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明副榜举人-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轩回师成都,虽然让人收敛尸体,对很多尸体施行深埋厚葬,如此虽然稍稍改善环境,但水源可能已经遭到污染,再加上民众生活疾苦,有的乡民更是吃一些死东西,从而瘟疫还是爆发开来。

    杨轩亲自带着总医官黄学懋、副总医官何希登等人商讨对策。

    医官罗有性等人侃侃而谈道:“大人,《黄帝内经》都曾记载瘟疫,称其为五疫,非常容易传言,但只要正气存内,瘟疫这种邪气就不可侵入,如此可以避免毒气侵入啊。

    元朝医家朱丹溪《丹溪心法卷一温疫五》:““瘟疫众一般病者是,又谓天行时疫。治有三法:“宜补,宜散,宜降。”由对瘟疫一般治疗外感病的方法,或用治疗伤寒的方法治疗,或用峻攻祛邪之剂。

    但我朝吴又可先生在崇祯十四年认为天地之间存在一种戾气,从口鼻吸入,有自己本身就吸入的,有传染所致的,虽然途径不一,这种病症基本上一致。

    感染较重的,当即发作。感染较浅的,若是戾气不能战胜正气,就不能发作啊。”

    杨轩笑着问道:“各位先生,你们怎么看待这瘟疫呢?”

    让杨轩感到惊讶的是堂中二十多个医官各抒己见,有的认为应该按照普通伤寒治理,只有少数几人同意吴又可的观点。

    看到众人争执不下,一些人等人更是提出鬼怪神说,有的更说张献忠不是自认为“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吗?

    沉思片刻,杨轩还是赞成吴又可的戾气之说,再加上前世不是抗击禽流感吗?

    想到这里,杨轩站起来,看着众人道:“各位,张献忠这句话还是颇有道理,“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我大明建立以来,各地豪强贪得无厌,阡陌千里,民众辛苦劳作,以天下之物养人,如此还不能满足。

    任何人贪婪又有止境,否则的话,这十多年兵连祸结,瘟疫鼠疫流行就是一个明证。

    在座的很多都是孔孟弟子,很多也是医家,这鬼怪神说,虚无缥缈,根本不可信。如果真的有什么鬼怪邪说,那么还要医官干什么?

    还要我们这些官员干什么?我们这些官员就是按照法律匡复人间正义,我们这些医官就是就悬壶济世啊。

    如果真的鬼怪盛行,那你们这些医官全部改行做骗人的巫师道长算了啊。”

    众人看到杨轩目光坚毅,一字一顿的显得颇为沉稳,纷纷笑起来。
………………………………

第252章 防瘟就是战争

    杨轩呵呵一笑道:“各位,大家可能也知道大灾有大疫这种说法吧,不论是人间遭到大的水灾,大的旱灾,各地都会出现大的瘟疫,这大的瘟疫流行开来,更是雪上加霜,民众苦不堪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大家想想,在大灾之中,死的人啊,动物啊根本没有得到很好处理,有的泡在水里,发霉长菌,有的露在地上,全身长蛆,不但看到恶心,而且还可能产生很多戾气,如此让这戾气流行开来,就成为大灾啊。

    我们国人主张中庸之道,因此豪格罗洛浑等人虽然罪大恶极,我不是剁他九百多刀,我只是稍稍折磨一些下他然后将其斩首。

    每次战后,我不但要求大家要盛敛我们忠义军将士,而且更要人挖深沟撒上厚厚一层石灰之后深埋敌人。”

    罗有性一听,杨轩明显同意自己观点,感到颇为欣喜,拱手说道:“大人所言,震耳欲聋啊,这吴又可提出了戾气致瘟疫之说,而大人则找到这种戾气根源,真的让人佩服不已。”

    杨轩面上一红,笑道:“罗医官,千万不能这么说,我是外行,这种事情要你们医官总结。吴又可吴医官提出天地之间有戾气才是正义。

    这种死东西没有很好处理,各地脏乱差不过造成这种戾气得以繁衍,为祸人间啊。”

    罗有性点点头道:“大人所言,颇有道理。”

    杨轩点头道:“各位,这瘟疫,这各种病菌无一不是通过空气,水分,身体接触传播的。

    为了防止瘟疫,我决定:

    由龚完敬参议组织用城内仅有的棉布制造二十万个口罩,样式等下我们一起商议,龚参议,防止瘟疫比打仗更为重要,每天必须制造五千个,全部放在银器中煮浮之后晒干消毒杀菌,官府按照5分银子的价格购买,然后免费发给民众。

    将成都府22个县划分为22个责任区,每个责任区派一个司的兵力前往协助治疗,由知县负责,包括县议会议长、把总与一位医官协助,共同负责本责任区域瘟疫防止工作。

    对发现瘟疫的地方,施行军管,按照每个村庄为一个单位,只要发生瘟疫,就派出1个中队1个书吏5个衙役3个医官前往该地,凡是逃匿者闯入者,一律就地正法。

    在防止瘟疫过程中大家要特别注意,乡里村里每人免费发放一个口罩。

    由军队组织运输石灰过去,只要脏污的地方,死东西地方,所有可能遭到污染产生戾气的地方全部撒上石灰。

    对发生瘟疫不报的,家属、里长斩首,对得了瘟疫逃匿者,一律斩首。

    医官必须善待病患者,家属可以带着口罩到十米开外探视病患者。

    其他没有爆发瘟疫的各府县知府、知县也要进行预防,特别是要准备口罩,要准备石灰,对死人死的动物较多的地方,对水源遭到污染的地方,一律要用石灰进行消毒。

    大家千万不要吃生东西,不论是喝水还是吃饭,尽量煮熟以后吃。

    为了救济瘟疫,本督决定任命罗有性为正五品副总医官,所有医官必须听从罗参议调度,大家必须无条件的服从罗参议有关安排。

    在决定防止瘟疫战略之后,杨轩与黄学懋、何希登、罗有性等医官一道决定各个疫区所选派医官,所调派军队,如此经过半天功夫,方完成调派工作。”

    随着一道道命令下去,一支支部队从兵营里面开出,各个关隘,各地实行戒严,民众人为的分为几大块,衙役拿着简易喇叭敲着锣鼓高声叫喊着,禁止人员特别是额头温热的人员流动。

    杨轩心忧疫情,骑着战马到成都南面巡视,刚刚出城,叫喊之声不绝于耳,很多民众害怕被官府就地杀死,有的哭喊着向外面逃跑。

    这可惹急了那些兵丁,有的冲上去就准备刺杀,眼看就会惹出流血事件,旁边两个武士打马过去制止,问道:“老乡,你,你为何要跑呢?”

    这个被按在地上的男子抽泣道:“老总,刚刚宣布这里为疫区,如果我不跑的话,很有可能被传染上瘟疫啊,老总,如果真的那样的话,不如你们杀了我吧。”

    民不畏死何以死惧之,杨轩内心一震,带着简易口罩走过去,抬起这个男子的头问道:“你爱你家人吗?你爱你亲戚朋友吗?”

    这个人迟疑半响,狠狠的点头道:“老子爱啊,就是因为老子爱,才要跑啊。”

    杨轩拍了拍这个男子肩膀道:“你既然爱你家人,你就应该与你家人一起共同度过这生死大考的时候啊,你想想,你这样跑了,谁帮你们家进行防疫。

    官府即使拉来石灰,家中没有几个壯劳力,谁帮你除掉家中戾气?

    万一你父母妻儿得了瘟疫,只会被送进隔离区治疗,他们既要与病魔做斗争,又要担心你的安危,这样的话,你想想他们还有几成希望?

    如果你在家里,即便他们不幸染病,你如果不怕死的话可以带上口罩到隔离区照顾他。

    即使不这样,你也可以站得远远的,问问他消息,这样不是很好吗?”

    这个人汉子听后茫然的点了点头,问道:“大人,即使死我也想与家人死在一起啊。

    但有人说官府为了防止瘟疫流行,会将当地民众全部杀掉,为了逃命,为了为家里留一点血脉,我只有拼了啊”

    杨轩笑着问道:“老兄,人命关天,谁敢乱来。

    你也看到成都府接连遭到破坏,赤地千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官府可是千方百计想办法啊。

    你再看看,为了防止瘟疫,官府将对抗鞑子的军队都调下来维持秩序,官府派出医官前来帮大家诊治,如果这样,怎么会杀你们呢?”

    这个汉子还是茫然的摇着头,问道:“大人,这官府里面的人心狠得要命,若是那天不高兴,谁知道会不会屠戮我们这些疫区里面的,反正这几年人已经死麻木了,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啊。”

    旁边一个兵丁颇为恼怒,指责道:“老兄,你知道与你谈话的是谁吗?

