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流云引-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六百一十四章 溪云初起日沉阁(二十五)

    杜维桢满怀忧心的下朝,却又得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暖春急急忙忙地来找他,“皇上,公主突发高烧,一直处在昏迷之中。”

    杜维桢大惊失色,怒道:“那快去请太医啊!”

    暖春十分为难,“皇上,近期不少大臣皇妃都因为天气的原因生了病,现在太医院没有人了,所以奴婢才来找你的。”

    杜维桢没有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先是去了梧桐宫,一进去就感觉到一阵浓浓的暖意,里面点起了不少暖炉,将房间烧成了春日融融的模样。

    只是床榻上躺着的女子眉头紧皱,额头上冒出了细细密密的冷汗,时不时摇摇头,嘴里发出细微的不知名的声音,可是眼睛却怎么也睁不开。

    “妍儿。”杜维桢心疼极了,在床头握着她的手轻唤,“妍儿你怎么样了?妍儿。。。。。。”

    杜月妍攥着他的手,可是明显使不上力气,有气无力地垂了下来。

    杜维桢能感觉到她手上的温度十分之高,他摸上了她的额头,被烫了一些,心中越发着急了,要是任由下去,人非要烧出事了不可。

    他唤来四喜,吩咐:“你去看哪个宫的太医空闲了,立马让他过来,要是公主有个三长两短,朕跟太医院没玩!”

    他脾气素来温和,已经很久没有讲过这么重的话了,可是帝皇的威仪岂是容忽视的?

    四喜即使深得他重用,此刻却也不敢托大,连声应下就去找人了。

    好在他在后宫面子颇大,他要带个太医走没有人敢拦着。

    杜维桢在这期间一直在梧桐宫陪着,随便捡了张椅子就坐在一旁。

    四喜走没有多久,就看见杜月妍突然剧烈抖动起来,然后猛地坐了起来,扶着床沿吐得昏天暗地。

    一股馊味顿时溢满了整座内殿。

    “妍儿!”

    杜维桢毫不嫌弃地扶住了杜月妍,帮她拍背顺气,“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

    杜月妍脸色苍白,眼底有青色,嘴唇发紫,一颤一颤的,说不出话。

    杜维桢更是焦急到不行了,朝外面大喊:“来人来人!”

    暖春她们急急忙忙赶进来了,就看见一地狼藉。

    暖春都快急哭了,“这可怎么办啊?公主殿下这一天都没有吃东西,还吐了这么多,太医怎么还不来啊。”

    杜维桢沉声吩咐她们:“收拾地上,帮公主换下衣服。”

    他出去等着,就看见四喜带着太医匆匆赶来。

    陈太医连忙弯腰行礼:“皇上。”

    杜维桢朝他点点头,等到里面有人推门了,才带着太医进去。

    此时内殿已经收拾整齐了,杜月妍也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正病怏怏地靠在床头,一副难受的不成样子的模样,看的人实在是不忍心。

    杜维桢走到她身边,温柔询问:“妍儿,你还有哪里不舒服吗?”

    “皇兄。”杜月妍泪眼汪汪,还没说话就咳嗽的撕心裂肺,咳嗽声剧烈得似乎要被心脏脾肺都要咳出来,“咳咳。。。。。咳咳咳,皇兄,我哪里都不舒服,我好难受啊,我是不是要死了。”

    “说什么胡话!”杜维桢立马板起脸呵斥他,可是看她这可怜的模样又实在不舍得继续说重话,摸着她的头安抚,“妍儿你放心,不会有事的。”

    陈太医也走了过劳,然后就开始给杜月妍把脉,摸着长长的花白胡须,表情越来越凝重了,看得杜维桢和杜月妍两人都颇为心惊胆跳。

    杜月妍心情更是复杂焦急,这昆国的天气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竟是比他们那里的还要恶劣!为了完成任务付出生命,她可不是那种人。

    陈太医福了福身,说:“皇上,公主是因为这段时间的温度变化太快了,公主身体本来就虚弱,一时抵抗不了寒气入体,所以才会发烧感冒,大概只要好生调养就行。”

    “什么?你说大概?”杜维桢的声音猛地拔高了好几个度,“你是说妍儿还有可能好不了?不就是一个受寒吗?”

