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明副榜举人-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过三个月鏖战,四川巡抚马乾、参政刘鳞长、总兵曾英部终于占领重庆,但经过大西军这一年折腾,重庆早无当日之富庶,土地荒废,民众抛荒忒别严重。

    刚刚占领重庆的曾英没有钱粮奖赏这些有功之臣,这些人一个个认为自己有大功于大明,看到上面不能奖赏,很多人开始劫掠乡中富户。

    现在各部缺粮,打探忠义军有余粮,派出参政刘鳞长、参将李占春绕过合州来到顺庆府城,拿出巡抚衙门的公文,要求拨付一万担粮食。

    坐在上首,看参政刘鳞长、参将李占春一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的样子,仿佛明白无误的告诉大家,忠义军是大明的忠义军,顺庆府是大明的顺庆府,现在巡抚衙门发出公文借调粮食,大家就应该无条件的服从。

    手里揣摩着公文,杨轩面露难色,御史出身的钱邦芑就坐卧不住了,拱手道:“大人,这里有巡抚衙门的公文,刘参政、李参将都是朝廷命官,两人所说无误,我们就将军粮结给他们吧。”

    杨轩面色更加难看了,指着眼前地图道:“经过多番积累,我军是积累一点粮草,但本将准备用着征伐土暴子用,准备用着讨伐流寇用啊。

    钱监军、刘参政、李参将,大家都是带兵打仗之人,当然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吧。”

    刘鳞长微微一怔,摇头道:“杨知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世俗皆知,何况我在座诸公。大家常说知府大人常常另辟蹊径,我等愿意洗耳恭听。”

    杨轩呵呵笑了笑,摊开手臂道:“刘参政过谦了,只不过有感而发而已。当年在王朝阳军中,各部欠饷,最后酿成兵变之祸。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并不仅仅是说打仗的时候要保护粮草,更重要的是强调军民关系啊。

    如果一地赋税甚少,而主事者居然不自知而疯狂扩军,最后必然穷兵黩武,祸害百姓啊。

    忠义军目前控制顺庆九县、潼川州一县、达州两县,如今忠义军不过十营兵马,加上军械辎重人员也不过六千之众而已。”

    李占春一听,感到颇为惊讶,叫嚷道:“杨轩,你,你一府之地养六千之众就多了?我重庆一府之地养军五万之众,当然粮食不足啊。

    杨轩,巡抚衙门公文在此,你难道想抗命不是?”

    杨轩没有说话,旁边高级参议殷承柞开始说话了,看着盛气凌人的李占春,不屑道:你部虽有五万之众,但乌合之众又有什么用呢?

    你们五万之众,真正能战的不过万余之众而已,你们很多兵马可能与乡野民团没有多大差异。

    我忠义军虽然目前只有六千之众,但是实打实的数字,不像很多将那些家眷,将老弱残兵全部算到内。

    如果真的要穷兵黩武的话,我一个乡就有百余民军,每个县就有千余民团,如此只是加上地方民团,我忠义军就有两万之数,若再将大家家眷加在里面,那并不比你们少啊。”

    李占春颇为恼火,双手紧按刀柄道:“杨轩,你,你是不是反了,巡抚衙门公文在此,难道你想抗命不从?”

    看到李占春准备来硬的,周围护卫也纷纷紧按刀柄,有的更是挡在前面。

    杨轩大笑,喝退众人,手按大刀长身而起。

    钱邦芑、刘鳞长也连连劝诫,让双方消消火气,为了关系搞僵,更是令人将李占春拉下大堂,一个劲劝要冷静。

    杨轩也反应过来,看着众人,摇头道:“各位,这个李占春欺人太甚,他明明欺负本将军年幼可欺,想用强的。

    如果大家不分青红皂白的,对友军全部如此强硬,如此不需要流寇、后金来打,我们自己就打起来了,这样,难道不是亲痛仇快啊。”

    刘鳞长叹息不已,连连作揖道:“杨子修杨大人,我们也是迫不得已,大军缺粮,而大人为政一方,政绩颇佳。

    虽然身处乱世,但民众安居乐业,大家就是冲着大人官誉前来借粮啊。”

    钱邦芑也劝诫道:“大人,风闻张献忠现在缺粮,整个四川唯独我们忠义军地盘还算太平,若是张献忠来攻,还是需要友军啊。”

