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鹿鼎记-第7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有实物作为仿制,肯定有这种问题。
一样东西没有出来之前,研发过程中,研发人员一定会经常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会怀疑全钢铁的潜水艇,真的能造出来吗?
钢铁的船只能在水中自由沉浮吗?
其实有了总裁大炮,有了铁壳船,并且是添加了蒸汽机动力的铁壳船,宝军海卫队在海上的优势已经十分大了。
再有近战的巡逻,偷袭用的王牌,潜水艇和鱼雷艇这种东西,打这个时代的任何一种船只,都像是踩蚂蚁一样。
鱼雷艇又称鱼雷快艇,是一种小型战斗舰艇,以鱼雷为主要武器,用于近海作战的小型高速战斗舰艇,主要用于近海作战。
除了执行攻击任务以外,也可担负巡逻、警戒、反潜、布雷等其他任务。
宝军虽然没有研发出鱼雷艇来,但是快艇鱼雷艇学校却已经成立了,人员不多,一百来人。
这些人既跟着搞研发,也会坚持训练,都是从海卫队挑选出来的骨干人员。
韦宝嘴上说十年二十年能研发出来都可以,但是韦宝幻想着,三五年之内,应该能搞出来。
解决密闭性的问题也不是特别的难!
钢铁和电焊的问题罢了。
韦宝从现代带过来的几台发电机组的性能都很好,用了一年多,从来没有出过问题。
现代鱼雷艇有滑行艇、半滑行艇、水翼艇3种船型。
“鱼雷艇和潜水艇可以缓一缓,鱼雷,你们要设法搞出来!”韦宝对邓二鲜道。
“一直在试验,已经试验上千次了,我有信心,就是消耗太大,有些舍不得,大部分经费都用在试验鱼雷上了。”邓二鲜道。
“不要舍不得钱,这项技术有划时代的作用。”韦宝果断的做出了批示:“记住,是不惜一切代价!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研发出鱼雷,这对于铁甲船也有重要作用。”
因为宝军的船都是装备的蒸汽机动力的,速度上要远远超过这个时代的任何船只。
只有鱼雷,才能发挥出速度快,防护性高的特点。
这一点,火炮都做不到。
因为火炮很难保证打击精度。
离远了射不准,离近了不好射。
鱼雷就不同了,冲上去,几百米的距离,一放一个准,挨着就炸,并且是直接在船底给你掏出一个大洞出来。
这对于海战是致命的。
这个时代的船只,中一发火炮不一定沉船。
中一发鱼雷,必然死于大海之底。
那真的叫死无葬身之地。
鱼雷艇诞生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1865年时的水雷艇已经可以担当作战任务了。
当时还没有鱼雷,水雷艇艏部突出一根长长的撑杆,撑着水雷向敌舰猛烈撞击,将敌舰炸毁。
1864年,北军的水雷艇就靠这种办法炸沉了南军的“阿尔比马尔”号装甲舰。
以鱼雷为主要武器的小型高速水面战斗舰艇。
1866年,在奥匈帝国工作的英国工程师R·怀特黑德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条能够自动航行的水雷。
由于它能象鱼一样在水中运动,因而被称为鱼雷。
后来制造了专门用来发射鱼雷的舰艇便是鱼雷艇。
1869年,英国工程师怀特海德发明了水中兵器鱼雷,它由压缩空气推进,在水下以6节的速度可航行276米,头部装有8。2公斤炸药。
鱼雷的爆炸力大可以用来攻击水面舰艇。
最初,鱼雷只是被装在灵活机动的小艇上,用来攻击敌舰。
1877年,英国制造出了专门发射鱼雷的鱼雷艇“闪电”号,并将其命名为海军的“1号鱼雷艇”。
该艇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具有19节的航速,而其所装备的鱼雷则能以18节的航速航行584米。
