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行-第2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643章 大胃王

    怪异枪支为肩扛式燧发式前膛枪,燧发结构近乎成熟,口径估测约为十七至十八毫米间的热轧卷板的合缝加工铁管【注1】,枪管外套多节铁质套筒,以增强枪管膛压,未发现有膛线,多为滑膛,但内孔有明显机加工痕迹,像是用了某种铰刀或是拉刀,使用燧发机与火镰撞击药池原理发火。

    枪管坐在等长的长条护木枪身上,木质枪身内置燧发机结构。

    枪支全重量超过二十五斤,枪尾部有外置击锤撞击药池,采用枪口式刺刀,既直接将刺刀插入枪口,而非套筒式刺刀,更非要求更高的坐式刺刀。

    但怪就怪在,一般意义的前膛枪的击发装置位,应该于枪托之前,扳机护弓枪机的上方侧面。

    而该枪为一根铁管坐在木质枪身护木上,枪的击发结构位于枪尾末端。

    也就是说,相当于将击发结构按在了肩部的枪托后,顶在肩上,而且没有明显的人类枪托结构,通体一根圆棒。

    因此如果人类使用改枪,只能使用RPG肩扛式发射,由于击发结构置于枪尾,故不能抵肩射击。

    且重量达二十五斤,双手托举瞄准十分吃力,枪长超过一米八,加上刺刀,整体长度超过两米二,难以想象会是人使用的武器。

    经正确配方的黑火药测试,此种火枪极限膛压下,不考虑命中精度,使用铅弹的理论有效射程【注2】在一百至一百五十步,大约相当于公制两百三十米。

    当火药降低至安全用量,实际射击数据显示,弹丸的有效杀伤距离仅有一百二十多米,六十米之内杀伤力最大,四十米内精度最高,流弹能飞至三百五十米开外,仍有杀伤力。六十米距离上可洞穿当下所有铠甲,一百三十米外,对十毫米普通碳钢可具有一定倾彻效果。

    从已经掌握的情报显示,长孙国之初曾试图仿制燧发结构,受加工能力、金属材料、化学能力限制,未能成功,最后只通过铸造口径二十多毫米的大铁管,点火发射,也就是目前长孙国肩扛式火器的发端。

    此外“天船”舰载火炮采用了精度较高的铸造工艺,炮膛内发现金属加工痕迹,较为光滑,极可能使用了大型的车床、镗床加工,这意味着未知文明至少进入了成熟的蒸汽动力时代。【注3】

    同时还可以确定,未知文明有完整成熟的工业炼钢法,或是转炉法或是平炉法,而不太可能是产能低下,性能一般的炒钢和灌钢法。

    偷取的两门火炮射程为三里半和五里,体形也更小,膛压更高。

    鉴于风帆船舶与前膛炮的精度,海上舰炮交战距离较近,舰炮的射程不会太远,如果是陆军用炮,要比海军用炮射程更远一些。

    最重的要塞前膛炮,甚至可达十多里地,这意味着大海远方的未知文明,其工业化已经彻底碾压中原。

    这还是发射铅球弹丸的射程,如果使用更轻的铸铁弹丸,发射距离将增加百分之二十以上。

    此外,这艘船最见鬼的地方,还在于船上使用的船帆,半数为圆形面帆和橄榄型帆。

    百里燕推断,圆形和橄榄型面积最大,能兜风。而方形帆次之,三角帆兜风最少,但三角帆容易操纵,因此通常是复合组合使用。

    而大约在今年七月,苏方义让人捎来一份信,第一行内容便是令人大吃一惊,长孙国缴获的天船,船上水手不是人。

    要说“不是人”,中原一直不将金雪狄人看作是人,百里燕早已习以为常。而这一次发现的,尽是身高超过两米五的“巨怪人”,全身绿皮,无毛发,光头,双手有多达十二根手指,每只手六根手指,双脚亦是,巨如米斗。且面部没有眼睛,眼睛长在腋下,故而也称为腋目人。

