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鹿鼎记-第6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次文字清查,冯铨是主官,韦宝只是辅助。

    但现在冯铨实际上什么都没管,都是韦宝一手在操作,而恶名大部分要记在冯铨的头上。

    最开始查的官员数量少还好一点,从今天开始大规模的查处,几乎所有官员都不落空,尤其是一帮底层官员。

    这样就造成了许多衙门的瘫痪。

    不过这难不倒韦宝,韦宝一面给各个瘫痪的衙门派出都察院官员暂时负责衙门运营。

    一面仍然在大量招募官员,大量的卖官,只要有秀才以上功名,都有机会挂职都察院。

    挂职都察院这么个空头支票官职,价码一路飙升,从最初的一千两纹银,次日便涨到了两千两纹银。

    再一日便涨到了三千两纹银。

    几乎是以每一日涨一千两纹银的速度在递增!

    被查处的官员虽然多,但真的赶不上新近到都察院挂职的官员的数量。

    到都察院挂职,不但有希望日后能进一步买官进入仕途,而且能躲避这次文字清查。

    这就造成了一种什么情况、

    不管是不是贪官,不管是东林党,还是阉党,还是两头不靠的中立派官员都在凑集银子走门路,准备到都察院挂职。

    “舅父,这样下去不行的,没有人遏制韦宝的话,过不了几日,整个北直隶官场就要变样了!所有人都将被替换掉!这才三日功夫,在都察院挂职都得花费至少四千两纹银,谁都说不清楚韦宝赚了多少银子!而且若是由着都察院这么搞,整个北直隶有家底的人几乎都要倾家荡产了!今后北直隶的官员都是从都察院出来的,都是从韦宝手里出来的,韦宝将比舅父的权势更盛!不可不防。”傅应星对魏忠贤道。

    魏忠贤点点头,他也没有想到韦宝这么狠!居然搞出这么大动静来。

    当初本来只是说借着文字清查,好好的给官员们涨涨记性,让言官们,还有那些铁杆东林党们以后不敢再随意乱上奏本,更不敢在奏本中随意胡言乱语对皇帝不敬。

    谁知道韦宝会搞成这样?

    大明的言论还是很自由的,从当时开始盛行,许多流于粗俗,火热的男女那啥场景描写细致生动,比后世岛国的片子都精细就能看的出来。

    而且,这些文辞几乎都是不打码的!

    所以,要找文人的错处实在是太容易了。

    文字清查一开始,几乎所有的刻印铺子都停了,没有人再敢写字。

    就是街面上的目不识丁的人见了面都不敢乱说话了,说话也有可能犯忌讳,说你犯上作乱。

    “听说现在想到都察院买个挂名的空衔都得走后门!连都察院的门房都火起来了。”魏忠贤叹口气,“可这是陛下让韦宝搞的,当初咱家也是点了头的,这才刚刚开始,不太好叫韦宝停下来,而且都察院不是每日都往大内的内帑送银子吗?”

    “他每日虽然送去上万银两,可他实际上得到的数目,谁都说不清楚,怎么只这么点小钱?”傅应星道。

    “这个事情先不说了,他这么搞,不可能不生出乱子的,不是说好些大户已经联合起来对抗都察院了吗?不准御史到乡里去。韦宝如果只在官场搞,就让他扑腾一阵吧,反正他答应过咱家,只搞一个月就停下,然后安心到天津卫去,先把海防总督衙门的衙门口立起来,然后就会随同高第前往辽东。”魏忠贤道:“如果韦宝激起了民变,那更好,咱家正好趁机叫停!”

    “只怕他这一个月不知道能弄多少银子!”傅应星虽然与韦宝现在的关系不错,但是毕竟眼红。

    其实韦宝不但每天让都察院给宫里面送银子,他自己私人还每天给魏忠贤的府邸送银子呢。

    并且每次送银子来,还会附带一份名录,多少人交了多少钱,如何分配的,都写的清清楚楚。

    但即便这样,傅应星依然眼红。

    魏忠贤笑道:“不是有名录吗?他不敢坑咱家的银子,你怎么不想想,若是没有韦宝,咱们上哪儿能弄到这么多银子、”

