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鹿鼎记-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候食物的来之不易,罗三愣子和刘春石都不好意思留下,韦母和韦宝极力挽留,二人才留下。

    韦母将鱼拿到门口去收拾,罗三愣子和刘春石把韦宝家当成自己家,不用招呼,很熟练的开始帮忙生火烧水。

    罗三愣子生火用的是火镰,他和刘春石二人,一个打火,一个用茅草等着引火,好不费事,足足十多分钟才将火引上来。

    这让在一旁看着的韦宝,不由自主的摸了摸怀中的烟盒和打火机,他没有将打火机拿出来,怕吓着他们,主要不知道该怎么对这些古代人解释这打火机的来历。

    现代人一秒钟就能搞定的小事,古代人却要十多分钟,还得费这么大力气。

    韦宝在这一瞬间,猛然意识到,我那一条军舰的东西,对于这些古代人来说,每一样都是神器吧!?

    意识到这一点,纵然是在冰冷刺骨的茅屋中,韦宝的胸口忽然暖洋洋的。
………………………………

0003 赚钱是王道

    一条鱼,被韦母分成了三段,一段今天吃,另外两段用罐子装起来,洒上了少许盐巴腌制,预备过两天熬不住的时候才拿出来吃。

    韦宝这才知道,家中一点粮食都没有了。

    本来这种鱼,用盐腌制一下,然后放点姜蒜,来点料酒,起锅的时候再洒上点葱花,就算是清蒸,味道也会很鲜美的。

    略微思索了一下才知道,就算是海边不缺盐,盐在大明也是稀有产品,而且乡里人偷偷弄的那点海盐,成色很差,只是简单的煮晒过滤工序,是地地道道的粗盐,这种劣质盐吃多了会得大脖子病和各类淋巴疾病。

    料酒,姜蒜和葱花就更别想了,本来各家入冬前还存了点腌制的白菜和萝卜这些,一场大地震,什么都没有了。

    因为没有菜油点灯,要不是生火了,可以借助柴火的光亮,这屋里面早已经是黑乎乎的。

    等鱼做好,外面已经黑透了,韦宝的父亲韦达康恰好回家。

    “天太冷了,又一直下雪,家家户户都想打点猎,结果连毛都碰不上一根。”韦达康推开门,手拿一弯长弓和一副箭套,一阵雪花飘入小小的茅屋。

    “韦叔,回来了。”罗三愣子抢着道:“今天有鱼吃!”

    借着屋内昏暗的光线,韦宝看着这一世的父亲韦达康,韦达康三十出头的年纪,和韦母一样,放到现代,说四十岁,绝没有人怀疑,罗三愣子和刘春石也这样,两个人比韦达康其实小不到十岁,看上去也都像是三四十岁的人,韦宝感觉这个时代的人,似乎都特别的出老。

    “鱼?哪里来的鱼?你抓到的啊?”韦达康惊奇的瞪大了眼睛,盯着圆桩充当的桌子上的鱼,眉毛上都是冰雪,以为是罗三愣子捕到的鱼。

    “韦宝捕来的鱼。”韦母脸上自豪的挂上了浅笑。

    “韦宝抓的鱼?”韦达康本来只是眼睛瞪大,现在连嘴巴也张大了,都能往里扔一个熟鸡蛋进去,像是不认识儿子一般看着韦宝,“韦宝,这是你抓来的鱼?在哪儿抓到的?河里都结冻了?难道是海边抓到的?”

    韦宝脑门掠过一道黑线,不就是条鱼吗?他其实有常识,冬天的近海,基本不可能捕到鱼,别说是冬天,就算是夏天,除非是养殖的,否则光凭着一张破网就想拉鱼上来?要是没有特别厉害的诱饵,搞笑差不多,不过,你们也不用人人惊讶成这样吧?

    “运气好,赶上的。”韦宝只能这么敷衍了。

    “这运气是真好。”韦达康看了眼韦宝,略微觉得儿子今天和往常有些不同,却也不以为意,仍然乐的合不拢嘴,坐在了韦宝的身边,在韦宝的肩头揉了揉,一副宠溺神情。

    韦达康和黄滢这种为人父母的人,所有焦躁不安的情绪,大部分来自担心韦宝饿肚子,却没有想到,倒是韦宝让他今天不用饿肚子了。

    没有饭,没有面,也没有饼,光是吃放了一点盐蒸出来的鱼,太腥了。

    韦宝吃了一点就吃不下去,偏偏黄滢和韦达康,还一股劲的想让韦宝多吃,这让韦宝心里温暖,胃部却不受控制的痉挛,一阵阵的反酸水,想吐。

    “怎么了?没有胃口?”黄滢关切的问道,“你平日里最爱吃鱼呀。”

