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鹿鼎记-第3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各自答应。
三日后,韦宝准备好了一切,要亲自前往金州半岛。
此时,毛文龙已经提前离开了山海关,往东江回赶。
与此同时,祖大寿所牵头的辽西辽东将门集团,和孙承宗为首的蓟辽外籍官员集团,也都在紧锣密鼓的布置。
祖大寿自然是要趁着建奴与毛文龙打仗,看看能不能弄点胜利,让朝廷看看辽东的实力,看看辽东仍然是对抗建奴的最主要力量,最主要战场。
“昨天祖大寿又来催我尽快下达发兵攻打广宁一线的命令,你们怎么看?”孙承宗问在场的三十多人。这三十多人全部是蓟辽的外籍大员,即便有两三个辽东本地人,也不属于辽西辽东的将门集团。
众人都不吭声。
“大家不用愣着,都喝茶吧。”孙承宗道:“这是好事嘛,要是能趁机打赢建奴一次,我们在朝廷也有光。”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端起茶杯要喝茶。
谁知道,孙承宗忽然将茶杯摔掉了,发成一下清脆的碎响,然后茶盅四分五裂,满地都是碎渣。
众人错愕的停下了手上动作,一起看着孙承宗,不知道督师大人因为何事忽然发火?本来对建奴反击的计划,就是孙承宗最早提出来的,原来向朝廷申请24万两纹银,朝廷不肯给,说是拿不出来。
现在银子也到位了,韦宝捐输了24万两纹银,军饷军队的开拔费不成问题了,督师大人还气什么?
“你们难道真的想打建奴?祖大寿想干什么?你们心里都没数吗?”孙承宗叹口气道:“祖大寿要打,是怕辽东当地边军在朝廷失去信任,风头都被毛文龙抢走!但大家冷静想一想,就算打下了广宁又怎么样?能守得住吗?当初驻防三万大军,一夜之间就丢掉了,现在建奴在沈阳已经稳固,又怎么可能守住?祖大寿是想让蓟辽的军队帮他们辽东当地军队打头阵,用成千上万将士的性命帮辽东当地军队赢一点面子!这么做,对大局有何好处?”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一起放下了手中茶盅。
“你们都是有经验的人,现在的局势不用我多说,最好的办法就是两头坚守,让建奴两头落空,所有守军以逸待劳,用整体防御困死建奴!若是强行进攻,只会损失惨重!我当初向朝廷要银子进攻之时,已经料到朝廷一定不会给银子,我就是要做出一个姿态,让朝廷,让皇帝看见我们的求战决心而已!我怎么会枉顾局势?枉顾蓟辽将士的性命?”孙承宗拍了拍马世龙的肩膀:“你说,若真的进攻广宁,就算得手了,我们要损失多少将士的性命?”
“两三千吧?”马世龙道。
孙承宗叹口气,又问袁崇焕。
袁崇焕想了想道:“五千人左右。”
孙承宗呵呵一笑:“你们都太异想天开了!打下广宁,至少要上万人的性命!而且,不出三天,建奴必定反攻回来!不等我们向朝廷报捷,广宁便会再次失守!若是强行守城,不但城池还是要丢,而且至少要再送掉上万将士的性命,一正一反,合起来至少损失两万以上将士的性命!这笔账划算吗?花两万多将士的性命,结果什么都打不下来,划算吗?”
