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明副榜举人-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殷承柞拦住道:“将军,如今杨轩已进入城内,为今之计就是要消除彼此之间误会啊。”

    谯应瑞颓废道:“杨轩心明亮得很,不说往日恩怨,单说这次事件,他不明白?”

    殷承柞笑道:“明白虽然明白,但若将军现在认过错,我想杨轩也不会将你怎么办啊。

    杨轩刚刚进入顺庆府城,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稳定人心,若是连你这个帮其夺下府城的功臣都不能容下,杨轩又能容什么人呢?”

    谯应瑞摸了摸额头的汗珠,惊讶道:“你,你说老子是功臣?”

    拍了怕对方肩膀,殷承柞笑道:“将军当然是功臣,将军高举义旗临阵反戈,反对大西左都督****利。

    将军遵照号令,夺下顺庆府城。”

    谯应瑞微微一怔,突然大笑,揩掉眼角的泪水,大声叫好。

    谯应瑞带着冯有庆、殷承柞迎出去,远远的看见杨轩率领五百余人正往府城里面赶。
………………………………

第101章 进入顺庆府城

    谯应瑞连声哈哈,向四方拱了拱手,说道:“顺庆府左守备谯应瑞奉杨轩杨大将军号令夺下顺庆府城,现在特来交令。”

    遵照自己号令?杨轩微微一怔,走到最前面,看着强装镇定,但额头汗珠一颗一颗往下滴的谯应瑞,拱手见过礼。

    谯应瑞躬身拱手作揖继续说道:“大将军,末将逢将军号令夺下顺庆府城,现在将军驾到,末将特的前来交令。”

    杨轩眉头微微一皱,这谯应瑞可实在太歹毒了,一再强调自己遵照对方号令夺下顺庆府城的。

    如此谎话若让对方坐实,那么谯应瑞、冯有庆就将是大败大西军的第一功臣,第二功臣。

    若大家都接受这个说法的话,未来自己将非常难以统御二人。

    想了想,杨轩内心一横,当场揭穿道:“谯守备,这,这些话是殷先生叫你说的吗?”

    众人大惊,谯应瑞正要辩解,杨轩摆了摆手,显得颇为不屑道:“谯守备,我们过去是有不快,我只希望将来我们能够诚心相待。

    告诉我,这些话是谁教的?”

    谯应瑞大惊,毫无初时那番得意,整个人几乎当场崩溃,跪在地上连连称罪。

    看了看跪在一侧的殷承柞,杨轩笑道:“殷兄,我等也算故人,前年我曾与殷兄在酒楼把酒言欢。

    殷兄才干,我深信不疑亦。我希望先生能够成为我西席,早晚请教,还望兄台不要推辞。”

    殷承柞抬起头,拱手道:“大人,昔日我等立场不一,还希望大人能够宽恕在下罪过。”

    杨轩将其扶起,拍了拍其肩膀,再握住其双手,说道:“好说好说,从今以后,只要我们能够坦然相待,可不要学谯守备,明明自己坐山观虎斗,趁乱夺下府城,还说什么逢了号令。”

    看了看身侧跪下的谯应瑞、冯有庆两人,殷承柞劝诫道:“大人,谯守备、冯守备都是耿直之人,这次攻打蓬州也是因为****利所逼迫。回师夺取顺庆府,也不过是为了自保啊。”

    杨轩将谯应瑞、冯双礼一一扶起,边扶起边说道:“这个我当然知道,当年我刚刚进入军营,想大展拳脚,年轻气盛,急功近利了。

    当日磊慢待两位将军,还望两位将军赎罪。”

    谯应瑞、冯有庆连声不敢。

    前面殷承柞带路,谯应瑞、冯有庆跟在后面,在护卫营护卫下,来到顺庆驻军营地,击鼓升帐,清点兵马。

    在古代,军鼓就是号令,若治军严苛,三通鼓之后误了时辰的可以斩首的,军鼓声通通传来,众将鱼贯而入,来到大帐前等候点卯。

    接过护卫递过来的花名册,杨轩高声念着姓名,被点中的将领一个个应声出列,拱手称是。

    边念边犯嘀咕,顺庆军将领参差不齐,有年轻力壮,英气逼人的,有看起骁勇善战的,更多的则是老迈昏庸之辈。

    杨轩有意立威,带领众人走出军营大帐,早有人立好靶子,一挥手,十一名铳手出列,行礼之后,先是站着放,然后跪着放,连放六铳,枪枪命中百里开外的靶子。

    众人转身退下,将靶子移到六十步开外,六名弓箭手出列,拉起两担硬功,嗖嗖响声之后,命中靶子。

    看着呆若木鸡众人,杨轩笑道:“各位,我们不幸生于乱世之中,但另一方面我们更有幸生在这乱世之中,在这乱世我们可以扬名立万,我们更可以建功立业。

    各位,昔日戚武毅在《练兵纪实》曾有明言,善射者,用铳需在百米之内,用箭者需在六十步开外准确命中目标。

    尔等都是顺庆军将校,今日本将点兵,先看看各位自身武功好坏吧。”

