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大帝-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毅点了点头,凌义渠还是很识时务的,没有任何迟疑,让他比较满意。

    吩咐完凌义渠,杨毅再转头对张慎言、刘宗周等人问道:“此事大家已经知道,你们看应该怎么办拿出一个章程来。”

    几人互相望了一眼,刑部尚书张慎言道:“回陛下,此事我们尚不清楚具体情形,不便下结论。微臣建议,先由都察院带头,刑部、大理寺、应天府配合,将应天府范围内的粮价涨到何种程度,有哪些粮商参与,都有些什么关系背景调查出来,再谈下一步的处理。”
………………………………

第26章 枪杆子里出政权

    杨毅点了点头,问刘宗周道:“刘御史,你觉得张慎言这个建议怎么样”

    刘宗周回道:“微臣赞成张尚书的意见,我们先调查清楚情形再谈下一步的处理。”

    杨毅又点了点头,道:“那好,按张慎言的意见,就以都察院为首,刑部、大理寺、应天府为辅,组成联合调查组,调查南京及应天府粮价暴涨一事。中原大地流民四起,就是因为老百姓没饭吃,才跟着李自成造反,导致北地尽失,朕也不得不迁都南京。因此,此事你们必须引起重视,不得偏袒任何人、隐瞒任何事,无论涉及到谁,都必须给朕如实报上来。为了防止有人通风报信,导致消息泄露,嫌犯逃离,朕将派几名锦衣卫进入调查组,专事监督调查组的工作。他们不参与调查粮价暴涨一事,但会监督你们有没有认真调查,有没有徇私舞弊,然后奏报给朕。”

    闻听皇上要派锦衣卫进入调查组,刘宗周等人均皱起了眉头。刘宗周道:“皇上,您不是说要削减锦衣卫的职能,不再胡乱插手各部署政务了吗为什么现在又要锦衣卫参与此事”

    杨毅摇了摇头,道:“刘御史理解错了,朕并没有让锦衣卫参与此事。他们没有调查权、没有逮捕权、也没有刑讯权,只是监督汇报调查组的工作而已。而且,我刚才说了,此事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可能引发老百姓造反。说严重点,这些粮商的无序涨价行为,就是在危害大明江山,危害朕的统治基础,完全可视之为谋逆。因此,朕派锦衣卫监督调查组,也是理所当然的,否则朕如何安心”

    刘宗周等人细细一想,觉得皇上说得也有道理。而且这次锦衣卫并不是像以前的锦衣卫那样可以直接调查、逮捕、刑讯官员,他们只是监督调查组的工作,汇报给皇上而已,对调查组成员的人身安全并无直接的威胁。

    刘宗周舒了一口气,点头道:“好吧,此事就按皇上的吩咐办。微臣回去就调派人手,和刑部、大理寺、应天府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此事展开调查,半个月之内当会给皇上一个调查结论。”

    杨毅再吩咐张慎言道:“为了防止走漏风声,嫌犯逃跑,张慎言你要安排捕快,着私服便衣,全天候监视嫌犯,不要让他们逃离我们的掌控。”

    张慎言点头应是,众人又商议了一下调查组的人数规模、调查范围等事情后,刘宗周等人就退出皇宫,组建调查组去了。杨毅也叫人将王承恩找来,吩咐他派几个有原则、机灵的锦衣卫,进入调查组,监督调查组的工作。

    崇祯十七年五月初六,以南京都察院为首,刑部、大理寺、应天府为辅,皇帝亲自关注的南京粮价暴涨案调查组成立。调查组成员数十人,由督察院左都御史刘宗周为调查组组长,对应天府范围内各大粮商囤积居奇、胡乱涨价一事开始展开调查。

    并且杨毅吩咐,如果粮价暴涨范围超过应天府,调查组可以奏请皇帝后扩大调查范围,一定要将此事彻底调查清楚。

    调查组成立,开始查案后,杨毅又恢复了自己的日常生活。

    杨毅来自后世,看多了蓝领、白领、淘宝店主经常过劳死的新闻,不想自己美好的皇帝生活还没享受够,就被工作给累死了。因此,他对朝政的热衷程度比原来的崇祯帝朱由检降低了很多很多。