众人沉默不语。
“建奴虽然在金州城新败,但实力并未受到损伤,眼下绝不是对建奴发起进攻的良机!”孙承宗道:“祖大寿这么热心要发起进攻,就是要用我们党筹码,为他自己争取资本,好尽快甩掉副将的帽子,往上升迁!这是为了个人的私心,枉顾整个抗击建奴的大局。”
“可现在银子有了,难道不打吗?都议事好几天了,再不打的话,怕是不好办吧?”袁崇焕问道。
“有什么不好办?有的话,我出面说不方便!但是你们可以抵制!我下令的时候下的模糊一些,你们始终按兵不动,这仗还怎么打?记住,保存实力,永远是第一位的,先保证自己不死,才能打击建奴,打击建奴才能稳固辽东,稳固山海关。”
众人又一阵点头,都觉得孙承宗说的很有道理,到底姜还是老的辣。
孙承宗召集重要官员们议事,祖大寿也在召集人议事,商量如何趁着蓟辽军队进攻的时候,趁机攻打西平堡、海州、耀州、盖州一线。
“大凌河堡固若金汤,我们对建奴的部署又了如指掌!我们只要能拔掉这几处城池周边的建奴警卫军队,便能拿出好几场捷报。”祖大寿对众人道。
这时候,吴三凤进来,在吴襄耳边耳语。
“什么事情?这里都是自己人,但说无妨。”祖大寿道。
“舅舅,收到消息,督师大人正召集人议事。”吴三凤答道。
“他们议事,为什么不找我们去?”祖可法奇道。
“有探听到他们议什么事吗?”祖大寿问道。
吴三凤点头道:“在商议阳奉阴违,拖延出兵,接到督师大人的将令,回去也不发兵。”
祖大寿哼了一声:“孙承宗这个老狐狸,好狡猾!表面上一直说要打建奴,实际上,从来不肯主动出击!所以我们辽东的风头才会都被毛文龙抢走!毛文龙不管打过建奴几次,也不管杀过多少建奴。总之,他们时不时就对建奴来打那么一下,在不懂军事的朝廷大臣们看来,他们东江的作用就是比我们大,所以,大头的粮草和军饷,都应该往东江送!”
“人死了还可以再找人,只要现有的城池不丢,跟建奴打一次,积攒点功劳,这点,并不妨害督师大人吧?”祖可法问道:“要不然我们就对督师大人点破,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让底下人阳奉阴违,按兵不动。”
“你懂什么?就算我们有情报,但你这么去,督师理都不会理你!孙承宗绝对不会承认。”祖大寿分析道:“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太保守,太爱惜自己的名声,生怕在建奴那里吃亏!却从来没有想过我们辽东辽西人的利益!”
“现在怎么办?如果光是我们去与建奴拼命,蓟辽的兵马完全不动的话,根本不行,我们才五六万人,督师手里控制了七八万人,他们是大头。”吴襄道。
“娘的,督师大人为什么要这么做?损失些边军的性命,从老百姓当中拉人补进来便是。就算不补也没事,多给监军太监们一些好处,谁知道死了几个人?咱们就是死一百人,能杀掉一个建奴,那也是实打实的功劳。”永平府知府祖光耀道。
“你们不懂!孙承宗一点损失都不想承担!不想让人挑到他任何错。最恨的其实就是这样的人,表面上对谁都和和气气,实际上,背后出手的时候,能一只手从背后把人的心都给掏出来!血淋淋的一只手!比毛文龙还狠!”祖大寿咬牙切齿道:“他对下面说好听点是安抚,其实就是骗!每次要我锦州严防建奴的时候,都说的很好听,每次都说向朝廷保举我,实际上呢?他不想让我们辽东人上位!他怕我们双方控制军队的力量发生变化!他要绝对的控制!要控制一切!说的不好听,他甚至比魏忠贤的心还大,魏公公要做九千岁,他孙承宗就想做九千九百岁!”
“关键现在怎么办?找他又不行,难道光是我们辽东本地军马进攻建奴?我们打不过的啊。”吴襄道。吴襄想说放弃,但是之前被祖大寿骂过,现在不敢再提这茬。
祖大寿摇了摇手,然后双手叉腰:“你们无须担心,我有办法!我早就猜到孙承宗这回可能又要来拖字诀,什么事情拖着拖着就没影了。”
http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
………………………………
【0407 韦总裁抵达金州半岛】
辽西辽东将门们听祖大寿这么说,都猜不到祖大寿要如何对孙承宗说?要对孙承宗用什么办法?
祖大寿让众人先散了,然后带着吴襄去找孙承宗。
吴襄心事重重,一路上并没有问祖大寿要对孙承宗说什么。
从吴府到督师府,不过半柱香路程,转眼即到。
孙承宗此时刚刚遣退蓟辽官员们,闻听祖大寿和吴襄来了,当即召见。
“祖将军,吴大人,你们还真是心急,天天催我下令进攻吗?你们都这么心急要打仗啊?有你们打仗的时候。”孙承宗满面堆笑道:“现在有好消息告诉你们,三日内,大军出发!”