    据御客调查,大约是在盛元629年底,长孙国水军于最北端的海天郡北海洋面发现此船,双方接近至三里外,发生第一次零星炮击,反抗并不激烈,登船后遭遇微弱抵抗。

    进入船内时才发现,船中人员得了怪病,几乎死绝。据此判断,是船员染病后,船只丧失操纵力,漂泊至北海附近,恰巧又被长孙国发现。

    此外还有其他各种传闻也是层出不穷,如“不死人”之说,食人族之说等等。

    现在过去八九年,没人知道何时何地,会再次遭遇未知“访客”,下一次,或许会像白人发现美洲,把印第安人杀的精光

    一山不容二虎,这个星球上同时存在了两个智慧物种,弱者,或是被奴役或是被消灭,共生毫无可能。

    地球尚且有两百多个同类国家和地区,为了星球霸权厮杀数百年,更何况是眼下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智慧物种共存,必然要有一个会消亡,对此百里燕毫不怀疑。

    观炮后,咸王马不停蹄视察了永兴城,当晚留宿在此,连夜商议长孙国提出的会盟要求。

    “永兴侯,朝内眼下对会盟一事持三种意见,一是高卿的不赴盟,二是太子与鼎炀侯赴盟,最后是外执使诺一言的赴志国会盟。爱卿以为,三策之中,取何策对我咸国最为有利?”

    咸王话音落下,高勋目光即刻投向百里燕,心中热切希望百里燕赞同他的意见。

    百里燕其实也挺为难,他与宗伯泰早在今年春季商议过所有可能,长孙国仗着枪多炮多提出会盟并不意外,三种策略其实各有千秋。

    略作思考,百里燕正色说道:

    “大王,此三种意见各有利弊,但首先必须弄清两件事,才能考虑此三策。”

    “爱卿所言哪两件事?”咸王问。

    “其一,我咸国是否有打算开疆拓土,如若开拓孙国疆土,眼下志国为霸主,而长孙国却提出会盟,届时长孙国能否保障我咸国所占孙国土地之合法利益,如若其出尔反尔,亦或者别有用心,我咸国找谁说理去。

    观长孙国以往之劣迹,其为了私利,其信誉有待商榷。故而臣是不赞成前往长孙国会盟,但如果不去,晋国那里如何交代,太子与太子妃西寰关系如何处置,会否遭到报复,这些需要权衡利弊。

    而诺一言的赴志国会盟,着眼长远,且志国与我咸国十年交往,宿怨已解,若是去志国会盟,以志国信誉,我国可得孙国利益,但即刻会遭晋国、长孙报复。

    高大人的不赴盟,虽然两边不得罪,但长孙与志国都不会保障我咸国在剿灭黑巾军后的利益,纵然志国与我交好,但利益面前毫无交情可言,难保日后志国不会出兵伐我。

    同时无论我咸国是否赴长孙国会盟,臣敢保证,长孙国、晋国绝不会发兵救我,除非我咸国收复失地之后,不再西扩。”

    “那爱卿所言第二件事呢?”

    “大王如果决意西扩,准备吃下孙国多大的土地。”

    “长孙国南部尚有大片土地尚未收复,南下需要时日,我军现在只需收复丘南南郡,即可挥师西进,直取孙国彭源、万川、上关、下关等地,甚至打到思水江畔也不无可能,自然是越多越好。”

    咸王百无禁忌,张嘴间竟已吃下了面积甚至比咸国更大的土地。

    百里燕自然不想扫咸王的雅兴,但现实不可能让咸王轻易吞下比咸国更大的土地。他道:

    “大王,臣以为,攻取彭源、万川之后就该收兵了,最多再打下上关郡,其他的地盘尽数让给长孙、志国和徐国。”

    “寡人有生之年,如此大好良机,眼看他国吞并数郡乃至十数郡,而咸国只吞两郡,这未免太少了!”咸王无不遗憾,显然只吞两郡,不足以弥补江东之战与黑巾肆虐的损失。

    然百里燕说:

    “大王,咸国仅有七郡,咸西、丘南尚要修养,除都郡外,其余各郡并不宽裕,眼下不计大军军粮,我国粮仓仅有三百余万石积存粮草,即便算上明年,至多再增一百二三十万石。

    据御客来报,仅彭源、万川两郡有杂民逾三百万人,无不是从长孙、徐国、志国所掳民众,仅这三百万张嘴,战后的两年内需补入六百至八百万石粮草,在不增加本国税赋情况下,兼并彭源、万川两郡已是咸国国力之极限。

    而且我军倘若只拿下两郡,那我咸国便可以高大人之策,不参加会盟,同时暗中结好志国,令其保障我国利益,如此便不会因为我国吞并两郡,而引起志国的不满。

    同时,咸国能比其他诸侯国更早结束战事,谨防晋国有变,加紧恢复元气,巩固既有的利益。”

