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行-第5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类是权贵,尤其是医疗技术迅速发展的最近十年的受益者们,平均寿命至少是六十岁,如轩亭侯乔廉,就是典型的受益者,七十多岁还不看老,每天都要数银子活络脑细胞。
换做是三十年前,这等天天吃香喝辣的贵族,多半会在五十岁上下死于三高引起的各种慢性疾病。
今年正月拖回来的两艘潜艇停泊在城外港口,经过内部重新清理和维修,两艘潜艇完全恢复了下潜航行的全部功能。当初捞上来时,连同活捉了两组艇员合计十八个人。
由于潜艇是高技术装备,艇员的配置要比陆军和海军配置高端的多,每组艇员有一个通信者,五个矮人,三个巨人。矮人负责指挥和技术维护,巨人负责体力劳动,通信者负责潜艇间与舰队的联系。
而且通信者能清楚知道同类的方向和距离,他们在水下航行几乎不会因为没有声纳而发生碰撞干涉,因为他们本身就相当于一台复杂的通讯系统。
自从653年开战抓获活口以来,多数俘虏都被押往徐国以南千岳山北端迷河谷看押。
迷河谷海拔并不高,但却是个盆地,此前一直是御客重兵驻扎的要塞,是防止掣驰城失守,千里无防经营的要塞,俘虏关押在此,由徐、宋、卫、御客四方出兵看押。少数腋目矮人高级军官,被押往御客总堂子城接受审问。
由于语言障碍,审问是审不出什么名堂的,所以过去几年御客邀集天下有语言天赋之人汇聚总堂,一直试图弄清楚腋目语言系统,这些年下来小有些收获。
这次抓到的十八个人,经过初步的询问,基本确认了百里燕当初的判断,他们确实通过前期缴获的长孙粗糙地图,判断长孙半岛以东,只有望亲江才有可能藏匿咸军海军主力。
于是出动潜艇进入江中搜索,一旦发现目标,立即派遣两艘潜艇,各携带一发热钥爆弹,对咸军目标和工业设施实施毁灭性打击。
【注1】关于军队的教育问题,是***思想很重要的一部分,中国工农红军以及此后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不同于旧军队,不同于军阀,不同于国民党军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始终将军队的教育作为重中之重。
而教育是给人以灵魂,给人以思想的载体,只有一支懂得文化教育的军队,再辅助以政治工作与精神思想,才会知道为何而战,为何要战,始终坚持自我革命,这样的军队才会勇往直前不惧牺牲,才会爆发出坚强的战斗精神,与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
()
:。:
………………………………
第1182章 扩张扩张(十月开新书,敬请大家关注)
这些腋目人被俘之后起初都不老实,也不配合,在他们眼里,人类和其他所有动物没什么两样,都是可以吃掉的肉,只不过人类的干细胞和遗传细胞具有他们所需要的特殊生化物。
但他们和人类一样,有智慧有社会组织,有工业技术,战败和人类工业技术让他们意识到,人类不再只是动物,而是文明。
更重要的是,百里燕严令优待俘虏,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他们的优越感,即便要做活体实验,也是用黑手段,远离战俘营,在本土秘密实施,以免刺激到他们。
百里燕亲自下到修好的潜艇,参观了艇内结构,对于试图仿制的呼声,予以了回绝。
且不说这种潜艇连载水舱都没有,下潜深度有限,如此技术底下的潜艇,不足以改变战争形态,要提防这种原始潜艇有的是办法,直接在江水下拉反潜网,就能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至于海上作战,除非是成百上千艘的出动狼群战术,否则这种落后潜艇,不足以改变海上力量对比。
