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明副榜举人-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这种情况下,鞑子抵挡不住,纷纷后退,纷纷投降,最先是绿营兵马,接着是那些陷入绝境的汉军旗人。
虽然知道多铎将会率领骑兵反击,但义勇军战力实在太强悍了,在绿营不断投降与被消灭之后,双方力量差距更加悬殊,大家根本没有办法抵挡。
岳乐咬牙切齿的坚持着,看到义勇军杀近,有的时候竟然率领亲兵杀出,如此方力保中军大帐不被夺取,但即便如此,大军还在风雨中飘摇。
………………………………
本书主角如何对付骑兵
骑兵,被称为战争之王,是古代战争中最强大的兵种,可以说得骑兵者得天下。历史上,游牧民族屡屡入侵中原,其最大的依仗就是强大的骑兵。中原的步兵在游牧民族骑兵面前总是被压着打,特别是宋朝时期,宋朝精锐的步兵被金国骑兵虐的找不着北。那么步兵真的对付不了骑兵?答案是否定的。
1、首先是地形,就像现代坦克装甲部队在平原上陆战之王一样,如果在山区丘陵地带,在水乡密布地带,由于地形严重限值其骑兵机动性,不能像平原上那样快速奔驰,若在这种地形遭到对方精锐步兵,战场局势完全可以逆转。
在南宋初年,兀术南寇,赵宋王朝令人水灌农田,限制骑兵经过,就一度起到很好效果。
在本书中,主角多次选择在丘陵地带,水乡泽国与鞑子骑兵决战,如此方占得先机。
2、步兵结成车阵,与其对抗。骑兵最怕的是步兵的车阵,其中以刘裕的却月阵最为经典。刘裕用“却月阵”以2千步兵大破北魏3万精锐骑兵,成为步打骑的经典战例。汉代名将李陵也曾用战车方阵少胜多打败了匈奴骑兵。
3、第三,通过弓弩密集射击,如此虽然可以大量杀伤对方,但从有了马蹬之后骑兵机动能力大增,很多精锐骑兵能够在马背上自由骑射,有了很大反击能力。
面对弓弩密集射击,当然可以挫败小股骑兵,或者挫败大股意志力不强的骑兵。
但如果对方亡命冲杀过来,只要贴身近战,如此必败无疑。
如此看来,弓弩要对付骑兵,除了弓弩本身之外,还需要其他掩护兵种,还需要车阵或者地形掩护。
结合这些特点,本书都有采用。
1、在北伐中原之前,与鞑子骑兵交战的地方躲在丘陵地带,或者水乡泽国,通过地形大大限值骑兵机动性。
2、各部大量装备独轮车、二轮马车、四轮马车等战车,面对鞑子骑兵,结合地形结合成一个个空心方阵,与对方周旋。
3、军队大量装备火枪,弓弩,由于主角逐渐使用自生鸟铳(燧发枪),再加上配备铳刺(原始)刺刀,火枪比率早已经超过七成,而剩余三成也有一小部分配备弓弩,远射兵器大增。
4、军队长期训练。作为现代人当然指导训练的重要性,一直训练有素的军队可以在正面击败十倍的乌合之众。
虽然军中骑兵不多,完全可以作为蓝军演练其他各部如何面对对付骑兵,通过长期演练,大家面对骑兵不再毫无准备,也减少心理面恐惧。
5、中国传统历史上虽然多有组建方阵的传统,但方阵规模太大,如孙承宗的需要三千人,戚继光的车营也有两千七百人,本书多以营为单位,依靠地形结成小的方阵(这样可以三面布防,甚至两面布防)。
面对鞑子骑兵,这些小的方阵散落在敌阵之中,如同鹅卵石,相互配合,对方也难以啃下。
战场上即便少数方阵被攻破,但可以迅速撤往左近形成新的方阵,而不会出现崩溃局面。
………………………………
第257章 骑兵侧击
太阳逐渐向西行走,就在岳乐感到绝望的时候,多铎率领一万鞑子骑兵兵分两路杀了出来。
战马奔跑在地上,尘土飞扬,声音非常之大,远在数里之外就尘土飞扬,马蹄声充盈大脑。
清军骑兵刚刚出动,山顶望楼车就发现,杨轩举着望远镜仔细看了看,虽然内心颇为紧张,但还是故作轻松,笑着对众人说道:“各位,虽然现在是斜阳,太阳不怎么大,但鞑子骑兵还是颇为难受的。
