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名承天下-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桃儿问完,苏烈也点头,“是啊,二弟,这鹅毛翅膀外侧的最大最长,我们能理解,可你为啥只要左翅膀呢?”
李承宗听了一愣,然后哈哈大笑,他分别找来两根左翅膀和右翅膀的羽毛,把它们并在一起,“你们瞧,它们是不是有什么不同不是?我们写字一般要用右手,我为什么要用左翅膀的鹅毛你们明白了吧?”
“那,二弟,是不是只有鹅毛能做笔?”未来的苏名将这会儿化作了好奇宝宝,他接连提出了问题。
“当然不是只有鹅毛了,据我所知,什么乌鸦老鹰猫头鹰等等的羽毛都能用,之所以用鹅毛,还不是因为鹅毛好找啊……。”李承宗其实还有别的话没说,那就是这鹅毛笔管柔韧而富有弹性,不容易折断,而且触笔柔滑,不会损坏纸张,最重要的是鹅毛笔的笔尖的缝隙可以在作用力下张开,根据写作者需要可以写出粗线条的字,也可以写出秀气的字,尤其是拿来制图绘画是再合适不过了。
李承宗成功制得鹅毛笔,柳桃儿和苏烈是一点也不奇怪,在他们看来,自己的郎君(二弟)是天纵奇才,妖孽一般的人儿,这根本就不算啥。
………………………………
第15章 审驴
在杨二皇帝的“精心治理”之下,大隋王朝已经失去了对不少地方的实际控制权,这里面就包括苏烈和李承宗哥俩占据的浮阳郡,当初哥俩领着饥民从武邑搬家到了已经成为一片废墟的浮阳,他们身先士卒,带领百姓们在浮阳披荆斩棘,辛苦经营,不长的时间,浮阳就恢复了生机。
浮阳恢复生机的消息很快就被有心人得知,各方势力都注意到了这个有些怪异的消息,无论是以窦建德为代表的所谓义军还是世家大族门阀势力,就连东都洛阳那名义上的大隋朝廷都向浮阳派来了探子,他们想知道是什么人占据了已经是一片白地的浮阳郡,他们又是怎么恢复浮阳的生机的。
可惜啊,他们这些探子一进入浮阳,就跟泥牛入海一样,不见了消息,浮阳就跟一块黑洞一样,不断吞噬着各方势力的探子,几番试探之后,世家大族和“义军”方面只好放弃,最后只有洛阳的朝廷方面向浮阳派武阳郡丞元宝藏为浮阳郡守,但是因为浮阳和洛阳中间联系已经被割断,元宝藏无法赴任,所以这浮阳郡也就变成了一个三不管也管不着的地儿。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与李承宗这厮有脱不开的关系,他与苏烈率领饥民占据了浮阳郡,在这里李承宗建立完善了一整套的行政体系,对浮阳全郡进行了有效的控制,至于各方势力的探子纷纷在这里折戟沉沙,李承宗表示,老子建立了自己的专属情报机构锦衣卫,有他们在,还处于探子这样原始的情报搜集手段的各方势力,根本就不是李承宗一手调教的锦衣卫的对手,他们都栽在浮阳也就不奇怪了。
李承宗和苏烈世纪控制了浮阳郡,他们哥俩实际上跟窦建德他们这样割据一方的枭雄性质也差不了多少了,说真的,这哥俩也就是明面上没有公开反对杨二皇帝与大隋王朝罢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流民,汇聚在浮阳,他们接受了李承宗和苏烈的庇护,他们跟老早的武邑人一样,喊苏烈为大公子,李承宗为二公子,心甘情愿的接受这哥俩的统治。
由于苏烈是武人,所以这行政治理什么的,就落到了李承宗的瘦弱肩膀之上,好在李承宗年纪虽小,但见识却极为开阔,谁让李承宗这厮两世为人,见识远远超过本时空的土著们呢。
这一天,李承宗心血来潮,他来到郡城南三十里的杏林街视察民情。这杏林街是李承宗治下浮阳较大的镇子和贸易集散地之一,也是李承宗的浮阳郡有数的繁华之地之一。每逢集市,方圆百里的百姓都云聚在这里,你买我卖,杂耍卖艺,热闹非凡。
这天正逢集日。一个“赶脚”人(用驴驮卖柴的)从集市路过,走到一个卖疙瘩汤的地摊前,这卖疙瘩汤人冷不防一声高喊:“卖疙瘩汤来,疙瘩汤老热嘞!”这一声高喊不要紧,一下把赶脚的那头叫驴惊到了,那叫驴奋蹄猛踢,把疙瘩汤锅踢倒在地,流了个精光。
卖疙瘩汤人这下可不依了,拉住赶脚的说:“你要赔我的疙瘩汤钱。”这赶脚人反击道:“明明是你喊得声音太大,惊吓了我的驴,我不应该赔你。”俩人一个说要赔,一个说就不赔,只争得面红耳赤,大有大打出手之势。这时,一个围观的人前来解劝说:“你们俩别争了,听说二公子刚到咱杏林视察,就在乡公所那里,二公子天生神人英明神武,叫他给恁俩断断案,到底该不该赔。”
这卖疙瘩汤人和赶脚人几乎同声说道:“去就去,谁还怕去啊?哼,我有理,二公子一定会支持我的!”
