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行-第3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司空兄好久不见,近年别来无恙。”

    “都托侯爷的福,一切都好。就是兴办麟城之后,蟊贼多了不少,稍有松懈,就被贼人钻了空子,我也是五日前刚去的麟城,侯爷此来是为广信公吧。”

    “嗯,一是为我岳丈,二是为广信城防。大王不久将在各地大兴土木,城防要塞是重中之重,而广信港口关乎我唯一海军港口,与陔陵安危,是要塞之重点,故而急召集来见,就是商议此事。”

    “恕末将直言,广信城坚池深,又有海军舰炮驻防,放眼中原无一国有我咸国水军强盛,末将实在想不出,缘何能从海上来袭。”

    “此事司空兄莫要追问了,本侯总有道理在其中。你在此驻守,务必加紧防备,我忙于公务不能时常抽身过来,故而当地要塞炮台修建期间,你务必替本侯盯紧了。

    麟城所产水泥与国库拨款,都将优先供应广信,务必两到三年内修成要塞使之能用。”

    “这么急呀。”

    “非是本侯急,是形势所迫。除修建要塞炮台,城中也要挖掘防空洞与地下掩体,至少满足五万人隐蔽需求,此事到可以慢一些,五至六年内陆续完成。”

    “嘶……可北海之地并无飞鹰兽啊。”

    “那司空兄可曾想过,如若是炮击或是热气球空袭,弹丸落入城内会是何等后果。”

    “这倒也是,而今火炮遍地开花,数十数百门火炮以实心铅丸轰击之下,包砖城墙尚且招架不住,土坯城墙更不堪用。唉……世道变啦。末将老了,不中用了……”

    “司空兄大可不必如此,我也是有备无患以防万一。”

    “侯爷说的是。末将常听陈、罗二人说起,当今卫国一方独大,渐有自西向东一统中原之势,北方长孙孱弱,长孙若亡,下一个就该轮到咸国了,末将真不知有生之年还能见到几年太平日子。”

    “呵呵,卫国宵小不足为虑。”百里燕不屑道,接着又说:“我不妨告诉司空兄一个消息,说出来吓也吓死卫国。”

    “末将愿闻其详。”

    百里燕立身而起凑近司空南小声说道:

    “去年永兴城已造出新式火炮,六斤炮最远可至八里,十八斤炮最远能将弹丸送至十五里地,有此新式火炮,卫国何足道哉。”

    司空南闻讯大吃了一惊:

    “这,这六斤炮当初仅能将弹丸送至一里半外,而今真能达八里地!”

    “千真万确,能射八里地。”

    碳素钢与合金的性能有天壤之别,就铂系铜镍铁基合金的性能而言,六斤弹丸前膛炮八里的射程并不意外,还不到四公里,而只有膛压越高,火炮所能装填的发射药就越多。

    如果能经过锻造、热处理,再上电渣重熔,管身自紧,四五十毫米口径的后膛加农榴弹炮的射程要更远,甚至无后坐力炮也能轻松打到七公里。

    当然,如果不考虑火炮体重,可以一味的增加重量和壁厚,强推射程,但对缺乏精度的前膛炮而言,八里地也好,十五里地也罢,即便能打三十公里又如何,对实心弹丸而言没有多大意义,关键仍在弹丸。

    无法保障精度的情况下,破片弹、榴霰弹、爆杀弹要比火炮射程本身更为重要。

    集群式的面杀伤,比单纯的点杀伤效率更高,哪怕精度差那么一大截,充足的弹幕密度依然可以弥补精度的不足,司空南只被那八里地的射程给吓坏了,殊不知真正厉害的是弹丸。

    与之商定了广信要塞一事,第二日两人出城考察了地貌,之后数日百里燕又马不停蹄赶去麟城,视察化工、水泥、石化燃料等工坊,就乙醚和水泥的扩大生产做出调整。

    乙醚与笑气是最早的麻醉剂,长期大剂量使用可以成瘾,曼陀罗、迷鼠草、小韶子、槟榔、乐仙果能提炼出致幻和麻醉的有效成分,百里燕怀疑疼痛热是一种攻击中枢神经系统的恶性疾病,多半是某种未知的病毒所引起的攻击,金雪狄人人种基因的缺陷或是易发疼痛热的主要根源。

