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行-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老夫不知,但不应有恶意。”
何宽不知伍算、塞骞意图,百里燕更不着四六。
少时不久,西门华走出塾堂,左手夹着一摞书,右手牵着一个年岁与百里燕不相上下的粉衣小姑娘,小姑娘手中还拿着两册书,一老一少迎面而来。
“世子殿下,七卷《列国文范》悉数在此,将金银交予书匠,世子殿即可取走。”
“敢问西门执院,为何此书不售呢?”
“此书乃宏篇大作,雕版不易,印本稀少,每一册都是价值连城,还望世子毫升珍惜。”
“谢西门执院赐教,本世子定当珍惜。”
西门华的意思很简单,印书不容易,尤其是这一套有几百页的大书,一套雕版也印不了多少,所以这种大书的数量就很少,均摊到每一座同文书苑和列国的书库、知名私塾,数量就更少了。
受制于当下印刷技术的限制,雕版还都是木刻雕版,还没出现铜刻印刷,更没有活字印刷,这就意味着整块木刻印刷的成本、周期、工时很长,而寿命很短。
所以书越厚,也就越精贵。不卖给个人和不爱惜的人,当然就成了必然规矩。
西门华将《列国文范》交给何宽,随后牵过一旁女娃的手介绍道:
“世子殿下,此乃老夫孙女西门芸芳,芸芳,还不见过世子殿下。”
西门华示意道,西门芸芳上前一礼:
“小女子西门芸芳,见过世子殿下。”
“哦……西门姑娘免礼。”
百里燕受宠若惊,赶紧回礼。
真不知道西门华唱的这是哪一出,还把孙女扯了出来,难道是想攀高枝儿?不能吧。
我一个没落的贵族世子,还是二世子,将来既不能做王,也不能自保,西门华这么早就想身后腿,还是说这个年头是普遍现象?
思索之际,身后突来一声大唤:
“芸芳姑娘,芸芳姑娘可在!”
声音嗓门很大,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内院门进之处,一十四五青年虎背熊腰肋下佩剑,披坚执锐气势雄浑。青年身后跟随一列五十人宫中禁军,百里燕一眼识出此人,乃是晋王的三子姒昌。
姒昌,年十六,晋王三子,百里燕记忆中,与其在宫中经略宫童书苑有过四年交集,姒昌在年满十四岁之后,就被投入军中历练,此人性格张扬跋扈,曾率骑兵从庄稼地里践踏飞驰,鞭打百姓,可见其何等嚣张。
姒昌摔人闯入内院有恃无恐,目光左右一扫,落向一席粉衣的西门芸芳,脸上立时浮出一片彩虹:
“芸芳姑娘!”
姒昌速步上前,待到近处,却见百里燕:
“歧国质子!”姒昌一皱眉,目带不屑:“你为何在此!”
“求书,仅此而已。晋世子请便,本世子走了。”
“慢着!”
姒昌拦住百里燕去路:
“若为只为求书,何故求见芸芳小姐!”
姒昌气势汹汹,甚至理直气壮,百里燕莫名其妙,且不说刚说上一句话,你就跳出来了,西门芸芳年方不过九岁,你一个十五六的人,惦记一个女童,有恋童癖吧。
纵然心里这般想,但好汉不吃眼前亏,这姒昌此人却是不好惹,飞扬跋扈蛮不讲理,能躲就躲。想到这里,百里燕小心应付说:
“西门执院与芸芳小姐前来送书予本世子,仅此而已。”
“若不属实,父王定加罪歧国,哼!”姒昌气势汹汹,转身走向西门华。
姒昌此人飞扬跋扈,晋国主姒巍三个儿子之中最为骄横者,稍有不顺轻则鞭打,重则军棍伺候。俨然一副治军有方架势,实则是绣花枕头一包草。
姒昌是在去年随军前往晋国与咸国接壤边境城关效力,光从都城平汤前往北海咸国边境,常行军骑马就得小一月,回来还得一月。此次返回平汤城,满打满算才呆在军中不到七八个月,其返回都城必有紧急要事。
不过刚一进城,就直奔同文书苑,这个“紧急要事”恐怕就大打折扣了。或者说,边城要打仗,这家伙干脆当了逃兵?
