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鹿鼎记-第6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仅此,也不算个事。

    毕竟大明还有比这时候更惨的时候呢,惨到连皇帝都被人掳走了。

    问题是,当时的东林党身居高位,却都是一副此事与我无关的样子。

    成天只会耍阴谋,只会吵架。

    一直把天启皇帝朱由校架在火上烤。

    从来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本来应该是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

    越是这样,越发的会让皇帝对他们失望到了极点。

    面对此情此景,不要说皇帝不是傻子,就算皇帝是个傻子,也会想给东林党点颜色。

    一群人天天胡吹,只要老板重用自己,就能如何如何。

    老板重用他们之后,公司的业绩却变得一塌糊涂。他们却又开口闭口,这怪老板、怪同事、怪下属,就是不怪他们。

    面对此情此景,皇帝自然而然就会觉得东林党就是一群大忽悠。

    而后来,他们竟然试图用指鹿为马的方式,让皇帝取消内廷对他们的制约,皇帝自然更想收拾他们。

    崇祯皇帝后来对官僚集团冷血无情,很多时候,也是因为类似的原因。

    只是崇祯不知道为什么一根筋,就是看不上太监势力,不肯重用身边的太监,不肯搞第二个魏忠贤出来。

    这主要跟崇祯本人太积极,太勤政有关系。

    所以,韦宝觉得,魏忠贤的本事大于崇祯,天启皇帝朱由校的本事大于魏忠贤,所以,天启皇帝朱由校,完爆崇祯!

    人家朱由校成天躲宫里面干木匠活都完爆你一天才睡两三个小时,浑身打满补丁,绝对称得上呕心沥血操持大明江山的崇祯,你崇祯惭不惭愧?

    用英雄传奇的眼光看天启皇帝重用魏忠贤,自然是不可理喻的。

    但是用政治博弈的规则去看,天启皇帝重用魏忠贤几乎是必然的。

    所以,崇祯皇帝刚当皇帝时,一心要剪灭太监政治。

    等当了两三年皇帝,他马上又再度恢复了太监政治。

    因为崇祯终于发现,太监政治也许弊端重重,但是破坏这种制度弊端更多。

    总的来说,明帝国的衰亡,并不是某个皇帝造成的,也不是某个太监造成的。

    韦宝甚至都不认为黑锅都是东林党的,或者都是文官集团的。

    一个帝国随着年代的积累,人口自然会达到农业生产力的峰值,各种社会矛盾自然会激化,既得利益集团必然会不断扩张。

    再加上千年罕见的天灾,一持续就是半个多世纪的小冰河纪,更加激化各种矛盾。

    到了这种地步,其实多少是有些无力回天的。

    这就好像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大明帝国立国近三百年,在中国皇权政治的历史上,这种寿命绝对相当于九十岁老人,如果保养的好一些,自然还可以多维持一会。

    但是如果有人认为,保养的好一些,它就可以返老还童,也未免说得太神奇了。

    在魏忠贤上位前,大明帝帝国内忧外患就一日重似一日,贪污腐败就半公开化的存在着。

    在魏忠贤上位后,自然也是如此。

    在魏忠贤死后,其实也还是如此。

    关键是,不论谁执政,好像都看不到好转的迹像。

    崇祯做为皇帝,尽管是极其不情愿的,但始终是为国为民着想。

    他励精图治,鞠躬尽瘁的想要把大厦倾倒的大明王朝重新扶正。

    他是一个好皇帝但他不是一个好君主,特别是他无法正确处理与内阁之间的关系,才会有崇祯一朝五十首辅这种奇葩现象产生。

    韦宝承认崇祯很有抱负,很可能也有一定的才能,因为这一世,韦宝已经见过了现在还是信王的朱由检了,能感觉出这个内向的年轻人的骨子里的不服输的劲头。

    但也能感觉到这朱由检有点过于自信以至于变成了自负,从韦宝在后世知道的一点历史也可以看出来。

    朱由检对于内阁大学士们十分不信任,对统兵大将们也不信任,因此无法形成一个固定的政府。

    明末时候内忧外患,北有满族虎视眈眈,内有李自成张献忠想要夺权,崇祯对于这些掌握兵权的人也及其不信任,所以一会换这个一会换哪个,没有一个明确的头,很容易导致军队军心涣散丧失战斗力。

