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鹿鼎记-第7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拿今天的战事来说,自己一方杀了多少建奴,只要这些观战的不是瞎子,大概数目肯定能估算出来,怎么样也超过三千,这三千就应该作为战果嘛。

    但这些‘友军’将领们是不会做这个证的。

    所以,必须拿到足够数量的人头。

    看不见的情况更加可怕,更加吓人。

    这时候谭疯子满头大汗的指挥战争,满脸熏黑。

    谭疯子知道弹药已经所剩无几,不知道建奴还要杀来多少骑兵。

    谭疯子犹豫着要不要让步兵上岸与建奴铁骑对决。

    后来想想才不到一千人数的步兵,上岸也没有多大用处,便放弃了这个想法。

    现在只能赌运气了。

    近战中,尤其这种近距离的防御战,还是宝军的手榴弹最管用,这些手榴弹贴着地面飞,在战马的脚下爆炸。

    一炸一个准,只要弹片挨着战马,战马便失去战斗力。

    敌军骑兵阵型大乱。

    建奴的骑兵有点心理缺陷,他们如果最开始参战的时候,没有骑马,全部都是充当纯步兵,失去了马匹也不会如何惊慌。

    但是如果一开始是骑马来的,失去了战马之后,人就是慌的,而且是慌的神经兮兮的,仿佛失去了大半的战斗力,会站在地上不知道该干什么。

    这让宝军的步兵打枪打的更加准,更加有目标,他们也不懂卧倒,一个个杵在那里,像是宝军步兵们平时练习实弹训练的稻草人一样。

    谭疯子估算建奴这一波冲锋,应该只动用了五千骑兵,因为十几条船留出来的横截面是不大的,战马与战马之间也有间距,平均三米一匹马,一千匹马就得三千米的宽度。

    宝军才出动了十来艘船,哪里有上千米的横截面。

    所以建奴出动五千骑兵已经足够。

    杨古利虽然看不见现在具体的战况,但是知道本方处于送死,处于挨打的状况,焦急的要死。

    “不能再这样打下去了,我们根本打不到明军,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得派人通知大汗!”杨古利想下令退兵了,“准备鸣金收兵!”

    “不行,大哥,若是此时鸣金收兵的话,明军会抢走咱们多少尸体啊?这是奇耻大辱!咱们不停的冲,看看他们有多少火炮!”杨古利的弟弟冷格里道。

    建奴有很强的保护尸体的意识,明军其实也有,只是没有建奴那么强。

    建奴在战士死了之后,会举行很繁复,很正规的祭祀活动。

    而明军士兵事后,通常只是草草埋了了事,用草席裹一下的都算是很不错的了,不少埋葬不过来的,或者没有时间埋葬的尸体,则直接用木头堆在一起烧掉。

    或者干脆放弃。

    若是今天韦宝对战的是明军,别说弄一千具尸首,三四千尸首都弄来了。

    “死伤太重,我如何对大汗交代!?”杨古利怒道:“而且你们没有看见吗?岸边尸首堆积如山,都是咱们的人,堆了那么多尸体,咱们的战马都冲不过去了,还怎么打?所以只能暂且收兵,禀告了大汗之后再图谋下一步!”

    “骑兵不好冲就派甲士徒步冲锋!大哥,向大汗禀报可以,但是现在决不能收兵,我带人徒步冲吧!咱们大金国对明军作战,主动撤退,这是奇耻大辱!你不能下这个命令!”冷格里道。

    “我不让撤兵,然后让大汗让大家撤军,大汗就能下这道命令吗?”杨古利怒道:“我的尊严重要,还是大汗的尊严重要!一开始就不该这样冲,谁知道明军这次火炮这么多,而且威力变得这么大,这样冲锋,咱们就是在不停的送死,而伤不到明军分毫!”

    冷格里默然了,知道杨古利有的话不方便明着说,不该这样冲,可排除铁骑大兵团冲锋的命令是大汗亲自下达的,要说有错,错的也是大汗啊。

    冷格里知道,兄长这是要将所有的过失都背在自己的身上。

    “兄长,让我带人徒步冲杀一阵吧,至少夺回尸首,不能让勇士们的尸体落到汉人手里,他们一定会割了他们的头颅,侮辱我们的勇士!”冷格里大声道:“你现在派人把详情告诉大汗,不管大汗让不让暂且收兵,你都可以说下令收兵的命令是你在接到大汗命令之前下达的。”

    杨古利摇了摇头,叹口气道:“我知道你想顾全我,也想顾全大汗的颜面,可你想过没有,如果这样,大汗只要下达了撤军的命令,命令不用到我这里,只要大汗当着众将亲口说出来,这都已经是对大汗最大的羞辱了!”