    像朱由检那样,天天开朝会、事必躬亲、操劳过度,杨毅是不赞成的。要知道,诸葛亮就是因为不懂得放权,自己把自己给活活累死了。杨毅可不想跟诸葛亮一样,正在年富力强、手握大权的时候,就被工作累垮,最后挂掉。

    杨毅到了南京后一照镜子,发现崇祯帝三十来岁而已,就已经头发花白,眼长皱纹,都是朱由检以前把自己给累的。杨毅现在附体到崇祯帝身上,自然不想早早离开人世。

    于是,除了极为重要的朝政大事外,其他具体的行政事务,他都吩咐各部署自己拿主意,不用事事上奏。事后做个记录交到司礼监进行备案,供杨毅偶尔查询就可以了。

    杨毅自己则在御医的指导下,调理身体,并坚持跟锦衣卫官兵们一起锻炼,没有过多的去干涉南京的朝政。

    作为一个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的中国人,杨毅认为,自己只要认准毛爷爷说的一个原则就可以了:枪杆子里出政权。只要把兵权牢牢抓住,其他一切问题,都不成问题。在禁卫军还未组建成形之前,锦衣卫就是他最大的依靠。得跟这些锦衣卫官兵多多亲近,不仅锻炼了身体,还拉近了关系。

    为了不让自己被繁琐的朝政绑架住人生自由,杨毅在朝廷的第一次大朝会之后,就下令南京朝廷每旬初开一次例行朝会,讨论军国大事就行了。其他时间,各级官员按部就班各干各的事,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开会上了。

    如此,既不像朱由检那样天天大清早爬起来跟大臣们吵架,也不用像万历帝那样几十年不上朝对朝政不闻不问。如此规定,虽然遭到少数人的反对,却获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

    本来南京由陪都成为现在的中央政-府,各部署主官就已经忙得双脚跳了。大家本来年纪都不小,如果每天还要花几个时辰来回上朝,那真是让人疲惫不堪啊杨毅的这一规定,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拥护。除了有什么真正的急事,召开紧急朝会外,大家就每个月上朝三次就行了。

    几天过后,五月十一早上,五月中旬的例行朝会继续在南京皇宫的奉天殿召开。

    各部署主官通报了五月上旬的工作总结和中旬的工作计划后,兵部尚书史可法出列上奏道:“禀陛下,微臣和王承恩大人一起负责南京禁卫军的选拔工作。经过近半个月的选拔,已经选出了最精锐的两万士兵,作为驻守南京的禁卫军。接下来任命各级军官,以及如何布防、训练、巡逻,请皇上示下。”
………………………………

第27章 《天工开物》的作者

    这个事情杨毅在这段时间已经查了很多互联网上的军队资料,综合了南京的实际情况后,已经有了初稿。于是对史可法问道:“原来的南京城卫军选拔完禁卫军后还剩多少人”

    “还剩两万多人”史可法答道。

    杨毅道:“原想将这些人调往江北的计划现在暂缓一下,由这些原来的城卫军官兵继续驻防南京。等选拔出来的禁卫军各级军官任命齐全、整编完整后,再接收防务,这个时间可能要半个月左右。这期间,南京城不能产生任何混乱,朕相信以史尚书的能力,一定可以完成这个任务吧”

    史可法点了点头,答道:“请陛下放心,微臣会亲自坐镇,南京不会产生任何混乱。”

    史可法兼任五军都督府总督,不仅名义上统领江南所有军队,而且这些驻守南京的城卫军原本就是他的直属部下。其中有许多亲信将领,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尽管很多优秀官兵都被选拔进了禁卫军,剩下的人在军事素质上要差一筹,却并不妨碍史可法的命令在这支部队中得到彻底的执行。

    因此,史可法有这个信心,只要没有外敌来攻,南京的城卫军就不会产生混乱,能够维持好南京的城防治安工作。

    杨毅点了点头,继续道:“至于禁卫军具体的军官任命、编制安排,待会散朝后我们再仔细商议。”

    “是”史可法应了一声,退了下去。

    工部尚书刘源济见史可法退了下去,就站出来上奏道:“禀陛下,听闻皇上抵达南京,需要大量人才充实各部署,广州知府宋应升推举其弟宋应星就任工部左侍郎一职。吏部王铎大人以宋应星此前官职仅为正五州,而工部左侍郎是正二无法越级提拔为由,拒绝了宋应升的推举。然而,微臣认为宋应星人才难得,肯定可以胜任工部左侍郎一职,特奏报陛下定夺。”