    “韦宝鬼精鬼精的,我就是有点不甘心。舅父,韦宝万一激起了大规模的民变怎么办?现在官员是被他彻底压下去了。可是官吏和各地士绅大户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多少人反对韦宝啊。”傅应星道。

    “那就不是咱们关心的事儿了,咱家刚才不是说了吗?如果闹出大乱子,正好叫停,韦宝也不会怪咱们。”魏忠贤笑道:“不过,依着咱家看,韦宝出不了乱子!他那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差役,虽然人不多,只有四百人,却比锦衣卫有用的多!最关键他韦宝的确会弄银子,他既不抄家,也不勒索,而是直接让人顶住要找的人家的家主,把家主往都察院大牢一送,那户人家就得乖乖交钱!而且韦宝不是对所有人下手,专门盯着有点家产的人家下手。呵呵呵。”

    “舅父,您没听明白我的意思,我是怕一旦有很多人,比方说有上万人闹事,那就不是小事了,韦宝杀的人越多,闹事的就会越多,更何况好些财主有银子,花了银子闹事,可就不比饥民闹事了。”傅应星道。

    “你啊,枉你还在我身边这几年,你看事还不如韦宝一个才入仕几个月的人。有钱人闹不起来的,你想啊,韦宝他们每次是先把人家家主带走才开始勒索钱财,家主不在其他人哪里闹的起来?等把那户人家弄的快倾家荡产了,再将家主放回去,此时他们已经没有什么实力了,想闹也闹不起来啊。”魏忠贤解释道。

    “可是韦宝总不可能一次把整个大明的富户都抓起来吧?北直隶现在闹文字清查闹的这么凶,山东的,河南的,山西的,蓟辽的,这些周边地区的富户不知道未雨绸缪,现在就开始准备吗?”傅应星问道:“韦宝他只管搞银子,出了大事,还不是要舅父帮他收尾,我是担心连累舅父。”

    “这咱家还没有想过,还是那句话,出了事都是他韦宝的事,实在不行就把韦宝抛出去就是了,犯不着为他担心。别人想动咱家,除非打到紫禁城来。”魏忠贤不以为意道。

    傅应星见现在魏忠贤这么信任韦宝,知道再劝无用,叹口气,不再说了。

    “好了,你别看韦宝现在弄到一些银子就眼红,他若真的能把山东、蓟辽、辽东的兵马裁撤掉十万的事情办成,他弄再多的银子,咱家都不会说什么。”魏忠贤意味深长的道。

    傅应星点头称是,“不错,韦宝能搞富户,但军方就不是软柿子,随他怎么捏了。”

    “正是,所以不必再眼红韦宝,咱家要用他这把刀,肯定得磨锋利一些。至于在他手里把整个北直隶官场翻了个遍,都是从他手里出来的官员,也不必担心。虽然这些人是因为韦宝才得以入仕,可一旦入仕,就需要往上看,谁手里掌权,他们就会自然而然的听掌权者的!”魏忠贤老谋深算道。

    “舅父说的是。至少这些从韦宝手里上来的人,一个东林人都没有!”傅应星渐渐接受了韦宝目前的做法。被魏忠贤一开导,也觉得对于魏系来说,韦宝这么恣意妄为,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的。

    魏忠贤见傅应星想明白了,一笑道:“好了,没事就退下吧。”

    “舅父,我还是有一点担心,韦宝搞了这么多连举人功名都没有的人入仕,会不会把大明的科举都给玩坏了?以后整个大明都只顾着赚银子,赚了银子就能买官,谁还肯费力科考?大家若是都不把科考当回事的话,会不会有影响?”傅应星问道。

    “嗯,你能想到这一层很好。影响是肯定有影响的,咱家以前也曾经与韦宝谈过这事,韦宝的答案让咱家满意。你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吗?”魏忠贤问道。

    傅应星摇了摇头:“愿闻其详。”

    “韦宝那小子说,至少要秀才才能当官,这就已经足够了,举人也好,进士也好,不见得比秀才多出多少能力。而且功名越高,以后升迁也越容易一些,所以对科考的影响不会很大,即便有影响,也有限度,咱家认为他说的不错。至于大家都逐渐热衷做买卖,也不见得是什么坏事。至少对咱们来说不是什么坏事。大家只有热衷当好商人,大明才会有银子,老百姓才会有银子。祖宗之所以把士农工商,士子放在第一位,那是为了皇权稳固!可如今恰逢乱世,饭都吃不饱了?皇权如何稳固?只有先让大家吃饱饭,回头再来排士农工商!否则,大明都没有了的话,谈什么都空话。”魏忠贤道。

    “韦宝真乃才子也!”这一下,傅应星心悦诚服了,“舅父,韦宝虽然看上去有些放浪不羁,但看事情很准确。您以后就不防备他了吗?”