    杨轩内心一怔,历史上清军千里奔袭,张献忠好像是死在西充,如此看来忠义军与流寇早晚必有一番生死对决。

    想到这里,杨轩叹息道:“唉,李占春武将出身,再加上自视清高,目空一切的,说话带刺。

    大家看看,同样的话,钱监军、刘参政说出来暖人心啊,而李占春说出来则让人愤怒不已啊。

    刘参政,正如最初所说那样,我军粮草是有点积蓄,但主要为了救济灾民之用,主要用于讨伐土暴子、讨伐流寇之用。

    既然两位大人这么说,那么我就免费拨五千担吧,但你们也知道,这千里馈粮,这道路上消耗一小半啊。

    刚才李占春说得牛皮哄哄的,你去告诉他,他什么时候攻下合州城,本将就什么将这五千担粮食运到合州水寨。”

    钱邦芑脸色微变,叹息道:“大人,这,这,让曾英攻打合州,这不太好吧?”

    杨轩笑道:“这怎么不好呢?曾英将军不是号称川中第一名将,稍稍一用计就大败张文秀三万多大军,这次攻打合州不是手到擒来。

    再说了,陆路只有羊肠小道可以穿过,现在流寇也缺粮食,如果听到我们运送粮食,必然派兵劫掠啊。”

    川东参政刘鳞长想了想,摇头道:“大人,这没有问题,我们攻打合州。

    但若是攻下合州,你们调拨粮草是否可以增加一点,五千担是不是太少了啊?”

    杨轩摇头道:“这,这不少了,再说了我顺庆府处于四战之地,需要粮草的地方太多,我总要留点粮草以备不时之需啊。”

    刘鳞长没有办法,也不敢强来,只得表示同意。

    送走川东参政刘鳞长、参将李占春之后,杨轩瞪着钱邦芑道:“钱监军,一个合格的监军不仅仅是保证将领准确无误的执行朝廷、上级的号令,更应该站在本部的角度上为本部考虑,包括军心、士气、后勤、粮草等等。

    大人到我部已经三月有余,除了在我授意下极不情愿的断了几个案子,又为大军士气、后勤、粮草做了什么有益贡献呢?”

    钱邦芑颇为恼怒,脸色铁青,摘下帽子说道:“杨子修杨大人,这几个月下来,老夫在大人授意下审判前任顺庆知府史谨宸贪渎一案,为大军募集十万两白银。

    老夫在大人授意下整顿广安千户所,不但催促那帮卫所官员缴纳两万担粮草,而且在未来每年可以增加八千担粮草啊。

    大人,老夫承认这些事情做得有点心不甘情不愿的,但我们忠义军确实不缺这一点粮草啊。”

    杨轩哈哈大笑,走到钱邦芑前面问道:“钱监军,你说说,本官虽然年轻,但这些事情本官难道做错了吗?

    至少在这乱世之中,该不该这样做?”

    钱邦芑感到颇为不习惯,汗珠一颗一颗的留下来,良久回答道:“若在太平盛世,大人这样做绝对不对。但现在是乱世,大人这样做也未尝不可。”

    将帽子拿起来,摆弄了两下,重新戴在钱邦芑的脑袋上,长叹道:“本府并非怜惜这点粮草,实在是因为这些粮草早已经安排去处啊。

    本府计划年末征讨土暴子,明年征讨流寇,但要做到这些,忠义军必然会扩大一倍以上,到那时我们不是粮食多余了,而是根本没有粮食啊。

    钱大人,你是监军,监军负责军纪、军队士气、负责大军粮食,我们早有约定,这些事情应该你负责,你说说,若将来军中无粮的话,你让我如何向你兴师问罪?”

    钱邦芑大惊,连连揩掉脸上的汗珠道:“大人,这,这你为什么不早说呢?”

    杨轩也显得颇为惊讶,看着众人道:“你们,你真是文官,这样明显的事情怎么没有察觉呢?

