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怒海穿越之征服1934-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剑行这才恍然,原来日本人有良心的文人心中,视如仇寇。这民族大义面前,即使是旧文人也不愿意同流合污,民心可用啊。
“令尊大义,让人钦佩。日本人图我中国已非一日,今时今日唯有中国人团结起来才能自救。”唐剑行坦诚的答道。
“好个团结起来自救!唐先生一语中的啊,里面请!”唐剑行的话一下让郑郎觉得眼前一亮。
客厅中,热热闹闹的围了一圈人。
见郑郎带着陌生人进来,就猜是那个会讲故事的唐先生。期待已久的几个小朋友是围了上来,把唐剑行搞得有点尴尬。
“不要惊了先生,平常是怎么教你们的?”做上首的老爷子冲着小孩子立规矩。
“无妨,活泼天真,挺好的。来的有点唐突,惊扰老先生了。”
“人老了,怕的是寂寞,那会怕惊扰。有唐先生这般饱学博雅的,郑某人欢迎还来不及,请坐。”
郑郎请唐剑行坐到他父亲的对面,这才给唐剑行介绍道:“唐先生,这位是家父,自号叠溪山人。”
唐剑行站起来行礼,说道:“久仰郑老先生大名啊,这门口的那对石狮,就能见到郑老先生的造诣已经炉火纯青了啊。难怪我听人说郑老是国学三绝,厦门的至宝呢。”
“繆赞了,书画雕刻,毕竟只是自娱,救不得国的。”
“我不赞同郑老先生的说法,书画雕刻艺术,历来都有启迪明智,教化内心的作用,国事蒙难毕竟是一时之失败,从长远看,我中华民族要振兴国家,离不开艺术,离不开艺术家的创作。”
郑熙拿茶杯的手一抖,眼中的光芒直『射』,额头的皱纹一下也少了很多。
郑熙激动的站起身,兜圈子走了几步。冲唐剑行躬身一拜,吓的唐剑行连忙躲开。
连说:“使不得,使不得。”
“老夫糊涂啊,这书画雕刻既能自娱,当然对别人也有教化之功效。唐先生的话,让我明白了自己的意义,朝闻道夕死何以!这一拜,唐先生当的。”
后世,各种专家学者对艺术的作用『揉』搓煎炸,无限升华提炼了艺术的价值,甚至拔高到人无艺术素养就是没有灵魂的高度。这种理论放到还不清楚自身价值的文人身上,当然能忽悠到醍醐灌顶的地步。
郑老爷子的使命感一被忽悠出来,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无所作为,连客人也顾不上,回书房创作去了。
郑老爷子一走,气氛顿时轻松了很多。
郑郎把二妹郑荇,妹夫冯如兰,三妹郑谰介绍给唐剑行。
“唐先生去过欧洲?”郑谰毫不羞涩的打量年龄相仿的唐剑行。
唐剑行听了这问题一愣,应该算是去过吧,穿越前是中国委托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培养的硕士生,博士是牛津社会政治与哲学专业毕业的,不晓得这位大眼睛妹妹要这么问?
