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时代1902-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拜会完了张謇后,蔡乃煌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南京,拜见其顶头上司两江总督张人俊,以及苏州的江苏巡抚程德全,请求他们向朝廷奏明上海的危机,并希望说服朝廷接受张謇等三联集团的提议,让三联集团来救市,挽救上海危局。

    说实话,刘继业并没有料到蔡乃煌会如此轻易的答应了张謇的要求。他本以为蔡乃煌作为朝廷官僚还要扯皮一番,却没有想到对方长期担任上海道台,接触了许多商业知识,对这次银钱业危机有着较清晰的认识。

    不过虽然有些出乎意料,但是结果毕竟是好事;如果政府能够承认三联集团救市手段的**性,那么手握最多筹码的三联集团就能够以能够救命的现金为支撑,让上海陷入危机的银行业界都加入协商银监会和证监会来。

    有了蔡乃煌的承诺,再加上孙多森也从天津的事务中抽开身来到了上海,三人便开始大量会见陷入危机、直接需要资金注入的钱庄老板,协商讨论注资的方案。

    所谓有钱就是大爷;这句话在经济危机时尤为现实。

    原本看不上三联银行的不少同行,此刻面对现实,也只能低下脑袋来求他们这个大金主。

    首先拜访三人的是深陷债务无法自拔的德源钱庄董事刘安生。

    “季直兄,你一定要帮帮小弟。”

    刘安生与严义彬合办的德源钱庄在此次投机中亏损了148万两银子。再加上此前钱庄经营就有些问题,一下子就到了难以为继的状态。不过严义彬毕竟是严信厚的儿子,源丰润又一直有官府的支持到现在还能勉强撑住,因此拉不下脸来求张謇而是让其生意伙伴刘安生出面。

    刘继业,张謇与孙多森以及虞和德四人早就就设立银监会做出了具体规划;待三联集团开始救市时,第一步首先是确认哪些钱庄是值得经营的、哪些是根本烂泥扶不上墙的。像德源钱庄,本来经营还可以,虽有些小问题但若非此次投机实在亏损太惨,远不到需要倒闭的时候。

    此外德源钱庄还有不少地契、厂房等抵押品,资产就是现在负债累累也达数百万。

    因此与其他一些早就经营不下去的银庄不同,张謇并没有婉拒,而是主动提出了三联银行可以以入股的方式提供六十万银元的贷款,以此实现计划的第二步:控制甄别出的钱庄的部分股份。

    “何须如此复杂!这六十万季直兄只需借款给我就好,就当德源拆借三联的,到时候也好支付利息,对季直兄也是有不少好处的!”刘安生脸上堆满了笑容,连连摆手。

    张謇自然明白刘安生不愿意外人介入德源钱庄的经营,心中冷笑:‘火烧眉头了,还在意这些弯弯绕绕。’

    不过明面上还是给对方留了几分面子:“话不是这么说的。我三联银行之所以决定响应道台大人的号召,拿出钱财来救市,实在是本着社会公德、本着不昧良心。所谓利息,并非老夫所求。”

    刘安生愣了一下,他没想到对方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此次危机何至于此?堂堂德源,怎会沦落到倒闭关门的边缘?”

    张謇虽不是质问,刘安生听了却也很不舒服。他左看右望,支支吾吾道:“自然是因为伦敦橡皮股票崩盘、又有一干奸诈的投机商欺诈!你可知道前阵子沸沸扬扬的那个英国人麦边,开的公司居然是空皮的!连半株橡皮树也没有!现在还携款潜逃,实在是罪大恶极!!!”

    坐在一旁的孙多森听了这话,忽然大喝一声:“错了!”

    挥手打断刘安生,孙多森性格一向强硬,也不怕得罪人,直接大声道:“股票暴跌却导致整个上海各界萧条,究其原因,实在是因为钱庄投机心过重!!你想想!若你、若那严义彬、若上海银钱业千千万万老板没有利益熏心,脑袋发热参与到橡皮股票的投机当中,那么这次损失怎么可能达到数千万之巨!?”

