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行-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这个世界,现在的时间是1929年10月底了。

    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此举(东北易帜)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国民政府完成统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

    “北洋政府不是不存在了吗?”苏灿问。

    金雪神秘道:“1926年10月22日,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期间,日本军舰掩护奉军军舰驶进天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十余名。国民军坚决还击,将日舰驱逐出大沽口。日本竟联合英美等八国于16日向段祺瑞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的无理要求。3月18日,北京群众五千余人,由李大钊主持,在**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祺瑞执政府(段祺瑞本人当时不在执政府,亦未命令开枪)竟下令开枪,当场打死四十七人,伤二百余人,李大钊、陈乔年均在斗争中负伤,历史上称为三・一八惨案。今天刚好是三周年纪念日。”

    “而实际上,据说先生的第二站复旦大学,演讲的内容是有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第三站同济大学,演讲内容为杨杏佛被害事件。

    杨先生早年留学美国哈佛大学。1911年加入同盟会并参加辛亥革命。1924年任孙中山秘书。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1929年3月年与宋庆龄、鲁迅、蔡元培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副会长兼总干事。

    1929年,6月,杨先生偕长子由上海中央研究院乘车外出,遭国民党特务袭击,中弹身亡。

    之前,杨先生多次发表谈话谴责国民党政府践踏民权、镇压进步人士,并营救**员和民主人士,因而遭忌被杀。在此前后,宋庆龄、鲁迅、蔡元培均接到暗杀警告。

    同日,蔡元培电蒋、汪要求缉凶。宋庆龄等人发表声明说:‘我们非但没有被吓倒,杨铨为同情自由所付出的代价反而使我们更坚决地斗争下去,再接再励,直到我们应达到的目的。杀害杨铨的刽子手们要明白,政治罪行必然会给他们带来应得的惩罚。’

    鲁迅先生作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创始人之一,又是杨先生的好友,对这件事一只深表痛心。此次先生来沪与宋女士会晤,再次谈到杨先生被害之事,觉得有必要为他做一个演讲了,不要让刽子手们太猖狂了。

    此次先生来沪,各方势力都知道先生会去我校,复旦,同济三校发表三次重大意义的演讲,具体的演讲内容大家估计也都猜测的**不离十了。

    我们大上海的陆剑明,陆爷,他今日也在《民报》上发表宣言,他说鲁迅先生来沪,他的洪帮会全力支持,并且暗中保护,若有人妄图暗杀,陆先生也会把杀手的指使者列为暗杀名单,追杀到天涯海角,不死不休!

    所以,你现在看到国民政府的警察虽然包围了我们学校,但并没有领头的人敢冲进去闹事,只是围堵在门口不作为。因为他们不想上陆爷的追杀黑名单。”

    金雪这一番话听得苏灿震惊不已,而且有些时间甚至事件跟真实历史似乎又不太吻合。最关键的,历史上似乎并没有鲁迅先生来沪的三大演讲。看来这一段历史,是游戏开发者杜撰的。

    不管怎么样,这是一件大事。

    就在这时,系统发出了提示语。

    “滴滴,有新任务:保护鲁迅先生来沪的生命安全,取得先生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推荐信。任务时限一个月。任务奖励:未知。”

    对于这样的任务,不管是什么样奖励,苏灿都会义不容辞的接受。

    接了任务,苏灿和金雪一起进了学校大门。二人被警署的人拦住。二人拿出了学生证和教师工作证才得以入内。而这帮人盘查的名头很搞笑,说是为了保护鲁迅先生的安全?这种把戏也只能骗骗小孩子。

    先生的演讲在大礼堂,苏灿二人进去后,里面黑压压一片。好不容易挤了进去,站在侧门边上,发现有人在背后拍肩膀。苏灿回头一看,原来是燕尾服。看来燕尾服一直暗中在保护自己。二人默契的笑笑,只是用眼神交流了下,并未说话,然后就分开了。

    这时候,大礼堂虽然人山人海,但却出奇的安静,没有人敢乱说话,因为讲台上站着的是鲁迅先生。

    第一次在现实中见到先生,苏灿有些激动。他想起了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一面》中关于先生的肖像描写。