赶脚人牵着驴和卖疙瘩汤人径直朝乡公所走去,后面跟着一大群看热闹的人。
不多时,两人来到乡公所门前,赶脚人把驴拴在一棵槐树上,公差们禀报给了李承宗。李承宗让两人进到所里,他们慌忙跪下,各执一词,让李承宗明断。
李承宗听后,心里在想:这两人都是穷人,叫谁赔呢?他一时拿不定主意。李承宗一会儿在大堂上走来走去,一会儿坐下,紧锁双眉。来看李承宗断案的百姓都在心里说:李承宗啊李承宗,都说你天生神人英明无比,今天连这点小事都断不下来,看你咋下台吧。
忽然,李承宗大睁双眼,下得堂来,分开人群,朝乡公所外走去。前来看热闹的人群呼地也跟着出来。
只见李承宗来到拴驴的树下,左手提起缰绳,右手朝着驴脸,左一耳光,右一耳光地打将起来。嘴里还念念有词地说着:“这赶脚的错,这卖疙瘩汤的错,都是你叫驴闯的祸,我打你叫驴也不算过!”说着李承宗打得叫驴“啊、啊”直叫。
这围观的百姓见李承宗如此打驴,不禁哄然大笑。可能都在嘲笑李承宗无能“断案”,反打牲畜吧。
不过,围观百姓的这一笑,李承宗就要结案了。
只见李承宗抓住一个穿丝绸的人(富户人家,穷人是不穿丝绸的)的衣领说:“今天我来断案,教训这头叫驴,也是它罪有应得,而你带头发笑,莫非嘲笑我不会断案不成。来人,把他抓起来,先关上三天再说。”
这穿丝绸的一听就懵了,稀里糊涂:难道真的是我先笑吗?人到事中迷。他就没想想,那么多人都在笑,李承宗怎么就知道是你先发笑呢?
穿丝绸的人见要抓自己,连忙说:“二公子,你罚我几个钱行不行?求你别抓我。”
李承宗见目的已达到,就说,那就罚你五十文吧。穿丝绸的家伙一听,才五十文不算多,于是干脆利落点头作揖认罚并致谢,他痛快的交出五十文的罚款。
李承宗拿到五十文钱,把这五十文钱分成两份,一份交给卖疙瘩汤人:“你今天做小生意,赔了本钱,家孩子老婆靠你养活,去买点米面吧。”
说完又把另外二十五文钱交给赶脚人:“你也不容易,家里有八十老娘靠你孝顺,今天打官司,耽误了卖柴,把这五十文拿去买点肉面什么的孝顺老娘吧。”
这卖疙瘩汤人和“赶脚”的一听,他们俩噗通跪在李承宗面前,千恩万谢,李承宗赶紧将二人扶起,并和他们瞎扯了几句,他们方才散去,各自营生去了。
………………………………
第16章 我不愿意(上)
很多时候不是说你不主动去招惹别人,别人不会主动来招惹你,李承宗和苏烈最近就碰到了这样的一件麻烦事儿,他们哥俩在浮阳辛辛苦苦积蓄实力,也不去招惹谁,可就算是这样,他们哥俩也还是被人盯上了。
盯上他们的这位雄踞河间定都乐寿,自称抹羊公,这位姓窦名建德,这货可不简单,小吏出身,也算个有勇有谋的主儿,前不久竟然以诈降的计策击杀了大隋名将郭绚,虽然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他的老主子高士达因为不听他的劝告被老杨战场斩杀,他带着一百多人逃走,到了饶阳县,见没有防备,就打下了,安抚城里的士民百姓,很多人愿意跟随他,又有了三千多人马。
老杨本来想继续攻打窦建德的,可惜那位杨二陛下再也没有了当年的英明神武,当起来了彻头彻尾的猪队友,罢掉了老杨(杨义臣)的官儿,而窦建德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他的军队气势更加兴旺,精兵强将十多万人。
窦建德打算一统河北,怎么允许李承宗和苏定方这样不服从他的力量存在,他先是派出来自己的亲信谋士凌敬来劝说苏烈和李承宗归降,被二人拒绝之后,窦建德大怒,派遣自己的头号战将王伏宝统兵三万前来攻打,但是在面对李承宗设计的棱堡防御体系的时候却无可奈何,再加上苏烈和李承宗里应外合,王伏宝大败,三万人战死六千,被俘两万有余,窦建德这才知道苏烈和李承宗不好惹。
