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日之快意恩仇-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滑县是新180师原来的驻扎过的地方,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新180师的抗日宣传可不是盖的!
而张灵甫的305团本身的军纪严明,很快也就获得了滑县民众的认同。而日军的暴行也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极大愤慨。其实在抗战前期,全国军民同仇敌忾,积极抗战的军队,自然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张灵甫从淞沪会战后再次尝到了军民鱼水之情的甜头。
黄佳俊在夺得滑县后,派出了大量的宣传人员和作战参谋帮助张灵甫,这也让张灵甫的行动更为快捷和顺利。
滑县是被偷袭得手,鬼子修筑的工事大半还在,重武器也被保留下来了一部分。张灵甫就在这个基础上拼命的完善工事,再加上新180师的各种守城的新花样,让张灵甫也是大开眼界。
为了增强守城的兵力,城外的各种武装组织统统被拉进城。当时,张灵甫还极力反对,认为这些武装的战斗力和战斗意识都值得怀疑,搞不好还会影响主力的守城士气。让他们在外线搞搞偷袭伏击这是可以的,毕竟打不赢可以溜嘛。这些又是地头蛇,地形熟悉,真的要跑,还真不容易抓住他们。可是一旦在城内死守,在鬼子的飞机大炮的轰击下,他们就极容易崩溃。
张灵甫的这个想法是正确的,可是却没想过现在鬼子以近万人的规模大举来袭,后方的兵力一时又调不上来,再说了薛长官还有黄佳俊都不大愿意把兵力放到那里光挨炸,而是要集中优势兵力给日军一个打击。
说实话张灵甫对守住滑县是没有把握的。笑话,在大平原上,不占地利,没有强有力的战斗部队,也没有重武器,更没有空中优势,只要不是傻子,也知道这场战是个什么结局!如果换了别人早就撂担子不干了。可是换上张灵甫这个真正的军人,他没有什么怨言,就结下了任务。
张灵甫命令全团集中,他要给全团将士讲话。
一支部队的精神和特色,往往与其主官的性格和作风十分相似。常言道:只有不会指挥的将,没有不会打仗的兵。由张灵甫一手带出来的新兵第305团,在前面几个月大战的实战磨练中成长迅速,作战特色也打上了其团长的鲜明烙印,官兵们打起仗来自有一股与张灵甫一样不怕死的狠劲和虎气。
虽然对这场战的前景并不看好,张灵甫对部下的精神状态还是相当的满意,整齐的队列,钢盔下一张张坚毅无畏的面孔,昂扬着为国杀敌的战斗豪情。
张灵甫看着这些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弟兄们,心里非常的激动,也许几天之后,这里对其中的许多人而言,就将是他们生命的终点。
张灵甫收拾情怀,大声说:“弟兄们!我们又要迎来一场血战!我已决心在这里与滑县共存亡!大家有没有信心?”
“誓死血战!”
“宁作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做成我们新的长城!。。。。。”
滑县的老一百姓对这支部队的信心和士气都是非常的满意。
当张灵甫在看了新180师作战参谋带来的计划后,也就不再反对。
通过鬼子原来架设在整个县城四角的高音喇叭,张灵甫在扩音器里动员着“有我张灵甫在,就有滑县在,我张灵甫誓与定县共存亡!保卫县城,保卫家乡!”接着发出了为子弟兵多挖一个战壕的号召。整个滑县县城在一种疯狂的气氛中开始了备战,全部的能够动用的人手都被动用起来,主力部队,土匪武装,民团还有手无寸铁的老一百姓,数十面国旗在各个阵地上高高的飘扬起来。
鬼子以前修建的城防工事被全面的利用了起来,没有建成、形成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已经建成的那就加盖放炮的枕木、钢轨!哪里来?道清铁路不就在旁边嘛!拆了它不就有了!
一天过后,因为城防工事日军本来就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而且城外的支撑点也十分的完备,所以在几万劳动大军的努力下,城外的环形防御体系接近完备。
接下来就开始扩充部队和对撤进城里的部队进行整编,城防司令部下达的征兵命令,被黄佳俊派来的宣传人员在到处散发大声宣读:“家中独子的不要,父子一起上阵,儿子不要。兄弟两人只要一个。其他年纪小于十八岁的不要,年纪超过五十的也不要!”
