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大帝-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随行的还有数十名锦衣卫官兵,不过他们只是在外围给影卫组跑跑腿,掩护这次营救行动罢了。
阿顺等人到达北京后,使用了杨毅和王承恩曾经使用的方法,从护城河潜入了皇宫中,刺探朱媺娖的所在位置。
侦查的结果还好,朱媺娖虽然被朱由检斩断了左臂昏迷,但经过一年的修养,身体状况已经无碍。
加上从宫女口中得知父皇崇祯帝成功逃出北京,到了南京,并掌握了江南政权,不由放下了心中的忧愁,老老实实的被李自成软禁过着简单的生活。
因为朱媺娖的特殊身份,除了两个照顾她日常生活的宫女,没有其他人敢接近软禁朱媺娖的偏殿,这倒是方便的影卫组的行动。
当影卫组的特工出现在朱媺娖的身边时,确实将她吓了一大跳。当来人告诉她,他们是她父皇崇祯皇帝派来营救她的锦衣卫时,不禁感到开心异常。
然后,根据影卫组的策划,制造出朱媺娖生病的假象,再打晕两名照顾她的宫女,影卫组就将朱媺娖从护城河带出了北京城,然后连夜逃往南京。
等皇宫的人发现被软禁的坤兴公主朱媺娖一整天没有吃饭,报告李自成后闯进去一看,除了两名昏倒的宫女外,哪里还有坤兴公主的踪影。
李自成自然勃然大怒,下令封锁京城,大肆搜捕,但已经没什么用了。影卫组的特工已经带着朱媺娖离开北京,往南京跑了。
崇祯十八年六月初七,坤兴公主朱媺娖平安抵达南京,杨毅以崇祯帝朱由检的身份欢迎她的平安归来,并对当初在北京斩断她左臂的事进行了道歉。
朱媺娖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公主,一直都并无责怪父皇的意思。现在见父皇不仅派人营救自己,还向自己道歉,不知有多开心了。
当然,随着坤兴公主平安抵达南京的消息传回北京,又将李自成气得吐血,杀了无数太监、宫女、皇宫侍卫以泄愤。
明洋天水作品,正版,求推荐票。
………………………………
第82章 狙击手大队
随着兵工厂的建立投产,崇祯十八式步枪、北京式手枪实现了批量生产。作为保护皇宫和崇祯皇帝的南京锦衣卫,率先开始了新式火器的使用和训练。
在满足了锦衣卫的需求后,这些新式武器也陆续送到中央警卫团和禁卫军第四师官兵手中,开始进行新武器的实际训练了。
经过一年多的严格训练,身为中央警卫团一名中士士兵的常国强,在身体素质、单兵战斗力、纪律性上都有了显著提高。
不仅如此,皇上还派老师到军中开设文化课,让所有官兵学习认字。原来只认识几个简单汉字的常国强,现在已经能自己写信了。
前段时间,听说皇上建了一个兵工厂,生产出了比原来的火铳、鸟铳更加先进的火器。然后,班长、排长等底层军官就被集中去学习新式火器的使用了。
常国强以前在南京城卫军服役的时候使用过老式的火铳,从枪管前端装弹药,很不方便。听班长说现在的这个新式步枪是从后面装子弹的,操作简单。而且射程远、威力大,还有瞄准装置,常国强就充满了期待。
自从被选拔加入中央警卫团之后,顿顿包子、馒头、白米饭,还有许多荤菜、素菜自己加,这日子可比原来当南京城卫兵的时候爽多了。
虽然每天训练很辛苦,而且还要被强制去学习认字,但常国强还是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更令常国强对皇上充满感激之情的是,以前只发少量薪饷还要被上官克扣的日子,在皇上组建禁卫军后就一去不复返了。
现在,即使像常国强这样的普通士兵,每个月也有1500个铜钱的薪饷了,是原来当城卫兵时的数倍。而且,这1500个铜钱是由军后勤部直接发放的,不经过自己的上级班长、排长什么的,也就不存在被克扣之类的事情了。
