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行-第3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口结构成哑铃型,两头大中间小,十八至四十五岁间男丁明显少得多,而这个年龄段的未婚和寡妇女性十之四五,情况总体比咸国好的太多。


………………………………

第699章 战争创伤(2)

    武备营一路边走边训,新募的一千少年军的情况分化的很严重,既有知识层面的分化,也有阶层的分化。

    永兴城少年子,无论识字率还是知识面,较其他少年子素质高得多,而权贵豪强子弟大字认不全者十之三四。

    豪强权贵子弟往往聚成一团,永兴城少年子自己也有群体,此外书香门第世家,则倾向于权贵子弟团和永兴子弟团,在百里燕看来,前者是投机分子,后者具有一定的冒险和求知精神。

    少年子每人配发制式短刃横刀与匕首各一把,急救包一个,指南针一个,双肩背包一只,甚至奢侈到五人一组配有四倍望远镜一只,每五十人有六分仪一个。

    所有少年子不问出身家世,一概打乱编入步兵科,编为五个组,适时零星调整建制,抽调那些更聪明,更有纪律性,接受能力较快的中上游份子,编为两百人的新锐。

    这个名额并非一成不变,优胜劣汰以促进人员的竞争和流动,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将有限的优质军事资源,分配给那些更优秀的少年子。

    步兵科一年期满之后,各少年子依个人能力和特质,再次分配专业,分流至炮兵科、水兵科、后勤科、骑兵科、侦伺科或是留在步兵科继续培养。

    抵达硕天已是三月初二,赵逊在硕天治所略备了薄宴,为百里燕洗尘。

    “此行一路走来,沿途凋敝之惨状,永兴侯可是看到了吧。”

    “嗯,为此沿途巡查了地方,赈济了一些灾民,为此还耽搁了不少时日。丘南南郡甚惨,沿途所过之处无不是满地饿殍白骨千里,方圆数百里无人烟,比比皆是,说是惨绝人寰也不为过。”

    百里燕沮丧道,情况比想象的更惨。赵逊同样并不乐观,他说:

    “彭源郡人口虽多,然叛乱之事仍频发,要彻底恢复农耕,尚需两年,而据叛军俘人与细作所报,上关、甘府两郡还有两百五十余万人丁。

    而眼下仅彭源一地,今年丘南、彭源全年所需赈济口粮至少两百万石,本帅担心攻取甘府、上关之后,国中将无粮可用,你此行前大王可有安排?”

    百里燕摇着头,一脸难色:

    “战前在下早与大王严明利害,取两郡为宜,至多三郡。以咸国储粮与国力,三郡已是极限。如今再取甘府,便是四郡。

    如此一来,每年国库所需拨付的赈济粮草至少有三百万石以上缺口,倘若只有百万石,尚可从他国购入,而今达三百万石,半数只能从本国解决。

    而且这还不算日后招降纳叛,归附叛军及妻小,倘若将一干人等核算在内,缺口怕是高达四百万石。

    在下来时,路上思来想去无非只有三法。”

    “哪三法?”赵逊追问。

    “一是不惜代价扩大筹粮,南境有大量土地种植小麦,可从南境御客手中购买军粮,但价格将会高得多,因为路途遥远。其二,战后辎工营与民夫尽数驻留彭源郡屯田,如此可解燃眉之急。

    第三,抢粮。德康、甘府两郡本为黑巾军第一大粮仓,彭源、上关、下关、昌尹郡等郡又是产粮重镇。以三十年前平常年份官粮所得计,约是咸国七郡之地承平期的一点五倍还要多。

    志军出兵之后,叛军便将诸郡粮草与百姓半数口粮运过了江,囤积于德康郡,虽不知有多少,但以六郡人口及数十万兵力推算,保守估计也得有七八百万石之多。

    志军日后过江,多半不会占领德康,而会让给长孙,但倘若时间充足,志军定会攻入德康劫走钱粮,留给孙国一片白地,故而我军有必要过江抢粮。”

    黑巾军撤退彭源时,彭源郡多数储粮和钱款被转入了万川,又经万川转去了甘府,再由甘府过江去了德康郡,整个思水江以东孙国旧地已无多少可调粮草,所以咸国得到的彭源粮草匮乏,都要从咸国本土转运储粮,如此也迟滞了咸军西进步伐。