张灵甫无法只好把自己部队里的老兵派出去整编这些民众。
他却拼命的督促各部加固阵地,准备与鬼子在滑县来一次生死对决。
等到三天过后,在所有滑县县城居民,县城附近村民一起动手的情况下,将近八万人的劳动大军将滑县县城变成了一个十分坚固的堡垒,在鬼子攻击方向上面,容易发起攻击的南门、北门,在环形阵地前足足布置了长达一公里宽五一百米纵深的雷场。(这是黄佳俊派出的工兵连长陈景德带着刚刚成立的工兵连,干了整整三天三夜。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将大量的爆炸物设置在鬼子的冲锋路线上。而所有的环形工事都按照黄佳俊学自后世自卫反击时的发明,不但设置了大量的明暗火力点,而且布置了大量的侧打、倒打火力点。中间辅以交通沟连接。这一切的功劳都是新180师派出的参谋组干的。这个有经验啊!前几次的战斗已经充分的证明了这种战术的有效性!张灵甫刚开始还不放心,后来一看这个自己根本就没见过啊!干脆放手让这些参谋折腾,只是下令部队必须完全遵守就行了!)
在城外的大量支撑点里面布置了加强火力,但是只安排了人数较少的阻击兵力。每个支撑点都用鬼子留下野战电话线路进行指挥,电话线路深深的埋在地下。
阵地前扫清了所有射界以内的树木、房屋。对所有的地段测定了标尺,设定了射击距离和时间,并且借助鬼子的封锁沟,挖了环绕整个城池外围的反坦克壕。在挖反坦克壕和反步兵壕的时候,那些参谋特别交代了将挖出的泥土堆积在自己的一方而不是两边都堆上。城里星罗棋布的设置了大量的街垒工事,以及墙上,房上,各式各样的工事……
为了弥补对空火力的不足,以及没有制空权劣势,严禁表面阵地上集体行动。高处设置了防空哨,发现敌人飞机就鸣枪警告。
并且针对敌人的空中侦察组织了十余挺轻重机枪对驻石家庄的日军派出的空中侦察的飞机进行了短促密集的对空射击,迫使敌人提高侦察高度,加上对地面目标进行了大量的伪装,进而使无法获得我方的兵力分布情况,以及阵地配置情况。
等阵地基本布置完毕之后,张灵甫下令将部队集合起来。看着浩浩荡荡的部队,让张灵甫是目瞪口呆,短短的时间内居然有了足足五千多人,而且还有边上想混进队列里面却被维护次序的战士强行制止的。一下子这么多人还让张灵甫这个悍将真的是有点不适应,有点手足无措。
但是接下来就是狂喜,也就更加坚定了信心:有这么多的兵力加上足够坚固的防御体系,未必不能让小鬼子吃个大亏,碰个头破血流。
张灵甫在参谋组的建议下将部队全部打散,以原305团官为骨干,组建四十二个连,再将三个连建成一个营,这下好了一下就成了编制上拥有一十四个营、一个炮连、一个警卫连、一个卫生连、一个工兵连的庞然大物。
最后重新分成班、排为单位的小集团。以班排为单位划分了防守区域。现在张灵甫已经对参谋组是信任有加,心里也暗自决定等这场战打过以后,一定也像新180师一样组织起一个参谋组。
108师团是由第八师团的预备役人员组成,按甲种师团编制,战斗力还是极为强劲的,可是自参战以来并没有什么大的战功,也没有受到什么大的打击。本来在潞安平原、阳泉及昔阳附近担任守备任务,只能看着别人在前线建功立业。这次好不容易捞上了一次战打,全师团上下都是信心一百倍。又特别在前面攻击第一集团军的战斗中,那可是摧枯拉朽,势不可挡。让108师团自师团长下元熊弥中将以下都是骄横无比,中国军队也不过如此而已,根本不把中国军队放在眼里。
因此在攻下博爱,并把第一集团军追到中条山地区后,师团长下元熊弥中将又把目光盯上了滑县,如果能攻下滑县,哪么濮阳就会完全变成孤城,再与14师团合力拿下濮阳,就可以直下鲁西和豫东,切断陇海线,既可断绝中国军队东援徐州,又断了徐州守军的退路,还可与华中方面的日军主力相呼应,一石三鸟。
下元熊弥中将是越想越兴奋,随即就命令步兵第104旅团旅团长苫米地四楼少将挥军进击滑县。
而由于日军对滑县兵力的情报极不准确,只有少数的日军官佐从滑县逃脱,带回的情报是滑县只有两千左右的兵。
苫米地四楼少将也是一个狂热的军国分子,早就想在这场战争中大显身手。
