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行-第4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母女俩都有一种遇见白马王子的情怀,但事实上骑白马的未必是王子,也可能是唐僧,更可能是不骑马的闯王李自成。肖春玉遇上百里燕基本上是偶然,多数情况下女子们只能听天由命,自由恋爱根本是奢望。

    百里燕算是非常的开明的,当然知道强扭的瓜不甜,百里璇的性格注定了强迫不会幸福,这让他很是伤透脑筋。

    当晚四人讨论了一宿,夜里百里燕去了周空房中过夜,再问她的意见。

    第二天一早,天才蒙蒙亮,屋外传来一阵急促敲门之声,魏琦小声唤着:

    “侯爷,苏先生有急事求见。”

    百里燕猛一惊醒忙从榻上做起浑身冷汗直冒,他现在最担心的是北方,苏方义三天两头来警讯,闹得他心里七上八下的。

    他也是四十出头的人了,二十六七年来不是逃命便是厮杀,最空闲的时光也是在办公室里批阅文稿,勘定技术资料,虽是四十出头的人,心力实则已不堪重负,苏方义一大清早来,肯定又没什么好事。

    匆匆披上件袍服,百里燕赶忙去往前院,待见苏方义,只看他满脸铁青之色,百里燕便是料到没什么好事。

    “苏先生,这一大早的,何事如此急切?”

    “总堂昨晚送到的急信。”

    苏方义飞快说道,掏出一摞函件。百里燕低头看了一眼,有一沓照片。他顺手接过函件,先翻看了照片,顿时心头惊了一下,几乎可以肯定,总堂爆发的疾病就天花无疑。

    但下刻,他心立马一沉,百里燕即可想到也许是牛痘出了问题,亦或是这是一种表征与天花高度相近的疾病,疫苗失败了。不急细看函件,他忙问道:

    “难道在下的种痘之法未起作用?”

    “据总堂来报,钟痘之法极为有效,已初步遏制此病蔓延,正在扩大种痘。”

    “既然有效,苏先生又是何急事?”

    苏方义神色陡然严峻起来,他谨慎说道:

    “侯爷最近可听说活死人之事。”

    此言一出,百里燕头皮一麻心头大怔:

    “怎么,这消息是真的!”

    “乃是从当初解救那白人男子的御客货船上所发。”

    据苏方义描述,救下白人男子的御客船队将人押回总堂之后,便继续跑货,期间船上陆续零星发生天花,但未引起重视,遂将患病人员留在了沿途御客堂口。也就是总堂爆发天花后的十多天,这支御客船队中的一艘船出现变异,而这艘船正是携带白人的那艘货船。

    船舱内两名船员相继发疯,撕咬同伴,体形急剧膨胀,力大无穷眼珠发赤,刀剑刺杀之皆不能死,无论受再重的伤,哪怕骨头打断,只要皮肉相连,短则数天,长则十数日便能愈合。

    听到这里百里燕只觉天旋地转眼前发晕,情况发展到这个地步,根本是他始料未及的。

    “等等苏先生,先生是说,此不死人能在短时内自行愈合伤口,即便被打断骨头亦能恢复?”

    “是,据总堂来信,发生此事之后,船员与之搏杀,被杀者达五十余人而不能击毙,此后两名不死人跳入水中分头逃窜,船队不得不上岸追击十数天,反被击杀两百余人。最后不得不召集人手与乡民,合力将此二獠斩杀。”

    “也就是说,仅两个不死人,便杀了近三百勇士。”

    “正是。此獠身形巨大,身中重弩四十余支不能死,最后甚至动用徐国巨弩以钢矢将之钉死在地面,而后斩杀其首级方能毙之。总堂怀疑,定是那白人男子随身还带了其他什么病,沾染了船舱后被船员所触及而染怪病。”

    “那被此怪物所伤者可有同发此病之人?”