    谯应瑞、冯有庆面面相觑,但忠义军实在太强悍了,刚才随意叫出来几个,一个个枪法忒准,惊得大家目瞪口呆的,现在根本不敢反对。

    而下面的将官有的叫苦连天,有的喜形于色,过去谯应瑞、冯有庆任人唯亲,大家一天到晚被压制根本没有出路。

    忠义军不但待遇好,而且看起来还是靠本事吃饭。

    于是那些年轻气盛,有本事的将领纷纷出列,或者挽起硬弓,或者举起鸟铳,当场打起靶子。

    如此就害得那些老弱昏庸之辈,有的是因为世袭的关系袭了官职,有的因为关系当了将官,大家平时想的是如何盘剥军士,讨好将官,大家何曾好好练习过武艺。

    现在赶鸭子上架,一个个硬着头皮出列,但射术太差,在一团哄堂大笑声中佝偻着脑袋退到一边。

    二十余将校,刷下过半,谯应瑞感到无地自容,申辩道:“大人,这些都是军中老将,大家带兵打仗经验颇为丰富,有的更是世袭百总,大人万勿将他们赶出军营啊。”

    走到众人中间,杨轩笑道:“各位,打仗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那可是从死人堆爬出来,是需要真本事的。

    各位,我准备带领大家前往打土暴子,准备带领大家去打大恶魔张献忠,你们,有没有胆量跟随我等前往。”

    在明朝,军户虽然艰苦,但这些官老爷则不一样,他们不但大肆侵占军户的土地,更是吃空饷,喝兵血,现在听到打仗,大家胆战心惊的,有的更是纷纷哭道:“大人,在下军户出身,本应沙场效命,但因为家里上有八十岁的老母亲啊。”

    看着一个个激动得痛哭流涕的大明军官,杨轩也显得颇为仁慈,让其回家尽孝道。

    处置完这些军官之后,杨轩走入阵中,检阅顺庆军。

    顺庆军将士身体看起非常虚弱,大家明显营养不良,有的更是面黄肌瘦。

    若不是一个个手中还拿着兵器什么的,根本让人想不到这居然是一支军队。

    除此之外,军中什么人都有,有胡子花白的,有驼背的,有身体残疾的,…,。

    看到杨轩经过,大家虽然想做出最为英勇的表情,挺胸收腹的,但因为平日缺乏训练,表情甚为滑稽

    杨轩站在站在众人面前,不时询问姓名,年龄,专长,为什么参军。

    大家说话支支吾吾,不但毫无英武之气,而且回答结果令人瞠目结舌。

    除了一些叫狗娃,牛蛙等下贱名字之外,年龄跨度也实在太大,有十三四岁小孩,有四十几岁老人。

    有的是军户天生,有的是地主家的奴仆,有的是充军,有的是强征入伍,很少是自愿募兵而来。

    杨轩不时听着,足足用了半一炷香才检阅完成,而就在这段时间居然有四五个当场晕倒在地。

    重新回到前面阅兵台,杨轩拿起简易喇叭大声讲话,重申军人吃的,用的都是民脂民膏,现在正处于大乱之时,需要将士们上阵杀敌,需要将士们保境安民。

    现在天下大乱,地方更是迭连遭到土暴子、大顺大西两支流寇破坏,民众生活艰苦,需要将从民众收到的钱用在刀刃上。

    为此,需要对军队进行整编,淘汰军中老弱病残,淘汰顽劣之徒,打造一支真正的精锐之师,虎狼之师。

    杨轩令陈怀西,陈应宗、冯有庆、姚之帧、刘惟明等人对顺庆军重新进行整编与混编。

    混编是忠义军最惯用的方法,去年在大败土暴子之后就如此,现在大家更是得心应手。

    确定整编事宜之后,骑着战马带着护卫杨轩回到知府衙门,众将来报,已经完全控制各个城门,街道上也加派岗哨,如此杨轩才稍稍放心。
………………………………

第102章 整编异己

    回到后堂,感到整个人忒疲倦,整个身体仿佛散了架似的,正准备歇息,突然前门传来管家的声音,接着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王颖来到堂前,在身边坐下道:“老爷,颖儿这次匆匆赶来,就是为老爷的前程啊。”

    扑哧一笑,杨轩摇头道:“颖儿啊,你也忒逗了,你,你,你又能给我什么前程呢?”