他接到命令后,认为滑县的守军根本不是皇军的对手,他甚至认为只要皇军一到,守军就会像其他地方的守军一样弃城而逃。根本值不得在滑县大动干戈,皇军的目光应该放到下面对长垣等地的攻击上。所以他只派出一个加强大队三个中队一个铁甲车独立部队的四辆铁甲车(鬼子的轻型坦克),先向滑县进攻,主力却为合击濮阳做好准备。
正在这时,日军方面得到空中侦察的结果和华北方面军总部发来的情报显示,突袭的支那机械化部队不见踪影。但是多方显示发现支那军正在大量集结,但多为当地服装尚且不整的地方武装和土匪武装。现意图与皇军进行阵地决战。
得到这个情报的少将阁下十分高兴:这样好啊!这些地方武装十分可恶,每每偷袭让皇军头痛不已,现在好了这样的敌人集结得越多,皇军得战果就越大,还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些麻烦。
他的这个意见也得到了师团长阁下的认同。
在少将轻敌思想的影响下,前锋日军放慢了行军的速度,以至于多给了张灵甫宝贵的一天编组部队的时间。
在长垣、东明的新180师和74军,这时在干什么呢?
俞济时对张灵甫的305团处境十分担忧,认为不可能能挡住鬼子一个旅团的进攻。特别是74军副军长王耀武更是如此,张灵甫是他的爱将,如果就这样丢在了滑县,实在是有点不甘心。纷纷打电报给张灵甫询问情况,王耀武甚至给张灵甫发出了事不可为就不要强为的电报。
我们的老虎仔司令官薛岳将军却已经把目光瞄准了新乡,他严令张灵甫在滑县大量的杀伤鬼子,最好是能把新乡的鬼子尽量的调动出来。甚至为了迷惑敌人,他还下令74军和新180师开始向鲁西南移动,做出一副要增援菏泽的假象。
………………………………
一百四十九、针锋相对
一百四十九、针锋相对
黄佳俊拿着薛司令官的这份计划的时候,也是对他的进攻精神感到振奋。从开战以来,国军都是以死守著称,说白了死守就是守死。抗日战争打了大半年,中国军队以血肉长城苦苦抵挡,打破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言,自己也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中国军队的表现,一言以蔽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由于早期战略思想的错误,战术呆板,加之落后乏匮的装备难以与日军的强大武力匹敌,机械的中国军队在辽阔的战场上处处被动,攻无实力,守则不固,而日军在机动能力、兵力编排和战术指挥上皆优于中国军队,因而掌握战场主动,节节取胜。
而这位老虎仔司令官却要在豫北这片平原之地上演他最拿手的攻势作战。这也不是没有理由,第一,华北日军主力被拖在了徐州动弹不得;第二、虽说日军才在徐州吃了个大亏,可是日军的骄横还是一如既往;第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现在的豫东兵团基本都是中央军的精锐,战斗意志和装备在国军中都是第一流的,甚至最高当局的心尖子中国当时唯一的一支坦克部队200师也上了前线,现在正驻在开封。这将是一支突击集团,如果运用得当的话,不难给鬼子一个教训。
随着台儿庄大捷传遍全国,消息传来,举国欢庆。也震惊了中外,是国际上对中国军队和人民的抗战决心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
也大大刺激了最高当局的求胜欲望。中日开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在大规模战役中战胜了对手,老蒋欣喜若狂,他食之甘味,胃口被刺激得大了起来,老李指挥一帮杂牌军也能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要是再集中更多的主力部队扩大台儿庄胜利的战果,应该也不是异想天开吧。
