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行-第4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臣明白。不过,臣以为长孙恐怕未必会心甘情愿的将两郡割让于我。”

    咸王觉得有理,遂是又问百里燕:

    “寡人以为卢卿言之有理,若是长孙只愿割让数地或是半郡,而不是两郡该如何?”

    “回大王,其若只想给半郡,我军可将卫国德康给占了,以补损失,此外臣认为长孙定会将两郡割让于我。”

    “哦,这是为何?”

    “启禀大王,眼下战局趋于僵持,卫国有意巩固地盘无心再战,因此接下来应是尽快催促长孙和谈割地。纵然七郡不可能尽吞,三郡乃至四郡是必割无疑,因此长孙国心急如焚此乃其一。

    其二,卫国已打通长孙西海岸,直抵海边,已将梁国与长孙陆地边界全部切断将之环伺,这显然非是梁国所想见,天下亡了哪个诸侯对梁国而言都无关痛痒,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梁国绝容不下卫国将其环伺,故而梁国其实比长孙更心急。有朝一日卫国继续东扩,梁国便有可能沦为卫国傀儡,极为不利。

    因此我咸国所提一应要求,即便长孙不答应,梁国也会迫使其答应。此外卫国若败,长孙亦能从卫国获取土地,因而梁国仔细权衡,返会觉得长孙并不亏。

    其三,我国向长孙索求两郡其当然不会心甘情愿的让予我国,因此为了令其心甘情愿的让出两郡,臣以为应该以购买的名义买下两郡。

    可花费五百万新币,与五十万寸银,将此两郡买下,同时允许其贷款三百万用于战后恢复生产。但这些款项只能用于购买我国指定的商品,如此即可给予其实惠,同时让钱回流我国,还让他欲罢不能。”

    五百万新币的购买力相当于四百二三十万白银,对长孙国而言简直是一笔天文数字的财富,如今两年半的战争几乎耗尽了长孙国库,当年积攒的重金所剩无几,得到五百万的新币,五十万的白银,三百万的贷款,还不乖乖就范。

    进一步说,丢了桑南桑北两郡,长孙能从卫国身上捞回,又得钱财又得土地,其加之一算竟然还赚了。

    当然,这里得有个前提,这笔钱是专项款,只能用于购买咸国指定商品,诸如农具、副食品、军火等,想任意随心所欲,那是不可能滴。

    明明能伸手抢的东西还得花钱买,咸王顿时觉得肉疼。

    “爱卿啊,五百万新币,五十万寸银,是否太多了?”

    “大王,是多了些,但钱多好办事啊。另外长孙此番受创不小,而腋目人威胁与日俱增,必须尽快令长孙恢复战区农业生产,恢复一些元气,否则日后长孙全线奔溃,对我咸国十分不利。臣还指望着长孙先替我国挨上一刀拖延一年两年。”

    “嗯……”咸王微微点头,仍拿捏不定注意,又问卢皋:“卢爱卿以为呢?”

    “回大王,臣以为若是能花钱尽快解决问题,倒也值得,不过这笔钱该出多少,还是应该斟酌一下的。”

    “不错,钱的事届时让百官议议,不能太便宜了长孙狂贼。”网更新最快 电脑端: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帝国行》,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

第988章 鱼上钩(1)

    自从永兴事变之后,“长孙狂贼”便成了姜亥深恶痛绝的跳梁小丑。明明是扶不上的烂泥,却没有半点自知之明,自恃地广人多天下无敌,便敢目中无人横行霸道,实则外强中干天下垫底,遇到横的立马变怂,俨然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也多亏了长孙这个扶不起的阿斗,要不然中原的局势还不知道怎么个乱法。

    当日早朝从简,内阁停会,一切以鼎炀侯为重。由于早朝并未提及“太尉”是否易主,这让觊觎权柄已久的一小撮人开始蠢蠢欲动,西寰似乎看到了机会。

    “季将军,你说该由谁出任太尉合适?”

    “殿下是问咸王中意之人,还是公主中意之人?”

    “当然本宫中意之人,难道还让他人继续把持着太尉一职。”

    季锦昇犹豫,他并不认此事会那么简单能让西寰逞心如意,他说道

    “殿下,属下以为,咸王还没老糊涂,以太子之力恐怕很难将太尉一职安插我们的人,百里燕卢皋赵逊卤侯轩亭侯都不会同意,故而一定是咸王自行决断。”

    西寰闻讯不快,质问道

    “那就没有别的办法安插上我们的人?”

