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教主难为-第3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夜长梦多嘛!既然都出来了,就把事情办好再回去吧!
老太太心说也对,回到家后要她再出门,她就觉得懒了,还是一口气把事情给办了的好。
“公子?”
“我记得这老太太信佛?”
“是。”
凤公子笑着伸手招他过来,轻声交代几句后,那人就笑着离去。
凤二公子坐在旁边看棋谱,见那人走了,才道,“你就不怕浅浅知道了,嫌你多事?”
“这有什么?不过是帮她处理一点小麻烦罢了!没必要告诉她。”
年关将近,集市上热闹非凡,茶楼、酒楼等地更是人满为患,掌柜和东家是眉开眼笑,伙计们也乐得脚不沾地,客人越多打赏越多,他们赚的越多啊!
同一时间,就有传言说,黎侯爷嫡母的娘家人蒋家,求娶黎侯爷的宝贝女儿。
没头没尾的,但这样的传闻,让刚闲下来忙着采办年货的人们,忍不住八卦起来,有人猜是小两口看对眼,怕孝期一过,黎侯爷就急吼吼给女儿定亲,所以赶在孝期未过,赶紧传出消息,好打消黎侯爷为女儿订亲的主意。
也有人说,黎老太太过世前,曾经为娘家的子侄们,和黎侯爷家的二子一女订下亲事。
不过这话一传出来,立刻就有人驳斥,若真有此事,为何黎老太太刚过世那会儿不说,下葬后也不说,直到黎侯爷被皇帝夺情,指派他们父子去守边关,才传出有这件事?
难道是看黎侯爷前途有望,才打算认这门亲?哦,还不止一门亲事而已,是三桩呢!
有人驳斥,自然也有人力挺,还拍捧了黎老太太一番,说老人家对庶子一家还真是关爱,临终了还记挂着他家儿女的婚事!
当然蒋家最大的八卦消息,蒋茗婷及祥哥儿兄弟两个婚事,可都不是什么好事呢!这两件事自然也没被众人放过,水澜城中一时之间,因为这些八卦,而显得热闹非凡。
反观京城,因为皇帝近来龙体欠安,而显得有些安静,边关驻守诸将传回来的好消息,都没能让朝臣们松开紧锁的眉头。
对众皇子来说,今年这个年关真是难挨,先是死了好几位皇兄,他们这些小的,便被拱上台面来,皇帝欠安,让朝臣们个个提心吊胆,纷纷上书请立太子,可是这些年轻的皇子们,就算已经成亲开府建衙,到底资历浅薄,没什么杰出的才华,资质平平,实没一个让朝臣们看了就认定他具有未来贤君的资质。
每每这种时候,诸大臣们就忍不住在心里开骂!都是那个蠢货,想上位,你直接逼宫嘛!没胆子,没胆子你还想跟皇帝叫板?
搞半天,就杀了几个已经得了不少人支持的皇子们,害大家多年辛苦全都付诸流水!真是长眼睛没见过这么蠢的家伙。
现在他们又要重新来过,就不知皇帝还能撑多久?能不能撑到他们把心目中理想的太子给择出来,催着皇帝立太子啊?
宫中南楚皇帝咳了好一会儿,接过太监手里的药丸子,大拇指甲盖大小的药丸子,看着就不怎么好吞,不过南楚皇帝吃惯了,放进嘴中接过水就咽了下去。
吃过药后,皇帝的脸色看起来渐好,不过还是有些青白。
“如何?”
“西越边境很安静,倒是东齐这头蠢蠢欲动。”
“呵!他们是觉得我们南楚人好欺负?”
大太监呵笑,端了杯白开给皇帝用。
皇帝用过一些,便把杯子放到桌上,“赵国呢?”
“赵国前些日子动静不小,有人说,天盛帝国的宝藏其实根本就没离开过皇宫,一直到在地底下藏着。”
“哦?”
“所以赵国皇帝派了人在宫里找密道,听说还真让他找出一条来,只是,尽头已经塌了,他们没能进行,便又退了回来,只是赵国皇帝不认输,听说大发恩旨,只要能找到密道,便有重赏。”
南楚皇帝听了直笑,“重赏?该不会是赏人去跟前朝皇室作伴吧?”
大太监不敢应声,只是憨憨的笑着。
“黎经时他们可有消息回来?”
“回皇上的话,黎侯爷送了请罪折子,您要不要瞧瞧?”
“怎么,我之前没看?”
