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时代1902-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与企图一举定鼎中原的同盟会不同,刘继业深知辛亥年的这场革命,只是军阀混战的开端。且不说现在大部分**的省份都是自行其事,就算是表面团结的同盟会,内部也是派系众多矛盾重重。而目前看实力和势力都最庞大,也是最有可能当上大总统的袁世凯,在离开职务长达五年的时间里,对手下大将的控制力也并不如明面上的那么牢固。
这将是一个群雄逐鹿的年代,各方势力的博弈,地盘、军队和名声将是关键!
刘继业看向已经被插上绿色旗帜的安庆,又看向不远处芜湖位置上的一杆红旗,目光变得深邃起来。
………………………………
第317章 四月变局(五)
第三百十九章四月变局(五)
就在安徽一省牵住了刘继业与袁世凯心思的同时,武昌的战事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赵声部在收复了武昌后,获得了从湖南和广东两地源源不断的增援,再加上整编了武昌城内的新军士兵后,已经集结起一支八万多人的部队,甚至对长江对岸的北洋军都形成了优势兵力!
在此等情况下,意气风发的赵声再也难遏制渡江北上,击溃当面的清军部队然后再直捣黄龙,一举北伐成功的心思!
他不顾此前与冯国璋暗自订下的停火协议,正式将手下部队编成四个镇,冒着江面上清军炮舰的火力,开始分批渡江准备拿下汉口和汉阳!
此时的清军舰队中,巡江舰队主力在武昌一代协同北洋军作战,而远洋舰队本来是驶向广东的,江宁**后就先停泊在福州军港休整,后来江苏**又准备生火去协助第三军段祺瑞拿下江宁。
谁曾想到段祺瑞出兵太慢,而海军又不可能愿意在没有陆军的情况下独自去跟岸边上的‘乱党’打炮战;更何况对方还拿下了江阴要塞,对舰艇威胁太大。因此海军统制萨镇冰只能选择领着这十多条军舰停留在老家福建,等着什么时候段祺瑞到了,他们再北上支援。
这一等,没想到福建就**了。
福州**后的都督许崇智也不愿跟海军火拼,真要拼也未必拼得过,因此在地方士绅充作中介的情况下,决定将萨镇冰的海军礼送出境。
无奈之下,萨镇冰只能带着舰队离港准备返回北方,基本上对战局起不到作用了。
单靠巡江舰队的炮艇不足以封锁江面,再加上赵声部架起的大炮也能威胁到船只,因此在付出了些许损失后,八千名民军先锋队成功突入汉口,与驻防在此的北洋军正式开启了阳夏战役!
战役两端;渡江作战的赵声拥有六万部队,装备还算可以,作战意志很高,但是由于快速扩编后军官和老兵严重稀释,真实战斗力却有所下降,不过凭借着高昂的士气还是可以一战。
防守汉阳与汉口的则是由坐镇湖北信阳的袁世凯领导、由北洋三杰之一的冯国璋实际指挥的第一、第二军共三个半镇,四万六千人。其人数虽然不及民军,但是无论是战术水平、武器装备还是训练程度都要超出民军许多。更兼他们拥有长江水师的火力援助,在面对民军声势浩大的攻击时临危不乱,与民军开展了惨烈的城市攻防战!
而这场吸引了全国目光的大战,也影响了战场之外的各地局势;已经被同盟会控制的湖南和广东不惜血本地朝武昌输送兵员和弹药,湖南都督焦达峰更是爆出了四万兵,准备驰援武昌,至于这些仓促上阵的士兵真实战斗力如何,到了武昌有无武器装备提供就无法保证了。
此外,同盟会亦敦促其余**的各省派出援鄂军至武昌加入战斗,目前福建派出了一个步兵协三千多人、贵州宣布派出两千人出战、云南都督蔡锷则没有表态。其余诸省,江苏因为隔着安徽一时半会儿过不来,陕西面对河南的清军大部队连自保都困难、四川各军政府忙着抢地盘也没空搭理武昌,最终真正与清军决战的,也就只有同盟会控制下的两个半省而已。
而对面,袁世凯终于出山后,面对民军猛烈的进攻也是下了狠心,勒令冯国璋必须击退,决不能丢失汉口!为此,老袁也暂时放下了放水的心思,知道他必须要把‘猖狂’又‘不可一世’的民军气焰打下去,才能进行自己下一步的计划。
除了命令冯国璋发挥出真本事和真战斗力之外,袁世凯作为钦察大臣也下令北方部队大规模的调动;除了在北方保留禁卫军、第二镇、第二十镇以及第二十一镇以防万一,以及苏北的段祺瑞第三军不能动之外,驻守的第二十三镇和第六镇近三万人编成第四军,以王士珍为总统官立即开拔南下,加入到阳夏战役中。
如此,则清军在湖北将集结起第四镇和第三混成协的第一军、第一镇和第五镇的第二军以及第二十三镇和第六镇的第四军,总兵力将达到七万六千多人!