    “回殿下,最好的办法是咸王能择一折中之人,此人既能附和咸王心意,同时日后能为我等拉拢之人。”

    “既要让咸王满意,还要便于日后拉拢,满朝上下有这样的人吗?”

    西寰听的来气,她当然也想,这不是没有吗。这时季锦昇又说

    “其实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只要拉住此人,日后必有厚报。”

    “哦,何人?”

    “城府司马陆亭训!”

    “他!”西寰瞳孔一缩,稍作思考忙问季锦昇“此人是鼎炀侯嫡系,能轻易倒向我们?”

    “正是因为其与鼎炀侯关系不一般,因此一旦张隽病故,张佑被逐出朝堂,这陆亭训便是断了线的鱼竿,一旦太子登基,陆亭训若无人撑腰,太子势必要将城府司马换成亲信,没了太尉这个靠山,陆亭训便只能被免职,调回江东,如此与贬职无异。

    如今张隽失势多年,百里燕赵逊以及各镇军诸将与其早年皆有嫌隙,江东一战若非其刚愎自用不听劝谏,咸国也不至于败得如此之惨,咸王对其亦是不满。陆亭训若不想受到牵连,遭到放逐,总得留条后路,因此太子若举荐陆亭训为太尉,名正言顺并无不妥。”

    城府司马是个很特殊的官职,尤其是都城城府司马,相当于九门提督,卫戍区司令,是太尉司马之外另一个重量级武官。

    城府司马大概有两种职业前途,一种如王硕王砺父子一路高升入内阁的,担任军中要职的。另一种永远作为卫戍区司令存在,终生呆在城府司马这个任上直到卸任亦或调防。

    出任城府司马的武官都是作战经验丰富的能征惯战之辈,因此也具备出任太尉或大司马大司马使司马使的资历,如果咸王有意免去鼎炀侯张氏的太尉一职,太子按惯例举荐城府司马出任太尉,只要资历够,原则上没有问题。

    当下内外两朝在野武官,有资历出任太尉的屈指可数,赵逊已出任大司马,而且年事已高,不可能再兼任太尉。百里燕身兼三职,再出任太尉,即便内阁不反对,太子与外朝都会反对,即便是沉寂几年的御史大夫李旭也会反对。

    剩下有望出任太尉的,基本上一双手能数过来,卢皋可卸任大司马使出任太尉,此外焦木华算一个,各镇军中的叶信姚盛钟衡徐谨薛胜高培都算一个。

    但叶信姚盛钟衡三人年纪均不小,其中姚盛钟衡已经调入司马府出任要职,又是赵逊嫡系,不太可能出现太尉同是司马一系的情况,出任太尉可能性不大,剩下的徐谨薛胜高培都有可能,但都没陆亭训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

    西寰思考着季锦昇的建议,略略点头表示同意

    “就依季将军所言,即刻安排人暗中试试陆亭训动向,看他有无其他打算。”

    “诺,属下即刻安排可靠之人前去试探。”

    下午,鼎炀侯府传出好消息,张隽渐有苏醒,百里燕诊过脉后,下了一副“驱涣汤”,以收敛其元气,尽可能让其多活一天。

    “驱涣汤”也是当下一剂名方,其有固阳滋阴,收敛心气温养肾脾的功效,民间称其为“回魂散”,大病初醒者服用三贴,可收三魂七魄,故称之回魂散。

    全方共计八味药,无一名贵草药,但五味有毒性,需按固定的顺序和工艺下药,以化解相互间的毒性,因此下药顺序不能搞错,炮制和水煮时间不能有折扣,否则不仅不能回神,还得送命。因此虽然不是名贵药物,但却不是普通郎中医师敢用的方子。

    而且草药方学因人而异,不同人群不同时期体制都影响用药剂量,尤其是带有毒性的药物,须根据个人体质严格掌握剂量,剂量过了,轻则伤及人体留下后遗症,重则要命,如果剂量少了,则达不到治疗的效果。

    现代中医草药之所以感觉效果一般,一方面是历史上频繁的战争,大量人才的损失,好的经验没传下来,造成的人才断代,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与中医医师的水平以及中医传承有关,再就是现代人营养太好,各种毛病掩盖了主要病情,变得难治,这一点百里燕深有体会。

