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行-第4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侯爷,他们怎么不走了。”

    百里燕冷笑道:

    “呵呵,他们是天子圣使,只有我们去接的份,没有他们贴脸上门的道理。”

    “哦……那咱们是去还是不去?”

    “当然得去,这个面子还是得给的,否则失了诸侯国礼数,走吧。”

    催马缓行两里多路,行至船前下马,梁军水军右都督快步上前询问:

    “来者何人,速速报来。”

    百里燕上前两步抬手略施一礼道:

    “在下咸国大司农,奉我王之命迎接圣使大驾。”

    那右都督闻讯一惊,迅速打量百里燕两眼,即刻恭敬了许多:

    “原是永兴侯大驾光临,两位大人正在船中,请容本将前去通禀。”

    “那就有劳了这位将军了。”

    此时李懿、姬康二人船舱中看见百里燕等人,遂是出舱登上栈板,右都督迎面而来向他二人禀报:

    “启禀二位大人,咸国永兴侯亲赴来迎。”

    “已经看见了,你且退下吧。”

    姬康吩咐道,右都督随即退走。

    如今的姬康已非当年罹患重病奄奄垂死的小儿,国与国的较量,让曾经的救命之恩已然淡漠,取而代之的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阴谋算计,也正应了那句前世的明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双方见面一番寒暄,百里燕直言了当说道:

    “陔陵天花疫情现在如何了?”

    “隐有蔓延趋势,但尚不严重。”

    姬康轻描淡写道,百里燕神色微变眉头紧蹙,他问:

    “死了一百五十余人,还不严重,可知病一旦扩散根本无药可救。”

    这时李懿接话说道:

    “可听说舅舅这里有良药,只需划破手臂便可抵御此病,我二人此番前来便是求方问药而来。”

    不同于姬康,李懿是百里燕的外甥,算是半个自家人,他当即沉下脸色黑了李懿一脸:

    “你说的轻松,此病预防甚于用药,津邺既已暴发天花,应即刻隔离。你等倒好,一路大摇大摆而来,将天花一路传入长孙,传入我咸国,可知如此有多少无辜人因此丧命,简直糊涂!”

    百里燕故作怒意,辣面火烧一顿训斥,姬康脸上颇有些挂不住,好歹他是天子特使,百里燕这般训斥,已是极为不恭。此番前来有求于咸国,姬康便不好发作在脸上,他接话说:

    “永兴侯不必担心,天子已命人妥善处置,想来不会酿成灾祸。”

    “但愿吧。”百里燕勉强表示认可,心里其实非常清楚,不过是姬康打的官腔。他收敛起脸上的不悦,继续说道:“天花之药各国皆有,御客前番已传授预防之法,天子只需令人照做便是,又何必刻意前来求药呢。”

    “永兴侯应是是说牛疹之法吧。”

    姬康语带不屑,百里燕肯定说道:

    “自是,难道天子连此等救命之法也不信?”

    这时李懿插话说:

    “医官说牛疹之法有待商榷不足为信,故而并未推行。”

    “呵呵……”百里燕冷笑一声,神色又是严厉起来:“这样不信,那也不信,二位还来求方问药做什么。”

    姬康接话说:

    “听闻咸国有接种新法,故前来寻访此法以解天子之忧。”

    “我国接种法亦是以牛疹为源,并无区别,既然梁国医官不信此法,纵然求得咸国又有何用。”

    百里燕冷面回应,姬康、李懿二人面面相觑,少时姬康又说:

    “可在下听说咸国接种之法不同于牛疹,甚是玄妙,都郡各地均有出售,而且能大量供应,而牛疹却是稀少的多,不足以堪用。我等此番前来,便是向咸王求取此药。”

    “那恐怕要让少侯失望了,此药我咸国尚不足用,眼下无法向其他诸侯供应,还望少侯爷见谅。”

    百里燕直截了当拒绝所求,姬康脸上不免有些挂不住,他不打算理会百里燕,遂话锋突转而言他:

    “此地距离陔陵应该不远了吧?”