    彭源、万川两郡,每个郡的面积比两个咸西郡还大,其中彭源郡是平原,万川郡百分之六十的土地为丘陵山川,可耕种面积不多,耕地开发潜力少,多出的三百多万人,六成以上集中于彭源郡,人员构成非常复杂。

    咸国目前在册人口六百万不到,加上枭民军及其家属、新附民、新附民军、归附外籍军、工匠及其家属,此外还有数目未知的隐户,充其量不会超过八百万人。

    八百万人中刨开四十多万的戍兵、郡兵,还有七八万广信军,近一百余人口万的减税,六十余万枭民军及其家小,实际是不到六百万的人口,养三百万张嘴和四十余万军队,没有充足的粮草储备,拿下两郡也极为吃力。

    只有越快结束战争,对咸国才会越为有利。退一步说,咸国经过三年恢复,国内经济政治远好于他国,日后吃下的地盘越多,国力越差,所需消化既得地盘的时间和花费越长。

    黑巾军的地盘幅员辽阔,诸侯联军没有两年,根本拿不下来,咸军如果半年内拿下两郡停止进军,将至少多争取两年至三年的时间恢复国力,消化地盘。

    等到其他诸侯国打下了黑巾军,咸国基本安抚了两郡,其他诸侯却还在忙于到处平叛安抚乱民。

    【注1】前膛枪时期,受到加工技术、冶金技术、浇铸技术、道具技术、机械设备技术制约,十九世纪中叶前期,所有前膛枪,也包括最早的一批后装纸壳定装步枪,都采用有缝枪管,千万不要被影视剧给忽悠了。

    使用轧钢薄板,剪切到所需尺寸后,进行卷曲,加热后将缝合拢,使用硼砂或其他催化剂,对铁管加热同时,进行锻打,已达到合缝目的,最后上车床拉毛刀,上拉床拉内孔,由此制造无缝枪管。

    由于各国制造工艺水平差异,有些枪管膛压不够,因此还会在枪管外套上枪筒,诸如老套筒,就是枪管膛压不够,而全威力步枪弹动能太大,只能加厚枪管,并使用圆头弹的结果。

    此后,道具材料技术发展,出现深孔加工技术,枪管得以使用圆钢打孔。

    十九世纪后期,随着英国人发明无缝钢管技术,枪管开始使用穿孔圆钢,先上深孔加工机,如此避免了深孔加工实孔,因为道具材料的问题,而导致的废品率。

    二十世纪后,高速钢的出现,大幅提高金属切削与深孔加工效率与成品率,枪管彻底实现高精加工。

    而早期,尤其是火绳枪时代,由于机械加工技术的制约,最早时期的火绳枪,仍然需要铁匠用铁锭捶打出板材,而后再捶打卷成卷管,因此最早期的火枪口径,大都在二十五,甚至三十毫米,也就是三厘米,因此早期火枪口径十分夸张。

    【注2】有效射程是弹丸末端倾彻力极限距离,既弹丸在某个距离,仍能达到所需动能,并击穿设定目标的距离,而非精度距离,威力距离。甚至流弹,只要能给人员造成杀伤,仍然是有效射程。

    而前膛枪由于滑膛和弹丸间隙问题,其精度基本靠人品,因此就需要打排枪,四十米至六十米,基本上是实用精度距离。

    太近了,精度是提高了,但五十米内基本上就靠冲锋和刺刀解决,尤其是碰上俄国人三百码拼刺刀,射程不够,靠人海冲。

    而太远了,弹丸又缺乏命中精度,因此七八十米至一百二十米,列队打枪毙最多,缩短至四五十米,打排枪,士气弱的一方一定会溃散,因为这个距离,必死无疑,还不如冲锋拼刺刀。

    【注3】第一次工业革命大约发生在18世纪中叶,第二次以电力为技术进步的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中叶,但电力技术雏形出现在18世纪末,十九世纪初。

    蒸汽动力虽然是最早的能源动力,但并非说蒸汽动力就是落后设备,电力驱动的机床和机械设备,蒸汽动力设备也能驱动,如电力车床、铣床、镗床等等金属切削设备,电力能驱动,蒸汽动力也能驱动,否则早期的枪炮也无法工业化规模生产。