    “他那隶书‘一’字的胡须,是他泰然自若的表现;他那根根直立的头发,是他正义凛然的表现。他那削瘦的脸庞泛出一阵黄色的暗光,虽倍显憔悴,却毫不颓废。额头很亮,但却并不光滑,劳作的皱纹袭上了眼角与额头,变得略有粗糙。浓浓的眉头下面,是那双炯炯有神的双眼,如尖刀般看透当代的现状,为唤醒民族团结的精神而拿起手中的笔来战斗。在这眉宇之间,显现出一种儒雅的君子气概,但也有一种丝丝的忧愁与悲愤在其间交融。转瞬之间,这位伟大的文豪,又开始用自己尖锐的眼光和犀利的笔锋,继续揭示那些社会的昏暗了。”

    现在看来阿累先生笔下的鲁迅先生跟现实的还真像。而先生此刻正在演讲的正是那篇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

    此刻,全场的女学生们似乎都很激动,因为先生正好讲到了那段名句。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

    先生的演讲是非常有感染力的,言辞铿锵有力,每一句都充满着革命者的情怀,每一句都有视死如归的精神在勃发,听的人们不禁热血沸腾。

    不知道怎么回事,现场听鲁迅先生讲这段,这种震撼力,比看文字要大很多,很多。也许,这就是演讲的魅力吧。如果让先生参加后世的演讲比赛,那绝对是第一名的成绩。反正听了这段演讲,苏灿都自以为被洗脑了,而且是心甘情愿的被洗脑。

    他现在脑海中似乎有一万头草泥马在奔腾,呐喊着,冲啊,干死这帮****的,为学生们报仇!
………………………………

21、作诗

    鲁迅先生的演讲当然是很成功的,而直到演讲结束,也没有发生暗杀事件。这一切看起来似乎都是风平浪静,但苏灿隐隐觉得,这也许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夕。

    苏灿找到了燕尾服,叮嘱他要保护好鲁迅先生。燕尾服也告诉苏灿,他看到陆剑明了,而且还发现了某个黑暗的角落有狙击点。不过狙击手似乎也发现自己被高手盯上了,丝毫也不敢动弹。

    看来国民政府在玩声东击西,一方面警察署在学校门口放烟雾弹,一方面军统的特务隐藏在大礼堂的角落伺机行动。好在,陆剑明和燕尾服两大高手都在现场,鲁迅先生的安危应该问题不大。

    演讲结束后,鲁迅先生并没有立即离开,而是想听听在场的师生们对于三・一八惨案的看法。

    罗伊可上台了。

    她的情绪有些小激动,因为她对军阀也是深恶痛绝的,横刀夺爱让他的男朋友和她体会到了军阀的横行霸道,蛮不讲理。而最令她难过的是家人的懦弱和屈服。

    “打到日本帝国主义,打到惨无人道的流氓军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这话一半是她自己的发挥,一半是苏灿曾经的教导。201班的同学们闻言,在场者都一起呐喊助威,声势浩大。

    鲁迅先生也颇为吃惊,他感觉这所女子大学的女生们的革命热情不比北师大的低多少。而一旁的周校长则是介绍说,201班大多为名门大小姐出身,娇生惯养,能有如此觉悟,全凭苏灿的教育,还说苏灿的第一节课就是教他们,学日语的目的是什么: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听周校长这么介绍,鲁迅先生对苏灿有了一些兴趣,提出希望苏灿老师也能上台讲几句的要求。

    不一会,大卫找到了苏灿。

    “苏灿,终于找到你了,校长想让你上台讲几句。”

    苏灿想了想,答应了,来到了舞台的幕后那,见到了周校长和鲁迅先生,自然是一番仰慕的话语。

    舞台上,主持人金雪热情洋溢的介绍道:“下面,有请我校苏灿老师上台讲几句。”

    一片掌声中,苏灿登上了讲台。

    “有先生的珠玉在前,苏某本来是不敢献丑的,但先生和周校长一直鼓励我,我就上来了,因为我也想做先生所说的‘真的勇士’!