鱼雷艇就此问世。
此后,奥地利、希腊、德国、意大利、日本及北欧各国的海军都拥有了鱼雷艇。
1878年1月26日,俄国鱼雷艇首次成功使用“白头”鱼雷,在70米距离上击沉了排水量2000吨的土耳其炮舰“英蒂巴”号。
鱼雷艇创造了小艇打大舰的奇迹,使鱼雷艇引起人们的重视。
此后,欧洲各国海军都相继制造和装备了鱼雷艇,鱼雷艇的性能也不断得到改善。
在十九世纪末期,鱼雷艇从出现,到具备作战威力,也需要花费五到十年的时间。
当时有个背景条件,就是有能力研发鱼雷的国家,已经有很不错的科技技术基础了。
韦家庄的军工落后在基础这里,所以,即便是韦宝能拿出方案,给出方向让底下人去搞,具体多久能搞出来,韦宝也没有办法预估。
1887年1月13日,俄国舰艇向60米外的土耳其2000吨的“因蒂巴赫”号通信船发射鱼雷,将其击沉。这是海战史上第一次用鱼雷击沉敌舰船。
1899年,奥匈帝国的海军制图员路德格·奥布里将陀螺仪安装在鱼雷上,用它来控制鱼雷定向直航,制成世界上第一枚控制向的鱼雷,大大提高了鱼雷的命中精度。
1904年,美国人E·W·布里斯发明发热力发动机代替压缩空气发动机的第一条热动力鱼雷(亦称蒸汽瓦斯鱼雷),使鱼雷的航速提高至约65公里/小时,航程达2740米。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鱼雷已被公认为是仅次于火炮的舰艇主要武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鱼雷击沉的运输船达1153万吨,占被击沉运输船总吨位的89%;舰艇162艘,占被击沉舰艇总数的49%。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鱼雷击沉的运输船总吨位达1366万吨,占被击沉运输船总吨位的68%;舰艇达369艘,占被击沉舰艇总数的38。5%。
1938年,德国首先在潜舰上装备了无航迹电动鱼雷,它克服了热力鱼雷在航行中因排出气体形成航迹而易被发现的缺点。
1943年,德国首先研制出单平面被动式声自导鱼雷,它可接收水而舰艇的噪声自动导鱼雷,提高了命中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又发明了线导鱼雷,发射舰艇通过与鱼雷尾部连接的导线进行制导,不易被干扰。
到了50年代中期,美国制成双平面主动式声自导鱼雷,又称反潜鱼雷,它可在水中三维空间搜索,攻击潜航的潜艇。
1960年,美国又首先研制出“阿斯罗克”火箭助飞鱼雷,又称反潜导弹,它由火箭运载飞行至预定点入水自动搜索、跟踪和攻击潜艇。
到了二十一世纪,世界上装备和使用鱼雷的国家很多,但能够研制和生产鱼雷的国家却屈指可数,只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瑞典、中国等廖廖几个。
其中美国的鱼雷研制水平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而俄罗斯在与美国的激烈竞争中,其鱼雷发展独树一帜,是唯一可与美国分庭抗礼的鱼雷生产大户。
韦宝不会狂妄到要求邓二鲜做出什么火箭发射助飞装置的鱼雷。
只要能达到将陀螺仪安装在鱼雷上,用它来控制鱼雷定向直航就足够了。
所以,在韦宝看来,研发的消耗,无非是在陀螺仪上,怎么样也比研发火炮的消耗少。
邓二鲜点头道:“我们的陀螺仪和鱼雷已经能稳定潜伏在水面两米以下平推航行,现在的主要问题是装备在船上之后,没办法调整方向,需要靠船只整体调整方向,这难度很大,还有鱼雷的发射装置也要改进,还很不稳定,随时会在水底炸膛。已经为此死了不少人了。在岸边试验还好一些,如果是实战装备在船上,发射出问题的话,不但打不到对方,自己一船人先全死了。所以,不达到百分之百的技术稳定,我们都不敢投入实战。”