唐剑行点头答道:“以前英国读过书,那里待过几年。”
郑谰顿时像发现了大陆,皱着鼻子冲郑郎说道:“我猜的对吧,那个蓝精灵的故事有欧洲中世纪宗教的影子。肯定是欧洲人写的故事,只是被某人无耻地窃为己有。”
唐剑行差点羞到钻进地缝。这丫头也太鬼了,仅凭故事的内容就察觉到了故事背后的人文背景。
唐剑行说这个故事的时候,正宗的作者连这个故事的影子都没准备呢,要等二三十年后,故事才真正面向世人。真要死皮烂脸占为己有,也是死无对证的。可面对这个自信满满的机灵女人,唐剑行实厚不下脸皮。
只能点头说道:“郑小姐说的没错,这个故事是从欧洲的一位友人那里听到的,觉得有趣,所以记了下来,昨天下午公园,见子魁很有蓝精灵里面聪聪的韵味,忍不住给他讲了这个故事。”
“看你还算老实,衣冠楚楚的,也不像是混吃的骗子,你再给我们将个故事,让我们满意了,就饶了你。”
原来是这个打算,这丫头存心把唐剑行编了进去。
小唐同志见人家一脸骄傲的样子,决定要给郑谰一点颜『色』瞧瞧。脑中快速了一遍,记忆深刻有感人至深的无疑就是“泰坦尼克号”。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十八年前,我叔叔的一位朋友jak登山了泰坦尼克号。。。。。”
随着故事的发展,郑谰从刚开始的漫不经心,慢慢被故事吸引,一会儿痴笑,一会儿神往,似乎那一刻站船头的是她自己,差点当众展开双手,故事发展都后,面临生离死别,郑谰的眼泪花止不住的往下流,人也靠二姐身上伤心的抽泣。
“小谰,不就是个故事吗?至于这么伤心吗,一个大姑娘也不矜持一点,也不怕唐先生见笑。”郑荇一边搂着郑谰,一边轻拍她的背。
郑谰一听二姐这么说,也不晓得想起了什么,收了眼泪,坐直了身体。这一刻甚至让郑郎都有一种错觉,小妹像是变了一个人,这回真有点像大家闺秀了,不像以前到处疯,说话也每个遮拦。
唐剑行看到郑谰哭的欢,心中一乐,终于报了一箭之仇,嘴角不免挂上了弧度。
机灵的郑谰一看唐剑行的嘴角笑容,就知道遭了,着道了。本想站起来辩驳几句,不过,后忍住了,只有双手下意识地使劲撕扯着手中的帕子。
两个男人听得仔细,不过关心多的方面是人心。
冯如兰听完,说道:“生死存亡之际,能有这么多人淡定面对死亡,不得不说,比起国外,中国的国民『性』还需要多加培养。这个船我欧洲的时候就听人说起过,当时欧洲各大报纸都报道了。不过从唐先生口中说出来比,那些报纸报道的枯燥多了。”
冯如兰没想到这个青年人如此有趣,小孩子的故事讲的好,大人的故事也说的栩栩如生。顿时生出亲近之感。
“唐先生学识渊博,不知家中是做什么生意的?”
“忘了介绍自己了,这是我名片。”
唐剑行把印有南洋家电贸易有限公司的名片给郑郎和冯如兰分发了一张。
“哦,原来唐先生是做贸易生意的,不知此次来厦门考察什么?”
这个时代的家电,除了电灯就是收音机,家电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所以下意识的冯如兰把唐剑行当成做贸易的。
“是这样,我们公司打算大陆投资设厂,另外还需要置办一批机器,打算到上海去看看,临行前一位了解大陆的朋友给我推荐了厦门机械制造厂,说这家厂实力不错,有很多德国产的机床,有能力加工定制一些部件,让我过来看看,只是厦门没啥门路,还跟他们厂里约时间。”
唐剑行这么说是经过考虑的,担心引起误会,所以干脆当做不清楚冯如兰是干什么的。
冯如兰听唐剑行这么一说,和郑郎都笑了起来。
“唐先生,鄙人就是厦门机械制造厂的董事长冯如兰。”
唐剑行故作惊讶地说道:“有眼不识泰山,冯老板见谅。”
“我们这是有缘啊,真应了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啊。没想到我们厦门机械制造厂的名声都跑到南洋去了,把你这个金凤凰引来了。中午我做东,一定去翠晚楼喝上一杯。吃了饭,我下午带你去看看厂子。我们的厂子厦门甚至中国都是算先进的,唐先生找我们做东西准没错。”
“那就听从冯大哥的安排,小弟就不客气了。”
“二姐夫我也要去,唐先生的故事这么好听,我想把它整理出来,唐先生没意见吧?”