“是吗?那可真要多谢督师大人了。”祖大寿不动声色道。
“都是应该做的!我也想对建奴打一次漂亮仗!”孙承宗呵呵一笑。暗忖早料到你们的来意了,我先把话说完,看你还有什么好说的?孙承宗不屑于与阉党搞在一起,不愿意像东林党那样不分青红皂白,什么事都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不顾朝廷和老百姓的利益。但孙承宗并不缺乏做官的智慧,否则也当不到这么高的位置。
“督师大人,可我怎么听说,蓟辽的将军们可能不会出力?即便大军开拔,也不见得会拼尽全力进攻建奴吧?”祖大寿问道。
孙承宗一怔,立时明白自己身边有他们的眼线,否则祖大寿不可能这么快就知道了自己的计划,奇道:“祖将军这话从何说起?你是从哪里听来的啊?不可能有这种事情。”
“我从哪里得到的消息?这个,督师大人就别管了,我听说不打紧,只怕万一让东厂或者锦衣卫的人知道,再让朝廷知道了的话,会对督师大人不利。”祖大寿笑道。
吴襄这才知道祖大寿的如意算盘原来在这里,用更厉害的人来要挟孙承宗,不让孙承宗假意进攻,实则让底下人全部都阳奉阴违。
“可能个别人稍微有些倦怠吧?毕竟建奴实力不弱,要是好打的话,也不会打了二十年都没有什么起色了嘛。”孙承宗道:“大战在即,有些人对于与建奴开战有所顾虑也是人之常情。这一点,不算什么。我是对他们说,进攻归进攻,但进攻也要先立足防守,以保存实力优先。可能有的人嘴巴快,喜欢到外面瞎说,很多话传着传着就变味道了,兴许是他们曲解了我的意思吧?”
祖大寿笑了笑,早知道孙承宗会狡辩,不过,他一点都不意外,孙承宗这种大学士,兵部尚书,帝师,要是嘴巴功夫不行,也教不了皇帝!也不会得到蓟辽督师这么大的权势。
“督师大人,这里没有外人,我们之间说话就不必拐弯抹角了吧?没有人真的喜欢打仗,毕竟打仗是要死人的。”祖大寿冷然道:“我能理解督师大人的苦心。可事关抗建奴的大业,还请督师大人要以朝廷为重。”
“哈哈,你能理解就最好了,你放心,我一定会以抗建奴大业为重的,我是蓟辽总督,我不会忘记。我对你们也会同样嘱咐,还是要以防御为主。边军也是我大明将士嘛,能不能打到建奴不是第一位的,保存实力才是最重要的。”孙承宗笑道:“祖将军,能打则打,不能打,机会不好,就先停一停,来日方长嘛。不是说这次错过机会,将来就不再有更好的机会。做人还是要懂得变通。”
“只要大家全力进攻,便不可能找不到好机会!”祖大寿斩钉截铁道:“就算是蓟辽的兵马不肯全力进攻,我们也要狠狠打击建奴!”
