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名承天下-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周心中暗想,这个孙振新真是狡猾,李三娃被鱼鳞卡了喉咙,百般折腾,又请郎中用铁镊子夹出来,即使不碎,也被折腾碎了,而且恐怕早扔掉了,又怎么会拿到堂上来?

    不料,李三娃从怀里掏出一个油纸包,高高举过头顶,说道:“鱼鳞在此。请大人明断。”

    马周心中一惊,没想到李三娃居然没把鱼鳞扔掉。他接过油纸包,打开一看,果真见到一片金黄色的鱼鳞,已被铁镊子夹得变了形,边上还带着血丝。他让衙役把鱼鳞递给孙振新,看他还有什么话可说。

    孙振新看过了鱼鳞,忽然叫道:“大人,这不是我家的鱼鳞!”

    马周一怔:“你如何断定?”

    孙振新道:“我家的鱼鳞炸焦了,沾齿即碎。若是被他误吞下去,在喉咙外面一按,也会碎的,根本不会被卡到。退一万步说,即使卡到了喉咙,没有捏碎,用铁镊子一夹也会碎掉,根本拽不出一整片来。”

    李三娃争辩道:“这就是你家的鱼鳞!不信可以去问郎中,是不是从我喉咙里夹出来的?”

    孙振新跟他争了起来:“你喉咙里卡的鱼鳞就是我家的?你卡住了,当时怎么不说?”

    两个人争得不可开交,马周听了一阵,也分不清谁是谁非,这时候扮作书吏的李承宗在他耳边耳语了几句,就看到马周连连点头,他一拍惊堂木道:“肃静!你们别争了,待我亲自去看看!”

    马周和扮作书吏的李承宗在几个衙役的护送下,跟着李三娃和孙振新,来到了望海楼的一个雅间。这时,小二刚好端着一条客人点的脆皮鱼经过,马周招手说道:“就是这条。”

    孙振新忙命小二端了过来,将脆皮鱼放到桌上。马周和李承宗两人先闻到一股奇香,他们凑近了细看,只见那鱼整条烹制,鱼鳞一片不少,被炸成了金黄色。这时,厨师端着滚烫的汤汁跟进来,往鱼身上一浇,只听得“刺啦”一声,香气喷薄。孙振新忙道:“两位大人,请品尝。”

    君臣二人拿过筷子,夹下一块,鱼肉鲜嫩,但外面的鳞却已纷纷碎裂。他们放到嘴里一嚼,确实焦香宜人,妙不可言。不过片刻的工夫,一条鱼已经入了肚。尤其是李承宗,他不禁啧啧赞叹:“焦香可口,名不虚传。宾王兄,我也算见多识广之人,却不知天下还有如此美味。”

    对于李承宗的说法,马周表示了极大的赞同,他飞快的下筷,一条鱼也差不多进去了七七八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67章 小妇人与“敲门砖”(上)

    『点击章节报错』

    见君臣二人很是满意,望海楼的老板孙振新赶紧说道:“两位大人已经品尝过了,我望海楼的脆皮鱼炸得酥脆可口,一碰即碎,鱼鳞根本卡不住喉咙。李三娃告我,就是诬告,您二位说是不是”

    马周点点头,对李三娃说:“你也看到了,我和李大人已经吃了一条鱼,那鱼鳞的确是一碰即碎,根本不可能卡到喉咙。你被鱼鳞卡了,或许另有缘由,当与望海楼无关。”

    李三娃想了想,说:“大人此言差矣。您说您吃了一条鱼,其实未必。”

    马周有些生气了:“本府刚刚吃了一条鱼,那是有目共睹,这还错得了吗?”

    李三娃却摇摇头,从盘子里夹起几片鱼鳞,说:“大人看到了吗?这是鱼鳞。整条鱼应当包括这几片鱼鳞。没了这几片鱼鳞,这条鱼还叫整条鱼吗?大人,正是这几片鱼鳞,惹下了祸患。”马周忙问他是怎么回事。

    李三娃说,鱼鳞长在鱼身上,那叫活鳞,从鱼身上掉下来,那就成了死鳞。活鳞可以炸焦,但死鳞却不能。望海楼想把脆皮鱼做得完美,片鳞不掉,显示出厨师的超群技艺,但那鱼不争气,常常掉下几片鳞来。他们就想了一个办法,把死鳞也炸了,粘到鱼身上,端给客人,待得一浇汁,那几片死鳞就被冲掉了,客人只顾着吃鱼,谁还会捡汁里的几片鱼鳞。昨日他太过贪嘴,捡来吃了,才被卡住了喉咙。大家若是不信,尝尝便知。

    君臣二人和孙振新听了,不禁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尝。李三娃忙道:“还请大人明断!”

