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鹿鼎记-第7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撤时,草木皆兵的明军被后金哨探在山上发出的鸣螺声吓得丢盔弃甲、自相践踏,死伤无数,未见一名金兵却被以为就要赶到的金兵吓得大败,完美地诠释了草木皆兵。

    短短几天,十万大军惨败,所剩无几。

    历史的天平向努尔哈赤倾斜。

    之后,努尔哈赤智取开原和铁岭,书写了攻城略地如探囊取物般的神话。

    同年八月,努尔哈赤亲率大军围困叶赫部东西二城,斩杀叶赫首领。

    孤立无援的叶赫最终在努尔哈赤一次又一次的攻击中灰飞烟灭,退出刀光剑影的历史舞台。

    天命七年,1622年,努尔哈赤屡战屡胜先后夺取明朝广宁、义州、锦州、大凌河等四十余城堡。

    天命十年,1625年三月,后金正式将都城迁到沈阳。

    在统治辽东期间,后金军一次又一次地在征战中进行血腥杀戮,使辽东人民陷入朝不保夕的悲惨命运之中。

    正在沈阳城内的府中,处于睡梦中的皇太极被惊醒,一下子坐了起来。

    皇太极身边的小妻子大玉儿也坐了起来,“什么声音?哪儿的炮声?”

    皇太极自然也弄不明白,大声向外面叫:“出了何事?”

    底下人回答道:“回贝勒,不知何事,好像沈阳城正在遭受攻击,南边几处有火光!”

    皇太极一边问,一边已经披衣起身了,几个大步到了屋外,只见南边城池的确已经有好几处着火,并且天上仍然不断用亮点落下。

    落的速度不快,落下之后甚至还要等一会,然后是轰的一声,火光和浓烟同时散出。

    皇太极勃然大怒:“快去查清楚,什么人敢打我盛京城!”

    “是,是。贝勒。”底下人吓得连滚带爬下去。

    这时候大玉儿也穿戴好旗袍出来了,“贝勒爷,不必查了,除了宝军,还有谁有这种本事?时间紧迫,赶紧召集议事,商议对策。”

    皇太极觉得有道理,的确,辽东的明军是没有本事打到沈阳城来的。

    “你们,快去通知所有在京谋臣武将入宫议事,一个人都不要漏掉。”皇太极焦急的传令。

    几个人一起跪下,然后小跑着去了。

    “还真的想见一见这个韦宝是何许人,他今年才十五岁!”皇太极喃喃自语道。因为盛京城的防务归他负责,所以在努尔哈赤还没有传召他之前,皇太极需要提前帮大汗将这些事情做好。

    “贝勒爷不是早就见过韦宝吗?聪古伦格格不是还与韦宝有书信来往吗?他们之间的书信,我基本上都看过。”大玉儿虽然只有十二岁,和聪古伦格格年纪相仿,却要成熟的多,北方吃肉食,身材雄伟,看上去已经像是十六七岁的成熟女人了。

    聪古伦格格则因为得到父汗和哥哥皇太极的宠爱,还是少女的情怀。

    “见是见过,但当初这个韦宝狡猾的很,装成小厮模样,可笑的是我还雇佣他,想收买他当我大金的细作。”皇太极说罢苦笑一下,“我想看看韦宝恢复成一方霸主之后是什么样子!一个才十五岁,白手起家,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拉起这么大一支人马,甚至将我金军勇士们赶出辽南,甚至在辽南站稳了脚跟,现在还能进攻我盛京城,真是可怕!”

    大玉儿闻言默然点头:“的确很厉害,厉害的人,似乎都是很小的年纪就成就了事业,我也想见一见这个韦宝。”

    “对了,韦宝还在和聪古伦通信?”皇太极一边看着远处的天空中断断续续落下的亮点,以及盛京城城头的爆炸声和浓烟火光,一边问道:“你觉得韦宝喜欢聪古伦?”

    “不知道是真的喜欢还是假的喜欢,韦宝似乎对聪古伦格格不错。”大玉儿无法判断,所以回答的很保守。

    皇太极叹口气:“先不管这事了,聪古伦与韦宝是没影的事儿,就算大汗肯招韦宝当女婿,咱们也给不起韦宝要的!”

    “不错,韦宝的实力已经不弱,要给就得给天下,大汗不会考虑的。就算给韦宝一旗旗主,韦宝都未必放在眼里。”大玉儿点头道。

    “绝对不会放在眼里,八旗加上汉人和蒙人,才多少人?韦宝的地盘已经六七百万人!咱们合在一起不足百万。”皇太极说着回屋穿衣服。

    大玉儿帮皇太极穿戴齐整。

    这时候有人回禀:“贝勒爷,大汗说不在宫里面议事,所有人一起去南城门!”

