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行-第5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岳父大人。”公良旭行大礼,极是恭敬。

    “贤婿快快免礼。”

    百里燕扶他起身,下刻又问公良修:

    “亲家可是带来了志王的口信?”

    “大王同意出兵,但千头万绪需要时日,最快也要年底才能动身。”

    “是啊,志军主力布防在东西两翼,我想志王不会调动老军主力,应该是征募新兵组建新军吧。”

    公良修没有否认,他说:

    “不错,尚不知腋目战法深浅,我国不能用精锐与之相拼。”

    “这倒无妨,志军新军组建完成后,可先屯驻两国边境,我会派遣武官前去受训,传授新式作战技艺,另外我需要从志国募兵。不知公良兄意下如何?”

    公良修心起警惕,他说:

    “你咸国人力不在少数,你要向我志国募兵做什么。”

    “我咸国人力是有见涨,但也没到后顾无忧之地步,你要知道,我咸国如今需要大量人力生产劳作,倘若大量征兵,国内农耕荒芜,将无法久持。”

    向诸侯征募兵丁是百里燕一早制定的策略,志国、卫国、晋国、长孙国都是人口大国,是中原的兵仓,咸国的人力资源尽管有所回升,但也经不起消耗和拼杀。

    而且咸国如今广泛实行教育政策,但时间并不长,需要更多的时间和人力,用于扩张工业人口,技术人口,贸然将人力资源投入战场搏杀,显然并不明智。

    即便最后拼赢了,仅仅是击退腋目人,将其暂时赶回北半球,下次卷土重来不过是几年时间。

    那时,丧失人力后劲的咸国,将不足以支撑整个中原的军需供应,而武装起来的诸侯对咸国的威胁也更大。

    出于以上考虑,对外征兵是上上之选,国内就能专注生产提供军需,发展经济、基础设施和人才教育积累,不至于严重冲击国家根本。

    至于外籍兵的增加否留下隐患,这取决于政治教育、国家实力、外部压力和时间。

    所有招募的兵源都要进行统一政治教育和宣传鼓动,让他门知道为谁而战为何而战。通过对其家属的抚恤和安置,使之得到更好的社会和物质待遇。

    同时在咸军的压制和制约下,外籍兵源不至于出现大规模集体哗变叛乱,反客为主。

    对百里燕提出的要求,公良修自是不能答应的,他没有得到志王授权,而从长远出发,志国人口的流失是不利的。

    “此事关系重大,我做不了主,你还是另派使节赴禹城向我王说明为好,不要害我。”

    这时百里燕笑了:

    “好吧,我就另派使节赴志国商议。不过公良兄不要忘了,志国的军火都是我国供应,公良兄总不至于赤手空拳让志军去当子弹吧。”

    “你呀你,永远没按好心。此事你就是说破了大天,我也不会帮你。”

    公良修话音刚落,侯府护将许沺来报:

    “启禀侯爷,赵焕将军电话。”

    “知道了”

    百里燕刚从宫中回府,与赵焕是照过面的,其突然打电话过来,让百里燕感到一丝不详的预感。

    “赵将军,在下百里燕。”

    电话那头赵焕火急说:

    “刚得叶信鸿翎急件,腋目舰队出现在桑北郡海岸,意图不明,大王担心腋目舰队在桑北登陆进犯内陆。”

    “他们是来报复的,我即刻进宫。”

    挂断电话,身旁公良修问:

    “发生了何事?”

    “腋目人舰队出现在桑北郡沿海,我判断是前来报复六月海战失利,其主力精锐舰队前来寻仇,但也不排除会在桑北郡外滩登陆。那里咸军接手方才两年,海防要塞十分羸弱,但叶信已陆续布下地雷,但却不足以封锁全部登陆滩头,腋目人倘若强行登陆,咸西、北海、东原、江东沿海要塞将成摆设,他们会从背后迂回绕过炮台。”

    话音落下,百里燕拿起电话:

    “给我接北海广信公府。”

    ……

    七月间,广信拉通了至陔陵的电路,并入电话网络,麟城的风电也并入电网,但电话仍需要人工交换机转接至广信。姜乾此时不在公府,接电话的是陈韵风长子陈诺:

    “喂,我是百里燕。”

    “司农大人何事吩咐。”

    “一支庞大腋目人舰队两日前已到桑北郡海岸,不排除是扑向广信,请即刻告知广信公,做好应战准备。”

    “诺!”

