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鹿鼎记-第5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三月,居住在蜚悠城的一小支女真部落,由于不堪忍受临近的乌拉部的奴役,想来依附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派出了舒尔哈齐和自己的儿子褚英、代善,将领费英东、扬古利、常书、扈尔汉领兵三千,前往蜚悠城收编该部。
当舒尔哈齐等人行至半途的时候,他就满腹狐疑的对同行的将领说看到帅旗上有一层淡淡的幽光,想要退兵。不过在褚英、代善的反对下,只能作罢。
到达蜚悠城后,该部落酋长策穆特黑带领的五百户人丁早以做好了出发的准备,于是很快这支队伍就踏上了返回的道路。
乌拉贝勒布占泰得知消息后,立即带领一万骑兵赶来拦击,双方军队摆出了交战的阵势。
但这时,舒尔哈齐却带着自己属下的五百人退到了一边,他不想破坏与姻亲的友好关系。只有褚英、代善率军英勇奋战,舒尔哈齐只在一边观看,他的部下常书、纳齐布也没有加入战斗。
正是由于舒尔哈齐的消极退避,最后褚英、代善虽然打败乌拉骑兵,但是没能给以致命打击。
舒尔哈齐班师回朝之后,努尔哈赤准备将他的下属常书、纳齐布以临阵脱逃的罪名处死,以剪除他的左膀右臂同时也是杀鸡儆猴。
但是舒尔哈齐的反应十分强烈,说杀他们就是等于杀我,誓不低头,大有决以死战的阵势。最后努尔哈赤为了避免公开的冲突,便做出了让步。他只罚了常书一百两黄金,夺了纳齐布下属的人马,并且从此以后剥夺了舒尔哈齐指挥军队的权利,将他排挤出了最高军事领导层。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舒尔哈齐的地位一落千丈,变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人物,他痛感自己与努尔哈赤势难并存。
于是,他与长子阿尔通阿,三子扎萨克图商议,图谋另立门户,与兄长分庭抗礼。舒尔哈齐带着几个儿子和少数部下来到了铁岭东南的黑扯木,在那里伐木建造房屋,开辟新的根据地。而黑扯木临近明朝的军事重镇铁岭,可以直接依靠明朝的军事保护,在他的东面又与乌拉部落接邻,能随时得到盟友的援助。
舒尔哈齐开始与努尔哈赤越来越疏远,转而靠近明朝了。李成梁看到这一分化女真的大好机会,于是火上浇油,故意挑起矛盾冲突。他上奏朝廷册封舒尔哈齐为建州右卫首领,这是明朝在辽东地区设立的最高地方军事长官。
努尔哈赤首先是责令舒尔哈齐放弃自立为王的念头,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努尔哈赤断然采取了强硬措施,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三月,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阿尔通阿、扎萨克图被努尔哈赤诛杀,部将武尔坤也被处死。
努尔哈赤余怒未消,仍打算将他的次子阿敏处死,只是在皇太极等人的极力求情下,阿敏才逃过一劫,免于一死,不过他的一半家产被没收。
面对兄长咄咄逼人的姿态,舒尔哈齐失去了继续抗争的勇气。他知道自己的实力远远不如兄长,而且他所指望的靠山,驻扎在辽东的明军,也处在岌岌可危的境地,根本不是努尔哈赤的对手。在万念俱灰的绝望处境下,舒尔哈齐回到了兄长的帐下。但是这次的努尔哈赤对他不再讲兄弟情谊了,舒尔哈齐被囚禁在一间暗室之中,用铁锁锁住,仅有两个孔穴给他送食物。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八月十九日,舒尔哈齐在囚禁中死去,时年四十八岁。有一说他是被兄长努尔哈赤秘密杀害的。
正因为皇太极曾经救过阿敏的性命,阿敏这个时候才会冒着触怒大汗的风险为皇太极说话,将大汗认为的失败,纠正为只是打平手!
努尔哈赤看了看众人,并没有说阿敏对,也没有说阿敏错:“你们也都说说话!大家一起看看接下来要怎么办!?是趁着天地会在辽南立足未稳,接着打他们!还是等一等,等到开春,我们的粮食压力稍微缓和一些,再打天地会?不过,再等一阵的话,辽南在辽阳城到险山堡的漫长长城修筑,再过两个月想攻打天地会,可能更加困难!”