    “防备?如何不防备?”魏忠贤笑道:“你和客夫人的口气都一样,都在担心这个,其实,这事是最不值得担心的,咱家不断的给韦宝出难题,而且都是天大的难题,他不可能每一步都不差错。就算这小子有天大的运气,什么难题都能解开,但咱家手里有皇帝,有京师周边的军队,他能搞出什么花样?不必担心韦宝会造反,权势越大,身家越多的人,越不可能造反,造反就是与天下为敌,这种人已经非富即贵,又不是皇室子弟,怎么会拿荣华富贵开玩笑?”

    “舅父说的是,造反的还真的都是穷的吃不饱饭的泥腿子,富人和官绅是不可能造反的。”傅应星点头称是。

    就这样,韦宝搞的文字清查非常顺利,只几天功夫,就把整个京城和京城周边弄了个底朝天。

    妙书屋


………………………………

【0758 海防钱庄】

    两日后,成立海防总督衙门的圣旨下了,韦宝负责衙门成立事务,暂不定官阶,撤销漕运总督衙门。

    这是非常大的事情,但是在文字清查愈演愈烈,弄的快要爆发的临界点上,并没有引起京城官场多大的议论。

    反而进一步冲高了韦宝的人气。

    虽然韦宝的官职只是海防总督衙门的参政,且没有设定官阶,也就是说,韦宝仍然是五品官。

    但海防总督衙门是正二品衙门,不先立下海防总督,而是让一个参政挑头创建。

    似乎也可以说韦宝就是这个正二品!

    只是没有明说而已。

    这种事,要是放在以前,东林党肯定要骂翻天。

    但这回并没有,绝不仅仅他们被文字清查弄的精疲力尽。

    说东林党不很韦宝是不可能的,绝大多数的北直隶官场的东林党都已经被搞掉了,或者正在被搞掉的路上。

    断人财路等于断了人家的生路,怎么会不恨?

    但一方面,韦宝是一碗水端平,并不仅仅对东林党这样,对阉党和中立派也一视同仁。

    很多事情只要保持公平,怨言就会少一些。

    另外一方面,韦宝刚刚将死了的杨涟,以及重伤待死的左光斗等人罢官夺职作为结局了。

    虽然杨涟最终还是死了,但韦宝等于一次救了五十多个铁杆东林党大臣!

    这些大臣的直系子女至少三四百人,旁系亲属和亲朋好友加起来更不知道多少。

    所以,也可以说韦宝这回对东林党有恩了。

    这就让批评声无形的小了很多。

    圣旨还昭告天津巡抚,登莱巡抚,山东巡抚四合一,新成立的海防总督衙门统领通州、河间府、沧州、山东各处兵马。

    下辖步军15000,水师5000。

    韦宝亲自在韦府设宴,说是为左光斗等人死里逃生压惊,其实这些人基本上都被酷刑弄废了。

    左光斗等人能保住性命疗养就不错。

    韦宝实际上宴请的是这帮人的儿子。

    韦宝并不觉得铁杆东林党大臣们的子女以后也将成为铁杆东林党。

    这种事他见过的太多了,政治上的事,爹是黑的,儿子很可能是白的,爹是白的,儿子又很可能是黑的。

    所以,韦宝不喜欢将人按照家族来看,用刻板的势力来分颜色。

    韦宝更加喜欢单独相处,用个体的方式来判断成色。

    所以,今天的宴会一共来了二百多人。

    就像是将同年进士都当成自己的嫡系人马一样,韦宝对这次他救出来的二百多东林党大臣的后代们也一样,也将他们看成是自己的嫡系人马,因为他对他们家都有救命之恩!

