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鹿鼎记-第7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军不敢随便裁军,不能让韦宝达成控制辽东的目的,否则的话,韦宝既控制了辽南和朝鲜,又控制了辽东,在我大金国三面连成了一片,我们将极其被动!还有毛文龙,这两年,毛文龙的军费和粮饷都是由韦宝所控制的,如果再让韦宝控制了辽东,等于关外的明军全部被韦宝掌握了。那些辽东本地世家将门将再无对抗韦宝的本钱。”

    努尔哈赤听了范文程的话,频频点头,“从今天起,你就跟在我身边吧。”

    范文程闻言大喜,急忙拱手道:“喳!谨遵大汗命。”

    “父汗,不如让范文程到我这里充当个谋士吧,我早想向父汗要他。”皇太极乘机道。

    “也好!”努尔哈赤的心情稍微好了一点点,答应了。

    “能拖一天算一天,他韦宝不是蓟辽的监军吗?咱们就搅的辽东不得安宁,看韦宝还有没有功夫与我们和谈,如果他们催的急了,就告诉他们,要和谈,让他韦宝与我谈,我可以在清河堡亲自见他韦宝!”努尔哈赤接着道:“这些事,皇太极你全权负责。”

    “父汗,可以用安排聪古伦过继给布和的礼仪尚未完成来拖延,反正是他韦宝自己提出来要这么做的,而且他们也不懂我们的礼仪。”皇太极出谋划策道。

    “可行。”努尔哈赤点头道:“抓紧联络蒙古人,往回打辽东,他们是被迫跟随我们,这一回明确告诉他们,在辽东不管得到多少财富,都按照出兵数量,按照比例分配,允许他们比咱们分的多!”

    皇太极一惊,知道努尔哈赤是为了多弄兵马,展示实力,所以才这么做,“父汗,可是这么做的话,以后想改就改不过来了啊,明年后年出兵,也这么做吗?不是太便宜蒙古人了?”

    其他人也是这么想的,觉得这次努尔哈赤乱了方寸。

    “不妨事,做事要分轻重,现在他韦宝强势!我们新败,不多给好处笼络人心,谁肯卖力气?等将来情况好转,蒙古人部族众多,人心不齐,从大元倒下就再没有起色,到时候咱们对蒙古各个击破,全部招揽进蒙八旗,他们还敢要求什么?”努尔哈赤淡然道。

    “大汗英明!”众人心悦诚服的道。

    “父汗,若是韦宝派人问起来,咱们虽然可以用正在办聪古伦过继的事推诿,但他们要是问起父汗有没有答应给一千万两纹银的赔偿,并且要求先开放威宁堡和清河堡,咱们怎么答复?”皇太极问道。

    努尔哈赤看向范文程:“你说吧。”

    范文程一惊,这么大的决策,他怎么敢乱说?范文程不是神仙,虽然能力很强,但也只能说出一些被人忽略的细微之处,真的碰到大的战略决策,他没有那个胸怀去看。

    “大胆说,说错了,我也不怪罪你便是。”努尔哈赤不耐烦道。

    就算觉得这个汉人有些能力,但是在满人眼里,不管多有能力的汉人都是狗,是没有什么尊严的。

    “喳,大汗,我觉得既然想好了要拖,只能口头先答应。大不了迟迟借故不签约便是。不签约,就不用着急付赔偿,也不必着急将格格嫁过去。”范文程道。

    “好,说的好,口头虚与委蛇,这不正是明人最爱干的事情吗?咱们多次派人私下联络祖大寿和毛文龙他们,他们哪一次不是说的客客气气,却连半张纸不敢留下来。”努尔哈赤冷笑道。

    “喳,我都明白了,父汗。”皇太极躬身道,也很佩服范文程的谋略,暗忖以后有范文程在身边,自己办事会更加稳妥。

    韦宝这时候已经返回山海关去了,反正有谭疯子留在浑河岸边主持大局,韦宝也放心。

    至于通讯,太方便了,韦宝其实想到哪里就能到哪里,因为在北方,没有人能与他的水师抗衡!