    至少百里燕南征期间,发现许多金雪狄人罹患疼痛热暴毙的案例,但中原人被传染的情况几乎没有。

    而致幻类药物对神经系统有镇静和麻痹作用,能治愈疼痛热,本身意味着并非草药中其他成份在起作用,而是致幻麻醉成份阻止了病毒向脑部的扩散,这意味着乙醚和其他所有化学品麻醉药剂都能产生疗效。

    当然,非是百里燕大发仁慈,生了恻隐之心。

    恰恰相反,如果乙醚可行,意味着中原有了可以大剂量控制金雪狄人的药品。同时并不排除哪日疼痛热病株发生变异,增强感染力侵袭中原人种。穆尼此行也不能保证其随行人员身上没有携带致病病株,防患于未然总好过什么准备都没有。


………………………………

第844章 威胁

    陔陵盛况一日胜过一日,各国使臣竞相来访,无不是冲着金雪狄人的财富和货物而来。

    不出百里燕所料,穆尼要求先交易草药,后交易其他商品,由于草药的附加值本不高,消息一出,原本十分殷勤的各国使臣私下牢骚不断,热情不高,原因说穿了叫“厚颜无耻”。

    中原王朝历代都有一种“泱泱上国,四海皆夷”的优越思维,只以为一次击败金雪狄人,就该低三下气的抱求中原的大腿,卑微恳求一些施舍。

    全然漠视为了战争胜利,流血牺牲的千千万万的百姓。

    而今前人的鲜血尚未干透,那些个权贵勋戚一个个站在百万骸骨之上索要分红,除了厚颜无耻泯灭天良,实在找不出更好的措辞形容这种不要脸皮的行径。

    “简直无耻,他们怎么不去抢!”

    百里燕破口大骂,怒将咸王密函扣在案上恼火不已,前来送信的焦木华说道:

    “大王请永兴侯尽快返回陔陵,处置此事。”

    “知道了,我收拾一下,今日就走。”

    这时坐下罗松亭说道:

    “侯爷打算如何应对长孙与梁国?”

    “那博源君我与其有一面之交,当年酿酒制酱便是从我处拿走配方,而今想来有二十五年未见,此番前来竟也比当年更贪,真亏梁天子一大把年纪,也开得了口。”

    自从二十五年前平汤质子府认识博源君姬丰,此奸商就大发横财,十二年前南征结束,要其按约返还分红,简直比杀了他还难。

    而今几十年过去,年岁见长,这贪心也见长,张嘴就要丝织品一成五份额,织布两成,堂堂梁国上邦,与强盗也快没什么区别。

    “妹夫,我看梁天子的面子还得给,眼下局势波诡云谲。梁国虽小,但其力却胜大国,眼下正值留足舍缺关键之际,倘若没有天子予以支持,形势对咸国并不利呀。”

    “嗯,内兄所言极是,其是趁短斤缺两之际讹诈于我,若是处置失妥,今日赚得的金银,明日就得吐出来,此事怠慢不得。

    这样吧,广信兴建要塞炮台之事,内兄日后可与司空南将军商议,我将尽快派人前来广信选定地形,最迟今年年底开工,拨款、畜力将优先供应广信,内兄务必做好民夫、工匠征集之事,保障施工进度。”

    “妹夫放心,有我在,三年之内定能将要塞炮台建成。”

    “既如此,我便放心了。事不宜迟,焦将军,待我交代过郡主与岳父后即刻动身。”

    “侯爷请便。”

    姜闵的中风短时内虽不至于要命,但毕竟年纪大了,医疗条件又差,随着颈动脉斑块的不断脱落和形成血栓,能活多久很难说。

    少时来到后院,天色渐暗,下人忙于支挂灯笼,姜蓉与母亲何氏,兄嫂苏怡于亭中说话,想必姜闵已经睡下。见一行人脚步匆匆,母女兄嫂三人立身前来,姜蓉先道:

    “听说宫里来人了,是大王要你回去吗?”