在袁世凯对冯国璋的命令中,他不光要求稳住汉阳和汉口,还要求冯国璋等到第四军援军抵达后,一鼓作气渡江反攻,争取把武昌拿下来!
只有拿下了武昌,革命党人才会认清现实,坐下来谈。
4月18日,各省援军齐聚武昌城,民军人数超过了十万人。此时汉口的先锋队也奋力拼杀攻下了一块桥头堡,赵声毅然决定趁此机会全国通电北伐檄文,决定亲自率领部队渡江指挥作战,一鼓作气拿下武汉三镇!
而此刻革命势力如此澎湃,原本打算作壁上观,连好友张謇的来信都不响应的湖北咨议局议长汤化龙,也终于站到了民军这一边,正式出任湖北军政府的民政部长,并且电告各省的咨议局要求大家立宪派都响应**。
此前广西的咨议局士绅面对四面都被民军包围的情况下,已宣布**,而此时浙江忽然也传来**的消息,省城杭州被反正的新军协统蒋尊簋配合光复会的李燮和以及从上海赶来‘增援’的陈其美所一举光复了!
李燮和出任中华民国浙江军政府都督,任命蒋尊簋为军政部总长、陈其美为民政部总长,通电全国并宣布服从广州。第二日便向广州派遣了代表。
如此,长江以南省份除了江西之外,都已宣布**。
长江以北,陕西已经**,在清军兵力空虚的东三省,尤其是辽宁一代,革命党人也活动频繁,山西新军更是蠢蠢欲动。
革命的局势一时大好!
同日,远在广州的中华民国广东军政府,同时也是名义上的民军总指挥黄兴,在其好友宋教仁的配合下颁布了由宋教仁负责起草的《中华民国粤军政府临时约法》,这一具有宪法意义的约法,次日则电告已**的各省,要求尽快派出代表到广州商讨成立临时国会,选出一个临时大总统来。而此时同盟会名义上的总理孙文则在横渡太平洋到达美国后,与美国政商界约见试图让他们支持革命党人。
虽然孙文也见到了些重要人物,但美国对中国局势只能保持观望和中立态度;实际上在朱尔典等列强公使的操作下,列强政府都愿意选择支持袁世凯‘这个老朋友’,而不是陌生又可能给中国带来混乱的革命党人。
不愿卷入中国乱局的列强早已宣布中立,承认双方为交战身份。而身处战线之中的汉口租界列强更是发函严告令民军和清军不得在租界方圆一公里的位置交战,江面上列强的长江舰队也竖起炮口,随时戒备着。
在美国没能得到支持,失望的孙文只能继续航行到了欧洲,在伦敦同样吃了闭门羹。郁闷之余本想再去法国试试,却在得知广东决议召开国会选举临时大总统时决定提前结束欧洲之行,从伦敦急忙买了开赴远东的船票,便带着一干手下朝回中国的路上走。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誓师北伐的赵声于4月19日正式率领大军分批渡江,以武昌和汉口的炮火压制清军舰队,通过搭建浮桥一日之内就将一万六千多人运抵汉口。
随即,士气高昂的民军就朝北洋军据守的汉口阵地发起了决死冲锋!
在六渡桥、在歆生路,在汉口的大街小巷,民军与北洋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厮杀的声响响彻武汉三镇上空,每一个都有无数士兵倒下,每一秒都有无数子弹从枪膛中翻滚而出!
战役开始,民军凭借极为高昂的士气,在付出了惨痛损失后,一度攻占了半个汉口,一直打到刘家庙附近。
然而在冯国璋指挥的随后反击中,缺乏重武器的民军却经不起北洋军重炮轰击,刘家庙得而复失。
汉口打得尸骸遍野、血流成河,南北两路军马就在此处狠狠搏杀在了一起,而各路后方也拼命朝前线增援!
