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鹿鼎记-第6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大家用资金作为门槛,就要期盼资本对这行投资热度不高。

    这些都很辛苦,只有那些已经形成了规模、用户流量做门槛的舒服的多。

    就好像东林党和阉党这样。

    韦宝作为一个在现代完全没有进入过体制的人,只有考虑清楚整个团队,整个衙门,具有价值的地方在什么,才能解决问题。

    大家或是接受现状,或者是滚蛋,绝对没有第三条路走。

    在现代的时候,韦宝有一个亲戚,做汽车皮具生意,也就是给买来的车座位什么的套上真皮。

    生意做得不错,结果手下一个水平很好的师傅琢磨了一下,就自己出去单干了,还带走了他的徒弟,就在亲戚一条街上开的店铺。

    那位亲戚带人就去把店给砸了。

    亲戚的徒弟一看不好就拜拜跑路,师傅投了钱开了店不可能就这么退缩,报了警,然后继续开,结果又被砸了一次,从此关业大吉。

    后来,韦宝的这位亲戚到了南方做生意,精神焕发,神采飞扬,没多久,就听说他做生意被人骗的很惨,欠了一大笔钱,他老婆到处借钱才把人赎出来,然后人就跑回老家去了。

    韦宝的这位亲戚生意的核心价值显然不在技术、流量、资金这方面,而是在是否能够在当地能黑白通吃。

    如果能够有一定的人脉,当地的一般人根本没法跟他抢生意。到了南方,核心价值就不存在了,又没有建立起新的价值,难免落得个败走麦城的下场。

    韦宝自己也遇到过这种毛病,一开始工作的时候,有一个搞技术的朋友来找他,想拉他一起做一个项目,说的天花乱坠,拉了一个政府的项目,刨去营销费用,还能收几百万。

    项目技术上不难,带几个人花几个月怎么都能做出来。

    韦宝听了一下表示没兴趣,因为做这个事情的价值根本就不在技术上,发挥的不过就是外包的作用而已,真正有价值的是那个能拿到单的人。

    事情做完了又能分到多少?

    就算那个拿单的朋友非常仗义,多给分一些,再往后呢?韦宝他迟早会明白过来。

    后来有些朋友看到了韦宝的项目,他们觉得给有个差不多10万就能做出来。

    所以韦宝认为想透了这一类问题。

    对于人的管理核心就一个字:准备的备。

    不管这个人多核心必须有个备用的。

    允许这个最关键的人随时消失。

    单干问题,一个团队要做的就是不怕任何对手,不怕任何公司竞争。

    核心员工出去单干了,如果能做成,那本来这个公司就很容易被同行挤一边去。

    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这个竞争力必须不是靠团队的任何人。

    必须是花高昂的金钱或者很长的时间才能做到才算得上核心竞争力。

    所以说,对于一个团队的所有人,要让他们发光发热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添砖加瓦,随时可以走掉没关系。

    竞争力上去了。这才是管理员工的终极。

    现在的韦宝,就是在用这个思路主导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变化,这两个衙门是大明三司中的两司衙门,非常的重要,只有让这两个衙门彻底的臣服于自己,自己未来在大明的路才能走的稳健,走的顺畅,否则,非常的麻烦。

    韦宝在正午时分,准时的召开了考选科试。

    几乎所有与都察院和大理寺有关系的人都来了。

    大家没有二话,来了就是为了能够在笔试中过关,至于以往在都察院的政绩,先暂时不管。

    “开始吧。”正午时分,韦总裁很严肃的宣布。

    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几名差役闻言,立刻在都察院的大院子中分发准备好了的宣纸,一共有上千人参加考核,大家都坐的很紧。

    一次绩效考核,次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一下,推行绩效考核的一个弊端是非常大的。

    把优秀人才赶走,可能会有人奇怪,出绩效考核,就是要把优秀人才留住啊。怎么就赶走了?

    韦总裁对于这件事情是看的很透彻的。

    首先,把人定为优良中差四档。差的当然可能很突出,直接就被干掉了,不过大部分的时候,大多数人不差,良和中占大部分。

    那到了绩效考核会碰到什么情况?