    马周正要说话,孙振新忽然指着李三娃说道:“李三娃,原来你卖给我的鱼都不是整条的!咱们这就好好说道说道,看看该怎么给你结账!”

    马周一愣,原来,孙振新的鱼是从李三娃手里买来的。李三娃说掉了鳞的鱼就不是整条鱼了,这不就被孙振新抓住了把柄?

    不料,李三娃却慢条斯理地说道:“我给你家的鱼,都是在塘里单养的,水多鱼少,根本不会掉鳞。不信,咱们去看一看。”

    孙振新说:“去就去!若是有掉鳞的,那该怎么办?”

    李三娃说:“你若见到掉鳞的,那就由你处置!”

    孙振新忙对马周说道:“大人,他的话您都听到了,还望您能给我们做个见证!”

    马周点点头,若有所思。

    于是,马周坐着轿子,在李三娃的带领下,来到了李家坡。这李家坡在城东十里处,官道从村中穿过,来往客商不断,街边店铺林立,异常繁华。

    衙役们进了村子,忙着鸣锣开道,行人纷纷闪开,对面过来的商队也勒住了马缰。但街道很窄,马周他们竟然过不去,只得停了下来。马周和李承宗一看,只见右边一户人家把店铺盖到了官道上,挡住了去路,君臣二人不由得面面相觑,继而大怒,尤其是李承宗,他不禁怒道:“谁这么大胆,居然敢霸占官道?”

    捕头凑过来小声说:“启奏殿下,这里是被祁文保给抢占了。这祁文保可不好惹,他是号人物,据说他身上有世家的影子,所以……………”

    按照捕头所说,祁文保乃是地方一霸,据说在朝中有人,还有世家大族给他站台撑腰,平日里飞扬跋扈,为所欲为。但今日侵占官道之事,非同小可,李承宗作为一国帝王,是决不许像祁文保这样的恶霸横行乡里的。

    “宾王兄,这事儿,你失职了……。我要求你好好彻查一下这个祁文保,看看他是何方神圣,竟然可以敢亲侵占官道……”李承宗明显恼怒了。

    “请殿下放心,臣这就彻查此人………。。”马周当即喊来衙役,厉声问道:“这是谁家的铺子?把正主儿给我叫出来!”

    衙役应了一声,跑进铺子里。不一会儿,祁文保就晃晃悠悠地出来了,给马周行了个礼。

    马周冷冷地问:“谁给你的胆子,竟敢强占官道?”

    祁文保见他面色不善,没敢应话。马周怒道:“你敢强占官道,那是目无王法,目无殿下。用不用我禀明殿下,请殿下来决断?”

    祁文保没想到他一上来就使出这么一招杀手锏,忙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磕了几个响头,恳求道:“小民一时糊涂,办下错事,还请大人海涵。我这就拆了房子,退还官道。”

    马周冷冷地哼了一声,却不肯马上就走。祁文保看出来了,这位高官是跟他较上了劲了,不见他拆房子,那是不肯走了。他只好喊来下人,先移走店里的货物,然后拆起了房子。

    马周见他拆起了房子,便警告说,过些时辰,他就会回来,那时一定要看到他的房子全部退出官道,不留一砖一瓦。祁文保急忙点头哈腰地应着。君臣二人这才离开了此地,李承宗有些累,他就对马周说道,“这个祁文保问题不小,我让宋忠配合与你,你务必要审出给这个祁文保撑伞的人来……”

    李承宗的命令,马周自然不敢怠慢,在分别之后,马周一行人来到李家坡外的水塘边,马周就让李三娃捕鱼。只见李三娃先在网中放入一些鱼饵,将网沉入水中,等了一些时候,估摸着有鱼过去吃食了,就把网拽起来。他抓起几条鱼给大家看,果然片鳞不掉。孙振新无话可说,只得掏银赔偿。

    两个人赔偿完毕,正要走,马周忽然板起脸,大喝一声:“你们俩竟敢戏耍本府,胆子也太大了!”那两人吓得浑身一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

    马周屏退了左右,这才问孙振新:“你老实交代,为何要诓本府到这里来?”

