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鹿鼎记-第5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熊廷弼于是又出山海关,到达右屯,考虑用重兵内护广宁,外扼镇武、闾阳,于是派刘渠以两万人驻守镇武,祁秉忠以一万人驻守闾阳。又派罗一贯以三千人守西平。又重申他的命令说:“敌人来时,跨出镇武一步的,文武将吏都有杀无赦。敌人到达广宁而镇武、闾阳不出兵夹攻,敌人抢劫右屯饷道而三路兵马不救援的,罪也相同。”

    熊廷弼刚刚部署完毕,王化贞又相信间谍的话,突然发兵袭击海州,不久又退了回来。

    廷弼于是上书说:“抚臣进兵,到现在已经五次了。部队屡进屡退,敌人早看透了我方的计谋,我的虚名也因轻易出兵而受到损伤。希望陛下明确指示抚臣,对自己的行为慎重些,不要给敌人嘲笑了。”

    王化贞看到他的上书很不高兴,飞章上奏,为自己辩解,并且说:“我请求给我六万兵,我保证把敌人一举荡平。就是不如意,也一定能做到死伤相等,使敌人一蹶不振,管保它不再成为河西之忧!”并请准许他便宜行事。

    当时叶向高掌了大权,他是王化贞成进士时的主考官,很偏向王化贞。

    等王化贞请求把后金军一举荡平时,熊廷弼上书说:“就请按抚臣约定的办吧,应及早罢掉我的官以便于鼓舞士气。”

    这个时候,中外都知道经略、巡抚两人不和,一定会坏了边疆的大事,大臣们的奏章天天讨论此事。而张鹤鸣笃信王化贞,于是想把熊廷弼拿掉。

    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员外郎徐大化顺承其意弹劾熊廷弼大言欺世,嫉能妒功,不罢免他必将有害于辽地战事。他们的奏章一并被发给各部,张鹤鸣于是召集大臣们讨论。说把熊廷弼撤职的有几个人,其余大多主张让二人各尽其职,共谋成功。正好后金军这时逼近西平,就停止了争议,仍然兼用他们两人,责令他们共同努力,功罪一体。

    没过多久,西平之围吃紧。

    王化贞相信中军孙得功的计策,发动了广宁的全部兵力,让孙得功和祖大寿前往和祁秉忠会合,然后向前去作战。

    熊廷弼也传令刘渠拔营赴援。

    正月二十二日在平阳桥遭遇后金军,刚刚交锋,孙得功和参将鲍承先等领头逃跑,镇武、闾阳的兵力于是也被打败,刘渠、祁秉忠在沙岭战死,祖大寿逃往觉华岛去了。西平守将罗一贯待援不至,与参将黑云鹤也战死。

    熊廷弼当时已离开右屯,驻军闾阳。参议邢慎言劝他紧急救援广宁,却被佥事韩初命阻挠,于是熊廷弼撤退了回来。当时后金军在沙岭停下来不再向前来。

    王化贞平常把孙得功看作心腹,而孙得功已偷偷地投降了后金,他想活捉王化贞作为自己的功劳,就诈称后金军已到城边。

    城中一时大乱,人各奔逃,参政高邦佐阻挡也挡不住。

    王化贞正关起门办理军书,毫无所知。参将江朝栋推门闯进来,王化贞大声训斥他。江朝栋大声喊道:“事情危险了,请你快走!”

    王化贞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朝栋就搀扶他出来骑马逃走,后边两个仆人徒步跟着,于是丢了广宁城,仓惶逃命。

    在大凌河遇上了熊廷弼,熊廷弼微笑着说:“六万军队就可以把敌人一举荡平,到头来怎么样呢?”

    王化贞感到惭愧,建议驻守宁远和前屯。熊廷弼说:“已经晚了。现在只有保护老百姓入关去!”于是把自己所领的五千人交由王化贞来殿后,把全部积蓄都放火烧了。

    正月二十六日熊廷弼和韩初命一起护送难民入得关来,王化贞、高出、胡嘉栋也先后入关,只有高邦佐自杀而死。孙得功率领广宁城的叛将把后金军迎入广宁时,王化贞逃跑已有两天时间。后金军追赶他们追了二百里,因路上没得粮食吃才回去。