此外制造潜艇需要研究理论,不是简单的仿制就能解决问题。进一步说,大量发展装备潜艇,需要解决水下无线通信、导航、声纳以及水下与地面通信。
不解决无线通讯问题,潜艇没有大量发展的技术空间。正如闪电战,坦克集群进攻不是主要问题,坦克之间的通讯协调才是核心问题。【注1】
当然,腋目人的生物特性,很大程度上便于他们发展水下潜艇,但也仅仅是原始的技术层面。
而人类不存在依靠生理机能克服技术问题,所以只能走纯技术路线。技术的不成熟,发展先进装备根本是吃力不讨好。
同时大量制造潜艇,需要消耗更多的工业产能与制造资源,而目前最大的威胁来自陆地,咸国工业的重点仍在生产陆军装备,百里燕不能分配再多的资源,生产目前没有理论和配套设备的
他宁可腾挪工业产能生产一些工业母机,也不会生产这种潜艇。
永兴逗留的数日,百里燕重点视察了车辆厂和新式火炮生产进度,车辆厂正在搞三期,预期明年秋天才能投产。
由于工业扩展,城内用地变得紧张,不少车间只能不断向城外扩张,以至于不少新车间都建在了城外。
百里燕倒是不担心被偷走什么技术,显然以目前的工业基础,已经不是诸侯国能够单纯看一眼就偷走的。
新式火炮目前只定型了毫标准管榴弹炮(约180毫米),毫长管榴弹炮(约144毫米)。160炮弹药继续沿用645改型要塞炮弹药,但发射药做了改进。
160毫炮弹此前用于一百零八斤要塞炮,改造后装炮后定型使用160口径弹药,使用的弹筒和药包内混合了面粉。
由于升级后的一百零八斤要塞炮,全威力装药压力太大,无法承受全威力,同时要考虑弹药的通用问题,为日后新型火炮保留技术升级的冗余,如此就不必因为弹药尺寸的改变,而耗费工业资源,另开生产线,增加后勤补给的麻烦。
因此新弹药面粉改回双基药,动能增大百分之二十,标准管和长管身管长度较645型改大幅增加,炮管钢坯先上大型锻压机,再上深孔机,最后热处理,膛压大幅增加,净重减少,动能和初速的增加会让弹丸飞的更远。
为区别于645改弹药,导致装药错误引发炸膛,装药改进的弹药统一刷上了红漆,弹壳底部刻铸钢印加以区别。
炮最大射程达到了四十二里地(约十九公里),炮最大射程三十一里(约十四公里),但160炮管壁更厚,加工技术和生产工艺的制约下,管身无法做出长径比很细的长管,遂只能通过加大火药量,增加管壁厚度增加膛压,提高射程。
至于加农炮亦或是加农榴弹炮,目前没有需求的基础,也无法分出更多的工业资源,用于生产其他型号的火炮,645改型基本符合普通加农炮的标准,满足水平弹道的火力需求,而目前更需要射程更远的重炮。
此外百里燕还考虑在炮的基础上把炮管变短,用中卡做底盘,研制一种轮式卡车炮。
657型火炮尚处于测试定型的最后阶段,生产工艺和设备的调整需要一个周期,保守估计九、十月份才能投产。
永兴城工业的一再扩大,让城墙成为虚设,瑞田的轻工业也大体如此,不少企业和新建厂区都到了城外,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六月廿五,百里燕返回轩亭,主持教育扩大工作,在轩云城开办大匠所一座,永兴中匠所一座,万川中匠所两处,以加快技工培养,满足日后日益增长的工业需求。
与中匠所、大匠所相对应的是中专技术教育和大专技术教育,尽管字面上仅仅相当于中专和大专,但在当下就单纯的教育和科学技术层面出发,与全日制的大学本科没什么区别,毕竟放眼整个南半球,有技术教育的只有咸国一家。
中匠所、大匠所的招生百里燕定了三个口子,第一是应届和往界儿郎学堂、少年学堂、中学堂毕业生,四十二岁以下者,男女不限。
第二个口子是三侯产业体制内的企业,和国有企业内,从事技术生产的所有技工,第三是社会招考。
社会招考不限门第,不限出身,不限背景身份,入校只做基本文化课考试,择优录取。