    “人尽数在总堂复命,尚未发现抱病。”

    “那这样吧,劳烦苏先生代为转告总堂,这些船员即刻扣押软禁隔离至少四月,待四月之后无在发,再做打算。另外,弄清白人所言,此怪病或许只有他知道。”

    百里燕从苏方义口中大致分析出三个重要信息,一,这种能使人变异的疾病与那白人有关,从理性上分析,这不应该是人能自变异的疾病,这意味着可能是另一个尚未被认知的疾病甚至是病毒。

    二,这种病或许有很长的潜伏期,或许不会造成患者与正常人传染,而是病原体直接感染,既通病原体通过破损伤口,亦或消化系统溃疡和组织损伤入侵血液而引起疾病。如果是空气传播,这个病早该爆发了。

    其三,从苏方义的描述上判断,人体的躯体会发生膨胀,且肌体自愈能力超强,这意味着绝不是什么疾病,而是某种病毒造成的基因突变。

    如果假设这种变异过程不是短瞬间完成的变化,而是长时间的病毒入侵寄生和改造,而后短时间内变异,这意味着第二点是正确的,存在一个极长的潜伏周期。

    这不仅让百里燕想到另一桩事:

    “苏先生,你可还记得当年本侯令人调查长孙国天船之时,曾有说不死人传闻?”

    “嘶……”苏方义努力回忆片刻,猛是一惊:“对,有此事。据当时情报,长孙国发现天船时,船上有怪物,兵刃杀之不死,非斩其头颅方能毙之。而这怪物便应是腋目人,侯爷的意思是说,这活死人之病是腋下目人所传!”

    百里燕点了点头,轻应了一声:

    “嗯,恐怕有此可能。”

    百里燕只觉得脊背发凉心头寒颤不止。

    当年曾有传言,长孙国水军发现天船,尚有幸存腋目人数十,朝长孙国水军开炮,而招致长孙水军登船厮杀,刀剑杀之根本不死,只有斩去头颅才能毙命。

    这意味着能令人类变成活死人的病毒是来自于腋目人的血液,一定是白人身边携带有腋目人的血液物品,又被御客船员意外触碰而感染,不排除是污染了食物而进入了人体,否则碰巧两人同时伤口破损感染的概率没这么高。

    其次,如果腋目人难以用物理伤害给杀死,他们同时具备极强的生理自愈能力,这意味着枪弹的物理硬杀伤,根本对他们没用,更何况是刀剑,那这么个开挂的补丁还怎么搞!

    最后,腋目人装备的厚头盔显然是因为头部是他们唯一的弱点,只要爆头,则必死无疑,由于身体机能超乎寻常的自愈能力,他们自然就不需要装备铠甲,只要护住头,充其量承受外伤带来的疼痛和失血。

    而今他们装备了头盔,普通的枪弹根本很难击穿,即便日后中原都装备了热兵器,打不死能为之奈何!

    那么也问题来了,北半球倒底发生了什么,这他妈的是什么物种,内脏损毁,全身失血都奈何不了吗!

    更进一步的说,如果北方南下入侵,中原爆发大规模基因突变怎办!如今越想,越是个死局。

    仔细厘清思绪,百里燕让魏琦拿来笔墨纸砚,亲自给派往御客总堂医疗组找到那两具突变体遗骸,以及发生感染的货船,有必要立即弄清两件事。

    其一,传播工具是什么,如何感染的,除了头部以外,其他还有什么弱点。其二,监控被伤与及船队所有成员,尽数隔离。

    “苏先生,此信请一柄带给总堂转交郎中们,务必保留那两具遗骸与货船,等待详细检查。”

    “请侯爷放心,此事包在苏某身上。”

    送走苏方义,百里燕脸色无比的苍白,一旁魏琦至今一头雾水,他问道:

    “侯爷,这活死人倒底是何怪病,能令人有如此怪力而连杀三百余人不死。”

    “尚且还不得而知,但该来的风雨迟早要来,有些事情看来得早做准备了。”


………………………………

第940章 敲诈

    “变异人”的出现让局势急转直下,三百人条人命才解决两个变异人,以这么个交换比,一万人变异人便能轻易杀死三百万精锐的战士,如果是居民点和普通人,损失会更大。

    但从御客的表述中也不难发现,活死人的力量、速度、跳跃力、自愈能力纵然远远超常人,其似乎并没有智力上组织度。

    既然同时出现两个突变体,假设还存有自我意识,首先不该杀害同船的袍泽,其次不该分散逃跑,而应两人协同出逃,然后躲起来,而不是分头逃跑去袭击村庄,被各个击破。

    籍此来看这种活死人没有理智,不存在正常的智力,甚至只是单纯的动物本能的驱使,而没有逻辑目的的单纯性破坏。因此只要没有人恶意将之捕获,集中释放,不太可能出现集群同时攻击同一大型目标的可能。

