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花都之窃梦偷香-第3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紧跟着,他又将这个记事本反复观看,再没有其他的内容。
“你也看看,瞧这上面,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内容。”刘旭将记事本丢给了妙悟。
妙悟接过之后,仔细翻阅,当看到关于那枚戒指的描述时,他的眼睛不由得一亮,但是随即恢复正常,并没有吭声。详细的看过一遍,妙悟把记事本还给刘旭,摇头说道:“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了,估计,这关键所在,应该就在被撕掉的那一页上。”
“如果我猜的没错,这页应该是被王亭给撕掉了,他带着这个,出去寻找祖上藏起来的宝物。”刘旭说道。
“那你看,咱们现在该怎么办”妙悟问道。
“休息一夜,明天离开这里。”说完,刘旭将手中的记事本丢给王平安,接着又道:“我不想乱杀无辜,希望你也老实一点,那箱子钱,就留给你了。今天的事情,不要对外说,否则的话,对你没有好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日月白水
当天夜里,刘旭和妙悟就住在王平安的家中。 刘旭是真睡着了,不过一觉醒来,一切如常,王平安并没有逃跑,就好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一样。
在这种地方,说句实在话,刘旭即便是把整个村子都给灭了,怕是一时半会也不会有人知道。
不过,刘旭并不是那种杀人狂似得人物,他还是一个人,一个正常的人。即便在有的时候迫于无奈去杀人,那也是对方死有余辜,亦或是对方要杀他,他无奈还击。
起来之后,王平安还做了早饭,很简单,苞米面粥,还有点咸菜。刘旭和妙悟也是真饿了,囫囵地吃了一个饱。
吃饭的时候,刘旭突然说道:“妙悟,昨天晚上我琢磨了一下,觉得咱们的目标应该是永城。”
“永城为什么去哪呀”妙悟不解地问道。他更加不解地是,刘旭为什么当着王平安的面,叫出他的名字。
“王茂德是永城人,在他的回忆录里面,他可是清楚地记载着,从孙殿臣那里不辞而别之后,他回到了老家永城,还在那里做了一段时间的小买卖,娶了媳妇。王茂德将那些宝物藏了起来,会藏在什么地方,绝不会脱离永城的范围,即便是脱离了,也得是从永城到牛家坳之间的范围。相较之下,我还是相信,王茂德会将这些宝物存放在自己熟悉的地方,也就是永城的范围之内。虽然具体是什么地方,我不敢确定,但是咱们可以通过那句暗语,进行寻找,估计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刘旭认真地说道。
“嗯。”妙悟点了点头,说道:“差不多是这样。”
吃过早饭,刘旭和妙悟向王平安告辞,离开牛家坳。
进出牛家坳的必经之路,就是那座山。白天来的时候,刘旭和妙悟发现。地上的尸体,已经变成了白骨,显然是那些饿狼,在他们走了之后,将白川、孙庆功等人的尸体全部吃掉。
上山的时候,妙悟将心头的疑惑说了出来,“咱们就算是要去永城。也不用当着王平安这老家伙说呀。妙诲派那帮人过来找牛家坳,他们在路上肯定会向妙诲汇报行程。妙诲想要找到这个地方,肯定不难。你又没有杀王平安灭口,到时候,一旦王平安将咱们的情况告诉妙诲,咱们可怎么办。”
“呵呵”刘旭轻笑一声,说道:“妙悟,你是傻了吧,你忘了咱们的目的么。我的目的可不是寻找什么东陵国宝,而是和你联手在外面干掉妙诲。我不杀王平安灭口。还当着他的面说这些话,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妙诲找到王平安,将我的话转述给他。在灵山寺里面,妙诲有信仰之力,咱们不是他的对手,可若是在外面。那就不一样了,凭咱俩的实力,想要杀掉妙诲,应该不难。你说呢”