    我们大家共事这几个月,很多事情我虽然没有明说,但你们应该会察觉啊。”

    钱邦芑、范文光、赵司炫等人连连摇头,表示不知。

    杨轩叹息道:“三位大人啊,过去为什么会文人带兵,就是因为文人战略思路更加清晰一点,就是因为打仗不仅仅拼的是勇气、毅力,更拼的是钱粮啊。”

    三人见状,面面相觑,一个个连连告罪。
………………………………

第126章 收割粮食…打谷机

    而此时,川东参政刘鳞长、参将李占春回到重庆,向四川巡抚马乾、副将曾英报告借粮经过。

    听见杨轩说自己五万之众不过是乌合之众,曾英大怒,手按刀柄对左右说道:“这个杨轩忘恩负义,若非老夫向四省总督王应熊大人报告其已经占领顺庆府,他一个小小的千总怎么能够主政一方,升为知府,参将什么的?”

    四川巡抚马乾也颇为恼火,自己是四川巡抚,对方不过是一个地方上来路不明的知府参将,现在居然干出公开抗命之事。

    这种事情,不论那个上官都不允许。

    促此之外,自己要调一万担粮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拨付五千担,但还要明军攻下合州,自己来取。

    而曾英则对攻打合州信心满满,别的不说,其部刚刚大败张文秀数万大军,现在各部士气正旺。

    除此之外,大家更羡慕忠义军的生活,明军虽然刚刚打败大西军占领重庆,但各地遭到破坏严重,民生艰苦,再加上很多豪门大户根本不愿意缴纳赋税,大家生活艰苦。

    而杨轩生活异常奢侈,听说隔三差五的吃虎肉,吃熊掌什么的,不要说现在兵荒马乱的,就是在太平盛世大家生活也没有如此富足啊。(自己打的)

    大家暗自打定主意,先攻下合州,待两军接壤之后,到时候再用武力迫使忠义军借钱借粮。

    不说曾英如何积极调兵遣将,准备攻打合州,单说这两天顺庆府局势陡转急下。

    七月下旬,第一期军官教导营学员经过三个月学习,完成军械、战术、地形、人体等方面课程培训之后,大家正式结业。

    这天杨轩早早的来到西山脚下的训练基地,在这三通鼓之后,杨轩一一接见完成结业学员,并配发忠义剑作为佩剑。

    对学习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将领,如中队长王志耀、杨光泰等十余优秀学员,则分别委任为参谋,或转到护卫营担任职务,以资未来提拔。

    对其他学员,一般则回到原来各营,或者带原来部队,或者重新组建各个大队、中队,以在未来再行提拔。

    俗话说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在太平盛世是这样,在兵荒马乱的乱世更是如此。

    这次共培养了一百多基层军官,通过三个月学习,大家学习与训练了一些带兵打仗方法,是未来军中骨干。

    有了这些骨干,组建军队就显得更加容易多了。

    借着这次机会,杨轩也决定扩大忠义军规模,护卫营扩大到6个步兵大队。

    除了刘惟明第6营仍为4个大队之外,其他各步兵营多扩充到5个步兵大队,其中第5大队为补充大队。

    骑兵营真正成营,扩大到4个大队,

    杨轩计划通过军官训练营提高中下级军官的素质,经过一冬的训练,然后再在明年(弘光二年)全军扩大到万余人之后,再率部出征,以驱逐张献忠。

    秋收将即,全川上上下下除了顺庆府获得丰收,为了防备周围的土暴子抢夺粮食,保境安民,先抽调这些刚刚毕业的学员前往各地,训练保安大队,控制地方保安部队,以支援大军作战。

    杨轩决定将扩编时间推迟到秋收之后,在确定整改方案之后,便马不停蹄的投入到秋收活动之中。

    这个时代由于人口稀少(不到前世的一成,即便扣除城镇里面的,也不到两成),再加上玉米、土豆、红薯等高产量作物没有大面积推广,民众耕种的土地较为平坦。

    现在还是早上,山中的雾气还没有完全散去,而在平原地区则是一望无际的稻田,现在正是收割的季节,往日还绿油油的稻田现在变成金黄的一片。

    稻谷沉甸甸的,压得稻穗低低的,像一颗颗果实,远远望去,特别诱人。

    身边的老农不时拉过一颗稻穗,仔细数着一颗稻穗上有多少粒谷子,看着饱满的谷子,老农不是裂开满是皱纹的黑脸,直言今年风调雨顺,收成颇为难得。

    前几年天灾不断,不时发大水,就是干旱,天气颇为寒冷,天里面的稻谷稀稀拉拉的,不到正常年景的六七成。

    今年天气好转,没有什么大的灾害,天气也不像往年那样异常,这田里的稻谷大概恢复到丰收年景的**成。

    听老农在旁边唠叨,内心一惊,前世都说小冰河时期,从万历末年到崇祯末年,历时五十余年的小冰河时期,陕北大旱,大家没有吃的,流民四起,最后酿成农民起义(或者说流寇)。

