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梦幻初唐-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把处弼修理了一顿,然后还不算完,早上老爷子就让我把处弼送到你家这学堂来,说都是因为你处弼才闯祸的,你有责任把他给教好了“程处默一五一十的说道
“靠,你弟弟闯了祸,关我鸟事,为毛要我把他教好,再说了,你家的种儿你不知道情况啊,要是能教好了,老天爷都能笑死“武元庆不乐意背这个锅
“你就尽管埋汰吧,反正我家老爷子说了处弼他是交给你了,能不能教好是你的事,教不好闯了什么祸你自己担着“程处默笑嘻嘻的摊了摊手
“靠,这不是耍赖吗“武元庆气急
“怎么能是耍赖呢,谁让你们家要散播倭国人的那些坏消息的,要不是你们家散播,我家处弼这小王八蛋能和倭国人打起来吗所以说一千道一万都是因为你的缘故,这个责任你不承担谁承担,你说是不是“武元庆暴跳如雷的表现,看的程处默心情大好
你特么说的一点没错,处弼是小王八蛋,你就是大王八蛋,你家那混世魔王就是老王八蛋,武元庆瞪着程处默咬牙切齿的碎碎念
“算了,来就来吧,一只也是赶,两只也是放,这里已经养了几十个了,也不差你家处弼一个“程处默笑而不语吃定你的样,让武元庆看着就来气
烦躁的武元庆丢下程处默也不经过同意,就加入了躲沙包的队伍里边
然后他把所有的郁气都撒到了李泰和李恪兄弟俩身上,和杜荷,房遗爱他们拼着嘲讽
“你是猪吗,我站着不动你都丢不到“
“你吃的干饭都哪去了,光长肥肉了吗“
“小胖子,你倒是丢啊,丢啊,哎,你丢不到,就是丢不到,气死你“
这话是骂李泰的
“你往哪瞅呢,眼睛有毛病吗,我在这里,在这里“
“颜值高有什么用,还不是小白脸一个,连丢沙包都丢不到人,死了算逑了“
这些是骂李恪的
………………………………
第三百三十八章 偏见;避讳
“不玩了,不玩了“没一会,李泰撂挑子不干了
“就是,不玩了,哪有玩游戏还带骂人的,姐夫你太过分了“李恪也愤愤然的说
对于这哥俩的抱怨,指责,武元庆笑呵呵的不说话,反正他是发泄的差不多了,不玩就不玩了
“先生,你今天吃炸药了啊,怎么火气这么大“杜构笑嘻嘻的询问
自从炸弹开始在十六卫中装备,朝中官员,勋贵这些人也都知道了这种神秘的会爆炸的东西,当然他们只知道名字,至于说具体什么东西,除了不见天日的火药局和武元庆,李世民几个知情人外,旁人是绝对不会知晓的
武元庆首创的吃枪药,吃炸药等新名词也在小一辈中开始普及
“问这么多干嘛,不玩了就赶紧回去上课,过两天期末考试要是考不好,你看我怎么修理你们“武元庆瞪眼喊
“切,不说就不说了,吼什么吼,显你嗓门大啊“杜荷小声嘀咕,边说边喊上其他人跑向教室
李泰和李恪站着没动地方
“哎,你们怎么不回去啊“武元庆问
“多日不见,甚是想念,姐夫就让我们和你多待会呗“李泰笑嘻嘻的说
“滚,和你们有什么好待的“武元庆笑骂
“哎呀呀,元庆啊,你看看你这多日不来,搞得这些家伙胆子都大了许多,都不怕你了,还敢和你开玩笑要是长此以往,我怕你就要管不住他们了“程处默笑话到
“怕我管不住,你倒是把你家处弼那小王八蛋领走啊“武元庆翻着白眼说
“嘿嘿,算了,我家老爷子交代的,我可不敢忤逆“程处默笑着摇头
“怎么还不走啊你们,欠我抽你们的吧我可告诉你们,明年会试的时候我是准备让你们参加明算科的,要是因为现在放松不努力,到时候没考好,丢人的可是你们而不是我“武元庆冷着脸看着李泰李恪哥俩