郑谰瞪着眼睛,要是唐剑行敢不答应,大有势不两立的态势。
唐剑行想了一想故事的内容,并没有违反特区的限制『性』规定。于是点头答应。
“那敢情好,郑小姐感兴趣,我定当支持。”
“那好,等出了初稿,你一定要校核一遍。”
“一言为定,不过出版署名的时候,你不能写我的名字,非要加个名字的话,你就写佚名。”
虽然有点疑『惑』唐剑行的低调,但是想起如此经典的故事经自己的手整理出来,这是人生的一大快事,父亲一定也是喜欢的,高兴的没有多问。
下午,唐剑行冯如兰的陪同之下参观了厦门机械加工厂。
厂子比较大,工人也有六十多人。设备有二十匹马力的柴油机、刨床、铣床、钻床、削床、轧床,多的还是元车床,有十几台。一座化铁炉,一座锅炉。
这些设备当时算是比较先进了,基本都是德国货,没十万元办不下来。
当然这点东西唐剑行是看不上眼的,离他的要求差距太远。
冯如兰介绍的时候,一直观察唐剑行的反应,见他默默不言,好像兴趣不大。
不无失望的问道:“唐贤弟,不知你对机械厂有什么看法?”
“冯大哥,实不相瞒,贵厂的生产能力如果不扩大的话,可能对我们帮助不大。”
冯如兰内心一跳,他的厂子基本包揽了整个福建沿海的机械加工机械维修业务,本来今年世道混『乱』,还担心工作排不满,没想到唐剑行眼里生产能力太弱,那他要多大的生产能力?
“不知唐贤弟有多大的需求量?”
“冯大哥,我看贵厂一年生产螺丝螺帽,小铸件不会超过一千吨吧?”
“恩,差不多每年**百吨。”
“冯大哥,除非您打算把厂子的生产能力扩大到年产五万吨,才能勉强满足我们的短期需求。”
“啊。”不仅冯如兰吃惊,连知道一点情况的郑郎都吓了一跳。
年产五万吨!知道要多少人,多大厂房,多少机器吗?全国都没有这种厂。
“冯大哥,我知道大陆还没有这样的厂子,美国和德国达到这种规模的也不多。不过,我们这次来就是要考察几个合作伙伴,建设这样的厂子。”
冯如兰试探的问道:“唐贤弟,这样的厂子投资不小哦?”
“钱不是问题,关键是合格的工人,完善的管理程序。冯大哥厂子的工人师傅手艺我看还是不错的,只是人少了一点,起码再培养招聘十倍才能达成目标,设备和场地也远远不够。请恕我直言,冯大哥的厂子基本没有管理,这样的生产完全没办法做到我们的要求。”
原本我们的打算是找几家合格的工厂代为加工要求的产品,现看来是我想的天真了。如果冯大哥有意的话,我想给冯大哥谈谈合作的可能『性』。”
冯如兰谨慎的答道:“请唐贤弟说说你的想法。”
“原则上,我们公司不愿成为公司的大股东,我们也不谋求公司的管理权,但是公司的生产流程、质量保证体系、人员培训体系、物料管理体系、财务体系必须实行我们的规范要求。总的投资规模我看以一百五十万比较合适,我们公司可以出资五十万现金及技术入股占公司35%的股份,并五年内股权逐步减少到10%,股权按市价转让给其他股东或者其他投资人。”
冯如兰问道:“那每年贵公司的需求能保证吗?”
特区对标准件及紧固件的需求,唐剑行是非常清楚的,五年内即使投资十个这样的厂都跟不上特区的需求。特区未来工业化所需的标准件,可以说是天文数字级的。现代工业离开标准件就要垮干,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冯大哥,只要厂合作合同一签,我就下五万吨订单,10%的预付款。如何?”
“唐贤弟果然有备而来,此时,我找股东和家父商量一下,明天我们详谈。”
“行!希望中国的第一个现代化工厂能冯大哥的手中起来。”
“唐贤弟的期望让我热血沸腾啊。”
;
………………………………
二十四、伪“华南国”事件(三)
鼓浪屿月山庄,大日本南支派遣特务机关厦门秘密据点。
情报人员再一次把唐剑行一行的情报等级编为丁级,意味着对唐剑行等人的定『性』为观察级。
从昨天开始,机关就接到多起疑是被跟踪事件报告,但无一例被证实,这个情况引起了泽重刚的警觉,目前整个机关都为华南起事做准备,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前功弃,为此他还专门约见了国民『政府』军事特派员杜启云了解情况,一下午兜兜转转套话都没有发现,杜启云有反水的迹象,南昌行营那里也没有传出有特别计划。
那么这一切都是高度紧张导致的错觉?泽重信不相信,一个人有错觉可以看做是偶然,但是这么多人集中有这个感觉,那绝对不是错觉,是有多人关注盯梢日本特务机关。
除了杜启云和南昌行营,还有谁?共党?不太像!就目前的局势他们还没有时间会把目光盯到厦门。
泽重刚忽然想起了什么,脸『色』一紧,自语道:“难道是英国人察觉到了我们的计划?”