    老农当然不知道什么小冰河时期,老农唠叨的是田里面收成,正如这块田足足有三亩多面积,父辈说能收上十担多稻谷,但自从自己懂事以来,从来没有超过九担的,大多数年景多在七八担。

    (水田的产量高,在民国初年,风调雨顺每亩水田产量足足超过四担粮食。

    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分田地的时候,老家就是按照四担粮食一亩分水田的)

    可不要小看这二三担谷子,这可相当于很多四口之家两三个月的口粮,少了这些粮食,整个生计一下变得非常艰难,往年还能够吃干饭,现在之能喝稀饭了。

    老农显得颇为自豪,自己有二十五亩,其中水田十亩,旱地十五亩,在村里属于小康水平,小的时候风调雨顺的,家里面还酿酒,小的时候出去放牛,爷爷常常倒一小杯酒,可以御寒。

    (爷爷一直说解放前家里有水田二十亩,一年能收上百担粮食,没有雇人耕种,土改的时候被评为中农,如此看来,在过去小康之家大概是这样一个水平。

    明朝耕地面积七亿亩,保守估计明朝人口在一亿到一亿四千万之间,如此看来,普通自耕农人均土地面积在五亩左右。)

    但自己长大成人以后,虽然自己一天到晚侍弄这田地,但收成有限,再加上衙役百般刁难,地方苛捐杂税众多,日子过得紧紧的,每到七八月青黄不接的时候,只有成天的喝稀粥。

    老农刚才数了数田间稻谷颗粒数,不但比往年饱满多了,而且比往年多了一到两颗,老农显得自信满满,今年可能超过九担。

    除了地里收成之外,老农对田赋也特别在意,往年收到最高的,每亩水田足足2钱银子,旱地也有1钱银子,现在各个交通要道都写着田赋每亩八分银子,到时候若乡里、村里一摊派,还是像往年那样,这可比过去足足多了一倍多啊。

    到最后更是诉苦,为了避免缴纳赋税,很多人将田地登记在官绅名下,以逃避朝廷赋税。

    看老农激动的样子,杨轩连连解释,到最后直言是地方执政失败,将负担全部压在普通老百姓身上,搞得大家实在受不了,最后才成为流民、成为流寇。

    看见杨轩如此激烈的批评过去政策,钱邦芑脸上铁青,忍了几次,终于没有出言顶撞。

    当然,今天来到农地,不仅仅是看地方收成,而是试验新式打谷机,去年有感大家打谷子全部用手打,非常辛劳,杨轩希望通过打谷机稍稍减轻民众负担。

    前世出身农家,小的时候也打过谷子,依稀记得打谷机的模样,早在十个月前就画出图纸,让工匠们按照图纸模样试做,但很多东西,从设想到真正落实还是需要时间。

    就是在半个月前,第十件样品试制完成,按在半桶中试验,还是有模有样的,今天是拿到天里面使用。

    铁匠坊的师傅正在安装,看见杨轩弯下腰脱掉靴子,挽起裤子准备下田地,众人连声劝诫。

    知县是青天大老爷,知县出行衙役开道,敲锣打鼓的周围民众回避,杨轩是知府,怎么能够干这种农活呢?

    杨轩呵呵笑了笑,推开众人道:“各位,为什么流民四起,流寇横行乡里,就是因为我们很多官员虽然口口声声说什么士农工商,说什么大不了回家种田。

    实际上是什么呢?就是自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瞧不起农户、工户。

    大家可知道,每年天子都会亲自耕种,都会找来老农帮忙扶农具,各位内阁大学士都有模有样的耕种。

    在下添为地方官,更应该做大家的表率,今天就与大家一起打谷子,大家说好不好?”