    杨毅眉头一皱,心里就有些不高兴了。这宋应升一介知府大人,怎么不知道避讳一下呢,竟然举荐自己的弟弟当工部左侍郎而且还是从正五升正二也太过分了些。

    后世形容那些升官快的人是坐直升飞机,杨毅看这宋应升简直是想让他弟弟坐火箭啊这样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就该一口回绝他,不要给他任何面子,王铎做得好。

    同时,杨毅也对刘源济感觉不爽了。他也真是的,这种毫无疑问的事也会拿到朝会上来说,简直是不知轻重。

    果然,杨毅还没开口,旁边的吏部尚书钱谦益就嗤笑道:“刘尚书,你年纪应该比我还年轻几岁,不至于老糊涂了吧既然这宋应星之前仅为正五州,哪怕是破格提拔,提到从四正四甚至从三还可以接受。但你想将他一下子从正五到正二中间跨越了从四正四从三正三从二整五级,这跨度也太夸张了吧”

    “就是一个小小知州,转眼间就想跟我们平起平坐,位列中枢,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其他在正二右的官员议论纷纷地说道,言语中不无嫉妒之意。

    刘源济怒气冲冲地反驳道:“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于崇祯十年刊印发行,数月间便流传天下,在各界均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其涉及范围之广,专业研究之深,遍数当今天下,有谁能及其兄举贤不避亲,举荐他就任工部左侍郎,本尚书认为就是人尽其才的典范。”

    钱谦益呵呵一笑,道:“一本天工开物,奇技-淫-巧之术罢了。本尚书也看过,不过是介绍一些农业、手工业的生产知识而已,还当不得如此跨越五六级的破格提拔。”

    言语中,一副看不起农业、手工业生产,对其满是嘲笑的姿态。想他钱谦益才高八斗、文坛领袖,怎会将这些杂书放在眼里至于写这书的宋应星,自然也就不认可他有什么可以破格提拔的资格了。

    刘源济既然在吏部尚书已经否了这个举荐的前提下,还将此事拿到例行朝会上来说给皇上听,自然是对宋应星极为认可的。听到钱谦益这么瞧不起宋应星和他的天工开物,自然是怒气横生,极力反驳,两人当廷争执了起来。

    不理刘源济和钱谦益在那里为宋应星是否有资格破格提拔而争论不休,杨毅自从听到刘源济口中蹦出天工开物一书的名字后,整个人都懵了。

    天工开物号称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上了后世初中的历史课本进行介绍的,大名鼎鼎,杨毅自然也看到过。只是,读书的时候距离现在时间太久远,他已经将天工开物的作者是宋应星这一点完全给忘了。只有天工开物这本书的名字,名气太大,还记得清清楚楚的。

    因此,在听到那个他起初还看不起,认为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宋应星就是天工开物的作者后,杨毅就瞬间懵了。他没想到,这个宋应星,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天工开物的作者。

    杨毅暗自庆幸自己幸好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被钱谦益将话头接了过去。不然,驳斥宋应星的言语论一出口,这脸就丢大了。宋应升和刘源济推举宋应星来就任工部左侍郎,绝对的人尽其才、才堪大用。

    不理会他们在那里争论不休,杨毅立马闭上眼睛,用查起了宋应星的相关资料。

    过了两刻钟之后,杨毅睁开眼睛,听到刘源济、钱谦益还在争吵,对他们吼道:“都停下来,听朕说。”

    两人停止争吵,转头看向皇上。只听杨毅说道:“关于宋应星,朕认为他所著的天工开物及其他著作具有广泛的实用性,能很好的指导全国各行各业的生产生活。虽然他本身的比较低,但朕认为人才难得,将他提拔到工部左侍郎的位置上,可以更好的发挥他的特长,指导我大明朝的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矿藏开采利用等等。因此,朕批准刘源济所奏,任命宋应星为工部左侍郎,协助尚书刘源济的工作,即刻上任。”
………………………………

第28章 禁卫军提督

    听到皇上如此说,钱谦益急道:“皇上,这不合规矩啊怎么能如此随意提拔一个低级官员到如此重要的高位之上呢这让其他同僚如何去想啊”