    挂断陈诺电话,百里燕又打给司空南,详细吩咐之后火速进宫。21


………………………………

第1129章 方略(2)

    此时广渊殿中灯火通明,内阁与司马府、太尉府武官齐聚外殿议论纷纷,咸王在外殿置办了办公设施,巨大的中原地图悬挂在大殿的北墙上。

    “臣百里燕参见大王。”

    “永兴侯免礼吧,腋目舰队出现于桑北郡沿岸,永兴侯以为是何征兆。”

    “大王可否将叶信将军来函先给臣过目。”

    话音落下,咸王将叶信急报交予百里燕。细看过后,百里燕来到咸国地图前,目光落在桑北郡与广信间,思考片刻问卢皋

    “卢将军,陆参院有何建议?”

    “陆参院认为或许只是佯攻桑北,重点仍在广信。但咸西、北海、东原、江东四郡经营数年之久,沿岸要塞林立火炮众多,腋目舰队不应在我本土登陆,故而应该攻击更为薄弱至桑北郡,大王也如此以为。”

    这时咸王说

    “永兴侯莫非赞同陆参院佯攻之说。”

    “回大王,腋目人战法有一条核心重点,既消灭人类精锐抵抗力量,在此原则下,他们会优先消灭人类威胁最大的军队。而眼下对其威胁最大莫过于我咸国,而我咸国能直接威胁他们的是海军。故而腋目人六月失利后,此番重点是引诱我海军主力。

    因此陆参院所议佯攻桑北实攻广信只是其一,其二是引诱我步军精锐驰援桑北,同时调动我海军主力赶赴桑北外海实施拦截,阻击其登陆。

    然而臣怀疑,目前浮游在桑北郡海岸的腋目舰队并非其主力,应该外海还有一支更为精锐的庞大舰队等着我海军增援,而后一举歼灭。此时我步军主力已经集中于桑北郡,此时他们再扑向广信,我军再想增援广信将会非常吃力。”

    咸王并不认同百里燕所言,他说

    “广信坚如磐石火炮如林,腋目舰船不过木船而已,如何能从海上攻破广信,更何况沿岸已布下地雷水雷,他们如何上岸。”

    “大王,我们不能站在我方的立场和想法,去推断腋目人所思所想。腋目人虽然震惊于与我国战力,但他们仍然大大低估了我国实力,因此腋目人对我国的估量仍然过于保守。”

    这时太尉张佑问

    “永兴侯何以见得腋目人大大低估我国。”

    咸王接话说

    “太尉言之有理,何以见得腋目人大大低估我军。”

    “启禀大王,首先是通信,腋目人恐怕并不知晓我国已有电话,或许他们自己也没有,眼下尽管电话尚未铺到桑北,但我军有千里马与健宝马,驿站最快可日驰一千五百里,因此从桑北到广信不需两天。

    而腋目人定是以长孙马匹估算我军传信速度,因此即便六百里加急飞报,单程需要六天天,往返就是十二天。这还仅仅是桑北至广信,腋目人显然不知我国国都在何处,因此他们会增加估算天数。

    同时从得知消息,到决策如何应对,再到发布命令调集军队也需要时间,哪怕只有五天,加上往返的十二天,就是十七天。这十七天当中各地驻军尚未得到命令。

    而如是步军调动,以全国集结三十万兵马和粮草辎重,日行八十里计算,全国完成集结需要至少二十天,如果是骑兵时间减半,但腋目人不会认为我国能集结二十万马匹,因为他们对内陆根本一无所知。

    故而我国向桑北集结兵力,并完成部署所需的时间在四十天左右。但我国海军却不需要四十天,十数日便能赶到。加上海战的耗时,也差不多是四五十日。

    当腋目人完成对我国海军围歼后,其在南下攻打广信,我国此时将无主力步军可以调动,要从桑北向广信调动步军,常行军徒步至少二十日,普通骑兵也要日,这还是直线行军的路程,实际中需要绕路过桥过河,可能更长,因此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攻打广信。”

    百里燕深彻剖析了局势演变,咸王等人深感危机,姜蛰这时再问

    “那广信能坚持多久。”

    “这要看腋目人的舰船和火炮数量。据派往长孙的我军军官陆续传回的消息判断,腋目步军装备有后膛装填的速射火炮,不排除前番袭击广信的腋目舰队并非其最新式主力舰队。

    由于火炮的装备和更新换代需要一个周期和钱款投入,因此在遭遇我国速射火炮后,其如有装备速射火炮的舰船,定会派来与我决战,故而桑北郡正面的这支舰队外围,还有一支腋目精锐舰队,甚至不排除他们已经造出铁甲舰。”

    咸王闻讯铁甲舰心里猛是吃了一惊

    “铁能造船!”