现在多铎孤注一掷,全力反击,胜败可以说就在此一役。
令如果本王所料不错的话,鞑子骑兵主力应该在北路。”
参谋迅速在前面沙盘上做好标识,通过简单估算,与杨轩判断一致。
随着鞑子骑兵可能加入,前线局势再次逆转,刚刚正对城外清军穷追猛打的义勇军各部再次调整阵形,以应对可能变化。
防守北面的郭崇烈第3镇迅速与曹勋的第9镇取得联系,双方结成鸳鸯阵,控制各个隘口,以阻挡鞑子骑兵的冲锋。
正面进攻的刘文秀第13镇、刘惟明第6镇、李来亨独立协则喊杀声阵阵,向城外清军绿营阵地穷追猛打,以获得战场局部优势。
而在后方,杨轩则迅速下达各种质量,护卫镇、靳统武第7镇、骑兵协、炮标、水军全部进入战备状态。
由于南面接近大江不利于清军鞑子骑兵集结,满蒙八旗从北面杀来,但令多铎最感到头痛的是义勇军火炮。
骑兵冲势,最猛烈的当属骑兵密集波浪式冲锋,在平原之上满蒙八旗常常分散为5个横队,巴牙喇营在前,骁骑营在后,迎面杀来。
面对鞑子骑兵波浪式冲锋,一般兵马常常为战先溃,大家惊慌逃窜,然后在追击战中成为骑兵马刀亡灵。
若对方阵形未乱,冲锋未果,鞑子骑兵常常利用自己机动优势向两翼流动,将正面空间留给步兵。
与蒙古骑兵不同,满洲鞑子有步军编制,这些人多穿着厚棉甲冲锋陷阵,而被后世一些研究者认为为满洲重步兵。
根据康熙《大清会典》卷八一载:京旗满洲佐领,设前锋2名,亲军2名,护军17名,拨什库(领催)6名,马兵(马甲,又称骁骑)40名,步兵拨什库(步军领催)2名,步兵(步甲,又称步军)18名,铁匠2名。
如此一牛录满洲八旗,共有兵马90人,其中战兵最多80人,除了前锋营亲军营归皇帝直辖之外,各旗旗主亲率护军营(巴牙喇营),以及归各牛录统辖的40人骁骑营、与18人步军。
在冷兵器时代,若非事先构筑稳固营寨很难抵御铁骑的冲势。
在战场上,铁骑冲势锐不可当,但主要存在三大弊端:
首先需要平原地带,步兵利于山地丘陵作战,骑兵则在平原上为陆战之王,只有在平原之上,才可能发挥骑兵快速机动优势,而山地厮杀骑兵难以有效展开,行动受限,其战力大打折扣
义勇军成立以来,在顺庆之战能够获胜,主要因为地形之利,丘陵地形限值了对方骑兵发挥。
其次,骑兵需要在数百米外排列成密集阵形,然后在两百步开外再打马冲锋。
如果距离太远,战马跑动太久马力难以为继,如果太近,战马没有冲刺起来。
如此骑兵常常由远及近慢慢压过来,然后在两百步开外突然发力,利用战马的优势冲杀对方阵形。
最后,需要形成密集阵形,面对排列完成的步兵阵形,如果不形成密集阵形冲锋,如果三五骑兵撞墙式冲锋,双方还未交战,常常死于远攻兵器之中(弓弩,火炮)
但猇亭地处长江以北,为丘陵地形,虽然不像山地那样山峦叠起,但也山坡众多,骑兵难以大规模集结,更难以形成大规模集团冲锋。
为了冲破义勇军阵形,常常以一个甲喇为单位,骁骑营在前,步军在后,沿着各个隘口冲过来之后,在数百米外重新排列队形之后,发动密集冲锋。
看到鞑子铁骑漫山遍野杀来,现在正通过各条山路汇合杀奔而来的时候,在各个将官高声喊叫下,大家正有条不絮的完成临阵准备。
大家多利用山道地形,或者借助军中马车、推车构筑一道工事,现在看到鞑子骑兵冲过隘口冲出之后,为延缓对方冲势,各营火炮率先开火。
除了各营装备虎蹲炮,各标装配大号佛朗机炮之外,还有临时分派到各镇的2斤炮。
2斤炮射程超过一公里,虽然在这么远的距离打不准,但在三五百米之外,精度还是有把握的。
看到鞑子铁骑冲出隘口杀过来,担心对方连续波浪性冲锋,配备给第3镇的2斤炮营率先开火。
在后世火炮最大作用当然是封锁各个隘口,但古代火炮威力较少,精度也不高,要想封锁各个隘口难上加难。
