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行-第5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此腋目在本土圈养人类获取的鲜血,都只供应权贵阶层、社会精英,以及依附关系。
而下层普通腋目人要么花费财力购买,要么参军掠夺,记录战功可以分享到这种资源,如此就催生了对人类开战的狂热情绪。
只有不断捕获和屠杀人类,他们才能获取更多的干细胞,同时腋目十五国为不让对方得到更多的人类资源,所以又会对己方占领区外的人类实施灭绝性屠杀,籍此削弱对手国手中的人类干细胞资源。
换而言之,腋目内部的战争胜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鲜血供应的总量。
再换种思维去思考,更确切的应该说,是腋目人强大的生理机能,让他们产生了误区,导致他们在医学领域发展迟缓,甚至是几乎没有什么发展。
因为他们的自愈机能和百病不侵,决定了早期医学对他们而言是相对没有需求的领域技术,至少在他们早期文明而言是如此。
而同时他们又发现,人类血肉能解决困扰他们的医疗问题,如能加快伤口愈合,恢复生理机能,甚至是获得长生不老,这个时候决定他们社会延续的是人类,而不是他们本身。
相对而言放低点看,如果他们间爆发内战,最大的医疗手段就是喝人血,获取人类干细胞。
因此在获取人类资源成本相对较低时,他们是可以承受阵亡几万人的代价,但如果获取人类资源超过他们付出的代价时,他们就不得不掂量掂量这个代价是否值得。
百里燕相信,在过去的三年多中,腋目人的损失绝不止于诸侯账面上统计到的十万多人,应该更多。而且往后还会更多,而人类的伤亡在枪炮大量装备,战术经验提升后,会相对减少。
此消彼长之下,他们总有一天会绷不住。
正如之前提到的,他们的社会形态是十几代人同堂,如果家族中出现大量阵亡和伤残,会给他们的社会造成巨大的冲击。
更为重要的还在于腋目矮人,矮人是他们社会的精英阶层,通信者是社会的重要有机组织,这两类腋目人的大量损失和死亡,受到妊娠周期、成长周期、遗传概率影响,短期内无法大量弥补,因为矮人和通信者的诞生概率太低,这也是他们无法承受的损失。
综合目前所有的信息,百里燕对战胜腋目的态度日趋乐观,至少是击退第一次入侵是有较大把握的。
至于击退后再次的入侵,这取决于腋目人对缴获咸国技术的复制和使用。
因此,现在的战略规划决定了未来五到十年的战局走向,同时未来十年内,如果人类付出代价过于惨烈,又会影响未来三十年甚至五十年间人类的繁殖速度和人才资源积累。
退一步说,这次的入侵只是开始,如果大量人口死于战争,在接下来的消耗战中,人类未必能逃过厄运。
以上结论百里燕私下里权衡了近一月,没有告诉任何人,此时此刻更没有说于天子的道理。
【注】长寿技术一定会带来家庭伦理,社会伦理的问题。
腋目族作为以生物能力为主要技术的物种,其获取人类干细胞后,得到了长寿技术,但同时也必须面对大量不同代际的人群共处一个家族,一个社会,由此会带来人类社会所没有的伦理问题。
如你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你自己、你的儿子、你的孙子、你的重孙子,甚至是玄孙十几代人同堂,但半数都在前线打仗,然后阵亡,其结果对整个家庭的组织是毁灭性的,同时由此又带来配偶的问题。
所以尽管人人追求长生不老,但长生不老并不那么美好,最显而易见的如权利问题。
显然没有那个儿子、孙子、重孙子、玄孙,希望自己的太祖父一直坐皇帝,怎么也不死,自己永远也无法称帝。这些都是现实的社会伦理问题。
()
:。:
………………………………