华南,有可能破坏日本人计划的莫过于是英国人。英国华利益,尤其是华南的利益巨大,他们多次国际公开场合警告过日本人,不要把手伸进南方,挑衅大英帝国的底线。
泽重刚用他的逻辑断定,此次发起跟踪行为的背后策划者一定是英国人开的增裕洋行,他们是英国华大军火商,也许是这次帝国采购的军火引起了他们的关注。
想清楚了威胁的来源,泽重刚倒是松了口气,只要武器明天晚上到达厦门港,等英国人搞清楚事情的真相,事情早就有了结果。后面的外交问题那是帝国的事情,历史雄辩的证明,强大的帝国才有强大的外交。
“小林君,即刻电令长泰**师张老啌师长,同安**师叶文龙师长,金门**师林双根师长于明日晚带一连人马来厦门磋商大事,并给他们换装。另外,让邱十二加快进度,务必三日内说服厦门保安团支持『政府』,告诉厦门副市长杨沫『政府』一建立,他这个总理要安抚好本城各级官员,务必不能出现失控的『乱』子,他们两人的经费再加十万。”
“嗐!”
“对了,增裕洋行那里你安排人给他们搞点事,警告他们一下。不过要注意分寸。”
“唐哥,目标标定的工作基本完成了,这里的同志们都看了照片,每个人都标上了人名,第一批数据特区信息中心已经整理出了报告。你看。”总参二处邓刚少尉把报告给唐剑行看。
唐剑行翻看了一遍,指着报告问道:“确定是月山庄?”
“预警机监控和当地同志的判断,都认为日本特务机关的中心就是月山庄。唐哥你看,月山庄背靠鼓浪屿的旗山,面对鹭江,任何试图接近月山庄,都必须渡江,而进入月山庄唯一的通道就是山庄门口的度口,这个渡口外人是进不去的,以前就有不知情的渔民进入此处被打死过。”
邓刚继续说道:“昨天一天,共有三十多个监控目标进入月山庄。”
邓刚说完,专门负责情报的机要秘书拿了一份电报进来。
“唐哥,预警机刚刚截获情报,明天晚上泽重刚计划厦门召集大型会议,商讨华南国事变具体实施步骤,核心人员超过两百,加上各地过来的土匪卫队,总人数千人左右。另外,情报中提到明晚有一军火船抵达厦门港,是装备以土匪为中心成立的**师。具体信息不详。”
“哈哈,这消息来的及时,宁司令一定有办法查处这艘军火船的详细信息,这个消息我转给总部处理。宁司令这段时间都被武器装备急出火来了,小鬼子这船货肯定到不了港了。泽重刚这个大礼送的及时啊!”
邓刚和机要秘书就是笑,为这事信息中心的几个负责人都被催的团团转,到处收集历史数据寻找合适的目标。
“二叔,告诉你个好消息!”
“剑行啊,是不是你跟那个小姑娘谈上对象了?”
“二叔,你说啥啊。是哪个小子『乱』咬舌头,败坏我的名声。”
“这是同志们关心你,看传过来的照片,涵韵都说你有眼光。”
“这哪跟哪啊,二叔,你到底要不要听好消息啊?”
“听着呢,你说,”
“刚刚收到情报,小日本有一条船明天晚上到厦门港,你猜船上是什么?”
电话那头一顿,传来宁海涛提高了声调的语音。
“武器?你小子不会骗我吧?”
“呵呵,是泽重刚老鬼子从日本购买的武器,准备装备他那三个土匪师。”
“情报确切吗?”
“千真万确!只是目前不清楚船哪里?是哪条船?”
“我马上让信息中心查,你这里也加紧行动搞清楚这艘船的名称,并且通知七中队,让他们做好准备,一旦船只确定,马上出发给我抢了!”
“是,另外一个消息,厦门日本谍报机关的总部已经确认,计划明天夜间实施斩首行动!”