这笔钱,虽然不多,却足够补贴家用了,能让自己乡下的父母生活更轻松些。
常国强没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就想按皇上的要求好好训练、练好本领,以后上了战场为皇上多杀敌人。如果能立个功,当个班长、排长什么的,那就更完美了。
七月二十日晚,常国强在皇城西城门值守了十天后,被轮换了下来,回到了城北中央警卫团的营地。
第二天,七月二十一日,常国强听到哨声起-床-,跟同班战友们来到校场上,看到的却是一堆崭新的木箱子,堆在点将台上。
大家顿时来了兴趣,纷纷猜测这些箱子里的,就是那些传说中的新火器“崇祯十八式步枪”。
果然,集合完毕后,站在点将台上的教官就发话了,今天不用进行日常训练。大家今天的任务,就是在各自班长的教导下,熟悉被命名为“崇祯十八式”的新式步枪。如果班长讲解不清楚的,可以请教排长、教官。
然后,每个班长上台领了一支没有子弹的步枪,开始给士兵们讲解了起来。常国强以前使用过火铳,对火器有一些认知,加上班长的讲解,他很快就弄清楚了这个十八式步枪的参数、结构、使用方法。
数天过后,当士兵们都掌握了这种新火器的相关知识后,就开始进行实弹训练了。
在这之前,禁卫军行政部又对所有士兵进行了一次审查。隔壁班有一个士兵发了两句对朝廷的牢骚,就被取消了接触新武器的资格,被调走了。
那个士兵被调到哪里去,常国强不想了解,也无处了解,反正不关他的事,他是坚决效忠皇上的就行了。于是,常国强顺利通过了审查,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步枪和子弹。
平时的日常训练,在中央警卫团士兵中只能算成绩中等的常国强,开始步枪射击训练后,就开始展现了他的射击天赋。
每次打靶,常国强都打得又快、又准,在三个班的数十名士兵中,成绩遥遥领先。每天训练结束回到宿舍后,平日只是一个中士军衔士兵的常国强就成了战友们请教的对象,连曾经先一步培训过的班长都来问常国强如何更好的进行瞄准射击。
随着禁卫军第四师和中央警卫团的官兵们逐渐掌握了十八式步枪的使用后,成绩拔尖的官兵就被调走,作为教官前去教导其他三个师的官兵对步枪的使用。
就在拿着步枪进行了三个月的实弹训练后,常国强突然被禁卫军行政部的两名军官带走了。
看着常国强被两名军官带走,他的战友们都感到噤若寒蝉,不知道常国强犯了什么事。
常国强出身贫寒、沉默寡言,平时很少参与大家对时事的议论,不知道怎么会被行政部的人带走了。最近,行政部到处逮人,好多发表过不当言论的人,都被踢出了禁卫军的行列。
常国强也感到莫名其妙,还有一些惊慌,不知道行政部的人怎么会找上自己。但是,军令如山,禁卫军行政部召唤一个普通士兵,常国强根本就不敢反抗,只能乖乖的跟着两名军官离开了自己的营地。
到了行政部,与常国强想象不同的是,行政部这次不是要找自己的麻烦,而是召集了全军二十个实弹射击成绩极其优秀的神枪手,要组成一个狙击手大队。常国强有幸被挑中,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这二十个人,来自禁卫军四个师和中央警卫团的不同部队,但都是所在连队实弹射击成绩最优秀的士兵。
根据军长徐孚远的指示,这二十个人挑出来,单独成立一个狙击手大队,全部授予军士长军衔,加大训练强度,以后作为战场上精确打击敌军军官的力量使用。
听到禁卫军要成立这么一支特殊的狙击手大队,而自己有幸入选其中,还要被直接授予军士长军饷,常国强心中不禁充满了自豪感。
全军两万多官兵,选出二十个成绩最好的,来组成狙击手大队,可见这二十个人的优秀程度。而自己能位列其中,即将升两级军衔,可真是祖坟冒青烟、光宗耀祖啊
;
………………………………
第83章 南京的变化 一