“现在能看实弹演练吗?”韦宝听的兴致勃勃,避开了试验当中死人这个话题。
其实人才是最大的消耗,后世还好一些,像这种科技技术还很薄弱,处于热武器最开始的阶段,每一样技术的成型,背后都是长百上千的尸体堆出来的。
“可以。”邓二鲜点头,然后忽然不好意思道:“三百米的距离上,尚未成功过,一百米的距离和二百米的距离,能达到三成到两成的命中率。”
韦宝不以为意道:“三百米,来一发我看看。”
其实一百米能命中,已经有很高的实战价值了!鱼雷加上火炮,再加上铁甲的厚度和蒸汽机动力的速度,一百米范围内,宝军的军舰是无敌的。
邓二鲜见总裁执意要看,只能让助手去安排。
“七十五毫米火炮能一起试射看看吗。”韦宝补充道。
“可以!”这回邓二鲜回答的很坚决,“精度难以保证,还在改进后膛的密闭装置,偶尔会出现爆炸,膛线也在改进当中,但我有信心,一年之内能用于实战。可以全部装备给铁甲船。”
现在宝军装备的仍然是炮弹威力增加后的前膛炮。
准确度和发射距离已经优于这个时代很多,其实也已经有很大的优势了,只是因为交通问题,没有办法装载用于陆军。
七十五毫米口径的大炮装载用于海军,本来也嫌太小,真正的铁甲舰,哪个不是一五五口径,或者三百五,夸张的还有四百,五百口径的。
但是对于这年代来说,只要炸的足够远,足够准。
加上宝军的炮弹都是添加了燃烧和毒气物质的,用的都是无烟火葯,威力已经足够了。
总裁一句话,下面的人就要拼命去准备。
“工艺技术还不成熟,要是在总裁面前出丑了,多伤总裁的面子啊?也会伤大家的士气。你刚才就不该说三百米距离,直接试射一发一百米距离的就可以了。”邓大梁埋怨道。
“哥,总裁是参与了研发的,什么不清楚啊?再说总裁又不喜欢走形式装样子,总裁要看的是我们目前的进度。”邓二鲜不理会邓大梁。
………………………………
【0818 牛叉的军工工作者们】
其他几个主要的研发技术人员也都赞成邓二鲜的观点。
“总裁是懂技术的,我们的研发方向本来就是总裁提出来的,原理什么的,也是总裁对我们说的,对总裁没有什么好遮掩的。”
“我也觉得是这样,总裁说不定还能给我们的难点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其他的工程技术人员道。
邓大梁笑道:“好好,就当我刚才没说过,我也不是怕在总裁面前出丑,主要还是怕伤了大家的士气,辛苦了这么久,不就是想让总裁看见大家的辛苦成果嘛。”
“哥,你想多了,总裁已经提前给大家把年终奖金都涨了,这就已经是认可大家的工作了。”邓二鲜平静道。
宝军的炮有好几种,陆军装备的是简单的迫击炮和方便携带操作的掷弹筒。
都已经算是挺成熟的了,至少绝对不会炸膛,偶尔有问题也是不知道打到哪里去了,主要在精度方面。
海军方面主要用加农炮和榴弹炮。
加农炮是指弹道比较平直的炮,通常用于中近距离直射,就结构而言是线镗炮,弹头动能大,适合发射实心穿甲弹等。
而榴弹炮是指主要发射非实心弹头的炮,主要靠弹头结构发挥效果,弹道高而弯曲,弹头也比较重,通常用于在战线后方越过己方进行支援。
如果就射程而言,同规格下加农炮射程是最远的。
野战炮是一种长距离射程的武器,以平弧度发射它们的炮弹,基本上是利用它们的穿透能力攻击坚硬的目标。
大炮的威力强大到足以连续猛击最坚固的防御工事后方的敌军,炮兵也能够迅速地从一个发射位置移到另一个发射位置。
在一场机动式的战争中作战或是躲避敌军的火力攻击时,这就是一个重要的性能了。
1897年,由德维尔将军、德波尔上校和里马伊奥上尉三人组成的法国炮兵研制小组发明了75毫米野战炮,这是世界上第一门现代化加农炮。