“我去,姐夫你怎么和我们想的一样啊我们留下来就是准备和你商量这个事儿的,还怕你不同意呢,没想到姐夫你也是这么想的“李泰,李恪两个眼睛瞪得溜圆,惊讶的不要不要的
“你们也这么想“武元庆问,心想这特么也太巧合了
“当然,学了这么久算学我们早就想和其他人比比了学校就这么些人,考了这么多回试,大家谁强谁弱什么样都一清二楚的长安里算术好的很多我们都比试过了,我们比他们强上不知多少所以我们想借明年会试的机会和全国算术好的人比比,看看我们在全国来说是处于什么程度的“李泰收起笑容,严肃的说着自己等人的想法
“嗯,你说的不错,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没有和全国的精英比过,咱们说咱们的算学最强,别人永远都不会心甘情愿的承认“武元庆表示了肯定,然后摆摆手说“行了,你们的想法我知道了,我的意思你们也明了了,那就别在这杵着了,赶紧回去努力吧“
看着李泰,李恪两个离去的背影,程处默皱了皱眉,不解的问“你真准备让他们参加明年的会试啊,不怕他们没考好,砸了你的招牌吗“
“这有什么好担心的,我相信他们的实力,其他人不敢说,但是李泰,李恪他们肯定考得差不了不但他们参加,我家元爽,大丫,二丫也会参加“武元庆笑着说
“什么,你脑子没事吧,大丫,二丫也参加,她们可是女孩子,怎么能参加考试呢,那可是选拔官员的考试,不收女子的“程处默有些惊恐的问女子考试为官,这也太惊世骇俗了
“你才脑子有病呢,我什么时候说让他们考试是为了当官了,他们只是参加考试,不会算在最后录取的人数里边的再说了,你觉得他们的家世需要他们参加考试才能当上官吗“武元庆没好气的翻着白眼鄙视
能来这个学堂的哪个不是背景深厚,父辈爵位没有一个是低于国公的,好几个他们老子都是李唐皇族的郡王,就连皇子都有四五个
皇子谁需要考试,人家年龄大点就都被封为亲王了,下边的郡王或者国公家的子弟,就算不是长子继承不了爵位,但是被封个官还是不成问题的,如果父辈圣眷正隆,就算老二,老三也能被封爵的
这些人想要参加考试,没谁是想通过考试当官的,那种官他们都看不起,之所以想考试只是想长长见识,顺便看看自己的水平如何光在长安算学届牛逼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虚荣心了,他们想在更大的舞台上绽放自己的光彩,想让很多看不起他们,认为他们是只能靠父辈的纨绔子弟的人看看,他们没有父辈的帮助也能很厉害
“就算像你说的那样,陛下也顶多会同意让男的参加考试,绝对不可能让你家大丫二丫参加的元庆啊,我知道你家和其他人家不一样,在你家大丫二丫比元爽都受宠可是你要知道那只是在你家,在外边就算她们是你武元庆的妹妹,吏部尚书的女儿,可该受的偏见,该有的避讳是一个都不会少的“程处默紧锁眉头的说
“那又如何,我家大丫二丫想参加,我这个当哥哥的就一定会满足她们,大不了让我家大丫二丫女扮男装不就可以了吗,主考官是我爹,难道还怕谁敢搜身不成“武元庆浑不在意的说
“可是,万一要是被人发现了告到陛下那里怎么办“程处默问
是啊,明年会试是举朝都会关注的事情,想象武元庆说的那样蒙混过关真的很难
“凉拌,发现就发现了呗,能怎么的,陛下总不会把我们爷俩给砍了“武元庆依然不以为意
武元庆觉得这又不算是多挑战这个社会的风俗礼教的底线再说如果连妹妹们想参加个考试都办不到,那他爷俩这官还当的有什么劲