    此前的打土豪分钱粮的办法,进入孙国之后基本失灵。

    赵逊抄没了彭源全郡几乎所有恶劣官绅土豪阶层的家底,也没掏出二十万石粮,五万金银,比之当年掠夺婆嵩、松迪亚相比,当地一郡还抵不上金雪狄人一座城池的富庶。

    战前百里燕深入评估孙国情况,打下两郡,经济上最为核算,去年如若强攻,今年多半已经拿下万川。

    而拿下三郡,将十分勉强,现在要吃下四郡,粮食缺口至少三百万石,这还是每年的缺口,按此缺口至少需要补贴三年,千万石以上的口粮的缺口,已不是十万辎工营能够填上的窟窿。

    靠进口,各国如今都在用兵,战后都要抚恤赈济,谁家里都不凑手,纵然有钱,价格也不会便宜,唯一可以相对低廉供粮的只有南境御客囤积的军粮大仓和民仓。

    御客南境囤积粮草以三十万兵马,四年支用量为基数,从635年战事基本平息至今,刨开抚恤和支出,最近两年间粮草收储有所恢复,完全可以从南境筹够军粮运入内地,但价格会很高,可用永兴城的火炮和军火用以交换。

    再有,可过江打下德康郡,抄没黑巾军粮草,但恶果也将十分明显。

    现在谁都缺粮,黑巾军也缺粮。一旦东线大仓被抄,非但造成黑巾军东线崩盘,加速推进诸侯军在东线战场的胜利,同时也将制造孙国中部地区上千人万人的饥荒,因而此举伤天害理。

    “赵帅,在下以为,我军战事若能今年结束,年内咸国还能多抽出两百万石粮,加上国中大仓还剩两百多万石,明年秋收之前问题不大,着重是在盛元两年,各国战事尚未截止,而诸侯粮草都不充裕。因而若能打下德康郡,截获粮草,保守还可支用一年。如此只需再应付一年,四郡内患可解。”

    “但要过江,且不说时日不允,我水军需借道志国,志军若是知晓我军去打德康,本帅以为,其多半不会借道。若是如此,没有水军接应,渡江攻占德康将成奢望,还是不要抱太大希望为好。”

    “这也是在下担心之处,怕就怕时日不够,长孙军兵锋南下占了甘府、上关、万川三地,到时解是解了我军燃眉之急,但恐怕大王得降罪我等。”

    “粮草之事是你大司农内务,本帅到时可要向你要粮。现在还有一事本帅要问你,公孙岳那里倒底是何情况,为何至今没有消息?”

    “不瞒赵帅,公孙岳怕是被黑巾军扣押,想籍此为筹码,向我国要价。”

    “要价!此时此刻他们还想要价?”

    赵逊觉得匪夷所思,都到这个份上了,还有什么资格讨价还价,但百里燕却是说:

    “赵帅是否认为雄论道这般是不自量力?”

    “嗯,如今诸侯群起而攻之,兵力远在其之上,其还想要价,莫不是想自寻死路。”

    “其实不然,雄论道是在谋寻最好退路。我咸国国小,雄论道并未将我咸国放在眼里,故而想从其他诸侯处,得到比我咸国更好的价码。在下若料不错,其定同时与徐、卫、志,甚至长孙暗中秘密媾和,反复比较各国加码,谁出的加码高,便倒向谁。”

    “这群恶贼,着实该杀。”

    “不瞒赵帅,在下此来正是打算以金钱利益收买叛军,以攻心法谋取三郡。”

    “那大王可知道?”

    “嗯,此事已密报大王。如若不然,我军恐难在长孙军进入三郡之前攻取三郡。但凡只要降我者,皆可得金银珠宝。”