“没错话是这么说”妙悟迟疑地说道:“可是王茂德藏起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国宝,叫出来一样。就是价值连城。唐寅的书画,乾隆皇帝的朝珠,不管是哪一样,现在只怕都能卖上上亿。”
“区区一两个亿,在我的眼中,也算不得什么。更何况,在我的眼中。你手里的那个定神珠,要比那些东西都要值钱。”刘旭淡笑着说道。
“这”妙悟似乎还想和刘旭争辩一下,但是最后,还是没有出声。
倒是刘旭,又是微笑地说道:“我对王茂德留下的那句暗语,倒是蛮好奇的。日月白水,菊花山石如果有空的话,咱们不妨在永城的地界上转转,看有没有这样的地方。”
“这日月白水,菊花山石,我昨晚琢磨了一宿,也没想明白,这其中有什么玄妙。你说会不会是一个有山有水,风光秀丽,而且还有菊花的地方呀”妙悟说道。
“我觉得也像,只是有菊花的地方,似乎很多。就连我家乡的山上,都有野菊花。从永城到这里,一路之上,有野菊花的山多着呢,就算是明确的高速咱们是什么山,想要找到藏宝的地方都不容易,更不要说是漫无目的的找。”刘旭摇头说道。
“说的也是。”妙悟砸吧了一下嘴,摇了摇头。
来的时候,是一大帮人乘坐驴车来的,这回去的时候,就他们两个步行。
以二人的功夫,如果是撒腿狂奔,行动的速度,肯定要比驴车快。可在这种地方,事情又不是那么着急,二人实在没有必要耗费功力跑步。
二人也就是以竞走的速度前进,和驴车的速度也差不多,可是二人一没带水,二没带食物,走了一天一宿,还真有些受不了。
路上根本没有人家,二人只能坚持,夜里也不睡觉,只是赶路,又走了一个上午,终于回到常山县。
搭了辆出租车,二人先找了一家饭店吃饭,吃饱喝足,这才回到先前下榻的宾馆,好好的睡上一觉,休息一晚,等到第二天,再驾车前往永城。
永城在中原省地界,属于中原省的最东部,以前只不过是一个县,现在却成了省直管市。
永城这个地方,其实是挺有名的,被誉为是“汉兴之地”。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年汉高祖刘邦在境内的芒砀山斩白蛇起义,所以才有大汉帝国。永城还拥有出色的面粉加工能力,成为国家唯一授予“天朝面粉城”称号的城市。
在永城境内,有不少旅游景点,最有名的当属芒砀山,其次是崇法寺塔、陈官庄烈士陵园,以及造律台。
不过这些地方,并没有吸引刘旭的眼球,他的目光被一个景点所吸引,这个地方,叫作日月湖。
日月白水,菊花山石。
菊花山石是哪,刘旭暂时不知道,但是所谓的日月白水,似乎是有了着落,应该就是这个日月湖。
刘旭的心情十分振奋,没有想到,自己还没等到永城呢,第一句暗语所指的地方就找到了。等到了日月湖之后,找到开有菊花的地方,估计就可以破解掉第二句暗语。
唯一让人有人无奈的是,就是自己只知道两句暗语,不知道接下来的都是些什么。看来想要找到藏宝所在,还得找到王亭这个关键人物。
毕竟,记事本上的那最关键的一页,是落在了王亭的手里。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老照片
日月湖位于永城市东西两城区之间,因工程由两个湖区组成,一湖呈圆形如太阳,一湖略长如月亮,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被命名为日月湖。
日月湖根据永城实际和文化特色,结合永城“黑、白、绿”三色经济的特点,突出“日耀鑫穗,月映乌金,日月合璧,绿满汉源”的主题而建设。与芒砀山景区相得益彰,构成豫东大地上最亮丽的山水画,成为永城市生态旅游的知名品牌。