    但问题也来了,既然腋目人有“不死之身”,人类会被他们的血液所感染而发狂变异,要说他们不知道这个现象,显然不太可能。如果知道,他们会否利用这种优势对人类下手,换做是他百里燕,他显然会这么做。进一步说,腋目人没有理由不这么做。

    既然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场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以当下中原的技术基础,人类没有胜算。

    自古战争兵器以最短时间最大杀伤敌人为最高宗旨,而毫不夸张的说,当下光靠早期的枪子儿,已经解决不了问题,需要机枪、重炮、坦克、飞机和导弹,乃至核弹。

    想到这里,百里燕不禁感到老天爷跟他开了莫大的玩笑,如果再给他一次重生的机会,他宁可不要这身本事,做个平头百姓随波逐流,何尝不比现在一身荣华富贵累如死狗更强。

    沉默多时,他转身又与魏琦说:

    “即刻去永兴一趟,请宗伯先生与赵先生来我府上。”

    “遵命!”

    多年前宗伯泰曾做谶语,预言十多年后中原大难险恶难解,现在看来,蛛丝马迹都验证了这一点,百里燕不得不开始考虑做最坏的打算,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早朝一切如常,百里燕未提及任何消息,一如既往的办公,整理稿件。卤侯那里一时半会还不会有什么结果,大户人家娶亲,都得是精打细算仔细拿捏,倒也不必如此着急的去催,百里燕也不急着嫁女儿。

    下午出宫时,刚到永泰门,便是见长孙国马车停在宫外御道上,长孙特使张阶等候在外,驻使柴湘未见身影。

    张阶足有五十出头,身材不是很高,皮肤有些黝黑,一席靛蓝色的绸缎深衣,看起来没什么长处。

    见百里燕牵马出宫,张阶快步上前一脸殷勤之色:

    “呵呵,在下长孙张阶,见过永兴侯。”

    张阶很是恭敬行了一礼,百里燕却是面无表情故作冷色:

    “张使不是转呈在此恭候的本侯吧。”

    “本使来陔陵多日,未及有空拜会永兴侯,失礼之处还望永兴侯见谅。”

    张阶作为特使抵达咸国后一直在活动游说,先后去了太子府、赵逊府、卢皋府、诺一言府、鼎炀侯府、高勋府、卤侯府、轩亭侯府,几乎咸国重臣他都拜过码头。

    想来是未能说服赵逊、卢皋等人,最后不得已下来拜他百里燕的码头,且不说诚意如何,就这个态度,百里燕断没有给其好脸色的道理。

    按说百里燕是咸国第一号重量级权贵,张阶即便不第一个来拜码头,也不应该倒数第一个来拜码头,这其中的原因,既有此前长孙国自恃绝密武器目中无人,也有去年生丝之事。

    百里燕琢磨着张阶此来定是“想通了”,前来游说贿赂与他,于是心中一番酝酿,口气平平说道:

    “张使此来是为游说咸国出兵的吧。”

    “呵呵……正是为此。”张阶肯定道,左右打量了禁军侍卫接着又说:“此地不太方便,本使已备下一席薄宴,还望永兴侯务必赏光。”

    “那好吧,劳烦张使带路。”

    百里燕不打算拒绝张阶邀请,拒绝了反而不好狮子大开口。于是随其一路向东北而去,来到枫林河畔。

    这枫林河十多年前还是一片荒滩,两岸人户甚少,陔陵商业崛起过程中,枫林河两岸建立了大量酒楼客栈还有乐坊,晚上若是泛舟而来,两岸万家灯火莺莺歌声无不让人痴醉,颇有几分夜色秦淮的景致。

    张阶意在密谈,因此安排的场所用当世人眼光来看,有些不上台面,其将谈话场所定在了露天烧烤园中,以避开人多嘈杂的公共场所,同时将整个烧烤园给包了下来。

    烧烤园名曰“野味烧”,但本质上还是烧烤、火锅和餐饮,只不过从室内挪到了室外凉亭,更适合烧烤。其后厨一应俱全,也有室内用餐的门店。

    这种露天形式的餐饮最早出现在十二年前,百里燕南征后,烧烤、火锅大量进军民间,便是有南征老卒退伍后,在枫林河边,用劫掠的财富办起了露天烧烤摊和火锅。

    期间还得到了百里燕的技术和物力支持,因此烧烤设备和布局与近现代的户外自助烧烤几乎一模一样,不意之下还以为是在某处公园的自助烧烤。

    自此之后陆续发展出餐饮一体化的烧烤行业,最近五六年间陆续崛起了几家,野味烧便是其中之一。因为地块好,环境素雅,来烧野味的都是些社会名流。

    由于是谈政事,烧烤和火锅自然是上不了大雅之堂,张阶命人备下了精致的菜品以打牙祭。

    “呵呵,永兴侯请用。”