    是我们总督大人,大家不是说我们总督大人是岳武穆转世,是一个好官吗?”

    听到是杨轩,这个汉子连忙跪下,指天发誓的说道:“大人,别的狗官说话我不相信,但你说的,比皇帝圣旨还管用。

    我们周围乡亲都说你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如果不是你,我们可能还在被鞑子追杀,如果不是你,我们死在那个臭水沟都不知道呢?”

    杨轩笑了笑,拍着这个汉子的肩膀道:“兄弟啊,谢谢你对本官的信任。

    但要记住,要告诉周围乡亲,我只是带领忠义军兄弟杀鞑子而已,真正帮你们解救出来的是这些忠义军将士。

    还有,不要动不动就什么狗官,将来那个官员好,那个官员不好,我会让你们挑选,就像你们现在选议员那样,将来我会让你们帮忙选最好的官员。”

    这个汉子睁大眼睛,疑惑道:“真的,大人不会骗小的吗?如果真的有那样一天,真的太好了。”

    杨轩呵呵一笑,拍了拍这个汉子的肩膀道:“兄弟,回去吧。

    抬起头挺起胸回去,告诉家人,你们要与大家同生共死,既然大家是家人,就应该生死与共,就应该一起战胜瘟疫这个魔症。”

    这个汉子向杨轩叩了两个头,转身回到村庄里面。

    杨轩对紧跟在后面的几个参将说道:“告诉弟兄们,大家要好好劝说逃离的乡亲们。

    告诉弟兄们,我们是来保护大家的,非到万一,不得杀戮。”

    众人一听,连连点头。
………………………………

第253章 痛失爱妻

    看到杨轩赶到后,都司王皋抱怨道:“大人,你要求大家任何东西煮熟吃,城里面在烧煤炭还很好办,但城外烧麦秆烧干柴就不好办了。

    大家生火本来就非常困难,现在要煮熟吃,需要的柴火太多了,烧火也非常困难啊。”

    杨轩显得不解,笑着说道:“走,我们到一家干净的人家,看看他们如何煮饭?”

    来到一家三进四合院的大户人家,听说杨轩要到厨房看看,一个三十多岁身材矮胖的汉子连连摇头道:“大人,这,这,厨房乃下人去的地方,大人,大人你这?”

    杨轩呵呵一笑道:“老兄,请问你家什么时候发家的?”

    这个汉子微微一顿道:“哦,听祖父讲在高祖的时候做生意发家的啊。”

    杨轩拍了拍这个汉子肩膀一下,说道:“哦,你高祖发家之前,是否也做过下人的活计?人啊,不要忘本啊。”

    来到灶房里面,看到满屋的烟雾,一个小丫头不断咳嗽,不断吃力的拉着风箱,看到灶台里面柴火虽然较少,但是下面空气非常不流通,看到这个,杨轩笑着对身边王皋说道:“这个很好处理啊。

    各位,大家应该知道柴火为什么能够快速燃烧,除了里面火足够多,火将柴木烤干烤燃,另外就是要有足够的风吹进去。

    小的时候父母告诉我,只要风吹进去之后,即使不用风箱也是可以燃烧的啊。

    大家看看,我们将下面的烟灰抛开,将灶掏空,看是不是燃烧得很好啊?”

    杨轩当即拿起铁杆抛开之后,看到灶台里面的火烧得非常旺盛,整个房间里面一点烟雾都没有了,旁边那个丫头显得非常兴奋道:“这,这老爷,你太厉害了,连火都会烧。”

    杨轩拍了拍这个丫头肩膀,告诉她如何烧火,然后看他试了一段时间,效果非常明显。

    看到杨轩从灶屋里面出来,听一些丫鬟说这个总督怎么对灶屋里面的东西非常熟悉,有的惊叹将来可是一个拔灰好手。

    这拔灰好像是偷儿媳妇,听别人议论杨轩面上一囧,继而笑着拍了拍这个汉子肩膀道:“老兄,人啊不能忘本,提起令高祖的时候那绝对是佩服不已,不能够自己躺在安乐窝里面而忘记高祖的艰辛啊。”

    出来后,杨轩笑着对跟随而来的参议龚完敬说道:“龚兄,我们大明这个风气非常不好,做事的永远被别人嘲弄。

    我刚才所说的,还要搞一个排气口,有了排气口,就能保证空气流动,就能够烧干净这些柴火啊。

    龚兄,这个事情你要亲自抓,我过几天回来检查的。”

