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行-第4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三拿捏,他点头表示同意:
“那就就地扎营分发罐头,卫军留下的营帐屋舍能用的就用,不能用的另行搭建。”
“诺!”
吩咐过薛胜,百里燕驱步前往残垣断壁间巡查已经被咸军火炮摧毁的卫军设施。
由于修的仓促,卫军的土塞堡垒并不坚固,说是粗制滥造也不为过,加上是土坯夯筑,在咸军火炮轰击之下毁坏的十分严重。
然而让百里燕惊讶的是卫军并没有挖掘咸军在千岳山传授的掩体工事,也没有猫耳洞,如果挖了这些防御掩体,咸军的火炮威力至少削弱八成,乃至百分百被削弱。
南征时为应对金雪狄人的空袭和投石机,咸军广泛挖掘有地下掩体交通壕和猫耳洞,由此被联军所借鉴纷纷效法,不论学的如何,至少当时各军都认识到防空防爆的基本常识。但十多年过去,卫军中却不见这些技战术,不免让人震惊。
百里燕思来想去只有两种可能。其一军事技能没有得到传承而丢失了。其二,中原地区多雨水,而北方地区闷热难耐,掩体工事即便挖掘有排水沟,大量的雨水也会淤在坑道内,时间一长,容易引发全体性皮肤病乃至恶性传染病。在医疗条件奇差的当下,肮脏环境引起的疾病往往更容易打击士气引发溃败。
而坑道和猫耳洞是用于大规模炮击和流弹的高射速热兵器作战,冷兵器和零星普通实心弹几乎用不上,加之北方炎热中原多雨,坑道的肮脏很容易引发群体疾病,卫国应是发现这一弊端,便不再广泛推广,至少不会在多雨地区使用,而不是丧失了这一项军事技能。
继续深入的搜索不断有新的发现,卫军被摧毁的火炮或是毁坏,或是炮车损毁而炮身遗落在地面,从爆炸范围和毁坏程度不难看出,卫军火炮的规章制度依然十分混乱,黑火药与弹丸像砌墙一样围在火炮左右两侧,为提高弹丸覆盖密度,炮位与炮位的间隔不超过两步,尽管是方便了,但只要一个小规模的爆炸,足以将所有大炮掀翻上天。
火炮的情况也是五花八门,无一例外都有体型硕大,管壁极厚,重量奇重无比的特点,很难做有效的机动转运,遭逢大雨集路泥泞,这种炮车必须垫木板才能转移,否则将因为自重,导致车轮单位面积压强过大,陷入泥坑。
扎营花费了一整个上午,中午时才勉强吃上口热的,离开阳都前,百里燕调走所有酒精炉油炉,供应登陆后的取暖,单靠传统的拾柴埋锅造饭,五万人早冻死饿死在滩头上,杜锐勋多半也正打着咸军登陆后的不利局面,搞一场突袭。
天黑之前一切正常,天黑后虎口湾以西出现火光,消息很快报到百里燕帐中:
“副帅,我军以西四十里卫军大营火光正在向我军移动。”
魏琦飞快说道,百里燕看向地图找到虎尾河略作思考说道:
“从我军抵达虎口湾至今应该已经第三天了吧。”
“还差四个半时辰就三天了,副帅何意?”
百里燕指着虎尾河说:
“我军是三日前抵达的虎口湾,上岸用了一日两夜,上岸后修整至今一日一夜半,而我军过了箭鱼滩后水路走了一天,杜锐勋应该早于我军抵达虎口湾之前得到消息,其也应该判断出我军会在虎口湾附近上岸,磐城与大雁荡都不适合五万人登陆上岸。
如此算起来,从江泉传令之虎尾河最多就一天,若是当日卫军从虎尾河扑向我军应该更为合理,但卫军却等了一天半时间,期间毫无动静,非等到今晚向我军移动,你不觉得奇怪吗?”
“这个……确实奇怪。按说我军登陆之后人困马乏极为疲惫,卫军若是后发先至,我军不准要给赶回船上,莫非卫军是担心我军船炮!”