第1178章 借树开花(十月开新书,敬请大家关注)
会盟的要求依然引起了天子的警觉,在天子看来,这是政治问题,而在百里燕看来,这根本不是问题。
诸侯会盟一般由同盟国内部提出,如果是中原会盟,要么是梁国提出,要么是霸主国提出,此外御客也能提出会盟,但仅限于在千岳山。
现在的情况显然应该是天下诸侯会盟,梁国已然不具备充当盟主的条件资格,因此理应由霸主国,既中原王提出天下会盟。
然而中原王恰恰是志国,名义上的霸主,但如今由志国提出会盟,只要咸国不参加,那就是个笑话,而且咸国也不会参加。
那问题就来了,百里燕的意思显然很明确,咸国要天下会盟,政治上就有障碍,咸国名义上不是中原王,提出天下会盟志国这个名义上的霸主怎么办。
此时此刻志国依然没有放弃中原王王号的打算,一来是志王不想这么做,二来是公良氏不允许。
百里燕早前已经私下交底公良修,未来的政治格局将是联合执政,如果是这种模式下,现在的政治地位对日后的权利分配是相当重要的。
而志国是唯一的中原王,政治地位举足轻重,公良修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放弃这一政治资本。
所以就只有最后也是唯一的选择,加封姜蛰王号,由平王越过中原王,直封鼎王。
不同于其他王号,中原王、鼎王历来只封一个,没有第二的先例,进一步说,现实政治格局也不容许一山容二虎,哪怕是名义上的。
因此不存在志王与咸王王号并存的政治可能,如果存在,那结果最终只有一个,战争结束后还要再打一场内战,解决霸主的最终归属。即便天子这么做了,百里燕也不会接受,因而只能封鼎王。
鼎王是所有王号中至高王号,封鼎王意味着距离天子之位只有一步之遥,相当于获得了合法的篡权权利。
简而言之,如若天子无后,鼎王可以取而代之。退一步说,咸国如今天下无敌,要你天子禅位,你能不禅吗。
所以在天子眼中,咸国要名正言顺合法会盟,就必须加封王号,但代价是今后留下被废的政治操作空间,而且以目前的形势来看,概率还很大。
然而在百里燕眼中,这根本不是一个问题,无论天子是否同意咸国会盟,他都会做。但最好弄到天子明诏,哪怕不晋封王号也无所谓。
但他不能表明这层心机,因为这份明诏很重要,如果天子不晋咸王王号,这份诏书就能证明天子承认咸国是霸主。
换而言之,志国哪怕王号不变,梁国同时承认咸国是霸主,名义上咸王就是默认的鼎王
当然,如果天子拒不颁诏,他也是有办法的。
此番前来提议会盟,并不意味着立马就要会盟,今年电话就能接通西海诸国,电话中什么事都好办,会盟只是一个形式而已,但这个形式一旦上升到政治层面就会变味。
因此百里燕不急于立即会盟,他的底线是明年,所以他有一年的时间等待和准备会盟,这一年中,梁国遭受了什么样的损失,跟他没有任何关系。
百里燕的立场和态度让天子感到压力巨大,甚至远远超过腋目造成的威胁和损失。
正如百里燕自己所言,五年内有望退敌,但五年后呢,百里燕这个最大的政治敌人却还继续活着,到那时天子该怎办。
气氛此时万分沉寂,文武百官都看着天子,天子神色凝重许久没有说话,但最终还是忍不住开口:
“咸国既要会盟,咸国日后置寡人于何地。”
百里燕知道天子此间话中深意,但他有意避开不谈,只说现实:
“此番会盟只为退敌不为其他,天子陛下无须担忧。”
此话无疑是将天子逼到了墙角,百里燕只说退敌不言其他,但现实政治格局却不会像他说的这般轻描淡写。
这时相国贾宙接话说:
“会盟非同小可,若不能一鼓作气退敌诛寇,中原情势危矣,永兴侯可要好自慎重。”
“贾相国此言本侯是赞同的,因此会盟之后如何用兵还要循序渐进,而不是断下猛药,如此沉珂不仅难除,反害掉性命。”
会盟其实有三层含义,其一是共同携手对敌,这是普遍知道的含义。
其二是盟主国展示自己的雄厚的实力,因此需要拿出一些实惠给小弟,只有这样,小弟才会有点行动上的表示。
