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曹操的主厨-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么说来的话,似乎还真是这样。”王庸闻言,顿时明白,也不再打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620章 袁术旧部来密函
换了原本的历史,那么其实没什么好担心的,袁绍就算得到幽州,也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幽州。大量的百姓需要安顿,关键是都缺少粮食。
这个时候袁绍赈济灾民,恢复民生,都需要一两年的时间,甚至凑不齐南下的军粮……然而这就是最大的问题,这个世界由于提前已经有高产作物,虽然推广还有些问题,不过袁绍应该不会那么缺军粮了!
是否会趁着把公孙瓒消灭的契机,带着大胜而归的军队,南下攻打曹操,很难说。
“可惜这也不是游戏,否则的话谁都知道劳师远征,持续时间越长士气下跌越严重,低于三成的士气,甚至会出现逃兵……算了,我在嘀咕些什么……”王庸忙着准备晚饭,思绪果然还是放在了河北,准确来说是袁绍那边。
“说起来……”王庸看向蔡琰,“你的人不都在河北那边么,不能取得联系,然后让我们了解一下那边的情况?”
“嘿嘿嘿,现在才想到我吗?”蔡琰得意的说道,“我在过年前就已经和他们取得联络了!而且在四天前,收到了他们的回信!”
“哦,信里说些什么?”王庸好奇的问道。
“他们都表示不认识我!”蔡琰理直气壮地回答道。
“…………”王庸沉默,“要不干脆还是把你送到菜市口,然后直接咔嚓一刀的……”
“对不起!我也不知道事情会这样,他们似乎在我失踪的这段时间,已经正式投奔那个庶出的家伙了!”蔡琰顿时泪崩,苦苦求饶。
“毕竟你一个人很不仁义地溜了出来……关键还被我们俘虏了……或许他们看来,投奔袁绍,或许可以给他们带来一个更好的未来。”王庸没好气地说道。
“话虽如此,不过按说袁胤应该不会背叛我才对……”蔡琰有些纠结,“再怎么说,我们以前关系就很不错,她既然奉我为主,在危难关头把我救出来,不可能背叛我才对啊!”
“那么,信件拿给我看看!”王庸伸出手来。
“我估计你会要看,所以一直带在身上……”蔡琰找了找,然后在怀中拿出了几封信件,递了过去。
“你一直放在身上?”王庸都不需要仔细闻,这些信件上都是汗水和蔡琰的味道。
“讨厌,怎么能问女孩子那么羞耻的问题?”蔡琰还调皮的朝着他抛了抛媚眼。
“……”王庸懒得和她废话,打开信件看了看,不少信件都是绝情信,真的打算和她恩断义绝的样子。不过袁胤的这一封,看着好像是,不过似乎另有玄机。
“……”尝试着把信件折叠,然后再折叠,“但凭吩咐!原来如此,她还效忠于你!”
“这样……的吗?”蔡琰根本没想到,居然还能这样解读暗号,换了她,估计根本没办法猜到要这样解读。
“估计是担心袁绍会派人检查信件,所以用了暗号。当然,估计你也看不懂,她是写给主公的。”王庸回道,蔡琰既然在曹操这里,那么与旧部来往的信件,自然是要看的。
“那我要怎么和她联络?”蔡琰有些担心,“这不都已经绝情绝义,再这样回话似乎怎么都会引起袁绍怀疑的吧?”
“简单,直接通篇谩骂,说她不顾以前的恩义就好。当然,别忘了暗号!”王庸指了指信件,“至于这封,我需要拿去给主公看看,说明一下问题!”