“奶奶的,朝廷昏头了??我们又不是朝廷的官军?凭啥听从段达的调遣?还他娘的要我们前往洛阳参与镇压瓦岗寨,这是是何道理?”苏烈冲着李承宗说道,他现在窝着一肚子的火气,他们哥俩拉起这只队伍容易嘛,又不是朝廷的官军能吃皇粮,也不和那些所谓的义军一样靠烧杀抢掠过日子,他们真的就是靠着自己保护的那些民众支持,再加上李承宗足智多谋,他早早的谋划好了前路,以商养兵,这才有了他们哥俩的浮阳军,哥俩从来也没向朝廷表示过反意不假,可也从来没说加入朝廷啊。再说了就算是加入朝廷,他们也不愿跟着段达这个废物,更不愿意去洛阳那个血肉磨坊啊,还不用说从浮阳去洛阳的路大部分都被义军卡死了。
“大哥,朝廷来旨意了??好办,咱们听调不听宣就是了,要调遣我们,请陛下亲自下旨,要是单纯的洛阳留守调遣?哼哼,哪儿来滚哪儿去。。。。。。。”
“贤弟,好主意,咱们这几万子弟兵宝贵着呢,哪能白白损耗在中原战场之上,只为了某些人的私利就想牺牲我们数万人的性命,休想,我这就去绝了他们某些人的念想,对了,贤弟,我听说你爷爷唐国公一直在打探你的下落,他可没想到威震冀中的李威就是他的孙儿李承宗吧。。。。。。。”
“哎,我那个爷爷,他现在就是关陇门阀的代言人,如今天下大乱,怕是他也起了争雄天下的意思了。。。。。。。。这个世道,哼哼哼,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啊!
“哎,照贤弟说来,即使新朝建立,不过一个新的大隋而已,还是皇家与世族门阀共天下对吧?”
“嗯。请大哥相信小弟的判断,小弟估计明年即是大乱鼎沸之年。。。。。。”
李承宗叹了一口气,如今局势已经很明显,各大世家门阀已经深度参与了进来,而对于各家夺天下的首领们而言,战争就是棋局,如画江山便是棋盘,诸条道路便是经纬,手下那一个个已经倒下和正在倒下的生命就是棋子,一盒没有生命、没有感情、没有血肉的棋子。
争夺天下的领袖伟人们都是着眼全局的好棋手,心都足够冷酷淡定。对于他们而言,在争夺天下的这盘棋里,温情从来都不存在,只要最后的结局是胜利地,那其间损失多少棋子根本无须在意。一将功成万骨枯,哪个帝王将相在稳坐天下之后,不是心安理得地安享富贵?谁又还会记得那些战死沙场,好让自己得以登临权力顶峰的愚蠢的垫脚石呢?在这些“聪明人”眼中,昔日汉高祖如果下不了分老父一杯肉羹的狠心,也不会创立大汉数百年基业。而他仅为了能更快逃命就把妻子和儿女先后推下马车的龌龊举动,也可以看作是不受私情困扰,以天下百姓和家国大业为重的坚毅果断之举。
这个乱世注定是为英雄所设地,而所谓英雄,就是站在白骨堆最顶端的那一个。对于有志于争夺华夏天下的家伙们而言,自己迄今仍未登上宝座,无非是因为脚下的白骨堆得还不够高。所以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他们还要持之以恒的去堆,直到高过与自己角逐的所有豪杰。十几万喽啰的性命算得了什么?古往今来,哪个成就霸业者没付出过巨大的牺牲?
必要之时,甚至连亲兄弟都可以填进去。只要最后这堆白骨的巅峰之处能与天子的御座持平,只要这累累白骨能够铺就通往金銮殿的大道,那一切就都是值得地。至于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表露出的丑恶与阴暗会不会在青史上留下骂名,这从来都无人会顾忌。今后的历史,毕竟将由胜利者来书写。
别看以后的新旧唐书,还有各种史书都描述李渊是在晋阳起义师,救万民于水火,吊民伐罪,但讲真的,他的真正动机不还是抢钱、抢地、抢女人,最后发展到了抢天下?