    “不管怎么样,不能就这样撤兵,让我冲杀一阵!我就带五千人马过去!”冷格里坚持道:“等我回来,你再鸣金收兵。”

    “好吧!”杨古利咬了咬牙,毅然的下了决心,反正已经死了几千弟兄了,无非是再死几千,杨古利心灰意冷的现在就想抹脖子。

    冷格里见大哥答应了自己的谏言,招呼本部人马:“本部前锋听着,统统下马,咱们带五千弟兄接应铁骑,尽量把尸体都抢回来,不能让咱们大金国勇士的尸体落到汉人手里!”

    冷格里的手下们气势很弱的答应了一声。

    这些人从一开始从盛京城集结,那时候是多么的雄赳赳气昂昂啊,到现在,已经是士气全无,完全没有打下去的念头了。

    虽然在后面看不清楚,但是明军的火炮震天响,一炸就将马匹和人都能炸飞,而且是密集轰炸,这种震撼效果,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第一次亲眼目睹,这是很丧失锐气的。

    其实努尔哈赤已经大概知道宝军的火炮威力是明军的很多倍,知道宝军的优势。

    所以,他当时没有说清楚,让杨古利冲锋,就没有让杨古利节省兵力的意思。

    努尔哈赤是很残忍的。

    后金八旗崛起后,努尔哈赤对于辽东无谷之人的屠杀,就是灭绝人性的政策。

    无谷之人就是没有田地,没有谋生手段,无法产出供养建奴的汉人。

    在萨尔浒之战后,以及刚刚夺下辽东地区时,努尔哈赤曾宣称要将“尼堪(后金对汉人的蔑称)”全部杀光,杀怕,他很快走上了大量杀戮汉人的道路,屠杀辽东无谷之人。

    这除了满洲的野蛮和剃发政策造成辽东人民的反抗之外,努尔哈赤似是通过杀人的方式来调节辽东的人地矛盾。

    万历二十八年明代辽东都司人口多达250万以上,明代辽东人口巅峰时有可能多达300万。

    较低的估计,也认为辽东都司拥有接近200万的人口,而元代的同一地区人口至多50万出头。

    所以韦总裁才能收编那么多辽民,还有很多辽西的人是从北直隶,西北,山东逃过来的人。

    韦总裁手里让辽南人口达到五百多万,这本来就是一个奇迹。

    明嘉靖朝编纂的《全辽志》中“户九万六千四百四十一,口三十八万一千四百九十六”的人口,无疑显得太少了,即便明后期户口统计普遍偏少,辽东仍格外之少。

    这自然与辽东辽西将门大族大量隐匿户口有关系,但也显出由于人地矛盾严重,贫民少地或者无地,大量依附于大户。

    明成化年间,辽东都司就已经出现“近城各卫,膏腴田地多被卫所官员富豪占种”的情况。

    显然此时辽地已有严重的贫富分化和人多地少问题。除了军户之外,普通百姓数量也大幅增长,产生了大量能够强占土地隐瞒人口的势豪之家。

    到了万历年间,辽东居民、士卒往往有无法生活或不堪压迫而逃亡的零散记录,虽然显出明后期辽东经营的衰退,但确实也是人口饱和导致人地矛盾严重所致。

    明代平均气温低于绝大部分封建时代,而明末气温下降尤其严重,粮食减产,灾荒频发,这就越发加重了人地矛盾的问题。

    努尔哈赤攻陷广宁之后,王在晋上奏疏说有200万军民逃回山海关内,这是夸大之词,随后就改口说十余万。

    以古代的交通水平,及辽东的地形,也不可能百万人民短时间迁移,因此努尔哈赤在攻陷广宁之后,计算明末战乱、后金屠杀导致的死亡流散,占领辽东都司大部的满洲控制下的汉人人口仍在百万以上。

    1893年清朝的辽宁有人口430万,这是闯关东已经初步开始时的数据,且当时平均气温远高于明末,农业技术水平也胜过很多,更有来自美洲的红薯土豆玉米等高产抗旱作物已经一定程度推广。

