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鹿鼎记-第6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呵呵,对了,朱延禧他们帮你弄了个翰林院侍读学士的名衔,这么的恩遇,你要不要去向朱延禧他们表达谢意啊?”魏忠贤若无其事道。

    魏忠贤最不放心的就是韦宝与东林党搞在一起。

    韦宝微微一笑:“按理说,我该去感谢一番的,但是怕九千岁不高兴,我想还是免了吧。我知道他们想拉拢我,但我是九千岁的人,忠臣不事二主。”

    忠臣不事二主,这话通常用在对君主,对主公这么说,魏忠贤只是个太监啊,这么说,显然不合适。

    魏忠贤听闻,却是心花怒放,忍不住呵呵一笑,“好,咱家果然没有看错人!就让这帮家伙丢了鱼饵也捞不着大鱼!”

    “九千岁,把我比成鱼,那我就为九千岁当一条乌贼,把鱼塘的其他鱼都吃掉!”韦宝笑道:“不过,我还是觉得不要让人觉得我是九千岁的人,只觉得我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这样比较好一些。”

    “为什么?”魏忠贤听韦宝这么说,警惕的盯着韦宝看,“你是不是怕东林党知道你是我的人,对你报复?”

    “怕东林党?怕报复?”韦宝淡然一笑:“九千岁小瞧我了。您此刻让东林党全部聚拢,我一个人就敢揍他们所有人!我是不想让人将我与九千岁摆在一起,捅到陛下那里,让九千岁难做。若是有什么事情捅到陛下那里,九千岁大可以说不知道,要找就找韦宝,您丝毫不知情!还有,动东林党的同时,少不得也会稍微牵连到九千岁的人,到时候九千岁下面的人要九千岁惩治我,九千岁也就不用太为难了,省了九千岁许多麻烦!”

    “好了,这事,你已经对咱家说过好多回了!咱家知道了。韦宝,你实话说,你是不是想给自己留后路,预备哪一天咱家倒霉了,撇清与咱家的关系?”魏忠贤随口道。

    韦宝一惊,魏忠贤的确是很厉害的人,他的心思,魏忠贤永远能看的清清楚楚的,“九千岁,我若是这么想,不成了傻子了吗?陛下对您多信任,不是有眼无珠的人都能看见,陛下今年才刚刚20岁,年轻有为,青春鼎盛,不说像万历朝一样五六十年,至少还能做三四十年江山,九千岁身体这么健朗,至少再为陛下分忧三十年是跑不掉的!我若不一心一意跟着九千岁,这三十年里面我不说弄到好处,能保命都不错了,我会不一门心思跟从九千岁吗?还要想着留什么后路?我如今已经是正五品的京官,三十年后,怎么样也入阁了吧?”

    魏忠贤听韦宝絮絮叨叨的算账,好笑的点头:“能这么想就对了,记住,千万不要起坏心眼,别妄想攀附上那些东林大臣弄到什么好处。那些人说一套做一套,除了极少数的几个清流大臣,绝大多数都是伪君子真小人!”

    “是,九千岁,在下记下来了。”韦宝恭恭敬敬的拱手道。

    “好了,还有什么事吗?没事就退下吧。”魏忠贤道。

    韦宝从袖兜中拿出几张银票,“九千岁,实在凑不出银子了,这里是10万两纹银银票!等完成了对都察院和大理寺的清查,我再付90万两纹银给九千岁的!弄不到那么多银子的话,我自己贴,都要给九千岁,我说过的话,一定算话。”

    魏忠贤一怔,没有想到韦宝这么硬气,当初韦宝是说过让他在都察院和大理寺掌权,他会弄一笔银子,但他因为韦宝就是随口说说来着。

    都察院和大理寺并不是什么油水丰厚的衙门,而且人数少,合起来也不见得有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的银子多。

    六部各个管着全国,每个部都是油水多多。

    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掌品秩铨选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吏部下设四司﹕为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文选清吏司掌考文职之品级及开列、考授、拣选、升调、办理月选。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捐封等事务。稽勋司掌文职官员守制、终养、办理官员之出继、入籍、复名复姓等事。考功司掌文职官之处分及议叙,办理京察、大计。类似现在的组织部、纪委等部门。

    吏部尚书还被称为天官。

    可见油水之多啊!