刘旭和妙悟来到永城日月湖观光,确实是风景如画,但周围并没有山,更不要提菊花了。经过打听,刘旭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日月湖是2000年之后才建设的,以前根本没有,而这个名字,同样是2000年之后才有的。
如此一来,问题很显然,王茂德生前根本不可能知道有日月湖这个地方。
一下子,唯一的线索似乎就此中断。
刘旭和妙悟在永城溜达了三天,唯一的收获恐怕就是游览了芒砀山景观区,参观了这个所谓的“汉兴之地”。
这一天,二人在街上溜达,到道旁边,有那小商小贩在出售一些古董、文物。其实他们买的那些东西,充其量是一些老物件,里面不可能有什么价值很高的东西。
也就是刘旭,自从跟了文教授学习之后,对于这些东西有点喜欢,愿意吸收其中的清凉之气,所以下意识地低头观瞧。
“咦”很快,刘旭的目光被摊位上的一张发黄老照片所吸引。
这张照片上,有两个男人,其中一个,穿着军装,挎着洋刀,显得很是威风。而在那人的旁边,站着的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按理说,这样的两个人是不可能站在一起的。毕竟地位悬殊。
刘旭蹲下身子,拿起那张老照片观瞧,他觉得照片上的这个穿军装的男人,似乎有点眼熟,好像和王平安有几分相似。
“这位兄弟可真是有眼力,这是民国时候的照片。我太爷爷和一位将领的合影,升值潜力无限。也就是我们家最近遇到了一些麻烦。手头上缺钱,我才忍痛拿出来变卖。”摊主见刘旭拿起照片。马上热情地说道。
“这位将领是谁呀”刘旭问道。
“这位将领叫王茂德,你可不要小瞧他,我听我爷爷说,他可是东陵大盗孙殿英手下的团长。在这张照片后面,还有他的亲笔签名呢。”摊主马上说道。
闻听此言,刘旭心中不由得一喜,怪不得自己觉得照片上的人,眉宇之间和王平安有些相似,看来还真是瞧了。他赶紧翻过照片。果不其然,在照片后面写着一排字大军路过永城,与好友张盛合影,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二十八团团长王茂德。
看到这个落款,刘旭更是大喜过望,因为刘旭认识王茂德的字,自从和文教授学习一来。刘旭对于字体的鉴别,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般人的字体,只要看上两边,就能分辨出来。何况是自己刚刚看过王茂德的记事本不久,印象还十分深刻。
刘旭的脸上不露声色,说道:“你太爷爷和这位大团长合影。想来关系不错吧。”
“那是当然,我听我爷爷说,以前我们家和这位团长可是邻居,关系相当的好。动乱的年代,幸亏我爷爷机智,把这张老照片给藏起来了,要不然都得被批斗。我爷爷现在都不舍得这张照片呢。说很有纪念价值实在是没办法,要不然我怎么可能拿出来卖”摊主又是夸夸其谈地说道。
“这张照片,你打算卖多少钱”刘旭平和地问道。
“五”摊主本来想喊个五万,却又有点担心,直接把刘旭给喊跑了。原本这张照片,他五百都卖不出去,现在又担心喊低了。使个大劲,终于说道:“五千决不还价”
“你太爷爷应该已经过世了吧”刘旭问道。
“是的。”摊主点了点头。
“听你的话,你爷爷现在应该还在世吧不知道身体如何”刘旭又问道。
“我爷爷的身体也不怎么好了,现在都有些下不来床了”摊主一脸难过地说道。
此刻他,实在不明白,刘旭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对于刘旭来说,现在线索已经中断,这是自己唯一寻找藏宝地点的希望,如果能够寻找王茂德的故居,或许能够找到一些线索。
刘旭也不是缺钱的人,他从妙悟的手里拿过包来,从里面掏出来一万块钱的现金,跟着说道:“我这里有一万块钱,我想见见你爷爷,跟他老人家聊聊天。”
“一万”摊主没想到,刘旭出手如此阔绰,眼睛不由得一亮,跟着便点头说道:“没有问题,咱们现在就去我家。”