    龚完敬虽然不以为然,但听到杨轩如此说,也只得点头允诺。

    在外面巡视了7天,看到各地疫区已经基本隔离,在军队强力进驻之下,郎中医官纷纷进驻疫区,如此没有扩散看来。

    一路之上,杨轩感叹当时为生环境的恶劣,民以食为天,很多人将人工粪便人工肥料堆积在房子周围,由于生活艰苦很多民众喜欢吃生的东西…。

    针对这些陋习,杨轩以防止瘟疫戾气产生为由,制定卫生十大要求,规定人工肥料需远离住址10米,规定在疫区不应喝凉水,规定吃饭前后要洗手等十大要求。

    虽然规定了这十条,但为避免出现苛政猛于虎等现象,除了疫区不喝凉水硬性规定之外,其他的只是通过大众旬刊宣导而已,希望通过这种宣导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为生习惯。

    但一路上对检测手段之落后杨轩感叹颇多,一个人是否体温过高医生只能凭借主观感觉,而不像现代社会那样可以通过什么仪器测量。

    回到成都之后杨轩立刻召见传教士利类思,安文思与十几个玻璃工匠,先是谈起伽利略,接着问是否有什么东西可以测量温度的。

    利类思眉头紧皱,这个手握大权的总督怎么对他们的上帝不感兴趣,对这种奇形怪状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呢?

    本来有心拒绝,但为了获得传教自由,搜肠刮肚之后说道:“大人,我们伟大的伽利略先是就做了一种可以测量温度的东西,我记得书上有这种图像,要不我让人拿来看看。”

    杨轩笑着点了点头,在这半天这两个传教士一再鼓吹上帝的伟大,耶稣的仁慈,谈起十字军东征,谈起意大利,葡萄牙的航海技术,搞了半天才将书本拿来。

    杨轩看着图片,听利类思讲起温度计工作原理,原来伽利略在上个世纪已经制造了温度计,一端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带有核桃大的玻璃泡,使用时先给玻璃泡加热,然后把玻璃管插入水中。随着温度的变化,玻璃管中的水面就会上下移动,根据移动的多少就可以判定温度的变化和温度的高低。温度计有热胀冷缩的作用所以这种温度计,受外界大气压强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测量误差较大。

    看到这个杨轩暗自佩服欧洲工艺,但既然而然的找到其中弊端,那就是水的膨胀系数太而前世很多温度计是用酒精加水制成,当即对招过来的工匠说道:“洋人这个东西非常有趣,但水随着温度变化体积变化不大。

    大家要知道热胀冷缩的原理,酒精配上一定水后对温度变化更加敏感,你们帮我查看一下,找到最合适的配比。

    你们那个帮我做一个,下面用一点小的玻璃泡,上面装上一根长长的细管子,这样的话随着温度变化,酒高度就看得非常明显了。

    大家试试,做好后交给我,我会重赏。”

    众人早就知道杨轩对工匠颇为看重,火器局、火药局那些工匠有的已经被提拔为正七品的官职,这可是与知县同一级别的,如果自己做出大人满意的东西,不但重赏,还有说不完的荣华富贵。

    现在听杨轩说起,大家纷纷点头允诺。

    而就在这时,马潮夫人雪梅冲破层层阻扰来到大堂之上,满脸泪水,整个人哭倒在地。

    杨轩大惊道:“雪梅,什么事情,看,看你怎么这样?是不是马潮又找了一个什么女人啊,心有放大度一点,就像你们小姐就非常好。”

    雪梅是黄黛云的贴身丫鬟,两人感情甚笃,后来杨轩做媒将其许配给马潮。

    雪梅连连摇头,哭泣道:“大人,不管我家老马的事情,是,是,是小姐,小姐不好了。”

    杨轩大惊,身体前倾声音颤抖道:“天塌下来个子高的顶着,你说说,黛云什么事了?”

