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行-第3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百里燕一声怪叹,接着说道:“原来贵邦也担心自己遭灾之际,怕我们落井下石见死不救,所以携以重金通商,以换取中原开埠。可按说梁国是我诸侯上邦,你们的陛下不向梁国递交国书,独向我王示好,这是为何?”

    “你的货物都快冲到我们的地盘上,不找你找谁。”

    “怎么,这些年南境封锁的那么厉害,你们还能用中原贼搞到我们的货。”

    “用你们的话说,叫鱼虾各有路,我们总有办法的。”

    南境停战后,御客加强了封锁和中原贼的抓捕,按说走私和越境刺探情报的情况应该大幅减少,然从穆尼的口气来看,非但没有减少,还因咸国生产力的扩张,走私往金雪狄的商品因为中原商品总量的增加,不减反增。

    而今中原的生产中心在咸国,不仅产量大,工业化生产后价格和成本低廉,品质也高。

    从635年至今十一年间,尤以最近六年间,咸国产业发生根本性转变。

    不仅仅是粮食、牲畜全面丰收,茶叶、丝绸、白糖、高级药品、辛香料等奢侈品,得益于市场需求和总体生产力提高,可腾出更多的人力从事奢侈品和非必需品的生产。

    其他诸如优质布匹、高级瓷器、蜡烛、玻璃器、肥皂、纸张、钢材,甚至牙刷、针头线脑等等,咸国以绝对价格压倒其他诸侯,望远镜、磁罗经、万石船、高级炼炉更是完全垄断,与其去梁国做二道贩子,被中间讹上一笔,还不如直接上门找厂家,省去中间环节更划算。


………………………………

第833章 百里贼

    一行人等边走边聊,百里燕半开玩笑又问:

    “穆尼阁下此来除了做生意,不是还想再顺手牵羊拿走些情报吧。”

    “我倒是想啊,你们给我机会吗。”

    “呵呵……还是不要打仗的好啊,你们的新陛下还打算北伐吗?”

    “国内一团糟,现在的陛下不会这么干,但日后新王登基很难说,而且教会至今仍非常愤怒你们的所作所为,所以教会最近十多年间一直在全力研究震天火,到时候可不会轻易饶过你们。”

    “那还是铜的震天火?”

    百里燕随口问了一句,穆尼突然很是愤怒:

    “中原人的铁质震天火也好不到哪里去,还不如铜的震天火好用。”

    “哦……那我就放心了……”

    “我知道,咸国造出了很好的铁炮,但也不过如此。”

    “呵呵……算是吧,不过有总比没有的强。”

    百里燕话音不冷不热不温不火,倒是公良修听出了端倪,却未做声,继续随二人骑马北上。

    黄昏之际,距宫都城尚有一百多里,一行人就地宿营,百里燕安排菲戈斯与穆尼一起,随后去找公良修问话。

    “你就不怕那白毛把你给卖了。”公良修警惕问道。

    “不会的,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平日里都由御客秘密监视,翻不起什么大浪。倒是公良兄,此来除了为穆尼的金银,应该还有他事吧。”

    “你我多年交情,我也不瞒你,穆尼此来采购商货,我王希望能分得好处,其知我与穆尼曾有几面之缘,这才遣我随行。此外最近发现有金银短斤缺两之事,据雄论道所言,是卫国愚论派所为,其意在摧垮你咸国国力,进而为东侵开道。”

    “雄论道当真如此说?”百里燕反问。

    “雄论道所知机密甚多,绝不会错。”

    但凡是只要有利可图,再脏的活都有人接。

    黑巾败亡后,雄论道、愚论派等一干“逆贼”名义上被卫国剿灭,实则改名换姓重出江湖。如今的雄论道更名“法极派”,愚论派易帜“世王家”,但本质仍是两派一脉相承的精神思想。

    十五年黑巾之乱并未彻底剪除叛乱危害,其余孽不断分化扩散至各诸侯国,继续冲击既有地缘政治。

    得公良修准信,百里燕全盘道出“留足舍缺”计划。

    “此计当真缺德呀,要是做成了,还不坑出卫王一地的老血!”