    因为必须要给人差评,而韦宝觉得,假如老是给中的打差评,人家也难受。

    假如人走了,再招聘很麻烦,再从吏部弄一些新的人来,大家都很麻烦。

    于是就给良的居多。

    韦总裁的这些考虑合情合理,但是导火线就开始了。

    良的人,一般都是平时有在做事的人,他们会觉得很委屈,。

    这些人平时的表现不差,还有人更加差。

    于是就动了走的念头,因为他是良的人,所以在外面并不愁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事情做。

    这种心念一动,就走了,毕竟在差得远和大理寺受委屈了。

    而且一旦在他们的‘履历’中有了差评,今后不管到哪个衙门,都受影响。

    这在封建时代的官场是很少见的,大家都是混日子,最占有优势的,始终是当初科考的成绩。

    然后就剩下了优和中,优秀的人看看衙门中这个情况,觉得这个衙门,每年好一点的人都留不下,还是换个吧。再混下去,迟早也是被清理出去,所以也走了。

    最后就剩下普通的中了。

    把优秀人才赶走的事情完成了吗?

    不过这个事情,发生的往往是在小的团队当中。

    想是当差役和大理寺,东林党和阉党这种超级的大型团队当中,由于福利待遇、薪酬都比较好,优秀人才出去一看,哎呦,外面的世界其实也就那样,还是不走了吧。

    其实这一切,都可以用一个机会成本来解释。

    放弃现有的,追求新的,能获得的有多少,以及是否容易。

    许多的优秀人才,外部同样优秀的选择少,所以他机会成本很高。

    普通人才,在团队当中受到的待遇一般,不过外部机会也不一定多好,但机会成本比优秀人才还是低的。

    优秀人才,内部待遇不大高,外部的机会多,机会成本很低。

    普通人才,自己本身不够优秀,可挑选的衙门少,机会成本高。

    就韦宝个人的感觉,跳槽机会成本的高低,大致是成本越高越不容易走,成本越低,越容易走。

    小的团队要的是把机会成本低的人留住,大的团队要的是把机会成本高的留住。

    甚至可以说,在同一个团队的不同部门之间,都不应该一刀切,因为部门不同,职责不同,机会成本也是不一样的。

    有的部门很清闲,结果因为一刀切绩效,各种奖励都有。

    有的部门非常累,但是挨揍的时候也不缺板子。

    那劳累的部门就会觉得自己的价值得不到尊重。

    假如这个团队还是比较重要的部门,那怨言不是更重了呢?

    大的团队,想东林党和阉党这种的,将普通的人筛除,让优秀的人更加聚集,并不断提供给他们更好的待遇。

    小的团队,则更加应该更应该采用怀柔、开放的文化,提供大的团队无法提供的东西来吸引优秀的人员沉淀下来。

    这才是一个团队应该走的路。

    一千多个人,总共考了一个时辰,就全部交卷了。

    韦宝规定的交卷时间是这样,若是想多考一会儿,韦宝也不会催。

    但绝大多数人真的在考选的时候才发现,其实来都察院和大理寺之后做过的事情,真的用不了一个时辰就能全部写完啊。

    甚至有很多人,只用了一炷香功夫就全部写完了,然后等着所有人一同交卷出来。

    这个过程,自始至终,韦总裁都像是一尊泥菩萨一般的坐在最高处看着大家,等所有人都交卷了才睁开眼睛。

    “韦大人,所有人都交卷了。”郭文亮轻声道。


………………………………

【0700 动了所有人的蛋糕】

    不管大家如何看韦宝拿着鸡毛当令箭这件事。

    首先没有给大家反应时间,韦宝上午贴的公报,正午就开考,能来的人都要来。

    考完之后还没人敢再对韦宝甩脸色。

    唯独没有来的,只有几位被韦宝赶出了都察院和大理寺的东林党大佬。

    目前大家都在观望,还不知道韦宝具体会怎么做。

    优中差,三个档次,要看看到底如何评?