摊主收了刘旭的一万块钱,当即开始收拾东西,说句实在话,有的时候在这里蹲上一天,也未必能有一分钱的收入,现在可好,一下子就是一万,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刘旭敢于把钱先给他,自然是不怕这小子赖账,要是敢耍猫腻,以刘旭本事,肯定得让他难看。
摊主将东西都给包好,他本来是骑摩托的,现在车也不要了,打了一辆出租车,带着刘旭和妙悟回家。
永城是省直管市,其实说白了,以前也就是一个县。城区不是很大,但比常山要大不少。摊主的家是在城边子,一栋有些年头的八层楼,他家是在二楼。
摊主叫张奎发,据他说,爷爷本来是住在郊区,因为生病了,没有人照顾,就被父母给接到了家里。由此能够看出,张奎发一家还是蛮孝顺的。
来到张奎发家,家里并不大,也就是两室一厅的房子,收拾倒挺干净。
张奎发的父母,现在都退休在家,张奎发的爷爷,躺在小卧室里休息。
和张奎发的父母交谈一番,托说自己家早年也是永城人,听父母说,太爷爷当年还当过兵,也不知道是不是和王茂德在一起。这次路过永城,看到那张老照片,不禁想起父母说的往事,所以才想着来看看,向老爷子打听一下。
他的说法,得到了认同,张奎发的父母请刘旭到小卧室见张奎发的爷爷。
老爷子名叫张同,显得十分削瘦,显然已经到了垂暮之时,命不久矣。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灶坑
刘旭和张同聊起陈年的往事。
作为老年人,其实最喜欢聊得就是那些尘封的旧事,张同说的这些事情,估计家里人都已经听腻味了,但是对于第一次听的刘旭来说,还是能够听的津津有味。
聊着聊着,刘旭就把话题扯到了王茂德的身上。
张家和王家的关系很不错,王茂德当年去参军的时候,张同的父亲张盛因为刚刚成亲,加上家里能吃上饭,就没有同行。
后来王茂德率军路过永城的时候,还专门回来看过王茂德,一起合影留念。那个时候,张同就已经出生的,能有六岁。
在张同的记忆中,王茂德回来之后,除了给自家盖了新房子,还出钱给张家也盖了房子,两家住的很近。只是不等新房子盖成,王茂德就带着部队走了。
后来王茂德再次回到永城,则是孤身一人。因为带了不少钱回来,就在家乡成婚了。张同还跟着父母去喝了喜酒。
只是王茂德突然就走了,这一去就是十几年。在解放后,王茂德曾经回过一次永城,住了几天,就又走了,从此再没回来。
一听这话,刘旭不由得一愣,因为在王茂德的记事本中,并没有提到再次回到永城老家的这件事。
于是,刘旭继续刨根问底,寻问王茂德这次回来做什么。
张同告诉刘旭,王茂德这次回来,主要是探亲,因为在家这边,还有几个亲戚。可是的是,当年的大宅院,已经物是人非。王茂德当过团长,那次盖房子的时候,盖了一个大院子,里面有十间大瓦房。当解放之后,院子被充公了。不再是王家一家人居住,王家人只得到三间,其余的都分给了其他人。
这可是一个重要的线索,刘旭继续寻问,王家现在可否有后代,是否还住在这里。
张同表示,当年王茂德有一个堂弟。是住在大宅子里的,可过世之后。两家人就很少走动。等到改革开放,王家的人就把房子卖了,离开了老宅子,搬去了哪里,也不清楚了。好像听说,是去了南方。
刘旭又寻问老宅子的地点,原来就在张同家郊区的房子旁边。
王家老宅院,已经成为最后的线索,刘旭决定去瞧瞧。这种事。张奎发自然愿意效劳,在他的带领下,刘旭和妙悟前往郊区王家老宅。
天朝经历了十几年的房地产浪潮,可以说,能盖房子的地方,都盖房子了,可是郊区这边。却没有动。原因是郊区这边一来不方便,二来王家老宅所在的地方,土地少,居住人口有点密集,也就是地少人多。对于这种地皮,开发商是特别不喜欢的。因为不赚钱。
要知道,不管怎么开发,也要给坐地户安排房子,如果不给房子,只是给钱的话,那就得按照现在的房价来补偿,开发商哪能干这种愚蠢的事情。
所以。开发商们在城里铺天盖地的干,把能赚钱的地方都给拆迁了,就这不赚钱的地方,需要重建的地方,却一直没动。