    “呵呵,这就叫他不仁,我不义。只要晋、咸、志、宋四国联手削金,最后拉上长孙,中原六成商货都走经由五国,卫国能为之奈何。”

    “那梁国怎办。卫国倘若以兵戈胁迫梁国,天子不松口,长孙面对咫尺之危恐怕不会倒向我们。”

    “那就拖。如今咸国煤、铁、铜皆能自足,其余多来自晋国、志、宋三国,与卫国交易多是民需之物与奢侈品,你志国与晋国输往西海的贸易本就不多,八成以上的贸易仍来自于我咸国,对卫国需求并不大。而棉花、大豆、药材、木料、香料、马匹、皮毛、皮革、矿产,志、晋、宋、咸四国皆能自足,没有卫国供应照样能活。

    再者,卫国在北海始终没有出海口,其无法切断北海通往梁、燕、歧、赵、陈五国航路,相反真若翻脸,卫国此前囤积的数百万斤铁器在断绝咸国供应之后,只能坐吃山空,拖得越久,对其越不利。

    我想他卫国总不会发疯敢于同时招惹咸、志、晋三国。”

    “嗯……”公良修点头认同,而后又说:“不过我还是担心晋王,前几年我屡去晋国,与相国范涛多有接洽,此人颇为尖钻,但凡是喜极端,我担心此事上晋王会另有算计。”

    “嗨……公良兄你算是说对了。那范涛与其恩师公叔阔一个德行,都爱走极端,本侯当年也是给公叔阔逼得走投无路。要说没有其他算计,我也不信,难道志王就没无自己的算计?肯定都有。只不过这晋国不与卫国接壤,故而其未必与你我同心。”

    公良修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晋国地处东海,与卫国陆路、水陆都不接壤,黑巾叛乱未受波及,卫国东侵有志国、咸国挡着,晋国依然高枕无忧,其心态必然与志国、咸国截然不同。

    势必要趁着三国联手受益的同时,想方设法削弱咸国、志国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

    “留足舍缺之事外朝早已公议,志王派驻陔陵的使臣多半是将消息传给志王,眼下志国情况应好于咸国,志王多半还在坐看热闹,想着能否从我咸国身上捞走好处,不过此种局面不会太久。

    公良兄最好尽快将详细消息告知志王,劝其共同进退,也好日后在志王面前表个寸功。”

    “你呀你,依然如此奸诈。”

    “彼此彼此,这戏法谁都会变,巧妙各有不同罢了,志王那点心思,本侯还是知道的。”

    “也罢,我今晚就给父亲与二叔去信,就此事上奏大王。”应承下此事,公良修话锋一转说:“早前与穆尼同行,我听你口风,咸国是否造出了厉害火炮?”

    “怎么,你志国不也炼出了上好铜炮了吗。”

    “你修得瞒我,我知永兴城近些年变化甚大,又是建瑞田,又是迁麟城,是不是又造出了上好火炮,是也不是。”

    “我若说不是,公良兄肯定不信。”

    “那就是咯!”公良修逼问道。

    “是不是,本侯说了公良兄也不信,到时请兄观炮如何。”

    “哦,你能让我看炮?”

    公良修质疑道,百里燕点头肯定:

    “我若空口说,你肯定不信,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公良兄亲眼见过之后,便会知道新炮威力。”

    就个人交情而言,公良兄为人厚道,重情重义,一旦上升到国家层面,即刻显露其凶恶的獠牙,这无可厚非。

    正值二人说话的同时,穆尼与菲戈斯聊得却并不愉快。

    菲戈斯已被严重“洗脑”,对月神的大不敬让穆尼很是恼火,更恼火的还是百里燕偷走了寒带才能生长的“冰绒花”,在热带中了出来。

    “他就是个贼,我就知道他没什么好事!”

    “穆尼阁下,我说的都是真的,月亮就是一个很大的球,上面坑坑洼洼丑陋无比,您去妙天山上亲眼看看就清楚了,教会和大祭司说的都是鬼话。”

    “够了!”穆尼呵斥道,菲戈斯猛是一愣,收敛起自己的舌头默不作声。穆尼沉默片刻说道:“百里燕种的冰绒花有很多吗?”

    “不清楚,但最近两年咸王都会给古达帕大人两株泡酒,每年有多少我也不清楚。”

    “真见鬼,这么热的地方,也能种出冰绒花,他怎么做到的!”