    “还有六百余里,但抵达永兴河后,少侯爷与众人最好上岸,换乘我国马匹车辆为好,本侯可不想将天花传入陔陵遭致祸端。”

    姬康表情一僵,额头青筋暴跳面抽老筋,李懿见状忙是救场:

    “那就依舅舅之意,表弟意下如何。”

    “也罢,就依永兴侯之言换乘入城。”

    姬康勉强应下,心中的不快已是到了极点。

    当日下午,百里燕沿迷龙河返回瑞田,姬康、李懿二人继续坐船东去。船上,姬康恼火不已:

    “你舅舅未免太霸道了些。”

    李懿摇头并不认同,他说:

    “舅舅是郎中,说的也有道理,去年若是能防住,也不至于出现大量天花。现在我等一路而来,天花病说不定已是传入咸国,舅舅不让随驾前往陔陵靠岸,便是不想让天花传入城中。”

    “他分明是在推脱,咸国明明有药,却是不想让世人所得,定是又想讹诈金银钱财谋取暴利。”

    李懿这回没有吭声,百里燕靠的就是垄断商货谋取“暴利”起家,让咸国富强起来,本质上姬康说的并没错。但李懿心里却很清楚,他舅舅为人并不坏,换做是任何人,都会这么去做,只不过自己和姬康站在了对立面上。

    两日后船抵瑞田寨以南,永兴、迷龙两河三岔口,李懿、姬康等一千余人在此登岸,接受疫苗接种,停留三日观察不良反应,于四月廿一抵达陔陵觐见咸王递交国书,期间姬康提议咸王单独商议,咸王以精力不济为由,拒绝与姬康单独商议,打发其去找内阁。

    四月廿二,入城第二日,姬康前往太子府上拜会姑姑西寰。

    “多年不见,姑姑身体可好。”

    西寰笑容满面,悠悠说道:

    “呵呵,好,好着呢。倒是侄儿一路鞍马劳顿,一心想着姑姑,我呀,想着就高兴呢。”

    西寰心口不一,嘴上说着冠冕堂皇的客套话,心里实则正在想,姬康连吃了百里燕、咸王两张冷面,今日定是来有所求。


………………………………

第984章 拿人性命赚人钱财

    二人一番寒暄,西寰试探说道:

    “听说天子脚下出了瘟病,侄儿此来是为了寻药,不知可有收获啊。”

    姬康毫不掩饰自己的沮丧,泄气说道:

    “不瞒姑姑,咸王精力不济,遂让侄儿与姑父、永兴侯还有诺大人商议,但永兴侯推说此药无多,颇让侄儿有些为难。”

    “哦……”西寰徐叹一声,思索片刻忙是说:“是呀,永兴侯所言确实不虚。姑姑也听你姑父说,这药只有五六十万,要免费分给咸国的百姓用,三十个人分不到一个。所以今后每年都由朝廷出钱,给三十万人接种此药,而且要一直推行下去,直到所有人都种上。所以呀,确实不够用。”

    西寰说的确实是实话,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五六十万”四个字到了姬康耳中几乎是个天文数字,震惊之余,姬康忙是说:

    “姑姑此话当真?”

    西寰一本正经回道:

    “自己的侄儿,姑姑能骗你嘛,不信去问你姑父,他知道的比姑姑多。”

    “那照此说来,咸国不缺药。”

    “缺,怎么不缺呢。百姓都要接种此药,五六十万如何够分,肯定是不够的。”

    西寰反复重点提及“五六十万”四个字,姬康清楚无误的领会到西寰思想的“精髓”,心中愈发气氛,他说:

    “既有良药,却不授我,反要无偿分给百姓,永兴侯这又是何意。”

    隐约见着姬康上钩,西寰继续再上眼药:

    “咸国国小民弱,百姓少经不起瘟病几回折腾,姑姑听说,永兴侯是不想瘟病波及百姓,故而无偿送药。”

    “这看病花钱古之常理,岂有朝廷出钱无偿送药的道理,永兴侯此举既无道理亦无好处,简直不可理喻。”

    姬康言毕,西寰继续补一刀说:

    “你姑父也是这个意思,但永兴侯坚持己见,太子也拗不过他,听说反对的文武大臣还是挺多的。”

    “那咸王也同意?”

    “可不是嘛,父王现在年事已高,都依仗永兴侯一人治理国政,你姑父虽是太子,但其实也说不上话。”

    “这岂不是一手遮天了!”