75毫米野战炮是根据德国人豪森内的专利研究而成的,使用的是长后坐原理,然而德国拒绝采用长后坐炮。
这种野战炮具有强大的威力。
在一次会战中,法军炮兵用这种炮猛轰德军,致使德军丢盔弃甲,伤亡惨重,大败而归。
这种炮还曾装在专门的炮架上,成为最早的高射炮之一。
它甚至可以装在商船和巡逻艇上。
法国人在研制75毫米野战炮时,成功地躲过了德国秘密情报机关的侦察和窃取活动。
他们表面上进行短后坐炮的多次试验,以此来掩盖秘密进行的长后坐炮试验,将敌方引人歧途。
结果,德国人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仿制的法国野战炮,却是一种假炮,这使德国的炮兵装备落后了许多年,直到1914年还未能赶上法国炮兵装备的水平。
75毫米火炮是第一门完全解决了后坐问题的野战炮。
炮身可通过导轮在摇架上滑动,摇架装在炮架上,炮架与复进筒中的活塞杆相连。
炮身后坐时,活塞压缩液压油,使一部分液压油通过一个窄小的油阀进入气室对空气进行压缩。
炮身后坐到尽头时,在压缩空气的反作用下恢复原位。
这是75毫米野战炮优良性能的主要奥妙所在。
宝军研发的75毫米野战炮完全仿制十九世纪末期的克虏伯大炮系列。
克虏伯于1900年代所生产的一系列75毫米野战炮,广为各国采用,甚至还成为民国时期华夏军队火炮的核心之一。
包栝M1903的75毫米29倍径野战炮,M1905的75毫米30倍径野战炮,M1908的75毫米30倍径野战炮等等。
宝军研发的是M1908的75毫米30倍径野战炮。
克虏伯厂所生产的炮种,一贯享有质地良好,精度高的声名。
因此这一系列的火炮,甚至在二次大战时期,尚为许多国家持续使用。
“预备!放!”
咻的一声。
一枚用很长的绳子拉拽的,装置在岸边的鱼雷向水中发射。
韦总裁用望远镜观察。
这枚鱼雷的目标是300米外的一处飘着红旗的目标塔台。
塔台是用木头搭建在海中的,为了更好观测到打击效果,塔台里面放了一包面粉,如果打中,面粉会在空中散开,会挺好看的。
只可惜,目标虽然造的很大,几块木板搭建成一艘船的形状,差不多等于一艘标准的宝船横过来放。
但这么大的目标,依然没有打中。
所有围观的工程技术人员都很失望。
张美圆、吴雪霞、贞明公主、杨雪、熊欣儿、王秋雅和今天特意陪同总裁来参观军工署的范晓琳、罗三愣子等人也很失望,大家一起看向韦总裁。
韦总裁倒是很平静,啥也没说。
“总裁,要再射一发吗?”邓大梁问道。
韦宝看刚才的偏差角度其实并不大,但是在水中似乎不是走直线的,而是走弧线的,离目标至少上了百米的距离,觉得再射一发的意义不大。
“算了吧,你们要解决好水中无法控制直线的问题,看来还是鱼雷装置的陀螺仪不行。”韦宝道:“不过,可以放近一些,看看爆炸效果!”
韦宝之所以补了一句,一方面是真的想看看爆炸效果,另一方面也感到如果就这么以失败而告终。
可能会伤了研发技术人员们的积极性。
“那就试射一枚一百米距离的吧?”邓大梁道。
本来邓大梁想说射个二百米距离的,但是怕又打不中,压力太大,不如索性射最小距离的算了。
韦宝点头。
这样,就有了第二次试射。
虽然距离从三百米变成了一百米,但军工署的人则更加紧张了。
刚才三百米的距离,射不中其实也没什么,因为邓二鲜本来就对总裁说过技术还不成熟。
可是一百米要是也射不中的话,那就很大难堪了。
韦宝看了眼邓二鲜,罗三愣子也不由看了看老婆。
邓二鲜倒是一脸的平静。
韦宝暗暗赞许,邓二鲜有一颗大心脏啊,而且,邓二鲜真的很有学者的派头。
学者就是始终保持一个科技工作者的心态,不是很容易看到心境变化。
这样的人才容易取得成功,得失心看的很开,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而已。
“预备!放!”