困难并不等于不做,而且大家迅速发现其中奥妙,冲出隘口之后满蒙鞑子延绵不绝,声势颇大,但只要集中三五门火炮对着隘口一阵猛轰,铁球若砸中人马毫无生还之理,即便砸不中人马,若砸中周围山石飞溅,也常常延缓对方骑兵冲势。
战场之上除了杀敌立功之外,就是要破坏对方冲势。
被铁球砸中倒在血泊之中战马,被飞溅碎石所杀的人马常常成为后面骑兵的累赘,受其影响,鞑子骑兵冲势常常延缓下来。
冲势被破坏的鞑子骑兵要想重新获得战场优势,除了重新集合组成之外,面对结阵防守的步兵威胁大减。
如此刚刚交战,鞑子主力在两三个山口为炮火所阻,难以有效集结与冲锋,而在其他各个山道情况也没有好转。
鞑子骑兵刚刚冲出山道,结营固守的义勇军火炮全开,除了各标的佛朗机炮,各营的虎蹲炮,最头痛的是火箭筒。
为防备鞑子铁骑近距离密集冲锋,第3镇、第9镇各营临时配备了三辆一窝蜂,当鞑子铁骑冲破重重阻扰杀到近前之际,面对密集冲杀过来的鞑子铁骑,各营常常推出一窝蜂。
一窝蜂是一种火箭筒兵器,每个竹筒内有50余枚火箭,一个营配备6门火箭筒,同时发射,声势也颇为惊人。
看到鞑子铁骑冲过一道道火力网杀来,约在一百五十步开外,冲在最前面的鞑子铁骑仿佛发现机会,大家一边取下弓弩,长矛,一边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
为了震慑对方,鞑子铁骑常常临阵三吼,希冀通过吼声在声势上压住对方,以抢得先机。
就在鞑子骑手刚刚发出一阵吼声的时候,对面山坡上也发出一阵阵吼声,对方人多势众,现在已经排成阵形躲在车阵后面,声势显然盖过鞑子铁骑的怒吼声。
在整个作战体系之中,第3镇作为预备队承担防备北面鞑子铁骑的作用,自战役发起以来就在北翼布防,控制要隘,挖掘工事,设置车阵,以保卫正面进攻各部的安全。
与这个时代其他部队不同,义勇军讲究虚实结合,在战场上一部分部队隐蔽行踪。
这个时代人烟稀小,再加上猇亭附近丘陵密布,山峦叠起,到处都是树林为大军提供绝佳的藏身场所。
如此鞑子铁骑冲势之前,远远望去前面不过三五百人,人数不太多,但实际上更多人藏在隐蔽之处难以发现行踪。
现在看到鞑子铁骑杀到,守卫各个隘口的义勇军相继杀出,大家通过高声呐喊震慑对方,以求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前面马蹄声阵阵,战马嘶鸣,高声呐喊虽然可以震慑住前面的鞑子铁骑,但后面的则听不到。
但没有关系,接下来火箭攻击完全是异常考验。
一道道火光腾空而起,然后天雨散花般落下,落在鞑子铁骑身后,形成一个巨大的打击网,杀伤对方。
这是古代令人生畏的火箭雨,在火炮还未大规模应用之前,强弓劲弩,连弩等为骑兵的噩梦,现在看到前面火箭如雨点般落下,正打马狂奔的鞑子铁骑显然受到影响,大家纷纷勒紧马缰惊恐的躲避。
一阵慌乱之后,大家重新打马向前狂奔,但显然鞑子铁骑的冲势被破坏,冲在前面的少数鞑子铁骑难以形成令人窒息的密集冲锋,威力大减。
面对躲在车阵、山岗后面的义勇军火枪兵,虽然少数铁骑躲过火枪射击冲入阵中,但由于人数太少难以产生压迫感,冲入阵中的鞑子铁骑无一例外的被优势步兵围攻。
看到后方铁骑难以为继,更多人选择一边射箭,一边打马狂奔,而不是不顾生死的撞阵,但战马之上骑射颇为不易没有多大准星,难以对对方造成有效伤亡。
但即便在双方互射过程中,义勇军火枪手弓弩手众多,鞑子铁骑也难以找到什么便宜。
而义勇军各营则以占据各个山头居险防守,各营迅速的将虎蹲炮对准冲来的鞑子轰击,一个个火球如雨点般的落在人群之中,将一匹匹战马炸翻在地,令后来冲来的骑手不得不提起马缰,以避免马匹受伤。