    姬康脱口而出,西寰会心一笑说:

    “这些年永兴侯治国有方,世人都是有目共睹,他做什么,想做什么,谁也挡不住。姑姑是过来人,与永兴侯不睦多年,他的秉性姑姑还是知道的。只要是他认准之事,旁人是阻止不了的。天子若想求药,恐怕很难呐。”

    “谢姑姑提点,侄儿受天子之托,定会竭尽所能完成使命。”

    “唉……我是个妇道人家,朝廷的事我也不懂,管不了那么许多。姑姑就盼着能多过几天安稳日子,就心满意足了。”

    西寰故作推诿,但这把火却是给点了起来。于是中午之际,姬康进宫去见太子姜蛰,二人来到无人之处小声说开。

    “姬康见过姑父。”

    “少侯爷请免礼,坐吧。”

    “多谢姑父。”

    姜蛰笑的合不拢嘴,心里其实另有盘算。

    待姬康坐定,姜蛰先是问道:

    “少侯爷是为天花之药而来吧。”

    姬康苦着脸点了点头说:

    “不瞒姑父,侄儿从姑母哪里得知咸国有天花良药数十万之巨,为何不能分一些给天子呢。”

    太子闻讯态度即刻谨慎起来,这件事上他没有立场,阻止百里燕推行国库补贴疫苗接种是思维局限所致,在姜蛰看来,这是百里燕收买天下人心。

    考虑稍许,姜蛰小心说道:

    “想来你姑母应是将详情都说于了你,我便不多说了。关于治疗天花良药,眼下只有两种办法,其一取牛疹采浆,其二益草堂接种法,但牛疹采浆法数量不足堪用,而且据说每三万人中有一人会死于不明暴病。因此最妥帖,数量最多的是益草堂所产药苗,每十五万人会有一人死于不明暴病,是当下最好良药。”

    “这益草堂不是永兴侯所有吗!”

    “正是,益草堂握有全部良药秘方,故而此事上我虽为太子,却也说不上话,此事仍得找永兴侯方能解决。”

    益草堂如今担负“卫生部”、“军医总院”、“人民医院”、“乡镇卫生所”、“药物研发”、“药物生产”六大职能,由于体制不健全以及产业保密需求,益草堂始终是百里燕私人产业,但肩负着官方医疗卫生的责任。既然是私人医院,又是权贵开的产业,朝廷当然管不到。

    姬康闻讯顿觉匪夷所思,忙是又说:

    “照此说来,永兴侯无偿给百姓分药也是真的?”

    太子点头道:

    “不错,但是得由国库出六成,百姓出四成,每年三十万名额,另再放十万以上全费名额,并籍此每年推行,直到全部百姓种上此药。”

    “咸国人口逾一千七百万,这要花费多少钱粮,简直毫无道理。”

    太子故作无奈说:

    “陔陵城中接种一次天花药,需得八株钱,朝廷以本价采买约耗子五株七十文钱,其中百姓支付两株二十八文钱,朝廷支付三株四十二文钱,一年采购三十万剂,便是十万两千六百贯。

    据说两至三年后,此药还将增加供应,届时每年需要接种六十万至一百万人,一年得支出三四十万贯,照此计算,全部百姓接种需要二十年至二十三年,花费四五百万。”

    姬康听着目瞪口呆大吃一惊,掰着手指头掐指一算,这要是以八株钱放开了往卖外,一年成千上万人用药,百里燕一年的收入将数以百万计。

    他恍然“明白”百里燕真实意图,显然是要梁国花钱买药,白送显然是在做梦。

    领悟到这一层,姬康定了定神,直言不讳说道:

    “真不愧是永兴侯,拿人性命赚人钱财,倒头来人人皆得感激他,见过卑鄙无耻的,却还从未见过如此收买人心的,名为为民,实为敛财笼络人心。

    姑父,姬康虽是外臣,但有句话不吐不快,永兴侯此举可未必是什么善举,如此任其敛财收买人心,于国法不容,于情理亦不容,不可不防啊!”

    太子将姬康的话听进了心坎里,那“买人心,不可不防”四个字反复在其脑中来回震荡,提醒他,有人始终在觊觎他的权利和天下。

    许是有些意动,姜蛰轻轻点头,幅度不是很大,但神色仪态却能看出他深以为意的态度。

    “此事少侯爷仍需与永兴侯和父王交涉,我再想些办法说服父王为天子排忧解难,少侯爷意下如何?”