    “是不是着凉了?这大冷天,你一个人出去抓鱼肯定染了风寒了,以后千万不要自己一个人出去,太危险。”韦达康摸了摸胡须,满脸的关切。还有一句话他没有说出来,那就是这种年景中,饿极了的人,人吃人也不是没有可能!不过这种事情大家都知道,不用在吃饭的时候说出来影响胃口。

    韦母听韦达康说韦宝染了风寒,急忙摸了摸韦宝脑门,放心道:“没发热,还好。”

    “你们多吃点吧。”韦宝作为一个现代人,虽然不是什么大富之家,却也养尊处优惯了的,一顿两顿不吃,自然顶得住,哪里受的了这种水平的伙食?

    “不吃就不吃了吧,放在一边,等你明天饿的受不了的时候,自然会吃。”黄滢道,“韦宝,你坐灶边上去暖和暖和,我烧些热水与你,驱驱寒气。”

    韦宝嗯了一声,这四面漏风的小破屋中,也的确只有灶边上有点暖气,仍然红通通的柴火余烬散发着热量。

    “明天不去打猎了,这一片,连老鼠都被人吃光了,上哪儿还有猎物?韦宝,你今天在哪儿捕的鱼?明天我去。”韦达康问道。

    罗三愣子也急忙道:“嗯,我明天和刘春石也跟着韦叔去。”

    “就海河入海口那片。”韦宝一晕,我能去军舰上面拿食物,你们去哪里拿?除了跑到海边去吹风,还能做什么?他随手指了指今天走错路的那个方向,那里有一条河道入海,“你们别去了,这是碰巧的事情,哪里每天都有这种好事?”

    “光是这条鱼,也没法过冬啊!说不得,以后每天都得去碰碰运气,韦叔,春石,干妈,韦宝,我们还不能让人都知道那里有鱼!”罗三愣子神秘兮兮的道。

    韦母,韦达康,刘春石跟着点头。

    韦宝无声的叹口气,知道说服不了他们,不让他们去白跑几天,他们肯定是打消不了去海边捕鱼这个念头的,也不再说什么。

    “要是运气好,不但够自己吃,还能拿到山海卫去卖了换点粮食来,要是能有个十来斤荞麦面,咱们一家人,还有你们两个,都有活路了。”韦达康興奋的俩眼冒光。

    “对,能捕到一条鱼,就能捕到两条鱼三条鱼!”不太多话的老童生刘春石附和道。

    “这下可是有盼头了。”罗三愣子喜悦的使劲搓着手道,仿佛他怀里已经有几十斤几百斤鱼了一样。

    罗三愣子的样子,让韦宝想到自己上网常看见的一幅漫画,一只人形猫抱着怀中的一条大鱼,一脸满足,傲娇,怕人抢走的表情。

    众人充满希望的谈论了一会抓鱼方法,运输,卖鱼,各种细节,方才散去。

    黄滢让韦宝早点睡下。

    韦宝被他们弄得晕晕乎乎的,明朝人真的太不淡定了,不就是一条鱼吗?

    不过,他倒是被他们说的山海卫的信息给吸引了,那里是附近除了永平府府城之外,最大的集镇了,甚至比永平府还大,因为关内外的贸易都在那里,连南方的客商和塞外的商人,也都会来,这对于已经有了倒卖物品想法的韦宝来说,可是好消息。

    山海关这一片很荒凉,甚至是整个北直隶,永平府,宣府镇,蓟州这么一大片都很荒凉,多为边军和军户。

    造成这么荒凉的原因,一方面是建奴时不时的杀过来,另外大家都怕建奴哪天会杀过来,打大仗!

    但是知道历史的韦宝却没有这个担心,韦宝觉得山海卫其实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是四战之地不假,但通哪里都方便,又靠着海,其次,明朝倒在财政上,最后灭亡也是被反民大军给搞倒的,并不是被建奴在军事上战胜的,大明不倒,建奴哪儿打的到山海关来?

    历史上崇祯都上吊了,山海关仍然在明军手中呢。

    天下第一关是开玩笑的啊?

    韦宝虽然不是一个彻底的明粉,但他是一个忠诚的汉族传人,如果这汉家天下被灭,不管是在山海关,还是在台湾,天南地北,尽为建奴之天下,又有什么分别?

