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曹操的主厨-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道,虽然已经清理过,不过还是那味道还是不太好。
“老爷,味道不太好,还请担待一下。”稳婆上前,印象里面稳婆都是上了年纪的中年妇女,但在这个世界,只要生过三四个孩子,基本上对这行也算门清。扣除一些返古种女性还能是印象中的中年妇女,不少外表三十多岁的女子,都已经算出色的稳婆。
“没关系,我自己的女人,怎么会嫌弃?”王庸大笑,做厨子的,杀猪宰牛做得不少,恶心的东西看多了,反而不觉得有什么。再说,这也不是他第一次进入产房。
来到床边,却是看到关羽如同松了口气一样,同时也在逗弄昏昏欲睡的女儿。武将就是武将,生育之后,精力依然旺盛。主要还是有些虚脱,否则直接上阵杀敌都可以。
月子,对于这个世界大部分的女性来说,其实没什么必要。据说不少女子,真的是今天生完,明天就下床干活的。
记得三个月前的周报,就说过那么一件事情,徐州泰山那边的一个民女,外出种田,结果在田边临盆,因为已经是第五胎,前后十多分钟就生下,然后简单清理之后,就抱着孩子一起耕种,直至夫家那边闻讯过来,才把孩子交给丈夫照顾。
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王庸突然想起以前网络流行的,那个打个喷嚏就把孩子蹦出来的那个搞笑动图。
“孩子很健康……就是丑了点……”关羽很喜欢这个孩子,只是刚刚生下的小女孩,看起来真的不太好看。
“刚生出来的孩子都这样……”王庸都不知道多少次说这句话了,“孩子的名字,按照我们商量好的,叫做关兴,表字安国,闺名凤,如何?”
“本来就已经商量好,就这个吧!”关羽点了点头,“可惜不是男孩……”
男孩随父姓,第二个女孩也可以随父姓,这是约定俗成的。第一个孩子是女儿,所以就和她姓,关家也算是有了后。之后再有孩子,才是王家的。
“你我夫妻一体,再说孩子姓什么,都是我们的孩子,又有什么关系。”王庸温情地看向关羽,宠溺地说道。
“过个一两年……我再给你再生一个……”关羽想了想,然后娇羞的说道。
“你得给我生个十个八个的。”王庸大笑,随即高声说道,“许县王氏的家门,还要靠你们几个来壮大,所以都给我加油了!”
这番话可不仅仅是和关羽说的,更是对华佗,以及门外众女说的。闻言一个两个都娇羞不已,其中郭嘉则是微笑着摸了摸肚子。
而荀彧却是若有所思的摸了摸肚子,嘀咕道:“听说生过双胞胎的,很容易再怀上双胞胎,你说我是不是能早点完成任务?”
“话说,你真打算生个十个八个啊?”曹操的脸色有点古怪,要说王庸的话,还能当成玩笑来看来。若是荀彧真的生了十个八个,她们怕也要跟着生十个八个才行。
“嗯,我也觉得挺麻烦的。”荀彧优哉游哉的回了句,显然刚刚也是在开玩笑。
“这个玩笑一点都不好笑!”夏侯惇抱怨道,刚刚的确是有点被吓到了。
安抚好关羽之后,王庸就急急忙忙去准备晚饭,好在菜单已经确定下来,材料处理什么的,也会有帮厨帮忙,他需要做的就是现在,立刻到后厨,然后把材料烹饪好就可以了。
从第三开始,关羽也开始下床,带着小关兴到处走。夏侯楙也才一个多月大,已经会睁眼,会看人,可惜还没有能认人。
虚岁四岁的王安和荀恽还主要是玩耍为主,不过已经能听一些话,智商很高的两人,按说已经可以读书,不过王庸建议还是以学习日常知识为主。
刘冯和王凡明年也差不多是这样,老王家的基因不错,每个孩子都很健康,从小到大,就算断奶也没有感冒发烧,不像他那个世界,断奶免疫力下降之后,就得来一次发烧感冒。
转眼就到了元宵,期间大家看过冰灯,也去了一趟温泉疗养地,那是年十二的时候,直接包场了三天,玩了个尽兴。