    “那好,还请姑父安排机会让侄儿与咸王单独见上一面。”

    “我想父王应该会同意的。”

    二人就此商定细节,姬康返回馆驿后设计让李懿出面,再次试探百里燕底线。于是翌日下午,百里燕回府后,李懿不期而至:

    “舅舅,您忙呢?”

    “我可不比你们天子,只要动动嘴皮子,天下无敌。如今大事小事都要我一人去办,哪里能有什么闲空。”

    二人徒步来到中庭,就近院中石桌边坐下,百里燕继续说道:

    “说吧,姬康让你过来想让你问什么。”

    李懿闻讯脸颊一红,颇显的尴尬,遂吞吞吐吐说道:

    “表弟想知道舅舅对眼下局势有何看法。”

    “这么说,你们此行为药是假,为长孙是真。”

    “原本是这样,但谁知道舅舅一步也不让,这就很难办了,所以表弟想先易后难。”

    “呵呵……先易后难,好一个先易后难。”

    从这件事上,百里燕看出一个严重问题,当下统治者并不把普通人当人看,对生命的漠视近乎残酷。

    当然,现代社会以前,有权势有地位阶层多是如此,即便是现代社会,此种现象仍很普遍,但至少有相对公平的机会,人身能得到保障。

    卫国与长孙的战争进行到这个份上,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两国均没有继续发动大规模战役的意愿,梁国此时再次跳出来,首先是不打算承认卫国的胜利成果,一旦承认,卫国将成霸主无疑。

    其次,此时是扳倒卫国收割土地与政治利益的关键时刻,只要有人背后捅卫国一刀,战局会像雪崩一样迅速崩塌。无论谁先捅这一刀,其他诸侯均会相继出手瓜分利益。但无论谁第一个吃螃蟹,都有被枪打出头鸟的风险,其他诸侯心知肚明,因此谁也不想做带头大哥。

    相较于卫与长孙战事,天花看似不痛不痒,实则危害更大。两年半的战争,卫孙两国军民伤亡逾七十万人,若是天花暴发,再加一个零都是可能的。

    梁国本末倒置舍本逐利,既有历史本身的局限性,更有人的无知和理念的差距。百里燕不可能指望当世的权贵阶层明白公共卫生的重要性,但也不能仍由他们操弄阴谋为所欲为。

    打发走李懿,天色渐黑,百里燕来到公良修住处。其三日后启程回国,百里燕打算送他几块怀表,好助他政变。

    时间作为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物质,钟表的出现实现了精准计时和规律作息,军事行动时间的准确性、严密性意义远高于军事行动本身产生的影响。

    有了钟表,不同战线的不同单位,在事先约定好的时间同时发起行动,远比靠人传,以火光音效做信号来的精准。


………………………………

第985章 鼎炀侯病危

    看着桌上一排外形如一的怀表,公良修吃惊不小,眼珠子近乎瞪出眼眶,他说道:

    “此物竟如此之小,你怎的做到的!”

    “你以为是将钟楼变小了缩这里头?”

    “那难不成还是另造的!”

    百里燕哈哈大笑,他说:

    “钟楼如此巨大,如何能放进这小小的怀表之中。当然是重新另作精巧机关塞入其中。如今有了此怀表,你若是要宫变,事先只需约定好时间即可,若是觉得还不放心,可再行约定其他暗号。

    不过这东西还是有些过分精致,尽量不要磕碰,更不能摔,摔坏了便只能拿回来修了。所以我给你十块怀表,重要之人一人一块,或是一人两块,以防万一。每块怀表盒中均有使用之法,这两日你还在,我可教使用之法,认透用表之法。”

    永兴怀表由于采用了传统机械结构,加之加工精度和装配有些还跟不上,因此精度还是差了些,远不如陀飞轮结构的精密,一天能差一分半,但总比没得强。

    大刻度仍为十二时辰,小刻度为十分钟,有秒、分、时三针,时针一天旋转一圈,如此更符合当下人的习惯。

    每块怀表多数配件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少部分配件人需要手工制造,这也是精度较差的主要原因,此外还有装配工艺影响精度。