中匠所、大匠所入学者享受与大学堂、理工科大学相同的学费全免待遇,设立奖学金,但毕业后必须无条件服从朝廷安排,违反者剥夺学历,强制服兵役,特殊情况除外。
职业教育的发展,本质是基本教育的扩大和工业发展,没有足够的基础教育人群,根本谈不上体系化快速发展职业教育。
七月初,咸军首次对津邺以西的克洛斯方面军实施轰炸,一次出动了六艘新建成的空艇,使用重达两石的液化气和铝粉炸弹,对地面集群可见目标实施轰炸,取得空前战果,一度给腋目造成巨大恐慌。
但一个月后,这种战果大幅下降,克洛斯采取深挖洞,广布假目标,实施伪装的防御策略,对抗来自空中的威胁,同时在地面使用烟雾弹,干扰飞行员视野,造成很大障碍。
而元帅奥卡在长孙半岛的战争进行的并不顺利,推进期间发生了两件让他始料未及的事。
奥卡始终无法清楚知道长孙半岛内陆的地形地貌,所以当他从沿海向内陆穿插时,发现内陆的火山几乎能用星罗棋布来形容,多的令人发指。每一个郡,少则两三座火山,多则四五座,而且规模都不小。
其二是内陆到处都是大型湖泊与羊肠小河,小一点的几平方公里,几十平方公里,大一点的几百平方公里,人类扼守湖泊与河道要津,层层阻击抵抗,严重迟滞了战略合围。
最要命的还在于西线的进攻中,一次火山爆发中损失了五千多人,咸军顾问悍然在火山下埋设炸药,引爆火山喷发,造成上百平方公里的火山灰和硫化物沉降,还出动空艇,使用重磅炸弹,对火山进行轰炸,给奥卡的用兵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与此同时,百里燕调叶善第三镇军前往梁国,接替轮换莫云风第二镇军回国修整。调陆亭训第九镇军,接替叶善接防桑北防务,调周德岩本部与蒋杰第一纵队所部有经验军官、领旗兵、士兵三百余人,回国组建第二纵队。
梁县一战证明,大镇军的编制有些过时,纵队的编制是按师的规模组建的单位。
此前所俘俘虏的询问结果也显示,他们的战役级最低编制单位是一万两千人到一万五千人,最大不会超过一万八千人,这个编制基本相当于一个基本师或加强师。
他们三个师凑成一个更高的建制单位,按百里燕的定义,就是军级,三个军或五个军凑成一个方面军,梁县遭遇的恰好是两个加强师,一个普通师,外加一个榴炮师,是方面军的主力。
登陆天云、津液的最早是六个普通师部,按他们的计划,应该在去年十月前后,从海上运抵方面军另外五个师,因为咸军的空降,打残了梁县正面的四个师,天云、津邺得到御客增援,他们意图未能实现,由此避免了局势进一步恶化。
咸军现有的军事编制已经固化,贸然重新整编风险太大。但新的军事改革迫在眉睫,百里燕遂考虑大量启用新人,尤其是三十五到四十八岁间的军官,组建以纵队为师级建制的编制,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战争形势。
同时调回第七镇薛胜、第五镇顾中、第四镇高培、第一镇徐谨,全数召回安置武备营或司马、太尉两府,改由其亲信部将或资历足够的子侄出任,推动军队指挥层年轻化,以便于适应新的战争。
尽管不可避免出现任人唯情的局面,但目前却是唯一能够稳定军权的选择,既能继续控制军权,同时卤侯也能接受,更重要的是姜蛰不能伸手。
姜蛰无时无刻不想着向军队伸手,禁军武器清一色都是651型全套自动武器,甚至还有迫击炮。陆亭训若不是太尉张佑的嫡系,第九镇军恢复建制之初,多半要被姜蛰拿走军权。
此番周德岩组建第二纵队,姜蛰自是不会允许。
其他镇军都是赵逊旧部和咸王姜亥时期的老军,二人如今都不在,但卤侯和轩亭侯还都在,卢皋又是盐枭军阀头子,赵焕是镇军派系的关系人,四人不点头,姜蛰要撤换主将推用自己人,是显然办不到的。
而周空的第八镇也是历史遗留问题,和特殊时期产物,蒋杰兼领武备营、军事学院院长,编列新军都还说得过去,但周德岩编列新军是说不过去的。