    陈太医慌慌张张地跪了下来,“皇上请息怒,原本是该这样的,只是公主殿下本来身体底子本来就不好,调养了这么久也不见好转,任何一点小病都有可能让公主愈发虚弱,所以这病落在别人身上兴许是小事,但是对公主来说,就不一定了。”

    他们也把话说的太明白,但是大家都明白了他的意思,也就是说公主也有可能好不了。

    眼看杜维桢的脸色越来越黑,随时都要爆发的风险。

    陈太医急中生智,说:“这是因为天气太冷,且皇城素来天气温暖,公主殿下不适应也是正常的,等到天气转暖,或许就可以了。”

    这没能抚平杜维桢的怒火,反倒是将他气笑了,“天气转暖?那朕倒要好好问问陈太医,这天气要多久才转暖?”

    “这。。。。。。这”陈太医满头大汗,这他哪里知道呀。

    “皇兄。”杜月妍虚虚的叫了一声,“这事情也怪不得陈太医,都是皇妹太没用了,居然就这么病倒了,你可千万不要迁怒别人啊。”

    这真不是杜月妍心地善良,她巴不得杜维桢大开杀戒,好让众人对他离心,只是他现在重病,从今日的事情可见皇城太医资源的紧缺,要是死了这一个,搞不好到时候她看病都找不到人,这事情找谁说理去?

    杜维桢在她的安抚下长舒了一口气,知道是自己迁怒了,便让四喜送陈太医出去,他又留在这里看着杜月妍吃完午膳,喝完药,准备休息了才离开。

    回去后他越发觉得后怕,皇城太多的人因为天气的原因生病了,要是再像今天这般找不到太医,妍儿出了事情,那可如何是好?

    于是为了避免今天的事情再次发生,杜维桢只能广招天下真正有能力的大夫进宫。

    只是他当时太过着急,没有想太多,更没有顾及到真正有本事的大夫都进宫了,那同样受恶劣天气的影响的平民百姓们该怎么办?他们要是生了病又该找谁?
………………………………

第六百一十五章 溪云初起日沉阁(二十六)

    杜维桢的这个举止引起了不少百姓的不满,不少不和谐的声音冒了出来。

    “皇上都把大夫召到皇宫了,我们百姓生了病不就是要等死吗?”

    “皇上这是一点也不在乎我们百姓的命了,我们在他们眼里就是草芥,不值钱的。”

    “真是太令人心寒了。”

    杜维桢也是在不满的声音越来越多后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并且他的这个做法,在百姓们的不满越来越多的时候,成了一个***。

    也不知道是从谁的嘴里先说出来的,意思是自从杜维桢即位之后,昆国就没有一天是太平的,要不是内忧要不是外患,先是和羿丹国开战,接着又是苍国,外患平了又生了天灾,百年难得一见的寒冷天气冻死了不少牲畜庄稼甚至是人,可以称得上是一场灾难。

    有人说,这是因为杜维桢不是天选之人,所以上天降下怒火,使百姓们遭殃,要是再继续下去,情况只会变得愈发严重。

    这个传言闹得沸沸扬扬,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特别是因为天气忽变的原因而受寒,却找不到靠谱的大夫的百姓们,更是对此深信不疑,觉得自己生病也是因为上天降罪于杜维桢的原因。

    留言传播得太过,在这种消息堵塞的年代,是绝对不合理的,杜维桢几乎能确定这是有人故意传出和推动的,可是,他却觉得这些谣言有几分道理。

    他甚至开始反省,他曾经不满于父皇的独裁和专政,可是在父皇在政期间,国泰民安,百姓们安居乐业,敌国虎视眈眈却不敢接近。他自认宅心仁厚,能施仁政,可是结果却是什么?

    战争频发,甚至丢了不少城池,还有连年的天灾?

    这难道真的是老天降下的惩罚?觉得他配不上当这昆国的皇帝?