    雪梅叹息道:“自从闹瘟疫之后,大人每天在外面跑,夫人担心大人身体,隔三差五的到青羊宫上香,保佑你平安。

    今天早上早早的赶到青羊宫,突然身体不支跌倒在青羊宫里面。

    医官跑来一看,当即断定是瘟疫,不让走,要进行隔离,求你拿拿主意,救救小姐吧。”

    杨轩内心一惊,整个人跌倒在椅子上,长久不能平息。

    俗话说有了新人忘了旧人,对古人来说那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但主角毕竟是穿越族。

    因为黄老爷夫妇被利残杀的事情,这两年两人虽然内心颇有芥蒂,感情不如初时那样热烈,但内心深处爱意则丝毫没有减少。

    想了想,杨轩说道:“现在闹瘟疫,我最担心的是老人与小孩。你找两个信得过的丫鬟好好将公子安顿好,不要出现任何偏差。

    基于黛云,她身染瘟疫,我除了派医官细细料理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办法了。”

    雪梅大惊满脸哭泣道:“大人,俗话说只闻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你与小姐识于穷困之时,这几年下来大人越来越发达了。

    现在小姐身染重疾,你难道不能解除戒严,将小姐接往家里面安顿吗?”

    周围幕僚一听,一个个站起来,很多人连连指责雪梅的不是。

    杨轩摆了摆手,叹息道:“夫妻之间最重要的是相互彼此相爱,相互能够厮守一生。

    我若身上没有这千斤重担在身,当然愿意亲身冒险,抛开所有俗务与夫人在一起啊。

    雪梅,我知道你与小姐虽然名为主仆,但实为姐妹。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好好安顿好公子,别的我自然心中有打算。”

    匆匆赶到青羊宫,罗有性早已经侯在旁边,看着杨轩道:“大人卑职刚刚诊断过,夫人确实得的是瘟疫。

    现在夫人已经就近安置,我也会派两个医术最好的帮忙救治。”

    杨轩整个人惊呆了,木然的站在原地,久久不能说话。

    不过稍稍宽心的是长子杨文则身体健健康康的,没有染上瘟疫这种病症。

    但黄黛云身体本来就非常虚弱,特别是现在身染重病之后更是如此。

    三天后即将不治,戴着口罩杨轩本来想进去探望最后一眼,但被左右所阻拦,房内送出绝笔信,看着上面的小楷,更不能制止。

    杨轩按照对方要求,令长子杨文拜马凤玉为母,由其领养,拜丫鬟雪梅为姨母。

    长子杨文由丫鬟带着进入梦想,在这之前浑然不知不到两岁的小孩一个劲哭喊着找妈妈,让人内心甚为不安。历史上每次大疫死伤甚多,三国时期陈群等人就因此丧命

    ;
………………………………

第254章 瘟疫就是鞑子造成的

    看见呆呆坐在太师椅上的男人,郡主朱淑颍怒气冲冲的跑进来,问道:“子修,听说文儿认凤玉为母亲?”

    杨轩点了点头,笑道:“你,你不是有身孕在身吗?你看看,你又要照顾秋月,又要照顾肚子里面的小孩,也需要好好修养啊。”

    瞪着对方,朱淑颍摇头道:“贱妾,贱妾无论如何是蜀王府里面郡主,岂是心胸狭隘之辈?

    看来姐姐还是对我不谅解,至死都不谅解啊。现在居然让文儿认刚刚过门的妹妹为娘亲也不愿意认我这个嫡母。”

    古代讲究一夫一妻多妾制,虽然与黄黛云约为婚姻但因为战事紧急一直没有正式成亲,但按照封建礼法关系黄氏也应该算作妻子。

    但自从朱淑颍出现之后,特别是大西后军都督利在蓬州阵前斩杀黄黛云父母而杨轩根本来不及施救而夫妻关系违和之后,就没有将黄氏放在眼中。

    依仗自己郡主身份,朱淑颍在家中慢慢摆出正妻的谱,很多时候以妻子自居,一直以来后院争斗甚为厉害。

    现在黄氏刚刚过逝,看到朱氏以正妻自居,杨轩感到内心特别难受,想着病危中黄黛云送出的绝笔信。

    信里多次提到一个人,那就是郡主朱淑颍的舅父何镇国,想到有关传说,杨轩恨得牙痒痒的。

    瘟疫是一种季节性传染病,一般多发在五六七月份,在这三个月中全川成都府、广元府、潼川府等多地相继发生瘟疫,有的时候甚至让杨轩感到绝望。

    虽全力扑救之下,现在各地瘟疫已经平息,但看着呈报上来的数字还是感到触目惊心。

    短短三个月,这场瘟疫共夺走包括黄黛云在内一万人的性命,这其中包括八十名医官,一千名兵丁,如此损失并不比任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