冲在100米的时候,前面出现一阵阵火光,在靠近隘口的各个小山坡后面,数百名枪手纷纷开火,利用燧发枪射程优势对准冲过来的马匹,不断射杀冲过来的马匹。俗话说射人先射马,马匹体积庞大,被燧发枪击中,因为剧烈疼痛不是上下跳动,就是硬生生的被摔落在马背下面。
而到80米的时候,骑手一个个取下箭筒里面的箭镞,准备搭弓就射,但因为燧发枪攻击前面出现一阵阵火团烟雾,通过火团烟雾非常难以准确瞄准,只有盲目的射出箭镞,但刀车、二轮马车阵后面早已经竖起藤牌,盾牌,效果颇为有限。
一些人冲到二轮马车、刀车阵地前面,一枚枚震天雷如雨点般的扔过来,炸死炸伤众人。
………………………………
第258章 步骑近战
面对鞑子铁骑侧面进攻,义勇军躲在由刀车、二轮车等战车组成的车阵,利用佛朗机炮、虎蹲炮、一窝蜂火箭、自生鸟铳、鸟铳、弓弩进行反击。
但骑兵来去如风,快速机动,要想打死奔驰在战马的鞑子骑兵,也非常不容易。
现在鞑子骑兵跃越过重重困难杀到跟前。
那些躲过虎蹲炮、燧发枪攻击的冲到刀车、二轮马车阵前,但前面出现一支支狼筅,在藤牌手保护下通过长约两丈的狼筅捅向冲过来的鞑子。
有少数幸运者慌忙提起马缰,有的更是一跃而过,跳入阵中,但三五个刀斧手、长枪手、镗把手迅速的围上去,然后前后左右的砍杀,砍马腿的砍马腿,砍马上骑士的砍马上骑士,不一而举。
随着短兵相接,虎蹲炮手迅速的调整攻击目标,将炮口对准人群密集之处,连续不断的开炮
在其身边的那些掷弹手也纷纷将震天雷扔进马群之中,人仰马嘶,被炸死炸伤的甚多。而燧发枪手则不断开枪射击,射向杀入阵中的鞑子骑兵,射向阵地外的鞑子骑兵。
突击阵地让鞑子骑兵死伤甚重,但即便这样,由于布防时间紧迫,再加上鞑子颇为狡诈,义勇军还是有多个关隘被突破。
与别的人练兵不同,杨轩颇为重视实兵对抗演习,特别是在前年大败豪格入川兵马之后,感到真正畏惧的就是鞑子的满蒙骑兵,如此更是加强了步骑演练,如此各个小队都还是直到一些对抗骑兵的技巧。
面对少量杀入阵中的鞑子骑兵,对方也不慌张,更不像其他步兵一样面对冲杀过来的骑兵全军溃散。
看到鞑子骑兵杀入,前后不过两骑而已,三莽子一点也不显得慌乱,挥舞着大刀带着两个狼筅手站在正前面,大家拼命挥动着长约两丈半的狼筅以挡住骑兵冲势。
连人带马超过一千斤,狼筅手虽然身强力壮的,但战马冲过来冲势太大,旁边使狼筅的那个黑大个还是抵挡不住,大叫一声连退数步。
但也因为黑大个拼命抵挡,也让战马冲势缓下来,而趁此机会,左边那个狼筅手退后两步,与黑大个一道重新组成防线,而三莽子更站在前面挥舞着手中长矛拦住冲过来的鞑子骑兵。
大手勒紧马缰冲了两次,但还是没有成功,眼见正面不成鞑子骑手想从左边冲过来,但狼筅足足有两丈半,要想摆脱狼筅攻击也不是那么容易。
除此之外,左侧黎胖子带领两个兵丁迎上去,一个人高举着藤牌,左挡右遮的,挡住鞑子的长矛,而黎胖子则挥舞着手中的镗钯,作势砸向马匹。
鞑子骑手显然受到惊吓,正准备勒紧马缰准备逃走,突然从右边杀出一个人,恶狠狠的挥舞着半米长的砍马刀手起刀落,一刀砍在战马的后腿上面。
由于是特制砍马刀,十分锋利,一刀下去马腿被砍断一半,战马根本支撑不住顺势倒在地上,马背上骑士也摔在一边。
还没有等骑手从地上爬起来,两个兵丁冲过去结果鞑子骑兵的性命,周围兵丁见状一个个欢呼不已。
按照义勇军战功原则,步兵斩杀一名骑手,所在小队大家荣立集体功三次,而斩杀鞑子首级的兵丁则多一次功劳。
现在看到鞑子骑兵不断涌来,一个个大喜,前面有掷弹兵不断投掷带柄震天雷阻挡鞑子骑兵,身后有火枪兵掩护,看来今天兄弟们发了,一个个能够多立几次功劳啊。
眼看冲入的鞑子骑兵准备屠杀负隅顽抗的义勇军将士,在一些中队长、大队长率领下,大家在震天雷、燧发枪掩护下纷纷爬上两侧的丘陵,然后依靠山坡险阻进行反击。