    当下人除了营养不良的,体质普遍较为健康,偶发恶性疾病几乎常规的“望闻问切”都能基本诊断,乃至临床研究发现。当然,这得建立在医学认知高度完善的基础上,有些癌症和肿瘤早期排查后,通过诊断,确实可以发现与正常脉象细微的变化。

    理论上,人的生理机能和心脏的震动频率大致维持一个相对的区间,当这个频率出现长期的异常细微波动,亦或是常规频率之外的规律性波动,都意味着人体出现了些不为所察的细微变化,这些变化往往是人体出现病变的重要征兆。

    诊脉很大程度上通过频率的变化,既脉象,结合“望闻问切”以判断人体病因,然后对症下药。当然,并不否认西医的先进优点,但同样不能否认中医的长处和独到的治疗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如果没有频繁战争导致的王朝更迭和人才断层,中医理论上也能进化出外科技术。同样的,中国王朝同样能演变出现代科学体系,关键在于统治阶层和权力阶层的认知广度和政策导向。

    翌日,鼎炀侯神志清醒,但已油尽灯枯,只剩下半条命,咸王上午破例停朝,亲赴探望以安其心,二人单独交谈了一个多时辰。

    不知咸王与鼎炀侯说了些什么,当天下午,鼎炀侯病情反复,再度昏迷,百里燕只好再输一瓶冰绒花注射液,同时让瑞田制药厂再补三份,发往陔陵

    四月廿四,鼎炀侯病重的第三天,内阁会议刚结束,魏琦守在去往国政监路上焦急等着,见百里燕而至,快步上前迎去

    “侯爷,八夫人来消息说,张阶又上门了。”

    “哦,看样子鱼要上钩了。走,随我回府。”

    “不过,姬康大人不久也到了府上,属下以为,定是姬康闻到了什么味道,所以试探虚实来了。”

    “那感情好啊,也是该让他承担一些责任的时候了。呵呵!”百里燕冷笑一声,随即转道出宫。

    由于晋王与范涛死活不出兵,张阶柴湘几次三番找过西寰之后也没起什么作用,于是去年八月之后,张阶便再未踏入过太子府半步,因为去了也没用,反找百里燕交易军火的次数渐多。

    姬康从百里燕西寰两头均得不到消息,便只要见机行事。此番张阶再次上门,正好给了他见缝插针的机会。

    片刻回到侯府,周空正焦急守在门楣下左右张望,见百里燕骑马而来,她便是快步上前扯住飞羽

    “怎么这会儿才回来,张阶与姬康已是等了一个多时辰。”

    百里燕翻身下马说

    “内阁刚散会我便忙是赶回来,要怪也怪他们来的太早。”

    “谁让你有事没事躲着走,人家不来堵门才怪呢。对了,许沺请了一月假回广信,香儿那里我调了几个姐妹先顶几天。”

    “何事请假要一个月?”

    “她内子家的祖坟给让人刨了,这是回去找人算账了去了。”

    “嘶……还有这事儿,你可嘱咐过他不要冲动。”

    “当然嘱咐过了,蓉姐哪里应该也交代过了。广信有广信公罗先生陈先生做主,应该不会惹出什么麻烦。”

    许沺是许扞的独子,许扞成婚晚,所以奔三十的时候才得这么个儿子。许扞随姜蓉入永兴府后,许沺十二岁入读永兴城,二十岁进入武备营学习三年,之后留在武备营服役三年,四年前调回侯府,安排在百里香身边负责安全保卫工作。

    。


………………………………

第989章 鱼上钩(2)

    张阶、姬康二人被周空安排在中庭前堂坐着,在姬康轮番攻势之下,已是从张阶口中套取百里燕有意出兵的消息,而代价是长孙割地,但尚不知准备割多少,而百里燕的要价是多少。

    少时百里燕徐徐而来,二人起身上前:

    “本使不请自来上门讨饶,还望永兴侯海涵。”

    “张使言重了,本侯的府门永远是向天下人敞开的,随时欢迎登门来访,要说讨饶,可就见外了呀,呵哈哈……”

    百里燕笑声坦荡,然是到了姬康、张阶二人耳朵里,这个笑声就不那么悦耳了,应该说是刺耳,就好像心脏都在震颤,隐隐有种发麻的感觉。

    待三人各自落座,百里燕先问道姬康:

    “少侯爷前来不知有何指教。”

    姬康本是不打算来的,然咸王那里碰了个软钉子,他就不得不硬着头皮再找百里燕。再就是今早梁国急件送到陔陵,天花疫情大肆蔓延,仅津邺一地,两月间,死亡人数暴增至一千一百余人,五千多人感染,闹得人心惶惶,天子姬焘甚至已经宣布停朝,直到天花疫情结束。

    姬康如实称述,百里燕态度依然冷淡:

    “去年便曾与天子示警,结果都当成了耳旁风,那时如若严加防范,也不至于如此被动。而今天花流行,疫情暴发,再想镇压,已是难上艰难。少侯爷将这些说与本侯又有何用,难道本侯还能让死去的百姓死而复生吗。”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也不曾料到天花竟有如此厉害。事已至此,还望永兴侯不计前嫌伸手相援,助我国平息天花渡过此劫。咸国的药,我国可重金相购,绝不会让永兴侯吃亏的。”

    百里燕不屑一顾,冷言说道:

    “哼,我咸国尚不足用,如何能卖予梁国,贵国就凑合着用牛疹取浆自己接种吧。”

    “可在下听说,牛疹取浆之法每三万人便要死一人,益草堂萃取的净药,十五万人才死一人,五倍之差,万一有个闪失误伤了天子性命如何了得。”

    “那本侯也无能为力。天子的命是命,我咸国百姓的命就不是命了吗。此事到此为止,无需再提。”

    “可!”

    百里燕果断黑下脸色,姬康话刚出口只好又吞了回去,心中恼怒不已。在他看来,百里燕明为拒绝实为讹诈,欲狮子大开口索要更多好处。

    少时过去,百里燕与张阶说道:

    “张大人,听闻贵国近日亦有零星天花出现,贵国可要做好防范呐,万一此病大行其道,卫军趁势掩杀,贵国的忙本侯可就不好帮了。”

    “呵呵,永兴侯放心,我国牛多,我王得知天花之事,正在名人调集牛只,短时内尚无大碍。”

    “哦……那好啊,呵呵。”

    中原有五大产牛国,卫国、徐国、宋国、长孙国,其中卫国、徐国、宋国得益于南方大片的草场以及千岳山属地牧区,因此能大量放牧,长孙国虽在北方,但其北部大片国土一平原雨林为主,也适合放牧。但牛种的体形仅有中原牛的五分之二,因此长孙国的牛虽多,但产肉量不多。

    除此之外志国、晋国国土南部亦有大片草场,基本自给自足,也能供应出口,咸国在千岳山御客领地有放牧权,夺取四郡之后也能开始大量放牧,然由于放牧时间较晚,种群仍不及卫、徐、宋动则几百万只马匹牛羊。

    此外长孙国由于地处炎热气候,他们的牛只更容易感染滋生牛痘,百里燕此前从古达帕牛场提取的牛痘,便是从长孙国引进的奶牛,其牛痘的发病率普遍要高得多。而南方高原的牛气候偏冷,空气干燥,牛痘的发病率明显要低得多。

    而梁国不是产牛大国,尽管自产能满足基本耕地需求,但总体上人均保有量偏少。

    张阶透露这信息,一方面是故作镇定,就凭长孙的德性,和当下的时局,也不太可能将天花当作首要头等大事去办。

    另一方面他并没说说错,长孙国牛是多,得牛痘的牛更多,这显然是说给姬康听的,言外之意我这里有得牛痘的牛,“你要啊,但不是白给的”。

    牛长牛痘的量总数虽然不多,但牛痘是可以感染和再生长的,可通过人工接种和传染,让更多的牛感染牛痘,以增加牛痘种群,解决一些分需求。

    百里燕故作认可之色,不打算揭穿张阶的把戏,他接着又说道:

    “张使今日前来,若还是为了军火,本侯恐怕无能为力呀。”

    “呵呵,永兴侯放心,本使今日前来一定会令阁下满意,会令咸王满意。”

    “哦,本侯怎么就不明白呢。”百里燕故作不解,在姬康看来却是一副做作之像。

    下刻张阶从怀中掏出一个木函,木函是私人间亦或非官方秘密传信的工具,形制多为扁平装,长度为铁函、青铜函的一半,亦可以蜡、火漆密封。

    “这是我王命本使代为转给阁下的亲笔书函,永兴侯看过便知道。”

    “是吗,魏琦,将木函取来。”

    “诺!”