    众人都准备等结果出来了之后再说。

    “韦大人,我们几个以后做什么?”栾汝平带着点戏谑的对韦宝道,看不出来栾汝平是发怒还是什么。

    “我们都该当是优吧?”邹元标望着韦宝。

    “这一点,韦大人自然会安排,大家都该放心!”荣克勤也望着韦宝,虽然之前荣正语与韦宝闹过矛盾,荣克勤还是深信韦宝不敢得罪自己这个正二品大员。

    王德完和杨维垣等佥都御史一级的大员也都嚷着让韦宝尽快公布榜单。

    一帮阉党大员没有人问韦宝对杨涟等东林党大臣如何处置,他们都认为韦宝会借着这个事情,将杨涟等人打到吏部去。

    “散衙之前一定公布,几位大人但请放心。”韦宝微微一笑,拍了拍收上来的上千份写满了黑字的宣纸。真的是每一份都写的满满当当的,不管抵触情绪多大,每个人都将出仕之后的功劳,事无巨细,都写上去了。

    栾汝平等人听韦宝这么说,放心了,遂散去。

    韦宝并没有等到散衙,半下午就公布了公报。

    所有都察院和大理寺的正五品以上官员的名字都在列,都是优。

    一千多人事关系在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官员都没有走,都在等着呢,没有想到韦宝这么快就公布榜单了,却又没有想到只公布优的一档,这是搞什么啊?不应该一次性全部公布出来吗?

    韦宝之前发的公报说的很清楚,优一档的官员,全部留用。

    韦宝这么做,主要因为他的权限根本动不了比他官阶高的人,索性都是优!

    “韦大人,为什么不全部公布出来呢?我是哪一档?”

    “韦大人,能否单独说话?”

    官员们七嘴八舌的围在韦宝的官厅前面。

    韦宝微微一笑:“大家不要心急,很快就有结果了。”

    大家心焦啊,各种情绪充斥,都等着看结果呢。

    倘若是将自己打回吏部,肯定要誓死抗争到底。

    又过了一个时辰,韦宝公布了中档和差档名单。

    除了大理寺右寺丞胡大民和都察院经历司经历李瀚池是差档,所有人都是中档。

    差档要直接打回吏部等着补缺,中档则等着韦宝给重新安排差事。

    李瀚池大家都有预料,韦宝现在是御赐的都察院经历司经历官,已经顶了李瀚池的位置,李瀚池肯定要打回吏部去的,所以这一趟,李瀚池连考选科试也没有来参加。

    但是胡大民是在任的大理寺右寺丞啊,正五品,在京师,这种官阶算不上什么,但那可是大理寺的官。

    大理寺的官不多,不同于其他衙门,尤其是全国最高法院的地位,权力很重。

    权力重,官又少,胡大民这种人外放,肯定是封疆大吏档次的。

    一个封疆大吏档次的在任官员,说赶走就赶走?

    胡大民差点没有气的吐血,虽然在考选之前就隐隐有不好的预感,他很不想参加这次考选科试的,觉得之前得罪过韦宝,韦宝会给自己小鞋穿。

    但是他又不敢不参加科试,觉得凭自己的地位,就算不能直接优档,韦宝应该也不敢给自己个差,谁知道,韦宝还真的给了自己一个差?

    “韦宝!我与你不共戴天,你这是公报私仇!你凭什么考选我?你是正五品,我也是正五品!我在大理寺多少年了?你才来一天,你对大理寺有多了解?你对大理寺的同僚们有什么感情?”胡大民气的哇哇乱叫,不过,这回不敢说脏话了。

    吵架的时候不说脏话,只讲道理,怎么听都有点气势上上不来。

    好在胡大民早有准备,找了十来个家丁和十来个青壮年亲戚帮着助阵,人数不少,三十多人,能帮着增加一些气势。

    韦宝看着气急败坏的胡大民,一句话也不想说,因为也不用他说。

    堂堂正五品大员,什么事情还要自己出面吵架,实在说不过去。

    果然,林文彪已经带着都察院和大理寺的一帮差役过来了,现在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差役都是合在一起的,一百多人,气势庞大,一下子让胡大民找来的三十多人吓的退后,不敢助威。

    “谁敢打我?我是大理寺右寺丞,是朝廷钦命,要罢免我,也得通过司礼监,通过陛下,韦宝有什么权力?”胡大民怕归怕,但是事关自己一生的命运,也是豁出去了。

    林文彪看着韦宝,示意要不要将胡大民轰出去。

    韦宝对胡大民道:“你现在已经不是大理寺右寺丞了!这是大理寺的决定,至于陛下是否罢免你,那是陛下的事情!”

