉一声吩咐,左右侍婢拥簇着百里燕前去沐浴,刚下水十五分钟,姜蓉只觉得已经过去一个时辰,火急火燎冲入澡堂挑帘咆哮:

    “好了没有,又不是喝洗澡水,至于那么干净吗!”

    百里燕刚上肥皂,闻讯愣是吓一跳:

    “这还没一刻,有那么急嘛!”

    “等了六年,我能不急吗,赶紧快些!”

    “哦……”

    姜蓉回到寝室,又是等了一刻,百里燕湿漉漉姗姗来迟,只见灯火昏暗下,姜蓉脱得只剩下肚兜,一脸邪色如虎,正是盯着他:

    “还不把屋门合上。”姜蓉催促道。

    “哦……”

    随手带上屋门,百里燕来到窗前,本以为接下来应该非常顺利,却是不想姜蓉拿出一物让他很是郁闷:

    “告诉我,这是何物!”

    “此物怎会在你这里。”

    “哼!还问我,说,是不是有意瞒着我这个正室,跟那两个狐狸精日夜快活。”

    “冤枉啊夫人。”百里燕头皮发麻大呼冤枉:“本侯过去六年,哪里能与春柔、春芳快活。”

    百里燕抵死不承认,姜蓉却不买账:

    “我有说这六年了吗,是六年之前,为何瞒着本我。”

    “那不是为了让夫人早得贵子,好替本侯传宗接代吗。”

    “知不知道为了生养芳儿和香儿,本夫人少了多少快活,知道吗!”

    “诶……好啦,别生气别生气,从今往后本侯一定满足夫人所有,好不好。”

    “哼,这还差不多。喏,今晚便用吧。”

    姜蓉迫不及待将羊肠套递来,百里燕忙忙是拒绝

    “这不行,这都几年了,早就不堪再用。”

    “这可是半月前刚做的,新着呢。”

    “这也不行,此物制作繁复,稍有不检,便要得病受害一世。哪有你这般随意攥在手中的道理,万一得了脏病怎办。今晚就将就一晚,等日后吧。”

    “万一再在怀上怎办,还不是便宜了狐狸精。”

    “怎么会呢,为夫心里有数。”

    百里燕不在打算理会,将其推倒揽入怀中,丝毫不给姜蓉继续无理纠缠的机会。

    当晚深夜,太子仍在宫中未归,西寰熬红了双目,睡意全无,说是熬了一整日,眼睛通红其实并不正确,确切的说应该是见利急红了眼。

    “季将军,太子回话了吗?”西寰问。

    “还没有,彦平也未见到。宫中黄昏时就已戒严,进出极为不便。并不知太子因何滞留宫中。”

    “不会错,一定是百里燕带回的财宝,真没想到啊,当年真是小瞧了他,今日终于成患了。”

    “公主殿下,据密探来报,从北门陆续进城入后宫的驮马一万余匹进进出出,皆尽装满财宝货物,其金银之巨,中原罕见,属下以为,百里燕定是欺瞒了诸侯。”

    “这还用说,但只可恶至今一点消息风声都没有,咸国倒底分了多少,本宫竟一点也不清楚。你说咸王留太子宫中,会是为了这笔财宝吗?”

    “绝然不会!”季锦昇否定道:“咸王信不过太子,已有另立苗头,若将财宝机密透给太子,岂不是等于告诉殿下。”

    “换太子,他做梦!”西寰凶恶说道,戾气跃然脸上:“没有我晋国同意,给咸王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即便王兄同意,本宫也不同意!”

    说话之际,侍婢门外禀报:

    “太子妃殿下,太子回府了。”

    “知道了。”

    西寰示意季锦昇退下,随即前去出迎。

    见到西寰深夜出迎,姜蛰很是惊诧:

    “夜色已深,爱妻怎还未睡?”

    西寰掩饰去脸上厉色,好言说道:

    “太子操劳国事至深夜,妾身怎能先睡。对了,留宫至今,是父王有朝议吗?”