    满心的不解与疑惑一点点在他心底堆积,成了一种煎熬,他捋不清,所以时不时陷入一种摸不清头脑的状态,他不知道未来该如何做丢失的民心该如何积累回来,这人祸可控,可是天灾又如何控制啊。

    他这种对自己的不自信甚至延续到了朝堂之中,他越发依赖一些大臣的意见,甚至逐渐失去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在朝堂上也时不时出神发愣。

    大臣们也都知道了现在在外面传的沸沸扬扬关于杜维桢不是天选之子的事情,支持杜维桢的大臣们自然对此嗤之以鼻,可是偌大朝堂,到底是不缺乏吃里扒外看不清情况的人,他们对谣言深以为然,或者说,即使谣言不是真的,他们也有这个心思把它变成真的。

    那些心思不正的大臣们蠢蠢欲动,结党营私,意图推翻杜维桢。

    只是不管他们如何闹腾,杜维桢终归还是唯一一个拥有皇室继承权的,且他没有继位的人选,所以他的地位很是坚固,因此朝堂之中一片混乱。

    杜维桢一时找不到解决的方法,心中焦躁,连堆积如山的奏折都看不下去了,干脆去看望杜月妍。

    杜月妍的身体在御医的精心调养下,已经有恢复的趋势了,虽说还发着小烧,但是没有呕吐的情况了。

    他放心不下,所以每天都要去看一次。

    可是这一次杜维桢刚推开门,却看见杜月妍靠在美人榻上,在吃着一叠被精心切成一小块的青苹果。

    杜维桢脚步一顿,眸色渐深,别人或许不知道,可是看着杜月妍长大的他却清楚,妍儿自小便不喜欢带酸味的吃食,最厌恶的无非就是青苹果了。

    青苹果较为稀少,一般都是贡品,就算在皇宫也是在特定时节才有那么几百颗,他那里每年自然是有不少的,因为还要加上妍儿的。

    每每她哄骗着妍儿尝上一块,她都是一副几欲呕吐的模样。

    可是现在的她,却靠在美人榻上,一手书,一手快活地叉起一块青苹果,还露出一副享受的样子,实在是让他不得不怀疑。

    要是“杜月妍”知道他是因为一个青苹果让杜维桢产生的怀疑,肯定恨不得时间倒流回去把当时的自己狠狠打几巴掌!

    他走近了几步,脚步声终于让杜月妍从书中抬头,他看着来人,露出一个依赖又幸福的笑容,“皇兄。”

    杜维桢心一软,想,他的皇妹这么乖,怎么可能是假的呢?

    他摸了摸她的头,“妍儿,你今天有没有好一点?”

    杜月妍不高兴地嘟起嘴巴,“哼哼,我觉得我好了,可是暖春他们硬是说我现在身体还没有好,不允许我出门,可是我好想出去看看呀,皇兄。。。。。。”

    她满脸期盼地看着杜维桢,心里却是不屑的,她既不想出门又不想对着杜维桢撒娇,可是这才符合杜月妍的行为举止呀,为了精心维护自己的形象,她也是没有办法啊,唉。

    杜维桢想必是没有看出她真实的想法,反倒是愈发心疼了,但又摆出了十足的严兄的模样,“不行!妍儿,是皇兄让暖春她们看着你不让你出去乱跑的。外面天气这么冷,你身体虚弱,要是再受寒了该怎么办?你在宫殿里面好好呆着,等不下雪了,再出去玩,好吗?”

    杜月妍撇过头去不理会他,似乎是生了气,“我不想跟你讲话了!”

    杜维桢无奈一笑,弹了弹他的额头,无限宠溺地说:“你啊,真是不让人省心。”

    他的视线又落在被精心摆放在精巧的碟子里,新鲜的青苹果,假装不经意地问:“妍儿,你觉得今年的青苹果新鲜吗?”

    因为他很注意得在看杜月妍,所以很轻易就发现了她听完后顿了顿,这才点头,笑得温暖极了,“很新鲜,皇兄你要尝一块吗?”

    她叉起一块递到杜维桢嘴边,“你吃吧,皇妹可不是什么小气的人。”

    杜维桢垂下眸遮住眼底的情绪,张嘴将那一小块含了进去,不动声色得跟他道谢:“谢谢妍儿,很好吃,你多吃点。”

    “嗯嗯。”杜月妍快活地点头,吃的不亦乐乎。

    杜维桢心中却隐隐约约有了一些他不愿意承认的猜测。
………………………………

第六百一十六章 溪云初起日沉阁(二十七)

    杜维桢陪杜月妍坐了好一会才出去,外面太阳已经出来了,阳光洒在他的身上,非但没有带来一丝暖意,还让他遍体生寒。

    连遭天灾让他对自己的产生怀疑的同时也让他意识到现在陪在自己身边的皇妹很有可能是假的,何其残忍?