这件事上最终以百里燕妥协告终,姜蛰将获得恢复重组第十镇军的兵权,同时百里燕要到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四个纵队编制,总员额六万人。
【注1】绝大多数人都知道二战德国名将古德里安是坦克战专家,但鲜有人知道古德里安根本不是坦克战专家,他的老本行是通信,因此古德里安先是通信专家,之后由其提出无线通讯与坦克结合,这才有了二战闪电战的雏形理论。
一战的坦克与二战的坦克,要说有本质区别,除了机械与钢铁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战力提升外,根本区别是一战的坦克没有无线通讯技术,二战的坦克之间具备有无线沟通能力。
而集群坦克战和机械化闪电战,必须解决无线通信问题。
所以别整天整天的闪电战闪电战,闪电战的核心不是坦克,二战德国发动闪电战的头两年,用的还是三号、四号坦克早期型,就那薄皮装甲和小钢炮,根本不够t34看的。
闪电战的真正核心,是坦克集群使用和无线通讯保障。而同期的英法两军,且不说无线通信的普及度远不及德军,坦克之间根本谈不上有无线通讯。
()
:。:
………………………………
第1183章 百万雄师(十月开新书,敬请大家关注)
第十镇军原为卤侯手下东郭昌所部,编列的都是权贵私兵,战斗力很差,伐卫之战结束后,该镇军与陆亭训的第九镇军一同撤编。
东郭昌早先一直是走私贩子,伐卫之战一直在赵逊第一集团军打酱油,撤编后名义上仍然保留军职,由于卫国与咸国签订了驻军协议和贸易特权,东郭昌就此拿到了特许经营权,在卫国搞运输,在百里燕安排下,以商业的名义作为辅助后勤,楔入中原核心物流网络。
姜蛰此番恢复第十镇军,绝不会启用东郭昌,多半还是庆忝君米垣父子,亦或是严氏家族。
但无论是用庆忝君还是彦氏,姜蛰都不得不面临一个棘手问题,军官和军事训练。
按姜蛰的意愿,拒绝了百里燕派遣军官的“好意”,而咸军中除了伍长、什长、领旗兵之外,七成以上军官都在武备营和军事学院受训,不用百里燕委派的军官,姜蛰就只能自己安排。
问就在于,如今已不是三十年前冷兵器作战,提拔谁都能扛三板斧的年代,委派冷兵器搏杀的将领,出任自动化武器装备起来的一个军,根本是在拿人命开玩笑。
所以百里燕根本不打算拉第十镇军上前线,这也是调陆亭训第九镇去轮换赵焕的原因。
七月中旬,姐姐百里娟,姐夫李埭,还有亲家李萄携孙子姬耀,孙女姬莹玉,及一干旁门亲属子弟抵达陔陵,携带的东西还不少,几乎是把除钱财宝物之外,吃穿用度随扈女婢,能带都用船运装了陔陵。
询问之下才知道,李家此行是来避难,暂时不打算再回博源,但姬康仍旧没来,多半是拉不下那张脸。
自开战至今,如李萄这般居于沿海的勋戚贵族、富商豪户,举家迁入咸国的不在少数。
不计难民、征募的外籍军家属,招募的外籍郎中、工匠及其家属,仅四年中办理登记合法移入的诸侯国人多达七十多万,不少是富裕阶层和权贵旁系拖家带口举家迁入。
权贵阶层在国内都有产业,想走是走不了的,事先令人往安全之地打前哨,日后形势一变,依然可以舍业保命。
除了资金避险和人生安全的考虑,富裕阶层其实更担心瘟疫。
有钱能花钱消灾,但通往黄泉的车票,阎罗王向来都是毫不吝啬免费送赠送,小鬼亲自上门办理业务,你想不去也得去。
于是这些迁入咸国的富商,首先涌入陔陵、王眷等医疗资源发达的重点城市,以至于城内地皮价格暴涨,就连客栈也人满为患一房难求,索性有人住在城外。
而瑞田、轩云、永兴、乌坪、万川郡等地并不对外开放,陔陵、王眷蹲不下的富人,只能去都郡西郡,再不济的去广信属地,或是卤城、轩亭两地。
这几处都是三侯和朝廷资源重点倾斜建设的经济地区,医疗和教育资源都较为充沛,只要有钱,哪怕是专供咸王的好药也有。