    孙振新看瞒不过去了,这才说了实话。原来,前两天,孙振新驾着马车到李家坡来拉鱼,行至祁文保家门外时,只因官道太窄,避让不及,撞到了祁家的门楼,那祁文保就狮子大开口,要让他赔银百两。这明摆着就是讹诈呀。虽说孙振新开着酒楼,可他赚的也是辛苦钱,哪舍得白白拿出那么多钱呀?不过,他也知道那祁文保惹不起啊。后来,他脑瓜子一转,就想出了这么个主意,让远房亲戚李三娃配合他演一出戏,请马周到水塘边来。素闻马周嫉恶如仇,看到此事,必然要管,到时祁家门楼都拆了,他自然不用赔了。

    孙振新说完,又给马周磕了一个头,可怜巴巴地说:“小民也是无奈之举,望大人海涵。”

    马周一摆手说:“算了算了。”

    孙振新想了想,问道:“大人,按说,我这个计谋万无一失,你是怎么看出破绽来的呢?”

    马周哈哈一笑,说:“那脆皮鱼是你望海楼的招牌菜,价格不菲,连本府都舍不得一尝,李三娃却独自去吃了,这合常理吗?”说完,他唤过衙役,回城去了。他还得去看看祁文保那房子,有没有拆完,最重要的就是他要彻查祁文保,揪出藏在他身后的幕后黑手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68章 小妇人与“敲门砖”(中)

    『点击章节报错』

    李唐按照自己的战略规划如期对王世充发起了攻击,他们在李二的带领下,飞速的分兵略地,大军直接打到了洛阳城下,王世充没得办法,只好派出一批又一批的使者前往琴岛,苦苦的哀求李承宗尽早发兵相救,可是李承宗实际上是对王世充的洛阳城也虎视眈眈的,她怎么可能在李二兵锋正盛的时候派兵相救?所以李承宗总是借故推脱,但是无奈,洛阳那边也许是局势危险到了极点,也许是王世充的脸皮厚到了极点,一批批的使者让李承宗感觉有些不耐烦了,他在应付完王世充派来的使者之后,抬头望西,“李二,尽管在正史中,你的虎牢关之战威名赫赫,窦建德也是在那一战被你生俘……。但是窦建德是窦建德,他可没有足够的战略战术眼光……我就不信一千四百年的时间抹平不了你这个位面之子的优势……”

    就在李承宗发感慨的时候,汉国的大特务头子,锦衣卫指挥使宋忠来到李承宗面前,告诉他棉纺机械取得了关键性的技术突破,听到这样的消息,李承宗顿时兴奋起来了。

    在武德元年的时候,李承宗的商队从崖州(就是后世的海南岛)带回来了一种被称为“天竺棉”的棉种,这种棉花纤维非常细长,强度也特别高,是纺织纤维的上上品。以天竺棉织造的衣服有极佳的触感及良好的透气性与吸汗力,更由于天竺棉富有光泽及对染料的高亲和力,使得衣物色彩亮丽鲜明,亦绝非其它棉织衣物所能比拟。可问题是李承宗和他的汉国没法子解决这个怎么快速纺纱成线问题,要知道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是发轫于棉纺织行业,要是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发起一场工业革命也不是问题。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白叠布其实就是棉布,可现如今它们的纺纱成线技术被高昌人和西域人掐的死死的,别说汉国了,就是西边的大唐也弄不到棉纺织技术。。。。。。

    如今虽然天竺棉解决了棉种问题,推广种植也不是大问题,但是这个纺织器械却愁死了汉国的能工巧匠们和李承宗,所以当宋忠告诉他问题解决了的时候,他很是高兴。

    “什么,你说是一个年轻的小妇人解决了问题??李承宗惊讶的说道,“宋忠,你详细给我说说这个小妇人,我倒是要看看这个小妇人有多大的能耐……”

    宋忠就开始讲述这个小娘子的有关事情,原来这个从华夏大唐那边逃到琴岛的小妇人解决了李承宗的大难题,她叫黄秀儿,华夏余杭人,她出生在有人间天堂的杭州的一个穷苦人家,她出生之时恰逢天下大变,就连这江南也逃不过天灾兵祸,包括黄秀儿一家在内的江南劳苦大众,不仅受地主阶级的盘剥压榨,还连年为天灾所袭击,使富庶的江南地区,竟成了“人家如破寺,十室九空”的败落景象。

    然而,在兵匪共袭的烽烟血火里,承继着祖先勤劳勇敢光荣传统的民众们,依然是种瓜播谷、栽桑植棉,男的耕、女的织,不断创造社会财富,发展社会生产。黄秀儿就是在这样的民众土壤里,发芽、生根,成长起来的。