大太监头低得更低了,“是,您那会儿正忙着。”大太监没好意思说,皇帝那会儿正在和俪妃赏花,天晓得天寒地冻的日子里,俪妃能在御花园看出什么花来?明明花都凋谢了好吗?这样的天拖着皇帝去赏花,这不是找罪受吗?
没看皇上从御花园赏花回来,就病了吗?直到今儿才好一些。
不过也怪不得俪妃要花心思讨好皇帝,她的儿子才刚出宫开府,婚事因几位皇子过世而停摆,她这会儿不赶紧在皇帝跟前,为儿子筹谋一番,难道要等到别人登上皇位后,再来后悔莫及?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
………………………………
第七百三十六章 捞钱
黎经时的请罪折子很简单,就是把他三儿子的事给招了,皇帝看了几眼后,问身边侍候的太监,“朕记得,黎经时的三儿子,很小的时候被他嫡母黎老太太给卖了?”
“是。”侍候笔墨的太监其实早就从别的管道得知,黎经时的三儿子已经找回来了,还是同他们一起从东齐回来的,不过在皇帝面前,他一个字都没说,在皇帝身边侍候,很多时候就是不能表现得你比皇帝消息还灵通,就算你真比皇帝聪明,也不能表现出来,不然你就死定了。
皇帝得了肯定的答复后,又继续往下看,黎经时很老实,特别老实的,把他家三儿子被嫡母卖了之后的遭遇,全都一五一十的跟皇帝禀报了,反正这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黎令熙是东齐杀手组织清平门的现任兼可能已卸任门主的事,确实是不好对外说,但皇帝是谁啊?是他顶头上司啊!老实跟他说,还能跟他争取一下印象分,毕竟黎令熙的遭遇全是黎老太太一手造成的,可不是他自己乐意的。
身为一个疼爱儿子、又对儿子甚为愧疚的亲爹,给皇帝上的折子,全是满满的疼惜与愧疚之情,还有身为人父,却不知怎么对亏欠的儿子做出补偿的苦恼,这让同为人父,对枉死的儿子们同感亏欠的皇帝心有戚戚。
皇帝看到这儿,有些忍不住的想为黎经时分忧,只是,黎令熙身无功名又无军功,想给他个官位做补偿,都好像有点说不过去。
正发愁呢!就看到黎令熙竟会布阵?这就有点出乎人意料之外,这不会是黎经时造假的吧?此番派去支持黎经时的军队,有他派去的监军,若真有,监军应该会上报吧?还是他们瞒着监军?
“把派去东齐边境的监军上呈的信找出来。”
“是。”侍候的太监应诺,很快就把唐监军的信找出来了,呈给皇帝后,他不由好奇的偷偷瞄了一眼,到底黎侯爷折子里写了些什么?
皇帝很快就把唐监军的信看完了,黎经时父子做了些什么,他统统写得清清楚楚,只是那会儿皇帝没心思细看,所以草草扫过并未详读,因此便错过了。
唐监军其实并不怎么了解黎令熙布的阵法,只晓得他去过的地方,东齐军想攻过来都会变得有些困难。
监军其实很惜命的,但凡有危险的地方,他们一般都不想涉及,只有皇命难违职责所在,有的时候不得不勉强为之。
唐监军原在皇帝身边侍候,本来这监军一职轮不到他,不过眼见皇帝为派谁去黎经时身边监军头痛,他不得不毛遂自荐,毕竟皇帝都在他面前露出为难之色了,他要不识相自己请命,难道看着皇帝等人递梯子好下台?
他的信中,不止记录了黎经时一家四口的事,还有他自己的一些看法。
他的原以为黎经时这个乡下泥腿子出身的,不懂什么人情世故,自己跑这一趟肯定不好过,倒是没想到,黎经时豪迈大气,他三个儿子,长子如细雨润无声,次子豪爽不拘小节擅与人打成一片,但也是有细心的时候,他初到地头,对安排给他的住处很不适应,便是这位二少将军,派人拿了全新的被褥来给他。
至于那位三公子,为何不称少将军?因为他不是军人,而和黎大小姐一样,是个江湖人,不过他和黎大小姐不同,黎大小姐自小被她表舅收为徒后,这吃穿用度可都不同于一般人,三公子却是苦出身的。
听说,他是被卖给人为奴,被东齐杀手组织清平门门主买下后,就被扔在庄子上弃之不顾,后来是他们一群人和苛待他们的庄头对上,才引起清平门门主的注意。
唐监军搞不懂阵法,黎令熙也不可能去跟他解释,所以他便另辟蹊径,把重点放在黎令熙这些年来的遭遇上头,反正写了阵法怎么摆,皇帝也看不懂,既然他自己也不懂,那就不自曝其短啦!免得皇帝看不懂生气,把气出到他身上来。
不得不说,因为唐监军这一手,间接证实了黎经时折子上所言,反倒让皇帝对黎经时父子多增几份同情,和同仇敌忾之情。
黎经时的嫡母仗着是嫡母,就对庶子一家为所欲为,正如太后对他一样。
皇子们虽非死于太后之手,但谁能说,咏亲王之所以有那个胆子,不是太后在他背后撑腰所致?
