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科学家闯汉末-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人点头表示知道,这个时代娱乐太缺乏了,一点事情很快就会传遍大街小巷。
“我从张角的口中探得了口风,太平道准备明年年初起兵造反,我估计其麾下道众最少可以聚集百万兵马,到时候必然是战火纷飞,我等本就和太平道有隙,如何在明年的战火中自保,吾等要好好商议一番才是。”
马强这段话把众人震个不轻,百万兵马,什么概念?
这样说吧,此时的东汉兵马凑一起都没这么多人。
东汉王朝执行的是精兵政策,驻扎在洛阳附近的中央军,也就是羽林、五营等合计兵马也不过三万多人。
而各个郡国中只有边郡才有常备军,而大汉三十六边郡每个边郡兵马多的不过四五千,也就是说东汉的常备郡国兵只有不到二十万。
至于边军,实际上大部分都是义从,真正的汉边军不到两万,而义从的意思说是自愿跟随,但没钱谁给你卖命!实际上这就是雇佣军,是从如乌桓、匈奴等异族中招募的,例如昔日段熲就是带着羌人为主的一万多湟中义从横行西凉的,这些义从倒是高达数万人,比真正的汉边军还多。
也就是说,此时此刻在编制内的大汉兵马不过才三十万左右,但别小看这三十万,这三十万都是真正的战兵,可不是什么凑数的民夫。
当然,这也是因为此时还没有发生大战,一旦东汉的战争机器全力发动起来,各地武库的装备可以随时装备出数以百万计的大军。
“马郎,此话当真?如是这样,当早日报于朝廷才是。”林环急的胡子都拽下来了一根,这样规模的动乱可谓是光武以来百余年未有之事,林环等人都是从汉军中走出来的,对汉军的战力还是有信心的,但蚂蚁多了咬死象啊。
马强摇头道“非我不想,乃不能也,张角本欲诱我入太平道,故而告知,我手中毫无凭据,如何告发?”
“马郎说的对,如我等告发,恐那太平道会做困兽之斗,我红星营乃至大松村恐就要遭劫难了。”杨万里第一个赞同马强的建议,一副只要自己好,哪管他人洪水滔天的阵势。
………………………………
第九十七章 闭门会议(中)
杨万里是五兄弟中对朝廷什么的最没感情的,因为这五兄弟里其实只有杨万里是真正的平民,像林环,其实也是出身大族,只不过是一只旁支罢了。
“五弟此话虽也有理,但一旦兵灾起。。。”岳亮叹了口气。
“马郎,你先说说你准备怎么做吧。”林环问道。
马强点头说道“吾的建议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先考虑保护自己,再考虑救济天下。
现在已经快七月了,我们大约还有半年的时间,在这半年里,我准备继续招收流民,然后练出一只能上战场的乡勇来保家卫国,幽州的太平道一旦起事恐怕不会下七八万兵马,虽然这些人大都是百姓流民,兵甲不齐,战阵不熟,可人数太多了,尤其是一旦他们烧毁村庄,胁裹百姓,发展到几十万人也不难。
比量比不过,我们就要重质,故而我们的乡勇,必须是精锐,我的设想是全部为甲兵,人数最少也要三千,另外乌桓此次欠了我们很大的人情,我们可以再向乌桓借骑兵,我们再自己练些骑兵,有这样的力量在,我们自保就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林环等人点了点头,这哪里是绰绰有余,这样的兵力,已经可以夺府占郡了。
“太平道的优势和劣势都很明显,优势就在朝廷无备,劣势则是朝廷的兵马比他们的精锐的多,尤其幽州这样的边州,更是如此。
所以他们的战略必然是毕其功于一役,集中所有力量攻洛阳以及各州治所。
我们昌平和蓟县很近,如果太平道军真的和我预料的一样集中兵力攻打蓟县,那么我们就可以攻其后,如果太平道用兵方略和我设想的不一样,有这支兵马在,也可以缠住太平道等到卢龙塞的边军回援。”马强觉得自己可能吓到了五老,便重新打起了气来。