    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京城为之震惊。张鹤鸣害怕了,自请前往察看军队。

    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朝廷逮捕了王化贞,罢了熊廷弼的官,让他听候查考。

    四月,刑部尚书王纪、左都御史邹元标、大理寺卿周应秋等报上判决书,熊廷弼、王化贞都判了死刑。

    后来快到行刑时,熊廷弼让汪文言用四万两金子贿赂内廷请缓期执行,后来却违背了四万金的许诺。

    魏忠贤大为恼恨,发誓要尽快杀掉熊廷弼。

    李岩与牛金星都听过熊廷弼的事情,包括很多老百姓,都知道熊廷弼的事情,对于同时抓了王化贞和熊廷弼,大家都是偏向于熊家的。

    “熊兄台,真是不好意思啊,我刚才还吃了芝麻糊了眼,为难于你。”牛金星赶紧赔罪道歉。

    李岩也道:“令尊熊大人是大明少有的将才,我们都敬仰的很呐,真不该得罪于熊兄台的,请熊兄台千万不要见怪。”

    熊兆珪赶忙说不敢当,没事没事云云。

    韦宝暗忖熊廷弼真的是一个倒霉鬼,先是被王化贞拖累,再然后,他又不是东林党的人,本来魏忠贤不该对付他的,可他偏偏瞎说什么四万两纹银的贿赂,许诺了又拿不出来,那不是找死吗?你许诺个一万两纹银,然后让亲戚朋友想办法凑一凑,说不定魏忠贤考虑你确实是没钱,也许就会动了恻隐之心,放你一马,给你弄个什么发配,就算是永久发配,能保住人头,日后也有机会翻身嘛。

    只要保住了性命就行,韦总裁对于历史上这些官场之事,还是略有研究的,发配之人转眼间就招回来被重用,不是比比皆是么?

    怪就怪这个老熊自己每步都走臭棋啊。

    看着与熊兆珪说话的李岩和牛金星,韦总裁忽然想起了什么?

    这李岩和牛金星,不会就是李自成后面的谋士吧?

    对呀,我咋把这茬给忘了呀?

    呵呵,今天随便出来逛个街,居然碰到了这两位,也当真是缘分了。

    不过,韦总裁也不知道该如何问他们是不是李自成的谋士,毕竟历史还没有发生啊?没法问嘛。

    李岩是明末李自成起义军的重要将领。在明末的历史上,李岩是一个重要人物。河南开封府杞县人,天启年举人。李家是杞县的数一数二的乡绅财主。

    李岩读书很用功,年纪轻轻就中了举,《明季北略》上说他“有文武才”,从他后来所从事的军事实践活动看,却非虚语。这样一个文才武略的少年公子,大概在当时也是很罕见的。他生性慷慨豪爽,常常周济穷人;又爱打抱不平,伸张正义。他的性格倒像一个江湖侠士,很喜欢结交朋友,他在杞县名声很好,百姓都称他为“李公子”。

    他后来成了家,娶了汤氏,汤氏出身于杞县豪门之家,知书达礼,贤良淑德,是一位美丽的大家闺秀。

    崇祯年间,大明帝国已经日暮途穷,苛政胜虎,加上天下大旱,百姓无以为活,纷纷铤而走险,揭竿而起。在连续不断的天灾人祸打击下,河南百姓在死亡线上挣扎,即便如此,杞县县令宋某仍然在不停地催征钱粮,百姓苦不堪言。百姓的惨状让天性善良的李岩无法坐视不理,他毅然去见宋某,为杞县百姓请命。但宋县令只需对上负责,保住自己的乌纱,百姓的死活他是不会放在心上的。

    李岩无奈,回家取出家中存粮三百余石去赈济灾民。李家仅靠收租为生,在那种蝗旱并发的灾年,显然只是杯水车薪,李岩作了一首《劝赈歌》,拿到各家富户去劝勉赈济。

    赈灾之事发生之后不久,杞县就发生了一件轰动一时的奇事,《明史·列传第197》是这样记载的:“会绳伎红娘子反,掳信,强委身焉。”

    李岩入伙后,就劝李自成“尊贤礼士,除暴恤民”、“假行仁义,禁兵淫杀,收人心以图大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岩很懂得一些舆论宣传的奥妙,他派人扮成商人,在民间广布流言:“闯王仁义之师,不杀不掠”;还编出童谣,让小儿到处传唱:“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家都欢悦”。