    “是的,不仅能造船,还能造大船,日后所有舰船都将用钢铁建造。不过大王无需担心,以其现在的情势判断,即便有铁甲舰也不会十分厉害,而且臣早有准备,制造了一批特制穿铁炮弹。”

    “既如此,永兴侯准备如何应对腋目人在桑北郡佯攻。”

    “首先,腋目人或许会认为人类不熟海战,不熟登陆作战,其才会在桑北实施佯攻。但其要大举进攻陆地,必须有大型港口与泊位。而桑北郡并无天然良港与深水区。

    因此长孙国经营几百年,并未建设大型港口,只有小型码头可供停泊,但不足以供大船驻扎停靠补给。此外桑北郡沿岸多滩涂,适合登陆的地域并不得,能大量登陆的地域就更少。

    但臣以为,应该将计就计。让腋目人认定我国全力增援桑北郡,但暗中向咸西、广信、江东、东原四郡集结兵力。同时我国舰队死守望亲江附近海域,坚决不战。

    如若被腋目侦查舰船发现,则避入内河利用望亲江出海口两岸炮台封锁江面与近海,迫使其无法攻入,以便为恢复海军实力,争取更多的时间。

    腋目人久拖于桑北郡一月或两月发现中计之后,或是收兵暂且退走重整旗鼓来日再战,或是加强对桑北登陆,迫使我国佯动变实动,他们再攻广信。倘若如此,对我军将万份有利,其在完全不了解我军实力情况下贸然分兵登陆十分不明知。”

    “依永兴侯之言,桑北仍可能有一场恶战?”

    “不仅是桑北郡,前番吃了这么大的亏,损失三百多艘舰船,恐怕是他满世界欺凌人类以来第一次如此狼狈。而眼下其刚刚南下三个月多月,步军兵力断然不会太多,因此桑北若是再吃亏,短期内多半不会继续强攻,待其从本土南下集结更多兵力,还会继续对我进攻。

    故而我国必须争取更多时间,将他们步军主力拖在长孙国,同时加快海军建造,尽速拼凑出一支主力舰队。”

    “可眼下能战舰船方才五十余艘,一两年内恐怕无法如永兴侯所愿吧。”

    咸王态度保守,然百里燕比他更悲观

    “恐怕不是三两年,至少五六年。前番我军三十一艘被伤舰船仅有二十五艘可以修复,其余七艘龙骨已经开裂无法出海,仅能加固后用于训练与内河防备。

    而六月至八月陆续下水七艘新造战舰,年底之前还能接收十一艘。另有五十艘万石商船在江东与永兴造船厂接受改造,预计明年初可以完成,但火炮配属需要到明年五月。

    因此明年六月我军大致能恢复至一百五十艘,明年、后年、大后年年底,三年当中每年还有二十四艘万石战舰,六艘两万石战舰下水,以及商船百余艘,但这是三年前的建造计划,现在调整已经来不及。

    因此臣打算明年增加军舰建造,压缩商船建造,但至少也要三年后才能下水。因此以目前的生产计划,我国要在五年后才能拥有四百艘以上的战舰,其中七成是万石战舰,三成是两万石战舰。如此才能勉强足够维持我国在家门口的海上安全。”

    “那为何不将商船都该造成战舰,与之大打一仗,将其重创。”

    咸王口气很大,然百里燕心感无力,他说

    “商船多数都被商贾买走,现在征用的是朝廷、卤侯、轩亭侯、臣,还有依附朝廷船帮的万石船中的一部分,此前每年所造商船多数都卖给他国,用于赚取金银补贴军舰建造和养护海军。

    因此要征用商人的船需要支付一定的钱款,一个不多,十个百个就非常多了,如果强征,将有失朝廷信誉。

    此外,眼下铁路并不多,漕运仍是中原商货往来之命脉,如靠人力千里转运,成本将十分惊人。因此船越大装货越多,反之大船越少,运输成本越高,货运量也会减少。

    如今各国都在备战,对漕运需求只增不减,我国切不可做得罪商贾自毁前程之事,因此只能自行建造。”

    “方才永兴侯所言能造铁甲舰,我国眼下可以制否?”