    任何一个朝代,能掌控官吏升迁任免的,哪个捞不到银子呢?

    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明十三司﹕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浙江、江西、湖广、广东、广西、四川、福建、云南、贵州。

    各司除掌核本省钱粮外,亦兼管其它衙门的部分庶务,职责多有交叉。除以上各司外,清还设有掌管八旗事务的八旗俸饷处及现审处。隶于户部的机构有:掌铸钱的钱法堂及宝泉局;掌库藏的户部三库;掌仓储及漕务的仓场衙门。

    类似后世的民政部、财政部、国土局等部门。

    这是活脱脱的财神爷衙门啊。

    礼部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礼部下设四司,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

    四司之外,设有铸印局,掌铸造皇帝宝印及内外官员印信。

    会同四译馆,掌接待各藩属、外国贡使及翻译等事。

    类似后世的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等部门。

    封建体制本来就是以科举为内核的,每年那么多考试,全国那么多县学,府学,一年多少银子啊?

    每年光科考收费都海了去。

    兵部在明职掌全国军卫、武官选授、简练之政令。职掌内外武职官员的除授、封荫之典,乘载、邮传之制,甄核、简练之方,士籍、军实之数。兵部下设四司﹕武选清吏司,考核武职官员的品级与选补、升调、承袭、封赠诸事,并管理土司;车驾清吏司,掌全国马政及驿传等事;职方清吏司,掌武职官员的叙功、核过、抚恤、军旅之简阅、考察、巡防等事,并管理关禁与海禁;武库清吏司,掌全国之兵籍、军器并武科考试之事。此外,清设稽俸厅,掌稽察武职官俸;会同馆,管理京师驿传事务;捷报处,掌递送文书。

    兵部类似后世的国防部,中央军委及其各军事机关。

    大明的银子,每年一大半用在兵部,这还是不打仗的年景,打起仗来,全部用到兵部都不够,还得加倍征税,以充军饷。

    在韦宝看来,六部最肥的,其实还要算是兵部!

    刑部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刑部的具体职掌是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会同九卿审理“监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刑部的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是按省设司,明为十三司,名称与户部诸司同。

    与地方衙门关系最大的无疑是户部收税,礼部考学,其次就是刑部的案子了。

    各个县令的主要职责也是断案子。

    相比于收税从中弄的常例银子,对于断案子来说,那都是小儿科了。

    断案子来钱才快,吃完被告吃原告,地方官的银子都从这上面来!

    工部为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职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凡全国之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工程(包括军器、军火、军用器物等),矿冶、纺织等官办工业无不综理,并主管一部分金融货币和统一度量衡。

    明工部下设四司﹕营缮清吏司,掌宫室官衙营造修缮;虞衡清吏司,掌制造、收发各种官用器物,主管度量衡及铸钱;都水清吏司,掌估销工程费用,主管制造诏册、官书等事;屯田清吏司,掌陵寝修缮及核销费用,支领物料及部分税收。除四司外,清设有制造库,掌制造皇帝车驾、册箱、宝箱、仪仗、祭器等;节慎库,掌收发经费款项;料估所,掌估工料之数及稽核、供销京城各坛庙、宫殿、城垣、各部院衙署等工程。

    类似后世的工信部、水利部、城乡建设部。

    钱也不少,不过要看皇帝对建设的重视程度,还要看朝廷眼下富裕不富裕。

    工部在明末乱世,肯定要比其他五个部差一些。温饱都顾不过来,哪里顾得上建设。

    弄些银子,也是在配合兵部的基础上配合银子。

    所以魏忠贤会觉得稀奇,要说整顿六部其中的哪一个部,能弄上百万两银子,这还差不多,却没有想到,整顿都察院和大理寺这样的衙门,韦宝也给自己这么丰厚的送银子吗?