    就是在这一年,嗷嗷待哺的河南饥民如大旱之望云霓,“惟恐自成不至”,“从自成者数万”;李自成从此走出隐伏商雒山中时的低谷危厄,面前展现出柳暗花明的转机。完全可以说,崇祯十三年后农民起义军的辉煌,李岩是多有建树、立了大功的。

    不幸的是,进京之后李自成对李岩的进谏就“毫不介意”了。他那曾是“能纳人善言”、“凡事皆众共谋之”的作风也不见了。就在牛金星、刘宗敏等昏昏然陶醉于胜利的锣鼓声中之时,李岩曾进谏四件事,提出不同意见,其中就有严肃军纪和招抚吴三桂父子这两项重要建议。这原本是一服良药和清醒剂,但李自成的态度如何呢?“自成见疏,不甚喜,即批疏曰“知道了”,并不执行,终至铸成无可挽救的大错。

    由于李岩的远见卓识,令其在军中树敌颇多,李自成命人杀害了李岩。

    对李岩的结局,《绥寇纪略》中作了记载:定州失败后,有人说河南全境都向明朝军队投降了。李自成大惊失色,同部下商议对策。李岩主动请缨,愿意亲率两万精兵,赶到中州,附近的郡县一定不敢再轻举妄动,就是有敢暴乱者,也能及早平定它。

    另一谋士牛金星要闯王答应李岩的请求,闯王当时没有回答。不久,闯王恐怕李岩另有所图,这时牛金星向闯王进言,要寻找机会除掉李岩,得到闯王首肯。第二天,牛金星以李自成的名义召李岩到军营中饮酒,安排伏兵在营中隐蔽处,李岩和他的弟弟李年同时被擒杀。

    如果这个人是李岩,那这个叫牛金星的,应该就是历史上的牛金星吧?

    否则事情不会如此凑巧吧?

    韦宝又不由的看向这个叫牛金星的,已经是自己奴役的人。

    牛金星是河南省宝丰县人。

    天启七年(1627年)中举人,精于计谋。

    所以,这个时候是天启五年,牛金星并不是举人,只是陪同已经是举人了的李岩一起进京城赶考会试来的。

    韦总裁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中,崇祯十年(1637年)左右,牛金星因与王姓亲戚起衅,被诬以抗欠赋税、强占妇女18人,而遭“盆冤”,被革去举人,充军卢氏当差服役。

    崇祯十三年(1640年)冬,经过李岩引荐入李自成幕下,建议“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为李自成的政权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牛金星被任命为天祐殿大学士,是闯军中少有的文人,牛又荐举军师宋献策。

    牛金星心胸狭窄,李自成进入北京后,以宰相弄权,牛金星热衷于登极礼仪,教习登极仪式,不断地劝进李自成,为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制造了借口。

    1644年4月26日,李自成率残军退回北京,下令杀吴襄全家三十余口。29日,在牛金星等的策划下,李自成在明宫武英殿即皇帝位,牛金星代李自成祭天于天坛。次日,即逃离北京。

    途中牛金星谗杀李岩,致使起义军军心涣散,宋献策因此出走。

    清顺治二年(1645年)夏,牛金星与其子牛佺投靠清廷为官,牛佺官任黄州知府。牛金星在明朝官绅中名声极坏,清廷不便安排其职务,顺治九年(1652年),老死于牛佺官署中。临死前嘱牛佺曰:“赖弥缝之巧,得不膏荆棘,可幸。要,不可恃也,吾死,必葬香山之阳,闭门教子,勿再出”。葬于香山之阳。

    韦总裁想了想,于是问道:“你二位都已经成亲了吧?夫人和孩子都叫什么啊?”

    李岩和牛金星虽然很奇怪韦公子为什么忽然问这个,但都作答了。

    “我夫人姓汤,我夫妇尚未生子女。”李岩答道。

    “我夫人姓马,我有一子,名唤牛佺。”牛金星答道。

    韦总裁其实也不清楚俩人的妻子子女叫啥,就是这么随口一问,本来还以为李岩能给自己说出个红娘子啥的呢,看来还是以后的事情了?也不知道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到来而改变历史?