    “知道了!”皇太极答应一声,同时大惊:“不可啊,宝军正在用炮轰南城门,那边危险。”

    下人没有回应,谁能管到大汗要去哪儿?

    “我走了!”皇太极也知道无法改变努尔哈赤的决定,急急对大玉儿道。

    “我也要一起去。”大玉儿急忙道。

    因为深得皇太极宠爱,努尔哈赤也挺喜欢聪明伶俐,并且还能出谋划策的大玉儿,所以大玉儿才这么说。

    要是汉人那边就不可能了,满人这边没有那么多规矩。

    皇太极道:“胡闹,这是打仗!你也同去,别人如何看我?大汗议事还带着妻妾?”

    “我又不是没有去过,上回大汗准许我参与议事。”大玉儿坚持道。

    “行吧。”皇太极道:“那你换戎装!”

    “是!”大玉儿见皇太极答应了,欣喜的去换衣服。倘若不是宝军正在攻打盛京城,大玉儿会更加高兴。

    盛京城此时已经是大金都城,盛京城被攻打,就等于有人抓着大金国的衣领子狠狠的扇大金国的耳光。

    大玉儿很快换好了衣服随皇太极出门。

    这时候聪古伦带着贴身侍女莫雅琪过来了,两女已经换好了戎装。

    皇太极皱了皱眉头:“你来做什么?”

    “阿哥,是不是韦宝带兵攻打盛京城?我要去见他。”聪古伦格格眼圈红红的道。

    韦宝并没有敢将当初聪古伦和自己见过韦宝的事情告知大汗,要是大汗知道自己曾经有那么好的机会杀掉韦宝,而将这么重要的对手,眼睁睁的从手边放跑了的话,不知道会如何处置自己。

    “胡闹,快回去睡觉。”皇太极心烦意乱的呵斥道。带着宠爱的侧福晋大玉儿没有问题,皇太极知道大玉儿足智多谋,城府很深,还能帮自己讨得父汗的欢心,而聪古伦就不同了。

    生怕聪古伦乱说话。

    “阿哥,我知道你怕我说出来咱们认识韦宝的事情,我保证不说,现在强敌来犯,又一直在放炮,我能睡得着吗?你不让我去,我也要去的。我要和父汗在一起。”聪古伦格格大声道。

    皇太极拿聪古伦格格没有一点办法,只得道:“切记,切莫说出你与韦宝的事情!否则父汗饶不了咱们!韦宝已然是咱们大金国的死敌,并且是大金国最大的对手,比大明朝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皇太极没有骇人听闻没有夸张,建奴内部的确是这么认为的,基本上已经达成了共识。

    因为明朝边军立足于防守,根本不具备任何威胁,如果一只待宰的羊羔,想什么时候杀一两只,就可以去杀一两只。


………………………………

【0846 果断的努尔哈赤】

    而韦宝的宝军和天地会不说像猛虎,反正在建奴看来,至少也是凶狠狡猾的豺狼。

    因为韦宝的人不光是有厉害的火器。

    韦宝的军队最让建奴惊慌失措的,还在于政治手腕十分高明。

    光是游击战一项,就让皇太极和努尔哈赤头疼不已,好像身体里面钻入了一大群蛔虫,驱赶不了,被折磨的皮包骨瘦。

    宝军在建奴地盘的游击部队至少三千人,三四十人左右为一个单位,至少有上百处地方出现宝军游击队的身影。

    并且这些人与汉人和蒙古人混合在一起,根本难以区分。

    去围剿,他们躲避在人群中,很难分辨。

    花时间分辨的话,他们又钻入山林。

    不围剿吧,这些人隔三差五焚烧重要目标,杀死建奴游骑兵。

    一年多时间当中,光是宝军偷偷杀死的建奴兵士,至少超过两千人。

    捣毁和偷走的物资更是无法计数。

    死人都还好,物资损耗是建奴受不了的。

    建奴与宝军作战,宝军基本上可以达到零消耗。

    而建奴不但损伤财力物力人力,还伤不到辽南和韦家庄分毫,等于一直在流血与一个健康的人打斗。

    要不是宝军没有充足的火器弹药,以及能够匹敌建奴的战马,否则建奴早就败了。

    “知道了,阿哥。”聪古伦格格见皇太极答应了,擦了擦眼泪,乖巧的道。

    皇太极极其喜爱这个妹妹,叹口气道:“你还在为韦宝攻打咱们而伤心难过吗?别再想这些了,聪古伦,你要记住,像韦宝这么狡猾的汉人,就是财狼,财狼陛下杀死,否则就会吃人。”

    聪古伦格格没有回应皇太极这句话。

    聪古伦格格心里觉得韦宝不是这样的人,但不敢在宝军正在攻击大金国的时候为韦宝说话。

    她之所以这样维护韦宝,不全然出于感情,因为韦宝在给聪古伦格格的回信中多次隐晦的表示希望两家罢兵!