    关键在于动能转换装置和动力效率。

    蒸汽动力传动相较于电力电机传动,蒸汽动力的能损耗远远大于电力电机传动,同时电力电机大大减少了动能专递、转换设备的体积,而蒸汽动力要将动能转换给机床,需要配套齿轮传动机构,然后再联入机床齿轮传动机构,而电机则不存在这一问题。

    同时蒸汽动力设备功率输出不稳定,动能不恒定,没有电机的稳定与可变速。因此蒸汽动力接入机械设备,需要变速设备。

    因此尽管蒸汽设备有诸多缺陷,但蒸汽设备依然可以作为传动设备,用于机械设备的运转。

    以当年八路黄崖洞兵工厂为例,修造兵器的主要设备,仍然是蒸汽动力机械驱动的简易车、铣床,如此也能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生产步枪、迫击炮,仿造九二世步兵炮,甚至研发早期的枪榴弹、掷弹筒。


………………………………

第644章 权衡

    “大王,彭源、万川两郡人口三百余万,加上咸国本国人口,已是逾千万之众,十年、二十年后,足可在中原占有一席之地。届时再慢慢徐图之,也不迟。”

    “大司农所言极是。”高勋赞同道,遂即又言:“咸国国力刚有起色,大体虽比诸国略好,但诸国国本远大于我咸国,当下仍应步步为营,操之过急,反容易因小失大,还请大王明鉴。”

    咸王此时心里并不高兴,他如今已五十有二,再多也就活也就六十,人生即将走到尽头,心中的懊悔和不甘,如同马鞭狠狠抽在他的背上,留下刻骨铭心的痛苦。

    心中挣扎许久,咸王说道:

    “方才爱卿说,至多可再拿下上关郡,可否冒险一试?”

    “回大王,如若拿下上关郡,极可能遭致长孙国攻讦,甚至报复,但为志国缩短了与长孙国接壤的边界,同时下关郡被志国所得,故而此时志国仍有利可图,如果我军是拿下下关郡,那么孙国取了上关,势必要取下关,如此既得罪了长孙,志国也讨不到好处。

    故而攻取上关郡,必须抢在长孙国南下收复失地之前,而且越快越好,令其没有踏上上关郡的机会,不给其口实,让他无话可说。此时我军必须收兵,否则继续向西扩张,将彻底激怒长孙,而我军战线也拉的过长,不利于巩固已经到手的利益。”

    上关、下关两郡因万川而得名,万川地势险要,群山环绕,为中间低,四周高的盆地,易守难攻,和四川的蜀道有的一拼。

    同时万川郡山脉向西延伸入上关、下关,如南北两个张开的臂膀,将两地合抱,无论攻取哪以一地,必要攻取另一地

    百里燕判断,攻取彭源容易,攻取万川难,耗费时间巨大,等到打下万川,长孙国多半已经收复南方失地攻入上关。

    事实上黑巾军现在就是一块烂掉的糟糠,迷信邪教充斥当地,扎根极深,占其地盘越多,摊子越难收拾,日后出现大范围邪教思潮和暴动是大概率事件。

    咸国完全可以先消化了所占土地,坐等孙国旧地暴动割地自立,以长孙国步军战力,多半守不住。那时候再出兵收了土地,对咸国更有利。

    第二天咸王起驾还都,待车队远去,宗伯泰走出人群,来到百里燕跟前,负手背后说:

    “侯爷,咸王可是想巨吞孙国之地?”

    百里燕点了点头,他说:

    “嗯,大王只以为长孙国南方失地众多,离孙国尚远,想一直杀过思水江,继续西扩。实则不然,从各方消息来看,黑巾军治下土地百业凋零农耕废弛,若是会盟之前,再拖上一年,其将无力为继。

    届时长孙国只需要兵分两路,一路西南,一路东南,两路左右开弓合抱孙国,如此至少可吞孙国以北十余郡县,故而我咸国断无打过思水江可能。”

    “侯爷所虑极是,历代王朝,诸侯开疆拓土易,守土难,打下孙国土地之后,治地最为关键,长孙国巨吞孙土,逞一时之快,日后必被所困。”

    “那以宗伯先生之意,我军此番当如何出兵?”百里燕问。

    “大王如若执意攻取上关郡,最快之法,莫过于取彭源郡之时,借道志国入下关攻上关,绕过万川,待取来上关之后,东西夹击万川,大局可定。但如此一来,如何说服志国借道于我,很是重要。

    在下以为,志王也想取上关、万川两地,将思水江东岸八郡尽收其囊中,如此可不必过江,据思水江东岸而守。令长孙国、徐国在思水江以西与卫国、梁国争夺土地,如此日后卫国东进,长孙国、徐国将首当其冲,志国可得喘息之机。

    故而,我军取万川,志国尚且不会如何,取上关郡,志国恐难同意。”

    “那若以火药配方作价,换取志王妥协,宗伯先生以为有几分把握?”