    “嗯,不是冤家不聚头啊。博源君姬丰,安泰侯姬通之子,景尚公李埭之子,为夫的外甥,前些日都到了陔陵,人家是专门冲着咱来的,不去不好。”

    “那等明日再走吧。”

    “不了,大王召的急,今晚就得走,迟了我怕误事。”

    “可天这么黑,飞羽又那么快,你骑慢点。”

    “放心吧,现在不比当年了,驰道修的好,飞羽通人性,不会有事的。岳父睡下了吧。”

    “嗯,精神大不如前了,容易累。”

    “这病一时半会儿好不了,夜间就寝易发病亡,记住每日十二时辰都要派人值守,定时把脉严密监视,一有情况,将我开的方子给岳父喂下去,待杜淡郎中的药到了,这病还能有些专机。

    芳儿、香儿我已让魏琦回府知会许扞将她二人带来,两三日后应该便到,你们母女三人安心在此陪伴岳父,府里我会安排的。”

    “嗯,这里有我和兄嫂还有母亲照应,你放心去吧,我送送你。”

    “那好……”

    话音落下,姜蓉与母亲何氏说道:

    “娘,我去送送燕子,去去就回。”

    “去吧,天黑路上多小心。乾儿,你也去送送燕公子。”

    “知道了母亲。”

    姜乾、姜蓉一路送百里燕、焦木华出城去,夜幕中火光渐行渐远,背影消失之际姜蓉潸然泪下,姜乾看在眼里,心中肃然起敬。

    他知道,爱是因为伟大,正是百里燕的伟大,妹妹才会爱上这个男人。

    百里燕星夜兼程赶回陔陵,两日后中午由北门入城前往宫中,于广渊殿见到咸王,内阁正在磋商各国使臣交易之事,情况比预想的更复杂。

    既有打友情牌的志国、宋国,也有打亲情牌的梁国、歧国、晋国,还有永远不知道摆正自己位置的长孙国打出的组合牌,卫国能打的牌虽然不多,但闷声不响就是最大的态度。

    见咸王,百里燕躬身行礼道:

    “臣参见大王。”

    “永兴侯等的寡人好心焦啊,广信公病情如何?”

    “暂且稳定,虽然命救了回来,不过日后就难说了。”

    “是啊,还是永兴侯的孝心可嘉啊……”

    咸王口气平平,却语带深意,诸大臣均未做声,轩亭侯父子更是连大气也不敢喘一口,气氛此时渐变得微妙。

    百里燕心知咸王定是知道了姜闵用了冰绒花救回一命,为此心中不快。稍作思考,他说道:

    “都是大王洪恩浩荡,岳父大人感激不尽。”

    “呵呵……感激的好啊。罢了,此事不提了。诺爱卿,列国之事你与永兴侯先说说吧。”

    “遵命大王。”

    诺一言将近日各国使臣交涉结果逐一详细道出,听着令人恼火。

    “当真是来捡便宜的,张嘴都是两三成份额,干脆去抢算了!”

    “永兴侯息怒。”诺一言解劝道,接着又说:“列国交易向来如此。但此番不同于以往。以往西海蛮夷皆在梁国通商设立货栈,各国多少顾及天子颜面。而今在我咸国开埠通商设立货栈,要各国买账并不容易。”

    “那现在轩亭馆的情况如何,穆尼与诸国有交易吗?”

    “有,但都仗着手握蛮人救命药,都在拖着。”乔廉说道。

    “哼,果然如此。大王,臣以为列国越是拖着,我国因越快与穆尼使团完成草药的交易。买卖虽为牟利,但起码的诚意还是要有的,而今南北相安无事十余栽,若因此而生记恨,中原往后再想与之来往通商,将更加困难。”

    “寡人也是如此所想,可永兴侯可知,那博源君与寡人说的什么?”

    “臣不知,请大王明示。”

    “博源君要寡人与天子共进退,永兴侯可知是何意?”咸王挑着眉毛问,显然不是不知道梁天子的恶意。

    “臣明白了,倘若大王不同意,那就是出卖中原,其他事情将接踵而至。”

    “爱卿,你说寡人还敢卖吗。”

    “不敢。”

    “那爱卿你说,寡人该如何应对。”

    “这……臣以为,应先由臣会会博源君,摸清虚实再做应对也不迟。”

    “如若梁国不松口呢?”咸王问。

    “臣尚未想好对策,请容臣会过博源君后,再回复大王。”

    “准。爱卿即刻去见博源君,尽快回复寡人。”

    “臣遵命。”

    常言道,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梁天子此时发难,正是捏住了咸国留足舍缺和咸王封号两个七寸。此时各国若再“分赃不均”,多半不要半年,就能动手来攻。

    退出大殿,百里燕马不停蹄离宫去往梁国公使馆,博源君等人抵陔陵后,仍旧下榻当年的梁国公使馆,只不过当年是各怀鬼胎共同御敌,而今却在为分赃拔刀相向。

    出宫之际,正遇回宫的高勋,各国使节的蜂拥而至令其焦头烂额:

    “高大人,各国使节里可有新的消息?”