面对占据各个山头,依靠战车堵住主要道路,现在正躲在车阵内设计的义勇军火枪手,鞑子骁骑营陷入苦战,大家在阵前漫无目的的放箭放铳,现在唯一的期望就是后面的重步兵。
与蒙古铁骑不同,满清各牛录有17人的重步兵,主要负责在战场上摧毁对方工事,清理障碍,为骑兵冲锋提供保障。
但当鞑子重步兵感到战场之际,双方早已经混战在一起,要想轻易摧毁眼前的障碍,难上加难。
第3镇副将郭崇烈高声呐喊着,通过自己大声咆哮给下面将士打气。
第3镇虽然属于乙种镇编制,全镇共有3标兵马,但阵阵能战之士不过七千余人,虽然早已经严阵以待,虽然到处山峦叠起,丘陵密布,但现在要面对数千满洲正白旗冲击,问题多多。
俗话说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虽然第3镇早已经做了周密准备,今天一天也颇多设防,但战场之上一些隘口还是不断被鞑子铁骑冲破,杀了进来。
郭崇烈现在能做的就是指挥预备队接应,巩固阵地,以免全线被动,形成溃败之势。
第3镇将士则依托隘口,山坡,车阵与冲杀过来的满洲铁骑来回厮杀,现在大家最大期望就是第9镇援兵能够尽快杀到,以从侧翼对鞑子铁骑展开反击。
站在远处山岗上,看到第3镇挡住鞑子铁骑第一轮冲锋之后,众人欢欣鼓舞,大家面露喜色。
杨轩放下望远镜,看了看身侧众人道“各位,本将用兵大家吹得神乎其神,但战场之上不外乎两种。
首先就是实战训练,现在各镇、各营多有面对骑兵密集冲锋实战训练。大家受过训练,心里有底,面对鞑子铁骑冲锋不再像过去那样恐慌。
其次,就是战场上要多留预备队。满清鞑子非常狡猾,流寇也不懒,常常将最精锐部队留作后备队。
战场之上,再美好的计划都只是停留在脑海之中,真正打起来没有完全一致的。
多留预备队,就能够临时应对可能的变化,力保战场万无一失。”
众人一听,纷纷点头称是,副都监军陈计长说道:“大人所言不过三言两语,真正能够做到难上加难。
大人如此用兵,当然可以保证万无一失啊。”
大家大笑,旁边参军长吴养狐指着厮杀战场道:“骑兵的优势在于快速机动,在于骑射,在于战马的冲刺,在于骑士居高临下作战。
为了对付北方骑兵,我汉人一向依靠车阵,依靠阵地作战进行反击,随着二轮马车出现之后,我们不但可以快速机动移动,而且还可以迅速的依靠二轮马车阵、刀车布置军阵,如此鞑子骑兵再要轻易的杀入,依靠战马冲刺,依靠战马居高临下杀伤我汉人就颇为困难。
现在有了虎蹲炮,通过炮击让鞑子骑兵难以快速集中,形成整体优势,有震天雷、燧发枪不但可以杀伤鞑子骑兵,而且还可以模糊鞑子视线,如此鞑子骑射威力就大打折扣,鞑子即便冲入我军车阵,但也要付出太大代价啊。”
旁边作战参谋高文贵笑道:“王爷,在这丘陵地区鞑子快速机动优势也不是十分明显,虽然双方死伤惨重,但即便按照这种方式双方以命换命,我们人多,鞑子人少,我们也不怵对方”。
王府主事王夫之感叹道:“王爷,面对北方骑兵,我汉人向来处于一种先天弱势,过去一直依靠城关,利用车阵与之抗衡,真正野战的话,即使伤亡在四倍以上也算胜利啊。
今日面对鞑子野战,双方伤亡大概保持在一比一水平,如此看来,我们已经占尽便宜了”
杨轩呵呵一笑道:“各位,本王推行主将知识化,大家能够识文断字,大家能够掌握一定自然规律,对这些大家颇有微词。
今日观之,决定战场胜利的不仅仅因为我们是正义之战,不仅仅因为我们主帅指挥得力,不仅仅因为三军将士用命,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文明,物资文明远远强于对方。
我们不但有钱奖赏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