少时片刻,百里燕一行将金银交予书匠后悄然离去,姒昌见到西门华,如同变了个人,和颜悦色一团和气,全然不见刚才虎狼嘴脸:
“西门执院,晚辈这里有礼了。”
“世子殿下免礼,想必世子军务繁忙,来同文书苑一趟不易。芸芳啊。”西门华示意西门芸芳。
“芸芳在,祖父有何吩咐。”
“去,让你娘准茶饮糕点,祖父要与世子说话。”
“嗯,芸芳这就去。”
西门芸芳转身即去,姒昌目不转睛眼珠几乎挤出眼眶,西门华见状随即打断道:
“世子,请吧。”
“哦哦,好好……”
姒昌魂不守舍,显然魂已经被西门芸芳给勾走了。
捧着书走在回府的路上,何宽问道百里燕:
“世子,之前伍算大师所问,世子为何对答如流,不知世子可否释疑。”
“何伯是想问鸡兔同笼、门内有人、木上累木三问吧。”
“正是,老夫百思不得其解殿下何以对答如流。”
“说起来甚是简单,但真要说透其中道理,何伯恐怕一时半会儿难以厘清其中奥妙。”
伍算的题目充其量就是初二以下难度,初一甚至小学六年级阶段就应该掌握,虽然简单,但很考验逻辑。
古代王公贵胄条件优越,子女接受教育的年龄普遍较早,四五岁就开始识文认字,加上这年头的信息量不是很大,简易数学的范例并不多,接触的机会更少。
伍算出题考八九岁的孩子显然是故意刁难,即便是王公贵胄家的子女,接触更多的还是咬文嚼字和如何做人、做官做一个权臣,触碰数学的机会很少。
但寄生后的百里燕就不同了,曾经的理科大王,医大本科阶段混到了数学学位,这种小儿科的问题哪能难倒他。
………………………………
第12章 礼贤下士
当百里燕走返回质子府之际,王城宫内,晋王、公叔阔都得到了密报,并将百里燕一路行踪说了个透彻,闻讯百里燕去了同文书苑,公叔阔问道探子:
“老夫问你,公子燕所买何书,又与何人攀谈,西门执院一同的老者又是何人。”
“回相国,公子燕所买书册名曰《列国文范》,与西门执院随行老者穿黄衣,听书匠言,老者姓伍名算。”
闻听“伍算”二字,公叔阔诧异失色:
“是他!”
晋王闻讯接话说:
“相国,看来伍算大师已经到了都城,我等竟也蒙在鼓里。”
“看来伍算是行舟而来,否则不会如此之快。”
“不过公子燕何故索求《列国文范》,相国可知奥妙。”
“这难说。《列国文范》乃是通文识字之范本,内中并无治国理政之大道。此书原为梁国所著,本意是收揽天下人心,故而书中多为尊王之道,并无实用,更谈不上学以致用。”
“难保公子燕不会通文识字后自学成才,此事还需看紧。”
晋王担心道,公叔阔点头表示赞同:
“老臣定当严加查探,弄明实情。”
想到这里,公叔阔继续问探子:
“方才你说,伍算大师曾问公子燕三问,可知内容。”
“书匠不曾记得那么多,不过内容多是数算之法。”
“哦,如此看来公子燕是答上来了!”
“正是。此后又与西门、伍算二人前往内院叙谈,至于所谈何事,当时只有四人席地坐于兰亭之中,有公子燕随从跟随,故无法知悉。”
听到这里,公叔阔示意探子退下,少时心生疑窦,此时晋王转念想到:
“相国,伍算不是想纳公子燕为徒吧。”
“绝不会!”公叔阔肯定道。
“何以见得?”