    是建奴无法释怀丢失了辽南的巨大耻辱,不断要与宝军争斗。

    当然,韦宝的回信都不是出自韦宝的手笔,而是有统计署的专人负责这件事。

    会定期向韦总裁汇报一下。

    韦总裁在对外联系的时候非常谨慎,除了参加科考的时候留下过一些笔迹,平时基本上很少亲自动笔,在衙门办事,都有手下人代笔。

    皇太极带着亲随和聪古伦格格、大玉儿,匆匆前去南城门与努尔哈赤会合。

    所有人几乎是同时到达,速度都很快,而且几乎都是策马而来。

    后金还是第一次面临这么严峻的局势,居然被汉人打到盛京城来了,这是谁都想不到的事情。

    皇太极看见努尔哈赤的旗杖过来,急忙过去拦阻:“父汗,城门危险,还是去宫中议事吧、”

    “滚开!”努尔哈赤正在盛怒之下,“盛京城是我大金国都城,连都城都危险了,还有哪里是安全的?你要是怕死,趁早别做防务大臣!”

    皇太极吓得不敢再劝,赶紧闪身一旁。

    建奴当中派系复杂林立,代善虽然被废黜了太子的位置,但是仍然有一定的实力,此外是年幼的多尔衮,因为得到努尔哈赤的欢心,也有一些人支持,加上多尔衮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才干。

    多尔衮其实与吴三桂年纪相仿,此时才十二三岁年纪,却已经表现的非常精明强干了,加上相貌英俊,很得努尔哈赤喜欢。

    不光是满人亲贵们,还有很多汉奸也很得重用。

    努尔哈赤为了尽快完成汉化,将内部管理升级到大明朝廷的水平,重用了许多汉奸。

    为首的是不被后世熟悉的鲍承先,鲍承先不但自己身居高位,他手下亲信也很得到重用,鲍崇德、鲍敬、鲍韬、冯国珍都是鲍承先的人。

    鲍承先是山西应县人,后入汉军正红旗。

    是努尔哈赤的重要谋士,只是没有范文程的名气大,所以没有多少人知道。

    鲍承先原是明朝副将,万历年间为参将,天命六年,1622年,他投降后金,仍为副将。

    是本来历史上,清初的第一位汉族丞相。

    鲍承先下面是孙得功,原本是明朝的参将、还有宁完我、范文程、高鸿中、罗绣锦、梁正大、齐国儒、杨方兴等人。

    范文程这个时候还不是很有地位,要等到皇太极上台,因为范文程比较得到皇太极赏识,才会逐渐崭露头角。

    亲贵当中的主要人物是努尔哈赤的几个弟弟的儿子,努尔哈赤的三弟舒尔哈齐于1611年已经死了,舒尔哈齐的次子阿敏,为大金二贝勒,阿敏的副将白格也是有赫赫战功的将领。

    舒尔哈齐第四子图伦,第六子济尔哈朗,他们这一支,一直执掌满洲镶蓝旗旗主。

    第八子费扬武、皇次子代善都是大将。

    代善虽然一直受到排挤,但是代善的长子岳托,后面很得到重用,被封多罗克勤郡王,为清朝初年的八大****之一。

    鳌拜这个时期还是代善的手下大将。

    此外还有皇三子阿拜,皇四子汤古代,皇五子莽古尔泰、皇六子塔拜、塔拜没有什么特殊才能,儿子倒是很风光,是康熙初年的名人,班布尔善。

    皇七子阿巴泰、皇八子皇太极、皇九子巴布泰、皇十子德格类、皇十一子巴布海、皇十二子阿济格,阿济格在后世非常出名,算是清朝初年战功赫赫的将领,皇太极时期参加过攻打明朝边境以及朝鲜的作战;清军入关时作为清军前锋随多尔衮入关,顺治元年,1644年封和硕英亲王。又以靖远大将军沿长城入陕西,又自陕西出河南、湖广、江西,屡败李自成,杀死刘宗敏,俘获宋献策。顺治五年,1648年,又以平西大将军督师征讨姜瓖在大同的叛乱。顺治六年,1649年要求封叔王,被摄政王多尔衮拒绝。多尔衮死后,企图摄政,被削爵幽禁赐死。

