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行-第3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北方夏季酷热,但是常年有热风,风塔可以将高出的热风引到地面,风塔里有冷水池或是冰块,热风通过水池和冰块的降温,送到地面后十分凉爽。我的家里就建了两座,十分坚固。战时还能用于了望敌情。”
“那为什么那一座不一样。”穆尼指着远处的钟楼,古达帕定睛细看,神色立时有些兴奋:
“哦,那是一种可以知道时间的机器,百里燕叫它钟楼,有了这个东西,全城都能知道每天的时间。”
“胡说,世上怎会有看到时间的巫术。”
穆尼高度质疑,古达帕扬着眉毛得意说道
“事实就是这样,那钟楼确实可以知道时间。你可能还不知道吧,中原人能在夏天造冰。”
“这怎么可能!”
“别不信,我家中挖了许多冰窖,还能制作冻奶卖给当地人,现在不仅能造冰,你自己也看到了,他们连水晶也能造,价格还很是便宜。其他的我也不多说了,你总得呆上几个月,到时候自己看就是了。”
三年前筹建天文台的同时,为解决时间问题,永兴城设计署、技术署着手研究攻关钟表技术。一年后在陔陵城中心树了一座钟楼,中原大地从此一改看天知卯的日子。
但钟楼准头差了些,十天能差半个多小时,为此需要每两天与水钟、日晷校准一次。近期将有一次改进,改进后的齿轮组理论误差将缩短至五十天一个小时。
大型钟楼仅能解决生活使用,天文计时需要更为精密的机械计时装置,
传统的水钟只能精确到刻钟,使用机械放大原理改进后,也仅精确到分钟。日晷白天能用晚上就是抓瞎,精度更差。为此设计、技术两署正在攻关精度更高适合携带的钟表。
去年冬,攻克了擒纵器【注1】的原理和技术工艺,曾出了一块簧力怀表,无奈机械精度差强人意,一天能多跑十几分钟,但好歹具备了该有的基础原理,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有望在数年内获得进展。
街道上人潮汹涌,无不是为一睹金雪狄使团风采的民众和行人,百里燕走在使团前面,与苏方义边走边说:
“南境开战至今有十八年了吧。”
“若算上金雪狄人试探,应该有十九年了。”
“是啊……十九年前谁能想到今日,想来真是一场梦啊……”
“永兴侯打算如何与穆尼交易,可有详细方略?”
“穆尼所需药材多数在咸国、长孙、梁国、燕国与晋国北地,有部分需从志国、卫国、晋国内陆采买,总体数量极大。但多数是常备草药价格不会太高,因此交易总价不会太多。
不过穆尼也透了底,其担心我中原趁其危难之际落井下石讹诈他们,故而还打算从中原采购货品以换取我们的放行。在下担心其金银财力过于巨大,不免引起他国觊觎,无论如何分配这笔交易,终会有人少有人多,届时为此大打出手也未必不可能。”
偌大的中原金银极度稀缺,穆尼此来所带的金银币总量对金雪狄人而言也许只是零头,对中原来说是天上掉下的五百万,砸中谁谁发财。
常言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大额贵金属的流入势必激化本就已经恶劣的情势,加速局势的动荡。
思索之际,一队快马从前而来,负责警戒的禁军未予拦阻,而为首者的正是周空。
其匆忙窜入队伍,循迹找到百里燕。
“你怎么来了!”百里燕吃惊问。
“广信公快不行了,蓉姐五日前赶去了广信。并让我与你说一声,她拿走了冰绒花,请杜淡郎中一起去了广信。”
广信公十日前突然病危,姜蓉得信火速赶回广信,去见姜闵最后一面。得此消息,百里燕心情复杂。
“我知道了,你先回府吧。待办完了公事,再做安排。”
“那好。”
周空转身打马离去,苏方义说道:
“广信公这一去,你与姜乾和咸王的关系恐怕将更为微妙啊,永兴侯可要早做准备。”
“嗯,此事在下心中有数。”
姜闵今年六十六,以当下的生活物质基础,相当于现代人的八十岁,能由此长寿极为不易。姜闵一死,咸王势必将目标转向姜乾,百里燕将被迫在大舅子和咸王间做出抉择。
思索之际,队伍抵达轩亭馆,为安置穆尼使团数百人,陔陵城中能有此接待能力的高档场所只有轩亭馆与百翠楼,安排在诸侯国馆驿区显然并不合适。