“那贤弟,我们该怎么办?”苏烈最后问道。
“怎么办?哈哈哈哈哈。凉拌呗……。”李承宗最后说道,“别看唐国公是我的至亲,但他代表的士族门阀却是你我的死敌,你说我能自己颠颠的把自己的项上人头送上?哼,想用家族什么的来约束我,那他们是打错了主意,选错了目标!”
李承宗的话,嗯,苏烈很是支持,他是了解自己这位贤弟的政治抱负和野心的,再说了就自己这位贤弟的脾性,他怎么会甘为人做嫁衣?
就在李承宗和苏烈在讨论浮阳还有他们哥俩的前途的时候,一个不速之客不得不让他们哥俩停下来认真的面对此人………
………………………………
第17章 我不愿意(下)
这个不速之客不是别人。他是李渊的堂弟,李承宗的九爷爷李孝基,他的到来很是出乎李承宗哥俩的预料,浮阳城城主府的议事厅之中,李孝基看着人小鬼大的李承宗,心里不住的感慨,大哥,这个被你忽略的憨娃儿小小年纪,心机就这般厉害,不借助家族任何帮助,竟然在海滨之地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和势力,假以时日,呵呵呵,真的不敢想象他的未来啊,大哥,憨娃儿才是我们李家的千里驹,哎,你为了取得郑家的支持,废掉了憨娃儿的嫡长孙位子,怕是大大的不智啊。
李孝基清饮了一口杯中的绿茶,心里不住的翻滚,这种喝茶方法简直为所未闻啊,他李孝基自认博闻强识,见识渊博,可从没有见识过这样的饮茶方式,他只知道世人要饮茶必会煮茶,可没有见过泡茶这样方便且优雅的饮茶方式,尤其是在得知这种饮茶方式是出自李承宗之后,心里更是直呼妖孽,就在他心里翻江倒海的时候,忽然听得李承宗说道,“九爷爷,你这次来浮阳应当是我爷爷吩咐你来的吧?说罢,他想对我说些什么?”
“憨娃儿,九爷爷这次来浮阳是招你归宗的,你离家这么久了,气也该消散了吧,你这只小雏鹰难道还不回巢了不成?”
“归宗?”李承宗心里冷笑一声,果不其然,自己刚在浮阳做出来了一点成绩,就被人盯上了,自己的这个九爷爷名为唤自己归宗,搞不好是来渗透夺权的吧?
李承宗猜的是一点也不错,当他在浮阳努力种田积蓄实力的时候,远在太原的李氏家族也盯上了他,李渊,李建成,李世民他们爷三个也知道了名震河北,接连击败张金称与窦建德的李威就是他们李家的李承宗,“果然不愧是我李渊李叔德的长孙,李家儿郎,如今天下大乱,杨氏天下已然不稳,我李家若想前进一步。。。。。。。。。我欲招承宗归家,大郎,二郎以为如何?”李承宗已然不是李家的嫡长孙了,听听,在李渊老头的嘴里就是长孙了。
“阿爹,承宗这孩子虽然是我的孩儿,但自打他痴呆之后,我与他交流甚少。。。。。。。。他脾性如何,我也不知啊,更别提他受裴氏影响,如今观音又生下了承道,被立为了嫡长孙。。。。。。。。你想要他归家,若是他想要回他的嫡长孙的位子?阿爹,这可怎么答复?”李建成很清楚丢了嫡长孙的位子对李承宗来说是莫大的耻辱,人家现在手里本钱雄厚,摆不摆自己还两说呢。
“这个问题,大哥不用担心,承宗侄儿既是我李家儿郎,那他的一切都属于我们李氏家族,阿爹是族长,又是承宗的亲爷爷,三纲六纪他还是要遵守的吧,可让九叔去浮阳一趟,他日我们起事,我们可出太原,下关中,取巴蜀,定江南。。。。。。有承宗侄儿在李密的东北,呵呵呵。。。。。。。。”李世民,李二的眼光果然有些毒辣,而且有些不客气,李二简简单单几句话就给李承宗定了性,你再怎么牛,只要你姓李,你的一切都属于李氏家族,至于嫡长孙什么的,那是大人决定的,你是晚辈,你接受就好了。
“二郎说得好,就让孝基去浮阳一趟,只要憨娃儿归家,那浮阳就落入了我们李家之手,到时候呵呵呵……。对了,憨娃儿也到了该说亲的年纪…。。嗯,给他找一门亲事,管一管他跳脱的性子也是极好的……。。”李渊说的是斩钉截铁,一点也不考虑李承宗的干瘦,不过这也不奇怪,世家大族的子弟婚姻哪能自己说的算?