    韦宝左手边坐的是杨雪的大哥杨之易,右手边坐的是左光斗的儿子左国柱。

    这两个人都挺有学识,属于正统的读书人,却不算迂腐。

    尤其聊过天之后,韦宝对左国柱更加认可一些,这人虽然才二十出头,还很年轻,但对数字有一定概念,对商业这些,也持赞成的态度,不像一般读书人,一提到商业,首先露出的是轻视态度。

    “事情都过去了,事实证明,大明朝廷并没有让大家失望!诸位家里的长辈都已经得到了一个好的结果,以后有机会,我会帮大家向朝廷要求恢复名誉。”韦宝微笑着朗声道。

    二百多卷入杨涟左光斗弹劾魏忠贤案件的铁杆东林党的儿子们立刻一起起身,对韦大人表示敬意,并且满饮了杯中酒。

    “坐,大家都坐下。”韦宝微笑道:“刚才很多人都在向我打听都察院招募挂名官员的事儿。我要是一个个的回答大家的话,我可没有那么多口水,便再次一起说了,呵呵。”

    大家一起善意的附和着笑了笑,但心里都在打鼓,他们这些铁杆东林党家庭,不能说都是清汤寡水、两袖清风,一点银子都拿不出来。

    反正东林党的清流大都是比较穷的。

    就像杨雪家,可能一百两纹银都不见得拿得出来。

    而都察院挂名官员现在已经炒到了一万两纹银一个名额!

    这在这个年代是无法想象的天价。

    要知道大明一年的赋税都不到四百万两纹银。

    北直隶周边能买官的富户已经都买了,韦宝甚至连秀才功名都敢卖。

    很多北直隶以外的投机商人,大地主,都跑到京城来买官。

    大明的资本正源源不断的流向韦总裁的天地会和天启皇帝朱由校的皇宫。

    皇帝一有钱,至少京城和京城周围再也见不到乞丐,工部有银子施粥,急需治理的京师周边河道有银子治理,魏公公的日子也好了不少。

    但这些事情,与这些铁杆东林党的儿子们没有多大关系。

    “现在都察院的挂名官员至少上万两纹银一个名额。”韦宝道。

    韦宝这话一出口,底下顿时议论纷纷。

    韦宝压了压手,“大家静一静,你们肯定会在想,我这不是明目张胆的受贿吗?我这还真不是,我们是制度化,产业化的维护大明的纲纪!不法之徒就需要得到严惩,我们要阻止一切冤假错案,阻止一切坑害老百姓的行为,阻止一切藐视陛下和大明朝廷的行为,是不是?”

    大家都称是。

    韦宝又接着道:“要做到这些,朝廷没有那么多银子,不可能给这么多银子给都察院源源不断的充实人手,那怎么办?我们只能自主筹款营建!所以,这个银子是没法省下来的。当然,你们与我关系非比寻常,你们的父亲,爷爷,都是本官以一己之力,并且仰仗陛下的天恩保下来的,你们在我的眼里,如同我的兄长,家人!所以,若是你们有想法进入都察院成为挂名官员,你们人人只需要花费一万两纹银,并且可以找天地商号的钱庄贷款。允许你们十年付清!凭在我手下办事官员的高额薪俸,十年中,你们绝对有能力付清这笔银子,到时候若是有什么困难,可以找我申请延后,都不算问题。”

    众人听韦宝这么说,又是一通议论纷纷,大多数人都动心了。

    当官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

    这些人都是官二代,如果不是韦宝,就算是他们的父辈祖辈都身体健康,且在位,他们想要入仕,依然只能凭着刻苦攻读举人、进士一步步的考下来,才有机会当官。

    大明二百多年才出了多少个进士?不过一万余人,想走正统路线考下进士,即便对于这些官二代官三代来说,也无异于痴人说梦。

    大家难免不动心。

    当即有许多人站起来表态想向天地商号的钱庄借款。

    韦宝微微一笑,这个结果,早就在他的预料之内。

    他其实对于增加嫡系是无所谓的态度,他已经有很多嫡系了,同年进士,几乎人人都是他的嫡系,那就留占了三百多人,这些人是很资本的,正牌进士,想提拔到什么位置都可以。

    基层的人嘛,光是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子弟,还有他曾经在翰林院供职,曾经在翰林院任职的官员和他们的子弟,都能算是他的嫡系。