    “哦,不是。是父王让为夫召集国政监幕僚,商议即刻暂停新政之事,明天就要拿出章程,这才忙到深夜。”

    “暂停新政?这新政不是永兴侯推行的新法吗,何故永兴侯刚回,即刻要暂停新政。”

    “听父王说,是永兴侯提议除永兴、都郡东郡以外,其他四郡暂缓推行,已经推行之地暂按新政管理,未推之地暂停推行。七日之内,便要下达至全国,这才不得不连夜草拟章程,明日下午便要发出。”

    “推新法的是永兴侯,现在暂停新法的也是他,永兴侯这刚回来,真是好大的动静。”

    “可不是嘛,也不知父王与永兴侯怎么想的。算了,时辰也不早了,赶紧歇息吧。”

    “那父王就没说其他?”

    西寰又问,太子很是努力思索片刻摇头说道:

    “没有,只说了此事要速办。嗨,走吧,明日还要进宫呢……”

    姜蛰搀着西寰就走,西寰仍不甘心,再问:

    “当下国库空虚,父王就不担心?”

    姜蛰丝毫没有领会西寰的深意,没有心肝的说道:

    “有永兴侯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听了这话,西寰气的发抖。折腾了半天,老子连有多少钱都没告诉自己的儿子,这个傻帽太子还真把他这个太子当回事。

    更可气的还是在回寝室路上,太子侧妃廉荟深夜如厕,被太子撞上,结果本该去西寰房中就寝的姜蛰,转道又是爬上了廉荟的床上折腾一晚,但这么多年却是一直没个结果,依旧是不会下蛋的母鸡。

    翌日,百里燕起的晚,不是一般的累,堪比马上一场厮杀更是了不得,姜蓉的功夫真是敌得过千军万马,刀山火海没能让他败下阵来,床上一夜就轻易跌落马下。

    “我今日要去永兴城巡查,替我准备写换洗衣裳。”

    百里燕吩咐道,姜蓉正伸懒腰,闻讯脸色讯变:

    “什么啊,回府才一晚上,你便要走,你怎么想的!”

    “国事危急,片刻不能耽误,还有几十万人等着安置,我怎能懈怠政务。”

    “等两日不行吗!”姜蓉恳求道。

    “真的不行,国库也就能撑三两月,今年年底就得完蛋,再不拿出个办法,明年各级官员都得去喝西北风。”

    “可你不是带回了一大笔宝藏吗,总不至于连几十万都没有吧!”

    “没那么容易,这宝藏暂时还不能动,一动必生大患。好了,尽快给我准备一下。我一早还要去拜访赵帅,有些事要从长计议。”

    百里燕非常清楚,现在所有人都盯着这笔巨款,但钱本身是没有价值的,有价值的是生产力。

    南境七年战争,中原经济内伤严重,不光是咸国经济失调,其他各诸侯国经济都失调。

    一方面是大量民力被战争消耗,北上途中所过之地无不见白骨,仅仅死在运粮路上的民夫,以数百万计算,前线阵亡死难者逾两百多万,战争的消耗,让整个中原陷入长期的经济紊乱。