    不过,这些历史见识,韦宝不会跟人谈论,更不会向人卖弄。

    他不是一个高调的人,他的人生信条是闷声不响发大财!钱装到口袋里才叫钱,油水吃到肚子里,才是自己的。

    韦宝已经暗暗接受了自己目前一穷二白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了,同时也认可了这荒凉的永平府,山海卫,金山里。

    这里作为他的事业发源地,虽然难度太大,却不是完全不行。

    这是韦宝在大明过的第一个晚上,简陋的茅屋,狂风吹了一夜,屋外树枝呼呼作响,门窗俱动,冷到差点让韦宝崩溃。

    韦达康和黄滢两个人一晚上起来往土灶中填了几次柴火,使得灶中余烬不熄,要不然,会更冷的抵受不住。

    想起此时身在古代,徒然担惊受怕,不知今后的前程怎么样,思潮起伏,一时难以入睡。

    得赶紧有钱,赶紧赚钱,每天每顿饭吃饱,给韦达康和黄滢盖大砖房大院子,饱饭热炕,一身棉衣的生活先过起来!

    在寒风中计划着未来的愿景,直到后半夜,韦宝才酣睡过去。

    早晨,韦宝正睡的迷糊,被黄滢给拉起来了,“韦宝,你这鞋子,还有你这棉衣棉裤都是哪儿来的?”

    韦宝一睁眼,见韦达康和黄滢两个人疑惑的看着自己,顿时被吓醒了,昨晚上屋里面太暗,众人都没有发现韦宝换鞋子了,所以今天才发现。

    这我该怎么解释?

    “哦,是这样,昨天在河边遇见一过路的商船,他们要去辽东,我给他们指路了,他们送给我的。”韦宝胡说八道了一个理由,也不知道能否过关。

    黄滢和韦达康面面相觑,显然不怎么相信。

    “还有这么好的事情?这客商真是大好人啊!”韦达康疑惑道,“不对啊,这年头吃海上饭的,只听说过打家劫舍,亦商亦匪,还没有见过好人呢。而且敢在这种天气出海的船家,还用得着向你问路?”

    “你没有见过,就能说是没有啊?兴许是跟咱家韦宝投缘,看咱家韦宝顺眼呢。咱们韦宝这么老实,又没有出过门,何况这一片谁家能有这么好的皮靴子?总不能是我们韦宝偷来的吧?”黄滢脑洞大开,不乐意听韦达康的话。

    “我娘说的好有道理,”韦宝急忙顺着黄滢的话点点头,打岔道:“对了爹,你和罗三愣子,刘春石他们不是说今天要去捕鱼吗?”

    韦宝看出来韦达康疑心病比较重,黄滢明显好摆布点,先要把韦达康支走。

    “嗯。真是好料子。”韦达康居然将韦宝的皮靴拿起来闻了闻,又摸了摸韦宝身上穿的棉衣和棉裤,脸上挂上了微笑,穿在儿子身上,就似乎是穿在他身上一般的暖和,也不再纠结于韦宝一身‘好东西’是怎么来的事情了,去收拾渔网,“你今天再别乱跑了,家里再难,也不用你出去找吃食,有爹在呢,听见了没有?”

    “哦。”韦宝敷衍的点了一下头。

    “是要听你爹的话,等会吃点鱼再接着睡觉吧。”韦母也道,“多睡觉就能少觉得饿。”

    韦宝又哦了一声,暗忖你们这是将我当成冬眠的动物在养啊。

    不过等韦达康一出门,韦宝马上对韦母道:“我上范大脑袋家去转一圈,整天在家闷的慌。”

    “人家马上要上山海卫去卖柴吧?你去干什么?就老实在家。”韦母立刻否决了韦宝的提议。

    “卖柴?”韦宝一听去山海卫,立刻来了精神,“咱们家不也很多柴?我也去卖柴!”

    “卖不出钱,去了干什么?”韦母叹口气,“这方圆几十里,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柴!而且,就算是有人要,也价钱贱的很,来回三四十里路,一担柴只能换几文钱,还不够买块饼。”

    “我就当健身了!再说,我不是还跟刘春石学过点四书五经,识得几个字的嘛,整天在家闷着也不是个事!”韦宝说着便去用绳条捆柴火。

    健身?

    韦母觉得韦宝说话有趣,不过也能理解,还在唠唠叨叨的让韦宝不要去,说十个人倒有八个人是怎么背着柴去,又怎么背着回来的,很有可能白跑一趟!