    对钱谦益,杨毅已经有了一些不满。且不说原来的历史上他投降过清朝,就说最近几天都察院正在调查的应天府粮价暴涨案,就是他的亲堂弟钱谦礼牵头囤积居奇搞起来的。现在还不知道此事跟钱谦益有无牵连,但你作为礼部尚书,却没有对亲堂弟进行训导教化,就是一种失职。现在还仗着老资格来反驳自己对宋应星的任命,实在是太骄横跋扈了。

    杨毅第一次拿出了封建皇帝独断专横的特权,一拍龙椅扶手,道:“此事已定,不必多说,吏部尽快将宋应星的调任手续办完,让他尽快上任。”

    吏部尚书王铎应了一声:“遵旨”

    钱谦益见反驳无效,也没有再说下去了。要知道,在北京的时候,崇祯帝可是有频繁撤换朝廷大员的恶习的。要是自己再忤逆下去,搞不好就要被皇上撤换了。礼部尚书虽然不是最有实权的,却也是六部尚书之一,比都察院、大理寺这些衙门的主官权利要大得多,不能轻易把官丢了。

    杨毅见钱谦益不再纠缠,就问刘源济道:“刘源济,宋应星现在身在何处”

    刘源济答道:“回陛下,宋应星现就在城内,住在金陵客栈。”

    “嗯,好”杨毅点了点头,然后对旁边的随堂太监吩咐道:“给宋应星下旨,命他明日下午入宫觐见,朕要跟他探讨一下农业、手工业、矿藏方面的事情。”

    “遵旨”随堂太监躬身应了一声。

    听到崇祯帝竟然要召见宋应星,还要跟他探讨农业、手工业、矿藏方面的事情,钱谦益和某些向来重视资历的官员都感到有些愤愤不平。大家都是从底层一级一级升上来,凭什么这宋应星就因为写了几本杂书,就一步登天,从正五到正二这种差别,也怪不得大家羡慕嫉妒恨啊

    杨毅却不会去理会他们,他有很多后世农业、工业、矿产方面的资料,却没有合适的人去实施。这宋天星既是官员,又是科学家,正好让他负责这些事情,也算是人尽其才了。杨毅安排宋天星明日下午进宫,就是想与他好好聊一下这些话题。

    这次例会开了两个多时辰,一晃眼早上就过去了。下午,史可法和王承恩一起在乾清宫面见杨毅,向他陈述关于禁卫军选拔的相关事宜,商讨接下来关于禁卫军各级军官的任命和后续的编制、训练、巡逻、驻防等问题。

    在史可法和王承恩推举的几个人选中,杨毅结合韩赞周给他的情报和自己查询得到的资料,选择了崇祯十五年的举人、精通兵法的徐孚远为南京禁卫军提督。

    徐孚远出生于1599年,是崇祯十五年的举人,今年才45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杨毅自己查到的互联网资料显示,徐孚远最后也是抗清而死的。这是一个民族英雄,完全可以放心任用。加上其精研兵法,文武双全,提督南京禁卫军,最是恰当不过。

    确定了禁卫军提督的人选,几人再商议了禁卫军的两名副职和数位具体的领兵人选。至于中低层军官,杨毅准备从禁卫军中就地提拔,让基层官兵更有凝聚力。

    商议完了军官的任命后,史可法就想问关于禁卫军的编制、训练问题,杨毅却摆手阻止了这个话题。

    史可法虽然是兵部尚书,但杨毅却深知禁卫军的重要性,不是普通的军队可比。这是防卫南京的御林军,是皇帝的亲军,是他以后在这个时代生存的保障。杨毅已经给了史可法禁卫军军官的推荐权,就不能在给他插手禁卫军编制、训练的机会了。

    不是不信任他,而是为了让自己的命令能在禁卫军中得到彻底的执行,不会受到史可法这个兵部尚书的影响。因此,关于后续的编制、训练等问题,杨毅想跟新任的禁卫军提督徐孚远商议,而不是跟史可法和王承恩商量。

    史可法见皇上阻止了这个话题,就意识到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不能再插手进去了。皇帝的御林军,一向是外臣的禁区。谁敢在没有皇帝属意的情况下去插手皇帝亲军的事,那是很危险的。