    在明末小冰期时代,以努尔哈赤的眼界,恐怕也觉得麾下的一百多万汉人是嫌多难以管理的,尤其由于贫富分化,其中很多穷苦之人交不起或者只能缴纳少量赋税,其存在短时间无法有效转化为后金集团的战争潜力。

    努尔哈赤没有任何为贫民重新分配土地财富的想法,努尔哈赤推出的所谓的“计丁授田”政策,虽然也名义上包括汉民,但实际上是为八旗服务的。

    在原本的历史中,投奔建州的辽西将门如宁远祖氏等势豪都得到了女真人的优待,哪里有一丁点的打击豪强之处。

    天命九年,1624年正月初五,开始下令划分有谷或无谷之人,谕令规定每人有粮食六至七金斗(一金斗为一斗八升)的,为“有谷之人”。不到六至七金斗,但又有牲畜,“足以维生者”,亦列入“有谷人”数内,若不足维生,列入“无谷之人”数内。

    努尔哈赤下令将“无谷之人连户押来,令为阿哈(即奴隶)”,后来又命令将押来的“无谷之人”尽数屠杀。

    满洲野蛮恶劣的管理激起汉民反抗,使得努尔哈赤陷入疯狂固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自明天启初年起,气候变冷,粮食减产越发严重,努尔哈赤认为以暴力手段消灭穷人,就能解决人地矛盾的问题。

    后来努尔哈赤临死前甚至又屠杀了一部分富户,前为“杀穷鬼”,后为“杀富户”,这是为了腾出更多土地给八旗耕种。

    在努尔哈赤的残酷屠杀下,辽东人口锐减。但他的马尔萨斯主义思想并没有让辽东稳定下来,反而饥荒频仍,物价飞涨,乃至于“人相食”,而努尔哈赤晚年到皇太极初年,后金也有宁远、宁锦之败。

    所以,努尔哈赤是不怕死人的,也不怕大规模的兵力损耗。

    在皇太极在辽南大败之后,努尔哈赤就想过很多对付宝军的办法。


………………………………

【0849 不信邪的冷格里】

    努尔哈赤的想法很简单,用人命数量去换,不停的攻打,不停的消耗。

    这就是努尔哈赤想出来的最野蛮,最古老,最蠢,也可以说唯一有效的办法。

    若不是努尔哈赤命令一直征战,天地会治下地区的日子也不会过的这么苦。

    韦宝一度觉得自己够血腥,够残忍的了,但是与努尔哈赤比起来,真的是小巫见大巫。

    只因为,韦宝不是疯子。

    努尔哈赤之所以如此憎恨韦宝,当然不是私人原因。

    因为努尔哈赤和韦宝根本没有见过面,谈不上私仇。

    自然是因为努尔哈赤将韦宝的威胁看出来了,相比于大明,努尔哈赤非常重视韦宝和天地会。

    而大明朝廷和各派势力,大都完全没有将悄然崛起的韦家庄和辽南,悄然崛起的天地会当回事。

    努尔哈赤这个时候却已经认识到韦宝将是他最大的对手,有韦宝和天地会存在的一天,他的势力就不可能发展。

    甚至等到将来韦宝和天地会羽翼丰满的时候,大金国甚至在关外都没法立足,所以,要不惜一切代价搞掉韦宝。

    但是让几万铁骑去送死这种话,努尔哈赤不可能直白的说出来。

    可明明知道韦宝大军的火器比明军强出几十倍,还下达这种大规模骑兵冲锋的命令,不是让人去送死,又是什么?

    在刚强的努尔哈赤的词典里面,没有屈从这两个字,至少在李成梁事后,这两个字就从努尔哈赤的词典中被抹去了。

    冷格里带着建奴步兵甲士跑来救援骑兵时,谭疯子命令炮排猛烈开炮,炮弹在这群密集的士兵和战马中间炸出了许多窟窿。

    建奴的骑兵已经开始有撤退迹象,尽管他们的队形还是不停地在恢复,不过已经是在朝后面缓缓退去了。

    此时,宝军的炮弹数量,子弹数量,还有手榴弹数量已经不足,天上的热气球已经打完了所有弹药,如同摆设,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唯一的作用是用旗语告知建奴后方的动向。