    一株冰绒花在中原的价格说是值万金也不夸张,人若断气之前服用以冰绒花根系或茎叶花蕾,可收起死回生之效,对恶性肿瘤癌症有强大治疗效果,自中原获悉此药之后,千方百计寻找未得结果,但凡千岳山缴获此药无不是以高价出售换取金银。

    穆尼此行带了三十株冰绒花作为交易商品,本打算作为巨额交易的筹码,突然得知百里燕种出了冰绒花,心里的恼火可想而知。

    当晚一宿没睡,第二日一早便去找百里燕对峙:

    “我昨晚得知,你们也种出了冰绒花!”

    穆尼来的突兀,百里燕打着哈欠说道:

    “菲戈斯真是个烂嚼舌头的家伙,是,是能种。不过我知道,你们几百年间肯定也试过,无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怎么也种不出来是不是?”

    “你怎么知道。”穆尼吃惊道,心中更是困惑。

    “我当然知道,一开始我也以为冰绒花在苦寒之地不宜生长,但到了热地仍旧不发芽,不过九年前,偶然间被我发现了奥秘,九年间,已经长了三茬。”

    “奥秘?什么奥秘!”

    穆尼迫不及待追问道,百里燕却笑了:

    “阁下以为本侯能说吗。”

    “你!”穆尼气结,却又无计可施。

    冰绒花是多年生宿根植物,平均寿命五十五年,极端案例可达六十年以上。

    此植物有个神奇特点,其三年才结一次果,第一次结果仅有两粒果实,第二回结果结三粒,第三回结五粒,第四回结八粒,直到本体死亡,每三年递增一次。

    九年前的冬天,百里燕着手培养白色霉菌时,偶然发现保存的冰绒花种子莫名发芽,当时正值冬季,气温恰在零度之上半度一度左右,对这一现象,百里燕拿捏不准,遂将出芽的种子移栽至妙天山夏季零度线之上。

    之后人工将温度控制在零度范围,其他种子陆续发芽,由此确定冰绒花只有在零度左右才会发芽。

    当年从南境寻获有四十一粒种子,悉数培育移栽妙天山后,九年陆续实行轮作和保护性种植,不做采收,保证每年都有都能收获一茬种子。

    第一批种下后,九年间陆续收了几茬种子,而今种在妙天山上的冰绒花足有数百之众,由杜铭、杜济、杜淡三父子轮流照看。

    前年开始种群陆续扩大,故而每年冬季结果后收十株供应咸王使用,偶尔也做赏赐用,去年百里燕就拿到了两支冰绒花作为年节的赏赐。

    尽管种群日渐繁盛,但考虑到冰绒花来之不易,百里燕倒也没有监守自盗。

    冰绒花年头越长,根系越大,有效成分含量越高,药力更强劲,通常干制后切成片状,以一钱或半钱入药,或泡酒或口服,泡酒口服效果更好,经常食用对身体大有裨益。

    鉴于冰绒花是紧俏资源,种植一直处于高度保密状态,前年陆续收获,也仅仅在王宫大内几个医官间流传。

    但纸终究保不住火,消息在去年流到外世,很快遭致各国觊觎,间谍活动和外交活动大幅增加,无不是冲着免费的冰绒花而来。


………………………………

第834章 晋国鬼胎(1)

    穆尼突然问及此事,百里燕知道他肯定是将冰绒花当成了支票,拿到中原换取巨额货物。

    想透这一层,百里燕继续说道:

    “阁下此来一定带了冰绒花前来兜售吧。”

    “你们都能种了,我还能怎样。”穆尼负手昂头是生气,脸上褶皱深深浅浅起起伏伏,可见何等气愤。

    “不就是生意吗,买卖不成仁义在,更何况我咸国并未向外出售冰绒花,中原各国仍是一株难求,你大可去其他诸侯国兜售冰绒花。”

    “你们能种,还不趁机讹诈我们。”

    “诶,莫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嘛。既然是做生意,就得有做生意的诚意。我倒是有一办法,可保阁下这批冰绒花卖出好价钱。”

    “你能帮我?”穆尼质疑道,高度怀疑百里燕的诚意和险恶用心。

    “当然,不能白白帮你。我问你,你们这些年采收的冰绒花一年能有多少?”

    “你问这事干什么?”