“父汗,我大金国近来连番与蒙古人,辽东明军,毛文龙军作战,部族饱受赋税繁重之苦,无法支持多面应敌。我认为我们应该先稳固建设本地,占据一片土地,治理一片土地,并不该急于攻城略地。要战,则得保证必胜!像这段时间辽南的对拼,是汉人希望的,喜欢看到的局面,而不是我们八旗精锐所希望遇到的战局!我们不应在冬季,在城防攻坚战中与汉人对拼!只有用少量的兵力,让汉人自己打自己人,我们才能应付人口众多的汉人。”说话的是阿巴泰。
阿巴泰的母亲伊尔根觉罗氏,万历十四年(1586年)与努尔哈赤成亲,是他的第七房妻子。伊尔根觉罗氏出身一般,生前没有受过努尔哈赤的宠幸,死后也没获过任何哀荣。她连生卒年月都没有留下,在清朝史书中甚至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
阿巴泰母亲地位较低,直接影响到他日后在诸兄弟中的排位。不过,因为在年龄上的优势,阿巴泰比诸弟较早参与征战,较早建功立业,所以努尔哈赤对他还是比较器重的。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年仅23岁的阿巴泰第一次奉父命率军远征。当时,北方宁古塔地方(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一带)的首领僧格、尼喀礼到努尔哈赤居住的赫图阿拉城进贡,努尔哈赤赠给他们铠甲40副。从赫图阿拉至宁古塔,路途遥远,僧格、尼喀礼携铠甲行至绥芬路(今黑龙江绥芬河流域),被乌尔固宸(在今俄罗斯境内比金河一带)和穆棱(今黑龙江省穆棱河流域)二地的部落抢走。努尔哈赤几次派人追索未成,便派遣阿巴泰和大将费英东、安费扬古率兵一千攻取乌尔固宸和穆棱二地。这是阿巴泰参加的第一次远征。这次远征,对青年阿巴泰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历练。从此,开始了他30余年的戎马生涯。
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征伐明朝,阿巴泰随征。攻克抚顺城时收降明游击参将李永芳。李永芳官职虽低,却是第一个公开投降后金的明将。努尔哈赤极力笼络,授予他三等副将,统辖抚顺降民,并将阿巴泰的女儿嫁给他。此后,李永芳对内对外称“抚西(即抚顺)额驸”,竭尽忠诚报效后金。李永芳的9个儿子,后来都做了清朝的高官。
不管是因为出身低微,还是因为与汉人的关系,因为李永芳的关系,阿巴泰都要显得与其他满人贵族有所不同。
大家都主张强硬,阿巴泰主张稳妥发展,则更能吸引父汗努尔哈赤的注意。
不过,阿巴泰的话却引来皇太极的暗中憎恨!
皇太极觉得阿巴泰是在说他败了,而且败得很惨!最关键是指责他没有稳固住辽南已经获得的大片土地。
在原本的历史中,皇太极也与阿巴泰关系不好。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皇太极继位之初,封赏诸贝勒并赐宴。赴宴的诸贝勒中,地位最显赫是代善、莽古尔泰、阿敏、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岳讬。阿巴泰虽已38岁,因只是个贝勒,座位排在了诸和硕贝勒以下。眼瞅着诸弟侄觥筹交错、开怀畅饮,他深感脸上无光,心中郁闷不乐。回到府第,不禁对属下大发牢骚:“今后我再不赴宴!”“战则我披甲胄而行,猎则我佩弓矢而往,赴宴而坐于子弟之列,我觉可耻。”
努尔哈赤生前,有蒙古亲戚来访,阿巴泰曾与四大贝勒一起出见,后来随着诸弟侄逐渐长大,自己的地位每况愈下。
皇太极听到他的牢骚话,未予理睬,只命臣属做些说服工作。谁知阿巴泰的怨气不仅没消,反而越来越大。
努尔哈赤对于阿巴泰的话,也同样并没有马上表示什么,“还有谁有话要说吗?都说说看吧!阿济格,你也可以说一说!”