“砡工派门规所定,不受王公贵胄商宦子弟为弟子,伍算不会不知道门规。其二,伍算已有弟子数十人,精干者甚多,不缺公子燕一人。其三,公子燕乃歧国质子,伍算在晋国纳其为徒,非但不是救他,反而害他。
试想,倘若伍算将毕生所学教予公子燕,公子燕有朝一日返回歧国,卫国岂能让其回去,定会不惜重金请求大王将其扼死。相比歧国,我王若能得到卫国策应,直接兵伐志国,岂不比劳师远征占了歧国再伐卫国更划算。
老夫能想到,伍算工于数算之法,定能料到。”
“可公子燕不是病怏痴傻了嘛,为何能答出伍算所问,内院之中所谈之事,相国可有见解。”
“这个……老夫不知喽……不过西门华将《列国文范》破例售予公子燕,此事值得推敲。不过他命不长矣,读书又有何用。此外三世子回都,不先觐见大王,却去同文书苑,大王还需规劝公子昌,勿要过分女色。”
“此事寡人心中有数,待昌儿回宫,寡人亲自问他。倒是昌儿此番回都,定是为了咸国公孙岳变法一事,相国对此事有何见解?”
“关于公孙岳变法,由于咸国严查奸细,我国细作实难获悉变法之机宜。倒是有所耳闻,这公孙岳虽然经纶满腹心怀抱负,却是一徒有其表纸上谈兵者。”
听到这里,晋王眼前一亮,坐回榻上从盘中取了柑橘拨开,然后分了一半给公叔阔,公叔阔略欠身,顺手接过来。此时晋王边吃边问道:
“相国何以见得公孙岳此人徒有其表,只可纸上谈兵。”
“此事尚难断定,不过有一事老夫可以断定,这所谓变法,乃变之国本,何为国本,乃天下苍生生计也。苍生之内,除了国君,既有内戚、外戚、宫闱三贵,还有士大夫、封臣武将、太守,之下便是天下万民。
这其中当权者乃三贵,卫权者乃士大夫、封臣武将、太守也,卫国者天下之万民。而天下之生计额有大限,若要以生计之根本变法,以上三者必生嫌隙,长此以往,咸国不战自乱。”
“哦,那相国以为,我晋国可否变法。”
“不可。”
公叔阔断然否定晋王,晋王不解:
“为何天下皆可变法,唯晋国不可。”
“老臣说了,变法者,乃为天下苍生生计之变,不到天时,万不可轻易改弦更张,否则将伤及国本。我晋国地处东原,土地肥沃广阔,稻米丰硕,百姓丰衣足食,何须为苍生变法。倒是大王应该尽快为大王霸业变法,速请伍算入宫。”
“那好吧,还请相国劳烦一趟,请伍算大师前来,寡人望他早助晋国成就霸业。”
“诺,待三公子回宫,老夫问明详由,便即刻备礼相请。”
于是当天傍晚,姒昌离开同文书苑回宫不久,公叔阔摔人前往同文书苑,差人传名帖与西门华,西门华转给伍算,伍算一笑了之:
“公叔阔啊公叔阔,你已服侍三代君王还不知足,唉……”
伍算摇头,西门华问道:
“伍算大师,公叔阔来意你以为如何。”
“无非是要老夫助他成就中原霸业而已。”
“既然有处施展拳脚,又何故唉声叹气。”
“西门执院有所不知,晋国东有大海为屏,南邻宋国暗弱,西壤志国虽强,以时下看,已是内强中干虚有其表,晋国无需老夫,十年后亦能胜券在握,老夫若是助其称霸,岂非劳民伤财之举。”
“嗯,有道理。”西门华表示赞同。
二人论道之际,公叔阔已经来到书苑,书匠引着公叔阔径直来到中庭正堂。
不过话说,这相国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西门华、伍算怎么不出来迎接一下呢。
其实不然。这年头,是求贤若渴,有权有势的人都是反过来求人,因为你能的,其他人不能,你就有了稀缺性。
什么叫礼贤下士,就是不论官儿有多大,都该亲躬而为,尤其是“人才”这种稀缺产品,能够创造巨大价值的人才,伍算便是此种人物。
公叔阔一路来到中庭正堂,伍算、西门华、塞骞三人上前相迎,西门华抬手施礼道:
“相国可好。”
公叔阔殷切还礼:
“呵呵,一切都好。”话音落下,公叔阔目光落向伍算说:“敢问这位便是伍算大师吧。”
伍算从容不迫先施一礼,随后道:
“砡工派伍算这边有礼。”
“大师免礼。听闻大师驾临平汤,我王甚是欣喜,令老臣前来代为相请。”
“呵哈哈……”伍算大笑:“好说好说,相国请。”
伍算示意公叔阔入室,公叔阔目光一横,落在塞骞身上,顿时胸口一凌:
“这位莫非便是名传已久的御客塞骞乎!”