“今年的时间感觉过得好快……”吃着元宵,荀彧感慨道,去年感觉一个新年都仿佛过了一年的感觉。
“美好的日子永远都觉得短暂。”王庸难得文青了一句。
“这话倒是真的……”曹操叹了口气,“元宵之后的上衙,就要全力准备物资,准备北伐!三月春耕开始,就全力北伐,前后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准备。”
顿了顿,缓缓说道:“现在真正顾虑的还是孙权那边,她一直打算攻打荆州,主要是攻打江夏。但如今荆州刘表,以汉臣自居,听从朝廷的命令,甚至刘琦都送到了许都定居。若孙权攻打江夏,我们说不得也要出兵支援,两线交战怕是免不了。”
“那就是一起收拾了,反正一开始我们也是那么准备的。”王庸笑了笑,莫非这个世界,官渡和赤壁之战,要一起开展?只是……诸葛亮何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824章 诸葛亮有消息了
今年按照时间推断是199年,诸葛亮今年18岁,当然按照通俗的说法,今年是19岁。按照15岁及冠来算,也算是及冠了4年。
“他出仕了没有?还是说她出仕了没有?”王庸没有太在意对方的存在,一个世界的变动,不会因为某个土著而改变,除非这个诸葛亮有问题。
“帮忙调查一下诸葛亮怎么样?”王庸看向典杰,要查某个人,万事屋最方便。
“这个没问题,我会安排人手去调查……只要二代不要干预的话。”典杰回道,一开始她其实是随口应下来,只是后来想了想,又不太敢保证。
“这个世界的历史已经乱成这样,他们还要坚持什么?难道说,还非要把诸葛亮,送到刘备麾下?对了,诸葛亮是男是女?”王庸很好奇。
“你更在意对方是男是女吧?”典杰白了王庸一眼。
“我更好奇庞统丑不丑……”王庸随即换了个话题。
“我应该说过……”典杰歪了歪脑袋,“只要主历史线不出问题,那么二代基本上不会在意那些支线问题。比如说庞统是不是丑八怪,比如说黄月英是不是丑女……不过张松居然是男性而且长得丑,到让我有些意外。”
顿了顿,继续说道:“同道理,别看刘备在曹操麾下,但只要后续她在汝南起兵响应袁绍,那么历史线就没变。就说现在,关羽或许还会上战场,又或者是张飞在战场上杀死了颜良文丑的话,那么也可以算历史没变。”
“你们对历史主线的定义,是不是有点广?”王庸吐槽道,“尤其汝南黄巾都已经被剿灭,刘备在汝南起家的可能性,已经没有,除非二代亲自出手!”
“这个你可以放心,他们没办法出手!”典杰回道,二代和三代的战争已经阶段性获得胜利,兖州和豫州已经完全是三代的地盘。更多的器材,更多的资料,也意味着后续战争会越来越偏向于三代,她完全可以在王庸不知道的情况下,完全取代并消灭二代。
元宵之后,上衙的第一天,曹操仅仅给大家一个时辰的时间搞清洁,然后立刻进入忙碌时间。她本身也前往皇宫,参加新年大朝会。今天,她会把北伐的事情拿出来讨论。
“我回来了!”直至下午两点,曹操才疲惫的回到衙门,简单洗漱一下,把王庸叫过来,“别告诉我午饭已经没了……算了,我也有点吃不下,给我一些点心和奶茶……”
“准备了一些三明治,要不要?”王庸笑着在身后拿出一盘三明治。几乎是下一时间,典杰出来,端来红茶,当然还有奶和糖。
“干得不错!”曹操点了点头,起身来到王庸身边。想了想,在他脸颊上点了点,“这个算是给你的奖励……”
说完,直接就去拿起一块三明治,咬了一大口,然后迅速开始调和奶茶。
“那么忙么?”王庸好奇问了句。
“很快袁绍就会以不臣的名义,被各大报刊批斗。如果她识趣的话,就会放弃大将军的身份,过来朝中任职,到时候朝廷也会既往不咎,给她一个不错的职位。”曹操回道。
“然而那是不可能的,她身边的人不会允许她这样做。”王庸说道。
“是的,所以必然有一场大战,不过至少朝廷也站稳舆论的跟脚。”曹操随口回道,“然后我直接提拔为大将军,督天下兵马,当然也包括各大军团。