    攻城先攻心,出征之前,咸王国库和内府调拨四十万寸银,永兴侯府、永兴城各拨五万寸银,用于招降纳叛的专项资金。

    永兴城也紧急印刷了一百万分的传单,准备用热气球低空投入叛军盘踞的城池关隘,以宣传咸军政策,打击瓦解其军心民心士气。

    传单上详细印有相应的价码,对不同官位、武职者明码标价,拉来人马越多,献出人口越多者,得赏金越多,哪里还怕叛军不投降。

    人都是利己者,黑巾军既没有国家认同感,也没有利益认同感,单纯以邪教和权术统御军队,中下层的武官兵士和百姓毫无利益可言,面对巨额悬赏,岂有不动心的道理。

    武备营于硕天修整两日,百里燕随赵逊骑马去了黑巾军控制下东平关视察战场。

    万川郡整体呈盆地地貌,面积不亚于四川省,东平关是进入万川的东大门,也是由东向西的唯一入口,与之对应的西侧巨峡关是由西进入万川的唯一门户,入川就必破两关中一关。

    其中东平关南北宽六里,共有内外三道包砖城墙,三道护城河,高约四丈,每道城墙相距三百步,关内空间狭小,极为不利兵力展开。

    关隘南北山头险峻异常,赵逊曾令人以热气球侦查,试图寻找登陆地点,运兵进入关内,几次尝试均告失败。

    收起望远镜,百里燕手指着两里外雄关说道:

    “赵帅,可曾以火炮轰之?”

    赵逊摇了摇头:

    “山中草木极多,叛军在城头将原木串联成席,而后再挂泥草袋,弹丸击之收效甚微。”

    “真是成精了,那为何不造投石车击之?”百里燕追问。

    “石块效果不佳,而关内有水源,投以油脂纵火也不行。相反守军准备充足,关内亦备有投石器械与一窝蜂,还有火雷弹,其投石机射程远在我军之上,一窝蜂最远可达两百步,每次数以十万只箭铺天盖地,对前线将士杀伤巨大,数次交手之下,我军损失不小。

    前番年底得报长孙军有六十三斤重炮,射程可达六七里地,铁丸所过之处无坚不摧,攻此坚城,怕是非重炮不行。”


………………………………

第700章 林台大营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战争正在火炮推动下变得更为残酷。

    城墙挂草泥袋,本是百里燕当年尹秧城防御战,借鉴南宋武备所创。披挂草泥袋后,城墙可抵御三十斤以下落石正面轰击,对付实心弹丸的炮弹亦有效果。

    咸军守城术大量泛滥之后,今黑巾军创新性的在草泥袋厚垫入波棱木,如此无疑削弱了弹丸对城墙表面的倾彻。

    其原理与给坦克正面、侧面加挂原木同理,都旨在削弱战斗部爆破和倾彻威力。

    而早期实心弹丸炮有其必然的局限性和无奈,在引信爆破弹出现之前,实心弹丸对城墙的伤害仅停留在弹丸的倾彻杀伤。

    咸军火炮以六斤炮居多,十二斤、十八斤炮很少,对防御极强的城墙毫无办法,只能强攻。

    即便改用投石机械,黑巾军关内亦有,射程还比咸军的远,并使用火雷弹和一窝蜂对咸军加以反制,强攻之下,不死伤个几万人,根本拿不下东平关。

    从关外回到咸军大营,百里燕请赵安陵到帐中商议:

    “赵先生,万川乃当年律国之地,先生为何今日却一言不发,你赵家就无破解之道?”

    “这万川,自古进出东西两条路,守军若不降,便只能以强攻,别无他法。不过在下建议,可围而不攻。”

    “哦,围而不攻!如何围而不攻?”

    “这万川南北无法入川,故而只需再攻取上关郡,即可从上关、彭源两地,将万川叛军困死于其中。如此只需再取甘府一地,三郡之地,实则四郡皆为我军所得。

    侯爷此前担心四郡五百余万人口,但若暂不取万川,川中一百三十余万人丁,短时内将城川中守军之累赘,我军无需负担其粮草用度。

    如此拖上一年半载,三郡情势好转,到那时,万川粮草枯竭,守军只有投降一条路可走,其若不降,我军再攻之也不迟。”

    “可镇守万川的乃是黑巾军嫡系部众,川内若生饥荒,其再不降,我军强取之下,川中百姓饿死者将数以数十万计,如此未免太过残忍了。”

    “万川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当年也是律国国都所在之地,易守难攻,从外极难攻破。当年孙国为攻取律国土地,正是攻取上关郡后,向北绕道至今日长孙境内,攻下了彭源,籍此围困数年才灭律国。”

    万川郡入川情况比之巴蜀更为险恶,巴蜀东有汉江,北有古栈道入川。万川郡南北悬崖绝壁,既无陆路,也无水路可通,只东西两条陆路,自古鲜有强攻取下万川郡的战例。

    数十年前志国为西出中原,与孙国围绕万川打了十几年,久攻不克,志国由此由盛转衰。

    以咸国国力,强攻之下,赔进十万人也不足为奇。志国此番不取万川,多半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心理阴影未消。