“是,父汗。我们现在粮食虽然困难,但是在父汗的卓越爱能治理下,盛京地区很稳固!我们大金国各个部族很团结!”阿济格是努尔哈赤第十二子,多尔衮之胞兄,母为大妃阿巴亥,他和阿巴泰一样,也属于比较不温不火的人,在八旗将领中比较另类,这也与他年纪比较小,地位比较低,知道没有可能争夺汗位有关,“与其与汉人对拼,不如逐步分化瓦解汉人各个势力。汉人是不团结的,要是汉人像我大金国一样团结,以汉人的人数众多,我们别说能打下现在这么多地盘,可能生存都会困难。”
“阿巴泰,阿济格,你们是不是太长汉人的威风了?父汗对汉人一向强硬!若不是这样,我们怎么能有现在这么广袤的土地,这么繁盛的部族?”阿敏道:“汉人很狡猾,扶持汉人无济于事!我们多次遣使与汉人将领私下接触,但那又怎么样?祖大寿和毛文龙,谁不是老狐狸?他们只知道欺骗我们!想从大金国得到好处,想避开我们大金国的锋芒,但是危险一去,又将与我大金国为敌!对这些狡猾的汉人,只能杀!杀到他们害怕了为止!”
听阿巴泰这么说,又没人说话了,因为阿巴泰说努尔哈赤一向主张强硬,大汗都主张强硬了,其他人可以说什么?
努尔哈赤看向身边一名长须谋士:“范文程!你对汉人很熟悉,你的兄长最近又被汉人杀死,你来说说!”
“是,大汗!”范文程没有想到在这么重要的议事场合,大汗会点名让自己说话,一阵激动,很快的定了定神,稳定了一下情绪,然后朗声道:“几位贝勒说的都很有道理!打应该,稳固防守,分化汉人也应该。我们只有两者并重,在两者中找到平衡,才能更好的对付汉人,因为他们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狡猾的多。就拿我们面前的现在这个韦宝来说,我虽然知道他极有可能是杀死我兄长的凶手!但他已经有了不小的实力,我们若一味的强攻,不见得能损伤对方多少,反而会弄的我大金国疲惫不堪!我们应当在打击韦宝的同时,稳住对方,许以名利,边打边与之接触!”
众人闻言,绝大部分建奴将领是鄙视范文程的,都暗忖你自己都说韦宝很有可能是杀死你亲兄长的凶手,你还能与你的凶手接触吗?你不是应该最坚决的要杀死仇人吗?还有,你一口一个汉人狡猾,你自己不就是汉人吗?
努尔哈赤倒是对范文程的话颇为欣赏,点头道:“听大家说了这么多,范文程的话合我心意!我是主张强硬,喜欢用拳头对汉人说话!但我并没有不让大家审时度势!若是不管什么情况下,都知道一味的蛮打,那我大金国的部众早就拼光了!战局和战场都瞬息万变!我们不能用一种法子办事,要懂得审时度势,融会贯通。”
众将闻言,都清楚大汗是存了收服韦宝的心思了!而且大家都没有说的是,聪古伦格格是大汗最宠爱的女儿,聪古伦格格还在韦宝手中,要是能通过谈判,将聪古伦格格弄回来,这至少也会让大军打韦宝军的时候少一分顾忌。
“是!大汗!”众将一起抱拳躬身答应了。
“这件事,就交由你办!这段时间,我会亲自坐镇连山关!我们既要打,也要谈!”努尔哈赤对范文程道。
范文程闻言大喜,能主动跑到建奴方去当汉奸的人,范文程和他哥本来就没有骨气,为了荣华富贵哪里还要脸皮?有这么好的机会在大汗面前表现能力,这正是范文程梦寐以求的,“多谢大汗栽培!我必定竭尽全力,不辜负大汗的期望。”
努尔哈赤点头说声好,然后对众将道:“你们也要抓紧训练,多想想如何破敌!汉人就是仗着人多,并没有什么可怕,我打了半辈子汉人,从未败过!”
“是,大汗有天神护佑,万岁万岁万万岁!”众八旗将领们顿时来了精神,一起齐声高呼。
议事结束,努尔哈赤又将范文程单独留下。
这让一帮汉奸很嫉妒。
努尔哈赤手里的汉奸是很多的,队伍堪称庞大。
鲍承先是他们的头,鲍承先祖辈是山西应县人,后入汉军正红旗。清朝初年著名大臣、谋士。鲍承先原是明朝副将,万历年间为参将,天命六年(1622年),他投降后金,仍为副将。
在原本的历史中,是清初第一位汉族丞相。
此外还有孙得功参将、宁完我、范文程、高鸿中、罗绣锦、梁正大、齐国儒、杨方兴等等等等。
汉人,永远不缺汉奸,有多少英雄豪杰,就会有百倍的汉奸。
在韦总裁看来,外敌麻烦,汉奸有时候甚至比外敌还麻烦,因为他们才是真正的知己知彼。
“知道我为什么会选中你负责与天地会,与韦宝接触吗?”努尔哈赤道。
“知道,大汗知道我知悉兄长是被韦宝所杀之后,一定恨透了韦宝,做梦都想杀了韦宝,只有仇人是最了解仇人的,我想应该是这样吧?”范文程答道。
努尔哈赤欣慰的点点头,对范文程眯了眯眼睛,问道:“我果然没有看错人,你是一个聪明人!你了解那个韦宝吗?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吗?”