“好,要认真准备,小心策划,务必把敌人一网打!特区的导弹用一个少一颗,一定要炸出成绩!”
各方正为各自的目标努力时,厦门机械制造厂的股东也正进行一场意义深远的表决。
五个股东,人手一本厚厚的“厦门标准件制造有限公司”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这是唐剑行通过特区局域网到的类似项目计划书,局部改一下就能现成用的。
报告分多个章节,包括企业选址、厂房设计、周边配套、原料来源、运输条件、质量保证、员工培训、资金计划、技术标准甚至连劳动保护都详细到,每年多少号之前必须由厂方组织进行身体健康情况检查。
投资、股权及盈利能力每一样都说的清清楚楚,股东权利,财务制度,审计制度样样说前头。
那些股东甚至想不出还有什么东西需要修改。
看到报告中彩『色』的厂方效果图,跟现的厂子一比,也就知道两者的差距有多么巨大。
冯如兰主持的会议,他问道:“各位董事,南洋家电贸易公司做的报告,你都看了,说说大家的意见,我们到底要不要跟他们合作?”
“冯董,虽然我还没有见过他们,但是就凭这份策划书,我就赞成与他们合作。看了这份策划书,我的直觉告诉我,人家就是拿着这份策划书自己另起路灶,所花的时间也多不了太多,就能完成一座现代化的标准件工厂,到那个时候,我们连喝西北风的机会都没了。”
其他股东也早被计划书征服,都赞同合股的建议。
“既然大家都同意,那我们讨论第二个议程,增资扩股。总股本150万,南洋家电贸易公司投资50万加技术入股,占公司35%。现有公司的装备、材料及人员作价30万,剩余70万由原有股东优先按必烈认购,否则按弃权处理。股权将卖个其他投资人。”
剩下的就是筹钱的问题,五个股东一家出资十来万,便能实现增资扩股,个别有困难的,股权也被现有股东买走。开玩笑,光看这个计划书,一年的收成就能收回投资,这样的生意谁愿意放弃。
股东内部表决之后,下午,冯如兰就代表厦门机械制造厂与南洋家电贸易有限公司签署了两个合同。一个是“厦门标准件制造有限公司”投资合股协议。二是南洋家电贸易公司与厦门标准件制造有限公司签订了年生产五万吨标准件加工合同。
根据计划书,南洋家电贸易公司应公司注册完毕十五个工作日完成注资,也就是迟不超过本月20日。
特区现的资金处于极度缺乏状态,不仅南洋物流贸易公司短期需支付出去超过一百万元,两个月内的支出大概三百万左右。而两个月内物流公司的产值约能达到一百七十万左右。资金缺口有一百多万。
而南洋家电贸易公司尚处于前期投资阶段,除了投资所需五十万,五万吨标准件的预付款达200万银元,一年内光标准件一项,支出需要2000万银元。
除了标准件,特区需要的东西多如牛『毛』,光钢铁原料一项需求种类超过十项,还有种类繁多,需求数量巨大的建筑材料,急需建立的纺织工业、造纸业、重型机械工业、特种冶金、玻璃制造业。。。。。对于特区的人来说,没有任何一个工业体系可以放慢脚步,整个特区的脚步已经不由自主的加快。
这一切需要巨量的资金投入,从721号反馈的消息看来,只要他们顺利归来,短期内的资金问题就能解决。
琉球群岛海域。
三洋丸号日本商船按原计划行驶,目标厦门港。
船长有山塚登记完航海日志,再次津津有味地看起《浮城物语》,作为黑龙会中有理想的青年船长,有山塚非常看不起那些不读书没有思想的人,他利用一切有效时间自觉学习各种著作。
像所有日本年轻人一样,对日本有着狂热的激情,高速发展的经济、对俄、对中外交、军事节节胜利,刺激着有山塚内心澎湃的激情,这情形一片大好之下,有山塚和其他日本人一样期望『政府』指引前进的方向,但是日本内阁措辞晦涩的表达方式让他开始不满,思想开始有点『迷』茫,到底接下来该干点什么?
日本内阁的指导思想并没有统一,一部分政治家认为,日本应抓紧时间巩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