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明副榜举人-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经解释,在杨轩保证定当攻占合州之后,钱邦芑虽然颇为不信,但没有再说什么。
当天晚上杨轩设宴款待钱邦芑、范文光等人,桌上八人,八菜一汤,看着端上来的东西,钱邦芑不由得暗自皱眉。
最先是一碗虎肉,杨轩介绍这是一个月前一营将士们外出打猎捕获的,都烘干作为军粮。
十天前樊把总带了二十斤来,今天钱邦芑、范文光来了,特的令厨房煮了五斤。
在古代虎肉可是宝贝,这次来川北钱邦芑、范文光在路上也遇到猛虎,但现在看到第一道菜居然是虎肉,连连称奇,特别是范文光,更是连声称赞这一营把总是虎将。
杨轩呵呵笑了笑,摇头道:“范兄过奖了,如果打死老虎都是虎将的话,我想各营兄弟都会非常骄狂的。
这几年天灾不断,气候异常,川北老虎众多,这一年年下来忠义军打死的老虎大大小小有三十来头。”
范文光最初不信,在杨轩承诺到时候给两人各搞一张虎皮,做成大衣冬天穿。
范文光连声表示感谢,而钱邦芑则板着脸认为礼物太贵重了,无论如何要花钱购买。
杨轩做中介,两人各花十两银子从护卫营买了两张老虎皮。
接着,上来的是野熊肉,当杨轩将一个熊掌夹在钱邦芑、范文光碗里的时候,钱邦芑虽然双眼放着精光,但还是连连摇头道:“子修啊,你热忱非常不错,但,但现在连年天灾,再加上流寇土暴子作乱,老百姓衣不蔽体,你请我们吃熊掌,这,这真的不好吧。”
旁边顺庆府同知赵司炫笑道:“监军大人万勿见怪,别的地方天灾不断,将士们生活艰难,但参将大人带兵有方,看到深山老林之中飞禽走兽甚多,各营将士多进山围剿。
这野熊什么的,应该是将士们进山打的,又不是拿钱到外面买的啊。”
旁边史谨宸瘪了瘪嘴,说道:“杨参将如何带兵打仗老夫没有亲眼所见,但忠义军生活确实与其他各部不一样。
忠义军将士隔三差五的进山打猎,这虎肉、熊肉、鹿肉什么的,每个月将士们都要吃几顿。
忠义军各大队时不时下河摸鱼,不但鲫鱼鲤鱼什么的,就连河中螃蟹、河蚌什么的全都摸起来,放上盐巴后用火烧起吃。
过去老夫看各个兵营的将士一个个廋骨嶙峋的,但忠义军将士则不这样,一个个都壮实得很啊。”
钱邦芑则一个劲抱怨这种山珍野味太多了,吃这些东西太浪费了。
而范文光连连称气,一个劲夸奖杨轩带兵有方。
史谨宸笑逐颜开,暗地里琢磨如何告刁状。
………………………………
第111章 胆大妄为
而杨轩则显得非常坦然,什么叫浪费,那种吃不完剩下来倒掉的才是浪费,自己每桌不过四荤四素一汤,桌上剩余有限,这怎么叫浪费呢?
大家各怀心思离开饭桌,饱吃之后,史谨宸琢磨着如何拦住钱邦芑,告刁状。
史谨宸自告奋勇的将钱邦芑、范文光送进官舍之后,看了看左右没人,史谨宸叹息道:“两位大人,席间你也看到了,这个杨轩飞扬跋扈,根本不将我们这些大明科举出来官员放在眼里。
现在赵司炫已经被治得服服帖帖的,唯独老夫看不惯杨轩如此做派,简直少人得志,得意忘形啊。”
钱邦芑想了想,摇头道:“唉,人家少年英雄,也是在所难免啊。
率领一支孤军一年不到的时间打下十余个州县,对大明还是有功劳的啊。”
史谨宸摇头道:“大人,不可否认这杨轩带兵打仗还是有功劳的,但其为人跋扈,花钱如流水,你作为监军可要管一管啊。”
钱邦芑呵呵笑了笑,摇头道:“史大人,这,这怎么可能?可能顺庆府钱粮比别的地方多了一点,但现在天灾不断,又怎么能够花钱如流水吗?”