    魏琦上前取来木函交到百里燕手中,确认秘函完好无损,百里燕挑开封印取出两块帛书,字迹确系长孙国主曹衍的亲笔。

    内容开头不忘废了一番笔墨恭维称颂了一番咸王和他的功绩,而接下来的内容着实令人觉得可笑。

    曹衍同意用桑北一处城池属地与桑南两处城池属地换取咸国出兵,但是呢,咸国要承认长孙国日后夺取卫国两郡。

    也就是说,用三块地皮换十五块以上的地皮,五倍的利润。要说做生意,他百里燕也真没见过这般厚颜无耻的。

    除此之外,全文只字未提咸国对卫国土地所求的内容,也就是说,咸国若取得卫国土地,长孙国并不会承认,亦或者其还想用这个条件与咸国讨价还价。尽管百里燕无意夺取卫国土地,但这个筹码却还是得有的,没有这个筹码,谈判桌上便不好开价。

    尽管确实无耻头顶,然百里燕还得表示认同,否则这个戏就唱不下去了。

    他愉悦的收起帛书,目光扫了眼姬康,只见他猛是索回脖子,故作镇定,想来刚才一定伸长了脖子恨不能夺过帛书看个清楚明白。

    “长孙国主真是好大的手笔啊,对此帛书内容,本侯甚为满意,只是其中似乎是少了些东西吧。”

    百里燕暗示道,张阶忙是说:

    “只要咸王满意,一切都好谈。”

    “哦……”百里燕捻着短须点了点头。

    张阶的言外之意,只要咸王认可了这笔交易,咸国对卫国土地的索取,长孙国可以适当承认,但承认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咸王的态度。

    言外之意,如果咸王对长孙国出让三块土地不满意,继续索要长孙土地,那长孙对咸国索取卫国土地的底线将进一步收紧,而张阶应该还有一封密信在身,可随时拿出来,应付咸王的要求。

    想透这一层,百里燕接着说道:

    “长孙国主如此诚意,本侯若不全力相帮,看来也是不行的了。只是此事事关重大,今又缝太尉大人病危,本侯需要一些时日穿针引线,还望张使稍等几日如何?”

    “这……”张阶脸色为难,他哪里能再多等几日,恨不能咸国立即出兵。

    见张阶面带难色,百里燕安慰他道:

    “张使请放心,物力财力本侯可以先行调动起来,人力嘛,稍迟几日也是不碍的。”

    张阶闻讯大喜过望,忙是感激:

    “永兴侯信守承诺言出必行,本使感激不尽,日后必厚报阁下大恩。”

    “呵哈哈……张使言重了,其实当初贵国若是能早由此风度,不为了那些身外之物拒绝本侯,本侯焉能见死不救。说起来两国贸易往来本是互惠互利之举,非要闹到如今这般田地,这又是何苦呢。”

    “是是是,永兴侯所言极是,本使铭记在心,一定如实转呈我王。”

    不论张阶嘴上如何恭维奉承,百里燕相信,长孙早已经恨透他一个大洞。这小人一旦得志,日后一定更加猖狂。

    待与张阶说定,其即刻告辞返回馆驿,多半是将消息发回国内。

    姬康依旧迟迟没有走人的打算,待张阶退走,百里燕收敛起悦色,下了逐客令:

    “本侯尚有公务在身,请恕本侯失礼了。”

    言毕,百里燕立身而去欲走,姬康两眼犯愣深感错愕,他从没想过有人给他坐冷板凳,更别说被下逐客令生生赶走。他起身忙说:

    “天花之事还望永兴侯伸手相援,姬康在此拜谢了!”

    姬康俯身行一大礼,百里燕冷冷打量其一眼,不屑说道:

    “用牛亦可抵御此病,天子却非要我国之药,难道天子就如此自私,非致我国百姓于死地吗,恕本侯无能为力,少侯爷请回吧!”

    言毕,百里燕头也不回扬长而去,只剩下姬康独自一人俯身弯腰僵硬的立在原地,心中卷起惊涛骇浪久久无法平静。

    在他看来,百里燕此举绝情无义,无异于彻耳的一巴掌掀在他姬康的脸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