“哦,好……”这个问题明明很简单,蔡琰就是想不到,王庸告诉她之后,这才恍然大悟。只是伴随而来的,又是新的头痛,那就是要如何一边骂人一边给出暗号。
她真的那么喜欢动脑子的话,也不会落到现在这个地步了……
“这样啊……”曹操这边,也接到了王庸的汇报,她看了看信函,点了点头,“说真的,我都把她给忘记了……本来就不太指望,她麾下的那些旧部,还能听她的话……”
“主公,当时你可是百般求情,我才收留她的。”王庸叹了口气。
“问题是她现在不是很好用么?各个角度来说……”曹操饶有兴致的看向王庸。
“对,她很好使唤!仅此而已!”王庸觉得‘好用’这个词,其实很有歧义,也不知道,是不是曹操故意的。
“我本来就是这个意思。”曹操笑了笑,看来果然之前是故意那么说的,“既然如此,那么就让她和袁胤联络,看看袁绍是否有打算南下的意图。这个答案,将影响到我们是否需要预防袁绍南下。”
“按照现在的情况,对方的主力部队在幽州。从那边回来冀州,都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然后从冀州到再出兵,没有两三个月怕是做不到。”王庸摇了摇头,这个世界显然是不是地球都两说的,各地之间的比例尺明显有问题。
从许昌到颍阴还好,前后一个时辰的车程,可是到别的地方,原本应该是一百多里的距离,偏偏要一天,甚至两到三天才能到。就说这次要征讨徐州,直接从许昌出发,没有半个月都未必能到沛郡边境,全面开战,怕没有一年都打不完整个徐州。
换了以前,的确是会这样……不过现在有军团制度,豫州军团,扬州军团会同时出兵,其结果自然是南北夹击的趋势。
其结果,可能是吕布最终可能不会走下邳,而是被赶到东海郡。只是这样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她可能会北上投奔袁绍!
“先看看具体回复,走快件,日夜不停,三天内送到的那种。不要吝惜金钱,我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河北的消息!”曹操回答道。
“要不要顺便订阅一下,那个《河北周报》?想要知道河北发生了什么事情,没有什么比看报纸更快的!”王庸问道。
“我已经在订阅了,而且一直在订阅!对了,公孙瓒全军覆没的消息,在新一期上刊登了,仅仅慢了几天的时间。”曹操拿起一份报纸,递给了王庸,果然是《河北周报》。
“主公远见,属下佩服!”王庸一脸崇拜的样子,看向曹操。
“别酸了……说起报社,徐庶的《封神演义》最近似乎引起很大的话题,估计你要去处理一下!不少闲着无聊的读书人,职责《封神演义》亵渎神灵。”曹操看向王庸提醒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621章 愚者才焦躁不安
《封神演义》,可以这个世界的版本,和原版已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原本的《封神演义》神仙体系显然很混乱,境界也乱七八糟,被戏称为‘写商周历史写嗨的结果’。
既然要和徐庶合著,那么王庸就提供了洪荒体系,给徐庶作为参考,然后把《封神演义》大概的剧情说了出来,剩下的基本上就是徐庶自己独立完成的结果。
“都是些半截身体入土的老家伙吧?”王庸随口回了句。
“的确是这样,反而是在年轻的读书人里面,不少人觉得《封神演义》挺有意思的,虽然只到了第三章。”曹操拿起《大汉周报》,看情况她也在看。
就是不知道,她是事情发生了才开始关注,还是在第一期出来的时候就在关注。
“孔老二云‘敬鬼神而远之’,《封神演义》直接就以神明的角度来阐述商周的那段历史,难免会有人跳出来。”王庸耸了耸肩。
和前世四百年的两汉不同,这个世界的两汉高达八百年。是以儒家的历史,自然影响力更大的一些,同时各家学说,也被压制得更大。
否则换了真正的汉末,一个两个都只是披着一层儒家皮而已,那自然不会太干涉。同时也只有那些老顽固,估计才会那么较真,尤其是那些史学家们,都是容易钻牛角尖的。
“对,为首的就是朝廷的史官,一群老古董……话说孔老二是什么意思?”曹操的关注点显然在别的地方。
“孔‘仲’尼嘛!”王庸摊开双手。
“最好不要给荀彧知道,荀氏可也是儒门弟子荀子的后裔……”曹操嘴角微不可查的抬了一些起来,然后故作镇定地说道。
这的确是很值得吐槽的地方,提出‘性恶说’的荀子,教出‘法家’弟子李斯等人的存在,居然是个儒家弟子,而且似乎一直以孔子继承人自居。
“尊重一个人的学问,不代表非要尊重一个人。”王庸摇了摇头,“择其善者而习之,不善者而改之,说起来还是某人的言论来着。”
“歪理一大堆……”曹操摇了摇头,“想办法解决一下,由史官在背后摇旗呐喊,一大堆老学究叽叽歪歪,叫嚣着要封禁《封神演义》,对报社也是有很不好的影响!”