    韦宝出手这么阔绰的用意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要让九千岁看看什么叫银子!

    韦宝知道,自己既不想公然与魏忠贤站在一起,那就只有用银子笼络住老头。

    有银子收,魏忠贤就开心,果断道:“好吧!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咱家会支持你的!”

    “多谢九千岁!”韦宝眉花眼笑。魏忠贤最后答应的这一声,比刚才就坚定多了。

    只有充分获得了魏忠贤的支持,才能无往而不利。


………………………………

【0697 不服的就地斩杀】

    魏忠贤满意的笑了笑,韦宝告辞出了魏忠贤的秘密宅邸,没有再多啰嗦什么。

    大家都是聪明人,说多了,没意思!

    下面要做的就是放手干,把答应给魏忠贤的100万两纹银补足。

    最好还能赚钱,另外,把都察院和大理寺安揷上自己的人,至少数量过半,完成对都察院和大理寺的掌控。

    回到府邸,已经是深夜。

    但吴雪霞、王秋雅和贞明公主仍然在等着韦宝,都没有休息。

    “不是说过了吗?你们不必等我,有值守的秘书就可以。”韦宝道:“而且还有值守的勤务员呢。”

    韦宝不准大家称呼一群朝鲜侍女为侍女,一律改成了勤务员的说法,而且这些朝鲜侍女与女秘书一样,并不是他的个人财产,他们属于军队编制,也是有退伍的。

    但这些曾经在总裁身边生活过的人,肯定不能与普通的士兵退伍一样,他们退下来,也会到军队的特别单位做事,并且要严格执行保密条例,不准谈论有关于总裁和最高机密的任何事情。

    总裁身边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是最高机密,能保到总裁这里的事情,也都属于最高机密。

    “习惯了,你不回来,我们哪里能安心啊?”吴雪霞撒娇道。

    韦宝微微一笑。没再说什么。

    “对了,还没有恭喜总裁升官呢,现在是朝廷正五品官员,还是京官,要是外放的话,弄个正四品都不是难事。”吴雪霞道。

    王秋雅和贞明公主齐声道:“恭喜总裁荣升。”

    韦宝笑道:“这没有太值得恭喜的,我在天地会已经是总裁,天地会的总裁,不输给大明皇帝!”

    韦宝说话的声音很低,但王秋雅和贞明公主,还有吴雪霞仍然被韦宝震撼了一下,这是韦宝第一次说出天地会的总裁不低于大明皇帝这样的话,这是反意昭然若揭吗?

    韦宝并无反意,他的前景规划一直很确定,从来没有更改过,走一步看一步,以摄取权力,拯救华夏苍生为念,至于他个人是否拥有天下,是否获取天下之主的名号,他并不在意。

    “不过,在入仕才一个多月的情况下,能获得正五品官阶,算是开了一个好头,只要谨慎行事,对今后的发展大有好处。”韦宝道:“明天便开始对都察院和大理寺展开清理。”

    “总裁决定明日就对都察院和大理寺展开清理了吗?”吴雪霞惊讶了一下,“会不会太急了一点?等总裁再弄清楚谁是什么派系再说吧?”

    “不必弄清楚,因为我打算全部清除出去,除了几个我权限清理不动的高官!”韦宝淡然道。他说的很轻松,仿佛在说一件很小的事情。

    “全部清理出去?”这一回,不单单是吴雪霞,还有王秋雅和贞明公主都很惊讶,觉得韦总裁有点莽撞了,但是她们的印象中,总裁绝不是一个莽撞的人。

    “断人财路就是断人生路,一次性把这么多官员赶出衙门,他们将成为没有实缺的官员,俸禄停了,会联手找你拼命的。”难得说话的贞明公主提醒道。

    “拼命就拼命,我倒要看看他们能怎么拼命,这些人的底细,我已经大致掌握了。现在不从派系的角度考虑,只从财富的角度看,他们当中,一种是贪官,不管是东林党还是阉党,都有贪官,他们贪的饱饱的,生活不成问题,这种人占到了总数量的八成以上。还有就是清流,占了总数的不到两成,他们大部分是东林党,他们只会动嘴,不干实事,这些人倘若没有了俸禄,的确是会日子过不下去的,但那又怎么样?通过侥幸得来的科举功名,吃着俸禄,不做实事,成天只顾忙着勾心斗角,这些人对朝局,对老百姓有什么裨益?是时候优胜劣汰了。至于他们联手闹事,我已经控制了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差役,不怕他们!”