    “臣两年前就已经命人研究,建造只是时间问题,一旦制造方法成熟,便可大批制造,周期要比木船短。但也需要时间去验证,积累经验,因此两三年内不会出现海军实力实质的改变。

    以上结论是基于我海军在未来五年没有损失的情况下,如果期间发生重大交战产生损失,结果可能将会恶化。

    此外腋目人工业规模远超我咸国,其建造速度也远在我国之上,如果击沉速度不能超过其建造速度,其建造的战船只会越来越多。而且腋目人力量远在人类之上,因此他们建造一艘万石船的速度也比人类更快”

    。


………………………………

第1130章 方略(3)

    百里燕张嘴闭嘴没有好的结论,让姜蛰极为不痛快,在他看来,自己放眼看到的都郡是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代表,没有其二,现在百里燕却说腋目人如何如何厉害,如何如何了得,不由让他很是不爽。他问

    “永兴侯尽说腋目人如何厉害,寡人的咸国就无一星半点的优势吗。”

    “启禀陛下,若单独以咸国之力与腋目相抗衡,我国毫无取胜把握,因此必须团结中原方有一线生机。另外我中原有六大优势,乃腋目人所没有。”

    “哦,哪六大优势?”

    “其一,我中原地域辽阔版图巨大,海岸线漫长,足以吸附腋目人更多国力人力,只要坚持抗战,拖上十年八年,其国力必溃,因此持久抗战以守为攻拖垮他们。

    其二,我中原是本土作战,而腋目人是远征,其开销和支出远超中原,其若不能短时内歼灭我中原精锐,击垮中原经济,消灭更多人口,战争拖得越久,对其约为不利。

    其三,其对我中原认知尚浅,非此前海外生番所能相比,因此将加剧其在战争中的失误和误判,在彻底搞清楚我国底细与实力前,其还会不断吃亏,等他搞清楚我国底细,战争也到了中后期。

    其四,腋目人没有橡胶,没有橡胶便无法制造更为先进的商品与军火,因此其武器目前仅限于此,尚不至于出现更大进步,而我国则可继续发展进步,总有一天彻底碾压其。

    其五,咸国医术高明,可减少伤亡治,愈更多恶性疾病,这是他们所不及的。

    最后,有臣在,有的是办法和手段对付他们,只有他们想不到,没有臣做不到的。战争拖上十年八年,整也整死他们,正如当年对付金雪狄人一般。”

    百里燕一番赘述,咸王思考了很久没有反驳,但心中疑问更多,他问

    “永兴侯所言橡胶之物能有如此重要?”

    “回大王,制造先进火炮需要橡胶,而腋目人地处中温与酷寒地带,并不出产橡胶,臣对缴获物品与舰船进行了详查,也未发现有橡胶,因此没有橡胶就无法制造更为先进的火炮与机械设备,乃至舰船。”

    军事上橡胶最早的应用是密封,密封油、水、气的间隙,轮胎和防震以及商品化,都是技术发展和理念变化的产物应用。当然,部分领域可以使用皮革和毛毡代替,但应用领域和效果远比不上橡胶,军事领域最早应用于后膛炮的气体密封。

    人类在后膛炮发展过程中,发展出三种主流闭锁结构,最早的楔形闭锁,然后是螺纹闭锁,最后出现的也是最先进的是隔断螺纹闭锁。

    楔形闭锁结构的优点是对生产加工设备要求低,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射速中等,缺点是只能使用金属弹筒弹药,无法使用药包。

    因为楔形闭锁的气体密封主要靠两种结构,其一是弹筒结构密封,其二是铜圈密封。当然,橡胶圈更好,而且必须是耐高温的合成橡胶,因为铜圈容易膨胀和变形,发射弹药越多,变形越夸张,容易引发漏气炸膛。