    别说韦宝背后有了天地会的势力,他自己现在又是皇帝面前的大红人。

    即便韦宝什么靠山都没有,光是凭着探花郎的身份稳稳发展,到了五十岁的年纪,进入内阁都是手拿把攥的事情。

    进士出身的人,在官场的底子都太深厚了。

    所以,韦宝现在在官场的嫡系人马,随便算算都三四千人,并不很在乎这二三百人。

    韦宝一视同仁的给这二三百人机会,主要还是看重他们是铁杆东林党大臣的后代这桩事,这也是在为将来崇祯上台,东林党卷土重来做铺垫。

    而且,他也需要一批买不起官的人,却有资格增补进入都察院挂名官员名单的人来保持都察院官员增加的速度。

    那么多衙门瘫痪,总是要有人去暂时顶住的啊,不出动都察院的挂名官员,他上哪儿找人去?

    韦宝不在交给魏忠贤的银子里面动手脚,他动的手脚,主要在这些贷款上。

    从天地商号贷款买官,将来这些人必须还给天地商号的钱庄的。

    韦宝绝对不会担心这种银子收不回来,世上恐怕没有贷款给官员更加保险的投资了。

    韦宝这回在京城搞文字清查,赚的盆满钵满,但他绝对不会将这些赚来的银子拿去贴补大明朝廷。

    魏忠贤打的如意算盘是,韦宝新成立海防总督衙门,成立这么大的衙门,统领两万多士兵,还要购置海船,还要裁撤十万兵士,哪一样不要花大笔银子?

    还有,让韦宝上辽东指挥作战,更是需要花费巨额银两!

    魏忠贤觉得韦宝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大明朝廷不给他银子的情况下,肯定会自己拿银子出来贴补。

    但事实上,韦宝是肯定不会从自己口袋里出一分银子的。

    卖官,搞文字清查得来的脏银,全部进入他的私人账户。

    马上要搞的成立大明海防总督衙门,裁撤十万大军,在辽东作战当中立功,这些事情,他同样没有打算从自己的私人账户拿银子出来。

    不但不打算拿银子,韦宝反而打算再赚一笔!

    总之,韦宝花钱,都得花在韦家庄和辽南,多出来的银子就存于天地会的中央银行留作对外拓展之用途!

    韦宝是真正的貔貅,只进不出。

    至于成立大明海防总督衙门,裁撤十万大军,在辽东作战当中立功,这些事情的银子从哪里来。

    韦宝已经想好了,依然是官督商办的一套,当然,商是他的天地商号这个商。

    肥水不流外人田,不会给别人机会。

    不过,海运的一些小项目可以承包给私人,海船也可以租用给私人。

    资本得由一家银行出,这个时代叫钱庄。

    韦宝得弄一家打着海防总督衙门旗号的官办钱庄。

    这在大明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他已经写奏本递交给内阁,等待批复了。

    历史上的官督商办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兴盛于80年代。

    主要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

    最初是适应“求富”的目的,或为解决军用企业的资金和对原料、燃料、交通运输等的需要创办的。

    资金来自民间招募的商股,有时政府也预先垫款以做资本,但开办以后要陆续归还。

    企业的用人、行政和理财大权由洋务派委派的总办或督办掌握,一般商民无权过问。

    但企业盈亏“全归商认,与官无涉”,官款可以坐收“官利”。

    依靠官方的庇护,企业享有免税、减税、贷款、缓息、专利等特权和优惠,如轮船招商局自创办便享有从上海到天津随漕运货、免天津进口税二成的权利,上海机器织布局的产品在上海地区销售,不付任何税厘,分销内地则免抽厘金。

    企业产品除一部分由清政府调拨或优先廉价购买外,大部分拿到市场销售,以盈利为目的。

    这些产品活跃了中国市场,一部分还达到了收回利权的目的,如开平的煤就曾成功地驱逐了天津市场上的洋煤。

    电报局对战时军事情报的传递发挥了作用。

    企业已基本属于资本主义性质,但封建因素浓厚。

    组织机构类似衙门,设总办、会办、帮办、提调等职。营私舞弊严重,充溢官场积习。生产效率不高,官商矛盾尖锐。

    外资企业的竞争、外国银行的刁难造成巨大压力,清政府的勒索,主要是报效,窒息了企业发展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