“属下明白!”王庸点头,显然曹操也是因为曹丕的关系,才会关注这件事情,“我会慎重去处理这件事情,话说我直接找许昌令,以妨碍交通和公共安全的罪名将他们驱逐可以不?!”
“呃……你这是打算来硬的啊?”曹操一愣,本来以为王庸会和他们舌辩一番。
“主公,你想多了!”王庸摇了摇头,“一群专门过来挑事的杠精,他们还巴不得你和他们辩,对付这种人,能动手就不要动口,否则就是纯粹浪费时间!”
顿了顿,继续说道:“本身就是娱乐,《射雕》和《神雕》,甚至是《绝代双骄》都是这个意思,《封神演义》开头就有一段话‘本纯粹虚构,若有雷同,纯属巧合’……声明都已经出来了,还在这抱怨,那不就是打算踩着《封神》出头而已?!”
这件事情捋一捋就不难发现,金庸古龙的两本书,都是发生在‘不存在’的历史之中,所以他们就算眼红也没办法发难。可《封神》说的却是商周那段历史,而且还是一个新人作家,那么有心人自然会想着踩着《封神》打出知名度。
“这些情绪,你得和他们说。”曹操提醒了他一句,换了普通的情况,那么她不介意听听他的抱怨,问题现在大家都很忙,那没办法。
“抱歉,属下这就去处理。”王庸回道,然后告辞离开。
“许昌令那边……真的需要的话,就去好了。”离开之前,曹操的声音在后面传来,“通过打压别人来上位,这种风气的确不能够助长!”
“谢主公!”王庸连忙回了句,见曹操没反应,这才离开。转了个圈,然后去到荀彧那边,找到了正在帮忙处理工作的的徐庶。
“主公?”徐庶看到王庸过来,同时朝着她招了招手,连忙起来,走了出去。
“报社开始恢复工作,你应该知道……”王庸确认左右没什么人,然后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徐庶,“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这种人哪里都有……”徐庶叹了口气,以前在书院里面。一开始她只是杂役,所以没什么人关注,后来被发现了才华,水镜先生允许她旁听开始,就有人故意找茬,“不管便是,对付这种人和他们斗嘴没用,文人自然有文人的应对手段……”
顿了顿,转身朝着办公室里面进去,留下一句话:“主公稍等片刻!”
约摸着十分钟上下,她再次出来,拿着一张纸,上面的墨迹未干,应该刚刚写好。王庸接过一看,这是一份声明书。
“哈哈哈……原来如此!”王庸看了看,顿时笑了起来,“这个我会贴在报社门前,同时这份声明,也会印在下一期的《大汉周报》上面。”
“谢主公!”徐庶回答道。
王庸也不耽搁,直接出去,结果出去才意识到,这里已经不是原本的司空衙门,报社可不在对门那边了。索性叫来文铭,让他过去帮忙张贴在报社门前,然后回去准备下午茶。期间倒是看到许褚朝着衙门外面出去,看情况,应该是去许昌令的衙门。
“让让,让让!”十多分钟后,文铭则是来到报社门前,与报社的人沟通了一下,然后把声明书,张贴在大门边上。
“声明书?大家快来看,这是《封神演义》作者的声明书!”其中一个仕子看了看内容,立刻朝着周围过来示威的仕子喊了句。
大家连忙围了过来,声明书上遣词造句都很平和,没有任何嚣张,不过内容却很嚣张。
大体意思无非一个:你们那么牛,知识那么深厚,对神灵那么尊敬,怎么不自己写一本,我等着和你们打擂台。没这本事,就别在这哔哔,那么多年的书白读了!