    天启的时候是阉党和东林党争斗,到了崇祯变成了东林党自己和自己斗,所以党争是导致明朝腐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如果崇祯能够从头就重用某一个人为首辅,建立一个稳定的内阁,说不定大明王朝也能熬死皇太极。

    但历史没有如果,韦宝从来没有认为自己能对历史产生多大的影响,更不觉得自己能改变崇祯,他想施恩给崇祯,但没有想过要和崇祯这种性格的人成为莫逆之交还是啥的,跟刚愎自用,自认为很有本事的人走得近,一般都是自己找死,自己作死,作死之前还得找一通虐。

    韦宝可没有这么傻。

    韦宝有时候想想崇祯都觉着好玩,一通操作猛如虎,事后一看是青铜,不不不,青铜都高抬他了,就是一个破老铁,还是锈迹斑斑那种。

    有时候偏激一点,韦宝觉得崇祯连慈禧都不如。

    要把崇祯换成慈禧,大明延长个五十年是有机会的。

    对比清末的太平天国,捻军等等,清末局势不知比明末坏多少,但是慈禧权利该放下去的,就放下去,该紧紧攥着的就紧紧攥着。

    后面都有人举报曾国藩造反,一帮湘军大将也确实有那方面的心思,但慈禧也只是暗地防备,明面上依然嘉奖信任曾国藩。

    要是崇祯,估计会把曾国藩手下一大帮人都逼反或者逼死。

    所以崇祯这人,属于是主帅无能,累死千军的典型。无论在辽东对抗后金,还是西北对抗农民军,还是内政,都是操作不断。

    正面一线战场的主帅,他常常因为几个龌龊的官员编造的言论,然后臆想一堆理由,把他们换掉,拘捕入狱,或者杀掉。

    想想他当皇帝的十几年间,竟然换了17个刑部尚书、14个兵部尚书和50个内阁大学士,甚至7个兵部尚书被他杀掉,治国对他来说,就是过家家。

    人家正面战场一线的人,不比你崇祯在皇宫里了解的多?不比那些呆在家里酸的官员懂得多?

    可惜了明末那么多牛人,要是这些人给慈禧,都能创造好几个中兴!

    什么明亡于万历,亡于天启等等,都是连带责任,要说直接责任,韦宝还是觉得大明实实在在的亡在崇祯手里。

    韦宝现在就是要赶在崇祯上台之前,积蓄起足够自保的力量,积蓄起等东林党分成了一堆散沙,自己跟自己内斗的时候,他韦系能一家独大的力量,不让崇祯太过祸害穷苦老百姓。

    要是大明还有更加合适的继承人,韦宝都有点想杀了朱由检,可惜他实在是想不出来,倘若杀了朱由检,就是强行改变历史,后果不堪设想。

    以韦宝现在的经验,他只要是强行改变历史,阻难都会翻倍增加。

    而且大明本来就已经衰落成这样了,再弄个帝位之争,哪里还可能熬得到崇祯十七年。

    明朝历代皇帝,崇祯排倒数第二没问题,倒数第一是英宗。

    崇祯继位后在蓟州人事上的一通神操作,崇祯元年蓟辽总督为阎鸣泰,六月因阎为阉党,被拿下,接替者为张凤翼。但是老张是否到任都不清楚,八月又换成喻安性。

    崇祯二年蓟门发生兵变,明史说刘策夏季接任总督。同期还有个总督王象乾专抚夷不负责防务。

    但是在喻安性之后,刘策似乎并未直接负责蓟镇防务,这里面夹了一个顺天巡抚王元雅,在崇祯二年后实际主持蓟州防务的是这个巡抚,崇祯授予他负责蓟镇防务之责。

    一直到下半年,袁崇焕提醒蓟州防务都是对这个王元雅说的,而这个王元雅偏偏还只负责蓟,不具备沟通协调蓟辽的职权。

    所以,这里刘策到底是干什么的?刘策分明就一倒霉鬼刚上任啥都没负责呢就因己巳之变被砍了。

    蓟镇这一防务重地在至关重要的总督人选上频繁换人,权责不明。最终导致己巳之变赵率教被三屯营总兵拒绝入城而全军覆没,这中间就是因为缺少蓟辽总督这个职权的人居中协调,关宁与蓟镇各镇总兵各自为政的原因。