史谨宸找了一张椅子坐下,接过仆人递过来的茶杯,喝了一口道:“大人,你若不信,那天抽空你去问问,看是不是这样。
忠义军现在扩军到五千,除了俘虏或者排除异己整编其他各路兵马外,剩余的多是招募而来。
每人安家费10两银子,一个普通兵丁最初月俸1两银子,三个月转正考核合格之后是1两5钱银子,这没有什么。
但杨轩在这基础上还增加什么下士、中士、上士的等级。
下士月俸2两,中士2两5钱,上士3两银子,边兵最高也3两纹银啊,如此高的俸禄实在太匪夷所思了啊。
除此之外,军中官员俸禄也普遍非常搞。
小队长,也就是军中小旗,月俸2两到3两银子
中队长,也就是总旗,月俸4到5两;
大队长也就是军中百总,月俸6到7两;
营长,也就是军中把总月俸8到12两;
每个兵丁,都要人担保,每年家里可减少一人丁赋,补助5斗粮食。
你看看,这些可比其他募兵高了很多,这些都不说,毕竟这些钱财大多数进了士兵手里。
除了这些,每个营每月还有50两白银的办公费,由营长与帮办自由支配,每月由帮办整理向内部通报,杨轩每季度查账一次。
大人,现在连乱战乱,各部军饷短缺,你看看杨轩这个人,将民脂民膏用来干什么啊?”
钱邦芑想了想,摇头道:“带兵之道,老夫是外行,不过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杨轩如此做,我们也很难怪罪他啊。”
史谨宸点了点头,说道:“大人,话虽如此,但杨轩毕竟年轻,我们该提醒的还是要提醒。
依老夫观察,这个杨轩毕竟是副榜举人出身,为人还算忠义,但就是刚愎自负,若我们不好好规劝,将来定然为祸甚深啊。
现在是仗,按理说重赏将士没什么,但除了重赏军队之外,杨轩更是对衙门衙役颇为优厚。
衙役正俸是6两6钱银子一年,这个朝廷早有规定,现在杨轩美其名曰考成法,规范衙门收费,将这些收费所得全部奖赏给衙役。
这还是明面上的,收入最高的捕快,每年能拿到四十余两纹银,收入最低的牢狱衙役,每年收获也超过二十余两。
还有,各房书办,各乡乡长,每年都有四五十两纹银,这明显违背大明祖制啊。
还有,知县朝廷规制每年俸禄为108担粮食,杨轩除了给这样多粮食之外,每人每年还有100两纹银的办公费,还有100两纹银的考成费用,简单一改变,知县每年开销足足增加了三倍多,每年能够拿两百五十两银子啊。
知县如此,县丞、主薄什么的也是如此啊,县丞、主薄每年办公费有50两纹银,考成费有50余两,如此下来,也增加了两倍多啊。
大人,杨轩年轻气盛,老夫劝诫他又不听,动不动就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这几个月下来,杨轩表面说轻徭薄赋,但每年从民众那里收缴的田赋、丁赋无不倍于从前啊。
这还是所谓轻徭薄赋名义下进行的,而实际上杨轩贪婪成性,时时刻刻,处处地地都是与民争利。
组建乡公所,将过去地方乡绅征收税赋全盘接过来,这是与民争利。
废除读书人税赋优惠,虽然每个举人、秀才都给了一定粮食补助,但相对来说过去读书人田赋、丁赋全面,这是与读书人争利啊。
大人,要知道这是违背祖制啊。”
一句违背祖制,钱邦芑脸色非常难看,长叹一声,表示自己将来要找杨轩好好谈谈这事。
看到终于有结果,史谨宸起身告辞,望着远去的背影,钱邦芑长叹道:“老夫观杨轩这个人不是什么坏人,但年少气盛啊,年少轻狂,根本不知道其中厉害关系啊。
自大明建立以来,官员俸禄早有定例,杨轩胆大妄为居然改变祖制,这,这实在匪夷所思了啊。”
范文光站起来,来回渡了几步,停下来说道:“钱御史啊,这忠义军,这顺庆府与其他地方不同,与我大明其他统治区域完全隔绝。