皇帝这是不管是不是太后所为,都被他迁怒的认为是了,加上黎经时父子这事,皇帝一直压抑的怒火,终于一点一点的泄露出来。
除了下旨给黎令熙忠勇将军的军职,还给黎浅浅一大堆赏赐,这算是爱乌及乌了,黎老太太不止卖了孙子,还害黎浅浅从嫡女变成庶女,当然,小蒋氏根本没上祖谱的事,就被瞒了下来。
反正这事,黎浅浅他们几个人知情外,就连黎老太太、黎大太太等人都被蒙在鼓里,黎经时是后来看了祖谱才晓得这事,不过在他看来,小蒋氏有没有上祖谱,都让长孙氏和女儿受委屈了。
在皇帝心里,也作如是想,所以,趁着给黎令熙军职身份的机会,又赏了黎浅浅,算是给他们兄妹的补偿,至于黎顺熙,人都已经死了,还是别去打扰他的好。
上回皇帝就曾想,黎经时的功劳不小,干脆连他家下落不明的三子,和早夭的四子都封个一世伯爵好了,反正这个爵位只一世,又没封地,每个月不过少少的俸银,黎顺熙都死了,这俸银都不必发呢!
谁知就被首辅他们给驳了,说什么不可对武将荣宠太过,一门三爵已经很过份了,再来两个爵位,对其他有功之人要怎么封赏呢?云云。
皇帝也知,首辅他们说的没错,其实给黎韶熙兄弟爵位,就已经有些过了,只不过当时还有黎经时那些部下们,他们兄弟两个夹在其中,其实并不显眼,再说那些人当中封爵的,也都跟黎韶熙兄弟一样,得的是一世爵,再要世袭?那就再接再励啦!努力建功好把一世爵转换成世袭。
这么做,皇帝也是有私心的,其一当然是拉拢这些人,其二就是做给其他人看,瞧,有立功,朕绝对不会吝惜给予封赏。
老实说吧!皇帝赏了这几位一世爵之后,心里也不是不后悔的,可是想要笼络这些将才,他不得不大方一回,再说了都是没封地,只有俸银的,爵位嘛!也只有名头好听没有实权,倒是一口气赏下去的东西略多,皇帝感到颇为心疼。
想到这儿,皇帝不禁就对自己刚刚赏给黎浅浅的东西,感到心疼了,对了!“朕记得,黎卿的儿女都还没订亲?”
“似乎是如此。”侍候的太监回道,心里却在想,黎将军的女儿已经跟凤公子口头婚约了,只是碍于黎老太太才过世,所以才没把这件事传开来,看来皇上的消息来源也没查到这事,还是他们没说?侍候的太监默默思量着。
“你看,那位皇子堪配黎卿的爱女?”
呃?皇上您确定自己没病胡涂了?“皇上,这不太好吧?”
“怎么不好?难道朕的皇子还配不上黎卿的女儿?”那丫头是江湖人养大的,能入皇子府做个美人就已经很抬举她了好吧?好吧!看在她爹和哥哥们的份上,做个侧妃勉强可为啦!
侍候的太监苦笑,皇帝觉得自家儿子好,可在侍候的太监看来,人家黎大小姐可不愁嫁。
“皇上,您看重黎侯爷父子,若将黎小姐赐婚给皇子殿下们,会不会让皇子们有过多的联想?毕竟,您还没立太子呢!”
啊!!皇帝终于反应过来了,“你是说,朕要是把黎卿的女儿赐婚给皇儿们,会让皇儿们多想?”