    “与别业不同,钱庄票号银行乃商贸交易之基石,业务涉及各行各界,下吸收百姓之存款、上占有各公司之债务,牵一发而动全身。银行若兴、百业皆旺。银行若倒、万方皆萧!银钱业如此之重要,必是稳定要大过风险,最是不能有投机行为!寻常百姓可以投机、商人可以投机、公司可投机,唯独银行不可!因此,此次上海银钱业之危机,归根到底,完全是银钱业投机心太重,不顾风险所导致!”

    刘安生听得满脸涨红,有心想反驳说你三联集团不也是投机赚了大钱么?不过一来人家全身而退发了大财、二来,现在自己还是求人,姿态只能放低。

    孙多森丝毫不顾忌刘安生的感受,继续说出了四人协商的第三步:“若想避免未来再出现此等情况,就必须吸取教训,未雨绸缪,设规章、立制度!”

    “荫廷是什么意思!?”刘安生听到后面越发觉得不对,什么叫设规章立制度?

    。。。
………………………………

第254章 银监会(五)

    第二百五十五章银监会(五)

    孙多森看了看真正想出了这些东西的刘继业,后者很自然地接过话题道:“为了避免此等危机的重演再现,必须要从根源上制止银钱业的过量投机。怎么制止?必须建立监管制度:设立证监会控制交易的股票,避免再出现欺诈行为。”

    “任何想在上海交易所交易的证券都必须符合要求,并随时接受证监会的检查,确保信息正确、不会再出现第二个麦边。”

    “而银钱业……也需要设立银监会机构,确保账务准确、确保银行保证金充足、确保银行不冒不必要的风险,避免出现钱庄一倒,众业调零的局面。”

    刘安生此刻已恢复冷静,狐疑地看着刘继业,问道:“这个……啥会的,谁当会首?”

    “自是需要公推之。”刘继业说完,张謇从抽屉中拿出一叠纸,一边说道:“老夫自橡皮股票崩溃后,就一直寻思如何避免此等事情再度发生……与众贤集思后,拟出两会的章程草案。”

    说完,将之地给了刘安生。

    刘安生接过后先是翻到了他最关切的银监会一列,认真仔细地翻看起来。

    ‘第一款――银监会上设董事局,暂拟设会董十二人、总理一人。

    总理由董事选举而出,五年一任,可连任两届。

    会董由上海商务总会内选举产生,四年一任,可连续连任。

    原则上,会董一人一票,总理一票。

    董事会应在召开前一个月通知全体会董。未出席董事会之会董,其票自动当作弃权。

    若有三分之一会董提议,可召开董事会商讨包括任免总理在内之会内大事。若三分之二会董赞成,可当场罢免总理另选新任。’

    ‘第二款――董事局下设监察五部门,暂定为账务部、风险部、投资部、备金部、考核部。各部以会董为总长,聘请各行业顶尖人才为部员。

    总理及两名会董以上者皆有权对任何从事银钱业之个人及组织展开调查,董事局亦必须每年一次例行对全体银钱业进行统查。

    统查及抽查皆由一名会董全权负责,各部派出专员参与,清查目标银钱业个人或组织之全部或部分内容。’

    ‘第三款――日常庶务由总理负责,会董有监查总理之权力与义务。’

    ‘第四款――银监会监察从事银钱业之个人及组织之经营与行为必须符合银监会所规定之条例。违反条例者,视情节之严重与后果之损失,可处之以警告、罚款、暂时性禁止营业、永久性禁止营业。

    凡在上海从事银钱业之个人及组织必须获得银监会之认可后,才可营业。未经银监会批准、或因违反条例而被禁止营业者,若私自营业则被视为非法营业,可由银监会举报报官。

    银监会之成员不得与非法营业者进行任何交易往来。

    银监会条例适用于所有在上海有银钱业务之个人及组织。

    条例之具体内容可待银监会成立后再行协商。新订或修订条例之内容需由三分之一会董召开董事会讨论。新订或修订后的条例需要三分之二会董确认方能生效,而现任总理则有一票否决权。’

    如此详细的规章制度,让刘安生心中不由得感叹对方是早就准备好了。

    不过,若是自己能混个会董出来,这个银监会也不是那么坏……

    刘安生心想如果自己当上账务部总长的话,岂不意味着全上海各界银行钱庄的生杀大权都掌握己手?