    毛文龙的水师力量抵不上宝军的十分之一,宁远的几艘小破船更是不值一提。

    而且这些都还是属于大明朝系列的船只,也不会与宝军敌对。

    通过水路,不管传递消息,传送物资,还是运送兵马,都很方便。

    韦总裁是下午到的山海关。

    因为山海关外的河道狭窄,岸边都是怪石滩,这里是不适合构筑大的港口的。

    所以韦总裁的得先从大船改乘坐小船,才能直接在山海关登陆,否则就得跑到韦家庄港口绕一圈。

    本来韦总裁是可以先去韦家庄的,但是想想没啥事,便直接在山海关下了,整的跟旅游差不多。

    韦总裁现在也的确是旅游的心态,撸了一遍建奴,虽然还没有拿到丰厚回报,但是赚的盆满钵满是可以预期的,只是看具体赚多少了。

    韦总裁下船的时候,看见一堆堆的人头还在岸边放置,对排出了浩大排场来迎接他的辽西和山海关的一众官员将领们问道:“这些头颅不能露天摆放啊,多不为生,即刻运抵京师去。”

    “我昨日便要安排人起运了,只是没有任何手书秉承朝廷呀。”吴三凤讨好的道。

    韦宝看了眼吴雪霞,然后对吴三凤微微一笑:“我说大舅哥,让咱爹写一封奏本报上去不就成了吗?还要等谁的手书?”

    吴三凤轻声道:“等妹夫你的啊,而且咱爹不够分量吧?至少要有高第高大人,或者孙承宗孙大人其中一人手书才像样吧?毕竟如此大的功劳,前所未闻。恭喜妹夫你立下盖世奇功,现在稳固韦家和吴家和在关内外的势力,妹夫你仕途青云直上,都指日可待了。”

    韦宝呵呵一笑,暗忖吴三凤想的还蛮广大,蛮远的嘛。

    “是我疏忽了,雪霞,你现在就以我的名义拟写一份奏本,让大哥即刻安排人送京师,现在虽然天冷,但是也禁不住长期摆放,别再耽搁几天,人头都烂的面目全非了,怪恶心人的。”韦宝对吴雪霞道。

    吴雪霞一直用手帕捂着口鼻,点了点头,没法说话。

    到了远离港口的地方,吴雪霞写了奏本给吴三凤。

    “我现在就安排人起运,妹夫请放心,两日内必定送到京师!”吴三凤保证道。

    韦宝点了点头,相信吴三凤说的,因为从山海关,到韦家庄,到抚宁卫,到永平府都是修了水泥马路的,贼好走的路。

    要不是自己当不了大明的家,韦宝真想建议,从宁远城一直修一条路到山海关,再从京师修一条路到永平府。

    这样等于将蓟辽和辽东所有防务区域都连通在一起了。

    建奴的优势是骑兵,骑兵的优势是机动性将,这么长的路连起来,而且又是水泥马路柏油马路的,立刻可以让大明的速度提上来。

    但是韦宝知道这是大事,等下自己提出这样的建议,别人还不知道他想干什么呢。

    如果要修路,还是先在山东境内修一修吧,若是再有钱,可以捐献从山东通往京师,从山东通往南直隶的公路!

    捐献的公路没人在意。

    韦宝很清楚大明这帮人的德行,只要不拿银子出来,白捡的路,不要白不要。

    至于从永平府到京师的路,就算是自己愿意出银子捐献,恐怕也不方便随便提出来,因为这很敏感,等下人家还以为他修路是为了方便引大军进京呢。

    是想造反还是想干什么?

    从山海关到宁远的道路也是这样,修的太好太漂亮了,自己掏钱,也不见得能卖到好,等下人家还以为方便引建奴入关呢。

    只有在辽东非常稳固了,经常能打赢建奴的情况下,才能修从山海关到宁远的道路,甚至将来夺回了锦州城,可以把锦州城和宁远城也连接起来。

    想到全国各地给魏忠贤建生祠,韦宝就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如果这几万座生祠的钱都拿来向天地会买水泥,不说做到村村通,至少各个县城都能通了吧?

