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鹿鼎记-第7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正好推到魏忠贤身上去。

    “没有,咱家从未有对陛下说过这方面的事,大明有哪些个爵位,咱家自己也不是很搞的清楚。”魏忠贤道。

    魏忠贤也有些奇怪,陛下今天有点反常啊?

    到底是谁对陛下说过爵位的事儿?

    没有人知道,因为是客巴巴偶然对皇帝说过几句。

    客巴巴之所以偶然说过几句,其实是想给儿子讨要个爵位。

    这下没想到歪打正着,无形当中成就了韦宝。

    王体乾点了点头。

    “估计是客夫人吧。”魏忠贤叹口气,笑道:“记得她跟我提过一次,可能想给她儿子弄个爵位。”

    王体乾笑了笑,没有说什么。

    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也想弄个爵位。

    在原本的历史中,天启六年,1626年袁崇焕宁远大捷,论功崇焕反遭斥逐,因魏忠贤之势,封良卿肃宁伯,予诰券,加赐庄田一千顷。后进封肃宁侯。是年十月,朝廷兴修三殿告成,太监李永贞上奏魏忠贤有功,进爵上公,良卿亦封宁国公,加太师。

    现在是1625年的深秋,这个时候的魏忠贤还没有那么疯狂,等到了1626年,一手遮天的魏忠贤什么都干的出来,包括给侄子在爵位上连升三级,从伯爵一下干到公爵!

    这次如果立下大功的不是韦宝,而是魏良卿,以斩杀建奴上万人这么大的功劳,公爵是基本款了。

    魏忠贤和王体乾到了内阁办公的大院。

    这段时间,内阁的人员有些变化。

    顾秉谦仍然是首辅,次辅朱延禧走人了,在杨涟左光斗的案子中受到了牵连。

    阉党大臣魏广微仍然在。

    东林党大臣周如磐和朱延禧一样,也走人了。

    阉党大臣黄立极仍然在。

    东林党大臣丁绍轼是唯一留在内阁的东林党大臣。

    阉党大臣冯铨仍然在。

    等于就是去掉了朱延禧和周如磐,还剩下顾秉谦、魏广微、黄立极、冯铨和丁绍轼五人。

    丁绍轼现在是唯一的东林党大臣,有点孤掌难鸣。

    所以,魏忠贤其实根本就不需要去和内阁通什么气,内阁已经等于是阉党一家独大。

    但是把东林党所有大臣都赶出内阁也是不可能的。

    只要朝廷中有东林党的势力存在,内阁就需要有东林党大臣。

    需要一个发言人。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大明体制具备了一定现代议会制度的雏形,是非常先进的。

    就算是韦宝,韦宝清理了言官衙门,清理了都察院和大理寺,韦宝也没有办法清除所有东林党的存在。

    魏忠贤想让丁绍轼充当阻挡韦宝提出的四个条件的那个人,至少阻挡吴襄升任山海关总兵!

    魏忠贤猜想,丁绍轼肯定会这么做。

    王体乾首先将陛下的意思说了,并且详细说了奖励韦宝的四个方面。

    顾秉谦、魏广微、黄立极和冯铨看了看魏忠贤,又互相看了看,都在揣摩是啥意思?

    他们知道皇帝恩宠韦宝,韦宝与魏公公的关系似乎也很亲近!

    这就不用发话了吧?照办不就是了吗?

    虽然赏拔的有点稍显夸张,但是凭韦宝这趟立了这么大的功劳,也不是说不过去啊。

    魏忠贤对众人道:“怎么?这次内阁看法如此一致?大家都觉得可行?”

    魏忠贤本来想直接问丁绍轼,不过忍住了,只是看了眼丁绍轼。

    丁绍轼脑子飞快转动,盘算韦宝升迁,韦宝的岳父出任山海关总兵,韦宝封爵,皇帝给韦宝主持婚事,认韦宝小妾为皇妹这几件事对朝廷的影响,对东林党的影响。

    其实带了立场的话,东林党人的朝廷就是和东林党分不开的,阉党的朝廷是阉党分不开的,这等于是一码事。

    丁绍轼到现在为止也闹不清楚这个韦宝到底属于哪头的,韦宝得到过朱延禧老大人的提拔,又是孙承宗的弟子,而且这次孙承宗也上奏本为韦宝请功,丁绍轼已经看过奏本了。

    还有,韦宝救过杨涟左光斗,并且将杨涟的女儿,熊廷弼的女儿留在了身边,还有一帮东林党言官的子弟,都是因为韦宝的关系才得以保全。

    说韦宝是东林党可能都说的过去。

    但是如果韦宝是东林党,就不可能在魏忠贤手里一路飞升,入仕才刚刚半年,已经从一个七品官,升迁到了正四品,并且才只有十五岁,这些都是很不合乎常理的,也是大明历史上闻所未闻的事情。

    说韦宝和阉党没关系,鬼都不信。

    所以,丁绍轼认为韦宝很有可能就是一个风吹两面倒的投机品,中立派偏阉党成员的这么一个人。

    可以看出大半个阉党的人,至少肯定已经是一只脚跨入了魏忠贤门第的人。

    这样的人权势过大,魏忠贤不是更要一手遮天了?