    大家怎么敢扫杨轩的性,纷纷高声叫好,钱邦芑、范文光、赵司炫等人也只得挽起裤子,下田干活。

    别人怎么样,杨轩不管,除了考察收成之外,此行主要目的就是验证打谷机,看到打谷机按好后,先试着摇了几十圈,非常轻松。

    然后让人将稻谷放在打谷机里面,力道陡然增加,摇起来非常吃力。

    但令大家惊讶的是,打谷机机身上的铁圈居然不断的划过,不断剥离上面的谷穗,不到片刻功夫,一大把都打完了。

    杨轩一面摇打谷机,一面试着看大家打谷的动作,与大家总结,到最后自己试着放稻谷。

    在前世打过稻谷,动作当然非常娴熟,一大把稻谷片刻功夫都打完了,这让众人连连称奇。

    稻谷打得非常快,最初不过两三个人割稻谷,到最后五六个人都忙不完,这可大出众人意料之外。

    老农最初担心打得不干净,连连数了十多把,每把看得非常仔细,深怕打得不干净收成减少什么的,但接连看了几把,除了少量空心没有打掉之外,没有余下什么。

    过去用手打,舞着稻谷往半桶上甩,不但费力,而且根本大不干净,现在看来,这打谷机比过去强多了。

    在地里干了半天农活,一天下来,太阳落山之前整片田地都打完了,效率是过去的三四倍以上。

    除此之外,除掉那些稻草什么的,晒在地里,收成足足有十担,这可接近往年丰收水平了。

    大家在高兴之余,纷纷总结其中缘由,最主要的当然是风调雨顺的,地里粮食多了,除此之外,就是打谷机打得更干净了,就是利用打谷机,稻谷不会再摔在田里面。

    过去打谷子,虽然特别小心,但舞动起来,时不时的有的谷子落在地里面,收不上来。

    回到知府衙门,杨轩与铁匠坊的师傅一起再次做了一番总结,商议克服其中困难,商议连夜组装新的打谷机。

    正如老农总结的那样,单单利用打谷机,收成就多了5%,如果全面推广,肯定大受欢迎。

    由于使用成功,打谷机先在大户人家那里得到推广,打谷机8两纹银一台,一经推广大受欢迎。

    正如评估的那样,秋收若二十多天,打谷机打谷,足足可以多增加5%的产量,如此二十天下来,购买打谷机的成本就赚回来。

    大户人家琢磨着使用打谷机,不再像过去雇佣那样多短工,而小户人家则凑在一起,几家几户一起买,到时候一起打谷子。

    打谷机研制成功,辖下各县秋粮丰收,这本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俗话说怀抱其罪,在这乱世之中,最大的宝贝不是金银珠宝,而是粮食。
………………………………

第127章 粮食危机…打粮食

    从万历年间以来,全球陷于小冰河时期,气温陡降,不但天灾**不断,而且因为气温降低,光合作用减弱,田里的收成锐减。

    祸不单行,除了天灾,更大的危机来自**先是有姚天动、黄龙等土暴子在川北横行乡里,杀人越货,敲诈钱财,到崇祯末年更是占据州县,为祸地方。

    土暴子每到一地,都是打开官府粮仓,劫掠民众粮食,虽然现在是小冰河时期,但四川富庶,再加上大明有两百余年的积累,各个州县最初还有余粮给大家吃。

    接着是张献忠及其二十万大西军浩浩荡荡的从湖广行省入川,虽然一路摧枯拉朽攻陷四川大部分地区,但则遭到广大乡绅激烈反抗(很多史书写很多乡绅自杀),为了对抗大西军的残暴,包括杨展、曾英、杨轩、殷承柞等明朝将领、乡绅纷纷率部反抗,配合盘踞云贵的明朝讨伐大军抗击大西军。

    而为了平息各地祸乱,张献忠用更血腥的****以对抗反抗势力,以充实都城为名,采用釜底抽薪的方式,督令将各地豪强、读书人都迁移到都城成都。

    本来各地人心惶惶不可终日,本来到处都流传张献忠将屠尽川人的流言,现在看到大西军强悍将将一个个读书人,一家家豪门大户如赶牲畜似的往成都迁移,被迁移者胆战心惊,还来不及迁移者则唇亡齿寒,大家为了对抗大西军的****,在豪强大户、读书人、民间勇武之士带领下,大家退则占据山寨对抗大西军,进则如同曾英、杨轩一般攻占州县。

    如此之下,全川很多人不事生产,大家今天你杀我,明天我杀你,与大西军陷入一片混战之中。

    除此之外,让局势变得更加严峻的成都平原,往年千里沃土,帝王之资的成都平原,由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