关键这个声明还有一个暗示:没本事的人,才会在这里乱吠。
“黄口小儿,岂有此理!”老儒生们顿时咬牙切齿,却也要面子,叫嚣着转身离开了。
消息很快反馈到车骑将军衙门,徐庶知道后,就回了句:“愚者才会焦躁不安……”
………………………………
第622章 王庸初次上早朝
“哇,这个时代的人还真是够‘淳朴’的。”王庸知道事情的始末之后,都不由得感慨起来。后世说不得遇到这个情况,还会直接怼回来一句‘什么时代了,还你行你上’。
徐庶就是发布一个邀战声明,结果一个两个居然乖乖回去了。搞得他准备的后手,到头来都没有用上。
“没什么好奇怪的,《射雕》和《神雕》他们虚构不出一个‘不存在’的历史。但是商周时期的历史,却有资料可查。显然他们也意识到这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我所做的,不过是给他们一个光明正大可以写这个类型的借口。”徐庶却是直接告知了真相。
也是,文人都是要面子的。知道写这个可能会发财,可是问题别人已经写了,自己再写就成了跟风。不管效果如何,难免会矮上一头。如今可好,光明正大可以写,那还等什么?打嘴炮重要,还是发财重要?!
“果然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王庸叹了口气。
“社会的本质就是如此,其实我更怕的,还是那种只求名不为利的,就如同疯狗一样,非要咬着你不放。然而很讽刺的是,这部分人很大一部分,求名的目的,就是有了名气之后,然后再求利……”徐庶无奈的摇了摇头。
“不过既然是你下了战书,那么《封神》可要认真写了。”王庸提醒道。
“问题在于,我已经把至少半本书的《封神》递交到报社。至于他们要不要登,这个轮不到我来决定。”徐庶回道。
“为什么?”王庸有点疑惑,还有提前送稿给报社的?
“毕竟我们可能很快就要出征了,到时候就没时间写,提前点发过去也好。否则停更几个月的话,估计读者会寄刀片的,至少我觉得我会这样。”徐庶看向王庸,“再说主公不也是为了这个,才拼命写下去的嘛?”
作为抄写员,她可是提前别人很多看到,那段时间,她仿佛就是生活在天堂里。
“嗯,的确是这样……”王庸有点不太敢正面看徐庶,他不会说自己存稿是为了应付特殊情况,其实真要算的话,他现在的存稿,似乎还真不够几个月的用度。
说不得,这段时间,还要抓紧时间赶一赶,否则到时候断更的话……估计不需要别人寄刀片,身边就有一个会拿刀架在他脖子上让他快点写。
这边事情暂时告一段落,甚至连曹操都没有想到那么简单就已经处理妥当。于是在下午茶的时候,好奇问了问王庸,了解实际情况之后,也是无语。
“可以理解,人老了,也就做做学问,也没指望能当官。”王庸摇了摇头,他最初甚至都误会了,还以为这帮家伙有多么铁骨铮铮。
“事情解决就好。”曹操知道真相之后,也懒得继续过问。
第二天清晨,大朝会早早召开,一般来说,这样的日子和王庸没什么关系,毕竟他只是车骑将军府主厨,还不够格上朝廷。荀彧等人也差不多,毕竟已经军政分离,唯一有资格的,就是贾诩这个执金吾。
可今天不同,涉及到王庸要从关内侯提升的问题,所以他只能五点钟上下,就来到朝廷等待上朝的房间,看着一帮昏昏欲睡的朝臣们,最后乖乖坐在姑姑王允的身边。
“第一次上朝,什么感觉?”王允调侃道,她也没想到这个侄儿会有需要上朝的一天。
“我的感觉是,希望以后都不需要上朝!”王庸回答道,四点多起来,然后提前半小时进宫,五点前后在这里等待至少一个小时,还真是够了。
好在一周也就一次大朝会,否则的话别说是他,其他臣子估计也差不多要疯。
“群臣进殿!”六点前后,有黄门前来宣告,昏昏欲睡的众人这才起身,整理了一下衣冠,检查了一下没什么问题,这才陆续进殿。按照位置站好,等待皇帝驾临。
“所以说我不用立刻过去,对吧?”王庸看向黄门,说起来这还是个熟人。
“是的,稍后宣的时候,您再过去就好。”黄门和颜悦色的,非常的客气,丝毫没有因为王庸,只是区区车骑将军府衙主厨而怠慢,甚至有些讨好的意思。
另外一边,随着另外一个黄门高呼,刘协带着刘冯进入大殿,这也意味着朝会开始!