    百里燕问,宗伯泰笑着说道:

    “呵呵,公良氏固然考虑长远,但当今志王私欲极强,届时必暗疑公良氏与侯爷勾结,加之陶敛阻挠,反不易说服志王。”

    “那依先生之意,此局何解?”

    “长孙提出会盟,最快将于明年二月歃血,志国作为霸主,断然不会前去,咸国可提早将不赴会盟消息公之于众,我料志王得知消息,定会遣陶氏、公良氏同赴陔陵邀咸王赴志国会盟,咸王可趁机提出上关、万川、彭源三地,而侯爷则暗中去会公良氏,令其反其道而行之。”

    “嘶……先生是说,由咸王与陶氏商谈三郡之地,同时令公良氏在志国反对此议,此事便可成!”

    “正是,待志国朝堂反对,侯爷届时再提出以配方换取三地,此事可成矣。”

    咸国公开不参与长孙国会盟,同时也不表态去志国会盟,志王必然急于稳固自己的霸主地位,要遣使咸国说服咸王在态度上,继续承认志国霸主地位,这是一个机会。

    志国百年间急于扩张,周边列国得罪的一干二净,长孙国提出会盟,有晋国参与,长孙作为枪子儿大炮军火输出最多的诸侯国,梁国也会参与,届时卫国与西海诸国就是看在共同利益的份上都会赴约,宋国、徐国更不用提。

    如此志国这个霸主就成了孤家寡人,此时咸国如果能拉一把,给予政治上的支持,志王必然要有所表示。

    十一月初,九百里燕回朝,高勋说服外执使诺一言,于十一月初十朝会时上奏,就长孙国会盟保持中立,百里燕、卢皋附议,太子和鼎炀侯反对,其余官员大致也分为两派,赞同和不赞同的,奏议最终以内阁多数压倒少数获得通过。

    散朝后,太子、鼎炀侯府广渊殿面君,未能说服咸王。

    离宫路上,鼎炀侯父子牢骚满腹耿耿于怀:

    “父亲,现在就连三岁孩童都知道如今长孙、晋国势大,高勋、诺一言却提什么不会盟,大王还采信了二人的奏议,如此岂非将咸国推上不归之路。我看,是大王老糊涂了。”

    “少说两句吧!”鼎炀侯斥责道,继续又说:“其中若无百里燕暗中推动,大王岂能轻易采纳高勋、诺一言谏言,诺一言又岂能突然放弃自己主张,赞同高勋奏议。”

    “即便如此,对我咸国有何益处,他百里燕难道看不出来吗。大王若不会盟,且不说晋国、长孙国如何待我,日后各国出兵,我咸国又怎能将彭源郡顺理成章收入囊中。”

    “百里燕非等闲之辈,此事定有蹊跷,这几日你去令人打探消息,越快越好。”

    “遵命父亲。”

    朝会散去不久,消息同时传到太子府,西寰暴跳如雷:

    “咸王这个老糊涂虫,竟敢不去长孙国会盟,他想干什么他!”

    “公主殿下。”季锦昇说道:“咸王不去长孙会盟,或许是不想得罪志国,属下猜想,咸王也不会冒着得罪我国,去志国会盟。”

    “咸王难道不打算要彭源郡了吗!”

    “此事蹊跷便蹊跷在此,咸王既想要土地,同时还想得到晋、志、长孙三国所承认,这恐怕不太容易。属下以为,其中定有百里燕从中穿针引线,不排除其与公良氏暗中串联。”

    “那可有计策可解此局?”西寰忙问。

    “会盟最快也要明年二月,眼下尚不知百里燕究竟是何意图,当务之急,是弄清百里燕打算,我等才好下手。”

    “要不,本宫将百里燕招来,试探一番如何?”

    西寰提议道,季锦昇摇头道:

    “邦交之利,势必隐秘行事,殿下若将其请来,反将适得其反。”

    “那你与顾晨即刻查探,本宫即刻给王兄去信,让范丞相拿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