    拉住杨轩的大手,王颖边揉边说道:“老爷,我不姓王,当时老爷问起,贱妾心惊胆颤的,跟母妃姓了。”

    杨轩根本没有注意对方说什么,随口问道:“哦,你不姓王?那么你姓什么呢?”

    狠狠的扯了扯大手,王颖怒道:“母妃姓王,我,我当然姓朱啊,贱妾是蜀王独女,朱淑颍啊。”

    杨轩大惊,大手缩回,看着前面的人儿,显得不敢置信,摇头道:“你,你说你姓朱,蜀王的独女,那么你是蜀王府郡主,这,这怎么可能?”

    昔日王谢堂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王朝末期很多所谓的金枝玉叶落入民众之家。

    在明朝,朱元璋对其子孙照顾颇佳,可以说一出生就锦衣玉食,衣食无忧,但这样也给朱氏王族带来灾难,可以说朱氏皇室也是历史上被屠戮最为惨烈的皇族。

    李自成、张献忠常常上万上万的屠戮朱氏皇族,譬如张献忠入川,就曾派兵前往灌县,蜀王宗亲大本营,屠戮了近五万之众。

    在这其中,当然有一些朱氏皇族宗亲流落民间,比如楚王府的小郡主就曾经流窜到四川万州青楼,最后为楚王的一个宗亲迫害致死。

    (蜀王郡主是否逃脱迫害不可知,本书蜀王郡主朱淑颍是根据楚王郡主为蓝本加上的)。

    朱淑颍胆战心惊的重重点了点头,口口声声解释道:“杨郎,贱妾不是有意的,杨郎,逃难之时父王让贱妾隐姓埋名的,贱妾不是留意隐瞒的。”

    站起来,看着惊慌失措的人儿,杨轩长叹道:“突遭如此大变,我又有什么理由怪罪你呢?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给飞,当时我们风雨飘摇,我也根本没有能力保护你啊。”

    轻轻一句话,吓得朱淑颍赶忙跪下,抱住杨轩大腿,连番表示从没有怀疑对方忠义,有几次差点说出口,但常常被杨轩所搪塞。

    想了想,杨轩显得无所谓,将对方扶起来,重新落座之后感慨道:“人世间有太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有的说出来又有谁相信呢?

    大家只要彼此相爱,只要彼此之间不要相互伤害,其他的都没有什么啊。”

    朱淑颍当然没有听出话中意思,杨轩也不可能清楚解释其中含义,一副忐忑不安的样子,让人看着颇为怜悯。

    经过一番开导,朱淑颍明白杨轩根本没有怪罪的意思,希望能够恢复郡主身份,如此杨轩作为蜀王府仪宾(明朝对宗室郡主、县主丈夫的统称,全部称为仪宾)身份顺理成章的被推举为知府。

    而杨轩则不这样想,自己率部攻下顺庆府城,手握雄兵数千,周围又没有什么官僚可以牵制自己,这个知府是顺理成章的。

    再说了明朝对外戚颇为防患,郡主、县主婚配对象与蛮清不一样,明朝郡主、县主大多数嫁给不第举人、进士这类人,很少有嫁给高官的。

    现在弘光帝朱由崧在南京称帝,朝廷权威稍稍建立,若是那个以蜀王府仪宾身份拿下自己知府职位,如此自己就亏大了。

    如此种种,杨轩坚决反对朱淑颍公开自己蜀王府郡主的身份,虽然对方满脸泪珠,泪眼斑斑的,但杨轩不为所动。

    此后两天,前任顺庆府知府史谨宸、同知赵司炫、四川解元邹简臣相继来访,谈起往日种种是非,大家感慨万千。

    邹简臣乃昔日同窗,过去关系颇佳,现在看到杨轩控制顺庆府城,希望其出任南充知县,二话不说当即应允。

    史谨宸、赵司炫等人则有意无意提出名正言顺,现在顺庆知府空缺,需要招揽地方乡绅共同推举,如此好名正言顺的。

    杨轩眉头皱了皱?这难道还要推举,自己在蓬州、达州政绩斐然,再说手下有雄兵数千,现在又搬进知府衙门,现在难道还不是知府吗?