魏琦猜测道,百里燕点了点头:
“不错,我军登陆虎口湾正值凌晨,那时虎尾河卫军尚未得到杜锐勋军令,其断然不敢妄动,待白天我军继续登陆,其仍未得到杜锐勋军令。等到当晚卫军接到杜锐勋加急军令,卫军并未做好出击准备,故而我军登陆时虎尾河卫军无法出击。
而今日天明我军修整时其若发起攻势,必被我军舰炮所伤,其一直等到天黑,其意在晚上天黑,我舰炮无法观瞄好冲击我军大营。
快去,即刻向西南西北放出侦骑,严密监视箭鱼滩磐城动向,若不出所料,箭鱼滩以西七十里的卫军昨晚就该上路了,而卫军有马,若是骑马,今日下午就该到了附近,现在迟迟不见踪迹,虎尾河以西的卫军极可能是疑兵,箭鱼滩的卫兵才是偷袭,快去。”
“诺!”
待魏琦离去,百里燕唤来帐外护兵:
“副帅有何吩咐。”
“传令司号兵,吹紧急集结号,着令薛胜将军与各军大都督即刻来我帐中。”
“诺!”
一串命令下达,少时片刻,大营内外响起脆亮号声。
而与此同时虎口湾西北七八里的平原上,杜锐勋率军七万人于下午抵达虎口湾西北三十里的虎林,修整至下午天色欲黑之际,继续赶路,沿途不点火不点灯,一路抹黑走完二十里路,一直插到咸军眼皮下。
之所以未被咸军所发现,一是暴雨天气视野受阻,二是虎林树木覆盖广,卫军六十里外一头扎进林子里行军,根本就看不见。
此时咸军营火卫军一览无余,杜锐勋所部却难觅踪迹。
“启禀杜将军,探子来报,咸军并无防备,发现虎尾河我军火光后,正在向西警戒。”
护将王谢飞快说道,杜锐勋放下望远镜却说:
“未必,此乃百里燕奸诈之处。夜战之法偷袭为上,若以实兵出战,必遭反戈一击。百里燕应知此理,其应该已是发现我虎尾河驻军是疑兵,我军才是夜袭主力。”
“咸军既已经有所准备,我军如何还能偷袭。”
王谢不解问,杜锐勋沉声说:
“此战便不是偷袭,而是实攻,我军兵力远在其之上,倍而攻之定能取胜。只要天亮之前避开咸军震天火,虎口湾咸军必遭重创。待明日磐城援军赶到,连夜再战,此处咸军必溃。传我军令,全军开拔,前方四里处结阵应战,待至咸军大营三百步,各军举火。”
“诺!”
杜锐勋非常清楚,其不可能在半个晚上全歼虎口湾的五万咸军,他还需要用半个晚上的时间赶在天亮之前撤走自己的人马,以避免暴露在咸军炮火威胁之下,因此只能用两个晚上从南北两翼发动夜战。
此时咸军营中气氛高度紧张,士兵冒着滂沱大雨被有组织的列成一横四纵的步兵线列,自北向南组织起严密防线。他们的身后站着各自队列的武官,武官口中不断喊喝着口令:
“保持战位不准退后,短枪在前蹲下,长枪在后站着,掷弹兵榴弹发射器站在最后,没有命令不许开火……”
如此口令不断重复,气氛愈发紧张起来,百里燕头戴钢盔身披蓑衣站在雨中观望着西北,只看见黑黢黢夜色中浓厚的夜幕下,丝毫不见任何踪迹,但却能真实感受到一股夺人的杀气隐隐袭上心头。
:。:
………………………………
第1026章 巅峰对决(3)
“魏琦!”
“属下在。”
“传令各军,上刺刀,拉绊马索,警惕卫军骑兵。所有榴弹发射手向各自正面打照明弹,每人先打五发。”
“诺!”
大规模骑兵在雨中作战是极为不利的,因为泥坑和水塘会掀翻战马,而马蹄在雨水中剧烈运动容易引起马匹脚踢的炎症和损害,因此骑兵作战多数情况下会避免连续暴雨季节发动战役。
但这不是绝对的生搬硬套,战争的需求最终决定战术的使用原则。德康的卫军装备有各型马匹近十五万,轻骑兵四万余人,又是夜袭,使用马匹运兵和冲击咸军的概率很高。
此时暴雨如瀑,各军各营接到命令,一声声冰冷的金属撞击声此起彼伏,军官喊喝中催促每个士兵给自己的武器装上刺刀:
“全体都有,上刺刀!”
少时过去,一发发白色光团腾空而起,划破黢黑的夜空照亮前方。此时杜锐勋距离咸军已是不到两里,前方突然出现的白色光团令他大吃了一惊:
“王谢,可见前方白光!”