例行的客套,还有一些日常的询问姑且不说,毕竟都不是王庸需要关注的问题。大概半个时辰左右,终于是说到了他的这个问题。
当时是王允第一时间站出来,把预先准备好的,关于王庸的功绩,以及表奏的爵位说出来,不过却不是许县亭侯,而是乡侯。十里一亭,十亭一乡,爵位暴涨十倍,这个厉害!
听到这奏报之后,以及准备出去的王庸都有些呼吸加速起来。还没反应过来,黄门已经提醒他上殿。原来王允上奏之后,卢植跳出来反对,表示以王庸的功绩,虽然不能抹灭,但也不至于能直接到乡侯的程度。
这不闹起来了,最后伏完表示,不如让他自己来表态一下,这不就要他上殿了。
到这一步,王庸已经大概要走的流程,于是直接走了出去。从一众朝臣面前走出去,他似乎能感觉到,所有人的目光,都吵着自己这边看过来,这感觉真的很糟糕。
隐约看到人群里面的曹操,后者注意到王庸的目光后,就调头回去,没有继续看下去。
“车骑将军府主厨王庸!”在公开场合,刘协显然没有那么随意,“你让我很为难啊!”
“臣该死,让陛下如此操心!”王庸学着以前看过的电视剧,连忙回道。
“你死了我更头疼……”刘协没好气地回道,顿时朝堂上,不少臣子顿时憋起了笑。
“那,为了陛下不头疼,臣就不死了呗!”王庸连忙说道。
“好了,说正事!”刘协无语,就没人事先给他培训一下?视线看向曹操,后者似乎注意到了刘协是目光,回了一个无辜的眼神。她还以为荀彧会教,谁知道没有。
刘协也无奈,索性直接进入正题:“王司徒表奏你有功,应该提升为乡侯,可卢太尉表示,你的功劳还不够高,骤然提升到乡侯,估计那些军官们,会有意见!最后伏司空表示,看你有什么打算……你倒说说,你怎么看?”
王庸无语,这些他在后面都听着,其实用不着重复。不过他当然也不会不识趣说出来,这不当即诚恳地说道:“身为大汉子民,为国效力,为陛下效力是我的本分。其实就算不要封赏,也是可以的。只是,怕别人用‘子贡赎人’来说我,所以要不就……意思意思?!”
顶点
………………………………
第623章 升爵特赦与备战
饶了一个大圈回来,最后还是希望能够得到封赏……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没有人会嘲笑他,最多露出一个会心的微笑。
“的确,有功不赏,那以后还有谁愿意为大汉尽心尽力?”卢植点了点头,反正说到底就是需要一个台阶下,庆幸的是王庸没有太贪心。不,其实他也根本不需要贪心,陛下都是他的了……
“既然当事人本身都那么说,那么不妨酌情封赏。”伏完出面,这件事该有一个定性,总不能就这个话题,搅和太久。
“那就这样吧!”刘协也清楚这点,于是给出了结论,“先提升为亭侯,以后再有大功劳,再进行封赏!另额外赏赐金饼一百个,汉剑一把!”
金饼虽然不作为常用流通货币,不过万事屋默认的价格是一块金饼一万枚五铢钱。换言之,也就是说一块金饼,在万事屋可以兑换十贯五铢钱。
一百个金饼,便是一千贯,也算是足够丰厚。至于汉剑,纯粹就是荣耀性的东西。
“臣等附议!”群臣纷纷回应,事情到这里也算是确定。
没有任何人站出来,质疑‘为什么是许县亭侯,哪有封赏在帝都旁边的’之类的。或许在很多人眼里,许都只是暂时的陪都,天下平定后还是要迁都回洛阳,甚至是长安的。
事情到这里也就告一段落,王庸从关内侯提升为许县亭侯,也算是真正是有爵位的人。到这里也没他什么事情,于是直接退出朝堂,不再耽误各位大佬们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