第二次试射开始。
军工署的人都用力握紧了拳头,深秋的天气,一个个头顶都直冒汗。
鱼雷入水之后,走的轨迹依然是弧线而不是直线,但这一次打中了。
砰地一声大响。
火光加上白烟,海面一团绚烂。
军工署的人,还有总裁身边的人,所有现场的人都沸腾了,一起鼓掌欢呼。
张美圆也莫名其妙的感到很激动,一个劲对总裁说:“打中了,打中了。”
韦宝微微一笑,这么近的距离再打不中,那还叫鱼雷嘛。
虽然不是很满意,但是至少代表已经在鱼雷研发上奠定了基础了,韦总裁也算是能接受。
接下来观看打火炮。
很快推出来一门75毫米野战炮,是在一战克虏伯75毫米野战炮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直到1945年,德军都在使用这种炮。
韦宝一看到大炮被推出来,不由的坐正了一些,光是看到两个大轮子,修长的炮身,感觉比看到美女还养眼。
这可不是他带来的镇远舰上的展示品。
镇远舰上的原型比这个要小不少,但是内部是空心的,是没办法打的,只是用于展示用的。
各方面构造只是让人看看样子。
而这个是宝军自己仿制的,是真家伙。
要是好用的话,全部装载在宝军的军舰上,韦宝真的很想跑到海外去伸展一下肌肉!
“总裁,我们的炮长2。7米,最大射速一分钟5发到六发,有效射程10000米,射界为…9度至+44度,火炮反冲装置为液压气动。”邓二鲜为韦宝介绍道。
韦宝微微点头,听着就舒服!
最让韦宝欣慰的是,就这种工艺条件,宝军也能掌握液压气动技术,这是很不容易的。
“预备!放!”
口令发出之后,砰地一声,炮口涌起淡淡的白烟。
接着远处位于五百米位置的标的物附近炸出一个大坑,没有打中,但是效果不错。
有黑烟,伴着白烟和黄烟。
军工署的人和围观的人都有点泄气。
大家知道打中红旗就是打中了,可红旗还迎着风,飘的正起劲呢。
“总裁,其实这个范围,已经能保证附带杀伤标的物了。”邓大梁忍不住强行解释道。
韦宝看了邓大梁一眼,没说话。
邓二鲜道:“这是我们的正常发射水平,五百米的距离,误差仍然难以小于五十米范围。上了千米,基本上就是靠撞大运,不管是用于海上,还是由于陆战,作用都不大,还不具备实战水平。”
韦宝点了点头。
“总裁,要不然看一下我们的炮兵排联合演练吧?我们可以二十门火炮同时发射。”邓大梁又道。觉得就这样结束了的话,不像样。
韦宝和看鱼雷的时候的心情一样,为了不扫军工署的人的兴致,答应了。
二十门火炮被推出来,场面更加壮观。
“准备完毕!”
“准备完毕!”
“准备完毕!”
……
“发射!”
“发射!”
“发射!”
……
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
……
一门炮一门炮相继在炮口涌出白烟。
远处的标的物附近相继炸开。
这回做到了二十发命中七发。
成绩不错,而且也展示出了总裁1625式火炮在防御战中的威力。
邓大梁这回比较满意。
所有人在鼓掌之后,也一起看着韦总裁。
总裁满不满意才是最重要的。
韦宝有点尴尬,这个成绩,就像是邓二鲜说的,没有啥大的实战价值,不过,火炮的演示效果明显好于鱼雷,至少稳定性毋庸置疑,其实已经可以装载于铁甲船之上了,不必担心炸膛。
“你们炸膛出现的概率高吗?”韦宝问道。
“不高,一百次两三次这样。”邓二鲜道:“如果总裁是想装上铁甲船,其实已经可以了,至少比我们去年同一装备的前膛炮的威力要大的多,即便炸膛,主要威胁的是炮手的安全,不至于把船炸瘫痪,但是如果在船上炸开,船基本上就退出战斗了。具体能不能用,还要等总裁亲自评估。”
“你觉得近期改进的可能有多大?”韦宝问了个连他自己都觉得很不合理的问题,这人就怎么回答、
邓二鲜沉吟了一下道:“不好说,我个人觉得很难,钢铁质量,膛线,火炮本身,后装装置,炮弹本身,牵扯的东西太多。如果用数量取胜是可以的,如果想用精度取胜,意义不大。总裁一定要我说出个期限的话,我想可能需要十年以上!我这是根据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和我对于钢铁厂技术革新的了解推断的,只能给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