    更不要说蓟辽总督之上还有个蓟辽督师,说他不管蓟,分明屡次对蓟镇插手,说他管,又没明确管。

    这就是己巳之变前夕蓟镇这地方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的乱像。

    崇祯这种猛如虎的操作,已故戚继光复活也无能为力。

    回到府邸,韦宝将情况大概说了,并没有说自己是找的魏忠贤还是谁。

    熊家兄妹一听,心里立刻哇凉哇凉的,冷了大半截,根本说不出话来。

    吴雪霞、王秋雅和贞明公主也在场,也不知该如何安慰熊家兄妹。

    “这么说,爹爹是没救了吗?”熊欣儿颤声问道。

    韦宝摇了摇头:“我实在想不出法子了。各方面的人都要你爹死,最关键是皇帝要你爹死。”

    “那可以设法狸猫换太子吗?现在咱们先别管为熊大人脱罪的事儿了,想想看能不能弄个死囚顶替熊大人啊、”吴雪霞倒是很有脑洞。

    韦宝忍着笑,摇了摇头,暗忖你幸好是古代妹子,否则我会以为你也是穿越巨呢,是不是在现代看电视剧看多了、

    换成死囚顶替?那得瞒过多少人?这么大的事情,就算魏忠贤点头也没用,多少人认识熊廷弼啊?杀了熊廷弼之后,熊廷弼的人头要用来传首九边的。

    “熊大人认识的人太多,死后若是还要传首九边,这事情是瞒不住的。”贞明公主道。

    吴雪霞自己也知道自己这个主意是白搭,主要她的身份与熊欣儿很相似,又觉得熊欣儿既温柔又漂亮,又这么可怜,对熊欣儿心生怜惜,才忍不住出了个没用的主意,否则以吴雪霞的智慧,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出这种主意的。

    “算了,韦大人,我们已经给你添了很多麻烦了,既然韦大人这么努力都没用,我们还是回去吧。”熊兆珪凄凉的要与韦宝拱手作别。

    韦宝是真心想救熊廷弼的,加上熊欣儿此前都说了,不管韦宝能不能救出她爹,她这一辈子都是韦宝的人。

    人家妹子把一生都提前许出去了,这种压力对于韦宝来说,不可谓不大。

    若是救不出来熊廷弼,就是负了熊家妹子和熊家全家人啊。

    “其实可以试着劫大狱。”韦宝咬牙道。

    他曾经想过这么做,但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一定会死很多天地会的弟兄,估计他自己也得与大明朝廷决裂了,这事情是绝对瞒不住的,上回天地会能从京师重地劫走晋商商号的金银和古玩,那是走运的操作,没死人,再重头操作一遍,韦宝估计操作一千次,可能顶多有个几次能成功。

    而且,当时他还不是大明朝廷的官员,还没有进入官场,没有现在的权力,无官一身轻,胆子大。

    换成今时今日的情况,他会顾忌已经获得的东西,绝对不敢随便做出劫晋商票号的决定。

    听韦宝这么说,熊兆珪、熊欣儿、吴雪霞、王秋雅和贞明公主都一起震惊的看着韦宝。

    “不可!韦大人的心意,我和欣儿领了,这事万万不可,不能为爹爹一个人的性命搭上许多人。锦衣卫大牢是重地,有重兵把守的,漫说很难成功,就算是成功了,那要死多少人?而且,那就真的成了造反了,我相信爹爹也不希望有人因为他而造反。”熊兆珪道。

    韦宝也就是随口说说,不这么说,心里堵得慌,以后在熊欣儿面前也抬不起头来,他现在有这么个话撂下,以后不存在没面子的问题。

    自己是真的尽力了,实在没辙嘛。

    “韦大人,不能为了我爹一个人死许多人,韦大人的心意我和家里人领了。”熊欣儿也道:“现在只求韦大人能让我和哥哥再见爹爹一面。”

    韦宝摇头道:“这恐怕是不成了,不过,我并没有放弃营救你爹爹的事儿!皇帝要你爹爹死,但皇帝更加讨厌东林这帮人,我现在就让人暗中放出风声,说是东林的人主张你爹爹死!他们想让你爹爹承担和王化贞同样重的刑罚!而魏忠贤想力保你爹爹,只是被东林压着,不能为熊大人说情。”