在禁卫军开始进行新式火器训练的时候,长江以北,节制滁州、和州两府的滁州总兵黄得功家里,十二岁的小儿子黄宇麟正在跟父亲闹别扭。
黄得功三子一女,两个大儿子均已成家立业,女儿也已出嫁。唯有这个小儿子,是黄得功47岁的时候才由三姨太怀孕生出来的,可谓老来得子,因此极为宠爱。
去年,朝廷连连战败,输了北方,丢了首都,崇祯皇帝被迫逃到南京来。那时候,黄得功是不看好崇祯皇帝在南京的执政的。
在北京坐拥整个天下,也被流民乱党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更别说现在只有江南半壁江山了。以崇祯皇帝的政治水准,和朝廷在军事上的指挥水平,黄得功不认为大明朝廷还可以北伐中原,夺回北京。
所以,年轻时还很忠君爱国的黄得功因为对崇祯皇帝和朝廷的失望,心里产生了一丝佣兵自保的想法。在马士英写信联络江北四镇总兵拥兵自重、联合自保的时候,黄得功也没有明确反对。
不料,到了南京的崇祯皇帝却变得极为聪明睿智、精明果断,派兵部尚书史可法出动,瞬间拿下了马士英等谋逆乱党,让另外两个总兵高杰、刘泽清不敢擅动。自然,黄得功也开始重新审视这位已经33岁的大明皇帝。
随后,在崇祯皇帝的主导下,南京朝廷对江南各省粮价暴涨案一查到底,揪出了许多贪官污吏,连位居中枢的礼部尚书钱谦益都没放过。
这个雷霆行动,让江南各省以为乱世到来,开始胡作非为的官员们为之一震,纷纷老实了下来。
还有诸如锦衣卫改革、禁卫军改革、越级提拔宋应星、研究新式火器、发行大明新闻报、科举改革、提前预防冬季严寒、成立内阁、扶持工商业发展、成立大明中央银行等动作,无不显露出崇祯皇帝的雄才大略。
虽然少部分改革黄得功看不懂,但是,大多数动作,黄得功都是认可的。他认为,经过这些改革,南京朝廷的实力肯定会急剧提升,未必没有北伐中原、一统天下的可能性。
这样一个英明果敢的皇帝和朝气蓬勃的朝廷,黄得功还是愿意效忠的。他也不想三心二意,在史书上被人骂作叛贼。
因此,过完年后,黄得功已经回了南京三次,借口找兵部要后勤支援的机会见过皇帝三次,每次都表达了一番对皇帝和大明朝廷的耿耿忠心。崇祯皇帝也大为满意,吩咐兵部尚书史可法,一定要满足黄得功合理的后勤要求,不得拖延克扣。
正是黄得功过完年后这三次回京之旅,让自己的小儿子黄宇麟大为不满,开始在家里闹情绪。因为,黄得功每次去南京,都没有带黄宇麟。
黄宇麟虽然被宠得厉害,有点向纨绔发展的趋势,但却是真的聪明伶俐,早已可以独自看书。
大明新闻报自发行以来,就成为所有读书人争相抢购的报纸,黄宇麟也不例外。
从大明新闻报上,黄宇麟知道现在的南京有很多新鲜的东西。特别是据说人潮如织的超市,黄宇麟一直很向往,想要进去看看,到底有什么魅力,可以让南京的老百姓蜂拥而去,抢购东西。
据说,金陵超市设在长安街的总店,每天的营业额,比长安街上其他日用铺的营业额加起来还多。这个,让黄宇麟比较好奇,很想去一探究竟。
还有,据学堂的小同学说,秦淮河边建了许多儿童游乐设施,可好玩了,黄宇麟也想去见识一下。不然,同学们一起聊天的时候,就自己一个人还没去南京玩过,别人说的东西自己都没见过,可丢死人了。
父亲黄得功第一次去南京的时候,黄宇麟不知道,错过了。第二次,黄宇麟求父亲带他去,结果没有获准。
第三次,父亲还是不带自己去,说他有公务,没时间陪自己玩,就将黄宇麟撇在家里,自个带着随从去了南京。
这一下,将黄宇麟的少爷脾气激发了出来。黄得功从南京回来后,黄宇麟就开始跟他闹。不上学、撕书本、砸笔墨、打同学、跟黄得功顶嘴等等,将黄得功气得不行。
但是,不管再气,黄得功也狠不下心来打他。所谓“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对这个小少爷,黄得功真有些溺爱。
这天,夫妻几个一起讨论这事。