    毕竟刚有,一个好的装配匠人需要十数年乃至数十年的从业经历方,能炼成修表装配大师,欲速则不达,钟表行业仍需要长期的培育和经验积累,急不得。

    由于制造和装配周期长,制造数量少,初期仍以摸索工艺和培养学徒为主,因此每一块怀表都价值不菲,造价和装配的成本折合就要一百二十五贯新币,因此暂不对外出售,短期内优先用于军队内部和重要人士使用。

    日后产业扩大,机械化水平提升,价格还有进一步下跌的空间,但普通人要用上表,恐怕还得等上三四十年。

    而陀飞轮结构有些复杂,且太过精密,对加工工艺、精度、装配要求都太高,百里燕也未曾接触过陀飞轮结构,只知其原理,眼下尚在初步摸索阶段,何事能有个结果,还是未知数。

    公良修神经质的小心收起十块怀表,收敛起脸上惊异之色,少许平复心情,其正色说道:

    “这些日子住你府中,有件事我已经琢磨了许久,也不知你永兴侯意下如何。”

    百里燕心起警惕,他小心问道:

    “住我家中琢磨许久,不会刚得便宜,又想算计我吧。”

    “呵呵,算是吧。我观你二女百里香年已十九,尚未出阁,不妨你我做个亲家如何。”

    “什么啊!”百里燕脸色大变,厉色回道:“做你的梦,你想都别想。除非让你儿子入赘我家,否则一概免谈。”

    “这可是你说的!”

    公良修一口咬定,百里燕愣吃一惊,险些咬到自己舌头,额头眉毛猛是乱跳。他提议入赘,本是无底线条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根本就是拒绝,任何有气节之人都不会接受,哪里想到公良修毫无下线,连入赘上门这等事都干的出来。

    “你疯啦,让儿子入赘之事你也做得出来!”

    “万一宫变失败,我公良家总不能断子绝孙,得留个种替我族人报仇。退一步说,与你结亲于我有利,谁又能想到你我结亲之时便是下手之机呢。而且,百里香虽为嫡出,却是广信一脉,谁人敢娶。”

    “哼,你算计的倒是精啊,就不怕背上个里通外国暗通款曲的罪名。”

    “呵呵……”公良修莫名发笑,接着又说:“成了,公良一家从此独大,又有谁人敢说我家里通外国。”

    公良修整日呆在永兴侯府,每天看着十朵大小金花进进出出,某日突然萌生一箭三雕之计,将小儿子入赘百里家,即可保住血脉,亦可拉起百里燕这张大虎皮,同时借大婚之名来个金蝉脱壳回马枪,此计一上心头,就连公良修自己都觉得在做梦。

    至于百里燕什么感受,那就很复杂了,百里彩云许给了薛舒,已经没戏。

    长女百里芳最近两年更是不得了,在陔陵公然开了间“惜香阁”。对,就是当年姜蓉广信城中幽会肖春玉的那块招牌,竟也原封不动的给拿来当牌子,堂而皇之在城中开起一家不三不四的“女子休闲娱乐中心”,专门结交志同道合女子,整日莺歌燕舞好不快活。

    四女百里璇正值芳华,姿色才华天下一绝,唯独心理脆弱多愁善感,稍有不顺立马两行眼泪掉下来,看的百里燕揪心的不行。

    二女百里香,精明强干,一把算盘号称“神通玉手”,几十上百万的款项给你厘的清清楚楚一个子儿也甭想少。就是如此精明干练的二小姐,城中有色心的世家公子大有人在,敢娶的却是一个也没有,只因为是广信公姜闵的外孙女。

    整日看着家里的几朵金花嫁不出去,百里燕不免开始发愁起来。但对公良修的议题,百里燕未做当面回应。

    “跨国婚姻”即便是倒贴入赘,也得三思而后行,更何况是跨国政治婚姻。

    公良氏一家都没几个省油的灯,新一代的公良氏据传闻比这一代更了得不得,由于咸国新政思想的泛滥,公良氏吸收了大量信息,因此年轻一代的公良氏都出类拔萃的不行。

    除了公良松严重偏科外,公良修、公良文、公良义、公良晨都不好对付,公良修更不好对付。如今平白无故送个儿子上门,能有这么好的事情,谁知道是不是个间谍。

    当天夜里,回到梁国公使府的李懿被姬康约去“盘问”结果,问了半天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