为此五日前轩亭馆正式闭门谢客,清理店铺增补家具用器,并从古达帕府中调来了厨师和用具,以满足金雪狄人的风俗习惯。
当然,轩亭侯父子作为守财奴专业户,肯定不能每天白白损失巨额营业款,势必要从使团身上捞些好处。
抵达轩亭馆时,乔廉、乔丞父子二人早已等候在外,就连门面都已重新上漆。
“女婿,使团到了吧。”
“就在两百步外,馆中一应用度都准备妥当吧。”
“放心吧妹夫。都是从古达帕大人家中现成借来的,得到妹夫消息后,大王让内府连日赶制了一批用器,应该是够得。”
乔丞拍着胸脯说道,百里燕未见兰渊公主,遂又问道:
“怎未见岳母大人。”
“她呀,不合适这等大场面,呵哈哈……”
乔廉爽朗笑着,似乎妻管严给治好了,实则是兰渊公主半月前亲自去了轩亭城督货,这才没露脸,乔廉也只有在兰渊公主鞭长莫及的时候展示自己的硬气。
少时,穆尼使团抵达轩亭馆前,一番介绍寒暄,乔家父子安排穆尼一行数百人入住。对此安排,穆尼仍有顾虑:
“为什么你们的房子看着总有一种随时要塌的感觉,木头建起的三层楼能住人吗?”
“放心吧,轩亭馆开了二十多年,每日进出上千人也没塌,只要不是蓄意破坏,不会有事的。如果担心失火,我会从宫中调来水龙队随时可以灭火。”
“你说的话永远听着不踏实,古达帕大人你说是吗。”
古达帕笑了:
“呵呵,我不知道。”
“那好吧,明天见你们的王不会再有变动吧。”
“除非天塌下来,否则雷打不动。况且有苏先生在,我王也不敢失信于天下,苏先生你说是吗。”
“你们这对冤家,非得将我扯进其中。那好吧,我就做个保,咸王明日定会面见阁下,这总行了吧。”
穆尼至今仍对当年百里燕诡计心有余悸,轻易不敢再信百里燕。
少时斜阳西下,百里燕忙于回宫复命,于是说道:
“本侯使命已达,暂请阁下与诸位在此歇息,先告辞了。”
“怎么快就想走!”穆尼说道,还想问些其他。
“使命在身,本侯必须向我王复命,请阁下见谅。”
“那去哪里可以找你?”
“直接去永兴侯府,不过近日我要出城,得有几日才能回来,有任何事可找苏先生和诺大人商议。”
详细交代清楚,百里燕缓缓退出轩亭馆,与高勋前往宫中。
【注1】擒纵器,钟表的灵魂,但多数时候都将钟表的机芯视为钟表的心脏,其实这是一种谬误,钟表的核心其实是擒纵器,至于机芯,机芯的本质是储蓄机械力,与协调机械运转,因此可以代替机芯的机械力与结构很多,但如果没有擒纵器,就不可能有钟表。
擒纵器由唐代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工程学家僧人一行(张遂)发明,用于天文计时,后在北宋年间,由数学家、草药学家苏颂,利用水利机械代替机芯与齿轮啮合,与擒纵器结合,制成水运仪象台,用于计时。
因此理论上,钟表应该由中国发明,只不过是水利的。
而且苏颂发明的水运仪象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与经纬度挂钩,不同经纬度下,其有自动校准太阳,获取时区的功能。
也就是说,水运仪象台搁在开封是开封时间,搁在北京现实北京时间,搁在不同地区,以太阳为参照,可得到当地的时区。
而这还是一千年前北宋时期的发明,何等之伟大。
在今天开封博物馆,有复原的水运仪象台展出,而且依然保持运作。
………………………………
第840章 交易策略(1)
途中高勋说道:
“金雪狄使团一事现在已是沸沸扬扬,全国各地的勋贵商贾蜂拥而至,不久各国特使也要到此,你可要有准备。”
“难道还怕他们抢了不成。”
“抢虽然还不至于,但如此巨大好处,谁人都想捞上一笔。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下次还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各方势力断然不会放过如此大好时机,还是小心为好。”
“放心吧,金雪狄人的钱袋子又不攥在我咸国手中,哪是我们说的算,归根到底还得有人家要的东西。而且穆尼可不是什么善茬,其才学不输于我,而今是替金雪狄人出使中原,绝不会吃亏的。”
金钱无疑是一块绝好的试金石,但凡人性的善恶,在金钱面前无处遁形。
此时咸王等在御花园中心情激动,只要想到大把大把的金银,精神亢奋的不行。
“卢爱卿,永兴侯现到何处了?”