    大明的官道,驿道,也没啥好说的。

    韦宝都不觉得那是路,就算是驿道,很多地方石头暴起,坐在马车中能颠簸的出人命。

    那斑驳的石板路,现在都没人走了,至少辽西这一片是这样的,他们只能诉说古驿道往昔的历史和辉煌。

    韦宝与吴雪霞上了马车,往山海关而去。

    韦宝看了眼忙碌的吴家家丁们。

    “我是如实上报的,咱们一共毙杀建奴8800多人,击伤20000多人。不用算别的缴获,光是这个战果,就足以震撼天下。”吴雪霞对韦宝道。

    韦宝点了点头,即便是万历初年,大明军力强盛的时候。也没有取得过这样的大胜仗。

    快到山海关的时候,早已经得到了消息,迎接韦大人的阵容更加庞大。

    虽然山海关守军号称三万,并且是吃空额情况最好的驻军,但其实也不足两万人。

    加上这段时间,又是身体检查,裁掉了许多人,又是经过政治培训,裁掉了一点点人。

    所剩的,不足一万五千。

    加上宝军火速派入的三千多军队,与之混编。

    现在山海关的驻军,依然号称三万,实际上是一万八千多人。

    还得扩编。

    自己的人马越大越好,别人的人马越小越好,这就是韦总裁夺权的套路。

    一万八千多人,城墙上排满,旌旗密布,所有人都站的很整齐。

    城外排列的队伍更是延绵三里,一千五百米的距离上,一排就是六千人,两排就是一万二千人。

    列队之整齐,已经可以与正规宝军一般了。

    看来,这帮人这十多天的整训没有做错。

    大明并没有严格的规定,规定军队的姿势啥的。

    所以,山海关驻军在全盘接受宝军整编之后,已经完完全全的不同于大明的军队了,所有人都学会站军姿,走军步,行军礼。

    “敬礼!”一声号令。

    延绵三里的队伍一起举手。

    当然,声音不能及远,所以不可能所有人同一时间举手敬礼,而是一片一片的跟过去,这个场面格外壮观。

    让一帮前来迎接韦大人的官员和将领们看了,叹为观止。

    虽然每人见过韦宝出谋划策打仗,但是韦大人刚刚大胜,他们都知道了,现在又看见韦大人在短短数日之中,就让原先的山海关驻军完全变了样,更是惊叹不已。

    就冲着山海关驻军现在严明的军纪,脱胎换骨大变化,也能让人对韦宝佩服不已。

    吴雪霞坐在马车中,紧紧的贴着韦宝坐,满心的自豪,就在嫁给韦宝之前,她还只是一名普通女子,虽然吴家的女儿在辽西也不会受人轻视,但是知道她的人并不多。

    现在呢,她与韦宝一起迎接万人瞩目,何等的荣光。

    吴雪霞知道,自己的荣光,也是吴家的荣光。

    “韦大人回来了,韦大人回来了!”正在城门口等候的吴襄等人看见了韦宝长长的车队。

    在公开场合,吴襄也不会叫女婿,叫小宝,也随着众人一起叫韦大人。

    吴襄也知道,他现在身份发生了巨大变化,都是拜韦宝所赐,不是女儿嫁给韦宝,他在众将云集的时候算个屁啊。

    除了孙承宗没有来,还有个别蓟辽系将领没有来,其他的蓟辽将领,辽东辽西将领,几乎悉数在场。

    为首的就是高第和三个掌军大太监。

    他们其实是不必来的,是高第和大太监们分别吩咐了手下人守着,一有韦宝回归山海关的消息就通知他们。

    “韦大人,你怎么迟了两日才回来啊?我还愁没办法和你通消息呢。”高第快步迎了上去。不知道的,还以为韦宝是蓟辽经略,高第只是韦宝手下的书办呢。

    三个大太监和其他人也按照职位地位高低,分别迎了过去,呼呼啦啦,好几百人。

    韦宝笑道:“我进出山海关不是像回家一样嘛,大家何必搞这些排场。”

    “要的,韦大人你可是我大明的大英雄啊。”大太监刘朝呵呵笑道。

    胡良辅和纪用也分别恭维韦宝。

    韦宝笑道:“我哪里算什么英雄哟,都是我岳父带兵有方,山海关驻军得力。还有就是多亏了诸位大人将军提携,才取得微末成绩,我韦宝个人可是什么都没做啊。高大人找我何事、”

    众将和众官员,还有高第和三个大太监闻言不禁汗颜。

    他们才是真的啥都没做,只是观战而已,没想到韦宝居然要将这天大的功劳分给众人?

    连一向心高气傲的祖大寿和毛文龙等人都不由的暗暗佩服韦宝的气度。

    要是旁人有这么大的功劳,还不早早的去请功了?哪里会顾及旁人。

    “我们不是要与韦大人通气,看看报功劳的奏本要如何写嘛。”高第笑道。

    韦宝明白高第的意思,这些人平时冒功劳冒习惯了,杀敌一千,非要写成杀敌数万才舒心。

    这回真的杀敌破万了,他们肯定不知道该怎么写了,总不能说成杀敌百万吧?