对于同盟会而言,当面的北洋军已经是清军最后一股能战力量了!只要击溃他们,占领了武汉三镇,则北中国将再无能够有效抵抗的清军部队。只要稍一整合,便能挥师北上,从汉口出发一路沿铁路直抵京城!占领北京,罢废清帝,真正完成共和!
而袁世凯也是下了死命令无论如何都要守住汉口;若真让民军获胜了,那未来中国政局也就没有他袁世凯什么事情了!为了权势、为了心中野心,说什么也得把民军给顶回去!
两军互不相让,彼此都铆足了劲要把对方赶回去,一方仗着兵精装备好、另一方仗着人数优势和不怕死的冲劲,两方指挥官也都各自施展本事,在汉口一时间居然打得不分上下。
就在此僵局时,忽然在华北传来一件惊人事件!
………………………………
第318章 四月变局(六)
第三百二十章四月变局(六)
奉命开拔的第四军一部,第六镇统制吴禄贞在军队行至保定时,忽然停滞不前,同时截留下一切运往南方的军火物资。
这一诡异的举动顿时引起全国的注意;信阳袁世凯和京城的陆军部几乎是同时致电保定,却无一答复。
三天后,4月21日保定的吴禄贞与驻扎在滦州的第二十镇统制张绍增、以及驻扎东北的第五混成协协统蓝天蔚忽然宣布兵谏,发布形同最后通牒的‘十二条政纲’:
1。大清皇帝万世一系。
2。于本年内召集国会。
3。宪法由国会起草,以皇帝之名义宣布之,但皇帝不得加以修正或否认。
4。缔结条约及讲和,由国会取决,以皇帝之名义行之。
5。皇帝统率海陆军,但对国内用兵时,必经国会议决。
6。不得以命令施行“就地正法,格杀勿论”之事。
7。特赦国事犯。
8。组织责任内阁,总理大臣由国会选举后,以皇帝敕任之,其他国务大臣由总理大臣推荐任之。皇族不得为国务大臣。
9。国会有修改宪法之提议权。
10。本年度预算未经国务议决,不得适用前年度之预算支出。
11。增重人民之负担,须由国会议决。
12。宪法及国会法之制定,军人有参与权。这一行为极大震动了清廷上下!
这些要求基本上就是全国各地立宪派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载沣在两个月前用皇族内阁将之击得粉碎的政治主张。
这等条件要是通过了,那么皇权就真的自此成为摆设,再不复任何权势了。
只要是有理智的人坐在摄政王载沣的位置上,都会对此等条款恨之入骨。
然而,吴禄贞和张绍增的部队就驻扎在直隶南部,距离京城最多也就两日的车程。蓝天蔚的部队则在关外虎视眈眈……一想到近三万乱军就在京城咫尺之间,随时能够兵抵城下,清廷上下就已慌乱一团。尤其是此刻北方主力部队都在南线平乱,北方只剩下禁卫军、第二镇等极少数部队了!
一旦打起来,虽然乱军或许不会、可能不会、不一定会击败禁卫军占领北京,但是万一呢?万一袁世凯在南边鞭长莫及,这边京城被乱军给捣乱了,上哪里去买后悔药啊!?
慌乱的时候,清廷也是采取了措施;首先是将全部火车转移至京城,尽量减缓乱军北上的速度。其次,为了消除此兵乱,时任内阁总理大臣奕匡也是苦劝摄政王将总理大臣的位置交给袁世凯。
理由也很简单;袁世凯是北洋系老大,只有他能控制住各部队,北洋这帮子骄兵悍将也只听他的。现在吴禄贞和张绍增联名兵谏,这两人是近几年提拔上来的留日士官,但是他们的手下一群协统标统管带队官却全是老北洋的人,若能让袁世凯担任总理大臣,让他来说服手下,那么第六镇和第二十镇的兵头未必会跟着那两个作乱军官走到底。
另外,现在各地立宪派反朝廷的最大口号就是朝廷弄出个皇族内阁出来。如果借此次兵谏让袁世凯组阁,也能化解对方的口实,拉拢已经快丧尽的人心。
值此时刻,当国家大政一天比一天严峻、一日不如一日时,每日各地报急、求援、催饷、沦陷的消息已经完全压垮了刚刚三十岁又从未经历过挫折的年轻摄政王。此刻听得奕匡说得在理,他也没有了丝毫办法,左右考虑不出个结果、在对方催促下最终当天就接受了责任内阁的总辞呈,宣布任命袁世凯为新一任责任内阁的总理大臣。
闹得沸沸扬扬,遭到全国唾弃的皇族内阁,只经过了短短两个半月的时间就走到了尽头。
4月22日,就在袁世凯在湖北信阳遥任内阁总理大臣的第二天,山西太原爆发了新军革命!以阎锡山为首的青年军官发动了起义,一举占领省城,宣布山西**!