    但是韦宝取得的战绩是实打实的,人头都送入京师了,不存在虚假的可能,再说如果是假的,蓟辽、辽西、辽东所有的将领和官员,难道一起作假?

    难道孙承宗也跟着弄虚作假?

    顾秉谦、魏广微、黄立极、冯铨相互之间又看了看。

    丁绍轼始终低垂着脑袋,看着眼前的地面,一副走神模样。

    丁绍轼绝对不是怕了魏忠贤,他现在作为东林党大员,一个人在内阁孤身奋战,若是怕了魏忠贤,早就选择告老还乡了。

    “九千岁到底啥意思?”魏广微轻声问黄立极和冯铨。

    黄立极没说话,冯铨轻声道:“估计不是问咱们的。”说着对丁绍轼努了努嘴,意思是问丁绍轼的。

    魏广微和黄立极恍然大悟,也觉得应该是这样。

    “王公公,这几条都是陛下自己提出来的?还是韦宝向陛下请求的?”黄立极问王体乾。

    王体乾看了眼魏忠贤,不知道该如何说。

    “都是陛下自己的意思。”魏忠贤代王体乾回答道。

    几个人哦了一声,却都不信,陛下怎么可能知道韦宝要娶小妾的事儿?明星是韦宝先求,陛下再顺水推舟答应嘛。

    黄立极之所以这么问,只是想弄清楚,哪些是韦宝主动求的,哪些是陛下主动要给的。

    丁绍轼还在想孙承宗上的奏本。

    孙承宗虽然不是东林党,但是不管是东林党的人,还是中立派官员,还是阉党,其实都挺敬重孙承宗的为人,知道孙承宗不会搞夸大冒功这一套。

    既然有这么大的功劳,升官是顺理成章的,其他三条就太夸张了。

    再大的功劳,也没有到十五岁的人就封爵的地步吧?

    封了爵位的话,那就不是几品官的问题了,最低阶的伯爵,在官位上与一二品大员也是无异的。
………………………………

【0877 郁闷的魏忠贤】

    但这趟是皇帝亲自发话,最让丁绍轼警惕的是,魏忠贤居然会亲自到内阁来询问大家的意思、

    丁绍轼知道,现在内阁就自己一个东林人,其他人都是魏忠贤的狗,魏忠贤想怎么样,派小太监传句话便是了,没有必要走这一趟。

    这不由让丁绍轼警惕,感觉魏忠贤有拿自己当枪使,让自己阻挠韦宝升迁的意思。

    所以,综合了这么多因素,丁绍轼决定不说话!

    魏忠贤呵呵一笑:“今天真是怪了,大家都没不同看法吗?都说一说嘛。明日陛下会亲自主持朝会,届时会宣布,如果内阁的大学士们都没有旁的看法,明日得遵从陛下的意思,不要在朝会上再出反对声音,你们都知道,陛下最烦的就是朝会吵个不休。”

    顾秉谦、魏广微、黄立极、冯铨和丁绍轼几个人仍然没人说话。

    王体乾有点不耐烦,觉得大家都默认了,就这样呗。

    王体乾其实已经看出来,魏忠贤不想让韦宝获得太大权势,至少不想让吴襄出任山海关总兵。

    “好吧,既然大家都没说的,王公公,还烦劳你回禀陛下一声吧。”魏忠贤道:“我本来你们会认为一个十五岁的人封爵,还要陛下主持他小妾的婚事,还要陛下认他小妾为皇妹,还有,吴襄是韦宝的岳父,你们该知道吧?我以为你们会对这些事有些看法呢。”