其三盟主国提出会盟意,味着必须击败敌人,如不能,不仅威信沦丧,还可能被落井下石。
尽管眼下局面不太可能有性质恶劣的落井下石,但挫伤盟主国威信是不可避免的。
至于第二层含义,百里燕准备了经济实惠和军火套餐用于武装诸侯联军,足以让参战诸侯得到梦寐以求的装备,所以这一点不存在任何问题。
贾宙的话外之音更侧重于第三点,他并不相信能在几年内解决战争,所以要百里燕掂量着说话,不要言过其实。
当然,贾宙也不敢明着与百里燕争论,因为咸国现在是无可争辩的实力派,百里燕的话多少表明了一种实力和态度,但他把没有挑明的丑话说在前头,也算是给自己留条退路和伏笔。
到时候咸国败了,贾宙也能重新拾起今天的“预言”,作为舆论的武器攻击咸国。如果咸国胜了,这句话也挑不出什么毛病,甚至可以说是他善意的提醒。
双方一直在打太极,天子始终不表明态度,便就是一种态度,而且是非常明了的态度。
要百里燕或者说咸王,在会盟时,最好是会盟之前,要昭告天下立下毒誓,咸国没有篡逆之心,绝不会篡权夺位,若有违背誓言,天诛地灭人神共愤不得好死。
当然,这种毫无意义的恶毒政治誓言可以发,但必须考虑后果,天子也不会傻到光凭一两句誓言能约束咸国的野心。
但这个政治誓言却会给今后的统一造成恶劣的政治影响,无疑会让天下诸侯和权贵感到咸国的背信弃义和出尔反尔。
天子态度始终毫无诚意,百里燕不再打算继续纠缠,他决定离场,结束这场毫无意义的谈话,还有更多的事情等着他去做,遂是起身行礼准备离去:
“会盟之事兹事体大,陛下既无定论,可再做商议,今日本侯便先行告辞了。”
百里燕转身便要离去,天子忙将其叫住:
“时候尚早,永兴侯这便要走吗。”
“怎么,陛下还有何事要与我国商议。”
“呃……”天子语顿片刻,略作思考后说:“寡人听闻咸国年能造精良枪械五十余万支,不知可否出售一些予寡人以解燃眉之急。”
“此事好说,但光有枪炮可解决不了问题,若不能聚集天下之力共讨腋目,再多的枪炮也不过是炼炉中的灰烟罢了。”
百里燕没有拒绝天子的要求,在他看来,无论卖给梁国多少装备都没用,一支没有精神思想,没有现代化训练的军队,没有工业支撑的国家,没有现代教育的人,无法对咸军构成威胁。
散朝后,天子返回行辕内宅,陌舂子一早等在此偏殿中盘膝而坐,观察着百里燕的动向。待天子落座,其问道陌舂子说:
“掌门大师,百里燕所提大师意下如何?”
“用心险恶不可不防,然大势所趋又不可不为,实为进退两难。”
陌舂子很清楚,百里燕提出会盟是把球踢给天子,如果天子不同意,政治上会很被动,如果甩给志国,咸国不会买账,志国也完全可以躺地上当赖皮,把球还给梁国。所以无论天子答应与否,都很被动。
但这时陌舂子却又是说道:
“虽进退两难,却并非全无退路。陛下不妨与咸国联手会盟共做盟主,借其势而压其力。”
天子闻讯眼前一亮,陌舂子所议颇合他心意:
“大师此议甚合寡人心意。”
话音未落,一旁相国贾宙却说:
“掌门大师此议虽妙,但百里燕何等奸猾之人,其岂能不知大师此计厉害之处。”
陌舂子点了点头,没有否认贾宙的忧虑,他说:
“此计是断然瞒不过百里燕,也瞒不过世人,但百里燕若要拒绝也不容易。此外,陛下不妨与萧公毅说,纵然百里燕不怀好意,萧公毅确是不能回绝,有御客作保,咸国也翻不出什么大浪。”
陌舂子欲借树开花,在同意咸国会盟的基础上,以梁国的名义和旗帜会盟,于情于理都名正言顺,如此球又踢给了百里燕。
胜了,天子的威名所致,功劳自然是少不了的,败了,反正是咸国的挑头,天子是受迫所致。
然而陌舂子的计谋却根本瞒不过百里燕,狂澜无时无刻不在监听他们的一举一动,陌舂子前脚刚说,百里燕后脚已经得到消息。
但百里燕并不认为日后的事态会朝着陌舂子希望的方向发展,因为这个时代变了,而陌舂子还停留在三十年前,至少也是十年前。