    不过,在答应之前,他还是有些疑虑的。

    “这个会董……究竟该怎么选出来?”

    刘继业解释道:“这样的,待此轮风波结束后,便在上海的商务总会召开会议选举银监会和证监会的会董;届时每个会员都有一票,十二名票数最多者便可当选会董。”

    刘安生算了算,目前上海商务总会里有会员大概六百多人,中间他也能拉上不少支持者……不过同时,竞争似乎也是蛮大的。

    “以后便是每四年都选举一次吗?”

    “正是如此……不过术业有专攻,若是让不通银钱业的人当上会董,意义就不大了。因此两会会董都必须有银钱业背景之人。”

    这话刘安生爱听。这样一来,竞争就大大地减少了。

    原本是六百多人争抢十二个位置,现在一下子变成三十多人,压力少了二十倍。

    “嗯……”不过再怎样心中意动,对于未来出现一个能够管到自己的组织,刘安生终归觉得不安心。况且再说,他也未必能够争抢到一个会董的位置。

    偷偷看了看在场三人一眼,他心想这三人作为始作俑者必然是会当上会董的。

    自己的生意伙伴严义彬算是上海银钱业的元老级人物,家大业大,估计也能当上会董。

    那个上海闻人虞和德机会也很大,尤其是此人与张謇和刘继业都走得很近……刘安生算了算,觉得还剩下七个会董的位置可以争,自己还是有些胜算的。

    “……若是想拿你们三联银行的贷款,想必我是必须要同意设立这啥银监会和证监会了?”

    “是入股,并非借贷。”孙多森先纠正了一句,然后补充道:“没错。此乃接受三联银行救市的必须条件。”说完,孙多森从抽屉中拿出一份声明书以及一份合同,递给刘安生道:“在劝设银监、证监两会请愿书上签字,我们便可以开始草拟入股德源钱庄的合同了。”

    刘安生一看,只见请愿书首页四个大字赫赫在列,分别是:张謇、孙多森、刘继业、虞和德……以及严义彬!!

    他们是什么时候说服严义彬的!?刘安生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脊椎处滑落,大出意外!

    下一刻,对自己的生意伙伴又是一阵埋怨。好你个严义彬!参与这么大的事情却也不告诉我一声!实在是过分的很!

    虽然对严义彬产生了心结,不过刘安生却知道眼下这个请愿书是怎么也要签的。

    尽管有个银监会在上头管着自己怎么也不舒服,但是再怎么样也比德源钱庄关门倒闭,自己卷席逃离上海躲债要强些!想到这里,刘安生再无犹豫。他接过了钢笔,在请愿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
………………………………

第255章 银监会(五)

    第二百五十六章银监会(五)

    第二天,严义彬上门找上张謇为其源丰润注资协商时,在请愿书上看到的却是刘安生的名字。

    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三联集团三人四处约见各大银钱业的大佬,敲定银监会和证监会的事情。

    在面对倒闭关门或者参与银监会时,大多部分人不管心中是如何不情愿,最终还是会在这请愿书上签下名字。

    从内心深处讲,虽然许多人对有个监管机构管着自己很是抵触,但是却也被此次橡皮股票的投机行为引发的经济危机给吓怕了。他们也承认,若是真能够阻止以后再发生此类事情,并且能够保证银监会公正公开,自己也能参与其中,那么似乎这个银监会也算是个可接受的选择。

    当然,也会有人数不多的死硬派,宁愿让自家钱庄倒闭也不希望出现个银监会来管控所谓‘自由、**’的银钱业。

    死硬派究竟是少数,于大局无损,张謇和刘继业等人也乐得减少一些投入,坐看这批钱庄倒闭,空出市场份额来。

    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刘继业等人不单与大多数钱庄订下了协议,转入巨额款项至各处钱庄,稳定了上海的行情,也初步理顺清楚了此次风波的范围。