………………………………
【0559 建奴与天地会密谈】
“我虽然还没有见过韦宝,但我搜集了很多关于韦宝的事情,算是了解这个人的。”范文程有点紧张,毕竟是头一次这样与大汗单独说话。
范文程少好读书,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在沈阳县学考取了秀才,时年18岁。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八旗军攻下抚顺,范文程与兄范文寀主动求见努尔哈赤,
范文程在辽东能考中秀才,算是有才华的,能与兄长主动投降建奴,也算是足够无耻。
一个既有才华,又无耻的人,往往有些厉害,有些可怕。
努尔哈赤攻西平入广宁,范文程都跟从出征。范文程蒙努尔哈赤善遇,参与指挥谋划的事宜。
但这个时候的范文程还在努尔哈赤的文馆,被称为书房官,没有正式官衔。
他虽然是儒生,却相貌堂堂,体格魁伟,倒很像是一员虎将,并且临阵不惧,随军从征时,奋勇冲杀,又长于用计,能言善辩,努尔哈赤已经暗中观察他好几年了。
虽然努尔哈赤早已经看到了范文程的能力,并且也弄了很多汉奸在身边,组成智囊团。
但是讲真的,努尔哈赤对汉奸们是不感冒的,当狗在用。
努尔哈赤之所以这次重用范文程,多多少少与韦宝有关系。
虽然韦宝在重生穿越之后做了不少事情,很多事情都不算小事了,但并没有改变历史的轨迹,对于历史来说,韦宝仍然属于一片浪花,远没有到江河湖海的威力。
所以韦宝带起的蝴蝶效应,也是极小的,微乎其微的,顶多也就是让范文程提前被重用这点小事。
“嗯!只有了解对手,才有可能打败对手!”努尔哈赤鼓励道:“有什么想说的就大胆的说吧!这里没有旁人,说错了,我也不怪你。”
“多谢大汗。”范文程施礼之后接着道:“汉人有句话叫要想从对手手中获得什么,必须先给他们什么!韦宝现在最想获得的无疑是我们的连山关!他获得了连山关之后,整个辽南将都成为他的地盘!”
“不行!连山关决不能丢!”努尔哈赤没等范文程说完,便坚决的打断了范文程的话。
“大汗不要着急,待我把话说完,连山关当然绝不能给韦宝!我的意思是给韦宝地盘!我们若是许下重赏,譬如将辽南的金州地区和旅顺口一片封赏给韦宝,招纳韦宝为我大金国的副将,统领这两个地方,对他来说应该有吸引力的。最好,大汗还能给他委派个职衔更大的虚职!譬如招驸马!李永芳不就是这样来咱们大金国的吗?”范文程小心翼翼的谏言道:“毕竟韦宝他知道咱们大金国的实力!长期对拼,他绝不是咱们大金国的对手!”
“这可以!给他金州地区和旅顺口,他可以出海做生意,我们也可以承诺不再打他!只要他诚服于我大金国便可!至于招驸马,也可以,只是没有合适的人选吧?”努尔哈赤道。
“有,就在韦宝手里!”范文程没办法直接说出聪古伦格格的名字来,毕竟是努尔哈赤的亲生女儿,地位尊崇,被韦宝抓去,这件事是大金国的最大耻辱!
韦宝抓住了聪古伦格格,孙承宗之所以没有怎么过问,是因为韦宝并没有承认,天地会对外界的官方说法中,也没有提起聪古伦格格的事情。
所以,这虽然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却并没有惊动大明朝廷。
聪古伦格格是韦宝和后金之间的一条联系纽带。
韦宝一直将聪古伦格格软禁在辽阳城的总裁府中。
努尔哈赤听范文程这么说,皱起了眉头,是啊,以往都是他抓别人的妻女,并且霸占,现在反过来了,自己最疼爱的女儿被人抓了!