之后的几日天子没有任何动静,但私底下派出了特使前往津邺联络萧公毅,同时为迷惑百里燕,让姬丰以采购军火的名义与其接触,商洽购买枪支弹药,工业刀具和有关技术授权的问题。
姬丰还是死性不改,有理没理都要砍你三刀,百里燕已然习以为常,同意出售六万支型步枪、霰弹枪、转轮手枪,两千具榴弹发射器,五千支651枪族和相关弹药,并提供培训和指导,这个结果让天子非常满意。
在过去的三四年间,梁国陆续自造仿制了十万余支两型枪支,尽管弹药供应仍然受制于百里燕,但加上这次购买和今年可预期的自产量,年底前奏出二十万杆枪问题不大。俨然是除咸国和御客之外,中原第三大枪炮大户。
()
:。:
………………………………
第1179章 李萄说联姻(十月开新书,敬请大家关注)
时间转眼到了二月,首批五十两挖掘机、三十两装载机、五台吊车,一百五十辆叉车,还有两百辆手扶拖拉机,都用中卡运抵津邺以南,装载机必要时更换套件装上推铲,亦可当推土机使用,土木工程和技术小组开始勘察地形,为下阶段的工程作业开始准备。
手扶拖拉机的载重量虽远远不如中卡,但却是目前唯一的自卸载具,中卡、皮卡都不具备这一功能,有鉴于此,百里燕打算在中卡基础上,设计研发一款自卸卡车,同时着手布置车辆厂第三期扩大项目,生产轻卡。
轻卡的设计在车辆厂投产前已经完成设计定型,但只做了样车,而没有实际开设生产线。
当初得益于狂澜的优化设计,四缸机的功率和卡车结构得以改善,在耗油增加不多,功率大幅增加的情况下,生产中卡附和当时的国情情况。
中卡的生产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海运停滞造成了的经济影响,同时也为内陆的工程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去年长途机动至梁国,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首先是耗水惊人,必须另行自带储水箱,而当下基础设施不健全,并非随地都能获取水源点。
其次是内燃机生铁材料和热处理工艺相对落后,此前研发的生铁材料,是基于常规内燃机开发的生铁和热处里工艺,为适应爆燃式内燃机压力,增大了尺寸和缸径,解决了功率增大带来的安全隐患,但增加了活塞和活塞缸的磨损。
三到四年就必须更换一次缸套,且每一次更换,活塞都会磨损减小,两次更换后需要重新更换活塞和新的缸套。第一批生产的卡车引擎陆续到了更换寿命,极大增加了后勤维修保障的负担,这是常规内燃机所没有的问题。
最后也是最为人诟病的地方,中卡的载重量是轻卡的两到三倍,进入物流供应链中匹配了市场供需的物流运输,当这种物流运输量一夜减少,将严重影响国内的物流转运和经济流通。
如果仅仅只是拉人和输送军火,中卡能干的,轻卡也能干,用中卡显然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二月十一,百里燕继续在咸国馆驿“办公”,博源城专门拉了一根电话线接入咸国馆驿,一直能通到陔陵,再由陔陵机务总站接入各个电话网络。
而今有了电话,万事都方便的多,即便是在万里之外,也能遥控国内公务,换做是三十年前,根本是不可能的。
挂断陔陵电话,百里燕略松了口气。去年捞上来的两艘潜艇,正月间好不容易弄进永兴城,技术分析有了最新的结果。
潜艇装备了两具鱼雷发射器,各装填一发鱼雷,不同于653年广信炮,战铁甲罐头船中发现的压缩空气鱼雷,这次发现的鱼雷装备的是热力活塞式鱼雷。
使用液化一氧化碳和液氧作为燃料和助燃剂,通过燃烧室燃烧产生压缩气,推动活塞工作,活塞驱动结构让螺旋桨旋转,所以这种鱼雷的射程达到了七八里,比当年的技术增加了四倍。