侍候的太监这会儿不止不敢回答,连头都不敢抬了。
皇帝却似有所感的点点头,“你提醒的是,黎卿的女儿确实不能进皇室,嗯,不能把她赐给皇子们。”
从头到尾都没说是让她当那个皇子的皇子妃,或侧妃,侍候的太监也当成没听见,只躬身恭敬的研墨,皇帝沉吟片刻,道,“等黎卿回来,问过他之后再说好了。”
侍候的太监暗松口气,心道,回头得跟他干儿子们通个气儿,把这事赶紧传出去,别人不知道,他可是清楚得很,这任的凤公子可不是个好惹的。
皇帝被劝住,不乱点鸳鸯谱了,可是这作媒的念头一起,就实在控制不住啊!左思右想半天,还是感到有点气闷,侍候的太监便提醒他,“皇上,康亲王和福亲王他们虽已出宫开府,可这婚事都还没着落呢!”
您别光想给大臣的女儿赐婚啊!好歹先想想,自家还有好几个儿子的终身大事没下文呢!虽说适逢几位皇子死于咏亲王毒手,但孝期过后,他们的兄弟们,皇上的儿子们还是得娶老婆的,这个世界没有缺了谁,别人的日子就都不用过了。
他们的死是个悲剧,可不代表他们的兄弟们,从此就要陷在他们的悲剧中,不必过自己的日子了。
皇帝一听,愣了好一会儿,才慢慢的长叹一声。
刚刚想着要为黎浅浅许给自家的儿子时,其实他并没想太多,毕竟在他看来,黎浅浅如今是侯爷女儿,许能担起皇子妃的身份,但实际上她是江湖人养大,这教养不过关,他是不是会让儿子娶她为妃的。
因没把她列入皇子妃之林,所以并没想到几个已出宫开府的儿子的皇子妃还没着落。
现在被提醒,皇帝方才想起来,他愣怔着好半晌后,才问侍候的太监,“那天俪妃拉着朕去御花园,支支唔唔的老半天,她是不是就是想和朕说这事啊?”
俪妃的儿子康亲王年十六岁,按说那天庆功宴,他也应出席的,但因他在之前摔马断腿,所以不克出席,也亏得如此方能逃过一劫。
只是他的婚事就因此延宕下来,俪妃很想赶紧把儿子的正妃定下来,可又怕惹皇帝恼怒,那天才会吞吞吐吐的没敢直说,反害皇帝因此吹了风得了风寒,俪妃因此更不敢妄动了。
侍候的太监讪笑,就算俪妃娘娘真有此意,他又怎么能跟皇帝说,她就是这个意思呢?“这,奴才哪知道娘娘想什么呢?不过娘娘是为人母的,眼看着儿子大了,这婚事没着落,心里肯定是着急的。”
皇帝看他一眼,笑,“你这老狐狸。”
侍候的太监忙跪下请罪,皇帝摇头,让人去通知俪妃,今晚去她那里用膳。
且不说俪妃得知此事后,是如何雀跃准备着迎接皇帝,侍候的太监恭送皇帝离开御书房后,便招来小内侍,命他去把他一个干儿子找来。
不多时,他的干儿子就来了,父子两咬了半天耳朵,他干儿子便告辞离开,很快消息就传到了凤家庄京城分舵,分舵主得了消息,看了内容后,忍不住摇头,皇帝是太闲了吗?竟然管到黎教主头上去?
想到这可关系到他家公子的终身大事,他不敢耽误的,立刻把消息发出去。
等凤公子接到消息时,皇上已经为两位已出宫开府,但婚事尚未定下的皇子赐婚了,康亲王的准新娘是次辅的孙女儿严如玉,年方十六,与康亲王同龄,而另一位是梅妃的儿子福亲王,他的准亲王妃是新上任的礼部侍郎的女儿高明芳,此女年方十七,比福亲王大两岁。
凤公子冷哼一声,正想说什么,玄衣就拿着刚到手的消息进来了,“皇帝不知是怎么想的,竟然给黎三公子封了忠勇将军的职位,还给黎教主赏赐了一堆好东西。”
“还能怎么想?那老头老糊涂了。”凤公子又冷哼,竟然想截胡把他老婆弄去给他儿子当小老婆?哼哼!
不给他找点事做,看来是不行了!“让人把消息传出去,京里那几位叔王们该动一动了,皇帝太闲了,让他忙一点好了!”
“是要把那几位叔王的事传出去?”