    众人闻言大惊,还是头一回听说这种说法的。

    大明朝的官,要罢免相当困难,得告御状,然后派人调查,来来回回折腾好几个来回都没有结果。

    而韦宝已经习惯了现代的一把手责任制,一把手至少在华夏后世权力极大,好的坏的,都是他的。

    “我不走!大理寺是你的吗?你算老几?就是周大人也没有权力说让我走就走!”胡大民眼圈红红的。

    韦宝叹口气,对差役们做个赶人的手势。

    一群如狼似虎的差役当即一拥而上,推搡着胡大民和他叫来的人出府衙。

    差役还算客气,并没有如何动粗。

    胡大民和他喊来的人也不敢真的乱来,一百多差役,他们哪里是对手。

    “你们凭什么听他韦宝的?你们凭什么听韦宝的?”胡大民一个劲的劝说众差役。只可惜,没有人理会胡大民。

    至此,榜单就算是全部发完了。

    有官员问道:“韦大人,那中档的人怎么办?”

    “之前不是有公报说的很清楚了吗?怎么还不明白?”韦宝耐着性子道:“我最后解释一次,中档的人,一律等重新安排。”

    “韦大人,这么多人,足有上千人,但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差事加在一起,安排的过来吗?大家都想做事怎么办?”有官员问道。

    “以前你们不是也这样吃空额吗?”韦宝道:“我只管安排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差事,至于户部给你们怎么开俸禄,我不管!我不会故意断人财路。”

    众人无语了,如果你不这么清查,户部哪儿搞得清楚谁是做什么事情的啊?

    你现在这么一搞,肯定很多没有差事的人的俸禄要被断了!

    还有,这么一清查,许多已经死了的人,他们的儿子世袭也是问题,补不进来,俸禄也将断掉。

    大家有苦难言,都在盘算着如何走韦宝的后门,能弄到一个差事。

    至此,上至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大员们,下至御史,小吏们都搞清楚韦宝的意图了,就是清洗加上搞银子,他这么重新安排一轮下来,得赚多少银子啊、

    众人像是苍蝇一般围着韦宝说个不停。

    韦宝笑容可掬道:“大家不必心急,从今天开始,每天都会安排人做事,不能让都察院和大理寺没人做事啊。都散了吧,都散了吧,都不必担心。”

    能不担心吗?

    不过大家都知道,很多话在衙门是不能说的,纷纷互相打听韦宝的住处。

    散衙之前,郭文亮回来了,他带了3000两银票来,这是他家里人紧急帮他凑出来的。

    韦宝收了银票,笑道:“从现在开始,你就是都察院经历司的御史了!也是我个人的书办,恭喜你!”

    郭文亮干笑了一下,也不知道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是对还是错,要知道,一个御史一年的俸禄银子合起来不过是六七十两啊。

    这得做多少年才能收回本钱?

    当然,当官的哪里能靠着俸禄过日子?

    韦宝随即提笔,写下一张公报。

    或者应该叫一份委任状。

    兹委任郭文亮为都察院御史!

    简简单单的几个字。

    但是这份公报贴出去之后,整个都察院和大理寺立刻炸了锅!

    郭文亮虽然是御史的后代,是顶替进来的,可一直只是充当小吏,他只有秀才功名啊,凭什么直接任命为御史的?

    而且御史那是大明朝廷对全国核查的官员,得吏部,都察院和内阁联合商讨出来,然后才报到司礼监,报给皇帝批示吧?

    御史都是清一色的进士出身,这才是最关键的,若是这个例子一开,岂不要捣乱整个朝廷的任用制度?