    阿济格能征善战,是清朝初期有名的将领。但他却是一个缺少智慧,性格粗暴的人。

    皇十三子赖慕布、皇十四子多尔衮、皇十五子多铎、在下面还有更小的儿子,因为太小,此时还无法参与军机大事。

    努尔哈赤的女婿杨古利也一直是军界顶梁柱之一,重要争战,杨古利都是统兵大将。

    杨古利的弟弟冷格里、弟弟纳穆泰。长子阿哈旦,以军功授拖沙喇哈番。次子塔瞻,袭超品公,擢内大臣。

    当然,这个时候在努尔哈赤底下,排在第一顺位的还是皇太极、宁完我、马国柱、等人都是皇太极的人。

    天命五年,1620年九月,努尔哈赤宣布废黜大贝勒代善的太子名位,而“立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德格类、岳讬、济尔哈朗、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为和硕额真”,共议国政。

    努尔哈赤顶着可能被炮弹打中的风险,毅然上了南城门,所有人也只能硬着头皮跟上去。

    努尔哈赤环视身边众人,发现了聪古伦格格和大玉儿,不由又是大怒,大声道:“皇太极!你干什么?还带妹妹和你的侧福晋来做什么、你当是在闹儿戏吗?”

    皇太极吓的说不出话来。

    “父汗,不要怪阿哥,是我要来看的。”聪古伦格格到了努尔哈赤身边,“不管什么情况,女儿都要与父汗在一起。”

    努尔哈赤也异常宠爱聪古伦格格,被女儿一句话说的颇为心酸,叹口气,没有再纠结这个问题,对杨古利道:“现在搞清楚什么状况了吗?杨古利何在?”

    “杨古利在此!”杨古利马上大声答应道。

    杨古利是近卫军的骑兵将领,属于努尔哈赤精锐中的精锐,并不清楚周边防务。

    皇太极也还没有接到反馈,硬着头皮道:“启禀父汗,经过初步判断,应该是韦宝的宝军,不可能是辽东和蓟辽的边军,孙承宗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具体人数不详,但是根据炮火,可能又是几个人的游击队。”

    “应该,可能,哼,我要的是具体的情报!不是这些估计的话!”努尔哈赤勃然大怒,“敌情发生之后,你都做了一些什么?”

    皇太极吓得浑身发抖,他什么都没有做,除了喊大家来商议,他能做什么、你大汗在盛京城,轮得到自己做主吗?

    “杨古利,现在能马上集结多少人马?”努尔哈赤愤怒的看着天空中的几个热气球。

    “三万人!我能立即集结三万铁骑!若不是有五万铁骑被调往朝鲜附近,末将能迅速集结八万铁骑!”杨古利大声答道。

    “好,我命令你,带上你的三万铁骑去打,不管宝军多少人马,不管他们用的是什么炮,你都帮我把韦宝的将领的人头割下来,要是有人有本事割下韦宝的人头,赏黄金万两,赐予两旗旗主!”努尔哈赤大声道。

    众人闻言,心中同时大震动,这是很丰厚的赏赐了,杀死孙承宗也不过是千两黄金的赏赐而已,封地也仅仅是百亩良田,而两个旗的旗主的赏赐,这是占了整个大金国的四分之一了啊。

    杨古利振奋的答应一声,因为太幸福,一路疯狂的跑着,口中还不断发出野兽一般的呼叫。

    连带着杨古利的手下们也发出这种野兽一般的呼叫。

    众人振奋,都感觉杨古利的大军必胜,虽然宝军的火器威力大家都知道。

    但是建奴铁骑的信心还是很强大的,还没有将明朝军队放在眼里。

    这种自信是长期的胜利基础上建立的,不是一天两套房能竖立起来的。

    在原来的历史中,大明的关宁铁骑,是一支明末强力部队。

    但历史上并没有“关宁铁骑”这一编制,是以很多说法就认为,“关宁铁骑”实际上是吴三桂的“夷丁突骑”。

    《明季北略》:吴三桂部下有精兵四万,辽民七八万,皆耐搏战。而夷丁突骑数千,尤为雄悍。敌望之辄遁。

    《明季北略》对于吴三桂兵力的夸张且不讨论,“夷丁突骑”显然是少数民族,最大可能是蒙古人。

    那么明朝后期的精锐铁骑,真的要依赖异族来组建吗?