    看着两人背影,杨轩正准备说脏话,众幕僚纷纷出列,要求杨轩需要小心谨慎。

    殷承柞拱手道:“大人,这史谨宸为前任知府,赵司炫为前任同知,亦被张献忠任命为知府,虽然都是外乡人,但毕竟为官多年,与很多官绅颇佳。

    反观大人锋芒毕露,根本不理过去官场为官之道,而且还推行新政,为很多官绅所不喜啊。”

    潘梦科拱手道:“大人,史谨宸、赵司炫虽为外地人,但在地方经营多年,人脉雄厚,大人万不可大意啊。”

    杨轩虽然内心颇不以为意,自古以来强龙难压地头蛇,古代官员异地任官,像自己乃本地人,地方乡绅多有接触。

    虽然如此,但杨轩还是听从大家意见,先整编军队,然后再就任知府。

    前世那位斗争巨人不说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只要自己掌握枪杆子,就任那个知府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如今顺庆军主要将官几乎全部换了一遍,军中老弱病残也全部被淘汰,看到整编如此之巨,谯应瑞、冯有庆多次口口声声连声反对。

    现在虽然斩杀大西军左军都督****利,赶跑都督张广才、王继业、刘进忠,但大西军实力强大,现在正是用人之际,怎么能够自断胳膊,怎么能够裁军呢?

    看谯应瑞鬼话连篇,杨轩根本不想反驳,每次听到对方说完,努努嘴,旁边幕僚一个个跳出来,指出顺庆军种种劣迹,如此军队不要说上阵杀敌,就是保境安民老百姓还不放心。

    谯应瑞挑拨下面将官反抗,但其心腹大多数力不能开弓,被清除出去,依靠过去声势能够影响一些将领,但下面的将士根本不听。

    这次整编,完全按照过去新兵入伍条件进行考核:

    如体力方面,要求手提百斤重物来回走一百步。

    在一炷香功夫跑五里远的距离。

    ……

    那些被淘汰的也没有什么怨言,别的不说,自己这副身板,若真的上了战场,没准就彻头彻尾的挂了。听到被淘汰,有的更面露喜色,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不是被逼迫又有几人愿意当兵呢?

    那些身强力壮通过考核的更是面露喜色,别的不说,这忠义军待遇远在往日之上。

    先说吃,每天饭菜管饱,逢一逢五打牙祭,每天吃得颇为不错。

    再说军饷,学兵军饷1两银子,列兵1两5钱银子,这与过去没有什么区别,只要三月试训考核合格,就能够领取列兵军饷。

    但在这基础上,根据将士表现不通过给予不同的待遇,所有将士分三个等级,分别是下士、中士、上士,如此避免大家成为兵油子,或者给将士们更大发展空间。

    下士月俸2两银子,中士月俸1两5钱银子,上士3两银子。(蛮清规定绿营兵马,马兵2两银子,步兵1两5钱银子,守兵1两银子,除此之外,每人加一斗粮食)。

    兵饷不可谓不厚,只要战场立功,只要能够成为上士,即便一个普通士兵军饷就是学兵的三倍,列兵的两倍,其诱惑之大,可想而知。

    再说奖赏,战场上每斩杀一人,或俘虏两人,立三等功一次,升为一级。

    除此之外,每斩杀1人光赏银就有5两银子,俘虏1人饷银就有2两银子。

    (赏银比起戚家军少很多,戚家军斩杀1名倭寇赏银足足在30两纹银之数,但现在面对的只是土暴子、流寇等叛乱势力,比起倭寇,其战力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戚家军奖励是当时兑现,而忠义军则不同,每斩杀一人,俘虏三人,立三等功一次,都会增加月俸,每人5钱,一年足足有6两银子,即便当兵三年,也增加二十两纹银的赏银。)

    最后是军人地位,过去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现在明显有所改变,首先是军人家庭可免除一人丁赋。

    重伤退役之后,将优先安排工作,如训练两三个月后到地方做衙役,虽然现在衙役不能大肆贪污什么的,没有太多份子钱

    但衙役光正俸就有6两银子,若再加上其他奖金,一年足足有三十两银子,也超过中等家庭。

    ……

    种种优惠,大家早有耳闻,军中早就流传杨轩是理财行家里手,每控制一地打击豪强,减轻民众负担,收集财富足够军中开销。

    改变大明赋税制度,在各个场所建立乡公所征收商赋,每个场所相当于一个细微的聚宝盆,全县全府各个场口那就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