“回大王,永兴侯之前刚过正阳街,现在多半进永泰门了。”
“是嘛,这时间过的可真慢啊……”
咸王来回踱着,年逾近六旬的姜亥活像个毛躁的小青年盼着媳妇儿。赵逊安坐一旁,捻着白须喝着红茶,老态龙钟悠然自得,对金银等物没有丝毫的动心。
倒是太子守在亭阁外,左右张望不时还掏出望远镜了望一番,少时见百里燕身影晃动,也不等看个仔细,太子匆忙来报:
“父王,永兴侯来了。”
“快,随寡人去迎。”
“遵命父王。”
众人起身忙去出迎,百里燕健步如飞相向而来,见咸王亲迎遂上前行礼。
“臣参见大王。”
咸王龙颜大悦,伸手去扶:
“呵哈哈……爱卿快快免礼。”
“谢大王。”
咸王上前一步于百里燕跟前忙问道:
“爱卿,可探得金雪狄使团底细?”
“使者穆尼嘴严的很,金银之事只字未露,不过他已透底,此番会有草药之外的巨额交易,据此推算,金银不会太少。”
“呵哈哈……那就好,走进殿说话。”
随咸王进到殿中,众人径自入座,百里燕正襟危坐于咸王右侧。待诸人落座,百里燕说道:
“此番金雪狄使团,所购草药我咸国有其中多数,但我国数量远不足以供应使团所需,故而仍需向其他诸侯国采买药材。”
“那我咸国能从药材中分得多少份额?”咸王问。
“中下等药材能分得三成,中上等药材能分四成,再多无法供应。”
“这还不到一半呐。”
咸王似乎嫌少,百里燕补充说道:
“中上等药材数量稀少,虽让出了六成,但其他诸国未必能凑足六成的总额供应金雪狄人。故而草药交易明年或是后年应该还有,但数量不会太多,届时我国开通贸易,金雪狄人将直接与我国交易,不足部分将由金雪狄人向他国采买。”
“那能有多少金银的收入?”咸王追问道。
“折合我咸国价格,我国能有十二至十三万寸银。”
“这也不少啊。”卢皋插话说,接着又道:“至少今年国库赔出的金银能有着落。”
“卢爱卿所言极是。”咸王肯定说道,但并不满意现状:“不过只不赔本可就太窝囊了。永兴侯,眼下全国勋贵商贾蜂拥而至,数日内各国使臣竞相约见寡人希望就此能分一杯羹,爱卿准备如何应对?”
“不知大王大王与诸位同僚如何应对?”
百里燕反问道,高勋接话说:
“眼下尚不知金雪狄人此来准备交易何种货品,故而我等与大王商议数日,准备先紧着值钱货品与金雪狄人交易,而后再交易贱价货物,最后不足部分分给列国。永兴侯以为如何?”