    魏忠贤之所以权倾天下的情况下,仍然干不动东林党,最大的问题也就在这里。

    高级读书人大都出身东林,每年的进士有限,很多位置规定死了必须要进士出身,不是想让谁上就可以让谁上的,否则魏忠贤早就像韦宝这么做了。

    炸锅之后,大家都来找韦宝。

    “什么什么啊?这还要什么理由、郭文亮他爹,他爷爷都是御史,他虽然只是一个秀才,可他办事勤勉,富有才干,能够胜任,有什么问题?”韦宝淡然答道。

    “如若秀才能充任御史,那七品六品的官,还要考进士做什么?以后大家只考一个秀才就可以设法当官了。”

    官员们纷纷鸣不平,因为韦宝这一下动的不是哪一个人的蛋糕,而是动了所有进士出身的人的蛋糕!

    上千人吵闹,搞的到了散衙的时间,韦宝也无法离开衙门。

    栾汝平等人也留在官厅中看戏。

    “这下有好戏看了,他以为就是他聪明,若是能任用秀才,早就这么干了!”邹元标笑道。

    王德完笑笑:“这小子胆子挺大,什么银子都敢收,进士补缺没有问题,弄个秀才直接提为御史,简直闻所未闻,等着吧,明日这件事情就会传遍朝野,到时候,弹劾这小子的奏本就会像雪片一样压过来。直到把这小子埋掉。”

    “也未见得,这小子敢这么搞,不知道是不是陛下亲自授意的。如果有陛下撑腰,也不见得就能扳倒他。”荣克勤道。

    “谁撑腰都没用,若是陛下敢这么搞,所有进士人人自危,苦学多年一下子就不值钱了,进士功名不值钱了,天下读书人如何自处?”邹元标道:“以往补缺,再不济也是举人,还有那么多举人当不了官,现在一个秀才就能成堂堂都察院御史,呵呵。”

    一帮人越说越觉得好笑,不但笑话韦宝,还笑话郭文亮,不知道郭文亮交了多少银子给韦宝,这银子肯定打水漂了。

    “都散了!你们不散,本官还要回家。”韦宝冷淡的对围着他的众官员们道。

    但是没有人听韦宝的,大家闹事的热情依然很高。

    “是不是要闹事?”韦宝发怒了,大声道:“谁再敢闹事,一律删除名册,永不录用!”

    众人大汗,你还来劲了?你以为你是皇帝啊、你说永不录用就永不录用?

    不过被韦宝这么一吓,众人稍微被压制住了。

    大家都想着明天肯定是铺天盖地的弹劾,就再等等看。

    韦宝终于出了官衙,这一天可是够累人的。

    “韦大人。”郭文亮追上了韦宝的轿子。

    韦宝让人停下轿子,“怎么了、”

    “韦大人,这个官我不当了,银票还给我吧?”郭文亮苦着脸道。

    他听了一堆人的冷嘲热讽,一堆人的分析,都说韦宝的官,明天肯定当到头了,搞不好他也会被牵连,郭文亮怕了。

    韦宝冷然道:“你自己想好!这是你这辈子唯一的机会!”

    “算了,也许我就没有当官的命,若是能继续当小吏,我就在都察院继续当个小吏,若是不能的话,我做点小买卖也能谋生。”郭文亮叹口气道:“我家里一大家子人,实在赌不起。”

    韦宝怒道:“你想当就当,不想当就不当?晚了!你现在不当也要当这个御史!我明日有没有事,过了今夜就知道!”


………………………………

【0701 好戏连台】

    郭文亮还想再说,韦宝又命人起轿了。

    “韦大人,韦大人。”郭文亮继续追。

    韦宝的护卫一瞪眼,郭文亮吓得原地站住,想到不但三千两纹银有可能打了水漂,他还有可能被牵连,忽然哭了起来,悲从中来,痛不欲生。

    韦宝坐在轿子中听见郭文亮哭泣的声音,又好气又好笑,一个大男人,当街大哭,像什么样子。

    回到府邸韦宝将今天在都察院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吴雪霞。

    吴雪霞没有想到韦宝真的说做就做了,还做的这么彻底。

    “其实考选没有什么问题,问题是提郭文亮这种秀才功名的人,真的名正言顺吗?”吴雪霞问道。

    “他父亲是都察院的人啊,满足世袭的标准。”韦宝道。

    “可他只有秀才功名,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小吏。”吴雪霞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