    “当然是为了今后更好的做生意。说吧,你们一年采收的冰绒花有多少。”

    “冰绒花只在冬天开花,其他时候埋在地下很难看见,而冬天花为白色,只有种子是黑色,被雪埋在山上和山谷里很难发现,所以好的时候,冬天能有六七百多株,差的时候只有一百来颗。”

    “看来也不多呀。”

    “你问这事干什么?”

    “当然是做生意啊。既然是通商,阁下总不能只做一次生意吧?”

    “往后是往后的事,由陛下决定,我无权做任何答复。”

    “好好好,那就先说这次。眼下呢,我咸国冰绒花每年收获极为有限,暂不向外出售。而阁下呢,这次向中原各国兜售仍大有利润可图。但往后,各国必然以价贵为由要求贵国降价,并以我咸国出产冰绒花为要挟,压你们降价。

    到时贵国每年所获冰绒花有限,而价格却一路下跌,阁下难道想看到这种局面?”

    “那你要做什么?”穆尼问。

    “这样,此番阁下多半还能卖出高价,但下一次恐怕就不可能了。故而阁下此番回去,建议贵国陛下暂停冰绒花开采,但凡发现冰绒花先保护起来,而后等其结果变黑成熟,之后采集送给本侯。

    我呢,就在咸国将种苗育出,而后种出来。待其长成,贵邦每年往来交易之前,我将采收的冰绒花交由贵邦,贵邦替本侯在中原销售。

    同时我咸国也将冰绒花明码标价,如此中原诸侯便只能以我咸国价格压贵邦,至多与我同价,但贵邦的冰绒花多数来自我咸国,如此即便压价,但数量一多,其中的赚头还是很大的。”

    “你这无耻败类,连你们自己人都坑!”穆尼破口大骂,翻眼侧目视之。

    百里燕不以为然,狞笑着说道:

    “呵呵……生意场上无朋友,反正你们不也知道中原就是这样,四分五裂尔虞我诈,赚点钱财又何妨,而且你们又不吃亏。”

    “你就不怕被中原人斥为败类。”

    “嗨……通商是御客准许,国书为证,生意买卖你情我愿,有种可以不买呀。”

    “哼哼,你厉害。说吧,之后如何分账?”

    “本侯建议五五分账,但还需得我王准许,我想阁下不会反对吧。”

    “这还差不多。”穆尼同意道,态度很是勉强。

    “之后呢,贵邦拿了金银想买些什么贵邦自己决定,我国不做干涉。不过本侯建议贵邦多找卫国交易些土货,尤其是这一次应该多买些卫国土货。”

    穆尼生疑,立即想到百里燕准没安好心。

    “你是什么意思?”

    “是这样,卫国如今是我中原第一大国,而我咸国国小民弱,又与卫国接壤,所以不想招惹麻烦。穆尼阁下若能与卫国达成一些交易,也能为我咸国免去不少麻烦。”

    “你不是厉害吗,世上还有你怕事。”

    “阁下此言差矣,这卫国还有比本侯更厉害的,倘若当年是卫国人去了婆嵩、松迪亚,今天恐怕一个人也剩不下,本侯可不想招惹这种麻烦。”

    金雪狄人虽有中原贼潜伏,但对各国详细情况了解并不多,对这次短斤缺两知道的就更少。穆尼当年曾与卫国沈毕、志国公良文、晋国王彦飞三人在南境屡次交手,与卫国交手最多。

    卫国首批援军都是奴隶和杂兵,收拾起来倒也方便,后来卫国主力赶到,再次交锋就吃力的多,所以穆尼对卫国实力记忆深刻。当然,还比不上百里燕的惨痛。

    而今卫国是中原第一大诸侯国这不假,咸国与之接壤也不假,穆尼要顺利完成交易,筹够到足数的草药和货品,咸国很重要,他不敢耍花样,至少在生意没吃亏的情况下耍花样,对百里燕的“忠告”多少要顾及后果。

    之所以给卫国拉生意,倒非是百里燕吃了好人屎。

    且不说卫国现在有劲没处使,真是眼红了,能来抢也是干的出来的。其次穆尼此来携带的都是金银币,不可能是中原制式的寸金银,关系到含量、重量转换,如此又与留足舍缺紧密相关。

    穆尼以咸国为主要贸易点,意味着金银币和中原寸金银或金银铤的兑换,将以咸国为标准置换,如此直接影响新标准的制定。必然也导致与卫国的交易必须以咸国标准为基准,否则由此产生的价值转换损失,穆尼自尊心很强,多半不会接受。