    只不过咸国地处列国之间,贸易位置不佳,人口少市场小,各国争相提曾关税和过路费,让咸国赖以生存的贸易和外向型经济雪上加上。

    此外还有一项经融黑洞,是以销帐方式被忽略的,那就是御客的化缘。

    仅咸国就被化去超过折合七十余万寸银的物资,而且还是成本价,若是合计销售价格,怎么也得有一百七百十万。

    最近三年间为抵御金雪狄人沥血病袭击,咸国六成以上的绿茶被御客以化缘的名义拿走,如此大的亏空,最终还得是国库买单。

    随便填了肚子,百里燕先去赵逊府邸。赵逊之子赵焕业已成年,如今在赵逊麾下见习,也算是子承父业。

    过去数年,得益于各诸侯国陆续获得火器,长孙国反攻,咸军趁势基本收复了咸西郡与丘南郡北地,但年初开始,总体形势趋紧。

    咸国由于没有火药和热兵器,黑巾军在获取火药和火器之后,又迅速巩固既有的地盘,最近又有大举反扑咸国的迹象。

    赵逊从卢皋口中得知百里燕暗知火药配方,便是想制黑火药,但细问之下百里燕才知,咸国硫磺已经所剩无几。

    由于长孙国是硫磺出产大国,但从五年多前开始,长孙国就切断了对外硫磺的出口,咸国没有硫矿,或者说勘探技术不成熟,没找到,多数依赖进口。

    长孙国硫磺断绝之后,咸国硫磺都来自志国,但志国产量少,卖给咸国的也就少。

    当然,晋国也出产硫磺,但越是咸国缺的,他卖的越高,此路也不通。

    此外咸王还幻想着南境收兵之后,各国能联兵合击黑巾军,赵逊同样看好,百里燕却是泼了盆冷水。

    且不说月神王布伦铎尚未退回本土,南境各国兵马还压在边境,提防其出尔反尔突然反扑。

    就眼下各国经济,谁都不好过,急需修生养息,短时无再次联手合围黑巾军的可能。

    但也并非全无好消息,咸西、丘南北部收复后,煤炭供应大幅增加,煤炭对外依赖降低,铁产量增加,钢铁、生铁成本直线下降。

    但按说国内供应增加之后,对外需求降低,国际市场的煤炭价格也该降低,以获得市场。但卫国不,价格还是死挺着,宁可少卖,也要高价。

    此外造船有所起色,但水军垮掉之后,陈飞时活活气死,其子被贬为庶人,咸国水军基本完蛋。


………………………………

第631章 神机医圣宗伯泰(1)

    最后还是钱的问题,永兴城建立之后,货物产出量极大,并没有亏本生意。但御客化缘之后,永兴城长期亏本,亏得异常惨重,此外塾堂办起来后,又是一大块支出。

    各年龄段学员、学徒,从最初的八百多人暴增至每年三千多人,六年积累下来,六年间毕业和在读的小两万人,每人免费食宿,每月花销都不少,这还不算教书先生和砡工派的工资。

    说道砡工派,不得不说是中原巨大的损失,因黑巾军东侵梁国北部,攻入砡工派总堂。砡工派位于长孙和梁国间的总堂大量设备无法迁徙,最后毁于一旦。巨量精华付之一炬,不禁令人扼腕痛惜。

    砡工派逃入梁国后,梁国战事吃紧,又只得继续东逃,想去卫国避难,因早年敲卫国竹杠太甚,卫国提出五十万寸银的避难费,吓得砡工派望而却步,只怕是去了卫国最后连骨头渣都化了。

    于是砡工派一部返回梁国,一部前往御客总部和长孙国,另一部分散到了咸国赚取外快。因此为了供养这批砡工派大师,百里燕府上没少支出。

    离开赵逊府上,百里燕马不停蹄的又去丁肃府中了解情况。

    丁肃从西海诸国回国后,一直守在咸国经略志国、宋国、徐国生意,因晋国对咸国商人课以重税,咸国商人在晋国很难生存。

    卫国以及西海诸国在南境开战后,提高了进出关税和港口补给价格,从西海运货回咸国,靠一次港交一次钱,利润被盘剥的所剩无几,外来商品输入咸国后价格奇高,只亏不赚。

    丁肃专营志国、宋国、徐国,从此前经营咸国土特产,转向永兴城进货,还从百里燕府中弄到了火碱销售权。

    火碱的用途广泛,但在工业化生产之前,土法制碱量少价贵,甚至仍使用稻草灰和其他矿物天然碱,作为碱的来源效率很低。

    得益于咸国产芒硝,芒硝制碱在地球上是非常古老的配方,当下却是未见有,显然早期的化学多数来自于偶然,而芒硝制取火碱工艺并不简单。

    用芒硝只可先间接制取纯碱,在用纯碱制火碱,火碱既是制作肥皂的原料,用时也用于皮革、冶金、洗棉等领域,用途非常广泛,而配方工艺一直由刘灶父子掌握,由于火碱需求量极大,丁肃这几年赚的盆满钵满。

    下午回了趟府上,取了衣服和银两,百里燕携蒋杰骑马,赶赴永兴城,此时孰弱孰强高下立判。

    飞羽的速度着实惊人,当年从陔陵前往永兴,最快的马紧赶慢赶也得大半天,甚至一天。如今只需一半不到时间,速度堪称当下的特快列车。

    永兴城几年间城外已经是发展出大量工坊、风车、水车,一派欣欣向荣之色。

    赵家六姓主政数年间,用工数量已是扩充了一倍,铁炉现在都是清一色五百斤级,还弄出了千斤炉,十分了得。

    长孙国讹诈咸王,也曾指明要永兴城千斤铁炉技术,显然是想用来铸炮的。

    入城天色将黑,百里燕先去了治所,见到了赵矩父子了解详情,随后又马不停蹄连夜拜访了砡工派左门大师程济源。

    砡工派逃入咸国分支,以左门大师程济源为首,连同家属和早年齐墨父子、朱明、上官钊、刘郸等的两批使团在内,共计是四万七千多人。

    左门是砡工派中一个总分支,与之相对的是右门,左右两门所有分支门类你有的我也有,根本不同在于两者互为竞争关系,此消彼长,以促进技术发展,掌门坐镇两者间,主持日常事务。