    把“关宁铁骑”视作对明王朝末期关宁军中精锐骑兵部队的一个泛指的话,其中大部分还是汉人。

    “夷丁突骑”,只是关宁铁骑的一部分。

    按《顷见新略》说法,“奴步善腾山短战,马兵弱。叶赫马兵最悍,步兵弱。故奴畏北骑,北畏奴步”,建州女真以步兵见长,骑兵实力甚至不如叶赫。

    在后来与明作战中,建州主要使用的还是骑马步兵战法。而明王朝后期虽然骑兵数量不多,质量却很可观。

    明代马铠覆盖面积下降,更注重骑兵的机动性。

    由于九边对抗蒙古人的需要,骑兵比例大为上升。相比两宋和元初常使用的全覆盖式马铠,明代重骑兵基本都是半具装,而同时具备骑射能力,很多人还装备了火器。

    明代也有覆盖比例较大的马铠,但很少。

    有人认为这是受到元朝影响。

    在元初,蒙古骑兵也多有使用全覆盖马铠者,但明军骑兵比起蒙古人又更重视格斗,擅长骑枪冲锋。

    全具装骑兵利于冲击步兵方阵。但入明之后,火器同样有破阵作用,且明朝的敌人中使用步兵方阵的较少。

    且从壬辰战争的情况来看,使用半覆盖马铠的重骑兵,冲击日军这样质量较低的步兵方阵,穿透力、破坏性依然可观。

    由于蒙古人的马匹数量优势,能够快速聚集优势兵力犯边,迫使明军骑兵必须具备以寡击众的能力。明军骑兵训练时重视夹枪冲击的训练。

    《武艺图谱通志》载:“柄长十五尺,其法初出马。右手执辔。左腋挟枪。作新月上天势。右手执前。左手执后。高擧过额。换执左右手。作左前一刺。换执左右手。作右前一刺。换执左右手。作左后一刺。换执左右手。作右前一刺。换执左右手。作左前一刺。换执左右手。作右后一刺。换执左右手。作左前一刺。换执左右手。作右前一刺。仍作弄枪。右内挥一次。左内挥一次。如是者无定数。”

    显然,集群持枪冲锋的明军骑兵,其势如枪山密林,森森而至,能令偏向于机动作战,不擅长打硬仗的蒙古人恐惧。嘉靖十三年(1534年)二月,总兵王效以800精骑击退万余蒙古人,类似的战绩在明朝历史上不胜枚举,大将马芳甚至多次率精骑深入蒙古高原,击败蒙人优势兵力甚至俺答汗本人。

    由此可见,明军骑兵的决死突击战术是很有效的。而辽东军、关宁军中既有大量精锐家丁骑兵,也有享受朝廷财政倾斜的常规骑兵部队,其骑兵战斗力应当是可观的。其中虽然有一部分蒙古人,绝大多数还是汉人。那么,明军骑兵对建州作战表现如何。

    按《明史·贺世贤传》:世贤驻叆阳,闻变,疾驰出塞,得首功百五十有四级,进副总兵……铁岭被围,世贤驰援,城已破,邀获首功百余级。泰昌元年九月连战灰山、抚安堡,获首功二百有奇。

    贺世贤数次以小规模的骑兵部队发起突击,击败后金,史称“数角斗有功”,显然这些战绩是通过近战格斗获得的,且其中一些战斗对手很可能是努尔哈赤本人。贺世贤斩首接近500,而斩首往往少于实际歼敌,歼灭女真人当在千人以上。虽然建州步兵善战,但贺世贤的战法以突袭为主,建州步兵未必能成列对抗。

    如铁岭之战,应当是趁建州军刚刚攻破铁岭,突然从背后袭击,以强悍的冲击力斩杀敌军。由于明军重骑兵使用半覆盖马铠,负载较轻,反而利于在作战后快速脱离。

    广渠门之战时,袁崇焕率领9000名关宁军精锐骑兵疾驰至京师,以下马作战为主的方式打退至少一万以上的后金兵,则证明关宁军精锐骑兵的步战能力也可圈可点。

    由此可见,虽然没有全覆盖的马铠,但“关宁铁骑”应当是一支类似唐朝重骑兵的部队,既能骑射,更强于格斗,其决死冲锋威力甚大,下马步战战力亦可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