这忠义军乃杨轩一手建立的,毫无疑问只听杨轩一个人号令的。
这顺庆府为忠义军所光复的,大小官员都是杨轩一人任命的。
这次我们奉四省总督王应熊王大人之命来到忠义军,就是让杨轩率领所部顺流而下攻打重庆府,就是督促杨轩率领忠义军攻打大西军。
杨轩大手大脚的花钱,这些事情慢慢给他讲,免得双方一言不合关系搞僵了。”
钱邦芑点了点头,长叹道:“唉,为今之计,只有如此吧。”
而此时杨轩正躺在躺椅上,琢磨着钱邦芑、范文光的表现,琢磨将来可能的变故。
正在这时,情报参谋潘梦科悄悄走近,在杨轩耳朵边低语数声,杨轩点了点头,长叹道:“唉,有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头上屎有多脏,现在居然跳出来,唉,看来真的是自寻死路啊。”
………………………………
第112章 三老制度,古代的长老会
第二天一大早,钱邦芑、范文光早早来到知府衙门大堂,刚刚坐下,经历司知事(正九品)周正笑道:“两位大人请安坐,大人一大早就出去了,说是观看周围四个官屯场引水情况,大概中午时候就能够回来。”
钱邦芑点了点头,笑道:“周书办,有没有什么要紧公务给我们说说,我们先熟悉熟悉,也可以协助大人,为大人分忧啊。”
周正笑了笑,说道:“两位大人,大人昨晚就让下官准备,现在向两位大人报告各县人事,新政推行情况。
等下殷承柞殷先生再向两位大人报告军中情况。
若是到时候大人还没有回来,如果两位大人要到军中考察,可以让殷先生带大人去,若是要到地方去,可以由在下效劳。”
钱邦芑不以为意,坐在太师椅上听着,这可比昨晚史谨宸所说的要详细多了。
不但讲各种新政措施具体内容,而且将该项政策实施背景,实施过程中不如意的地方。
先从乡公所建立说起,过去几个白役把持一个场口作为聚宝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每年征收数百两纹银而缴上来的不过数十两纹银,贪渎巨额财富,而且在地方上横征暴敛,巧取豪夺,为祸乡里。
大人借鉴过去粮长制,派出官派乡长衙役征收税赋,不但强化地方控制,缓解地方矛盾,更重要的每年有巨额商赋充实官库。
推行一年半以来,大的县每年可以增加万余两白银收入(如府城南充),小的县也有五六千两,一年下来,能够收到7万两银子。
以此为契机,重新清丈土地,过去顺庆府耕地面积不过130万亩,现在连年天灾**,逃荒甚多,现有耕地也有200万亩,屯耕之后耕地面积完全可以达到300万亩的水平,即便按照每亩6分银子,若再加上8万亩官田,如此可以收到16万两银子
过去顺庆府人口有40万,清理之后足足百万之数,其中男丁30万(成年才算男丁),扣掉老弱病残与军人家属、读书人、官员,如此也有20万之众,每丁每年缴纳一钱二分银子殷,如此丁赋也在24000两纹银左右。
周正抱怨道,一些有心人士造谣说大人掉进钱袋子,这也想收钱,那也想收钱,但这都是利国利民的事情,老百姓负担轻了,官府收入增多了,再说大人有没有贪渎什么金钱,怎么这样没有良心呢?
钱邦芑感到颇为惊讶,虽然大明官府规定水田一亩正赋不过3分6厘,加上三饷也不过6分银子,但实际从老百姓那里收上来的,即便在洪武年间也不值6分银子,前几年有的地方4钱5钱一亩也不少见,难道田赋真的这么低吗?
而范文光是理财专家,在震惊之余,连忙追问怎么这么多?
自三皇五帝以来,各地白役横行,各个场口都是白役把持征收税赋,一年下来怎么这么多?
虽然知道大明各地鱼鳞册上的人口、土地算不得数,但也不相信人口土地居然有这么多啊?