    韦宝一直点头敷衍,手上动作却不停,在韦母絮絮叨叨的时候,已经出门去了。

    韦母怎么叫都叫不住,呐呐道:“这孩子,怎么好像变了一个人,以前从来不肯跟人玩在一起的。”
………………………………

0004 卖柴

    范大脑袋家的房子也是新搭建的一个茅草屋,这一带大部分人家的房舍在地震中坍塌了,但是也有小部分人家能将就着住人。

    范大脑袋家条件比韦宝家稍好一些,因为范老疙瘩和范大脑袋都算得上强劳动力,他家存了一点过冬的粮食,不过也依然很紧张,几天才能吃一点点,只能算勉强度命。

    “韦宝,你怎么来了?”范大脑袋正在往板车上加柴火。

    韦宝笑着将自己背着的一小捆柴火放到了范大脑袋的板车上,道:“同你一道去山海卫卖柴。”

    范大脑袋哦了一声,跟着叹口气道:“就怕又像上次一样空手而归,现在到处都是卖柴的。”

    “所以我们这次增大量,压价卖!半卖半送,能卖出去就行,只要肯干活,就不会饿死。”说话的是范大脑袋的爹范老疙瘩。范老疙瘩的大名,韦宝不知道,只知道他叫范老疙瘩,是韦达康的好友和老邻居。

    “我也去。”范大脑袋的妹妹范晓琳从屋里面出来,看了韦宝一眼,“正好秋雅说她爹今天逢集,要去山海卫卖点菜换点粮食,秋雅今天也去。”

    范晓琳长相姣好,只不过是农家女儿,风吹日晒的,皮肤比较粗糙。

    往常韦宝见了范晓琳是很害羞的,今天却很淡定,并没有回避范晓琳的目光,这反而让范晓琳的微黑的粉脸微微一红。

    “那你去看看秋雅她爹好了没有?我们现在就要上路了,她爹的性子磨磨蹭蹭的。”范老疙瘩将韦宝刚才放在车上的柴火,用草搓成的绳子一并扎紧,一个动作就显露麻利的个性。

    “好。”范晓琳答应着,往旁边的王秋雅家而去,经过韦宝身边的时候,又看了韦宝一眼。

    王秋雅和范晓琳都比韦宝大三四岁,因为是邻居的关系,从小一道长大,在她们的眼中,韦宝不过是小孩子。

    等到范大脑袋拉着车,范老疙瘩和韦宝帮着推车出门,范晓琳依然没有叫来王秋雅和她爹,范老疙瘩道:“这个老王最磨磨唧唧,跟个老娘们似的,我去看看,你们先走,我们马上来追你们。”

    范大脑袋和韦宝答应着去了,破旧的小板车上,高高的一车柴火,晃晃悠悠。

    “你爹和你可真勤快,弄这么多柴火。”韦宝笑道。

    范大脑袋不好意思道:“都是我爹和晓琳砍的,我倒是没有出多少力气,韦宝,走这么远的路,你行不行?你家断粮好几天了吧?”

    韦宝敷衍的嗯了一声,因为罗三愣子交代过不要说鱼的事情,听范大脑袋的意思,范大脑袋家应该还没有断粮,便没有说昨天晚上吃鱼的事情了。

    范大脑袋家没有断粮,却也没有能力接济邻居,韦宝并不反感,能理解这种处境,人都是先顾好自己家。

    “那你别推车了,我一个人拉的动,等不行的时候,我再叫你推。”范大脑袋道。

    “没事。”韦宝心中一暖,感觉这时候的人虽然穷,但是人情味很浓厚,都很会为人着想。

    范大脑袋偏头看了眼韦宝,见韦宝似乎还行,也没有再说什么,笑了笑,暗忖小伙子长大了,出力了。

    两个人因为要等人的关系,走的不快,过了好一阵,范老疙瘩,王秋雅,王秋雅的爹王志辉,还有范晓琳才跟上来,还多了一个郑忠飞。

    韦宝认识郑忠飞,郑忠飞是本甲甲长郑金发的儿子,家里是富户,或者算中农吧,反正比一般人家要富裕。

    韦宝按照自己吸纳的原先韦宝的记忆,大致能理清这时代的一些关系。

    一个甲的基础单位是十户人家,一个里是110户人家,这是最基础的构成大明基础单位的元素,一定有这么多户的,还有畸零户,所以一个甲和一个里,实际上不止10户和110户,一般一户人家是5口人左右,有的多有的少,加上一堆畸零户,一个里的人口通常在千人左右。