    连续螺纹闭锁结构优点是金属弹筒弹药和药包弹药通吃,在使用药包作为发射药时,依靠连续螺纹和螺纹底部的橡胶圈密封,而无需依靠弹筒结构密封。但通常弹筒和火炮在设计时都会考虑弹筒结构密封的技术设计,以增加弹药的通用性与发射的安全悉数。

    而连续螺纹闭锁缺点是在自动化程度不高的早期,螺纹需要人工手动上紧,大型火炮更是需要两或三人上紧,耗时而费力,因此装填速度慢。

    在工业技术和材料并不发达的早期,只有连续螺纹闭锁火炮可以发大型弹丸,楔形闭锁结构在早期只能发射中口径以下的口径弹丸,还不能是加农炮。

    因为管身越长的加农炮,亦或是加农榴弹炮,弹丸初速更高,膛压也更大,技术并不成熟的楔形闭锁气密强度不够会发生炸膛,但中期和后期材料技术和结构的改进,楔型炮闩也能发射两百毫米以上的较大弹丸。

    断隔式螺纹闭锁原理与连续螺纹闭锁相同,不同的是断隔式螺纹闭锁增加了凹凸断隔,使得炮闩螺纹一部到位,旋转一定角度直接闭锁。

    其优点是射速快,弹筒和药包通用,炮管更换方便,火力迅猛,任何时期和技术条件下都能发展出大口径火炮,而缺点是对早期加工技术、加工设备要求高,因为螺纹是锥螺纹。

    此外还有更先进的阶梯断隔螺纹闭锁,密闭效果更高,能承受更高的膛压。当然,这么好的技术需要更高精密的机床设备和工业条件,加工时长也很高,所以百里燕研究攻关了前三种,但目前只发展了断隔式螺纹闭锁结构。

    但无论哪一种结构,最后都需要密封圈。而天然橡胶是不能直接作为密封圈使用的,必须通过化工处理,使用石油提取物,制成合成高温橡胶。

    当然,也能早期铜圈密封,与弹壳结合后,也能起到密闭作用,但是铜圈密封的耐受性差,更换率比橡胶高得多。

    此外通过使用沥青和石油提取化学物,也能在没有橡胶的情况下合成出性能说得过去的化学橡胶。但无论是成本、性能、产能都是天然橡胶所无法比拟的。

    且化学合成橡胶需要完善的中期化工,还要加上一点偶然的运气。

    但如果连天然橡胶制品都没见过,要腋目人凭空想象出合成橡胶的存在,逻辑和理念都是说不通的。

    此前对腋目人舰船和缴获物品的详细整理和筛选,让百里燕可以肯定,腋目人没有天然橡胶,甚至连石油都没有得到大力发展,因为他们的船体放水和抗盐腐蚀还是用的油漆,而不是沥青制品,而人类的技术路劲早期都是用的沥青防腐。

    此外,狂澜的信息也显示,宇宙中橡胶植物资源,或是近似橡胶的植物资源,多数位于热带,不适合热带以外地区的生长。

    但也有例外,如杜仲,这种生长在中高海拔中纬度地区的中药,是分子结构最理想的天然橡胶。但要提取这种橡胶并满足大范围的工业化是不现实的,因为产量低,而成本高。

    没有橡胶,不仅不能制造更先进的火炮,更不能发展出汽车交通工具,早期的电缆也需要合成橡胶,没有橡胶,工业无法进步。

    百里燕甚至怀疑,腋目人应该仍处于蒸汽动力技术层面,没有进入电力时代。

    当然,没有电力,不意味着不能制造先进技术床和后膛枪炮,蒸汽动力驱动的机床,乃至驱动精密机床,依然能生产现代化枪支弹药。但效率、成本和稳定性随着电力技术的普及发展,会逐步落后于电力工业生产。

    尤其是舰船,早期小型钢铁舰船可以用铆接,但初期开始需要焊接,后期更是焊接的天下。

    因此没有电力,腋目的铁甲舰再厉害,也不可能发展出大型巡洋舰,充其量只能是护卫舰和驱逐舰。

    不过这个星球是个什么都可能发生的星球,不排除存在其他可以代替橡胶的物质,狂澜提供的信息中也确认了这一点,宇宙中能代替橡胶的物质不计其数,因而不能排除这个可能。

    咸王对这些前瞻理论性的东西没有任何兴趣,他要的只是胜利和结果,对胜利的过程丝毫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