    谭疯子通过旗语得知建奴来了五千左右步兵甲士,果断的命令两个营的陆军发起冲锋,宝军的陆军开始登陆,

    “天啊,韦宝的战船在靠岸,看见了吗?”万有孚惊恐的对孙承宗道。

    不光是孙承宗这边几个人,在韦宝这艘船上,所有观战的蓟辽和辽东将领几乎都发出了惊呼。

    他们都完全搞不懂,韦宝的人马为什么要登陆。

    他们都觉得,就这样在船上杀人多好,又安全,又高效,还完全不必担心建奴突袭。

    当然,这些人都是冷兵器思维,以为只要有足够的气力,用一种方式杀敌,就可以持续下去。

    他们不会考虑弹药的问题。

    但是韦宝和谭疯子这些宝军的指挥者需要考虑弹药,需要考虑收割人头。

    孙承宗道:“韦宝的人应该是想去割那一千颗人头了,看建奴在岸边的死伤,何止三千,割一千颗人头没有问题,只是现在建奴还在冲锋,不如等建奴退去之后再割人头更加稳妥。”

    袁崇焕也看出了宝军的意图,皱着眉头道:“不是韦宝的人等不及了,估计他们是托大了。还有,建奴向来没有留下尸首的习惯,会将尸首一并带走的,肯定要靠岸进攻,否则没法抢到建奴的尸首。”

    孙承宗点了点头,赞同袁崇焕这个判断。

    “上岸与建奴拼杀,这就不是韦宝军队的长项了吧?建奴尚有一两千人,而且听声音,他们应该还有大队援军正在靠近!”万有孚道。

    “别的不说,就光是韦宝人马的士气,蓟辽和辽东,没有一支军队能做到,你们谁敢在这样的情况下,凭小股步兵与建奴对战?”孙承宗忽然大声责问道。

    孙承宗这话不是问身边的袁崇焕和万有孚的,而是问向蓟辽和辽东所有的将领。

    所有人都没话说了,就连以骁勇闻名的祖大寿也闭了嘴。

    祖大寿扪心自问,别说以少敌众,就是以众敌寡,他也未必敢在野外与建奴作战。

    河岸是一大片的开阔地,视野极好,论单兵素养,不管是射箭还是砍杀,都一定是建奴占优势。

    但宝军士兵毫不畏惧的在战场靠岸之后纷纷往岸上跳下去,勇猛的开始冲锋。

    这场战斗如同做梦一般,宝军士兵前进,射击,杀敌,他们用的都是总裁式步枪,步枪前面装有刺刀,能开枪尽量开枪,万不得已,才会与建奴近身拼刺刀。

    建奴使用的都是马刀,看见宝军纷纷往岸上跳,开始冲锋。

    虽然在大败之余,建奴依然来了精神,正在后撤的骑兵们纷纷勒转马头,准备与宝军拼杀。

    吴雪霞听见炮声停了,忍不住离开了韦宝的怀抱向外张望,只见宝军士兵几百人已经冲上了岸,急忙拿掉棉花做的耳塞子,对韦宝道:“总裁,咱们的人上岸进攻了。”

    韦宝早就看见了,只是平静的点了点头,始终都是要上岸的,否则如何收割人头?

    吴雪霞焦急道:“总裁,建奴骁勇,不能等他们都退走,等到了天黑再去割人头吗?谭疯子这一下鲁莽了,他就不怕搭上几百战士的性命吗?”

    “不是几百,是上千战士,这些是谭疯子调过来的总裁卫队,都是宝军中身经百战的陆军战士。”韦宝纠正道。

    刚才吴襄听到炮声停了,跑出去了,现在又从外面着急忙慌的跑回来:“小宝,你的人都上岸了,快让他们回来啊,建奴不是好惹的,就在船上放枪放炮多好啊?”

    燕天南微微一笑,示意吴襄稍安勿躁:“爹,你没有看见吗,我现在也是旁观者,整个作战不是我亲自指挥的,再怎么样,打不到咱们所在的船上。”

    “我不是怕死,我是怕你的人死光了,你知道建奴有多能打吗?一个建奴甲士,杀咱们几十个徒步汉军没问题。”吴襄焦急道。

    韦宝无奈的摇了摇头,暗忖吴襄这些人是被建奴吓破了胆子了,你们当建奴一个个都是黄飞鸿,是叶问啊?还一个人杀几十个汉军没有问题,你让他们杀宝军看看。

    “爹,别烦总裁了。”吴雪霞忍不住道。

    吴襄这才没有再说什么,焦躁的站在韦宝和吴雪霞身后,通过船舱往外看。

    吴雪霞递给吴襄一只望远镜,让吴襄能看的更加清楚。

    吴襄忍不住道:‘这是好东西,看的真清楚啊,怎么不早点拿给我?这个玩意送给我吧?比西洋的单筒镜厉害多了。’