    整个上海的银钱业,以投机方式直接牵扯入橡皮风波的钱庄共十五家,亏损金额在一千二百万银元左右。通过拆借、接受橡皮股票抵押等方式间接牵扯橡皮风波的钱庄则多达五十八家,亏损三千五百万。除却银钱业外,普通投资者损失也很惨重,只是他们由于所涉及面没有银钱业广泛,产生的影响也较有限。

    与之相比的是,前前后后,把全部都算上,刘继业个人在橡皮股票危机中赚入了两千三百万银元,折合一千五百万两库平银。其中包括从麦边及白克尔等人勒索出来的七百多万银元、个人投资赚得的八百多万,以及从三联集团分得的七百多万。

    同时,刘继业商业上坚定的盟友孙多森与张謇也各自入利千万,虞和德亦有数百万的收入。

    在上海金融界因为卷入橡皮危机而萧条的时候,大赚特赚并且手握上千万现金的三联集团便成了整个上海,乃至整个中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大财阀。

    三联银行向银钱业输血金额达到一千八百万银元,待上海商务总会开始协商银监会成立事项、准备选举会董时,三联集团及其相关的人员已控制了上海近半的银钱业,并且将所并购的许多钱庄进行了资产重组。

    上海银钱业的资产重组非常复杂,牵扯到股份互换、以及利益交易。

    最终,待一切尘埃落定后,上海金融业已形成了六家龙头银行:虞和德及严义彬等宁波帮控制的四明银行、兴业银行、三联财团名下的三联银行、严义彬严家的源丰润、以德源钱庄及义顺祥等数家钱庄合并后重组的劝业银行、以及十余家小的钱庄和票号改组合并后新设的实业银行。

    7月8日,上海商务总会正式召开全称为中国上海银钱业监促总会的成立大会,并在会议中进行了十二名银监会会董的选举。桌面底下的各种利益交换,最终得出的结果是:刘继业、张謇、孙多森、虞和德、严义彬、陈薰等人皆为会董,其余还有著名洋行买办如周宗良、大清银行上海分行经理,金融界名人宋汉章、上海商界首富及商务总会协理朱葆三等名流。

    次日,新成立的银监会董事会议中,众董事不光议定了章程,基本上维持刘继业的版本,并且通过会董投票选举出了首任总理,朱葆三。

    由于刘继业及张謇等人极力地将上海最有势力的宁波帮拉入参与银监会设立当中,并且连总理职务都让与了宁波帮成员,再加上救市时手段公道,因此大家不仅没有撕破脸皮,彼此合作反而更加密切了。

    董事会上共同设立的章程基本上规定了各银行所发行票据不得超出其准备金的25%、统一规定了上海银行界最低及最高利率,规定了银行界的管理人员资格、设定了银行界投资的风险评估机制,并且规定了违反章程所带来的后果和惩处。在事实上,银监会成为具备公权力性质的机构。

    某种意义上,随着银监会的成立并且正式开始监管银行业后,全上海的银钱业机构都受其监管。由此带来传统的银庄也自此开始淡出画面,取而代之的是效仿西方和日本制度所建立的现代意义上的银行。

    在这场金融界的大洗牌过程中,获利最大的自然是三联银行;它在大量入股、重组、并购上海钱庄后,至1910年8月10日,吸储金额已达到了骇人听闻的一亿三千万银元、办事处遍及全中国各府、业务量占据全中国银钱业界的三分之一、在不同层面上共拥有资产四千八百万银元,成了当之无愧的巨无霸产业。

    正是由于其强大的根基,参与设立银监会并且三大股东皆是银监会内会董,再加上仿佛永远不会枯竭的现金流,使各地士绅都对此银行充满信心,认为其永远不会倒。给人安全的感觉,低风险,以及张謇、刘继业经过上海救市后暴涨的人望,使三联银行在短时间内就吸收了大量的储蓄。