当然,按照说好的军团制度,我的权利只是给他们制定一个方向和任务,剩下就交给她们来完成。天下太大,就算是我也没办法面面俱到。”
顿了顿,继续说道:“所以我要立刻写信给各军团的人,说明这个情况,同时让各个军团汇报当前军团情况,比如说军队人数,将领人数,还有军械物资储备问题等。与此同时,各州的粮草储存情况,以及其他数据都会陆续汇报上来……当然,这个不归我管。”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整个许都都会忙起来?”王庸算是明白了。
“是的,扣除你之外……”曹操笑了笑,随即三两下吃完这几块三明治,也没有优哉游哉的喝茶,只是迅速干了一杯,然后就开始回到书桌上开始忙碌起来。
“你们都那么忙,我估计也闲不下来。”王庸只是淡淡一笑,于公他可能是最闲的,这点倒没有错,毕竟厨子的职务就放在那里。
“少动点脑子,除非我撑不下去,否则的话不需要你。”曹操提醒道,她以前没听说谁动脑子太多会出问题,现在算是见识到了。可关键这个人还是她的丈夫,那就更加没办法不在意。
“我有分寸,你们放心。”王庸点头,随即把东西端出去。他很清楚,剩下的茶水,估计曹操不会再喝,她也没有时间再喝。
接下来的两天,整个衙门的气氛越来越强烈,关键是随着新一期报刊的出售,就算是普通的百姓,估计都能意识到情况不太对劲。
舆论开始偏向袁绍,没有朝廷命令,擅自对幽州并州出兵,同时随便任命刺史。朝廷念其镇守四州还算有苦劳,同时也对付过几次乌桓和鲜卑的袭扰,所以希望她能回朝廷述职,这样她依然是大汉忠臣。
但明眼人估计都看得出,她估计是不回来的。且不说来了之后,会不会被偷偷处理,且说她现在雄踞河北,以及青州这四州之地,会放弃一切过来担任普通官员?
很多平民书生,甚至一些寒门士人,已经偷偷猜测:估计袁绍要清君侧了。
一般来说,不造反直接对皇帝所在出兵的话,那么唯一的借口就是‘清君侧’。这个借口很万能,几乎每个朝代都有人用过。先清君侧,然后加九锡,最后禅位,都成了固定的流程,当然,这个世界还没有这个的情况……
“调查出来了……”典杰在第五天把消息递交上来,“庞统是普通男性,不过并不丑,当然也不帅气就是了。诸葛亮今年十九岁,女性,目前还在庞德公门下学习,不过估计这两年,就要出师。”
“还在学习?”王庸有些好奇,“她的年纪早就及冠了。”
“八岁那年南下投奔诸葛玄……说起这个名字,你有没有什么印象?”典杰回道。
………………………………
第825章 考虑征辟诸葛亮
“豫章太守诸葛玄?”王庸的记忆力没问题,他记得之前就朱皓和诸葛玄都要担任豫章太守的问题进行调解。后来朱皓去当了武陵太守,而诸葛玄继续担任豫章太守。
“是的,她担任豫章太守,那么诸葛瑾,诸葛亮和诸葛均三人自然就跟着叔父在豫章那边。如此一年多,诸葛瑾在孙权麾下出仕,毕竟江南那边几乎都是孙权的地盘,估计也是诸葛家对孙家的示好,毕竟在别人的地盘当太守。”典杰回道。
顿了顿,继续说道:“诸葛亮在这一年,已经把叔父的学问掏空,同时因为本身的才华,江南不少世家都来求亲,其中就有顾家、陆家、朱家和魏家。当然,之后她都以自己还要求学为借口推脱。可这样晾着也不好,正好诸葛瑾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于是推荐她去那边学习几年。顺带一提的是,进入了荆州的诸葛亮,求亲的人同样不少……”
“蔡家和黄家估计肯定有。”王庸想了想,蔡家目前因为蔡瑁的关系,在荆州混得风生水起。至于黄家,江夏黄家从春秋时期开始就是大家族,春申君黄歇就出自这个家族。
算起来,黄盖的先祖似乎也出身于这个家族。甚至王庸怀疑,黄忠的祖先也来自这个家族。毕竟黄忠和黄盖的情况很像,又是黄姓,说不得就是家族遗传的老当益壮呢?