“末将看见,许是咸军虚张声势。”
杜锐勋沉默,他想象不出刚才那些白光是什么,更想不到白光是用来照明的,但心里却不免警惕起来。咸军的一举一动让他琢磨透,眼前的对手让他赶到陌生,完全看不出来咸军实在做什么。
“传令各军各营,加速前进,至两百步时停止前进,准备一窝蜂。”
“诺!”
自“一窝蜂”出现以来,已经发展出几个版本,卫国的版本甚至出现了使用牛皮防雨加挂雨棚的措施,同时实现了早期模块化装填的技术。
通过快速更换发射箱,将备用发射箱填入木质发射架中,以达到快速发射的目的,从而省去发射后人工反复装填火药箭簇,大大提高了发射效率。杜锐勋战胜咸军的底气,也正是来自改进后的窝蜂与霸王炮。
此时两军相距已不足七百米,几乎隔着空气都能听到对方的脚步声,百里燕抽出了佩刀,紧紧抓着,心里焦急忐忑蹀躞不安。
“魏琦,西南可有卫军踪迹。”
“回副帅,放出侦骑十里未见动静,而西北派出斥候迟迟不见返回,应该已被卫军所害。我军西侧虎尾河方向卫军距离我军还有三十到二十五里,夜色太黑,无法探清西侧卫军详情。”
魏琦飞快说道,百里燕略作思考后说:
“传我命令,第八镇派出五名榴弹发射手前推五十步,打一发照明弹。”
“诺!”
由于判断卫军主攻西北,百里燕指挥第八镇与第七阵一部负责西北防线,薛胜负责西侧和西南两翼,西南磐城距离江泉最远,今晚赶不到虎口湾。
西侧虎尾河卫军大张旗鼓而来,虽是佯动,但下半夜之前也将赶到户口湾,因此西侧也是防御重点,但真正的威胁是西北箭鱼滩卫军,其数不明,也不举火,突然发起突击威胁极大。
少时,五名榴弹发射手前出五十步外,各自向西北方向打出一发照明弹,卫军立时大惊:
“杜将军你看,又是咸军的白光!”
护将王谢指向夜空,杜锐勋大惊失色,白光所过之处夜如白昼看的一清二楚,此时他才恍然明白这些白光是某种“火光”
“不好,咸军有诈。一窝蜂即刻上前去,快!”
“诺!”
此时卫军先锋暴露无遗,正面起自西南向东北成千上万乌泱泱一片卫军大阵,着实令百里燕大吃了一惊:
“见鬼,竟然已经结阵。魏琦,把人叫回来,吹作战号。”
“诺!”
卫军能在黑黢黢的大雨中让成千上万人列出战阵,卫军的战斗素养可见一斑,至少从冷兵器的角度出发,卫军的战阵已经是当下这个时代的一个巅峰,也必将是最后的辉煌。
激昂的铜号响彻夜空,充耳可问此起彼伏的枪栓声器械声,甚至是雨水打落身旁的哗哗声不绝于耳,卫军推出一窝蜂至阵前,距离咸军阵前不过两百多步。
面对咸军不断打出的照明弹,卫军行踪已经暴露,杜锐勋决心不再继续隐藏,随即下令全军举火。少时片刻数以万计火光照亮半边夜空,气势空前惊人。
“王谢将军,一窝蜂准备可否妥当。”
“回杜将军,一窝蜂准备就绪,左翼骑兵已经就位。”
“传我将令,发射三阵窝蜂。”
“诺!”
“三阵”相当于每一台一窝蜂发射三次,每次发射一百支箭簇。不同于传统的和早期一窝蜂箭簇,改进后一窝蜂的箭簇呈针状,更像是一种梭枪,其有两种规格,均为钢制熟铁淬火。
第一种箭头直径约五至六毫米,长五十毫米以上,第二种直径八至九毫米,长箭头一百毫米以上,足可以穿透人体任何重要脏器。通常两种箭簇各半装填,前者有利于刺破锁子甲,后者有利于攻破铁甲,威力十分巨大,对于普通皮具轻装步兵,一窝蜂足以将人体刺个前后通透。
杜锐勋准备了五百台一窝蜂一字排开,一次齐射就是五万支箭簇,三次齐射可在两刻钟内倾泻十五万支箭簇,杀伤力十分巨大。
而与此同时,咸军发射的照明弹令卫军暴露无遗,望远镜中可见两百步外一只只巨大的黑黢黢的方体杵在卫军阵前,百里燕转眼想到那是一窝蜂。
“魏琦,传令各营榴弹发射手,两百步外爆炸杀伤弹两发,自由射击。”
“诺,两百步外爆炸杀伤弹两发,自由射击!”