    只是他不能消沉下去了,他必须振作起来,若是身边的皇妹是假的,那么他的妍儿一定在某个地方等着他去救她!

    他必须振作!

    杜维桢深吸了一口气,脚步比来时更为坚定。梧桐宫这位现在还不能动,不然定会打草惊蛇,害了妍儿,所以他得将事情查清楚。

    杜维桢将外界的谣言置若罔闻,谣言止于智者,只是这普罗众生大多都称不上智者,所以总被谣言所蛊惑,其实也不用管那么多不是?说得再多总也比不上做的。

    他开始分派人手,募捐灾款,甚至在从国库里掏了大堆银两用以赈灾。

    还有朝堂上那些自命不凡的大臣们私底下的动作算不上小,他前段时间不加理会只是因为没有这个心思,现在有了,那么遭殃的就是他们了。

    他知道那些奸臣甚至存了拉拢支持杜维桢等肱骨之臣的心思,那些老臣们自然不屑于搭理他们,于是杜维桢想出了个计策,他让老臣们将计就计。

    奸臣们还以为老臣们弃暗投明了,高兴到不行,专门举行了一场晚宴共商大计,哪知道他们在上面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被看得清清楚楚,记得明明白白,在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杜维桢当众揭开了他们一层遮羞布。

    奸臣们哭喊着冤枉,说他们忠心耿耿,肯定是不知道哪个人诬陷的他们。

    杜维桢不给他们废话的计划,根据老臣们收集来的信息,一些存了坚定的反心,甚至已经开始行动,在暗里谋策的,杜维桢十分果断地判处他们死刑或者是下牢,有些罪责轻一些,只是符合却不敢行动的,杜维桢念在他们还有改造的机会,也不想一下子处理太多人,这样会影响朝堂的正常运作。

    朝堂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了,剩下得令他最为忧心的就是梧桐宫的事情了。

    晚上,杜维桢召来影卫,让他们这短时间都留在梧桐宫,观察杜月妍的一举一动,每日事无巨细地告诉他。

    昆国谁不知道,当今皇上和唯一的公主感情不是一般得深厚,要是平常人得了这种吩咐,怎么也会表现得诧异一些,只是这群影卫毫无表示地点头应下,接着就消失在原地了。

    窗外一片白茫茫,鹅毛般的大雪压在枝头,最终大树承受不了压力,“啪嗒”一声,一支树枝断落在地,很快就被埋了。

    这是一片冰雪世界。

    杜维桢打开窗户,让寒风灌进来,他打了个激灵,心中的伤春悲秋的那点伤感似乎被冻住了,他的表情有些冷漠,视线投向不远处的梧桐宫,眼神幽深得很。

    此次天灾影响范围之大,之广,超乎所有人想象,所以不仅是杜维桢,还有不少心存家国之人关心着百姓民生。

    孟浮生就是其中一个。

    自观天象得到天灾已经发生后,他就开始关注各个地区的情况,所以也十分及时地得知在杜维桢的努力下,一部分地区的情况已经稳定住的消息。

    他稍稍放心了下来。

    只是受灾的范围太广了,朝廷的手也不能伸得太长,譬如在流云山庄不远处的一座小镇,因为地理位置比较高,整个昆国入冬的时间又比以往早了好几个月,他们那里温度下降得更快,也更冷,不少百姓都没有钱购买到足够的棉衣御寒,甚至连储存的碳都不够多,不足以度过一整个寒冬,也就是碳一旦用完,等待着他们的就是刺骨的寒风。

    小镇叫临门镇,好在这里的镇长还算负责任,他将情况汇报给了官府,官府很快就派人受理,想办法给他们募捐物资。

    只是人太多,即使是官府也不能保证全部都负责的了。

    孟浮生知道后,二话不说亲自去捐了一大笔银两,甚至还派人协助那里的镇民们去砍树烧炭。

    让他十分意外的是,在他捐了之后,一些附近有钱的商户也纷纷响应,也捐了不少银两。

    也是因为他们,这次募捐到的数额格外大,起码帮助临门镇的百姓们过一个不需要挨饿受冻的冬天是没有问题的了。

    这本来也是好事啊,只是他们早不捐晚不捐,偏偏在孟浮生捐了之后才行动,这未免有些奇怪了。

    孟浮生也是因为他总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因此没有第一时间离开,而是选择逗留一段时间。