为扩大台儿庄胜利成果,采取与日军针锋相对的方针,从3月下旬起,从各战区调集大批军队,使第5战区的兵力由29个师增加到64个师又3个旅,共达60万人。同时,还将中央军胡宗南、黄杰、桂永清、俞济时、宋希濂等部布置于豫东,作为徐州的后援力量,试图在徐州与日军一决雌雄。不够分量的司令官还真难以镇得住这些手眼通天的天子门生。谁有资格来执掌这个兵团的帅印呢?蒋介石亲自点将:薛岳。这也是豫东兵团形成的原因。
最高当局的上述想法,早在台儿庄会战之前就已表露。他亲临徐州督战时就对白崇禧等人说:“徐州是这次会战的核心。徐州位于黄淮之间,地界鲁、豫、皖、苏四省之交,为南北之通津,中原之屏障。在中国历史上,徐州之得失,有关国家之兴替。”
何部长附和说:“委员长的指示极为重要,十分英明。徐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守可略豫、鲁,北守可瞰淮河,不可轻易放弃。”
“我们一定要死守徐州!”林蔚也跟着随声附和。
刘斐认为徐州应该守,但最终必然守不住。考虑到自己仅是个作战组长,不便公开与蒋介石“较劲”,只好用眼睛盯着素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盼望他拿个好主意。白崇禧懂得刘斐眼光的意思,但也不好正面反对蒋介石的意见。他打了个迂回:“委座啊!这次日军是大举进攻啊!兵力可能达到近40万!”
不等白崇禧说完,蒋介石就说:“凶狂怕什么?我们可以增调兵力。徐州必须死守,因为在徐州决战,可以争取时间,保卫武汉。徐州守得越久,我们争取的时间就越多,就可以把保卫武汉的准备工作做得好一点。”
“委员长的远见,令人佩服之至!”何应钦又发出了赞美之声。
白崇禧见蒋介石决心已下,不好再说什么了。
台儿庄胜利后,蒋介石等人盲目乐观情绪更为膨胀。
但身为第5战区最高长官的老李同志,对形势的判断并不乐观,他深知,徐州四周为平原地带,无险可守,日军是机械化部队,又多有空军助战,在此处打起来,中国军队要吃大亏。
他认为:“我方在徐州一带平原,聚集大军数十万人,正是敌方机械化部队和空军的最好对象”。李从持久消耗战的战略思想出发,认为在徐州同敌军作阵地相持的消耗战是愚蠢的。指出:“以中国军队的装备,只可相机利用地形条件,与敌人作运动战”。他为避免重蹈京沪战场的覆辙,提出撤离徐州的意见,而军事委员会中的少数人却陶醉于台儿庄的胜利中。李的意见被否定之后,即部署徐州会战。
日军在台儿庄战役失败后,尽管日军统帅部硬着头皮说:“这不是一个败仗,只是指挥官的一次小小的失误,第5、10师团的余部不是溃败逃跑,而是做新的战略转移。”但恼羞成怒的日本政府,立刻召开紧急会议表示:日本政府不能蒙受如此羞辱。
其实,日本天皇原在2月16日的御前会议上说:“在8月以前绝不向新地区发动进攻。”台儿庄惨败后,日军大本营已经无法再考虑战略上深入与分散的问题了,日军必须立刻设法击败中国军队,以挽回“皇军无敌”的声誉。日本天皇立即决定:迅速向中国大规模增加兵力,发动更大的进攻,誓报台儿庄惨败之仇。
日军统帅部深知徐州不可轻取,非调集重兵,四面合围,否则断难打通津浦线。4月间,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派遣军自平、津、晋、绥、苏、皖一带,纠集了13个精锐师团,约30万军队(其中包括矶谷和板垣两师团从台儿庄撤退后,重新集结,补充休整兵力),并配有各种重武器,飞机数一百架,兵分6路对徐州形成大包围,采取南北对进,侧翼迂回的战术,企图围歼云集在徐州一带的第5战区主力。
4月7日,台儿庄战斗刚结束,日军前线指挥官电告大本营:徐州地区有一股中国军的强大集团,据可靠情报,该集团约50个师,60余万人,几乎全部为蒋介石的精锐部队。
陆军统帅部顿时惊喜若狂,认为这是报台儿庄之仇的一次难得的战机。