    轻一点的情形,是失去皇上的信任;严重的话,甚至有可能会被皇帝怀疑你居心叵测、图谋造反。

    因此,史可法和王承恩也没有再谈后续的编制、训练问题,而是提出现在禁卫军已经选拔完毕,请皇上尽快让徐孚远上任,整编完成后好接收南京防务。

    这个自然合杨毅的意,他也想早点完成禁卫军的整编,掌握住南京和应天府的防务,为自己的人身安全加一道保险。

    史可法和王承恩离开后,杨毅就下令让宦官去传召徐孚远,让他第二天一早觐见。杨毅有一些现代军队的编制、训练资料要跟徐孚远商量,他想让徐孚远帮他建立起一支区别于明朝军队的现代化军队,在以后的战争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除了徐孚远外,其他几名高级将领也将在明天进行接见,认识一番。

    五月十二早上,新任南京禁卫军提督徐孚远由一名司礼监太监引路,带入皇宫,在乾清宫面见崇祯帝。

    徐孚远昨天接到入宫面圣的旨意时,已经得到了自己即将出任南京禁卫军提督的消息。禁卫军提督,执掌京畿安全,历来是皇帝的绝对心腹。这对之前仅为从三击将军的徐孚远来说,绝对是越级提拔了。

    同时被兵部尚书史可法和司礼监提督王承恩看中,提名为禁卫军提督的候选人整整有八个,徐孚远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皇上选中。他只能暗自下决心,要在禁卫军提督的职位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皇上尽忠,以报皇上知遇之恩。
………………………………

第29章 军衔改革

    见完礼,杨毅对这个四十多岁的举人儒将道:“徐孚远,经过近半个月的选拔,南京禁卫军士兵已经选拔完毕。朕在史可法和王承恩推举的人选中看中了你,任命你为禁卫军提督,希望你尽忠职守、镇守南京,不要让朕失望。”

    徐孚远激动地大声效忠道:“请陛下放心,微臣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皇上、为大明王朝尽忠,绝无一丝懈怠。南京禁卫军从今往后,自微臣以下,唯皇上之命是从。”

    杨毅听着徐孚远宣誓一般的效忠词,一种激动的情绪涌上心头。

    锦衣卫只能算亲兵侍卫,要时刻守护在自己身边的,并不能派出去参加大规模的战争,最多当特种部队去执行一些特殊任务罢了。而禁卫军却是可以派出去参加大战的。

    如果禁卫军训练得好,武器装备跟上,这两万人就抵得上李自成十多二十万人,叫杨毅如何能不激动。这是他在明朝第一支亲手掌握的军队,从提督到士兵都接受他的直接指挥,是他军事改革的,也是大明帝国崛起的。

    徐孚远表完忠心后,杨毅就对他道:“今天找你来,是想跟你商讨一下关于禁卫军的编制问题,以及朕的其他一些想法。”

    徐孚远道:“皇上请讲”

    杨毅道:“朕经过痛失北京的巨变后,在到南京的路上思量了很多,觉得我们大明目前的军队无论是兵源、编制、装备、训练等,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各地卫所我们暂且不管,朕想先从禁卫军开始,进行编制、装备、训练等各方面的改革,进行一些新的尝试,看能否提高禁卫军的作战能力。”

    徐孚远也亲眼所见明末军队战斗力之低下,常常被农民起义军一击而溃,四处逃散,战斗力几等于无。听到皇上想从禁卫军开始改革,进行一些新的尝试,徐孚远也比较赞同,但不知皇上会怎么改革,且先听一听再说。

    于是,徐孚远点头道:“微臣赞同进行军制改革,提高军队战斗力。不知皇上想对禁卫军进行怎样的改革”

    杨毅点了点头,对徐孚远道:“禁卫军无论军衔还是编制,朕都有些新想法。这里有一套新的军人军衔制度,你先看看。”

    说完,让旁边的随侍太监将一份军衔表拿给徐孚远。

    这是杨毅按后世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衔制度,结合明朝实际情况制定的军衔制度。总的来说,就是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一等兵、列兵的划分。杨毅进行了简化,没有大将、准将、大校、准尉等等军衔。

    以后军人拥有军衔后,职级就将与文官脱钩,不再称几官了。

    徐孚远花了小半个时辰的时间,才将这页新的军衔制度看完。很多军衔名词他根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如果不是杨毅在这些军衔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