    这回顾秉谦、魏广微、黄立极、冯铨和丁绍轼几个人都听出味道来了。

    感情魏忠贤的确是想煽动反对韦宝权势扩大的声音起来啊,他魏忠贤似乎自己又不太好开口,想让他们说话。

    “九千岁,封爵一事,的确非同小可,韦大人立下了如此大功,升赏一级,两级的都说得过去,封爵有点过了吧?吴襄出任山海关总兵一事,也需要兵部的人再多多斟酌,不急于定下来,毕竟山海关是天下第一关,大明的门户,位置太过重要,必须慎重起见。至于陛下给一个大臣的小妾主持婚事,还要认大臣的小妾为皇妹,这也有些过于恩宠了吧?若是此例一开,以后陛下不得忙死?韦宝还只是个四品官,一品、二品、三品的在京官员都至少数百人,往后谁娶小妾都按照这个章程办的话,那不是把朝廷,把陛下当成什么了?”顾秉谦赶紧顺着魏忠贤的意思道。

    “对,是有些太过了,韦大人这趟功劳虽然极大,但是升赏个一级,他的正四品升为从三品,就已经很不错了,大明可从未听说十五岁的年纪就进入三品官行列的啊,已经很恩宠了。至于吴襄出任山海关总兵,我也赞同首辅大人的意思,此事需从长计议,不能把升赏韦宝与兵家重地的将领任命混为一谈。韦大人封爵一事,也需从长计议,韦大人功绩再大,毕竟年轻,以后还有的是机会嘛,一次升赏太过隆重,不是让韦大人今后升赏的空间小了嘛。至于韦大人的小妾,此事就不必议了吧?”魏广微笑着摇头,他顺着顾秉谦的话,又说了一遍,只是更加圆滑了一些。

    黄立极和冯铨马上附和,也是这么一个意思。

    丁绍轼仍然不吭声,似乎已经打定了主意,不搀和这事了。

    因为丁绍轼暂时看不出来这事对朝廷,对东林党有什么影响,丁绍轼甚至不希望韦宝这活阎王回京师来,最好永远在辽东边关。

    本来东林党的手就很少升到辽东那么远,蓟辽和辽东掌权的多为本地将领,以前与阉党起争执,多数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其实阉党也不是很在意辽东的防务,否则,辽东也不会出现那么多‘有个性’的将帅。

    “依着咱家看,韦大人年纪虽轻,升任正三品,也无不可,毕竟如此大的功劳,不但是韦大人的荣耀,更是大明的荣耀,陛下的荣耀,就是在太祖皇帝和成祖皇帝手里,咱大明也没有取得如此经天纬地的战绩嘛。封爵也无不可,陛下起了兴致,总不便败了陛下的兴致。至于韦大人娶小妾,还要让陛下给他亲自主婚,还想让陛下认他的小妾为皇妹,这是有些恃宠而骄了,不过,这主要是陛下与韦大人之间的感情,我们也不便过多议论,我觉得这点可以让朝臣们议一议。”魏忠贤一副闲话家常的意思。

    这一回,顾秉谦、魏广微、黄立极、冯铨和丁绍轼算是完全听明白了魏忠贤的意思了。

    魏忠贤支持韦宝升任正三品,支持韦宝封爵,这两条是铁定的。

    魏忠贤觉得韦宝小妾的事情需要再议,或者说是态度模糊,可有可无。

    估计是想看看朝臣们的反应大不大,如果没啥人为这个事情反对,估计就过了。

    魏忠贤不支持吴襄出任山海关总兵!

    在顾秉谦、魏广微、黄立极、冯铨和丁绍轼几个人看来,最不需要议的可能就是这事,吴襄是辽西世家大户,世世代代吃辽西辽东的军饷过日子,是地头蛇,人家蓟辽和辽东、辽西的本地将领都不反对就得了呗,朝廷不向来是这样嘛?这事你司礼监起个什么劲儿?

    吴襄当了山海关总兵,妨碍你魏公公敛财了?

    “嗯,我也这么看,韦大人人虽然年轻,但是才干卓越!人才难得,本来就是陛下重点扶持的大臣,此次又立下这么大的功劳,升任正三品,封爵,都是顺理成章的嘛,相信不会有什么人反对,谁敢反对,让他们去辽东打建奴去。”顾秉谦笑道。

    魏广微、黄立极、冯铨和丁绍轼不由暗暗鄙视,心说你这个首辅,完全就是魏忠贤的跟屁虫啊,人家说什么你就说什么,没见过嘴脸变化像你这么快的人!

    魏忠贤笑道:“首辅大人的话,与陛下的话不谋而合,陛下好像也是这么说的,是不是,王公公?”