“此事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不过我非常清楚穆尼此人,其定会先将草药采购齐备运往南境之后才会谈其他交易,如此可迫使各国尽快与其交易草药,而且价格也会低得多。同时对金雪狄人缓解国内瘟疫争取更多时间,对它们是有利的。
草药交易的同时,穆尼定会在陔陵城中多放打听货品消息,为此后大额交易做准备,故而臣建议尽速调集草药供应金雪狄使团,在此之前大王可一面与各国使臣密切联系,一面将国内商贾与各地勋贵晾一晾,免得各地豪户狮子大开口,分走太多的利。”
“这恐怕不妥吧永兴侯。”太子道,接着又说:“与他国使臣密切联络,反将国内勋戚商贾晾在一旁拒之门外,如此令国人如何看待。”
“嗯,太子所言正合寡人之意。常言道肥水不流外人田,永兴侯如此作为,国人难免心怀怨恨,确实不妥。”
“大王,非是臣不公,而是为了更公平,赚取更多的利益而以退为进。”
“哦,如何以退为进?”咸王问。
“大王试想,眼下我咸国的丝绸、茶叶多数掌控于北海、江东、岁当、东原四郡勋戚贵族手中,国库每年除定额进贡之外,其余皆以国库出钱采买与指定榷市外销,其中多数收入皆不入国库。此番金雪狄人采买货品,少不了丝绸,倘若各地丝绸商携手将价格抬高,穆尼定会前去他国购买,如此亏得还得是我国。”
绫、罗、绸、缎、锦、帛、纱等丝织品当下仍是精贵的面料,每一匹的交易都以黄金作价,由于各国丝织品品质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市场也极为混乱。
各国除梁国实行官府垄断生产外,其余各国皆实行贵族特许生产,久而久之经年累月贵族不断的繁衍和分化,养蚕、烧丝、种桑、丝织的贵族越分越多,最后形成彻底贵族私有化的生产,长期处于官府的管辖之外。
造成这一原因的根源在于分封制下各国中央集权统治力弱,而地方权贵权利较大,加之梁国早期分封王侯一级的诸侯王外,封君的更是多如牛毛,但凡是个贵族,都有权生产管制品,久而久之形成制度化的潜规则被各国君主所默认。
当然,并非没有君主动过回收的念头,毕竟丝织品仍是当下大额交易的重要商品,回收将之垄断生产无疑能增加更多国库的收入。
但回收每一种特权,都是制度化的变革,必然引利益攸关方和既得利益者的反弹。
丝织品作为大宗交易的商品,其利润极高,由此出现的特权阶层,有权的同时还有钱,当权钱勾结官商不分,为巩固自己的利益,手必然伸向权利的核心,于是朝中总有利益团体,甚至是武将本身是丝绸贵族出身,出面阻挠改革。
因此各国至今回收丝织品特权成功的寥寥无几,为此朝廷只能自己开办织造厂养蚕烧丝种桑树,餐食市场份额。
百里燕出任大司农后几次试图扩大官办织造坊生产,最后都没成功,问题出在气候上。
全国事宜养蚕纺丝的土地都被传统贵族所垄断,纺丝织丝就得有茧,勋戚贵族垄断了多数食盒养蚕的气候区域,而当初推行《授田法》为减少不必要的阻力,百里燕就没敢动这一块,致使留下如今巨患。
官方要弄蚕丝,就只能花钱买,强征必然引起反弹,于是官办的织造坊开工严重不足,直到发现金毛蚕后情况有所改观,然传统丝织品仍然控制着市场上绝大多数的份额。
金雪狄人远道而来,千里迢迢运回本土,路上耽搁和损耗的成本巨大,势必货比三家,既要质量还要便宜,同时利用交易草药的时间尽快摸清咸国的物价,为其后面的交易提供参考。
那些个勋贵、商贾只以为金雪狄人有求于中原人,想挟咸国之威坐地起价,殊不知根本等不到坐地起价,穆尼随时可能通过御客与其他诸侯国使臣暗中谈妥交易,到时候真是想哭还来不及。
“臣以为,不如就此杀一杀各地权贵富商的锐气,静观各国动静,到时候再做统一交易更为妥当。若是此时任其交易,势必形成多方相互压价的不利局面。”
“那会否被他国抢先交易?”咸王问。
“会有一些,我国主产绫、罗、绸、帛、纱五样,梁国的丝织品品质整体皆优于我国,且是官府垄断织造,其价格略低,品质皆上乘,其次是歧国丝织品于我咸国相仿,再者是燕、晋两国,最差的是长孙国,因而我国主要竞争者是梁国与歧国。
而锦、缎两种织物我咸国无法生产,主要以志国、晋国、卫国为主,这就要看金雪狄人准备交易何种丝织品。以臣当年在关外所见,金雪狄人对锦、缎、绸三种织物兴许较大,绫次之,罗、纱、帛可有可无。
若要博取较好的价钱,我国出手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而且必须统一各家货源一起出售,如此能获取最大利益。”
“但各家未必会听从朝廷的安排。”
太子担心道,老成持重的赵逊接话说:
“太子说的极是,咸国绸商各有势力,东原郡的绸商有卤侯、轩亭镇着,倒也无大问题,其余北海、江东、岁当三地绸商势力颇大,都郡这些年也陆续冒出许多贵族绸坊,渗入陔陵,倘若以朝廷名义统一进出走货,他们必然担心朝廷籍此为借口,收拢丝绸交易。但若纵容他们单独交易,肯定要吃亏,此局面甚是难解。”
“赵帅请放心,燕之所以杀杀他们的锐气,便是要绸商知道,没有朝廷,他们就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只有吃亏的命。”
………………………………
第841章 交易策略(2)
“可寡人担心,惹毛了绸商,日后再想收拾他们,将难上加难。”
“大王且宽心,绸商若要交易,仍有两道关卡需过,大王哪怕卡住任意一道,这些绸商将无处遁形。”
“哦,是哪两道关卡?”