西门华接过话茬:
“老夫引荐一下,这位正是曾经枪挑百士而不败的塞骞。”
此时塞骞上前抱拳一礼:
“御客塞骞,见过晋相。”
“御客免礼。常闻御客性情刚烈,今日一见名不虚传。敢问塞骞大师,今日何故在此啊。”
“回晋相,在下原本南下宋国,路遇伍算大师,故结伴而行,前来喝酒。”
塞骞遇上伍算纯属意外,塞骞本来是想去宋国的,伍算又正好接到西门华的邀请,二人不期而遇,干脆结伴而行一起来蹭吃混喝。
听到这里,公叔阔故作恍然大悟,随后与三人一起进入堂中叙话。
……
………………………………
第13章 近交远攻
当天夜里,质子府藏书阁,百里燕挑灯夜读,何宽在旁侍候:
“何伯,再给本公子添两盏灯。”
“诺!”
何宽转身之际,被百里燕叫住:
“记着,多添的两盏灯,用多少灯油,就往桶里加多少荤油,不要多也不要少。”
“诺!”
这年头蜡烛还是奢侈品,石蜡的开采量很少,只有王公贵胄和特有钱的商宦才有,普通官宦家中略有储备,常用的依然还是动物脂肪参入桐油,用棉麻芯做的油灯,亮度明显不够。质子府预算有限,为了省钱,也就就没储备蜡烛。
凭空多用两盏油灯,每月就得多耗灯油,时常日久势必被晋王知道,平白无故多用这么多油,肯定是有问题的。于是百里燕将鸡皮、鸡油、猪肥膘和兔油参入灯油中,以增加使用量。
西门华给的这套《列国文范》旧了点,是同文书苑塾堂教书育人的范本读物,被翻阅的频率很高,很多页面有明显的破损。
其中内容同样也让人大开眼界,从目录来看,收录的文章主要以梁国历史、名臣、典故以及社会现象、自然常识为主,是地地道道的教科书,内容涵盖天文、地里、自然、人文、风物、历史,相当的丰富。
当然,除历史内容和文字本身以外,其他内容对百里燕而言形用处都不大,如果不是为了识字,懒得搭理这本破书。
于是这天开始,百里燕“发奋图强”,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掌握通体文字。
就在购书后的三天,百里燕查出心脏病后第一次进宫。伍算、塞骞被晋王请进王宫的消息一时不胫而走,让百里燕担心的是,伍算与自己的谈话,其是否告诉了晋王和公叔阔知道。
问题虽然简单,关键是放在这个时代背景就不简单了。公叔阔此人颇有城府,若是被其所知,势必要杀自己。
不过进宫之后没见到晋王,在朝殿的偏殿见到了公叔阔:
“相国!”百里燕深施一礼:
“世子免礼。今日大王召见贵客,特令老夫代为问世子几个问题,世子当知无不言,知否。”
“诺。”
百里燕故作幼稚,观公叔阔脸色,似乎并无歹意。
“世子三日之前前往同文书苑求得《列国文范》,世子可有拜读。”
“未曾看懂,尚在研学。”
“既然不懂,为何不求教于先生,何故藏于府中。”
“本世子天生圣体神念加身,三月五月便可通读博览,何须先生教诲。”
百里燕继续夸大其词自吹自擂,公叔阔虽然脸色全无,实则心里很是轻蔑。
“老夫再问世子,伍算大师可曾示题三问,你做何答。”
听到这里,百里燕转念一想,公叔阔这个老家伙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如果知道,自己装傻,他必然起杀心,如果他不知道,自己说结果,他也起杀心,且对伍算不利。
除非他不知道,而伍算、西门华、塞骞未说,公叔阔又想知道当时问了什么,故意诈自己这个小儿。
百里燕权衡再三,笃定公叔阔不知道:
“回相国,三日前之事,本世子已然记不起来,还是问别的吧。”
“哦,记不起来。方才世子还言自己天生圣体,神念加身,如此好记性,何以忘却啊!”