    “行,送给你,但是你不能拿给别人,只能留着自己用。”吴雪霞道。

    吴雪霞倒不是怕望远镜技术泄露出去,只有韦家庄才掌握了玻璃制造工艺,全世界都没有掌握,根本不存在这个担心,吴雪霞是怕父亲太嘚瑟,到处张扬,让人觉得宝军有很多不外传的厉害工艺。

    吴襄连声答应。

    韦宝一直密切注视岸上的战局。

    宝军是真的强大,近距离的热火器军队与冷兵器军队交战,不但训练上和经验上都碾压了建奴大军,连士气上同样碾压。

    宝军几乎没人牺牲,一开始的五千建奴铁骑本来还剩下小两千人,这一波回头反攻,全部被现场击毙。

    然后宝军士兵直接用建奴的尸体构筑防御工事,站在掩体后面对正在冲过来的五千建奴甲士射击。

    近距离射击,步枪就不是全凭信仰命中了,命中率高了很多,还有手榴弹的配合。

    一千热火器士兵,并且是装备精良,训练熟练,作战经验丰富,士气旺盛的,宝军最精锐陆军。

    对阵的是士气低落,被迫顶着枪林弹雨来接应的建奴甲士。

    建奴开始有多么的狂妄,眼下就有多么的失落,不说士气低落到跑都跑不动的地步,反正跑起来都是有气无力,可以看得出心浮气躁,心惊胆战,看得出建奴的胆怯。

    “都瞅准了打,尽量节约弹药。依次传达。”谭疯子也上了岸,在掩体后面,用铜喇叭对周围的兵士喊话。

    兵士们依次将谭疯子的命令传过去,千人的军队,训练的如同一个人在作战一样。

    “冲,快冲!”冷格里下了马,不敢在马上,怕目标大,被明军打死。

    冷格里所在的位置在大军的后排,身边是一名身材高大的建奴甲士,这是一个旗手,举着一面上写黑字的杏黄大旗,朝四面挥舞。

    建奴作战的时候,所有的将领都看着这顶黄旗,因为它在向军队传达着命令。

    建奴冲过来一批死一批。

    刚才在船上用炮和枪打,其实远没有现在的场面惨烈。

    这些建奴甲士徒步奔跑过来,面对宝军的排枪,简直如同往一道看不见的白色屏障上面撞击,别说挨着,三十米之内没有人能靠近。

    五千人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才冲击了一波,就死了上千人,不得不退了回去。

    “娘的,你们冲,你们冲啊。”冷格里气的大骂,并且举刀要砍死统兵将领。

    几个牛录拦住了冷格里,纷纷劝说他冷静。

    冷格里大怒道:“你们都跟着我去冲,要死,我死在头里,你们总不用怕了吧?”

    大军见冷格里如此勇悍不畏死,士气稍微上来了一些。

    牛录们哪里会让冷格里亲自冲锋,杨古利是大汗的女婿,冷格里是杨古利的弟弟,相当于皇亲国戚,又是大将,除非人死完了差不多才轮到主帅冲锋。

    冷格里大声道:“我给你们擂鼓助威,是成是败,就冲这一次,一定不能让勇士们的尸体落到汉人手里,好不好?”

    众人齐声答应。

    冷格里随即唱起了建奴歌曲。

    这是一首用于鼓舞士气的歌谣,是建奴丰收的时候大家一起载歌载舞的时候唱的曲子,

    三四千建奴一起大声唱着曲子,一起迈着齐整的步伐向宝军阵地冲过来。

    “建奴就是屁事多,还唱歌,跟特娘的鬼号一样,他们唱歌,咱们也唱歌!”谭疯子笑道:“记住,还是节约子弹,咱们的子弹可不多了。”

    众人乐呵呵的答应一声。

    刚刚打退了这一波建奴的冲锋,见他们集结之后再冲锋,宝军士兵们在心里上已经积累了巨大的优势。

    “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自从离开了家乡,就难见到爹娘!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都是青春的年华,都是热血儿郎!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一样的足迹留给,山高水长!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头枕着边关的明月,身披着雨雪风霜!”

    虽然人数没有建奴多,但是宝军的歌声明显更加雄浑,更加高昂,旋律也优美的多,非常有气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