    黄秀儿由于世道多难、家境贫寒,而且很小就失去了全部骨肉亲人,孤苦无依,不能不自幼就跟劳动紧密地连在一起。砍柴做饭、洗洗涮涮呀,拿针用线,补补连连哪,一切都是她自己奔波料理。她心灵手巧,好学好问,肯动脑筋,善于琢磨。大人干的活计,她看了便能举一反三,迅速通路入门。

    再加上这个时代的女子个个都是纺织高手,什么麻纺,丝绸她都能迅速上手,在她的一双巧手灵活的操弄下,一匹匹丝绸和麻布就从黄秀儿手里织了出来。。。。。

    然而,在那个年月,成年劳动者尚且不得温饱,何况黄秀儿一个孤苦幼女。生活逼得她不得不到有田地的人家做了童养媳。黄秀儿成年累月起五更、爬半夜,侍候全家人的吃喝穿戴,四季当中,耕耘割藏,她都是和牛马一起出归。虽然年纪很轻,可她的劳动经验相当丰富。丰富的经验,使她更加聪明。她每天被家里活累得筋疲力尽,也还是硬挤时间继续练习纺织技术。

    大唐武德二年的一个清晨,钱塘江边一条李汉商船准备准备起锚出海,忽然舱底上来一个蓬头垢面的青年女子,跪到船主面前,苦求把她带到汉国的王城琴岛。

    原来这几年,许多人家贫苦至极,便抛家弃业,飘泊天涯,另寻活命地方。黄秀儿的婆家没有破产,但她却无法继续存身,尽管她比蜜蜂勤快,比牛马受累,还免不了挨打受骂、夺寝禁食。这上这条船的前一天,黄秀儿在家里,天刚放亮,就下地,太阳落山才回家,疲乏得进门躺在床上就和衣睡着了。

    凶狠的公婆不问情由,恶骂不止。黄秀儿挣扎着爬起来分辩几句,马上被拖下床来毒打一顿,丈夫不但没有劝阻,反而加鞭助棍,打完后把她锁进了柴房,不让她吃饭,也不让她睡觉。黄秀儿痛苦到了极点,再也不甘忍受这封建牢狱的折磨,决心挣脱封建礼教枷锁,离开黑暗的家庭。她知道在江南,没有她的活路,便确定就此弃乡远航,挣一条活路。。。。。。。。

    她生活在钱塘江边,眼界比一般的农村妇人要高不少,尤其是她从一些道姑那里知道北面齐鲁大地那边有个汉国,只要是汉人女子,就能读书习字,甚至当官,这简直就是汉人女子的天堂啊,她黄秀儿要活下去,她好想去那个汉国看看,看看是不是像那些道姑说的那样美好。为了活下去,也为了能过得更好,更为了摆脱自己悲惨的命运,黄秀儿从婆家逃了出来,奔向钱塘江边,躲进商船舱底……

    这艘商船实际上是直接隶属于李承宗的汉商集团,对于塞个人不是问题,船主在听黄秀儿倾吐了哭诉了痛苦遭遇以及打算想去李汉瞧瞧意愿之后,看着她一身破衣烂衫,满脸血痕泪水,不由得极为同情,使点头答应了她的要求。于是,黄秀儿登上了商船,遥望钱塘府,洒泪告别了亲爱的出生地,随船北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69章 小妇人与“敲门砖”(下)

    『点击章节报错』

    等她随船来到了汉国的王都琴岛,映入她眼帘的是一个不同于她认知的新世界,这是一块生机勃勃的热土。。。。。那些道姑并没有骗她,在这里,女子一样可以进入杨蓉和柳桃儿她们俩创办的女子学堂读书习字,一样可以从军报国,甚至在李汉军中都设有专门的女兵部队木兰旅,连女子当官也不是啥新鲜事儿,在这里那些束缚妇人的封建礼教几乎被削弱无视到了几乎若不可闻的地步,这里真的就是她黄秀儿的天堂。。。。。。。

    黄秀儿没上过学堂,她不识字,但是她却有一双巧手,出身江南的她是一个纺织高手,很快她就在皇家的纺织工场里找到了一份她心满意足的工作,瞧着一匹匹的丝绸从自己手下织出来,然后变成精美的银币,她自己竟然能养活自己,而且还能去夜校报名读书,这在老家简直是不敢想像的事儿。。。。。。。。

    汉国从阿三以及崖州的黎民那里得到的棉纺技术很原始很落后,但是黄秀儿见到这些原始的棉布的时候还是被狠狠的被震撼了一把,这可是堪比黄金的白叠布啊,她瞧着这些白叠布,那可以说是看不胜看,爱不释手,赞美不止。