张家的房子,距离王家只有一个院子。其实张家新修的院子也不错,只是可惜,解放之后也被充公,进行重新分配,王家只拿到了两间房子,后来还卖了一间。
乘车来到王家所住的院子前,才一到地方,刘旭不由得一惊,原来这是的墙壁上,竟然是漆黑一片,明显是遭遇了火灾。
三人下车,和周边的人一打听,这才知道,这个院子前天晚上失火了,火势很大。因为火来的突然,消防队距离这里还远,等赶到的时候,几乎家家都没幸免。
刘旭走进院子观瞧,可不是么,院子里的房子,都是黑乎乎的,特别是右侧的房子,有的连房顶都烧没了。
“这里怎么会突然无缘无故的就起火,而且火势还这么大,似乎有点不对吧。”站在刘旭身边的妙悟,将嘴巴凑到刘旭的嘴边,低声说道。
刘旭点了点头,说道:“咱们打听一下,看看这院子里有多少住户,怎么会突然着这么大的火。”
张奎发的爷爷以前就住在这边,所以他在地头上比较熟,和院子里没走的住户进行打听,很快就得到消息。原来呀,院子里的住户很多,家家户户都有人,由于是平房,冬天需要烧炕,哪怕是夏天,偶尔也要烧一下,防止房子潮。如此一来,院子里就有很多柴禾,家家户户的房后都会堆不少。
火势是从右侧房后的柴禾垛着起来的,晚上风大,很快就蔓延起来,将右侧的几间房子全给少了,哪怕是左边也没有幸免,也受到了波及,好在关键时刻,消防车来了,要不然的话,整个院子都得烧光。
刘旭有心四下参观一下,让张奎发出面去说,自己是听说这里着火,准备来帮助大伙的。带了五万块钱,视火灾情况,给大伙分一分,帮助院里的居民渡过难关。
一听说有这好事,因为家里受灾比较近,仍然住在这里的居民,是高兴的不得了,立刻热情的接待。
刘旭挨家溜达,走完了左边的几家,并没有看到什么异常,然后就去了右边这几家。右边的这些房子,房顶都烧没了,就剩下外面的墙体了,里面更是一股烧糊了的味道,啥也不剩,根本没法住人。
当刘旭走到正数第三家的时候,突然发现,这家的灶坑有些不对。
灶坑外,有厚厚的一堆土,显然是从灶坑里面挖出来的。住平房的人,时不时的掏灶坑是正常现象,刘旭家以前也住平房,自然知道这一点。可是,这家的灶坑挖出来的可不是灶坑灰了,似乎挖的很深。刘旭先前听张家老爷子说了,他们所在的这间房,正是当年没收之后,重新分给王家的房子。
刘旭假装无事,又往别的家走,但给妙悟丢了个眼色。妙悟十分识相,再继续去下一个房间走访的时候,妙悟假装上厕所,实际上是返回这个房间观察。
转悠了一圈,妙悟也回来了。刘旭取出五万块钱,给这里的居民分了下,有那不在家的,就让别人代领,反正刘旭也不是真的扶贫,差不多意思一下就好。
离开了院子,刘旭让张奎发先走,留了他的联系方式。在张奎发走后,刘旭看向妙悟,露出了询问的目光。
妙悟马上说道:“灶坑之内,被挖出一个很深的坑,如果猜的不错,这里面之前应该藏有什么东西。”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决战丁海(上)
“难道说,王茂德手中的宝物,就藏在那里面”刘旭说道。
“我觉得不太可能”妙悟摇头说道:“那个坑虽然挺深,可是王茂德的藏宝之中,光字画就好几幅,那个坑根本装不下。”
“那就怪了,既然里面不可能有宝物,那人怎么会跑到那里挖掘。而且,这场火,显然是寻宝之人有意放的,目的是吸引他人的注意力,然后伺机将藏在灶坑里的东西给挖出来。要是那人没有把握,想来也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刘旭说道。
“嗯。”妙悟点了点头,说道:“或许是部分宝物也说不定。那你说,到这里挖宝的人会是谁”
“这人抢在咱们的前头,我觉得王亭的可能性比较大。”刘旭说道。
“铃铃铃”
话刚说到这里,刘旭兜里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他掏出手机一瞧,是刘韵诗打来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