比之各国的火炮的威胁,一窝蜂和霸王炮威胁其实更大,各国火炮仍以实心弹为主,对人员杀伤力有限,跳弹原理被掌握之前,实心弹万仍只能对城墙、建筑与集群目标和固定设施构成威胁。
但一窝蜂、霸王炮就不一样了,一窝蜂是面覆盖打击,对暴露人员实施大面积高密度的覆盖,对铁甲具备极好破甲效果。
霸王炮既没良心炮,其弹丸以布片皮革包裹火药,即便使用黑火药,一个十几斤几十斤重的弹丸落在人群中,也足以造成少则数十,多则上百人的群死群伤。
榴弹发射器很大程度上弥补五百米内的火力不足,同时对一窝蜂、霸王炮构成威胁,对其实施压制。
几乎命令下达的同时,卫军引燃了一窝蜂,经过改进后的一窝蜂其点火改为内埋式,以避免雨水侵蚀,使用时揭开箱体后部蒙着牛皮的木盖,插入火种即可同时点燃导火索,将一百支箭,按十支一组的箭簇在半分钟内发射一空。
宛如火箭发射器一般,一排排箭簇带着火光呼啸而出,发出那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啸鸣声令人不寒而栗,百里燕吃惊看着正在上升段的带火箭簇,心里凉透半截:
“哦,真见鬼!”言毕,他猛是喊道:“敌袭!”
话音刚落,第一波箭簇已经落地,密集箭簇呼啸而过,带着火光扎在身后三十步开外,咸军第二道防线前二十步。这是一窝蜂一百支箭簇中最上层的十支,距离线列仅有三十步,据此推算第四排第五排一窝蜂箭簇弹道更低,将直接落在线列阵头顶。
气氛此刻陡然紧张起来,耳边呼啸不断,夹着榴弹发射器开火声此起彼伏,第二排第三排一窝蜂陆续落地,接二连三有人中箭。
几乎同时刻卫军阵前炸开一道火光,然而很是不幸,第一发榴弹落在了距离一窝蜂二十步外,并未波及卫军。紧接着更多榴弹陆续落地,爆炸此起彼伏接连不断,多数或是打偏或是打歪,命中者不足两成,有的落入卫军阵中,转眼炸死炸伤十数人,引起不小骚动。
眼见阵前阵中炸生如雷火光不断,杜锐勋大惊失色:
“怎的会事!”
“不知发生何事,像是咸军向我军阵前掷出了火药,威力甚是惊人。”
王谢飞快说道,杜锐勋并不相信:
“人力焉能掷出两百步,定是咸军秘造有轻便震天火弄到了岸上。快,速将一窝蜂撤至阵后重新装药,左翼骑兵出击!”
“诺!”
以杜锐勋的认知,他只想到了咸军造出了某种小一号的轻型火炮,射程绝不会太远,但足以威胁到一窝蜂。
而此时,窝蜂第一次齐射结结实实落在了西翼咸军头顶。虽然一窝蜂杀伤力巨大,但其一窝蜂有个致命问题,无制导无和爆炸,命中率低,只能以密度和数量实施大面积抛洒,对密集方阵有绝对杀伤力,对线形列阵的威胁小得多。
尽管如此,五万支箭落在前后仍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哀号声不绝于耳,鲜血在雨中淌了一地。
“快,把伤员抬下去。”
……
“镇定,镇定,不准后退……”
……
“保持战位,不准后退,临阵脱逃者严惩不贷,返回自己的战位,快回去……”
兵士在军官的组织下迅速恢复秩序,稳住战线,伤兵被送下火线,空缺的岗位很快被其他人填满。
咸军持续的榴弹轰击同样引起了卫军的恐慌,然由于第一次实战,咸军射手的经验严重不足,同时爆炸弹的射程极为有限,多数榴弹射程远达不到两百步的极限射程,因此未能对一窝蜂以及背后卫军大阵造成实质威胁,但此起彼伏的爆炸和火光,仍然给卫军造成了极大压力。
………………………………
第1027章 巅峰对决(4)
待咸军从袭击中稳住阵脚,紧接着传来阵阵战马的嘶鸣声,地面陡然的颤动让百里燕转眼意识到卫军的骑兵发起了夜攻,而且应该是从左翼发起攻击,相对而言就是咸军西北防线沿江的右翼,那里是咸军与江岸的结合部,如若被卫军撕开口子,咸军的线列阵将彻底奔溃。
“魏琦,卫军骑兵欲攻我右翼,速命第二防线周德岩部前往我军右翼身后二十步设防,命预备队填补周德岩缺口。敌若突破防线,即刻收拢兵马将敌骑兵堵回去。”
“遵命副帅!”