    “那,都察院和大理寺不是还有好些阉党高官吗?你若清除阉党大臣,他们那些高官会出面保全与他们有交情的人吧?到时候你怎么办?”吴雪霞问道。

    “不理!魏忠贤已经答应过让我全权处置。”韦宝道。

    “魏忠贤的话,能作准吗?那是你还没有发动,等那些阉党高官去找魏忠贤的时候,魏忠贤难保态度不会发生改变。”吴雪霞道。

    “我想过了,所以,行动要迅速,我一日之内就全部完成,不给他们反应时间!”韦宝道:‘好了,这么晚了,都去睡吧,明天还有很多事情。’

    吴雪霞还想再与韦宝谈一谈,她心里很是没底,却也不敢打扰总裁休息,只得闭嘴。

    不过,吴雪霞、王秋雅和贞明公主都感到忧心。

    似乎来京城之后,这种忧心就没有断过。

    贞明公主还好一点,她自幼生活在朝鲜都城,生活在朝鲜王宫,已经习惯了压抑的,尔虞我诈的环境。

    吴雪霞和王秋雅则觉得很不舒服,尤其是王秋雅,她自幼出身农家,乡里的压迫虽然不低于城里,不低于官场,但毕竟乡里民风淳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事情少的多。里长甲长压迫贫民,也都是一些很直白的法子。

    吴雪霞虽然是官家小姐,从小见多听多了官场的事情,却还是有些不适应一件接一件,甚至一下子很多件的这些官场黑暗斗法,觉得有些喘不过气来,若是能选择,她情愿韦宝在辽西,辽南,去朝鲜也好,反正别来京城。

    次日韦宝起个大早,提前了半个时辰到衙门。

    都察院衙门与大理寺衙门是紧挨着的,韦宝在都察院有一处官厅,在大理寺也有一处官厅,但是韦宝仍然坐在都察院的官厅办公。

    习惯了都察院的官厅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还是都察院比大理寺人多,事情也多。

    韦宝一到都察院便叫人将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差役集中起来,两边的差役编制是一百多人,已经全部完成了整合,都换上了韦宝的人,还留了一部分原先的世袭老人。

    衙门的岗位,通常是实际做事的人,比登记在册拿薪俸的少的多,古往今来都一样,所以,韦宝补充了人员之后,实际人数仍然没有超标,只是将很多吃空额的名单删除了。

    “你们要严格听从我的命令,只能听从我一个人的命令。”韦宝对都察院和大理寺的衙役训话:“听话的,能做事的,才会有前途,否则,也将被淘汰出去。大家也不用过于紧张,在我手下做事,主要看德行,其次看能力!不是要求每件事都做到完美无缺,但要看你的心,向着谁,都明白了吗?”

    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差役齐声整齐的大声道:“明白了!”

    之后,韦宝又逐一的与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差役握手,他们当中绝大多数都是统计署的特工,韦宝大部分认识,不认识的,也不必自我介绍,韦宝主要是看看被林文彪留下来的都察院和大理寺的世袭差役。

    其实世袭这件事,也不是大明朝的专利,每个朝代都差不多,只是朱八八将其明文化,法律化了。

    世袭是明朝特有的一种制度。

    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中只有明朝有世袭军官制度。

    明朝军民分籍,是把老百姓分为两种。

    一种是“军”:每家世世代代要有一个人当兵或军官。另一种是“民”,世世代代均免除兵役,除非是志愿投军的。

    政府的户籍,因此也有两套,一套是军户,一套是民户。

    这是来元璋所手创的奇特制度,综合了汉的屯田,唐的府兵,与宋的尺籍。

    朱八八同志很以此种军民分籍自豪。说:“朕养兵百万,不费国家一钱。”

    洪武元年,天下事已经大定,朱八八考虑到如何于胜利以后,安顿庞大数量的军官与兵士。裁减,编遣,复员,都不是好办法。裁谁?不裁谁?编谁?遣谁?复员,复到哪里去?