    尤其是一批原本将钱存入租界的富人,在见到洋人银行也撑不过橡皮危机后,转而将钱存入看似更加放心的三联银行中。

    有一万万三千万银元为准备金,理论上三联银行若要开始发行钞票,能够发行将近五万万信用额度十足的银钞,比大清银行还要厉害。

    只是三联银行暂时尚无发行钞票的计划,而这也是当初刘继业等人与朱葆三等宁波帮达成了协议。朱葆三等人加入银监会的条件之一,便是三联银行暂缓钞票发行,期限为两年。

    毕竟若是五万万额度十足的钞票流入市场,其他银行发行的钞票贬值是必然的,将进一步打击这些本就因橡皮危机而深陷泥潭的银钱业。

    尤其是这样做的结果会造成上海银钱业里三联银行从此一家独大,而不是现在这样多家并存的局面。

    同样,三联银行若是与宁波帮交恶,陷入内斗中,就是能赢也是惨胜,何不如现在这般大家共惠共利,一起赚钱方便。

    不过三联银行大规模扩张造成短期内人手不够,刘继业等人于是开始广泛收拢一批从海外归国的留学生。其中最被重用的当属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商学院的江苏镇江人,陈辉德。此人曾参与筹备南洋劝业会,被张謇认识后赏识其才能,推荐入三联银行,在参与设计银监会章程时提出了许多新颖的想法,与刘继业在许多地方不谋而合。

    银监会成立后,陈辉德因刘继业和张謇的赏识而破格提拔,担任三联银行江苏分行协理,这对于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已经是破格重用了。

    三联银行随着业务量大增,规模扩充一倍多后,其组织也发生变化;银行总部设在上海,直接负责包括两江、浙江、上海在内的华东业务。总部下设华北、东北、西北、华南、华中、云川六大分部各分部下按省份再设分行。

    上海的金融业经过一系列的洗牌、交易,最终在八月底恢复了平静。市场稳定下来、商人重新有了信心,金融危机才发生未久就被遏制,无形中避免了一场巨大的经济危机。

    同样的,宁波帮等商人也开始效仿三联集团,开始将原本只是松散联合的产业开始逐步加紧合作和联系,初步形成了浙江财团;未来中国实力最雄厚的两个财团已开始正式成型。

    在这个过程中,刘继业并不处于强势的地位;他只是在引导局面走向自己所希望的样子。

    三联集团内,股份最多的是张謇、性格最强势的是孙多森,他刘继业都不占优。三联集团之外,他刘家的资历和产业相比严义彬、朱葆三等人也都差了不少。可以说在硬实力方面刘继业从来不是占优势,他更多利用的是对历史大势的了解、并且顺应了这股潮流。

    其实银监会的真正作用除了统一银行业之外,也是通过设立各个会董,让上海金融界的重量级人物参与其中,使他们开始逐渐合作,将原本松散的力量集合起来。

    只有这样,中国本土的资产力量才能够从松散走向集中,才能够抵御西方列强的资本入侵,才能够有财力启动工业化并在中国发展出一套完善的工业体系。

    说到底,刘继业的一切目标都是围绕着工业化进程而展开的。

    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和商业中心。上海金融业的现代化、体系化,也意味着中国的金融真正开始现代化。通过银监会,上海的金融业开始逐步统合,既减少了内耗,也通过三联银行的引导使大量资本开始流向轻重实业,大大加速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效果也是显著的。

    从1910年7月中旬至1910年10月左右,投入机械生产相关的实业的银行借贷资金就达到了八百五十万银元,短短三个半月的时间中国的工业增长达到了7。5%,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段时期。

    三联集团亦在这段时间扩大了其在轻工业方面的投资,涉足各行各业,并且投资准备修建沪宁铁路与沪杭铁路连接。当然,所用

    当然,其中也有南洋劝业会巨大的示范性作用、以及橡皮股票崩盘造成投资者短期内对投机和概念性投资失去信心的原因。

    随着刘继业的引导,中国的工业化基础开始牢固,与之配套的关键:金融界亦开始现代化。

    更重要的是,刘继业在其中开始扮演决定性角色。

    。。。
………………………………

第256章 错看

    第二百五十七章错看

    “虎子!”

    第三十四标在进行野外射击训练,地点在紫金山。全标以队为单位进行分批进行射击训练,而已经射击完毕的李虎子正躺在草地上休息,嘴里叼了根枯草。他顺着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