    “你们有没有一个叫宋献策的朋友啊?我好像认识一个这么个人,是你们那边人吧?”韦总裁又试探着问道。

    宋献策是明末永城人。曾为卜者,后为李自成谋士、军师,外号“宋矮子”或“宋孩儿”。

    后随起义军撤武昌附近,与刘宗敏同为清军所俘,刘宗敏遇害,宋献策不知所终。

    他苦读书,学识渊博,尤精通“术数”,以“术士”为生,长期云游四方,为人占卜吉凶祸福。

    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四月,宋献策由宝丰举人牛金星推荐,到李自成农民军中。他出谋献策,才智非凡,深受李自成的敬重,凡战役战斗计划必先向他征求意见。

    一次,宋向李说:“流入顺河干,陷于十八滩。若要上云天,起自雁门关。将军开始起义就是马上称王,定国号为闯,已经验证了这种说法。现在按‘起自雁门关’一语,将军起义就是从现在开始啊!”

    李自成闻之大喜,拜他为军师。

    宋精于奇门遁甲及图谶等术,李自成信若神灵。

    宋根据明王朝政治腐败,即借术数指出其“国运将终”。为了更快地建立农民政权,树立李自成的威望,他又提出“十八孩儿当主神器”的口号。

    此一口号的提出和宣传,对于动员争取群众,鼓舞农民士气,孤立明王朝统治者,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崇祯十四年(1641年)十一月,农民军攻取南阳。李自成依宋献策计,采取迂回战术,使明将杨文岳疲于奔命。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政权。宋献策助李自成商定谋略,设官守土,除暴安良,被封为“开国大军师”。二月,李自成挥师东渡黄河,进军北京,所向无敌,月余兵临城下。此时,宋献策向李自成奉献谶语:“孩儿军师孩儿兵,孩儿攻城管教赢。只消出了孩儿阵,孩儿夺取北京城。”李自成遂点强壮童子5000人,发械参加攻城。城周围云梯林立,孩儿兵手持短刀,如同猿猴四面登城,锐不可当,守城官兵惊慌失措。

    进入北京后,牛金星、刘宗敏等陶醉于暂时的胜利之中。牛金星不听宋献策的规劝,大批任用降官。刘宗敏对降官实行酷刑拷掠的追赃政策。宋又借天象示警上疏李自成说:“天象惨烈,日色无光,亟应停刑。”李自成采纳了他的建议,得宽赦者1000余人。

    后来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农民军败于多尔衮铁骑之下。李自成离开北京向西安撤退,先败于定州,再败于真定,损兵折将,将士离心。宋献策叹息,“恐此亦非真主,十八孩儿另有其人哉。”遂心向李岩,大顺朝丞相牛金星诬陷李岩回河南是要独立称王。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岩惨遭冤杀,史载“令金星与岩饮,杀之”。

    韦宝本来以为李岩和牛金星,尤其是牛金星,应该就认识这么个人的。

    但牛金星却茫然的很:“宋献策?公子爷,小可没有听闻过这个名字。”

    韦总裁嗯了一声,并不在意,因为不管他们认不认识宋献策,韦总裁基本上已经可以断定,这两个人,应该就是后期跟随李自成造反的李岩和牛金星了!

    否则,也太巧合了吧?


………………………………

【0636 求见魏公公】

    哪里有那么多同名同姓,又同地方的人啊、

    一个很正常,但两个同时相同的名字,这是非常少的。

    更何况,现在面前的李岩和牛金星又都是读书人,李岩还已经获得了举人的功名,是来考进士的,那就更难得了,更不可能混淆了。

    大明还能有多少个叫李岩的举人?

    “哦,没什么,一个地方的人那么多,怎么可能都认识?”韦总裁随口道。

    李岩和牛金星都称是。

    牛金星名声不好,是个奸臣,韦总裁对于这样的人没有半点好印象,而且刚才牛金星在自己面前的一番作为也让韦总裁很反感。

    但韦总裁对于李岩的印象不错。

    不过,即便印象不错,韦总裁也并没有兴起将李岩收到身边的想法。

    其实现在韦总裁对于这些历史人物,尤其是与军旅有关的什么大将,谋士,一点兴趣都没有。

    如果是科学家,他可能还会想拿过来,给他们升级一下,看看能不能安放到自己的体制内。

    因为韦总裁走的军事管理道路,本来就不是封建冷兵器一套,一开始走的就是热武器治军的路线嘛。

    而武将文臣这些,水平越高,就说明在封建体制道路上走的越远,对资本主义体制就会抵制的越深!很难扭转观念了。

    所以,韦总裁对于历史人物,一个都没有兴趣,就算是张居正重生,他都不会感冒,自己的体系,自己慢慢养成,不是有成就感的多吗?