    王体乾笑道:“不错,陛下也说谁要是不服,就去关外打建奴去。”

    顾秉谦笑道:“老臣可不敢与陛下相提并论,凑巧与陛下想的一样,不胜荣幸。至于韦大人娶小妾,让陛下主持婚事嘛,我觉得也不是不可,既然陛下喜欢,恩宠韦大人,偶尔破例,也不算什么嘛。但是最好说明只此一次,而且全是看在韦大人这趟立大功的份上,这样,下回别人也就不好有样学样了。认韦大人的小妾为皇妹,这稍微有些过了。大明好像除了太祖爷收了不少义子,还没有听说过皇帝收义妹的吧?这一条,主要是没有祖制可循。至于吴襄出任山海关总兵,据我所知,吴襄入仕时日尚短,也缺乏战功,如果这趟韦宝的战功,都说成是他老丈人的战功,或者两个人平分战功,那不成了分猪肉做买卖了嘛,所以,这事先缓一缓,让兵部和蓟辽督师府再多斟酌斟酌吧。”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收养义子20多个。

    李文忠,沐英,何文辉徐司马,平安,知道名字的还有朱文刚、柴舍、朱文逊、金刚奴、真章等人。

    朱文刚和真章随同耿再成镇守处州,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当地发生叛乱,文刚与再成均战死。金刚奴镇守过衢州,朱文逊在太平战死。

    朱元璋收养的义子,都是没有成年的;大多是孤儿。

    也有父母在世的,大多数非亲非故,是邂逅相遇而收留的,都改为朱姓。

    这些小孩在元璋家中生活,受马皇后照料。

    朱元璋见到的孤儿多了,收养沐英等人,是看到他们“材勇”资质,认为有培养前途,才特别垂青的。

    而在其养子有了功名后,朱元璋就让他们独立生活,恢复原姓。

    在复姓时,朱元璋要说明收养真相。

    如对沐英,朱元璋问:朱文英,你究竟是谁的儿子?

    沐英回答是皇上的孩子。

    朱元璋反复地问,沐英就是这一句话,随后朱元璋才说明他的来历。

    沐英感动得哭了,说“沐陛下母后圣恩如天地”,朱元璋因这句话,赐他姓沐,从文英名中取一字叫“英”,这就是沐英姓名的由来。

    赵金凤父母都是普通老百姓,实在是没啥道理被皇帝认为义妹。

    魏忠贤点头:“首辅大人的话,老成谋国,你们几位大学士都是这个意思吗?”

    魏广微、黄立极、冯铨都点了头。

    “丁大人,你觉得怎么样?”魏忠贤见丁绍轼始终没反应,只能直接问。

    丁绍轼犹豫了一下道:“陛下认韦宝的小妾为义妹,我也觉得不妥,但这是陛下的私事,主要看陛下自己的意思吧,若是说看在韦宝立了这么大的功劳,而韦宝又恳求陛下的情况下,破例加恩,也无不可。至于吴襄升任山海关总兵,既然韦宝在奏本上说,兵马都是吴襄在山海卫卫所练的兵马,并且吴襄亲自指挥作战才取得大捷,功劳至少有吴襄一半,以这么大的功绩,吴襄升任山海关总兵,也说得过去。所以,我没意见。”

    魏忠贤闻言不觉有气,本来是想拿丁绍轼当枪使的,现在倒好,丁绍轼完全做了好人了!?

    魏忠贤知道韦宝耳目通天,这事以后若是让韦宝知道,还不恨死了自己?

    魏忠贤知道韦宝和东林党是没有什么关联的,更不可能向东林党贿赂。

    自己收了银子却不帮着办事,倒是东林党,没有收银子,反而替韦宝说话,这不是显得东林党大公无私,不拘一格恩赏人才吗?

    魏忠贤本来是想让阁臣们现在就去求见皇帝,反对吴襄出任山海关总兵一事的,现在被丁绍轼这么一搞,魏忠贤也没有什么兴致了。

    吴襄当不当总兵,其实在魏忠贤看来也真的不打紧,魏忠贤不相信边军敢造反,而且吴家和韦家都有银子,吴家和韦家把持边军的主力军权,对大明财政肯定没坏处。

    “首辅大人,要不然,你和王公公去见一见陛下,把你们内阁几位阁臣的意思对陛下说了吧。”魏忠贤遂对顾秉谦道。

    顾秉谦有点为难了,顾秉谦也没有想到丁绍轼这回居然都没意见?