“反正他们都很闲。”凤公子才不管皇帝兄弟几个会不会乱成一团,反正皇室那些人没一个好的,把水搅浑一点,他们的人也好趁机捞一笔,等浅浅出孝,他就要娶老婆了,不能让老婆受委屈,嗯,也跟她提一句,让鸽卫们也跟着进去捞一笔好了!有钱大家赚!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
………………………………
第七百三十七章 前途
南楚银装素裹的京城,因为皇帝为两个儿子指婚,开始热闹了起来。
平亲王府这日迎来了从水澜城蒋家送过来的年礼,几位当家的侧妃看了几眼后,都暗暗对蒋家的财力感到震惊。
看来得对季瑶深和蒋姨娘母女好一点啊!
侧妃们能成为平亲王的侧妃,除了自身美貌与才华之外,再有就是家世了,但不代表她们的家里很富有。
蒋家今年的名声虽因蒋茗婷及两个孙子的婚事跌到了谷底,但是,财运还是很可以的,毕竟他们跟着黎大老爷入股了温泉客栈啊!温泉客栈大热,他们自然进帐可观。
只是看到温泉客栈派人送来的分红时,蒋老太爷忍不住扼腕,那两个外甥愣是不肯多给他一点股份,现在闹翻了,怕是更不好说了!想起来就头疼!
平亲王接过蒋家送来的年礼单子,也略略吓了一跳,平亲王妃家已经没落,就算是在最鼎盛时期,也拿不出这么多好东西,这份年礼置办起来,约莫要花两万白银。
他的大小老婆娘家能拿出手的年礼,最多大概就是五千两上下,蒋家这份礼可是狠甩了她们不止一条街啊!而且别以为人家财大气粗就粗鄙得不行,要知道,这份礼里头,那三本孤本可是有钱都未必买得到的。
其中一本出自前朝大儒薛大家,这一位流传于世的真迹实在太少,蒋家送来的这本便是谣传传于世,却一直让世人缘悭一面的梦幻珍本。
平亲王再看其他人送来的年礼,实在不能相提并论啊!“让人把这几样给十二小姐送过去。”
季瑶深在家中姐妹排行十二,姐妹当中她不是年纪最小的,但却是平亲王最疼的,说是愧疚也好,是因她长得最像平亲王,所以最得他欢心也好,反正,季瑶深现在在府里的地位,比平亲王妃嫡出的女儿们还略高。
谁让她们姐妹要谋害她呢?她们都已经有好归宿了,为什么要揪着她不放?别说平亲王想不明白,就连她们自己现在回想,也有点蒙,怎么感觉自己那时像着了魔似的,就是死盯着季瑶深,见不得她好,恨不得她死。
季瑶深看到平亲王命人送给她的年礼,不禁愣了好半晌,蒋姨娘和儿子玩得正高兴,看女儿呆愣在那儿半天不说话,忍不住开口,“这是怎么了?这些礼有什么不对?”
“外祖父平常可有什么喜好,例如收藏东西,珍品孤本的?”
“没。你外祖母管得严,你外祖父平日的娱乐,就是和朋友喝喝小酒,去戏园子逛逛,其他就和别人一样,没什么特别的。”
如果蒋老太爷没有收藏这些东西的习惯,那这些东西是打那儿来的?“您看过来送年礼的人吗?”
蒋姨娘白了女儿一眼,“刚刚送年礼来的,不是咱们内院的管事媳妇吗?”
季瑶深反应过来,忙道,“不是,我是说……”蒋家派来送年礼的人,话没出口就被她咽回去了,因为来送礼的人,见的自然是侧妃她们,她娘是姨娘,根本没资格去接见她们。
讪笑了下,季瑶深没再继续这个话题,免得惹她娘伤心。
蒋家送来的年礼,虽是在各主子心里掀起风浪,不过,年底了,送礼的不止蒋家一家,除了蒋家人的身份略尴尬外,其他也没什么好关注的。
倒是那本薛大家的孤本引起不少关注,除几位亲家问起,还有不少友人也很好奇,不过平亲王都淡淡的道,“那是小女外祖家给她的添妆,所以不好外借。”
“就让我们看上一眼就好。”
“对,一眼。”
“那可真是不好意思了,不方便。”平亲王客气的拒绝了。
大家自然不好再提,不过他们不提,不代表他们就这样放弃了。
既然平亲王说是他女儿的嫁妆嘛!亲家们便找自家女儿,平亲王的媳妇们出马,找小姑子商量借来瞧瞧,东西一到手,他们爱怎么看就怎么看,反正是庶女,就算嫡出嫂子们不还,应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