九月底十月初,腋目对长孙半岛北部完成战略合围,将数个内陆郡与正面战场分割。同时在半岛以西海域蠢蠢欲动,燕国、歧国以东洋面陆续发现先遣舰队踪迹。
有鉴于形势恶化,百里燕说服姜蛰,召集诸侯会盟于陔陵。
十一月廿三,丘南郡志国与咸国边境,一列专列冒着滚滚蒸汽等候在边境上,百里燕携女婿公良旭亲赴车站接人。
此时远处一队车马和数千名志国禁军骑兵浩浩荡荡列队而来,场面甚是宏大。此番代表志国前来会盟的正是公良修,唐元翔继承王位不久,公良修出任大司农,主管全国经济和农业。
“旭儿,代为父去迎你父亲。”
“诺。”
公良旭翻身上马,蹬了一脚马肚,带着随从向会盟的队伍而去,千里跃健步飞快,眨眼片刻已是到了队伍前列,兄长公良诺见是公良旭而来,遂是与车中父亲公良修说:
“父亲大人,是二弟来了。”
“嗯,停车吧。”
“诺。”
少时车队停下,公良旭来到车驾前下马上前略施一礼:
“兄长别来无恙。”
公良诺翻身下马,抬手还了一礼:
“托二弟的福,一切安好。”
“父亲何在。”
公良旭问道,公良修从后方马车走下地面,整了整衣冠上前来:
“看来还是旭儿牵挂为父呀。”
公良旭赶紧上前行了一礼:
“旭儿永远是父亲的好儿子,心中牵挂怎能忘怀。”
公良修扶起儿子,下刻笑言说:
“为父还以为,旭儿已被你那岳父的娇娇女,给迷得神魂颠倒,早忘了为父与你母亲,呵哈哈。”
“父亲真是取笑孩儿了,孩儿岂能沉迷于女色间。”公良旭辩解道,却是越描越黑,引得公良修、公良诺哈哈大笑。
公良旭脸皮薄,不堪父兄取笑,遂而话锋一转说:
“父亲,母亲大人呢?”
“你母亲尚在后队与贵人同乘,待到了地方,再见你母亲也不迟。你在前引路,先行去见百里燕吧。”
“诺。”
父子三人只带护骑数十人,沿着驰道向北而去,少时片刻抵达两国边境处。
“经年不见,公良兄别来无恙。”
百里燕深施一礼,公良修还礼上前:
“一切安好,我王甚是感激咸国力挽狂澜,救中原于为难,特嘱咐我代为敬谢。”
“呵呵,你我两国同为中原一脉,奋起抗敌乃是理所应当之举,何分内外之别。”
公良修的敬意既是志国对咸国发自内心的想法,但何尝不是政治场上的策略。再多的感激和谦卑,都不过是一张嘴,一点唾沫,带不来丁点的实际的好处和利益。
简而言之,感谢是不需要花钱的。
一番寒暄过后,内容转入正题,公良修直言不讳说道:
“会盟之后,你咸国有几成的取胜把握。”
“全面反攻前有七到八成,反攻后视情况而定。根据目前掌握的情报与敌我态势,中原本土作战取胜把握颇大。
此外今年会盟定约怕是来不及了,恐得拖至明年开春,故而明年不会做全面反攻,仅在局部地区反击与固守。如此算来,各国诸侯可得枪支百万,此战胜算将会更大。”
公良修心里盘算一番,随即追问道:
“咸国造枪真能装备诸侯百万之众。”
“我不妨明说吧,去年咸国一年造各型枪支五十余万,今年年底能有再有五十七八万,明年产六十余万支绝不是问题。仅最近两年间便造了一百一十万支,各型火炮近一万五千余门,明年装备百万诸侯绝非难事。”
两年量产的枪支数量很多,但只有四十余万支是两型枪支,其余七十万支还是生产工艺简便,工业耗时更短的两型系列永兴步枪、霰弹枪、转轮手枪、榴弹发射器。
能装备给诸侯的多数是两型系列和榴弹发射器,系列不会很多,只用于装备诸侯精锐,同时也为了提防诸侯战后对咸军构成威胁。
至于一万五千多门火炮的算法要复杂得多,包括了80迫击炮、121火箭炮还有前膛炮、改进型没良心炮,645改型火炮、654山炮,数量最多的是80毫迫击炮,总产量超过了六千门,被大量用于步兵支援作战。
657型投产不久,产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火炮产量数量很多,但质量却不高。
得到百里燕肯定答复,公良修心中五味杂陈。
如今各国诸侯一年也造不了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