孙承宗疑惑道:“祖将军是说辽东兵马会全力进攻?即便蓟辽兵马动作跟不上,你们也要进攻吗?要注意阵型,千万不要冒进,不要被建奴抓住机会啊。如果你只是要立功,立功的机会多的是嘛,不必心急。”
“我们的兵力本来就不占优势,光靠辽东兵马肯定不行!但是,我相信如果监军的大公公们都到蓟辽各路兵马当中去,情况肯定会很不一样。督师大人,不好意思,我擅自与几位大公公联络过了,他们都很支持我们这次反击建奴的计划。”祖大寿冷笑道。
孙承宗一下子被祖大寿气的够呛,孙承宗是最反感太监们揷手军务的,口中却连说了两个‘好’。暗忖这趟主动出击打建奴,看来是无法避免了。
祖大寿见目的达到,拱手道:“不打扰督师大人公务,我们走。”
“不送。”孙承宗也冷冷回应。没有想到祖大寿现在敢用这种态度对自己说话。这已经很不客气了,等同于翻脸。
此时,韦宝正在韦家庄码头准备出海。
韦宝前几日与毛文龙谈妥了契约,便径直返回了韦家庄,没有逗留。
现在韦宝已经是孙承宗的弟子,吴三凤等人自然无法在阻挡韦宝出入于辽西各处。
而且,孙承宗本人就坐镇山海关,这个时候再限制韦宝的行动自由,就太不理智了。
韦宝没有去找芳姐儿腻歪,也没有去找过赵金凤。
大事当前,韦宝还是会分轻重缓急的,而且,韦宝本身也不属于特别好色的人。
有美人在身边,韦宝往往难以抵挡誘惑,但是不见面的话,他是能克制的。
韦宝最大最主要的毛病是贪玩,他的头脑和天赋适合执政,但韦宝的个性并不是太适合执政,所以韦宝更加信赖和依赖团队的作用。
这次本来他犹豫过是否要亲赴金州半岛和朝鲜,想了想,他还是决定亲自走一趟!毕竟通讯太不发达了,全靠船只往返沟通,可能碰到重大决策的时候,会耽误很多功夫。
“小宝啊,你真的要亲自出海吗?”黄滢担心道。
“娘,我都这么大人了,总不能上哪儿去你都要担心吧?”韦宝笑道:“没事的,放心吧,我去不了多久就会回来,顶多两个月!我还要参加秋闱,入京考举人呢。”
本来举人考试一般在当地省府考试,江南就会放在江南贡院。
但北直隶的情况比较特殊,辽西辽东本来的省府是沈阳,可惜沈阳被建奴占领了,所以,辽西辽东考生赴考,现在都是去顺天府的考场,所以要上京城。
“你走陆路上哪儿去,我还不担心,但是海上风大浪大。”黄滢说着摸了摸韦宝的脸。
韦宝看着又熟悉又陌生的娘的脸,微微生出感触,他不知道现代的情况现在怎么样了?不知道他是分身来到了大明朝,还是整个人都过来了。
不知道现代是否还有另外一个自己在正常生活,还是现代从此不再有他这个人。
“娘啊,你就放心吧,我福大命大,否则怎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便创下这么大的家业?”韦宝微微一笑。
“对啊,你别再说些扰乱小宝心神的话了,好男儿志在四方,程瞎子都说了,小宝将来一定是将相之才。”韦达康劝说黄滢。
黄滢点点头,对韦宝道:“娘不在身边,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啊。”
“放心吧,娘。”韦宝说完看了看身边的王秋雅:“有秋雅在嘛,而且我还有直属的警卫团。”
“老夫人请放心,我们十几条船,上千水手,不会让公子有任何危险。”海卫队的负责人也对黄滢保证道。
黄滢遂无话可说。
罗三愣子、范晓琳、徐蕊等要留守韦家庄的人,也过来一个一个与韦总裁道别。
韦总裁一身军服,手戴雪白的白手套,很潇洒的一个一个与他们握手,分别对众人说几句话,然后道:“启程!”
韦宝和随从们登上一艘巨大的宝船,韦宝从船上往下看众人,大家都在对他挥手,韦宝也对众人挥了挥手。暗忖这么重要的时候,应该多照几张相留念才是的。
但是一下子将相机或者手机这么高科技的东东展示给众人,韦宝担心难以解释,所以打消了这个念头。要弄相机,弄收音机,摄影机、留声机这些东西,也得等过个几年,等到韦家庄自己掌握了相关方面的基础知识之后,他才能主导,让人仿制。
船队启程,韦宝看着岸边越来越小的众人,心中情绪微微起伏,却也并不浓厚。
这回韦宝离开之前,也没有多与范晓琳和徐蕊腻歪。
到目前为止,韦宝仍然只是与王秋雅和范晓琳二女戴套真枪实弹过,对徐蕊都未曾进入过实质内容。
韦宝不想为女人分太多神。
“公子,咱们带着两千人过去,还带上了大批粮草,一定要谨慎,最好留在岸边,不要进入金州城,随时可以撤退比较好。粮食也不要运那么快速。”王秋雅向韦宝建议道。
韦宝点头:“首先,安排营造旅顺港和旅顺基地。这个基地要修筑的比韦家庄更加宏伟!粮食尽快运,不要停,放在旅顺口,不必担心的。”
韦宝这么热衷于筑城,修筑各个炮台,这些都是很耗费人力物力的大工程!不但不赚钱,还要往里面投入大笔金钱和人力。
不是韦宝傻乎乎的做无用功,而是韦宝自创的一种扩大内需的方式。
韦宝仔细想过,这个年代经济极其落后,物资极度匮乏。
别说穷的北直隶、辽西辽东和朝鲜。
就算是将富庶的江南也算在内,大明目前的情况,也完全不足以支撑他工业化的愿望。没有强大的农业和充足的人口,繁荣的市场,谈何工业化呢?