卢龙塞也就是后世的喜峰口,是汉朝的驻兵要地,在这里常年有一营的边军守卫,从卢龙塞到蓟县约三百里,边军骑兵即使再慢也不用五日便可到。
历史上的幽州黄巾虽然干掉了刘卫和郭勋,但后面就再也没有消息了,想来是被幽州边军以及郡国兵、乡勇联合剿灭了。
这样想来,幽州黄巾的战力并不很强,是个合适的新手村经验包。
“人倒是简单,听闻中原又大旱了,想来流民必然遍地,只要有钱粮,招三五千人也不难,但兵甲如何凑齐?如私制兵甲,恐反惹大祸。”岳亮对马强问道。
“主要是战甲,兵刃和弓箭都可采购。”林环补充了一下。
所谓的战甲,就是铁甲或者是重型皮甲,中国古代大部分时间都允许民间拥有刀枪乃至弓箭,但禁止拥有战甲,所以古代污蔑一个人要造反的时候一定会从他家里翻出一些战甲来当做证据,东汉末年这个时期,虽然地方豪族的私兵已经是公开的了,甚至经常配合官军作战,但依旧不允许有大量的战甲,否则会被认为有不轨之心。
至于轻皮甲,倒是不限,像之前林环在大松村穿的就是民间制作的轻皮甲,和乌桓人穿的皮袄的防御力没多大区别,而重皮甲,其综合防御力是可以和低级铁甲相比的,毕竟厚度放在那里。
这个思维倒是和后世的美国有点像,后世的美国对重型防弹衣的管控也比枪严的多。
当然,后世美国不允许重型防弹衣泛滥的原因也可能是怕警察不够死的。
“还有粮草,如要养数千兵马,一个月就要上万石的粮草,考虑到这仗一旦打起来可能需要历时经年,最少要准备囤积三个月的粮草,最好能有一年的,还需要大量的牲畜来运转粮草,对了,还需要辅兵和民夫,这也是钱啊。”
得,马强就看着这五个老头开始你一言我一句的算到底需要多少钱了,接着就开始列清单了,什么帐篷啊,斧锯啊,衣被啊,马强只见这个清单越写越长,这五个人都是上过战场的,自然知道打仗就是打后勤,钱粮军械再准备多都不嫌多。
总而言之,马强发现自己的预算好像完全不够用。
马强特别理解为何刘邦把萧何居功第一了,等五老根据之前从军的经验把需要的军械钱粮算给马强看后,马强直接觉得一个脑袋两个大了。
先说军力,按照五老的计划,准备练一营的乡勇,也就是五千人马。
要想养五千人马,一月光粮食就需要准备一万石以上,这还不包括菜肉和战马要的精料。
马强粗粗的一算,也就是说,这五千人马啥也不干,吃也吃他三百万钱以上,再囤积折中的半年的粮草,就算按照历史是二月份黄巾起义爆发,军用粮草也需要十五万石,算成钱就是五千万左右。
马强的汗水一下子就下来了。
再说军械,不敢用百炼钢,普通的铁质环首刀也要八百钱,普通的弓也要五六百钱,弩更贵一些,要两千钱,普通的战甲没有万钱拿不下来。
这还不算需要的民夫、日常衣物、帐篷等物
这样一算,武装五千甲士,你不准备个七八千万的装备钱就不要说话了,再加上人吃马嚼和安家费什么的,先准备一个亿吧。
完了,破产了!
这样毛估估,两个亿了,二十万贯!
话说袁家什么的到底多有钱,怎么一起兵就上万甲兵的,还有那个张飞,忘记问他到底有多少钱了,可以给刘备拉出一只军队出来。
怎么养军队这么费钱!怪不得刘宏打完黄巾都要卖官筹钱了。
但再一想曹嵩都拿的出十个亿来买太尉,马强又觉得是自己太穷了。。
其实马强这里是误会了,首先地方豪族的乡勇平时都是不要钱的,其次乡勇的军械都是自备的,只有少数精锐才会由主家负责配备铁甲什么的。
至于东汉王朝的官兵,其主体军士更是属于兵役性质,只有军官才需要支付俸禄。
总而言之,由于马强的各种基础实在太差,又没有统治权,建军费用和其他人比起来,就直线上升了。
如果马强现在是个太守,光历代积累在郡武库的装备,就够他武装上万人了,可惜,别说马强了,这个时候的孙坚也还在县令一级晃荡着。
………………………………
第九十八章 闭门会议(下)
“不行!钱粮没办法减少,但这军械太贵了,上亿的军械,我们会破产的!”