三姨太哀求黄得功道:“老爷,就让宇麟去南京玩两天嘛,反正也没多远,一天就到了。”
黄得功头痛道:“你不知道,现在南京城太热闹了。自从皇上放开关卡,扶持工商业后,全国许多生意人都跑到南京去做生意了。市面上鱼龙混杂,小孩子危险得很。”
黄得功的正妻、大姨太,这段时间也被这个三姨太生的小少爷折腾得筋疲力尽,巴不得这个惹事精滚远点。于是接话道:“有什么危险的你那么多侍卫,派几个人贴身保护他就得了,我还不信有人敢欺负你这个小少爷。”
三姨太连连点头道:“不错不错,大姐说得对,老爷多派几个人保护宇麟就行了,不会有什么危险。如果老爷实在不放心,老大黄宇轩不是在南京户部做事么,让他大哥下了班带他出去玩就行了。”
黄得功大儿子黄宇轩正是大姨太所出,一听这话,大姨太马上反驳回去:“这怎么行现在南京各部都忙得不行,宇轩上个月写信还说天天加班,累得不行呢。宇麟要去哪里玩,自己去就行了,就不要去打扰他大哥休息了。”
黄得功点头道:“不错。皇上初到南京,老大正是努力表现、获取赏识的时候,怎么能整天陪小孩玩耍呢耽误了宇轩的工作,那就得不偿失了。”
三姨太讪讪道:“我又没说让宇轩整天陪宇麟,只是叫他下了班陪陪而已。”
大姨太道:“下了班也不行。工作那么累,宇轩下了班就该好好休息,岂能陪一个小孩子瞎玩。”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二姨太发言道:“老爷,我看让聂云陪宇麟去玩吧。反正衙门里也没什么事,让他们去南京玩几天也行,聂云也有一年多没去过南京了。”
聂云是黄得功的女婿,二十一岁,现在滁州衙门做一个比较清闲的小吏,而女儿就是二姨太所出。所以,在家务事上,平时二姨太一般是不发言的。现在看大姨太、三姨太争执起来,二姨太就想让女婿跟小少爷亲近亲近,间接获得老爷的信任。
果然,黄得功考虑了一下,就道:“那好吧,就让聂云陪宇麟一起去吧。”
;
………………………………
第84章 南京的变化 二
此时的黄家小少爷黄宇麟,被黄得功关在后院,不许出门,却仍然将后院闹得鸡犬不宁。而后院的仆役们又不敢对少爷进行劝说,只能跟在后面,眼睁睁的看着黄宇麟“胡作非为”。
正在黄宇麟对花园里几株名贵花卉进行惨无人道的破坏时,他的陪读书童黄小四兴高采烈地从外面冲了进来,院门口两个家将拦都没拦住。
“少爷,少爷,好消息,老爷同意让你去南京玩了。”黄小四兴奋地大声喊道。
本来心情特别烦躁,正在大肆破坏花卉的黄宇麟,一听这话,连忙停下手里的动作,问黄小四道:“真的吗你从哪儿听来的”
这时两名门口的家将终于冲进来抓到了黄小四,准备将他强行拖出后院去。
老爷吩咐了,要将小少爷关在后院两天,不准出去玩。除了后院的园丁杂役,其他人也不准进后院陪他耍,连少爷的书童黄小四也不例外。
黄小四一边挣扎一边道:“我刚听二姨太的丫鬟小红说的。二姨太说让聂云姑爷陪你去南京,老爷同意了。”
黄宇麟一拍巴掌,道:“好啊终于可以去南京玩一玩了。”
然后,黄宇麟抬头挺胸,趾高气昂地对那两个家将道:“听到没我爹都同意我到南京去玩了,肯定马上就放我出去。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快给我放了小四。”
两个家将对视了一眼,思考了一下后还是将黄小四给放了,不再非要将黄小四拖出去了。两人向小少爷行了个礼,回到门口继续站岗去了。
果然,没过多久,就有一个黄得功的贴身侍卫来叫黄宇麟了,让他到前院大堂去。
到了前院父亲面前,黄宇麟就压下心里的兴奋,变得极为乖巧,乖乖的听黄得功的训斥。他怕自己表现不好,老爹改变主意的话,就糟了。
不过,这样子的表现是瞒不过黄得功的。但是,既然答应了放黄宇麟去南京玩,黄得功也不会反悔。
在对这个小儿子进行了一番口头教育后,黄得功反复的叮嘱,让黄宇麟外出期间必须跟着他姐夫聂云,不许到处乱跑,以免发生意外。