    沉思片刻,百里燕摊开孙国郡县山川地形图仔细查看。说是仔细,实则图上有用信息聊胜于无。

    既没有等高线,也没有地形表述,时下地图失真严重夸张离谱,仍停留在表意层面,仅能看个大概。

    为此数年前开始,百里燕陆续着手推进地图绘制工作,争取两年内,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地图绘制技术,尽快在全国实行测绘完成一比一百万比例尺地图。

    少时片刻,百里燕叹气说道:

    “唉……此图也算是当下最为精良用图,却是毫无任何用处,真是可恶。”

    “侯爷是想从他处寻觅进山之路?”

    “赵先生有所不知,当年本侯南征金雪狄人,在那金雪狄人都难以进入的丘比贡山中,硬生生找出两条进出之路,若非本侯如今身系重任,真想亲自带一路人马,从他处摸进山中寻出一条路来。”

    “侯爷大可不必如此担忧,攻取上关,万川即唾手可得,何必急于一时呢。”

    “话虽如此,但战事久拖一日,川中百姓便多受一日之苦,若不能尽早止战,日后受损的还是咸国。”

    赵安陵围而不攻之法虽然是避免了己方伤亡,解决了战术问题,随之而来的附带伤亡是不可承受的。

    人是一切社会经济和财富的根本动力,咸国人口如今不过七百万,不计枭民军、外籍军、新附民、隐户、外籍民及其家属,咸国本国人口不会超过五百五十万,其中的一百五十余万人都是最近十五年间百里燕努力增加人口的结果,而且战争和灾害死亡还抵消了人口增长。

    中原经过最近二十年的动荡,人口减少应不止三千万,仅咸国二十年间因旱灾、战火、疾病、流浪直接死亡者,不下一百六七十万人,算上割让的江东东郡,咸国原有人口八百多万,二十年间锐减三分之一。

    黑巾军所过之处受灾最重的是徐国,十五年间人口减幅逾九百万,卫国、志国、宋国、西海诸国虽未受黑巾直接波及,但南境六年战争,战后统计的结果显示,仅死于转运途民夫过四百万,作战损失兵员逾一百五十万人口,近两百万百姓,其他间接死亡和黑巾军内部镇压叛乱作战伤亡,前前后后直接因灾因战死亡三千万人还是保守估计。

    万川郡还不同于四川盆地,万川除中央盆地外,平原较为破碎,可耕种土地分散于各个山区之间,加之农耕技术和农具落后,畜力稀少,以目前黑巾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力,其无法维持现有一百三十万人口和川内数万军队的粮饷后勤供应,

    万川围而不攻,时间一长,守军拒不投降,饥荒是必然的结果。即便只饿死二三十万人,最终的削弱的仍是咸国的经济战争潜力。

    勘察过东平关,一行人第二日遂返回硕天,呆了一日,百里燕又马不停蹄前往昌尹郡,接管叶信、肖渠、顾中、徐谨四部兵马。

    从彭源去往昌尹郡,需借道志国定襄郡,定襄郡与万川、彭源、下关、昌尹四郡悉数接壤,志军由此西出逐鹿中原极为有利,然万川压在头顶如鲠在喉。

    早年与孙国争霸,夺取霸权后,只因为破万川,为此后志国衰败买下了隐患。

    此番志国避万川不攻,显然是想将此硬骨头留给咸军去啃,好日后坐收渔翁之利。

    志军攻打下关兵马由公良义长子公良晨,与公良文长子公良松二人率领,打了数月仍被挡在下关门户之外。

    公良晨算是公良家智勇兼备的一代新人,并不比公良修逊色半分,但公良修工于心计和治政,这一点是公良晨所不及。

    至于公良松,南征时百里燕早已领教过,武勇可嘉智略一般,也就与苏洪相当。可以拜将,但不能拜帅。

    途径下关之际,百里燕未去拜会公良晨、公良修二人,一是不顺路,二是公良松此人虽然智略平平,但坏心眼馊主意倒是不少,往往尽出馊主意。那公良晨也是狡猾人物,只怕是去了他二人营中,不准得旁生事端。

    二是确实也不顺路,实在没有必要专门走一遭,如此以中原名将身份,屈尊降贵去会公良晨,反而抬高了他们身份。

    进入三月,气温有所回升,比之北海,当地气温仍偏低。

    昌尹、上关两地战端再起,志军的大营设在了樱城,叶信、关龙翔咸军大营在林台,两地一南一北相距两百多里。

    半个昌尹郡已在联军扼控之下,黑巾军依仗思水江的优势,不断用战船从江西运兵增援,给攻取昌尹西郡带来巨大阻碍

    三月廿八日,百里燕率武备营先到林台,而没去更近的樱城。叶信、关龙翔等人出城相迎:

    “末将等参见副帅!”