    “嗨……”高勋两手一摊很是无奈:“都去了百翠楼喝酒吃菜,有甚者跑去了王眷下赌,根本是给我王难堪呐。”

    “他娘的,这些个王八蛋,冲锋陷阵没他们分,喝酒吃肉比谁都凶。”

    “愚兄劝你还是忍一忍吧,逼得太甚,恐遭反咬。”

    “嗯,此事我心中有数。擒贼还得先勤王,待我去会过博源君,再做从长计议。”

    别过高勋,百里燕赶去梁国公使府,到了才知博源君等被西寰邀去了柳湖赏春。

    “对不住永兴侯,姬大人与两位少主都去了柳湖,侯爷改日再来吧。”

    梁军守卫恭敬说道,百里燕压着火头抬手还礼:

    “多谢!”

    “不客气,永兴侯慢走。”

    转身翻上飞羽,百里燕打马而去,脸色猛是一沉:

    “狗日东西,跟老子玩着一套,什么玩意儿!”

    闻讯“狗日”二字不解,魏琦忙问:

    “侯爷,这‘狗日’的东西,是什么东西啊?”

    “你不懂。”百里燕怒道。

    “哦……”

    “你即刻去一趟永兴,将赵安陵、宗伯泰两位先生请到我府上。”

    “诺!”

    吩咐过魏琦,百里燕调转飞羽前往轩亭馆去见穆尼、苏方义。


………………………………

第845章 竞价

    穆尼此时正为诸侯恶意作价之事恼火,百里燕不期而至被骂了个狗血淋头:

    “你们中原人都是一副丑恶嘴脸和德性,一个个贪得无厌利欲熏心,依我看,你们的“廉耻”二字就是写给自己的遮羞布,想要就要,不要时随时可以踩在地上的脸皮。你告诉我,除了无耻两个字,你们中原人还会什么!”

    “别激动嘛,我这不也是正没办法,过来与你商议吗。”

    “那好,半个月内把草药给我,这总该能办到吧。”

    “草药正在调运途中,集中后你们可以随时验货,而后发往南境,但交货恐怕有点困难。”

    “有困难,什么困难,难道有钱你们还不卖吗!”穆尼质问口气依然强硬。

    “不是我们不卖,是如果不答应上邦的要求,我王将会十分为难。”

    “就是那个死胖子是吧!”

    穆尼若有所指,百里燕不知“死胖子”所指何人,忙问道:

    “阁下说的死胖子是什么人?”

    这时苏方义接话说道:

    “是博源君姬丰。”

    “哦……是他呀……”

    百里燕恍然回想起二十五年前乍见姬丰时,其体形很是胖硕,二十五年过去吃香喝辣多半是严重横向发展了,否则穆尼不会用“死胖子”三个字形容姬丰。

    想到此处,他继续说道:

    “阁下与博源君见过了?”

    “哼,那他口气就不是来做生意的。”

    “嗨……”百里燕故作无奈:“你哪能跟他一般见识,二十五年前,本侯也是吃了他的大亏,不信阁下可问苏先生,苏先生是知道的。”

    “你们也认识?”穆尼质疑道,掐着手指一算,不对呀,二十五年前百里燕才十五六,能认识?

    “不瞒你说,博源君是中原出名的大商,其兄长是梁国天子,就凭他的一张脸,就能到处赊账欠债。天子不开口,谁人敢出手。”

    “那怎就不见你们厮杀时同心协力呢?难不成你们就会在背后捅软刀子啊!”

    穆尼嘲讽说道,百里燕脸上一阵红白交替,深感为耻。他道:

    “战争归战争,生意归生意,两码事。”

    “我看就是一码事。当年没有你搅和,今天我们多半已经杀到梁国家门口,抓住死胖子摁在地上求饶。”

    “好啦,好汉不提当年勇,更何况你们败的也够彻底的,败军之将当着战胜国的面数落,你还有理了!”

    穆尼老脸一红心中气结:

    “哼,你说吧,现在怎么办。我们陛下诚意而来,你们却百般刁难,如若我族人为此再受损失,这笔血债早晚找你们讨回来!”