黄宇麟自然不会在此时去忤逆老爹,所有的叮嘱都答应了下来,并且保证乖乖听姐夫的话,不会在路上惹是生非。
此次小儿子出行,除了黄宇麟的书童黄小四,女婿聂云外,黄得功还安排了十名侍卫、一名副管家和两名丫环。
侍卫自然是保护黄宇麟安全的,管家负责财务以及安排一行人的衣食住行,两名丫环就负责服侍照顾黄宇麟了。
聂云也是出身于官宦之家,不过他老爹只是一个小小知县,比之岳父黄得功,聂云家就要逊色许多了。
因此,得到岳父黄得功让他陪小舅子黄宇麟到南京去玩几天的吩咐,自然欣然前往。至于工作嘛,衙门里都知道他的身份,自然有人接手,也不会记他旷工。
虽然自己现在职位很低,但只要将小舅子哄高兴了,让岳父满意了,以后资历一到,自然步步高升,绝对不成问题。所以,在聂云心中,努力工作什么的都是浮云,哄好小舅子黄宇麟,才是第一位的。
因此,出发的时间虽然安排在两天后,但聂云第二天就跑到总兵府去了,询问岳父有些什么吩咐和要求。
大家准备了一天后,第三天一早,聂云就带着黄宇麟离开了滁州总兵府,带着十多个仆人侍卫浩浩荡荡的往南京而去。
现在是夏天,天气也不错,十二岁的黄宇麟离开总兵府后,就像出了笼的小鸟,兴奋得到处乱窜。
本来黄得功是要安排马车将黄宇麟送到长江码头去的,但黄宇麟以此次出行本就是要游玩,坐车上没意思为由拒绝了,黄得功也没有坚持己见。
因此,从滁州城到长江码头,一百多里路,一行人就要一直步行了。有黄宇麟这个小屁孩,速度还不快,肯定不可能一天就赶到长江码头去。好在路上也要经过几个县城和村镇,倒也不用担心露宿野外。
黄宇麟一出了滁州城,在路上就开始作乱,这里瞧瞧、那里看看,偶尔还要钻树林,自然苦了他姐夫聂云。
聂云心里有了巴结小舅子的想法,既不敢过于管教,又怕他丢了无法跟岳父交代,只得跟在黄宇麟屁股后面,时时看着。
聂云的紧张是有道理的,因为路上的行人确实比以前多了很多。
自从皇帝下旨取消各地关卡后,虽然有些地方还在阳奉阴违,但明面上的关卡确实少了很多。加上朝廷扶持工商业发展的举措,导致路上的行商比往年多了许多倍。
这样的情况,就怕鱼龙混杂、遇上人贩子,将小孩子抓到山区去卖给别人当儿子。因此,除了管家、丫环等人一直沿着大路赶路外,聂云就带着几名家将紧紧的跟在黄宇麟身后。万一出现什么意外,可以马上进行补救。
自然,这种形同贴身监视的行为是要遭到黄宇麟的激烈反对的。但聂云坚持己见,决不妥协。他还分得清轻重,其他事情都好说,但黄宇麟的人身安全必须得到保障。
走了一天的路,疯玩了一天的黄宇麟终于累了,嚷嚷着要吃饭、睡觉,聂云等人自然求之不得。
傍晚,黄宇麟一行人进了一个小县城,找了一家看起来比较高档的酒楼准备先吃饭,然后再去找客栈开房休息。
点菜的时候,小二问道:“各位客官,本店最近推出一种新式美食,不知各位想不想试一试”
听到新式美食,本来很疲惫的黄宇麟马上恢复了精神,问道:“什么新美食”
小二答道:“回这位少爷,年初南京城里新开了一家火锅店,据说是从皇宫流传出来的手艺,非常美味,皇上都经常吃的。我们掌柜听说了后,带着掌勺师傅专程去那家火锅店学了两个月,终于学会了如何做这种火锅。今天,本店第一次推出这种火锅,中午卖了两桌,客人们都赞不绝口啊不过,就是有些食材比较稀缺,价钱有点高。”
;
………………………………
第85章 南京的变化 三
黄宇麟等人从没听过“火锅”这个词,自然不明所以。至于价钱,已经被黄宇麟等人自动忽视了。对黄得功这般等级的大官来说,吃什么山珍海味也吃不穷他。
经过店小二一番解释,大家才知道,这跟自古以来民间一些用鼎煮食的方法差不多。但现在这个火锅的吃法,跟鼎食还是有些不一样,有很多改进之处,绝对不是以前的鼎食可媲美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