………………………………

【0867 恩师哭了】

    韦宝呵呵一笑,让吴雪霞取出她刚才写奏本的副本。

    一般朝廷对下面发文件,或者下面对朝廷上文件,大家都会留副本存档的,以防遗漏了。

    高第等人没有想到韦宝会直接拿出奏本的副本给大家看。

    高第等人一看,果然像韦宝所说,他将所有蓟辽和辽东的将领官员几乎都提及了,还将孙承宗和高第,还有几个大太监的名字摆在他自己之前,让人不知道的话,还以为这一仗是孙承宗和高第指挥打的呢。

    稍微有点不实之处的,可能就是吴襄也排在很前面,仅次于几个大太监。

    大家都知道这是韦宝在抬举岳父,是带着私心的,但是人家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带点私心又怎么了、

    所以,众人对韦宝更加佩服,是从心里佩服。

    “韦大人啊,你当真只写了杀敌八千八?只写了伤敌两万余人?太少了吧?肯定不止。”高第赞叹道:“我只听过多报的,还头一回见少报的。”

    众人也纷纷道,都说韦大人报的太少了。

    就算人头只有八千八百多,但是实际杀敌肯定不止,建奴还夺走了很多尸首呢,还烧掉了很多尸首呢,再说,伤敌肯定不止两万来人啊,报个伤敌十万又怎么了?

    大明杀敌伤敌都是有奖励的,杀敌奖励五十两到一百两纹银一个人头,伤敌奖励十两。

    所以大家每回都拼命报伤敌数量,这里面有许多猫腻。

    韦宝笑道,“实事求是嘛,报的太大,以后立不了更大的功劳,等下朝廷还以为咱们懈怠了呢。我也是怕让辽东和蓟辽的将军们以后不好做。等朝廷下了赏赐,我一文银子不要,一半奖赏给山海关驻军,一半奖励给蓟辽和辽东的边军,人人有份,不过,必须让兵士自己到山海关领取赏银,你们不能再虚报兵额了。”

    众将纹银,一阵尴尬,但是都笑了,连连称是。

    兵额这件事,现在成了大家的心病了,他们之所以这些天一直留在山海关,就是在等待这件事尘埃落定。

    如果人都走光了,就是不给韦宝面子。

    他们是不敢的了,人在场,有什么问题,还能当时提出抗议。

    否则等过了身再知道,估计连抗议的机会都没有了。

    当然,现在基本上也没有人再有与韦宝对抗的想法了,就冲宝军能在正面硬扛建奴的战力,谁敢在韦宝面前叫板?

    韦宝的军队,简直在蓟辽的大地上成了神话的代名词。

    韦宝手一挥:“好了,进山海关,那日在战场怠慢了大家,今天好好喝一场酒。”

    “应该是我们给韦大人接风才是啊,再说,那日在浑河口,临走的时候,韦大人不是好酒好菜招待过大家了吗?”

    众人纷纷道。

    大家本来还以为韦宝会提一提让所有人如何给朝廷上奏本呢,谁知道韦宝只字未提。

    韦宝其实不担心这个,实事求是就是最稳健的行为,谁也不敢胡说八道,不敢抹杀他的战功!

    至于他将孙承宗、高第和三个大太监摆在自己和吴襄的名字前面,韦宝相信,这几个人也是绝对不敢冒领他的功劳的。

    孙承宗是不屑于这么做的,高第不敢,知道到处都是魏忠贤的眼线,他乱说了,别人不乱说,到时候不成了打他自己的嘴巴嘛。

    三个大太监被韦宝这么一捧,已经很高兴了,他们是太监,不可能上战场,上哪儿领韦宝的功劳去?