“对,黄祖想要为自己的儿子黄射求亲,而蔡家的侄儿蔡和年纪也正好。”典杰回道。
“就这两个垃圾也好意思去求亲?”王庸哂笑。
“不要让思想停留在原本的三国世界,蔡瑁都可以是蔡氏,那么蔡和和黄射未必就渣。主线历史没有改变,那么这些旁支如何,根本不会有人在意。再说,本身他们也不是历史上的那个蔡和和黄射。”典杰当即提醒。
“那诸葛亮的态度呢?”王庸对这个还是很好奇的。
“她一门心思学习,似乎还不打算嫁人那么快。蔡氏那边有庞氏拦着,主要是庞德公见庞统和诸葛亮是同窗,而且两人就学术问题讨论也多,也有意撮合两人,只是比蔡黄两家更加隐晦而已。至于黄家,黄家的次女黄月英,与诸葛亮是闺蜜,她出面周旋,黄家也没有太强求。”典杰回道。
“嘿嘿,原本的夫妻变闺蜜……就是不知道会不会橘里橘气的。”王庸恶意揣测道。
“这个谁知道……话说你那么在意诸葛亮么?”典杰就这样盯着他看,一脸的不信任。
“她已经快学成了对吧?”王庸想了想,“虽然天下未必会被一个人搅动,但我也不希望有一个搅屎棍在后面乱搅和,你说这个时候把庞统,诸葛亮和黄月英征辟过来,如何?”
“这个你应该和刘协,或者曹操说……”典杰也不知道该如何评论。
“那就愉快的决定了!”王庸放下手中的工作,然后去找了曹操。
“所以说,你打算征辟这三人,是出于什么目的?”曹操是忙得不可开交,也就是王庸,才稍微耽搁一下听他怎么说。
“为朝廷选材,关键这三人的才能都不一般,一个善于治政,一个擅长军略,一个擅长机巧。关键我认为,这三人掌控在朝廷手中,至少比落在别人手里强。虽然未必能够阻止朝廷前进的道路,但拖慢这个进度,也会让人很不爽!”王庸回道。
他那个世界就有不少人骂过诸葛亮,说他若非辅助刘备,那么曹操估计早就一统天下,到时候哪来的三分天下?而且三国早点结束,人口没那么少,五胡乱华也不会出现了……
当然,考虑到赤壁之战其实是周瑜主导,诸葛亮就是打打酱油。但凉州和汉中方面的争斗,却是事实。当然五胡乱华和三国也没有太大的关系,西晋八王之乱,你打我我打你,甚至最后把胡人都给拉扯进来,才导致的五胡乱华。
也就是说,就算没有诸葛亮这搅屎棍,司马懿最后还是篡位成功,那么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还是会有,最多胡人势力,多了一些‘军粮’而已。
要怪就怪曹丕和曹睿死的太快,曹魏大权旁落,以至于司马懿掌权,司马师兴起,司马昭接着干,最后司马炎顺利篡位当了皇帝。
“我不是陛下,征辟人才得找陛下……而且陛下下旨征召,比我有用。早些时候我按照你的意思征辟过,当然那个时候两人还小,所以不答应我也没办法。”曹操叹了口气,她很清楚王庸为什么要和她说这些,无非担心他直接与陛下说,自己会认为他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顿了顿,缓缓说道:“你我夫妻一心同体,再加上我是汉臣而非奸臣。朝廷的正常用人制度和方针,自然有专门的人负责,我只负责军旅的事情,无需再和我商量。”
“那以后我就这样好了,当然,回家之后我会和你说一下的。”王庸笑了笑,“我发现我越来越爱你了!”