    她酷爱纺织,如今看到李汉的皇家纺织工场招聘纺织高手突击棉纺难关,黄秀儿就动心了,于是她放弃了已经有了优厚待遇的丝绸织工岗位,来到了棉纺织部门,她向那些会棉纺的织工学习,起初起初啊,她不会干,弹棉絮,弹得不透不净;卷棉条,卷得松紧不匀;纺棉纱,纺得粗一段、细一段,好像蛇吃了蛋似的。可是,她毫不气馁,坚持练习,争取早日学会操作流程。

    没多久,她便熟练地掌握了全部操作工序:剥棉籽,敏捷利索;弹棉絮,蓬松干净;卷棉条,松紧适用;纺棉纱,又细又匆;织棉布,纹均边直。。每当她看见棉田里那龙爪样的棉叶、雪团似的棉花,每当她坐在那“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的棉纺画卷里,便感到一种难以形容的乐趣。棉花会纺了,布会织了,好学好想的黄秀儿又发现了一个问题:棉花去籽这样用手指一个一个地剥,实在太慢;而且弹棉絮的小弓,才一尺半来长,还是线弦,须用手指来拨动,弓身小,没有劲,线弦容易断,手指拨弦费力气,以这样落后的技术纺纱织棉布,怎么能供上那些干活人穿衣服的需要呢?她心里经常想:能不能有什么新办法提高工效呢?

    她把自己的思虑告诉了她来琴岛之后的几个闺蜜,不过她们都劝黄秀儿死了那条心,连那些皇家的能工巧匠们都解决不了的难题,咱们几个妇人能行?不过黄秀儿她可没有气馁,有一天她在下工回自己的住处就想做一碗面汤,在拿起擀面杖的时候,忽然想起棉花去籽还是用手指一个一个地剥,实在太慢的问题,一瞧这手中的擀面杖,这灵感忽的就上来了,说干就干,她立刻扔下面团,找来若干棉花籽,在取来一根小铁棍,然后把籽棉放在硬而平的捶石上,用铁棍擀挤棉籽,这效果果然比用手剥要效率不少。。。。。。

    她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自己的好友闺蜜们,她们在试验以后,这些妇人们乐不可支地嚷着:“哎哟,秀儿姐,你可真行啊,这样一来一下子可以擀出五、六、七八个籽儿呀,咱们就再也不用手指头挨个儿数了!”黄秀儿见大伙儿高兴,也感到十分快活,但并不满足现有的成绩。

    她觉得用手按着铁棍儿擀,还是比较费力的,便继续寻求新办法,忽然,她想到了自己前不久去琴岛海边游玩散心的时候看到皇家工匠搞出来的脚踏纺车,这心里豁然一亮,马上和伙伴们商量试用这一原理制造轧棉机,白天黑夜都琢磨。最后,用四块木板装成木框,上面树立两根木柱,柱头镶在一根方木下面,柱中央装着带有曲柄的木铁二轴;铁轴比木轴直径小,两轴粗细不等,转动起来速度不同。黄道婆同两个姐妹,一个妇人向铁木二轴之间缝隙喂籽棉,其他两个人摇曲柄,结果,棉絮棉籽迅速分落两轴内外两侧。

    “太好了,又省力,又出活儿!”她们妇人们围着她们亲手制作的轧棉机,象山雀一样,欢跃起来,庆祝创制成功!

    李汉是一个极其重视科技发明的奇葩国度,锦衣卫有一项重要职责就是搜罗天下的能工巧匠为汉国服务,这黄秀儿的一个闺蜜的丈夫恰恰是一个锦衣卫,他在听到自己媳妇唠叨说啥她们几个妇人折腾出来一个新轧棉机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立功受奖的机会来了,他在确认之后赶紧通知了锦衣卫的主管能工巧匠的校尉,得到消息的宋忠极为震惊,这可是皇帝陛下亲自交代的重大科研攻关项目,没想到皇家的能工巧匠没解决的问题,几个妇人那里倒是见到了曙光。。。。。。

    宋忠赶紧向李承宗做了汇报,李承宗在听完了感叹,纺织果然是女人的天生技能,于是他让杨蓉出面接见了黄秀儿,在皇家的资助和协调组织下,成立了以黄秀儿为首的棉纺攻关小组,她们把从天竺人那里学来沿用的小弓弓身由一尺半长改为四尺多长,弓弦由线弦改为绳弦,将手指拨弦变为棒椎击弦。这结实有力的大弓,弹起棉来,挣挣然节奏鲜明,仿佛响起一支好听的劳动乐曲,棉花弹得又松又匆,又快又干净。接着,在纺纱工序上,在皇家的能工巧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