    到农村,农村吃不消。“退伍军人”无田,无牛,无农具,无种子。

    于是,朱元璋想出了这个军民分籍的办法,不仅安顿了兵士,酬庸了军官,而且替他自己与他的子孙保存了庞大的军事力量,也就是替大明帝国维持了长治久安的国防军。

    兵士,每人赏官田五十亩。条件是当兵到老。

    老了或死了以后,由儿子孙子一代一代地继承下去。每代只须有长子一人服役,次子以下作为“余丁”,也就是补缺的兵。

    这五十亩田,也要纳税,每亩二斗四升,不运到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而集中储藏起来,作为军粮军饷。

    各省最高的军事负责人是“都指挥使”。都指挥使的衙门及其辖区,均称为“都指挥使司”。

    这都指挥使司与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并称为“三司”,分别主管一省的军政、民政与监察。

    “都指挥使”的地位,不是世袭的。但是,只有属于“指挥使”一级的世袭的“世官”,或考中武科举的人,才有资格被任命为“都指挥使”。

    世官共有九等: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卫镇抚、正千户、副千户、百户、试百户、所镇抚。

    这些世官,依照明朝的“军民分籍”的制度,是一种没有封地而有禄田,没有人民而有部队的贵族。

    明朝所有文官都要求是科举出身,考中进士才有大官做,考中举人才有中等文官做,如果考不上就算是首辅,阁臣,总督,巡抚的儿子也不能当文官。

    但军官反而会有世袭军官制度。一个人因为他父亲是个参将,就不管多不适合当军官都可以十七八岁当参将管一千多兵。这种制度下明朝居然能维持近300年。

    每人封一个“世官”,最高的是指挥使,管一个卫,其次有“千户”、“百户”,管千户所与百户所,最小的是镇抚,有资格管一个总旗或小旗。

    千户有正有副,百户之下有所谓“试百户”。指挥使与正千户之间,有所谓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卫镇抚,九等。

    大军官有功劳的,封为指挥使不够,便封公、封侯、封伯、封子、封男。

    这五等封爵,不属于“卫所体系”以内。

    都察院和大理寺的世袭差役,也属于这种军户,和锦衣卫,和各地驻军是一样的性质。

    韦宝是觉得朱八八太祖想问题挺全面的,只是有些理想化,靠严苛的律法想让官员不贪污,又发放难以谋生的俸禄。

    对功臣勋贵,对子孙后代,都考虑到万世之后了,真是操不完的心。

    在韦宝清除掉的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差役当中,不少人是世袭的职位,“你把那些世袭差役赶走,他们没有闹?”

    “闹了,都不肯走。”林文彪答道:“我说是韦大人的命令,过几日重新安排。”

    韦宝嗯了一声,原来是暂时骗走的。

    林文彪不安的提醒道:“大人,他们肯定还会一起找过来的,这些差役靠这份薪俸吃饭,一家老小指着这个生活的,都察院和大理寺又不是什么油水很厚的衙门。”

    “都察院和大理寺既然到了我手里,咱们的制度实际上就是天地会的制度,天地会不养闲人。”韦宝淡然道:“赶走了想再回来是不可能的了,除非用银子买!一个差役100两纹银!”

    呃!

    林文彪震惊了,万万想不到韦总裁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一个差役100两纹银?差役的薪俸和卫所兵丁差不多,稍微好一些,但是他们一年的薪俸合起来,也不过七八十两纹银啊,京城开销这么大,年景又这么难,吃饭都成问题,哪里有银子买?

    “总裁,若是把这个话放出去,怕有人会去告发吧?而且,据我所知,没几个世袭的差役拿的出这笔银子。”林文彪道。

    “拿不出来就另谋生路啊!既不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