武元庆可是武元庆,不是海瑞那种为了名声仅仅因为一个别人给的糕饼就可以逼死女儿的畜生
………………………………
第三百三十九章 姗姗来迟
馆舍里聚集着几个很有意思,或许可能未来会有命运纠葛的人,武元庆常去那里逛逛,李义府和许敬宗,许敬宗和上官仪,这三个人的交集最有意思,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武元庆每次去都会到王玄策他们宿舍的缘故,反正许敬宗和这个宿舍里的人关系都很不错武元庆最喜欢静静的看着他们或淡然,或激动的谈天说地,聊聊经史,说说朝政
除了经常到馆舍,剩下的时间武元庆要么到学堂给李泰他们上课,要么到吏部逛逛
后世的高考那都是提前几个月的时间就开始封闭起来出题的,但是在古代可不会这样,出的早的十来天半个月,出题晚的搞不好考试前几天才出好
这个当然和古代考试模式有关,也和考题的数量有关
不说隋唐时代不完善的考试了,就到了明清时期,出题都是很随性的,像童生试都是县里边的县令自主出题,很多时候都是现场想题目考题也不是出在卷子上,说起来都没有卷子,只有答题纸
开考后,有兵卒或者小吏搬着一个题板,上边写着考题挨个让考生看,当然也会念出来给考生听
乡试也是如此,轮到到京师考的会试,往往才会有试卷,而试卷上的考题也往往只会有一到两个题,有填空之类的题也绝对少数
而殿试的时候,皇帝出题,更是随意,有时候提前准备,有时候也和童生试一样,皇帝临时出题
哪里会想武元庆没穿越那会,不管什么科目,填空,判断,选择,问答都会有一样,从头看到尾都要看半天,更别说做了
这样随意的出题在武元庆看来显得很不正规,也显得死板,而且出的题目太少,不能考察考生全面掌握知识的情况,
武元庆向李世民禀报了这个问题,一番商议后,李世民把解决问题的任务交给了吏部,给了武元庆一个顾问的身份,让他协助解决,适当增加出题量,增加考题的模式
不过就算增加也不能太多,不然不说考卷上放不放的下的问题,关键考生用毛答起来就费尽费时
至于说具体的考些什么,那是武士彠这个主考官,还有其他几个被任命为副主考官需要操心的
不过在明算科的出题问题上武元庆却有很大的言权,因为他是其中一个出题官,还是负责出最后大题的
他跑吏部就是操心这些事的,到学堂则是敦促李泰他们学习,顺便教新知识,也算是临时抱佛脚,突击学习了,不过武元庆还是有基本公平意识的,没有泄露任何考试相关的消息,虽然就算泄露给这些人也不会影响最后考试的成绩
忙碌或散淡,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间就到了年关,连着两年丰收,让长安内外百姓的收入多了起来,百姓们手里有了钱,也比往年舍得置办年货了,街市上来来往往的百姓手里或多或少会拿着点新买的东西
就在各级官员都等着放假过年的时候,从遥远的岭南来了一位封疆大吏,虽说大唐立国十多年了才第一次入朝觐见,但姗姗来迟也总归是来了
冯蛊,岭南的封疆大吏,这个说法或许很多人包括皇帝李世民都不会认同,在他们看来这位雄踞岭南十数年的男人更像是一方诸侯,岭南的土皇帝
岭南被冯蛊经营的针插不进水泼不透,大唐皇帝任命的官员要是没有他的支持也形同虚设,无怪乎朝中这么多人会如此想,如此看
作为名门之后,从冯蛊的爷爷奶奶辈儿起,冯家就是岭南最有权势的家族了他爹是石龙太守冯仆,他爷爷奶奶更出名,是,高凉太守冯宝与谯国夫人冼夫人