拿着毛笔与周正一起回忆所住乡镇,简单一算,连连暗拍脑袋,场口店铺林立,每逢集市七乡八里的人家充塞集市,过去没有注意,现在一较确实如此啊。
古代有扬一益二的说话,在南宋年间四川人口超过一千万,其税赋几近南宋朝廷的1/4,虽然经过南宋末年战争破坏,但经过大明两百余年的发展,前几年早恢复到南宋鼎盛时期情景。(满清两百余年,四川人口增到到五千余万,明朝两百七十年当人能够恢复南宋鼎盛模样)。
感叹之余,范文光扔下毛笔,连连摇头,如此大的油水都被贪官污吏所吞噬,如果早几年发现其中奥妙,即便面对辽东鞑子,陕北民变,国家也有钱力应付,而不需要加征三饷。
加征三饷民众苦不堪言,加征三饷各地匪乱四起,即便这样加征三饷每年也不过千万两白银而已,但在加征三饷同时,大家不知道每年有数千万两白银白白落入贪官污吏手中。
税赋施行分成法,也就是各县交上来的税银,两成返还地方,每个县能返还四五千,返还款项5成用于人事开支,另外一成用于地方建设。
(商赋征收5%用于奖励征收人员,5%用以抵税,而田赋、丁赋奖励征收人员比例更高。
除此之外,就是各种收费,古代到县衙门各房办事需要收费。如此税赋10%充作人事开支,也算充足。)。
外国人评论中国人是没有信仰的,现代人是不是如此东方不敢评论,但至少信仰三纲五常,重视社会现实,豁然发现如此巨大财富的同时,钱邦芑难以掩饰内心的机动,眨着眼睛道:“周经历,这,这,话虽如此,但除此之外,民众对胥吏颇为痛恨,现在设立乡公所,派出这样多胥吏,如果这些胥吏在地方上横征暴敛,欺压老百姓,如此如何是好”
周正嘴角上扬,连番解释。各个场口施行场长(乡长)负责制,若胥吏为非作歹做出不法勾当,不但会收到制裁,负责乡长也会被追究责任。
在古代地方施行官绅共治,地方乡绅充分参与地方事务,大小事务多需要与乡绅商议然后执行。
除了乡绅制度之外,古代还施行三老制度,在过去各个朝代都施行三老制度,特别是在汉代,规定每乡需选择一名乡老,每县需在乡老中间选择三名县老以对官员进行监督。(《汉书百官公卿表》说:“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刘邦规定三老两个条件,即50岁以上,能率众,就是说他们在当地较大的地域范围内对民众要有号召力。)
在明朝初年地方三老甚至可以将贪渎知县捆绑到京城给皇帝治罪,地方官员不能阻拦。
大人正考虑强化这种官绅共治结构与乡中三老制度,准备推出议会制,各乡推举一个议员,每县建立一个议会,以对官吏进行监督。“
可以说发源于秦在汉的地方三老制度、朝廷三老制度是古代中国的元老制度的雏形,也是一种民主治理结构,地方三老以此限制地方官员的权利,朝廷三公限制皇帝权利。
官绅共治、乡老制度是古代官员的神主牌坊,任何人也不敢非议,现在听准备加强官绅共治,加强乡老制度,两人竖起耳朵想知道一个究竟。
如何加强,当然就是前世的议会制度,由成年男丁选举产生,在任期内对官吏、政策落实,财政开支等方面进行监督。
当然名义上是加强官绅共治与乡老传统,任职以来看到地方上强大的官绅共治与乡老传统,杨轩常常扪心自问,难道真的如同轮子所说的那样,中国古代没有民主传统吗?套用一种时髦的说法,如果官绅共治传统,乡老传统不是民主传统,那什么是民主传统?
正如一些轮子睁眼说瞎话,说中国古代没有政治献金一样。他们纠结于名词,而不探讨实质,实际上中国古代有政治献金的。
正如最初所说那样,官员正式上任,官员离任,一些人组织接风宴,送别宴,送上程仪,这不是古代的政治献金,什么是政治献金?
大名鼎鼎的曾国藩在考中进士回家休息一年,通过拜各个会社,参加各种宴会,一年时间捞了三千多两纹银,这些都有记载,这不是曾圣人所受的政治献金是什么?
正如政治献金一样,古代也有民主,千里之外为官,身边除了两个长随,事事需要与身边书吏、衙役写上,要征收官绅意见,要受乡老监督,这不是民主什么是民主?
在汉人朝代,若那个官员如同蛮清皇帝那样跋扈,在洪武年间大概会被乡老捆送京师的命。
在搞清楚古代治理结构之后,再与现代治理结构以对照,东方一面暗骂轮子害人,一面惊喜的发现通往民主自由文明的道路,那就是以官绅、乡老传统为名选用有才(乡绅)有德(乡老)的人才组成议会。
………………………………
第113章 官僚商人
正如政治献金一样,古代也有民主,千里之外为官,身边除了两个长随,事事需要与身边书吏、衙役写上,要征收官绅意见,要受乡老监督,这不是民主什么是民主?