    “诸位不必拘礼。”

    “谢副帅。”

    待众人礼毕,叶信说道:

    “副帅,大王可有旨意?”

    “大王令本侯务必于长孙军攻入甘府、上关、万川三郡之前尽取三地,你我肩上的担子可是不轻啊。”

    这时关龙翔道:

    “以当下情势,长孙国倘若从北面压来,黑巾军势必向南逃窜,我军正面也将更为吃紧。如若我军向北出击,一城一地殊死争夺,损兵折将不说,恐怕也难及时全数拿下三郡之地,侯爷此次来可有妙计。”

    “妙是有,但却是快不起来呀。走,先入城再说。”

    入城来到治所,叶信让出正位,待众人坐定,百里燕继续说道:

    “叶大都督,营中兵员几何?”

    “回副帅,不计伤营,营中有兵十二万余人,辎工营运粮戴甲士四万,总计十六万余人。”

    “骑兵还有多少?”

    “两万四千余人。”

    “我军正面之敌有多少?”

    “我军以北贡城、西北尹渠城,各有叛军两万余人,林台以西照城有三万人,但在尹渠城西北,是神通天王主力约八万人,我军多次以骑兵穿插皆未能突破,如今下策只能是逐城逐地的争夺攻城。

    但叛军城墙披挂有原木与草泥袋,城外皆有护城河或壕沟,城门也加设了自上而下开启的铜栅,我军六斤炮、十二斤炮无论攻城还是破门,效果均不理想,仅有十八斤炮勉强可以堪用。”

    叶信详细道出军情,百里燕又问关龙翔:

    “关龙先生,叛军火炮现在何处?”

    “在神通天王大营,据细作来报,其营中火炮已增至四十余门,似是从长孙国手中所获。听说年初长孙在糯汤、蜀田两郡吃了败仗,在下以为多半是缴获自长孙军所造火炮。”

    “自己不中用,反还要坑害我军,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家伙。”

    百里燕啐骂道,叶信很是认同:

    “副帅所言极是,长孙步军根本不堪一击,攻打糯汤用了四十余万人,黑巾却只用十五万人,将其扫的丢盔弃甲,如今火炮落入黑巾手中,拿来祸害我军,着实可恶。”

    “此事不提了,四月初与四月底,将有两批共计五十门火炮运抵林台,我武备营还有六斤、十二斤、十八斤各一门,加上营中二十二门,共计将有七十五门火炮,届时我军火力将全面压制叛军。”


………………………………

第701章 炮阵

    闻讯又将补充五十门火炮,诸将精神为之一振,徐谨说道:

    “副帅,传言长孙军已装备天威大将军炮,最重可射六十三斤弹丸,无坚不摧,土坯城墙一击便溃,我军何时也能造出如此重炮。”

    “此事本帅可以给诸位交个底,长孙国所谓天威大将军炮,并非其所造,而是来自十二年前一艘天船,也正是因此天船,火炮与黑火药才流入我中原。

    如此重炮,长孙国仅获得数门,以其之力,仅能仿造二十三斤以下火炮,无力仿制四十一斤、六十三斤重炮,故而长孙重炮并不多。

    至于我军,不是不能造,而是糜费巨大,且废品惊人,铸造十门如此重炮,能有两三门可用便是老天保佑了,因而暂时不铸重炮。”

    “还有这等事情,按副帅此言,莫非天船国能比我中原更为强大?”徐谨忙问。

    百里燕挥了挥手:

    “此事留待日后再说,今番只论当前战局,天船之事不做论述。此番新铸的五十门火炮为十二斤、十八斤炮,各二十五门。将采用新式炮阵攻城,效果将胜此前五倍以上。叶信将军。”

    “末将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