“我也爱你,可以了吧?好了,我还要工作,你也快点忙完这边的事情,今晚我要吃点好的,对了,给我温一壶酒,太累了。”曹操随口说道。
“好嘞,今晚给你温一壶杜康!”王庸笑道,随即转身离开。
准备了下午茶之后,王庸没有直接回去,而是直接进宫。刚好刘协也在喝下午茶,御厨都是人才,慢慢琢磨和研究下,也创造出不少的烘焙品和糕点,就品质而言不下于他。
想要依靠后世的菜谱和食物种类,就称霸这个世界的烹饪界,那纯粹是自找没趣。真正可以依靠的,还是自己的厨艺。关键要接受‘天下不止他一个天才’,这个事实。
“征辟三人啊……可以,我立刻写一份诏书,不过为什么不提前几个月,当时才选拔了一批郎官。”刘协很疑惑,但并没有拒绝。
“我也是刚刚想到这三人……”王庸有点不好意思。再说几个月前,才托关系把王经和王机给送过来当郎官,若是再提议三人,估计有点说不过去。
“既然你那么在意这三人,那这三人应该与众不同,到时候她们若是过来,少不得我要亲自见见她们。”刘协想了想。
“这是要的,其中一个有宰辅的才能,只是现在还很稚嫩,可以慢慢跟着几个长辈身后学习。我唯一担心的是,她不甘心慢慢熬履历,打算一飞冲天。”王庸叹了口气。
历史上曹操也征辟过诸葛亮,毕竟‘卧龙’之名谁不好奇?只是他的文臣班底已经形成,诸葛亮来了也只是从底层熬起。后者索性不应征,后来投靠刘备,不多时就混成第一文臣,更出任蜀汉丞相,谁知道这个世界的她,是否也不甘沉寂……
………………………………
第826章 诸葛亮拒绝征辟
“拒绝了?她们居然拒绝了?”王庸看着手中的心寒,不由得惊呼。
前后十多天,时间已经进入二月,距离中旬也就几天。快马送过去的旨意,庞统,黄月英和诸葛亮三人给予回复,三人都同时拒绝征辟。
理由基本上就一个:少不更事,无法担任重任。
在这个十五岁已经成年,同时已经开始在外面工作养家糊口,甚至十七八岁已经出仕的时代,已经十九岁的诸葛亮,已经二十一岁的庞统,还有十八岁的黄月英,以‘少不更事’作为不出仕的借口,显然有些敷衍。
“《大汉周报》已经传到各地,袁绍那边的情报渠道,也已经表明,在看到《大汉周报》之后,袁绍就召集了四大谋士,然后第一时间整兵备战。不仅包括河北三州,青州也开始各种动作,甚至有不少信使去了南匈奴那边……谁都看得出来,朝廷和袁绍之间,怕是要有一场大决战。”曹操对此并不奇怪。
无非是不打算掺和进来,坐等局势明朗。若是朝廷败了,那么自己也要跟着陪葬,若是袁绍败了,她们本身有才华,要出仕也不迟,反正按照如今朝廷的情况下,她们也不可能一下子身居高位,以后还得要慢慢熬履历。
说得极端一些,估计她们也在考虑,是否要投靠孙权。后者已经几乎平定了越人作乱,虽然有些伤筋动骨,不过也算是割据了江南。别看只有四郡之地,却包括了后世三四个省份,潜力还是有一些的。
“她们除非是傻了,才会去投奔孙权。”王庸却觉得不可能,“且不说诸葛瑾已经在孙权麾下出仕,诸葛亮再过去投奔,那么不符合世家的基本操作。总不成,诸葛家打算全部都绑在孙权这艘战船上吧?”
关键江东也有江东的劣势,为什么这个时代要称之为江东,而不是江南。扣除吴军,豫章郡北部和会稽郡北部之外,偌大的江南几乎没什么城池。武夷山脉横贯的地带,太多的越人分布在这里,到处都是原始森林。
人口少,而且中原因为高产作物保证粮食问题,土地本来也多,没多少人为了避难过去。扣除早期黄巾之乱之后过去的那一批,江东的人口实在不多。
后续又经历连番大战,人口,兵源都是问题,向北进攻难度可不是一般的高。而且,历史上也很少有,定都江南之后,还能北伐成功的朝代。
扣除江东之外,交州那边的实际掌控者士家,其家主士燮并无野心,只需要完全掌控荆州,派个人过去,就能让她投降。刘表虽然没有完全把权力交还朝廷,不过已经表明了基本忠心,打败袁绍之后,派人过去,就说试点推广到荆州,就能让军政分离,让他在那边善后几年,荆州可定。
西北马腾不必说,根据最新的消息,他已经逐渐控制西北的军权,政治方面,朝廷也派遣了一些官员协助他,又提拔了几个和他关系不错的凉州士子,韩遂所谓的名望,在一点点的削弱。
益州的刘璋其实反而问题更大,他虽然已经得到正式任命,但本身没有拿得出手的人才,与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