先是兵谏,随后山西又**了,这对清廷是一击重创!如此危在旦夕的时刻,载沣也再也没有了选择余地;他不光全盘接受了兵谏的张绍增和吴禄贞提出的条件,还全权委任袁世凯朝廷内外一切大权。同时,符合皇权传统地以载沣的名义向天下下罪己诏。
4月23日,清廷按照‘十二条政纲’向天下颁布了《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基本上全盘接受兵谏要求,但还是保留了些许皇帝的权力。
而兵谏的两支部队也既不接受清廷的派遣,并没有做出进一步的动作,就这么诡异地驻扎在保定和滦州。而东北的蓝天蔚则遭到东三省都督赵尔丰旗下巡防营的密切监控。
趁着第四军半数在保定兵变,清军军心不稳的机会,武昌赵声民军再次朝汉口北部的北洋军发起了猛烈进攻!
然而如今已是内阁总理大臣的袁世凯再也没有顾忌,将一直担任后备队的第三镇忽然从汉阳出击,在野外与进攻的民军展开了遭遇战。
克虏伯重炮、格式山炮、还有数不清的马克沁机枪及更多的德国毛瑟造步枪,装备起亚洲一流轻重武器的北洋军在离开了城镇的阻碍后,将其优势火力发挥到了极致!
远处对方有重炮,逼近了对方有山炮,发起冲锋时对方有马克沁,待不计伤亡终于靠近阵地时,无数步枪再洒出一阵弹雨。
成片成片的勇敢民军倒在了进攻路上,硬生生地拿自身的血肉之躯与对方的钢铁风暴做一种完全不值当的交换。
负责此次进攻的是如今担任中华民国革命军第三镇统制的冷遹,他看到手下近万儿郎浴血奋战,却根本无法对敌人造成任何威胁,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民军第三镇从上午一直进攻到下午,发起了十八次冲锋,伤亡达到三千六百人,极为惨烈!然而付出了如此代价,给北洋军只造成了二百多人的伤亡,丝毫未能撼动敌人的阵线。
当北洋军第三镇发起反攻时,已经是疲惫不堪又伤亡惨重的冷遹部民军第三镇顿时就再也撑不下去,开始雪崩似地撤退了。
冯国璋抓住机会发起了全面反攻,民军幸苦占领的刘家庙在北洋军无数炮弹轰击下,防线最终支撑不住。在汉口城内督战的赵声无奈,只能选择放弃刘家庙,将兵力回收至汉口城内。
刘家庙收复后,北洋军士气振奋起来,民军原本势如破竹的气势被打断,经过冷遹部第三镇惨痛损失后一时很难再组织起新的攻势。
而重新占据了汉口外围的北洋军也不急着攻入市区,该因之前汉口市内街巷战斗中北洋军重兵器和火力优势很难得到发挥,反而被士气旺盛的民军给击退。
阳夏战役再次陷入僵局。
………………………………
第319章 刘府
第三百二十一章刘府
熟悉的街巷,脚下的青石板二十多年都未变,自儿时起就一直高耸的围墙才被翻新,还飘出淡淡的油漆味。
不远处街口的一颗老槐树早已开了新芽,树叶正随风轻轻晃动。
这是刘继业无比熟悉的街道,然而出现在他面前的除了自家院子外,还有街巷旁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的马车,和各姿各态等候的马夫。
自从刘继业当上江苏都督后,刘府门前天天都是车水马龙,拜访的人络绎不绝,想方设法地找关系想与如今大富大贵,眼见红得发紫的刘家打上干系。刘府当中,刘继业自不必说、刘父刘寿昌也出山担任江苏省议会副议员、刘继嗣担任上海维系会的副会长、刘德担任军政部情报厅厅长、更有许多族人在军政府内、三联集团以及刘氏产业里任职。
拜访者,有的是想在新成立的政府里捞个一官半职,有的是想借着刘氏在江苏崛起的地位某弄点生意、更有人想与这个大家族多亲近巴结。
不宽的街上被马车和人塞得水泄不通,还是都督府卫队长官朴由贤带着一干卫兵清理了一阵子才容得刘继业的马车停靠在门前。
在刘府墙院外面等候的人,都看向朝漫步进入自家老宅的刘继业,或者是羡慕、或者是嫉妒、或者是崇拜,心情各不相同。
刘继业之前长期担任军职,曾因深得端方信任而在一段时间内执掌第二十三混成协,成为江苏军事长官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人、其人除军职外更联手张謇等人一起创办了三联集团,在去年的橡皮股票中挣下了天文数字的家财,甚至操控了上海的银钱业!