只有李建成觉得有些对不住自己的大儿子,“阿爹,不管怎么说咱们有些亏待这孩子,我估计那孩子性子也刚烈得很,能不得罪他就少得罪吧,毕竟他也是李家的孩子。。。。。。”李建成并不是李二登基之后描述的那样昏庸不堪的一个人,相反他直率、宽简、仁厚,很有才能。
但是封建大家长的权威是不容挑战的,李承宗离家出走,这无疑引起了李渊的不痛快,虽然李承宗是自己的大孙子,以前他的确很疼这个大孙子,但没想这个孙子心机如此之深,他就有些不喜欢了,他派李孝基去李承宗那儿也有去夺权的意思。
李孝基这回去李承宗的浮阳算是到了八辈子血霉,原因很简单,他在通过隋朝的地盘河东的时候,被河东太守尧君素给认了出来,他被追捕,无奈返回了太原又走北路出雁门入太行,好躲开隋朝军队的追击。
之所以会这样曲折,那是因为他爹李璋与赵王宇文招密谋杀害隋文帝,但事情泄露而被诛杀,连带着自己也成了大隋的通缉犯,他好不容易摆脱了隋军的追击,来到了李承宗治下的浮阳。
“憨娃儿,九爷爷这里有几封你的家信,你看看你就会明白的……。。”李孝基说着拿出来了两几封信递给李承宗,李承宗在看了信之后,李承宗笑了,还以为自己是那个傻乎乎的李承宗啊,想空手套白狼,白白的吞下自己的势力,做梦呢,不过是谁,谁也休想拿走属于我的东西。
这几封信分别来自李渊,李建成以及那个叫郑观音的女人,李渊和李建成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那就是李承宗必须交出自己手中的势力,回李家在太原的老巢,他们爷俩就跟李承宗想的一样,就是想空手套白狼……。。
至于那郑观音,别看信里是在嘘寒问暖,还装模作样的过问李承宗的婚事,但她的话里话外都透露着高人一等的姿态,让人看后极不舒服度,甚至她还很隐晦的问李承宗,不去拜见他这个嫡母,反而逃走失去音讯,是不是大大的不孝?
见李承宗看的仔细,李孝基也没有打扰,良久之后在看到李承宗合上书信之后,他才说道,“憨娃儿,九爷爷劝你回家归宗……。毕竟你身上淌着的是李家的血……。。”
“呵呵呵,九爷爷,要我回家不难,只要做到我说的是两个条件就可以:一,必须恢复我娘的地位,哼,就是她仙逝了,她依然是李家的少夫人!二严惩当初给我下毒的王八蛋们……。”李承宗冷笑着说道的同时,他心里也在嘀咕,“我就不愿意了,李老头,哼哼……。”
………………………………
第18章 海军萌芽(上)
李承宗提出的条件李孝基自然是一个也不敢答应,因为他坐不了大哥李渊的主,更何况这还是李渊的家事,他也曾试图用家族大义劝说李承宗向太原方向低头,可惜李承宗的要他离开的态度非常的坚决,最终他只能带着失望离开了李承宗的浮阳郡,至于他回去之后怎么和李渊他们解释,那根本不是李承宗考虑的事情了。在送走李孝基之后,李承宗继续按照自己设置的时间节点推进自己的工作,嗯,这里面最让他操心也最挂念的就是海军的事儿。
为了建设一支强大的水师,噢不应该是海军,李承宗是煞费苦心,他不仅搞出来了新式战船,而且他建立了一所海校,专业培养海军军官。
由于浮阳临海,加之在李承宗的带领下,浮阳的百姓们靠海吃海,所以水性好的人大有人在,他们大部分人都以加入李承宗一手缔造的海军为荣。
“你说什么?你叫啥?”李承宗对着一个比他大了几岁的少年郎说道。
“大统领(这才是李威李承宗真正的官位),我叫刘仁轨,表字正则。。。。。。。我也想加入你们的海军,请大统领成全。。。。。。。”少年面对着已经有了些许官威的李承宗不卑不亢的说道。
刘仁轨,刘正则,我的个亲娘四舅姥姥哎,这名字吓了李承宗一大跳,“那,那刘仁轨是吧,你是哪儿人啊?”李承宗想先确定下是不是那位抗日第一将,“禀大统领,我是汴州尉氏人,家中过兵,父母无奈,举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