    今天是三・一八惨案的三周年纪念日,鲁迅先生冒着生命危险来沪,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令人钦佩。

    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真是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同声一哭。先生的演讲通过悼念刘和珍,深刻地揭露了北洋军阀政府屠杀爱国青年的滔天罪行,有力地抨击帮闲文人造谣诬蔑爱国青年的无耻卑劣,高度赞颂爱国青年临危不惧、团结友爱的崇高品质和大义凛然、殒身不恤的爱国精神,呼唤民众、激励猛士,抒发作者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情感。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先生说得好,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如今的中国危机四伏,而我们的民族少了些血性,多了些奴性。

    但我要告诉大家,只有奴才才有奴性,难道我们都想做奴才吗?你不出头,我不出头,你沉默,我也沉默,个个担生怕死,瞻前顾后,整个民族也就成了奴性的民族!

    所以,我们不要做奴才,我们要做海燕,高尔基笔下的海燕!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到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的,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在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的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海燕》是苏灿高中时候学习的一片必备课文,虽然相隔多年,但他还是能倒背如流。他觉得此情此景,要把这篇《海燕》用演讲的方式介绍给就还没有读过的同学们。

    从现场的效果来看,太棒了!

    周校长乐的合不拢嘴,因为鲁迅先生对苏灿的演讲赞不绝口。

    但苏灿的演讲并没有结束,他想用一首他曾经最喜欢的一位诗人的诗歌来结束这次演讲。那个诗人就是食指。

    因为食指出生在1948年,活跃在六十年代,所以对这个世界的人们来说,还没有食指这个人。

    “高尔基的《海燕》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预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将取得胜利的前景。并且号召广大劳动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

    而我今天也带来了一首诗歌,送给大家。希望大家用它在黑暗的世界里寻找光明!

    诗名:《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海燕》的演讲,苏灿是激情澎湃的,**的地方甚至在呐喊,人们听得是血脉膨胀。而《相信未来》苏灿的开嗓是沉郁顿挫的。

    而在场的有不少诗人,比如鲁迅先生,只是听了一小节就是眼睛一亮!如果说苏灿能背出《海燕》已经很令他欣赏,现在苏灿又能写出《相信未来》,那就让他震惊了。这个青年不简单啊!

    201班的同学们也惊呆了。

    金雪、罗伊可,她们都用这无比崇拜的目光望着台上的苏灿,这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曾经看不起的年纪相仿的老师。原来他的才华远远不止是精通三门外语的国学老师那么简单啊。这个小小年纪的苏老师究竟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本领呢?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第二小节朗诵完,苏灿停顿的时间有点长。此刻,全场安静的可怕。而不认识苏灿的老师同学们,尽管十分好奇,但也都忍着,想把整首诗歌都听完。

    《民报》的记者赵无极,激动的记录着苏灿的每一句诗。他预感,这首《相信未来》一定会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撑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第三小节,苏灿的音调提高了不少,气势开始磅礴起来。这份情绪的酝酿显然是很不错的。大家脑海也在迅速的脑补,联想到当今祖国发生的一幕幕大事件,联想到自己生活中的一幕幕。

    此刻的鲁迅先生摸着下巴,似乎也陷入了沉思,又似乎在猜测苏灿接下来怎么写。按照结构,这首诗接下来应该要抒发为什么相信未来的缘由了。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果然如此。

    鲁迅先生激动地握着拳头。这一刻他感觉到祖国将会有一位新诗人崛起。这是一颗冉冉的新星,而他的起点就是耀眼。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苏灿的演讲在《相信未来》中结束,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当下,人们对未来是恐惧的,但这样危机的国情下,人心惶惶的大上海,苏灿却用一首《相信未来》唤起了大家的信心,这份勇气和魄力令人钦佩,这份自信和信仰更是值得大家学习。同学们的身体里似乎有了两股力量在缠绕,一份是鲁迅先生的,一份是苏灿的。

    这次活动举办的很成功,苏灿更是出尽了风头,但出名也有出名的好处,中午的招待餐,鲁迅先生就指明要苏灿陪宴。

    这样的好事,苏灿自然是欣然同意的,就是不知道鲁迅先生会不会介绍自己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看,也好完成系统的任务。
………………………………