马强摇了摇头,问向众人“我们能不能自己炼铁打造军械?这样价格就可以低很多了。”
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金属的价格一直很高。
但和铁价相比,铁质的成品价格就更是高的离谱了,因为打铁是个手艺活,而且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军械要的质量很高,自然和农具不能比,这就需要更好的工匠和更好的铁,普通的铁锭只要二十钱便可购得一斤,环首刀不过两三斤,却要八百钱,马强想想就觉得亏了。
“自行炼铁?那需要寻找铁矿再开炉冶炼,再加上打造军械的时间,怕来不及吧,而且也没有这么多的工匠啊,打铁可不是种田,会的人不多。”岳亮摇头说道“如明年春季便要开战,还需要给军士三四个月的时间熟悉军械和军阵,如今已经是快七月,那便是年底前要备好军械,短短六个月的时间,实在是难。”
“是啊,马郎,还是买现成的军械吧,幽州是边州,军械购置不难。”林环也劝道。
“六个月么。。。”
马强摸了摸下巴,思量了起来,五千人想来也不会要十万斤铁,这放在后世也不过五十吨,某些可以压翻高架的卡车来拉走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超载了。
五十吨。。。不多啊,只要能找到矿,火药炸一炸,半年时间别说五十吨,一百吨也搞得出来。
话说回来了。。。既然都准备自己搞铁矿了,那为什么还要纯人力打铁啊,虽然做不出液压锤,水力锤就不香么,虽然不能直接打出军械,但也是大大节省人力了。
至于说火药。。。都做出肥皂了,火药还远么。。。而且还不是黑火药,而是硝酸甘油。
想到这里,马强便有了决断。
为了省钱。。。不是,为了大汉的工业发展,自己找铁矿炼铁打造军械!
至于既然有了硝酸甘油为什么不做热武器。。。
硝酸甘油做热武器,不说热武器需要的无缝钢管对于这个时代是什么样的黑科技了,哥们。。。你是想自杀么。。。那东西真的是说炸就炸,不讲道理的。
真的适合做热武器的,还是黑火药或者无烟火药,也就是硝化棉。
不行TNT也可以。
算了,这些太远了,马强摇了摇头,还是不想这些了,而且如非自己有足够的实力,后世的热武器还是先不要登场的好,否则自己有可能未来就是个被关起来的工匠头子。
“只要能找到矿,快速炼铁的办法我的门派秘典中有记载,半年的时间足够了。”马强看向岳亮问道“不知道昌平附近有没有铁矿和煤矿?小一点的也没关系。”
“昌平的确有铁,在牛蹄岭,距离我们大松村也不过一日的脚程,但我们村附近倒是没见过有铁苗的。”
古人在多年的经验中已经总结了一套寻矿办法,把有铁矿痕迹的地方叫做铁苗,而这个痕迹,一般是一些特殊的植物或者山石的颜色,由于中国古代使用的基本都是赤铁矿,因此认为如果山和河水中有红色的石头,并且有磁铁沙的话,就是有铁矿。
“那能不能买下这个铁矿?”马强问道。
马强以前一直以为汉代一直是盐铁专卖的,在蓟县当了一段时间县令后才知道,盐铁专卖实际上在汉代并不是一直实行的,比如说东汉,也就初年实行了严格的盐铁专卖,后面也就放开了,只是设了铁监来收税罢了。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刘备三兄弟可以得到大量的镔铁打造自己的武器的原因吧。
“这恐怕就难了,自古盐铁利最大,这牛蹄岭的铁矿是昌平几个世代联姻的家族联合经营的,如果要买下,没有亿钱,恐怕难以得手啊。”
岳亮对昌平的铁市很熟悉,更知道这个牛蹄岭有多大的利益。
想想也就知道了,铁制品的利润率高到吓死人,只要有铁矿,炼铁后无论是打造农具还是兵刃,在这个时代都是供不应求的。
古代的家族又讲究传家,对变卖祖产极为反感,除非是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否则一般不会有人变卖。
“现钱我没有。。。不过我可以给他们股份。”马强对岳亮说道“岳叔父,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铁矿,否则我们没办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得到这么多的军械,这样,麻烦你和牛蹄岭的那几家接触一下,看看他们要什么价钱,最好能让我们技术入股,我可以保证他们只要把铁矿交给我,我能让他们以后拿到现在两倍以上的钱,不行就三倍!”