杉山元陆相当即向天皇报告,强烈主张发动徐州会战。他说:“对于集中在徐州方面的中国军予以痛击,可以收到挫伤敌军抗战意志的巨大效果。因而,陆军准备实施对徐州的歼灭作战,由于该敌差不多是中国军队的精锐主力,并且已经处于孤立状态,我军应不失时机,以大的兵力,以大的规模会战,使之一举彻底歼灭该敌。本职认为,只要达到了歼灭这股敌军的战略企图,就能使武力解决中国事变,促使蒋政权屈服投降,迈出决定性的一步,亦可挽回我军在台儿庄的不良影响。”
天皇见报,顿时喜出望外,亦认为这是刹住蒋介石正在进行的台儿庄胜利大宣传的嚣张气焰的大好良机,当即定案:围歼徐州中国军队,并要求:陆军此次进攻,定要取得巨大战果,不使徐州地区50个师的中国军队一人漏网,务求全歼。
为求速战速决,不失这千载难逢的良机,大本营陆军部于当日向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官寺内大将、华中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大将下达第84号命令:
一、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应以有力之一部击破徐州附近之敌,占据兰封以东陇海线以北之地区。
二、华中派遣军司令官应以一部占据徐州以南津浦线附近。
日大本营在动员华北方面军、华中派遣军的主力投入这场战斗的同时,还下令关东军派军支持。由于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与华中派遣军畑俊六大将的官衔相同,谁也不会接受对方的指挥,因此,只有紧急派遣大本营陆军参谋本部的作战部长桥本群少将,率领参谋本部的参谋军官,在济南成立大本营派遣班,组织包括华北与华中日军的参谋军官,进行徐州会战的作战协调工作。
日军以第16、第144师团增援北线的第5、第10师团,沿津浦路向南推进,以引诱中国军队主力;以第14师团从濮阳渡黄河入鲁西南和豫东,断陇海路,从而阻遏援徐州之中国军队,亦断徐州守军退路;但是有个问题就是必须先拿下濮阳,14师团才能顺利东渡!以第13师团在南线的蚌埠、怀远间集结;以第6、第9师团向凤阳、合肥进逼;以第101师团向苏北攻击。
在长垣,机动兵团司令部,豫东兵团司令薛岳正在召集高级将领们开会。会上传达了军委会给豫东兵团的作战命令。各个军师长们兴奋异常,开始在下面热烈的讨论起来。
而这个老虎仔司令官看看大家,说道:“诸位,都是党国精英,又是蒋委员长的心腹爱将。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就说说吧!我将向委员长如实汇报。”
第二十七军军长桂永清站起来说道:“我觉得校长的决定是英明的。我坚决拥护并服从校长的命令!我的话完了!”
说完,得意洋洋的坐下。黄佳俊看着这个逃跑将军,听说此人曾经留学过德国。当然这时不是考虑这个的问题。
第八军军长黄杰也站了起来,更是大言不惭的说:“鬼子也没什么了不起吧!五战区的杂牌都可以把他们打得满地找牙!更何况我们这些精锐部队呢?大家说是吧!”
黄佳俊已经被最高当局的举动感到忧心,虽说自己利用先知先觉横插一脚,把豫北的历史改变了。可是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啊!现在豫北只剩下一个孤城濮阳,还不知能守多久?
黄佳俊在那里不发一言,而薛司令也是在那里看着这些天子门生的表演。
俞济时看大家越说越离谱了,站起来说道:“作为军人,我们绝对执行上峰的命令。现在大家还是说说,滑县这一仗该怎么打吧?”
也无怪乎,他着急。现在在滑县的可是他的部下啊!
“好了!大家对委员长的忠心。我会一一向委座报告的!”薛司令站起来威严的看了在座的人一眼,“滑县是濮阳守军的最后一条退路!必须死守!”
等大家都退出房间的时候,黄佳俊也收拾起文件准备离开。薛司令开口了:“黄师长留一下。”
在会客室,只剩下薛岳和黄佳俊两人,黄佳俊内心忐忑看着这个抗日第一名将。不知他留下自己有何目的?
薛岳:“黄师长,你的威名我可是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