    所以,韦宝表面客气,实则,对他个人的战功丝毫没有影响,这才是真正的会做人。

    众人嘴上客气,吃饭都去了。

    韦宝流弊是一方面,不敢得罪韦宝啊,另一方面,韦家的饭菜,就是京师最好的馆子,十两银子一桌估计也吃不上那么开胃的饭菜,酒就更是好酒。

    天地会卖的最好的几款产品,一是化工布料,便宜结实!其次就是水泥,已经逐渐打开销路,辽西这边很多大户人家都用在了建房子,院墙,院子铺地,甚至大院周围铺地。

    水泥的销路甚至到了蒙古和建奴的地盘,还有往北直隶和南边去的。

    第三名的是肥皂,第四名的是煤油灯。

    这两样大杀器有点出乎韦宝的预料,这两样都不贵,至少比他们的替代品是不贵的,而且实用方便,没有任何操作上的难度啊。

    韦宝估计,可能还是因为观念和习惯的问题吧,另外就是地域限制,大明的商品真的是不好流通。

    要不是因为自己在官场上面有起色,商品想销出辽西都困难。

    第五名的就是四特酒了。

    这是韦宝想得到的,又有点意外的,本来以为四特酒是进不了前五的,因为四特酒虽然好喝,但是定的价格有些高。

    因为这个时代没有蒸馏工艺,所以四特酒一定是这个时代最烈性的白酒。

    再配上玻璃瓶子,美轮美奂的包装一烘托,价格更得飚上去!

    而且韦宝从一开始打算走的就是高价路线。

    开始定价是三两银子一瓶酒。

    十两银子就是乡下一栋不大不小的宅院了。

    二十两银子就能在现在这个时代的京城搞一座小四合院。

    三两银子一瓶酒已经很贵了,现在在市面上更是已经卖到了六两银子开外一瓶酒。

    韦宝本来以为轮胎这种大杀器能排入前五的。

    不是轮胎,就是玻璃,都是大杀器啊。

    不过这两样表现都不佳,还是成本太高,价格下不来,虽然很多人已经知道天地会有卖这些稀罕玩意,却还是属于奢侈品范畴。

    韦宝亲自去请孙承宗,吴襄自告奋勇要陪女婿去,韦宝也不好阻拦,便和吴襄一起去了。

    孙承宗并不意外韦宝会亲自来请自己,孙承宗不太想去吃这种酒。

    这两天孙承宗的日子不好过,吃不下,谁不香甜。

    虽然孙承宗也希望韦宝获胜,希望建奴受到重创,但是看到宝军对建奴是那种碾压的实力,就让孙承宗不淡定了,甚至可以说心里酸楚难当。

    “小宝啊,为师进来身子不适,不去了,你们去玩吧。明日要议事的话,我会出来的。”孙承宗有气无力道。

    韦宝一脸尴尬,知道孙承宗大概是怎么想的,也不知道该怎么相劝,想说不去就不去吧,反正自己亲自来请过了,礼数上是做到了的。

    吴襄赶紧道:“孙大人,这是蓟辽和辽东的大喜事啊,您不出来,大家会怎么想?不想喝酒,就吃点菜,与大家说说话,心情也好一些,孙大人身子一直很硬朗,只要心情好,小病就能好得快。”

    韦宝暗暗好笑,感觉还是老丈人会说话,自己的情商和口才,其实还不如吴襄这个精明的老买卖人。

    孙承宗见推拖不过,只得叹口气道:“行吧,那等会换身衣服。其实不是身体不舒服,我是要去吃小宝的喜酒的,这一趟大胜了建奴,喜庆程度实在不亚于小宝大婚之喜。”

    韦宝笑着点头:“恩师说的是。”说着拿出奏本的副本,“恩师,这是我给朝廷报的奏本,已经发出去了,这是副本。”

    孙承宗拿过来看了看,韦宝将他的名字摆在首位,稍微让孙承宗有点意外,但是孙承宗也在意料之内,“小宝,你这是何苦,大家都知道是你的功劳,你硬要把我的名字放在最前面做什么?羞臊为师?”

    “冤枉啊,恩师,您的功劳肯定是最大的啊,您不指画,我也不会想到这个时候去打建奴啊,战机是您定的,方略您也有参与,而且您是蓟辽督师,怎么说您的功劳都是第一位。”韦宝笑道。知道孙承宗其实心里满意自己这么做,只是口头怼自己而已。

    韦宝将心比心从,相信如果自己需要从一个位置下来,也希望是风风光光的走,更何况如果与继任者关系处的很好,而继任者又是自己的弟子的话,那走的将更加不会寒酸。

    韦宝甚至暗暗下定决心,只要孙承宗在走之前,能帮自己的仕途出把力,自己一定派人用八抬大轿送孙承宗回京或者回原籍老家去,让孙承宗走的风风光光的。

    “孙大人,小宝说的不错,您的功劳绝对是最大的。这几年没有您的辛劳,蓟辽和辽东边事不会如此平安。”吴襄赔笑道。

    孙承宗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