公叔阔脸色立时严厉起来,瞪着眼珠厉色慑人。百里燕故作惊恐嚎啕大哭:
“呜……相国爷爷好吓人,本世子不知就是不知……”
百里燕一屁股坐地上,立时嚎哭起来。公叔阔见状心中无计,于是又道:
“世子既然不知,老夫便不再为难于你。但要谨记,世子务必用心研读,下次再进王城,老夫要考你学问,倘若答不上来,一问便是十下竹条,世子可清楚。”
“呜呜……清楚清楚,我要回府,我要回府……”
“世子请吧!”
公叔阔示意宫人扶百里燕出宫,随后径自去了后殿。
出宫路上,百里燕暗自琢磨起来:
“公叔阔果然阴险,看来伍算、西门华、塞骞三人应该没有透露口风,否则不会有刚才的下文。可逼自己读《列国文范》难道是想试探什么?不会错,老贼杀心不死,一定是没能从伍算那里得到真言,担心伍算有所隐瞒,于是出此下策暗算于我。”
公叔阔毕生辅佐三代君王,在弱肉强食列强林立的战国之下,一手把晋国扶上强国道路,没有点手段和谋略,显然是不行的。以公叔阔的城府,试探伍算无果之后必然反手盯上自己。
事出反常必有妖,其一直放心不下自己,定是怀疑自己或者歧国有诈。
但他没道理怀疑一个孩子,至少在十二三岁展露锋芒之前,没有道理怀疑一个孩子能有过人的胆略,其动机要么是试探质子府中有高人,要么是想试探自己的的智商。如此一来,强逼自己读《列国文范》显然是个毒计。
到时候公叔阔问起来,如果对答如流,正好中了他的下怀。如果自己继续装傻,一问三不知,也说不过去,反而加深公叔阔的疑虑。这样一来,唯有介于模棱两可,清楚与不清楚的模糊界线才能骗过公叔阔。
想到这里,百里燕开始琢磨起来,如何才能骗过这个老混蛋。
就在百里燕离开偏殿之际,后殿之中晋王问政于伍算:
“伍算大师连日视察水军大营,不知大师可有良策予我晋国,以壮我晋军威势。”
“晋王若想水战取胜,宜当置水军于东海,置于内河成军,充其量泛舟于小湖耳。”
闻听伍算一言,晋王心里不快。
平汤城逐蒙寒江而建,置水军大寨一处,以拱卫都城,向东可沿蒙寒江东去四千五百里入东海,向西数百里通联望亲江,顺流北去可至咸国入北海,亦或者逆水而上向南入宋国,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伍算善于设计战船,三日前被公叔阔请入宫中之后,第二天便与塞骞去往水师大寨视察水师战船和作战用具。晋王问伍算有什么办法让晋军水师强大起来,伍算建议晋王应该让水军变海军,去东海操练才能算是一支水上军队,晋王当然就不乐意了。
纵然心里不痛快,晋王还是忍了,没发作在脸上:
“常闻伍算大师善于营造战船,不知伍算大师能否助寡人一臂之力,打造一支所向披靡船队,用以迎战中原。”
“敢问晋王,而今霸主何人。”
“自是志国,焉能有他人乎。”
“既然志国为霸主,而晋国无江、无渠可通志国,晋王何以水战御志国。”
“这个……”
伍算一言既出,晋王无言以对,晋国虽然挨着志国,确实没大江大河沟通两国,现有通往志国的河道仅仅能通小船,一千石以上的战船难以通过,更别说整支舰队。
晋王尴尬之际,公叔阔进殿:
“此问老夫来答吧。”
伍算循声望去:
“不知相国有何高计,还请赐教。”
公叔阔捻了捻长髯,大笑道:
“呵哈哈,晋国称霸实为梁国,伍算大师若能助我晋国一臂之力,日后晋国王霸之日,便是梁国扬威之时。伍算大师以为如何。”
“呵呵……”伍算笑而不语,然后喝了口桌案上的黄酒,叉开话题道:
“打造战船容易,操练水军甚难,敢问公叔相国,可有物色水军大都督人选。”
“只要伍算大师能造舰船,晋国定有能人统军。”
公叔阔胸有成竹,伍算心里实则并不看好。
公叔阔嘴上说的好听,为了将来能够涉海去梁国,替梁国匡扶国威,实际上是近交远攻之法,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