“一是千岳山。金雪狄人商队在千岳山以南集结,其断然不敢携带大量货物进入我中原腹地,以免被扣,因此只会在边境交割,届时应有御客和诸侯国督军使负责查验两国货物。
金银与货物交割都在南境进行,因此中原商人与金雪狄使团交易后,拿不到现钱,现钱仍需中原货物抵达南境之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其中若无朝廷出面,万一被黑了,可没地方说理去。
其二,税金司、税承司新铸染黑金银两月内陆续可以供应国内,届时绸商若要交易,换得的都是金雪狄金银币,而律法禁绝私铸金银与铜币,绸商拿到了金银币其没有朝廷钱母,难不成还放心运至国外交给他国铸成中原金银不成。
只此两件事,绸商离不开朝廷。”
“嗯,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咸王问众人,高勋接过话说:
“如此倒是可行,但是这交易时机如何把握,永兴侯可有分寸?”
“暂时还不知穆尼准备如何出价,现在无法判断何时可以出手,不过我与他恶战十数回,对其秉性颇有了解。这商场如战场,那些个列国使臣只以为金雪狄人智弱,殊不知穆尼此人见多识广,根本不是个善茬。看着吧,这次多半是有人要吃亏。”
“既然爱卿如此有把握,寡人可就都依仗爱卿了。”
“大王言重了,食君之俸替君分忧,实乃分内之事,臣不敢怠慢。”
“好啊……有爱卿此言,寡人就放心了。不过……寡人听说志王也在打这笔生意的注意,此番遣公良修前来,也是因其与金雪狄人相熟,爱卿以为该如何应对?”
“回大王,此时不足为虑。金雪狄人所需多数货品,除锦缎之外,志国有的未必比我咸国好,而我咸国有的,志国不见得有。尤其是精细布匹,金雪狄人棉花产量较少,其棉布并不多,多是时候以绒羚与羊毛防线织布,穿在身上犹如搓板并不舒适,因此此番上好棉布交易将是一大块收入。
而志国虽然棉花产量很大,但作为货物交易运往南地,且无水陆运输十分不便。因此穆尼定会购买现成的精细棉布。放眼中原,能短时内大量供应各色精良布匹的只有我咸国。
至于其他货品交易,除皮毛与土特产外,臣也实在想不出我咸国还有何货品无法生产制造。”
“如此甚好,今晚诸位就在宫中与寡人同饮如何。”
“谢大王赐宴……”
众人异口同声,下刻百里燕说道:
“大王,臣有一事特向大王禀报,往大王恩准。”
“爱卿请说。”
“臣岳父广信公病危,臣想明日即刻赶赴广信探病,望大王恩准。”
咸王闻讯脸色大变,收敛其刚才悦色,蹙眉说道:
“爱卿就非要明日去广信吗!”
“是的。都城诸事皆已办妥,使团那里有御客军师苏方义照料,想来不会有失。臣只去广信数日,请大王恩准。”
咸王沉默,脸色毫无起伏,看不出有任何怒色,众人皆看向百里燕,似乎都在为这一不合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