在汉人朝代,若那个官员如同蛮清皇帝那样跋扈,在洪武年间大概会被乡老捆送京师的命。
在搞清楚古代治理结构之后,再与现代治理结构以对照,东方一面暗骂轮子害人,一面惊喜的发现通往民主自由文明的道路,那就是以官绅、乡老传统为名选用有才(乡绅)有德(乡老)的人才组成议会。
钱邦芑虽然感到不妥,但现在兵荒马乱的,杨轩以维护地方安定为名,以加强官员监督为名,如此要反对也颇为不易。
除了乡绅会议(乡老绅士简称),钱邦芑明显发现其他变化,如税赋征收从户房分离出来,户房主要从事人口、土地、商铺等方面登记工作,与赈灾一些民事工作,变成现在工商总局或者民政局这样一个部门。
各县成立厘金房,负责地方商赋、田赋、丁赋与关赋的征收。
各县基本上将帐房、库房合并成立度支房,度支房不仅仅管理钱财,而且还包括各县粮食、兵器储备,而库房只是负责其中具体事务。
各地驿站铺房都承包出去,由驿使或书吏管辖,实现自负盈亏。
各县一般包括知县、县丞、主薄、典吏等官员,其中主薄多为知县长随或者幕僚担任,负责衙门人员、文书管理。
县丞一般主管厘金房、度支房两大要害部门。
而负责缉盗的典吏多为忠义军退役人员或者义军将领出任。
钱邦芑倒吸一口气,这是改编朝廷制度,不论好坏,难怪前任知府史谨宸反对。
怀着复杂心情,大家一起盘算着,两人对新政成效虽都颇为推崇,但又担心改变祖制,将来恐引起非议。
中午的时候杨轩风尘仆仆的赶回来,刚刚坐下,钱邦芑就追问道:“大人,昨天你说派兵攻打合州,请问是否已经派兵,如果有什么难题,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啊。”
从丫鬟手里接过茶杯,杨轩猛喝了半碗,然后放下道:“钱御史,钱监军,我这个人与别人不一样,既然昨天承喏了,怎么可能耽误呢?
军令已经下达,水军明天就能到达钓鱼城,骑兵营大概在三天后,而步军第3营现在驻防大足县,调动起来非常麻烦,但我料想该部将在五天后到达前线,以配合水军对钓鱼古城进行攻击。
此仗我已经全权委托武胜县知县,水军营陈怀西指挥,钱御史若是有什么不放心的,也可以移师到前线,就近观察啊。”
钱邦芑文官出身,虽然被任命为监军,但带兵打仗非其所能,现在听杨轩如此爽快,且不动声响的就安排妥当,除了建议让自己两个护卫随军之外,别的也没有什么。
杨轩看了看大家案几上的东西,笑道:“两位大人虽非行伍出身,但不愧正班科举出身,见识不凡啊。
两位大人为军中用度担忧,这几个月下来,本官也常常为此担忧不已啊。
光是忠义军就有五千张口,若是加上军械、后勤的,加上各地官府衙门的,如此更多了啊。“
两人相视一笑,连忙拱手,表示不敢当。
杨轩拱了拱手,面色严肃说道:“两位大人,刑房这两天发现居然有一奸商藏在我顺庆府,该与朝廷官员勾结,表面上经营公盐买卖,实际上从事私盐买卖勾当。
更为可恶的额是该奸商在马柯、****利两支流寇入侵我顺庆府的时候,竟然资助马柯五千两白银,资助****利五千两白银。
钱监军乃皇帝钦封的御史,希望钱御史能够秉公处理。”
整个大堂众人表情迥异,顺庆同知史谨宸大惊,连忙站起来质问道:“杨轩杨子修,你说的是谁?谁与谁勾结了,这,这要讲清楚说明白的。”
而钱邦芑虽然感到问题严重,但惩恶扬善本来是自己一贯坚持的主张,再说了很多事情越辩越明,万不可因此而得罪杨轩。
杨轩已经派兵攻打合州,若是不合杨轩之意,谁知道会闹出什么变故
想了想,钱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