    “嗯,这烧野味本侯也常来此处消遣,当下正值夏初,这参天蔽日的大树倒是绝好的遮荫之处,但比之冬春之际来此郊游,夏季不免躁了些。”

    百里燕借四季以明心意,告诉张阶今天不是谈话的时机,若想要谈的拢,必须得有诚意让我舒服,若是谈不拢,你还得多考虑考虑。

    张阶自然也听出这层意思,尽管极快的掩饰去了脸上的异色,但然能看到略微抽搐的脸颊极不自然的掩饰去僵硬的表情。

    他说:

    “永兴侯旧居陔陵熟,稔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在下初来乍到,更多还要依仗柴大人相助,今日若有不周之处,还望永兴侯见谅啊。”

    “本侯非是气量狭小之人,焉能因噎废食耽误两国之事,张使你说是不是。”

    “呵哈哈……永兴侯说的极是,确实不能因小失大因噎废食。”

    一来一往间百里燕已是给张阶定下了谈话的基调,张阶没有拒绝而表示了认可,故重复了百里燕所言表示肯定。其如若拒绝,便不会重复声明,而回避而不提。

    下刻张阶干脆捅破窗户纸明说道:

    “本使明说吧,只要永兴侯说服咸王出兵助,我王愿以我国市价,每年卖与永兴侯生丝一百石,上等玉料五石,并开放硫磺卖与咸国。阁下意下如何?”

    “呵呵……”百里燕浅然一笑,摇头说道:“我咸国已有六年不曾购买贵国硫磺,玉石珠宝咸国更是应有尽有,本侯即不爱珠宝美玉,也不要硫磺,张使奉上此二物有何用。不如将生丝提高至咸国一千五百石如何。”

    “什么啊!一千五百石!”张阶大吃一惊。

    咸国一石约合一百十七斤,三斤生丝可制一斤左右的熟丝,约一斤二三两熟丝可织一匹绢布,一石生丝能出三十匹绢,或者三至四匹的中上等优质丝绸,一千五百石生丝就是四万五千匹绢,即便是按每匹一根寸金折算,一年就是四万五千寸金的收入,简直是狮子大开口啊。

    “永兴侯,一千五百石未免太多了吧!”

    张阶讨价还价道,百里燕付之一笑:

    “本侯以市购买生丝,而非让贵国送给本侯,贵国有利可图,本侯也有利可图,既然是生意,岂有嫌买的少的道理。”

    “可……”张阶一时语塞,他着实很难反驳百里燕的“强盗逻辑”。

    按说既然是生意,哪有卖方嫌买方买的少的道理。但这生丝是丝织品的唯一原料,而丝织品在当下与黄金都有参与商品交易,充当贵重货币的特性。尤其中原贵金属稀缺,而铜钱无法购买的大宗紧俏物资,丝织品是贵金属外货币交易与君主赏赐的补充。

    因此丝织品尤其是上等丝织品具备一定的货币交易功能,抛开去年长孙国与穆尼的交易获取的大额黄金与白银不计,长孙国每年需要大量支出丝织品换取外汇和大宗商品流入,以保证财政平衡与贵金属储备收入。

    百里燕张嘴一千五百石生丝,在贵金属产出和流入相对恒定的情况下,长孙国的财政会少掉一大块。

    所以即便生丝不亏本,长孙国的财政是亏本的,加之现在用兵,去年赚到的巨额金银好处,将被战争所消耗,不用两年,其国库将空空如也,此时百里燕再讹走一千五百石生丝,对长孙国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

第941章 最坏打算

    一番思酿,张阶又说:

    “永兴侯,就不能少一些吗。”

    “那张使所谓的少一些,是少多少,不如张使开个价吧。”百里燕口气平平,没有丝毫不满和施压的意思,然张阶听了却不是这个味道,他仔细琢磨着说道:

    “一百五十石!”