“三倍之利么。。。那我去试试吧。”
“然后就是招收人手,林伯父,这件事就麻烦你了,半年内,我们红星营最少要有六千青壮。”
现在的红星营已经有了六千多人,其中青壮有三千多,这些人马强自然不会放过,除了工坊不能停外,其他人都要参加军训。
农闲时期进行军事训练是从春秋战国就开始的传统,因此倒没人会反对。
“人手简单,那还得多买点土地了。”
“如果这样招人,我们的钱恐怕就要不够了。”杨万里看向马强说道。
“杨叔父,我们还有多少钱?”
杨万里心中有账,张口说道“现在现钱不到六百万了。”
“这么点?”林环被吓了一跳。
杨万里叹了口气道“我们走的太快了,之前收到的预付款在买地、四处收流民、购买衣物材料上就花的差不多了,现在我们每个月通过卖肥皂等物,去掉我们的各项支出,只有三四百万的结余。”
这些钱放在一个人身上很多,但对于红星营来说,几乎就是一直在破产边缘行走。
杨万里看向马强道“马郎,我们的支出是不是减少一些,你看外面哪个主家是每天都给佃户吃肉的。”
说是吃肉,但实际也只是一些肉丝,放在后世的餐馆已经可以拍桌子骂娘了,但对于这个时代,却已经是极好的伙食了。
马强为了减少支出,在红星营特意不允许直接使用钱财以便集中资金对外,但红星营是从无到有建设的,什么都要花钱,尤其是在食物上,种下的庄稼和牲口幼崽都需要时间长大,每一天这么多人人吃马嚼的都是营地里掏的腰包。
和马强待了几个月,林环等人发现马强赚钱厉害,花钱是更厉害。
“不行,这些流民的身体本来就虚弱,必须要补充营养。。。我来想办法搞钱。”
会议卡在了钱上,马强走出会议室,看着夜空。。。怎么搞钱呢?
………………………………
第九十九章 疯狂点科技树
某个伟人说过,科技就是生产力,马强想在后面加一句,科技就是钱。
任何经济的发展崛起都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历次工业革命都告诉世人,要想发财,就去爬科技树吧!
马强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开始写写画画了起来。
查过账本发现快破产的马强准备同时上马几个项目,至于是什么项目。。。当然是穿越众的老套路!
“玻璃。。。瓷器。。。烧酒。。。羊毛布。。还能做啥?”
以上四种都是后世各种穿越小说中写烂了的东西,但写烂了表示确实好用啊,何况玻璃本来马强就有需求,没有玻璃,各种化学反应都没法做,玻璃可以说是科技树上极为重要的一环。
“要不做点药吧,这一次的出血热太险了。。。我记得大部分三国名人都是死在各种疾病上的,现在中原瘟疫还是挺多的,我现在也算有点名气了,要不做个磺胺出来?”
马强现在想钱快想疯了,在他的纸上甚至出现了把某种危险的植物当成配料来开饭馆的想法。
至于青霉素,马强倒是没有想法,青霉素这东西就不是他现在能做的,倒不是说不知道怎么做,而是后世的青霉素菌种是诱变过的,所以产量才那么高,如果用土法制作青霉素,那产量。。。大概不是能出现在史书上的大人物都没资格用它。
与其做产量低下的青霉素,还不如用磺胺,反正都是抗菌药。
一想到即将开始的战争,马强更加坚定了要做一个药品大亨的念头,这能赚。。。不是,是能救多少人啊,无量功德啊!
“行了!先这样定,第一步还是要找材料!”