依着努尔哈赤想,不管韦宝有没有占有聪古伦,聪古伦的名节都已经坏了,大金国这边几乎尽人皆知此事,就算能通过谈判让聪古伦返回大金国,以后再嫁人,一辈子都会蒙上一个污点。
“我可以考虑这一条,但韦宝能答应吗?汉人大都不知道天高地厚!想那韦宝,小小年纪已经拥有如此大的声势,万一看不上格格呢?”努尔哈赤疑虑道:“若是被一个汉人少年拒绝了格格,我大金国的颜面岂不更加扫地!?不行!”
“大汗,我们接触韦宝,一定是密谈,这些风声即便透露出去,我们也可以说汉人造谣!没有人会相信的。而且,据我想的话,韦宝八成会答应的!他想霸占辽南,无非是想弄银子!汉人都一个德行,尤其是这些买卖人,再大的买卖人,也都是为了银子!韦宝若是什么民族英雄,想为大明朝廷效力,大可以凭着他的财富,跑到边军中去弄个官职,何必自己贴钱与我大金国作对呢?据我所知,那吴襄的独生女儿就在韦宝身边!两个人并未结亲!您想想看,连吴襄的女儿都已经被韦宝弄上手了,韦宝都没有到辽东边军去谋求官职,是不是并不主要是为了打仗?”范文程道。
努尔哈赤想了一会儿之后,点头道:“你说的不错,他应该是想弄银子,这不难,我们能满足他,要一点地也可以,就算他想要复州,也可以给他!甚至岫岩和旋城这两处,也可以给他!格格也可以给他!他真的成了我的女婿,弄些地盘不算什么,人才难得,这个韦宝是有些本事的!我大金国眼下正是急需人才之际。”
“大汗有容人的气度,何愁大业不成?”范文程趁机赞叹道。
“嗯,好了,你去办吧!”努尔哈赤道:“不管谈的成谈不成,只要你能放松韦宝军的警惕,为我大金的八旗精锐攻破韦宝在连山关外的大营创造条件即可!要让韦宝军从上到下放松警惕!”
“大汗请放心!”范文程点头,就要告辞。
“等等,你与韦宝军密谈,不要银子吗?要多少金银,你只管说!该花的金银是不能省下的。”努尔哈赤慷慨道。
“要不了多少金银,搭上线就好办,大汗若要表现诚意,可以赏赐韦宝一万两黄金为见面礼!”范文程道。
努尔哈赤嗯了一声,“那好!我就给你一万两黄金,一万两白银!白银给你打点底下人用!汉人腐败,韦宝那边应该也一样!若是能买通几个韦宝军的主要将领,则更好。金银不够,只管向我要。”
“多谢大汗,我明白了。”范文程抱拳答应的,对于努尔哈赤这么信任自己,感到很激动。
当日,范文程就带了两个普通甲喇护送,前去韦宝军在连山关之大营,要求守将见他。
侯三很奇怪,不过,对方只来了三个人,明显是密使,还是第一时间见了。
范文程知道侯三是韦宝军的主要将领,在要求屏退左右,单独与侯三谈话之后,对侯三道:“久仰侯将军大名,这里有两千两纹银,是我替大汗带给侯将军的礼物。我们大汗想与贵方韦大帅私下商谈,双方罢兵修好事宜。”
侯三暗暗好笑,还是头一次听人喊总裁为韦大帅的,“行,这个不难,我可以转呈!”
侯三命人收了范文程给自己的两千两纹银,这些银子是肯定要交公的,他不会私藏,私藏是犯罪!但是交公的话,为己方增添了二千两免费纹银,何乐而不为?
“我是奉了大汗的密旨与你们密谈,你方需派出侯将军这种级别的高官密谈,需要能直接代表韦大帅!最好是韦大帅能亲自商谈。谈判的地点最好是在连山关外,不在连山关,也不在贵方大营,对双方都公平。我们双方都要遵守密谈的规矩,不得泄露任何谈判细节。”范文程接着道。
“这个我要向我们大帅报告之后再说!但是有一点,我现在就可以告知你们,你们必须退出连山关!其他都好谈。”侯三是很精明的人,现在等于已经开始谈判了,侯三很清楚,若是能不通过打仗获得连山关,从而获得整个辽南的控制权,总裁肯定愿意的,宝军也能少死很多人。侯三知道总裁的目的是驱逐建奴,而并不是大量的与建奴对耗财富和人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