    就算资本主义体制更加需要高级知识分子来管理,但韦总裁更趋向于自己慢慢培养,与体制一起进步成长,而不是从外面弄有才学的人来改变,太难了,太费工夫了。

    而且,就算不畏艰难,改变了,这些封建主义体制下培养出的人才,也一定会在观念中留有极重的糟粕,无法清除,永远都无法清除!

    但不招揽归不招揽,却并没有影响韦总裁对于这些历史名人的兴趣。

    “好了,时辰不早了,都吃饱了吗?”韦总裁笑道:“你们要是没有吃饱,敞开了吃,你们三位与我相识了,便算是缘分,不要客气。”

    李岩、牛金星与熊兆珪见韦公子似乎有要走的意思,急忙起身。

    “韦公子,我们日后若是想拜访公子爷,该去哪里?”李岩诚心诚意的问道。

    韦总裁微微一笑,对他说了自己的临时府邸在哪里。

    李岩和牛金星都表示改日希望能有机会上韦公子府上拜访。

    韦总裁大方的答应了,欠钱归欠钱,并不影响做朋友。

    牛金星虽然是祸害,但祸害不到他头上去,反正他也不会用牛金星。

    牛金星和李岩遂高兴的在又各吃了两碗阳春面之后,告辞而去。

    欠钱可怕,但是要看欠的对象,倘若债主是一个非常有钱的人,其实就没有太可怕了,因为不必担心对方会因为过不下去生活而死命逼债。

    “不早了,熊兄台,你也回家吧?你平常什么时候收摊?”韦宝问道:“你天天摆摊吗?”

    “这个时候,要是搁在以往,早就到家了。”熊兆珪答道:“并不是每日摆摊,每隔几日,还要去大牢。”

    “是哪个大牢?”韦宝问道:“大牢可以随便进啊?你能见到你爹吗?”

    韦宝对于古代的大牢有点感兴趣,他还没有去过,实际上,韦总裁连现代的看守所和监狱这些也没有去过。

    “是锦衣卫的大牢,我见不到我爹,每次去,也只是送点银子给里面的牢头,请照看我爹,并设法打探一点我爹的近况。”熊兆珪显然是一个大孝子,说着说着,居然眼圈一红,流起眼泪来了。

    韦宝嗯了一声,他不爱看大男人哭,天塌下来也不要哭嘛,哭能解决什么问题?若是能解决问题,倒是可以拼命哭的。

    “拿点银子给熊兄台。”韦宝对吴雪霞道。

    吴雪霞哦了一声,想提醒韦宝,这是朝廷关押的钦犯,不是舍不得银子的问题,而是给了这种银子,就会与熊家扯上关系了!吴雪霞不知道韦宝是一时之间没想到这一层,还是想与熊家扯上关系?

    反正吴雪霞是没有想明白与熊家扯上关系有什么好处?

    这里是大街上,又是京城,可以说,韦宝从上街,到现在,一举一动,一定在监视下。

    东厂,锦衣卫,五城兵马司,巡城御史府,都有可能,可能连顺天府都有可能。

    因为京师的这些治安机构,可不单单是治安啊,还隶属于各个后台,每个后台都有监视的功能。

    但是现在当着别人的面,吴雪霞又不太方便与韦宝讨论,所以有些为难。

    还好熊兆珪听到韦宝这么说,赶忙道:“多谢韦公子了,不用不用,真的不用,就连这十两纹银,小可也是绝不能收的,请公子爷拿回去。”

    韦总裁这下有些奇怪了,心说他一个前大将的儿子,现在沦落到摆摊,显然很拮据,很缺银子啊,为什么不要我的银子?我给他银子,他倒像是受了很大的侮辱,这是怎么回事?

    “你不必客气,熊兄台,这点银子对于我来说不算什么,对于你来说,可能就是雪中送炭了。”韦宝道。

    “我明白韦公子的好意,也知道韦公子不差银子,我是怕连累韦公子,毕竟京师耳目众多。”熊兆珪解释道:“韦公子是要赶考进士的人,与我们熊家扯上关系不会有什么好事的。”

    韦宝这才明白了对方的意思,不由的对这老老实实的青年高看了几分。

    吴雪霞也同样如此,听熊兆珪自己说出来,倒是省了她很多事情,否则她肯定要将韦宝拉到一边讨论一阵的。

    “那这样吧,这十两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