    熊兆珪和熊欣儿听韦宝这么说,都不由的眼睛一亮。

    “这样真的可以吗?”熊欣儿摸了摸脸蛋上的眼泪,声音已经哽咽了。

    王秋雅急忙递了快干净手帕给熊欣儿擦拭眼泪。

    “也许可以的。”吴雪霞若有所思道。


………………………………

【0723 韦宝想到一条计策】

    “韦大人,这么说的话,有用吗?陛下会因为东林人一定要杀我爹,而改变心意吗?”熊兆珪急忙问道。

    韦宝摇头,“这就不好说了,先把棋子走出去吧。反正这么做,别人也不知道是我做的,对我们不会有什么影响,对你爹爹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我再设法见到陛下,稍微为你爹爹说一说情吧。不是我不肯用力为你爹说情,不是我怕得罪魏忠贤,官场上的事儿你们应该知道一点,皇帝已经对你爹有既定印象,并且是不好的印象了,太用力说,反而会适得其反。”

    熊兆珪和熊欣儿闻言,都点头,这个道理,他们是明白的,官场上很多时候的确是这样,当官的想事情和老百姓大都是反着来的,更别说皇帝是天下最大的官。

    “如果这么做了,首先魏忠贤和东林党都会猜忌是什么人这么做的,肯定都认为是对方的人这么做的,然后猜测对方的意图是什么。”吴雪霞进一步分析道。

    韦宝有点好笑,强行忍住了,毕竟是熊家父亲的生死大事,这时候万万笑不得的。

    但他也就是随口一说,并没有细想,可吴雪霞居然还主动分析起来了。

    他暗忖,自己这一通,也应该属于操作猛如虎了吧?

    熊兆珪和熊欣儿期待的看着吴雪霞,都想听她接着分析。

    吴雪霞则看向韦宝。

    韦宝道:“说吧,我也想听一听如果真的这么做,会怎么样。”

    “他们互相怀疑之后,应该会想对方为什么要宣扬是东林党非要杀熊大人。魏忠贤那边肯定认为东林党自己说他们非要杀熊廷弼,是为了迎合陛下的喜好,趁机讨好陛下。东林党那边会认为魏忠贤说他们要杀东林党,是想让他们背黑锅,至于是什么黑锅,他们就会猜忌了。”吴雪霞接着道。

    “会是什么黑锅呢?”韦宝来了精神,没有想到自己就这么随口一说,到了聪明的吴雪霞那里能想到那么远。

    有的下棋厉害的人,他们往往一步棋要很久都想不到怎么落子,反而是别人下了一步棋之后,他们能推测到后面很多步。

    韦宝现在就是那个下棋的人,吴雪霞就是他身边看棋的高手。

    也许吴雪霞下棋不会最厉害,但分析棋局,当个参谋长,绝对是挺合格的。

    韦宝也一样,韦宝下棋不见得有多厉害,但他的优点是能听进去别人的分析,也喜欢听别人分析,善于纳谏,颇有明君风范。

    “东林党会认为魏系造谣他们非要杀熊大人不可,背的是辽东战局的黑锅。谁都知道辽东当初一场大败,损失了朝廷十几万精锐,首当其冲的罪魁祸首是王化贞,并不是熊大人。而王化贞是东林党,熊廷弼只是齐楚浙党。按道理,熊大人的罪,可以定成死罪,也可以不必定成死罪,都说得过去。”吴雪霞道:“这样的话,就会将东林党摆到一个与熊大人有不可告人的瓜葛,是想杀熊大人灭口这么一个位置,其实对魏系是有利的。这么做,说不定反而会让魏忠贤又开始犹豫是不是应该马上杀熊大人。”

    韦宝暗忖,这些根本不用你分析了,我早就知道,下一步棋,魏忠贤要用熊廷弼和汪文言拖杨涟等东林党铁杆大臣下水,从而一举把持朝政,之后东林党再也没有力量反扑,直到崇祯上台。

    “那我想好了,要改一改策略,放出风去说是陛下和九千岁非杀熊廷弼不可,其实一直是东林党在其中力保熊廷弼!”韦宝被吴雪霞点醒了思路:“这么一来,魏忠贤和皇帝会怀疑东林党是在借刀杀人,一定是东林党放的风。而东林党绝对不会怀疑这种言论,因为这个说法基本上符合事实,会认为是自然而然的走漏了风声!咱们扩大了这个事情的影响力之后,东林党如果按兵不动,魏忠贤仍然要用熊廷弼和汪文言拖杨涟他们下水。东林党如果反击,转而力保熊廷弼的话,魏忠贤再拿熊廷弼和汪文言去拖东林党下水就难了,别人会认为魏忠贤是为了报复,为了和东林党唱对台戏而故意这么做的,再用熊廷弼指证杨涟等人,就站不住脚了!”