22、做客

    中餐的招待就在周校长的家里。校长夫人亲自下的厨子。周校长的家是学校的公寓楼,里面的装修比较朴实,倒是书房很惹眼,三个大书架,恐怕有几千册藏书。

    鲁迅先生是个爱书如命的人,进屋后就一头扎进书房,翻找起自己喜欢的书看,口中不断地念叨,这本是孤本啊,这本也好啊之类的。苏灿则如一个小学生一般跟在一旁听着,时不时的给鲁迅先生和校长打根香烟。好家伙,这两个可都是老烟鬼,加上苏灿一个小烟鬼,书房的窗户虽然开着,也还是一屋子烟味。

    听说鲁迅先生来家,周校长的儿子周永也回家了。可是刚进书房就被刺鼻的烟味给呛得眼泪都出来了。周校长热情的介绍,大家相互认识了下。

    鲁迅先生看到书房里有架钢琴就问周永是学古典音乐的吗?周永表示不是。周校长自豪的笑笑是夫人的。原来周夫人也是大家闺秀出身,父亲从小在欧洲长大,所以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周夫人耳濡目染也就学会了钢琴。

    “妈,什么时候吃饭啊?”周永朝厨房里忙活的周夫人问道。

    “还有两个菜就好了。”厨房里一个穿着旗袍的女人应声道。

    书翻得差不多了,大家便在书房的沙发上坐下来唠嗑。话题的焦点自然是苏灿了。鲁迅先生一向是关心青年人的成长的,对苏灿的第一印象极好。

    “苏灿老师啊,你小小年纪就学贯中西,也算是我生平罕见了。”鲁迅先生道。

    “先生过奖了,您是长辈,又是一代宗师,您就喊我小苏吧。在您和周校长面前,我怎么敢称作学贯中西,不过都是些皮毛罢了。”苏灿谦逊道。

    鲁迅微笑道:“唉,说什么一代宗师,过誉了。倒是你,不骄不躁,不卑不亢,新一代的年轻人当如苏灿。今天你朗诵了两首作品,一首高尔基的《海燕》,一首你自己的《相信未来》,真的是令人吃惊啊。你的风头都盖过我了哦,哈哈。”

    鲁迅说罢哈哈大笑,三人也都大笑起来。

    “说来惭愧,我今天的确有卖弄文采的嫌疑,但我这么做是有私心的。我想得到先生的认可。如果可能的话,我想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为中国的民权革命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苏灿真诚道。

    在大师面前,要做到的就是真诚,所以苏灿毫无隐瞒的说出了自己的野心。

    “哈哈,好。不过现在形势危急,每一个新成员都必须是绝对可靠的。这样吧,你谈谈你对民权的理解吧,或者说你为什么要加入我们。”鲁迅试探道。

    苏灿知道事情肯定没有那么简单,任何组织的加入都需要审核的,万一跑进来奸细那可就后患无穷了。

    苏灿想了想,想到高中历史课本上关于三民主义的论述。

    “因为要反对列强的侵略,所以我们需要民族主义;因为人民需要拥有政权,政府需要拥有治权,所以我们需要民权主义;因为要实行耕者有其田,并遏制私人操纵国民生计,所以我们需要民生主义。这就是孙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而三民主义的最高理想就是天下为公。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跟马克思注意有着一定相似的地方。

    然而,孙先生还没有来得及完成三民主义的伟大理想就与世长辞。作为三民主义思想最忠诚的追随者,孙夫人必当接棒完成先夫未完成的使命。

    孙先生临终的遗言说得好: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而事实上的确如此。

    如今的国民政府掌门人蒋中正,他是一个亲美帝国主义的人。虽然他表面上遵从三民主义,但是他的所作所为早已离经叛道。

    三民主义可以说没有一样实现。

    民族主义是为了反对列强的侵略,但无论是国民政府,还是地方军阀,为了保存个人实力,从而逐鹿中原,一统江山,千秋万载,所以都指望别人用血和军队来收复河山,坐山观虎斗。民族主义在王朝争霸的历史背景下就是一个空中楼阁。

    民权主义更是笑话,就拿上海滩来说,一个老百姓别说拥有选举权,监督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