很显然,如果有一枚搭载了钥热爆弹,命中港口和咸军基地,后果无疑是灾难性的。
除此之外,潜艇使用一台十缸双列对置酒精内燃机作为动力,用于驱动螺旋桨工作,但酒精内燃机的效率太低,这种潜艇在水下的航行速度相当之慢。
不过酒精的挥发性很强,为避免引发酒精中毒和爆炸,腋目人设计了隔离舱和排气管,将发动机舱隔离,同时加大空气排量。
就潜艇的技术本身而言,其动力系统、武器系统在当下的技术极限下已是相当先进,如果深化设计,增加栽水舱和排水系统,加强艇体结构和制造工艺,增加电力设施,使用更好的内燃机,这种潜艇下潜五六十米根本不成问题。
但也有不少为人诟病的地方,依然是没有电力系统,显然他们是没有发展出电力,因此船舱内还使用蜡烛,不过竟也发现了咸军配发的手电筒和电池,显然是他们从战场缴获后发现好用,进而配发装备了潜艇。
热力活塞鱼雷的出现让咸军海军非常危险,哪怕这种鱼雷用船发射,相较于舰炮的命中精度,鱼雷如果群发,无论是命中率还是毁伤效果,都是舰炮所不能匹敌的。一发鱼雷就足以击沉万吨级的铁甲舰船,更何况是木质舰船。
百里燕开始考虑仿制这种鱼雷,以列装海军。
以目前的态势,未来十年甚至二三十年,咸国都无力在数量和吨位上取得平衡,目前只有大力发展不对称技术平台,使用鱼雷快艇,才有望在短期内,在战术上取得平衡。
简短做了总结,百里燕让狂澜将自己考虑的内容记录保存,以便于回国后开展工作。
这时,刘伯勋悄然入室禀报:
“司农大人,安泰侯之母,姬老夫人求见大人。”
“哦,快请。”
“诺。”
姬通过世后,姬康继任安泰侯,其母便是李埭之妹李萄,论关系,李萄是他的小姨。
将李萄请到后宅入座,百里燕极是恭谦的给她斟茶:
“本该晚辈登门拜访,不想侯夫人亲自到访,晚辈着实失礼了。”
“呵呵,永兴侯这是客气了,天下安慰系于司农大人,本妇亲来是应该的。”
李萄放低了身段,说话颇有分寸,但越是放低身段,百里燕越是小心,因为李萄的分寸都是有目的的。
李埭和姬通都为人忠厚,但李萄却是个精明女子,姬通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她调教出来的结果,只不过到了儿子姬康身上,这种家族环境受到姬康夫人,也就是晋王姒钧的长女的影响有些变味儿。
李萄虽是姬通的正室夫人,但却要比姬通小了十岁,所以身体倒也健朗,比百里燕还看年轻,而且姬通应该有生育问题,其直到三十岁才得子姬康,所以分外爱惜。
谈了片刻最近的局势,李萄不出意料的透漏此番来意,她是来结亲的。
“听闻永兴侯膝下千金正艳,不知司农大人可有许亲之意,若是能与我儿结为亲家,你我倒也是亲上加亲。”
李萄的提议不免让百里燕尴尬,前有孙王甄阔做媒,后有李萄提亲,自己的女儿当真是成了香饽饽。
“不瞒侯夫人,前番在下已经许了女儿予孙王之弟甄泰,而令孙似乎要比在下女儿小一些,似乎不太妥吧。”
“永兴侯难道忘了,薛舒可比令千金百里彩云小得多,不也情投意合传为一段佳话。更何况据本妇所知,乔郡主膝下还有一女,名曰泓嫣,比我那孙儿可是小了两岁。”
“恐怕夫人有所不知,自我那彩云远嫁卤城之后,我夫人便伤心欲绝。故而本侯答应于她,泓嫣绝不远嫁。如今非但是要远嫁,还要远嫁他国,我那夫人如何能同意。
此外,令孙婚媒之事,令郎恐怕不知吧。”
李萄没有认否,她说:
“康儿远在安泰,确实不知此事,但我这娘做主,他还是会听的。”
长久以来,百里燕很清楚,姬康一直在曲解和误解他,因此两人关系极为不睦。而其有一子姬耀,今年十九,百里燕膝下未出阁诸女中,只有百里泓嫣比姬耀小两岁,其他女儿都比姬耀大了两岁。
但百里泓嫣生母是乔郡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