    韦宝说罢,一拍大腿,自己都被自己给折服了,对自己由衷的欣赏,不玩政治没有发现,自己还真的挺有天赋的。

    他对于这件事的最终走向其实无所谓,因为和他的关系不大,他是挺喜欢熊欣儿,可熊欣儿这样的女孩,现在对他来说,真算是高攀他了。

    韦宝尚未娶亲,十五岁的年纪,已经是探花郎,并且是陛下御赐的正五品,不算高官,也绝对能算是准高官,前途无量啊!

    如果韦宝对京师哪个王公大臣家的闺女提亲,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不成的,不管是阉党和东林党,都不会拒绝韦宝。

    因为韦宝不但有官场前途,还有钱,还长得帅,绝对是一个完美的砖石王老五。

    “关键不知道东林党会不会按照总裁的意思走。会不会一起力保熊廷弼。”吴雪霞道:“这么做的话,的确是对熊大人最有利的,对东林党方面也很有利,的确是攻破魏忠贤拿熊大人做文章的最佳办法。”

    熊兆珪闻言,眼睛一亮,跪下道:“那就请韦大人这么做吧,不管东林党如何反应,只要对我爹爹有利,就值得试一试。”

    韦宝点点头,将熊兆珪搀扶起来,“熊兄台,你家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你不要动不动就跪下,这事不难,我现在就让人去做。”

    韦宝说罢,看向吴雪霞。

    吴雪霞会意道:“我立刻去安排,保证明日整个京城都知道皇帝和魏忠贤急着要杀熊廷弼和汪文言,并预备拿熊廷弼的事情拖东林党下水。”

    “嗯,不但要说拖东林党下水,还要指名道姓的将杨涟和左光斗放在最前面,这样更有说服力,因为魏忠贤他们现在正打算这么做,这两天就要动手了。”韦宝露出了笑容。暗骂自己也是傻,及早一步将魏忠贤的计划点破,这种方法为什么才想到?

    “我担心有人会怀疑到公子身上。”吴雪霞道:“因为越真实,越有可能是知情人说的。”

    熊兆珪和熊欣儿听吴雪霞这么说,又为难了。

    “若是会给韦大人造成麻烦,就算了吧,反正爹爹终究难救出来,没有必要为了救我爹爹,而断送了年轻有为,有大话前程的韦大人。”熊兆珪道。他不是虚情假意,他说的是真心话,况且,出力的人家,他没有这么大能耐,肯定不能在听说会给人家惹麻烦之后,还坚持让人家去救父亲。

    熊欣儿也道:“我哥哥说的是,韦大人,若是给你添麻烦,真的不必硬来。再想其他法子。”

    “不必为我担心,我们可以让人向东林党透风,尤其我的都察院衙门和大理寺衙门还留了几个就会闹事的东林党清流官员,让他们自己将风声放出去!最好直接上本子弹劾!”韦宝做好事反应不快,做坏事的反应还是挺快的:“今天夜里,你们就派人到这些都察院和大理寺的东林党清流官员的家里,以杨涟的名义要求大家明天一早一起上奏本,要求朝廷从轻发落熊廷弼,说熊廷弼罪不至死!他们当中只要有人这么做了,这个风声就成功放出去了,我不信,二三十个东林党清流,一个都不上这道本子。”

    “他们不会连夜找杨涟核实吗?”吴雪霞问道。

    “没法核实,这些官员都住在都察院和大理寺专门为他们安排的北院,外人根本进不去,也出不来!他们会以为是杨涟联络上了他们其中一个官员,这个官员又在夜里偷偷联络了他们!明天一早就要上奏本,等天亮再想联络杨涟已经来不及了!这个事情,你亲自办,催的急促一些,强调明天必须递送本子,否则一大批东林党忠良大臣的性命难保!”韦宝越说越得意,愈发觉得自己真的是一个天才。

    当然,这也是基于韦宝熟悉这段历史的情况下,并且,韦宝现在管着都察院和大理寺,也有这个便利。

    吴雪霞闻言点了点头,“肯定会有人递交奏本向朝廷保熊大人的!以东林党一贯的做法,他们习惯拧成一股绳,保持口径一致。但我还是担心那个问题,怕会怀疑到公子头上。”

    “东林党的言官联名向朝廷力保熊廷弼,怎么又会怀疑到我的头上呢?”韦宝笑道。

    “可他们都是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官员啊,应该把人员范围再扩大!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