    “别急嘛,本侯想来想去,就只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

    “竞价!”

    “何为……竞价?”苏方义不解问。

    “所谓竞价,其实就是买方与卖方讨价还价,只不过竞价将此种讨价还价的过程公之于众,买方将所有卖方召集起来,谁出价最低,货品质量最好者,优先获得销货权利,不足之处则由卖价第二低、第三低者补足,以此类推。

    同理,倘若是一物难求的卖方市场,卖方可将买方召集起来,谁出价最高者得商品。”

    “这个……似乎有些妙处,不过……”

    苏方义欲言又止,百里燕结果话说:

    “苏先生是担心诸国竞相压价吃亏。”

    “是啊,话说同行是冤家,哪有卖家一起出价的道理,我看列国未必能同意。”

    “我看他脑子准有病!”穆尼嗤之以鼻,接着又说:“眼下是你们不卖草药给我族,现在却让他们自己压价卖给我族,我还没见有你有这么做买卖。”

    “要他们心甘情愿的压价那当然是不可能,所以得让各国有利可图。比如说,穆尼阁下何不改变一下采买顺序,草药暂且放一放,先买次要货品,再买其他,最后再买贵重物品。”

    “你脑子真有病,药没到手,却要我拿救命钱去买无用之物,是你傻还是我傻!”

    “急什么,本侯话还没说完呢。次要货物也得看个高低贵贱,钱多钱少数量几何。以丝织品为例,品级越高价格越贵,产量越少,反制品级越低,产量越大,价格越低。同时品级越高价格越贵,有钱购买者越少,而品级越低价格越低,购买者越多。

    我想穆尼阁下总不能都买好货,然万里迢迢运回去卖死贵的价钱,砸自己手里,最后压仓库里都等着霉烂吧。”

    “你到底什么意思。”

    “你想啊,列国之中长孙国丝织品最次,下等丝织品占其产量多数,占中原六成以上,而其他诸国下等丝织品极少,阁下可先以下等丝织品竞价。如此一来,长孙国丝织品价格相对较低,但数量极大,同时对各国下等丝织品并无多少利益冲突,其他诸侯国多半不会阻挠。

    相反若以常理,必先交易贵重物品而后再交易次要物品,大量金银被贵重物品所消耗,而购买次要物品的投入必然减少。

    现在反其道而行之,长孙国见有有利可图,必然积极与阁下交易,而且由于其下等丝织品产量较大,成本都较其他诸侯国略低,因此报价也能低得多。

    最后只要在交易时附加一条协议,但凡达成交易者,一并供应所需草药,价格私下商定。如此可得草药,同时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多的商品,岂不一举两得。”

    “听你这么说,倒是有些道理。可我怎觉得这羊肉没吃到,就闻到一股骚味儿呢。照你说法,所有诸侯都竞价,你咸国也竞价,相互之间竞相压价,你压我我压你,为何看来看去,都是在为我族牟利,你能如此好心?说,你能得什么好处!”

    “呵呵……阁下最近一定是去街上转过了吧。”

    “你想说什么?”

    “本侯的百货堂阁下可去过?”

    “去过,银杏街上最大的一号我也去过,货确实多。”

    “那阁下可看到铺中卖的咸国丝绸与其他诸侯国丝绸是同价?”

    “那又怎么样。”

    “因为本侯的丝绸的本钱比他国低,因此即便同等品级,哪怕我只低一分金,十万匹的数量,阁下好歹也能省下一千金子,而本侯的利润会因为数量获利更多。”

    不计政治和战争因素,和平时期的丝绸的产量和织机息息相关。由于种桑养蚕耗费大量土地和人力,当农业生产力低下时,便不可能腾挪更多的人力和土地用于桑蚕纺丝制造丝绸。

    因此在原材料相对增加缓慢的同时,织机的效率决定了产丝后转化为丝绸的速度和成本,单位时间内织机效率越高,人力成本既越低,同时刺激桑蚕业的规模扩张,进一步拉低蚕丝的成本。

    咸国官办织造坊百里燕接管之前,每匹丝织品的成本长期高于各地权贵所有的织造坊,原因正是权贵占据了最好的土地和气候,进而垄断了养蚕地区,控制了蚕丝。

    官府收购蚕丝的价格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