    这些聚宝盆过去被地痞流氓乡绅霸占着,现在全都归了官府,如此保证军饷供应。

    现在听闻被编入忠义军之后,兵丁一个个喜笑颜开,大家琢磨,现在进入忠义军后,大概不会再欠饷了。

    这几天除了那些编入忠义军的兵丁之外,还有一些工匠,打造兵器,建立兵器作坊需要大量工匠,所有编入兵器局的工匠,月俸1两5钱。

    在太平盛世这点薪俸虽然不高,但现在是乱世至少能够养家糊口。

    用了五天功夫,三千顺庆军留下的不过一千两百余人,其他的则是不愿意当兵的,或者训练不达标的。

    整编完成之后,杨轩自称参将,谯应瑞、冯有庆、陈应宗担任守备之职,殷承柞、陈怀西、欧阳直、潘梦科、黄学懋等人分任军中参谋。

    规定步兵营的标准编制为500人,包括营部(把总营长,帮办,亲卫长各1人、2个参谋,1名医官,4名郎中,共10人)

    营部直辖的部队包括:1个护兵小队(10人),1个虎蹲炮中队(12人,4门),骑兵小队(8骑);

    与四个步兵大队(4*115,郎中统一归营部管辖调配)。

    忠义军由过去步军7营骑兵1营水军一营,即便装备最完整的第2营都不满编,扩编之后步军8营骑兵1营水军1营与1个军械局。

    除了刘惟明的第6营不过3个大队编制之外,第1、3、4、5营因为没有足够的火炮、战马没有满编之外,护卫营、陈应宗的护卫营、冯有庆的第7营都实现满编编制。

    各步兵营中,除了护卫营各个中队都有建立掷弹小组之外,在其他各营中都有挑选1个步兵大队建立掷弹小组,以在近身厮杀之前,通过投掷装有木柄的震天雷炸乱对方,赢得战场胜利。

    骑兵营实现满编编制,即三个骑兵大队(每个大队约六十人),加上豢养马匹人员,全营共有两百人。

    扩建水军营,由陈怀西率领,考虑到顺庆府水道纵横交错,以水军为大军粮道,包括两个飞虎战舰大队,四个舢板船大队,四个运输大队。
………………………………

第103章 推举知府

    在完成整军的第二天杨轩在顺庆府大堂召集的官绅议事。

    封建朝代是施行小政府大社会的,各地地方官绅势力非常大,出现官员、胥吏、乡绅共治的局面。

    杨轩高坐上首,城中官绅一个个鱼贯而入,大家见面之后,分列两侧坐下。

    正如前世一些人批评国民党存在虚伪文化一样,明明自己想要,但还要搞出万众拥戴,最后为了黎民苍生而不得不勉为其难担当大任。

    自信满满的杨轩也是如此,众人坐下之后,只是坐在大堂的左侧最前面,而不是直接坐在知府的宝座上,向众人拱手道:“各位,这几年我们川北闹姚黄之乱,攻占州县,劫掠乡里,民众苦不堪言。

    甲申年(公元1644年)天子蒙难,李自成、张献忠两路流寇入川,四川百余府县相继陷落。

    前任知府史谨宸史大人虽为进士出身,为官多年,但手无缚鸡之力,更无带兵打仗之才能,看到流寇惊慌失措,进退失据,未经鏖战就失掉府城,马柯兵败之后再率领我顺庆军民投降张献忠、投降****利。

    轩一介书生,投笔从戎,投入军伍之中,大仗九回,小仗数以百计,现今光复顺庆府。

    现如今虽然天子远在金陵,道路阻隔,轩才疏学浅,特请各位乡中前辈来商议大事,望大家排除门户之见,共保我顺庆军民之平安。”

    众人一听,反应颇为热烈,很多人更是连连赞扬忠义军军纪严明,与百姓秋毫不犯。

    杨轩洋洋得意,面露喜色,向旁边殷承柞使了一个眼色。

    殷承柞出列,拱手道:“大人本是乡中之俊秀,虽受人算计年龄轻轻亦中得举人,其才学并不比那些金榜题名的二榜三榜进士差。

    大人文武全才,自从军以来屡立殊功,自署理仪陇知县以来,推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