    百里燕扬着眉毛不满说道:

    “拿掉一百五十石,不觉得太过分吗!”

    张阶脸颊一僵气的眼前发黑,他说:

    “最多一百五十石,不能再多了。”

    百里燕闻讯故作吃惊:

    “本侯没听错吧,不是拿掉一百五十石,而是只给一百五十石!”

    听百里燕口气强硬,张阶近乎恳求着说道:

    “永兴侯,一百五十石已经不少啦,再多,本使如何向我王交代,我王又如何向满朝文武交代呀。”

    “不过是本侯与长孙国主的一桩生意,要你张使交代什么,一千五百石生丝以市价交易,有这么难吗,本侯是强索了还是强抢了,没给你们钱吗。”

    “阁下话可不能这么说呀,战事一起用钱如水,若是太平盛世,五百石生丝倒也算了,而今战事不断,哪里能弄一千五百石生丝给阁下。”

    “现在给不了,那就待战事平息之后再给如何。本侯可已是让了一步,张使不会再得寸进尺吧。”

    此言一出张阶急的跳脚,百里燕哪里退了一步,这是要把他往死路上逼。

    战端一开用钱如水,现在卫国攻到长孙本土胡作非为,本土受创,战后的安抚赈济的烂摊子又是一笔巨大的支出,每年哪里还拿得出一千五百石生丝兑付给百里燕。

    现在美其名曰让了一步,不仅令张阶无话可说,战后还得背上外债。正因为此,百里燕这一步让的恰到好处,既做出了姿态,同时令长孙无法接受此条件。如果接收了,即便日后停战,其财政也将少掉一笔大额收入,出现亏空,乃至最后拖垮国库。

    “永兴侯,你看这样好不好,今后只要是阁下的货船途径我国靠港,一概免受过税,内河水道亦向阁下敞开。外销的货物一定也以最低价的价格卖给阁下,只求阁下高抬贵手少要些生丝怎样。”

    张阶几乎以哀求的口气询问百里燕的意思,百里燕不为所动,脸色却严肃了几分:

    “贵国多收一分过税,本侯卖给贵国的铁价抬高两分也比贵国自产的铁还便宜,质地也更好,本侯何必稀罕贵国降税与否。既然张使没有诚意,本侯也只好告辞了。”

    言毕,百里燕立身而起转身便走,最后关头张阶咬牙说道:

    “两百石,两百石不能再多了!”

    百里燕头也不回伸出右手五根手指,毫无余地说道:

    “一千五百石,一两也不能少,低于这个数,本侯爱莫能助,告辞!”

    言毕,百里燕扬长而去,只留下张阶沮丧着脸,呆愣在原地。

    两百石生丝制成中上等的绸缎能出两千匹左右,或是八千多匹上好的绢,这个收入其实已经不少了,折合成黄金得有小一万,约十万寸银,即便折合生丝的买价和人工成本,其中的利润也是十分惊人的。

    当然,现实当中中原的丝织品产量远远多于金银的流通和每年矿产金银的产出,因此相当一部分的丝织品被充当高级奢侈品扮演货币结算,以交易其他管制的大宗商品。

    长孙国正是考虑到百里燕财大气粗,一般的小恩小惠根本不在其眼中,故出价两百石生丝以贿赂。却是不料百里燕张嘴就是一千五百石的胃口,漫天要价,还美其名曰让了一步,何等的无耻。

    回到侯府天色已是有些暗,赵安陵、宗伯泰二人下午便是赶到侯府,等了一个多时辰,百里燕引他二人去往书房,令魏琦将膳食一柄送入屋中,三人一边用膳,百里燕将御客的情况详细说与二人。

    此前宗伯泰、赵安陵已从苏方义处隐约听到些风声,由于情况过于严重和惊秫,苏方义只说了皮毛,听完百里燕一番细说,惊得赵安陵顿时有些反胃。

    “这等怪物若是任其侵入中原,恐是天下之大不幸啊,实难想像人都变成了怪物,我等寻常之人还有何活路。”

    赵安陵吃惊道,脸色铁青满头大汗,下刻百里燕说:

    “此事御客高度戒备,已经向长孙国海天郡派遣精干力量严密监视。但我仍担心大海无法阻挡腋目人入侵,故而请宗伯先生一起前来,再替本侯演算一番,局势如何。”

    “侯爷是想知道腋目人何时发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