    像是金山里这样的大里,就有一千多人,南方的里普遍更大,因为南方人口更多,中原有的人口密集的里,也会达到一两千人。

    明朝的社会,实际上是皇帝和天下这么多里正们共同组成的社会,官员只是桥梁作用,这个时候天下所有的官员总和不过两三万,京官就占了上万,要是放到现代,随便一个小县城的公务员都好几万,所以不能随便用他现代人的一些思维方式去代入古代的事情。

    这个年代的钱用银子做基础单位,一两银子在明朝初年和最强盛的时候,大概值得到后世的600块钱,甚至能达到八…九百块钱,钱越值钱,说明老百姓的生活满意度越高。

    一两银子按照历代官方的兑换都是能兑换一贯铜钱,一贯铜钱等于1000文,但是实际上,从来不可能是一两银子兑换1000文铜钱,这个差价浮动的厉害,因为可以往铜钱中多加铅少加铜,官府,奸商们都用这种方法盘剥百姓,所以,一两银子在这时候实际能兑换将近2000文铜钱,大家都还是不太愿意用铜钱来交易,要么用秤称银子,要么以物易物!

    这些古代货币的弊端是衍生于封建经济制度的基础上的,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和工业萌芽。

    不过现在明朝国力衰退,加之灾害不断,银钱价值大幅缩水,大致相当于后世的四五百块钱,到了清末,一两银子也就值个后世的两三百块钱,历史在发展,老百姓的收入却在不停的后退,这些都是封建制度走下坡路的表现。

    如果要分成分的话,拥有25两银子的家庭,等于现代的万元户家庭,能算是中农,拥有250两银子的家庭,等于现代十万元户的家庭,能算富农。

    拥有2500两银子的家庭,等于现代百万元户,在韦宝看来,应该算进入地主行列。

    地主又能分成小地主,大地主,家里要是有个25000两银子,等于现代的千万元身家,在这个时代,就是大地主了!

    几万两银子是很可怕的存在。

    上了十万两,百万两,那是贪官和大贪官级别,王爷级别的存在了。

    皇帝是天下权力最高的象征,但皇帝都不见得是掌握财富最多的人。

    韦宝估算郑忠飞的家庭资产在25两银子以上,凭感觉,或许不到250两的样子,算中农和富农之间。

    像是韦宝家,范大脑袋家,王秋雅家这种吃饭都成问题的家庭,不用问了,只能算贫农,罗三愣子和刘春石那种光棍组合,就更不用问了,连贫农都算不上。

    郑忠飞将一只羊腿往范大脑袋拉着的板车上一放,对范大脑袋打招呼,“大脑袋。”

    范大脑袋明显不想理郑忠飞,态度全不似对韦宝那般温暖,随口嗯了一声,看也不看郑忠飞。

    韦宝也不喜欢郑忠飞这种人,但心想古代年轻的见着年长的,要懂礼貌,便主动向郑忠飞打招呼,叫了声忠飞哥,这是全凭着记忆中的叫法。

    郑忠飞满意的看了眼韦宝,笑道:“老韦儿子也在,你也跟着去山海卫啊?你家断粮好多天了吧?走的动这么远的路吗?”

    韦宝见郑忠飞的态度轻浮,敷衍的嗯了一声,不想跟他多说话。

    范晓琳对韦宝打趣道:“韦宝,你啥时候嘴巴这么甜了?怎么不叫我姐?”

    “姐。”韦宝毫不犹豫,反正叫人又不会吃亏,本来他就小嘛。

    这下让范大脑袋,范老疙瘩,范晓琳和王秋雅一起看向韦宝,韦宝从来没有叫过范晓琳。

    韦宝正眼看了看王秋雅,王秋雅明显比范晓琳漂亮,和范晓琳相仿的年纪,一张鹅蛋脸,皮肤也偏黑,还带着点苍白,海边穷家女孩的特质,不过却周身透着一股青春的气息,并不小家子气。

    同样是农家女孩的朴素装扮,却能称得上美丽而且落落大方,不是一般的小家碧玉。

    在韦宝的记忆中,王秋雅是这金山里一带数一数二的美女,在整个永平府都能算前三名,这个美女排行榜是罗三愣子和范大脑袋,刘春石这种光棍群体排出来的,头一名据说是卫指挥使司卫指挥同知吴家的小姐,第二名是金山里里长家的小姐,第三名就是眼前这位自己邻居家的王秋雅。

    里长家至少是富农等级,甚至是地主等级,算有点钱,卫指挥同知是从三品的官员,当官的,那是既有钱,也有权,社会地位自然是很高的,所以,王秋雅能够跟另外两位美女一道进入永平府的美女排行榜,可见姿色之出众。

    “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