    逃亡咸国的左门砡工派并非全部,逃入咸国的只是左门一部和家眷子女、随附人员、亲朋好友等等,其余成员都留在长孙国和梁国,与右门继续维持局面,以免被某些势力连锅端掉。

    咸国作为小国,能得到砡工派左门掌门的青睐,除了一时病急乱投医,和钱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永兴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技术生命力。

    热气球、望远镜、指南针、风水车工坊普及、造船技术革新、铜活字印刷的出现,极大的刺激了砡工派新学派诞生,加之与百里燕的良好合作关系,以及伍算大师的渊源,砡工派有太多理由不能忽视小小的咸国。

    当然,光这些还没用,归根到底得有强大的国防,震慑住外寇,撑起稳定的政治局面。

    与程济源等大师彻夜长谈,百里燕意犹未尽,第二日继续聊了大半日,直到下午关龙翔上门,蒋杰前来通禀:

    “侯爷,关龙先生已到院外。”

    “真是太好了,我正欲寻他,请他在外稍等,我稍后便去。”

    “诺。”

    待蒋杰退出,百里燕与程济源道:

    “程左门,在下故友在外,燕不便久留,还望程左门见谅。”

    “永兴侯客气,请自便。”

    “那晚辈就先告辞了。”

    略施一礼,百里燕起身出屋。来到前院,关龙翔已是等在此处:

    “关龙先生,经年不见,别来无恙。”

    “呵哈哈,大人南疆征战多年,英雄事迹闻之称奇,不想大人竟会是当年公子燕,真是万没想到啊。今日拜侯,乃大人实至名归,可喜可贺啊。”

    “呵呵,关龙先生竟也会溜须拍马起来,真是难得呀。”

    “让侯爷见笑了。”

    中兴城建城后,关龙翔主持当地军政多年,负责辎工营开垦土地,积蓄粮草,成为西进南下的前进保障基地,咸西、丘南的收复,中兴城功不可没。

    与之聊了片刻,百里燕问道:

    “关龙先生,中兴城现有民众百姓几何?”

    “城郭略比永兴城小,若不计辎工营,也就两三万人。在下听闻将军从南地带回六十余万生番,可是要安置于中兴城?”

    “是啊,永兴河以西,历经多年战事,人丁急剧下降,急需填入人口充实当地,我打算将这六十余万人中的二十万人,迁入中兴及其属地,而后在中兴城以北、以西修建新城,城池暂时可以不建,但土地要先划拨。

    此外房屋也要修建,最快两月后,生番民便要入境,届时必须解决基本的吃穿住,并做好明年开春后的耕种和农具调拨,稍有延误,便会伤及国本,故而辎工营近期转入住房修建,所开土地也尽数移交生番民。”

    “土地划拨倒无问题,中兴城方圆三五百里之内人烟飘渺,移入六七十万人,倒也并非难事。

    难的却是咸西、丘南陆续收复之后,两地并不缴纳税赋粮草,朝廷还要往其中贴入两百三十余万石粮草,加上四十余万大军和卫国枭民军家小安置,国库积粮已经不多,如若再添六七十万人,继续贴粮,明年大军的粮草可就困难了。”

    “此事大王有所提及,但没想到有如此巨大缺口,当真棘手。但是最近数年间,北海、东原、岁当、江东四郡陆续有推《授田法》,按说粮草应该较为充足,加上都郡东郡,五郡之力,难道还养不活一个半郡的残地?”

    “嗨……哪些都是空的呀!”

    “空的!”百里燕吃惊不解:“为何是空的?”

    “田是分给了老百姓,可农具和牛犊是官营的呀。”

    “嘶……先生是说,当地官府勾结权贵,以高价租用农具与牛犊给百姓耕地,籍此收取高额租金!”

    “正是,所以其他四郡的粮草虽然是见长,但大头都进了当地权贵手中,而他们又把粮食卖给了晋国!”