    这就意味着卫国或接受咸国标准,或不接受。

    若接受标准,不久将面临新制式金银货币的入侵,不接受,意味着卫国自己放弃了交易,日后咸国贵金属货币标准一统中原,卫国损失更大。无论其是否接受,只会更惨。

    相反咸国做出了姿态,让利给了卫国,卫国再起恶意,那就怪不得百里燕抱以老拳相迎。

    与穆尼说定细节,大队陆续上路前往陔陵。

    数日后晋国都城平汤晋王宫中,晋王寝食难安日夜不寐,眼看大好生意被咸国抢走,姒钧为此百爪挠心大动肝火。

    “范相,你说咸国有什么好,我晋国什么药没有,蛮人偏去咸国买药,简直岂有此理!”

    “大王息怒,眼下尚无确切消息说蛮人只与咸国交易。而且咸国药材有限,蛮人势必会向他国求购。此外宋国发来南境的消息,蛮人的商队上月进入千岳山节平以南一千里地,据说多达两万余人还有数万匹的独角马,所载货物无数,此来定是有大交易,不会少。

    咸国有尹秧君与西寰殿下在,我晋国定能得到不少好处。”

    “那百里燕能同意吗!”晋王问,来回在内殿踱着,心里焦躁不安。

    “如此巨大交易,他咸国吃得下,各诸侯国未必让他独吞,百里燕向来善于左右逢源拉拢势力为己撑腰,其定不会为了金银利益而忘交争之害。故而……”

    不等范涛讲话说完,王砺进殿:

    “臣王砺参见大王。”

    “王将军免礼。”

    “谢大王。”

    受百里燕叛逃和云节羞辱两件事影响,姒钧对王砺态度转冷,若非看在太子和王后份上,晋王大有贬走王砺的打算。

    少时晋王问:

    “王将军有何事禀报?”

    “回大王是西寰殿下从咸国的来信,同时到的还有马仲宁的密函。”

    “哦,两者同到。”

    范涛闻讯诧异,晋王忙问:

    “范相,会是与蛮人交易一事吗?”

    “按说没这么快抵达陔陵,即便到了,殿下与马仲宁也不该同时来信,我想定是另有情况。王将军,信何在?”

    “在此。”

    王砺递上两个铁函,范涛确认完好,将西寰所属铁函转给晋王,其将马仲宁密信拆开细看,心里立时咯噔一下:

    “坏了坏了,当真大意了!”

    晋王尚不觉来信端倪忙问范涛:

    “范相,何事如此惊慌?”

    “大王,公主信中可是说咸国发现金银短斤缺两之事?”

    “嗯?怎么,马仲宁信中也是此事。”

    “启禀大王,今年年初各地所缴税款陆续转入都城,金银相继出现短斤缺两之事,当时倒也不多仅有两成,略比常年多了一些,臣当时只以为今年额外多了一些,故而未曾放在心上,但上月陆续又到一批金银,足有三成金银短斤缺两一钱,臣正在命人前往各地调查此事,不想咸国已经受其所害。”

    王砺闻讯也吃了一惊,忙是说道:

    “少一钱,国库往年积存金银就少小两万的金银,两钱就是三四万呐。”

    “正是啊。”范涛如丧考妣痛心疾首,忙又说道:“眼下方才入春不久,倘若到了明年这时,损失恐将更多。这还不算尹秧君的每年输往我晋国的金银,倘若都算在其中,明年此时亏损五六万算是少的。”

    “这还得了,范相,咸国人做什么了。”王砺问。

    “百里燕与公主密商,将足额金银压在库中,放出缺额金银交易,同时上调货物价格,避免再遭损失。”

    闻讯百里燕与西寰密谋,王砺难以置信说:

    “百里燕素来不怀好意,怎能找公主殿下密商此事。”

    “王将军所言既是,那百里燕心怀恶意,屡次陷寡人与晋国于险恶境地,此番焉能轻信于他。”

    “这……”范涛犹豫,迅速思考后继续说道:“大王,臣以为此事上咸国若亏,定是巨亏,但我晋国同在一条船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难以独善其身。

    百里燕提出留足舍缺之法,对咸国有大利,对我晋国有小利,故而其才会破例与西寰殿下密商此事。否则若有不利之处,且不说那尹秧君是人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