    顾秉谦也没有少得韦宝的好处也是不想当这个恶人,实在搞不懂魏忠贤现在到底是什么意思。

    吴襄要出任山海关总兵就让他当呗,皇帝愿意认韦宝的小妾为义妹的话,就让皇帝认呗,没有先例,开先例不就是了嘛,凡事不都有个开头。

    “九千岁,我该如何说?”顾秉谦将魏忠贤请到了一旁接受指示。

    顾秉谦感觉魏忠贤似乎现在脑子也有些糊涂。

    “算了,不必说了!你们都赞成陛下的主意便是了。”魏忠贤没好气道。感觉一帮窝囊废手下,什么都听他的,没有半点主意,很窝火!

    搞了半天,东林党不反对韦宝升迁,倒成了他一个人阻挠韦宝了,想到那一百万两纹银,魏忠贤不忍心了。

    顾秉谦见魏忠贤好端端的发怒,差点没有吓得晕倒,不知道自己又怎么惹得九千岁不高兴了,诺诺连声,什么都不敢说。

    魏忠贤觉得自己语气不太好,叹口气道:“就这样吧,韦宝的四条,你们内阁既然都赞成,直接让王公公回禀陛下便可!”

    顾秉谦闻言大喜,他也不想没事去烦皇帝,更何况皇帝自己拿主意的事情并不多,连忙称是。

    魏忠贤遂招呼王体乾走人了。

    魏忠贤一走,魏广微、黄立极、冯铨急忙拉着顾秉谦问怎么回事。

    顾秉谦把魏忠贤的意思说了,几个人都很奇怪,也搞不清楚魏公公究竟想干嘛。

    不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几个人平时也没有少收韦宝的银子,觉得东林党都不反对了,他们更没有必要反对,都觉得很舒心。

    最郁闷的要数魏忠贤,与王体乾回去的路上,再不说话。

    魏忠贤郁闷的是,感觉韦宝的崛起似乎势不可挡了,不但自己底下的人都似乎与韦宝的关系很好,陛下对韦宝宠爱有加。

    而且韦宝其实不靠自己,在朝廷中也有强大的靠山。


………………………………

【0878 很容易就都办妥了】

    现在居然连东林党似乎也与韦宝关系很好,再加上韦宝还有个当英国公的实力派老丈人呢!

    似乎,大明朝廷方方面面都是韦宝一边的了!

    魏忠贤不喜欢这种无法掌控的感觉。

    魏忠贤觉得自己完全无法控制韦宝,自己和韦宝似乎只是买卖关系。

    韦宝是要靠自己升迁,但自己不是韦宝唯一的路子。

    至于操控韦宝的生死,更不可能,要杀韦宝,除非先杀张维贤,否则英国公府一定与自己拼个头破血流,那可吃不消。

    若是韦宝手里没有军权,魏忠贤不会对韦宝这么防备,现在不由有些后悔调韦宝去辽东了!

    韦宝在北直隶,在山东搞的有声有色,办起了海防总督衙门,替代了原先的漕运总督衙门,并且使得海防总督衙门权力大增,一跃成为比肩蓟辽督师府的重要实权衙门,并且是统兵的衙门。

    现在韦宝又似乎在蓟辽督师府和海防总督衙门都混的风生水起,并且把权力都抓在了手里!

    这等于整个北方的兵马,有一大半被韦宝一个人握在手中了,这如何不让魏忠贤提防?

    “不行,得尽快把韦宝调回京师!给他安排给闲差,韦宝此人能力太强,走哪儿就在哪儿揽权。”魏忠贤忽然对王体乾道:“王公公,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魏忠贤其实能商量事情的人不多,客巴巴算一个,王体乾也算一个。

    虽然和王体乾也只是合作关系,并不是从属关系,但是魏忠贤对王体乾还是很信任的。

    “这太容易了,韦宝若是得了正三品官阶,大明哪儿都随便派。厂公若是觉得韦宝碍眼,可以发他到偏远省份当个参政不就行了?上面有巡抚,有布政使压着,手里既没有兵权,又没有人事权。”王体乾顺着魏忠贤的话出主意道:“放回京师更加麻烦,韦宝在京师已经有了一定的根基,与厂公底下的人关系又那么好,刚才厂公没看出来吗?那些内阁的人,都向着韦宝呢。”

    魏忠贤没想到王体乾比他还狠,叹口气道:“直接发到偏远省份?不容易啰,咱家可以这么做,只怕陛下和韦宝的老丈人英国公也不肯,你想,英国公能容忍女婿女儿去穷乡僻壤吃苦吗?”

    “那就让韦宝在辽东待着吧?”王体乾笑道:“有本事的人哪个不爱揽权的?他韦宝若是真的有本事把蓟辽一块搞好,要是能把建奴给灭了的话,依我说,这可省了厂公的大烦恼了,给韦宝一个蓟辽督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