    他的预感果真没有错,在两天后,官府突然贴出告示,说是募捐到的灾款全部被偷了。

    这次丢失的银两数额之大,以及用途,都决定了这件事情不一般。

    孟浮生看到告示后,第一时间去官府查看。

    这一去,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因为领头捐款的事情,官府不少人都认识孟浮生,对他颇为敬重,因此他毫无阻碍地见到了官老爷。

    且这一路,他发现了不少人身上多多少少都带了些伤,他问了几句,才知道他们都是在昨晚和盗贼打斗中受伤的,他们还算是受伤轻的,有些重的现在还没有醒过来,生死未卜呢,甚至连官老爷也被刺了一剑,好在没有刺中要害的地方。

    孟浮生是在床上见到的官老爷,脸色苍白没有血色,正在喝药。

    他看见孟浮生,愁眉苦脸的,“孟先生,让你看笑话了,我们连灾款都看不了,我这个官啊,做到头了,可怜的是临门正的百姓们,他们要怎么过这个冬哦。”

    官老爷虽说不是什么爱民如子之人,可到底也知道自己身份代表的意义,对盗贼们恨得咬牙切齿。

    孟浮生安慰了他几句,就问他昨日发生冲突的地方在哪里,他们是在哪里发现盗贼的,他决定亲自去看看,现场有没有留下什么蛛丝马迹。
………………………………

第六百一十七章 溪云初起日沉阁(二十八)

    官老爷想亲自带孟浮生过去的,可实在下不了床,在床上折腾了几下,才认命地躺了回去,派了师爷带他去看。

    他握着孟浮生的手,十分沉重地说:“孟先生,我知道你是有本事的人,要是你能查到那些贼人的下落,把灾款找回来,你就是整个临门镇的恩人啊。”

    他说的太过诚恳,孟浮生拒绝不了,可是这件事情他也着实没有把握,只能说自己尽力而为,绕是如此,官老爷也是对他再三感谢。

    师爷对孟浮生也十分敬重,二话不说就带他来了仓库,指着一地狼藉,说:“昨日就是在那个地方,老爷他们发现有人抬着装着灾款的箱子跑了出来,就让官兵们把他们拿下,只是那些人武功高强,最后不仅让他们跑了,还死伤了不少官兵,甚至连老爷也受了伤。”

    孟浮生点了点头,然后就进了仓库左右看了看,窗户打开,没有多少暖意的阳光照射进来。

    他走到一处角落,突然被什么东西晃了一眼,他眯着眼睛走过去,在一个夹缝中捡到了一个玉佩,入手暖和,还是一个暖玉,看样子价值不菲。

    孟浮生蹙着眉想了想,便将玉佩踹了起来。

    他出去的时候师爷还在外面等着,笑问:“孟先生可有查到什么?”

    孟浮生摇摇头。

    师爷虽然早就知道结果了,但是不免还是有些失落,“唉,其实不瞒孟先生,我们昨晚的时候就查过这些个地方了,只是可惜那些人下手干脆,根本没有留下什么东西,所以老爷才这么失落。”

    孟浮生拢了拢袖子中的玉佩,迎合着点点头。

    孟浮生拜别官老爷,回了自己在附近住的客栈,将门窗关好才把玉佩掏出来,放在煤灯下面。

    这枚玉佩颜色古朴,色泽温润,摸起来也很是舒服,且他仔细观察,这才发现中间雕了一个十分精致古老的花纹,看上去决非凡物。

    孟浮生去查了一下关于这个花纹的资料,得到了确切的消息。

    这个花纹是前朝一个极为显赫的家族的族徽,且消息也特别提到了,该家族与安阳王府有点干系。

    后面这个让孟浮生不得不更加重视起来。

    他深入了解了一番,对这个家族也有了比较详细的认识。

    这个家族族姓为伍,是前朝极为出名的家族,其内不少人在朝中身居要职,有骁勇善战,战功显赫的武官,也有文采斐然、上知天文下至地理的文官。

    一开始还好,一个家族中优秀的人越多越容易得到当权者的重视。可是他们家族的人不懂得避其锋芒,不明白树大招风的道理。

    后期的当权者越发昏庸不能,甚至开始频繁猜忌打压伍家,先是想要收回他们的兵权,眼看着没有办法,就开始各个方面针对伍家,还曾经当众说过伍家野心勃勃,有谋反的意图。

    孟浮生对伍家产生了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