夜袭和大雨对步兵更为不利,骑兵夜袭更是如此,咸军登岸修整一天,未曾像样修筑营寨和工事,根本无法阻挡卫军骑兵突击,尽管用地钉拉了绊马索,但对大量骑兵突袭效果至多是对付先头骑兵,绊马索失效后对后继骑兵没有任何作用。
单薄的线列阵对抗骑兵冲击,即便配有刺刀和先进火器,但在这个暴雨连珠的漆黑夜间,视野受阻,对步兵极为不利。
一连串命令下达未久,右翼先是传出数十声人仰马翻的嘶鸣声,随后枪声大作,右翼咸军率先开火,打出一排齐射,卫军同时发动冲锋,咸军步枪、霰弹枪轮流交替射击,卫军骑兵成片倒下,火力间隙卫军骑兵杀到进前,直挺挺的马槊刺入咸军将士的胸膛,两军正面遭遇。
马槊长度都在两米五以上乃至三米,咸军的步枪上好加长刺刀后还不到一米八,被马槊冲到身前根本够不到卫军骑兵,近战极为吃亏。
此时右翼随即陷入混战,百里燕随即将右翼与本阵分割,令右翼左侧咸军围上前去,即将赶到的周德岩部将在右翼身后二十步重新建立防线,收拢撤退的咸军。
骑兵最大的优势不是骑着马,而是骑马冲刺的速度、机动力,更重要的是骑兵得有机动的空间。
卫军骑兵冲入咸军阵列其速度大幅削弱,其再想恢复冲刺速度,需要两百米以上的冲击距离,天黑对咸军不利,对卫军的重新集结和调度同样不利。
一旦丧失了速度和机动力,在严密组织的咸军防线内,其可以冲垮右翼,但同样将因为丧失速度而失去机动空间,最终被咸军压缩在防线内消灭。
此时枪声大作,一直传到了卫军本阵身后的杜锐勋耳中,望远镜中只能看到咸军右翼火光四起炸声大作,却是弄不清咸军使用的何种兵器,但细思之下杜锐勋隐约猜到咸军装备了某种单兵火器,这让他想到了卫军装备的绳帽枪。
“咸军竟也有绳帽枪,真是难以置信。”
护将王谢闻讯大吃一惊:
“可此前多年密报中并无咸军造出绳冒枪消息,咸军何来绳帽枪。”
杜锐勋冷笑着说:
“呵呵……咸国神鬼莫测,以其冶铁产力,制出绳帽枪绝非难事,且还不知道咸军秘藏多少机密不为外世所知。真若是如此,日后恐要陷入苦战。传我将领,前阵楚烈、高坎、秦硕三将出击,绳帽枪、平手炮一阵过后即刻撤回,同时霸王炮予我推上去。”
“末将得令!”
趁骑兵攻入咸军右翼的同时,杜锐勋紧接着从西北正面发起了凌厉攻势,计划在冲垮咸军战线后,一举将西北线咸军击溃,根本不给百里燕以喘息之机。
绳帽枪和平手炮都是近些年各国趋同发展出来的“新式先进”火器。其中平手炮就是一种插在木杆上的火铳,前端套一个铸造的铜铳,口径二十五至三十毫米不等,内中装填弹丸或是铁砂。也有口径更大的,可以装填毒烟和喷射性火焰用以近距离杀伤敌人。
而绳帽枪在当下是一种“极为先进”的的火器,其仍采用肩扛式发射,但在前端配置了木托架,可以肩扛蹲地架射。此枪火门依旧在尾部,但火门上有一桶状铜帽翻盖,翻盖内以棉絮侵染石油和动物油蜡,使用时点燃,使用者扛在肩上只需拉动绳索,将翻盖压在火门上,即可发射。
早前得知“绳帽枪”后,百里燕曾令御客窃取研究后惊为天人。
此种火器虽然简陋,但是翻盖极为可靠,火种留存时间长,不需要像火绳枪不断调整火绳长度。同
时由于石油混和动物油脂做火种的缘故,火苗不易熄灭,即便大雨滂沱,也很难熄灭,可靠性很高,基本实现一人操作装填发射,已具备一定的实用性,且比火绳枪要更为可靠和实用。
若不考虑当下技术本身的限制带来的效率问题,此种火器在如今技术条件下,已是十分先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