烧酒这个东西没有什么难度,也就是蒸馏,而且这个时代的人都习惯了低度酒,即使蒸馏个三十多度的酒也足够了。
烧酒的名字都是现成的,红星营出品,当然要叫红星二锅头。
如果自己拿下了牛蹄岭,要不要再出一个牛栏山。。。
瓷器制造也没什么技术上的难点,瓷器在技术上其实就是要提高窑的温度,现在烧的陶器对窑温的底线要求是九百度,而瓷器对温度要求是一千三百度以上。
别小看了这四百度,这四百度硬生生拦住了无数个民族的进步,因为冶炼生铁的熔点也要一千一百五十度左右,如果要做出一个能烧瓷器的窑,那么就表示这个民族的冶炼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
已经普及铁器的大汉刚好已经有了这样的成熟技术。
瓷器的问题在于材料,做瓷器最好的材料是瓷石,顾名思义,这石头是天然的瓷器,主要由石英、绢云母、高岭土等各种材料组成的,打碎他就可以直接烧瓷器了,关键这石头只有中国南方才有,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古代一直做不出来瓷器的原因。
因此如果不用瓷石,就只能用高岭土了,恭喜你,高岭土要做瓷器,你的窑还要往上升温到一千五百度才行。。。而纯铁的熔点是一千五百度,这样高温的窑,可以让无数工匠哭死在窑前。
但对于马强来说,这也不是问题,因为马强知道如何降低这个温度要求,那就是让高岭土变成瓷石头,在高岭土的基础上加入长石等材料,那么烧瓷的窑温要求就会降低到一千三百度了。
这些材料在北方并不难找。
关键还是玻璃和羊毛布啊。。。
玻璃要用到的是石英矿,反正也不是做什么平板玻璃、钢化玻璃什么的,实在不行,也可以用河沙来代替,但河沙从产量以及纯度来说都不如石英矿要方便。
而且如果有了玻璃,不做镜子岂不是浪费。。得配套一个镜子工坊。
而羊毛布的关键是要大量的碱水用于洗涤羊毛上的油脂。
这也是为什么马强到现在也没有动羊毛的原因。
现在用草木灰制碱这样的方法制作肥皂就已经是极限了,红星营四周的草早就割完了,现在割草卖给红星营已经成为了昌平百姓的重要业务工作。
必须想办法工业制碱。
还得建一个制碱工坊。
碱的工业制造方法很多,最著名的就是侯氏制碱法了,这是中国人的骄傲。
可惜马强不能直接用,他选择了路布兰法,也就是用芒硝加石灰石和煤来做碱。
磺胺是要上马的,这个药以后可以按等重的黄金来收钱。
但现在条件还不成熟啊。。。磺胺要的材料是氯磺酸、氨、苯胺、小苏打和无水醋酸,这些东西中最难的就是氯磺胺,需要用到盐酸和硫酸。
说白了,三酸两碱是后世化工的基础。
慢慢来吧,先做个纯碱厂。
这样一算,需要建的工坊不少啊,还要找各种矿石,希望广阳郡附近都能找到。
就汉末的交通条件,如果你要的材料不在方圆百里内,那么基本可以放弃生产了,这运输成本可以让人绝望的。
对了,碱要是多了,那油脂就不够了,现在用的都是猪油,得换成廉价的植物油才行,恩,榨油工坊也得建一个。
要说植物油,在后世最便宜的便是棕榈油了,可惜这东西生长在热带,那么次选就是大豆油,刚好后面还准备养马,榨过油的豆饼可是养马的好东西。
确定好各项重点后,马强砰的一声把门打开了。
“鲜于大哥,把所有红带子上带星星的都给我叫到会议室。。。不,还是去梯形教室吧,一个时辰后开会!”马强挥舞着手对守在门口的鲜于银喊道。
鲜于银应了一声,马强再次把门关上了,他看向桌子上的发电机半成品,他从回来到现在还没空把这个发电机做出来。
反正还有一个时辰,应该够!
手摇式发电机只要你知道原理,最烦的也就是缠铜线了,当马强把发电机拼好,又开始纠结了。
他的手机可不是什么可拆卸电池,他手里也没充电线啊。
难道要把手机先拆了。。。
而且虽然不是什么高压电,但毕竟不是要求的电压电流,又不稳定。。。
算了,反正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