    由于实行低保田制度,老百姓可以终生享有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而无需纳税,为了避免惰性,低保田个人保有的数量仅能保证糊口,籍此刺激农民积极性,令其向国家和贵族土地所有者租赁土地,土地产出粮草征收阶梯税,权贵和地方官府不得高于阶梯税征税。

    但《授田法》仅仅是解决了土地所有、租赁和税赋的分配问题,漏洞其实无处不在。

    而农具、工具、耕在农耕时期又是生产力的主要生产资料,因此涉及生产力调度是官营产品。

    北海、东原、江东、岁当四郡官府提高了农具售价,由于战争和过去的历史创伤,老百姓赤贫买不起,但是可以租,而且需要支付租金之外的利息,如此利息不断再涨,租金永远是还不清的,而且越长越高。

    此外牛犊、耕牛的销售也被朝廷控制多半,此前各村还能凑钱买牛,现在价格飙高后,只能租牛犊养大后耕作。

    对于各地百姓自己繁殖的牛犊,竟然也要征收生牛税,如此苛捐杂税众多,将土地产出层层克扣,致使税赋都进了当地权贵手中,而老百姓的生活仍没有好转。

    而且这一切,都是打着咸王的名义。起因尽是御客的化缘,导致国库亏空,永兴城铁器生产亏空,但是国库和永兴城却根本没有收到过一分钱的高利贷付款,彻头彻尾的厚颜无耻。

    “这个些个王八蛋,变着法儿的跟老子玩阴的!”

    关龙翔不明白百里燕的切口,但知道不是什么好话,他说:

    “若非永兴、中兴还有都郡的粮草供养,我军怕是早完了。”

    “如此说,现在是都郡东郡、中兴、永兴三地与辎工营在养活一个半郡与四十多万大军!”

    “差不多吧,至少也是支撑了五六成的财力物力,要不赵帅也不能向侯爷府上借钱,实在是撑不下去了。还有啊,太子妃的舅舅方伯,在尹秧城坐地收粮,直接用船运回晋国,可是害惨了我们。”

    “我说呢,方伯竟也敢觊觎大司农,原来里面还有这么一茬。”

    “索性侯爷还朝,总算能有人分庭抗礼,否则后果着实难料。哦,对了,有一人侯爷应该立即去见,此人可是了不得,若得此人,天下可安呐。”

    “哦,何人能值得关龙先生如此向本侯推荐?”

    “侯爷可曾听闻神机医圣?”

    “神机医圣?”百里燕蹙眉细想,没有任何印象,但既然是神机医圣,定是精通医术,又能掐会算,他道:“此人难道是精通医术的治国高人?”

    “正是,神机医圣宗伯泰,乃是法天道派高人弟子,学成之后便是下山行走诸国,五年前经安陵安排,在益草堂坐诊行医,此人可是了不得,侯爷应该先去会此人,将之收为己用。”

    关龙翔说的神乎其神,百里燕半信半疑,随即与其来到赵安陵在永兴城住处。


………………………………

第632章 神机医生宗伯泰(2)

    赵安陵一直不愿为百里燕效力,结识宗伯泰后,二人结为好友,经常饮酒纵论广交好友。

    据关龙翔交代,五六年间,二人网罗物色了不少人才,饭口袋都吊在永兴城治所养着。

    赵安陵住处位于城西北角,屋舍简陋,地方不大,周围有些草木一片菜地,极是清雅。

    二人对坐品茗,畅谈已有半日,闻听马蹄阵阵,赵安陵扬眉说道:

    “听,这马蹄声可是不一般,我猜,定是燕公子胯下神驹。”

    宗伯泰浅然一笑:

    “月前便是闻此马了不得,今日一睹真容,倒也是美事一件。你我速去相迎,免得失了礼数。”

    “说的是,失了礼数可就不好了,走吧。”

    二人起身去往前院,敞开着院门等候在外。

    此时百里燕、关龙翔一众徐徐而来,见远处小径站着两人,百里燕勒住马缰翻身而下,徒步上前。

    想当年赵安陵一届任性小青年,如今却是判若两人,颇有些深不可测的气度。

    其旁男子一席蓝衫直裾,三十上下,样貌堂堂气度不凡,须发乌黑,双目有神如炬,给人以极为干练印象。

    见赵安陵,百里燕略施一礼道:

    “经年不见,赵贤弟别来无恙。”

    “安陵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