韦宝修筑一大堆高大防御工事,也并不是准备等着谁来攻打他的。
以韦家庄为例,可能永远都不会有人打到韦家庄来,即便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毫不改变,毫无变化,到了1644年,大明倒闭,山海关被吴三桂送给建奴,建奴大举入关。
那时候,光是握住一个固若金汤的韦家庄,对于韦宝来说也没有啥用处。
韦家庄再厉害,也挡不住建奴入关,挡不住建奴铁骑开赴京城。
韦宝要这些高大上的工事,主要是为了给内部的百姓以强大的信心,给外部的敌人以强大的震慑,看见他的工事,就完全没有攻打的念头,完全没有攻打的意愿了,这才是韦宝的目的。
另外一项最重要的作用,还是扩大内需。
扩大内需即扩大某经济体内部的需求。
内需,即内部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
扩大内需就是要通过积极财政货币政策,启动投资市场,通过信贷等经济杠杆,启动消费市场,以拉动经济增长。
对我国这样一个地大物博的大国来说,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仍然是国内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韦宝以前看很多,到处攻城略地,全球化发展,看上去好像很牛叉,但是那些作者完全是无脑YY,没有生活基础,没有经济概念的。
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国际市场风险加剧,外贸出口难度加大。最关键的是,这个时代,全球都穷的很,弄了一大堆一个比一个穷的地方,对于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于工业建设,有什么作用?
工业是拳头,要发展,就要拳头硬,并不一定要很大的地盘,很多后世工业强大的国家,往往是一点点大的国家。
德国、比利时、法国这些,都不大,整个欧洲合起来才多大?跟华夏比,弹丸之地耳。
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连温饱都管不了,无论是市场容量还是未来发展,韦宝都必须面对现在的实际问题,就是让大家有事情做,让人都吃饱饭,并且养活尽可能多的人口。
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国内市场的需求进一步扩大。
注重平衡、加强监督、关注民生,这些都是韦宝计划中的方向。
天地会内部的经济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就说建设项目,包括地方项目在内,少说也有成千上万。
天地会只能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拉动内需。
一般能将投资资金的4O%转化为消费资金,但它对带动相关产业和民生消费的贡献程度却有很大差别。
韦宝重点倾斜的是铁路、公路、桥梁、电站、高新科技产业等重大领域。
等城墙都搞定了,下一步就是钢铁厂的建设和铁路发展,反正,除了农业大量需要人口,建设更需要人口,对于韦宝来说,人口越多越好。
相对来说,铁路投资的拉动效应要更大一些。
因为在这个农耕时代,自给自足的经济时代,钢铁冶金行业发展速度过猛,很容易便形成严重的产大于销的局面。
自己通过交通建设扩大内需,不但有助于钢铁冶金行业的正常开工生产,还对矿山、水泥、机械、电力等行业起着拉动的作用,能确保数以百万计职工的就业。
这是工业化的第一步,要工业化,首先得有这么多产业工人,建设工人嘛。
当然,韦宝要面临的问题也会很多,有效需求不足,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农民购买力低下。传统的消费观念亟待更新。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大部分居民收入普遍偏低,工资在初次分配中比重不断下降,分配结构不合理。没有强大的中产阶层。既得利益集团对扩大投资需求表现兴奋和对扩大消费需求表现冷淡或者束手无策。
这些都是摆在韦宝面前的问题,而最主要的难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韦宝之所以要将脚步迈出韦家庄,避免闭门造车,要大量吸入人口,就是为了这一点!
农村市场启动乏力,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