如此本事,只有二十六岁年纪,若非听说已经成亲了,提亲的人能够从刘府大门一直排到下关码头去!
如今,在大清乱局愈演愈烈,三百年朝廷即将分崩离析的时候,这个年轻人更是一举抓住机会凭借手中的军权与地方士绅合作,简简单单、轻轻松松地就将半个江苏拿下,成了江苏都督。而且这都督还不是那些乱封的,虚的,而是实打实有着权力,掌握着苏中和苏南的实权都督!
年纪轻轻就如此成就,又怎不让人嫉妒莫名?
刘继业自己也知道自己年轻就身居高位,会惹得不少人眼红,也不排除会有人因年龄而看轻。不过只要他牢牢掌握住军权和党权,任何人在江宁都掀不起浪来。
要知道,自从辛亥乱局开始后,各省都纷纷**或者起义,具体到各县各城,每日总会有不少令人诧异的事情发生。且不说前阵子闹得沸沸扬扬,令不少人闻之色变的陕西屠杀满人事件、就前不久,在湖北恩施一代起义的所谓革命者占领了县城后便将县内的有钱人全都绑了起来,肆意****不说,还要求每人给自己出一百大洋的赎身钱。赎不起的,就拉到街上直接砍了脑袋。
类似的乱局还有许多许多;革命者之间火并的、革命者烧杀抢掠的、革命者与清军激战伤及无辜的,在中国这片大地上,这些的事情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其中情节实在恶劣的,或者是影响甚大的都通过电报传遍了全国,刊登在各报业上。
盖因这个时代的革命者中,像刘继业、张孝准、蔡锷、黄兴、宋教仁这般心中有国家的念头,而且行为处事还有些底线的革命者其实并不占多数。了不起算,五万人已经属很多了。刘继业有幸通过长期努力在江苏集结出上千名合格的真正革命者,但是哪怕文学社中依然有不少人带着升官发财的念头。
出了江苏,在全国各地这样的现象就太普遍了。各地**和起义中,绝大部分的所谓革命者除了少部分是热血青年之外,大多是当地的地痞无赖或者野心家惟恐天下不乱之人。
因广州起义和江宁起义所撼动的大清根基,以及随即在长沙数万清军正规军倒戈让许多人都意识到朝廷要完蛋了。而在这一情况下,许多心思活跃的人就抱着投机的心态,趁着乱局能捞一笔是一笔,各色杂乱人等都拉起了革命的旗帜,摆出某某大汉军政府的口号就那么占山为王起来。
正是这些人的行为使得全国遍地都是革命的旗帜,在短时间内就将声势弄得如此壮大!
也正是这些人的行为,给原本应该高尚的革命旗帜带来了难以洗刷的污迹。
不过这就是大势与人性,不以个人的意志所移动。
进入了熟悉的家门,有厚厚的围墙将刘继业与外面心中痒痒的人群所隔开,刘继业顿时感觉自己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自江苏光复后,刘继业就搬入了总督府内,恨不得一天当三天使。不光是每天只有不到四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清醒时更要处理大量的公务,而且真有睡觉的空闲功夫也只能在办公室的沙发上不连续地趟上一会儿。
担任江苏都督以来,今天还是刘继业第一次走入自己的家门。
长期紧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