冯宝知道的人或许也没那么多,但是谯国夫人冼夫人那绝对是家喻户晓的
说起历史上有名的女人,有名的巾帼英雄,这位冼夫人绝对是没法绕过去的一个存在
冼夫人,原名冼英,后世被人尊称为岭南圣母,是当时岭南的俚人,也就是少数民族的人,冼氏是俚人的大领,冯宝正是因为娶了冼夫人,冯家才得以在俚獠等少数民族占优势的高凉地区站稳脚跟,推行政令
陈朝先主陈霸先,认定夫人为平定乱世之人,公元五五一年,冼夫人协助陈霸先擒杀李迁仕。 。梁朝论平叛功,册封冼夫人为“保护侯夫人”。公元五五七年,陈霸先称帝,陈朝立。公元五五八年,冯宝卒,岭南大乱,冼夫人平定乱局,被册封为石龙郡太夫人。隋朝建立,岭南数郡共举冼夫人为主,尊为“圣母”。后冼夫人率领岭南民众归附,隋朝加封谯国夫人
在后世,冼夫人在粤,闽,,海南等地那是如同神仙一样的人物,很多地方都有冼太庙,就连东南亚的马来,越南等地方都有不少冼太庙
都说虎父无犬子,老子英雄儿好汉,这句话在冯蛊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冯蛊还小的时候就很有谋略,英勇善战,初以祖辈功勋荫庇任宋康县令,隋开皇十年的时候,岭南生叛乱,夷人王仲宣起兵造反,冯盎配合奶奶冼夫人率军击败叛军,因功授任高州刺史,后平定潮州、成州等五州僚人叛乱,因功授任金紫光禄大夫、汉阳太守再后来隋炀帝出征辽东,冯蛊跟随,升任左武卫大将军
后来隋朝被隋炀帝给祸害的没了,冯蛊的官自然也算是丢了,但是冯家在岭南的根基和势力,以及影响力还在
冯盎回到岭南,聚众数万,自任领,依附割据岭南的林士弘,先后击败广州、新州的贼帅高法澄、冼宝彻等人,占据广州、苍梧、朱崖之地,自领总管因为治理有方,很快岭南的局势就稳定了,社会也变得安宁
这时候的冯蛊占据了八州之地,纵横两千里,已经算是割据一方的大军阀了,学秦末的赵佗那样宣布独立建立一个国家绝对是妥妥的事情
但是冯蛊并没有如此,武德五年,他上表归顺唐朝,没提任何要求,没有讨价还价
………………………………
第三百四十章
冯蛊归附后,李渊以其辖地设置高、罗、春、白、崖、占、林、振等八州,任命冯盎为上柱国、高州总管,封吴国公,不久改封越国公、耿国公。。
虽不知道冯蛊是怎么想的,但总的来说冯蛊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可是冯蛊虽然归附了大唐,但是却一直不曾到长安觐见皇帝,他手下又管理着岭南八州的土地和人口,朝中自然有各种传言南方很多州郡也有奏报说冯蛊有反意,之所以不入朝是害怕被扣下
等贞观元年,新皇李世民登基一年,这种传言甚嚣尘上,让自觉英明神武的李世民忍不了了,命将军蔺暮等江、岭数十州兵前去讨伐
好在最后被明镜魏征给拦住了,魏徵劝谏说:“中原刚刚平定,岭南路途遥远、地势险恶,有瘴气瘟疫,不可以驻扎大部队。而且冯盎反叛的情状还没有形成,不宜兴师动众。”
李世民不高兴的说:“上告冯盎谋反者络绎不绝,怎么能说反叛的情状还没有形成呢?”
魏徵答道:“冯盎如果反叛,必然分兵几路占据险要之地,攻掠邻近州县。现在告他谋反已有几年,而冯氏兵马还没出境,这明显没有反叛的迹象。各州府既然怀疑冯氏谋反,陛下而不派使臣前往安抚,冯氏怕死,所以不敢来朝廷。如果陛下派使臣向他示以诚意,冯氏欣喜能免于祸患,这样可以不必劳动军队而使他顺从。”
李世民听后觉得有理,所以没有出兵,并且派遣员外散骑常侍韦叔谐、员外散骑侍郎李公淹持旌节往岭南慰问冯盎。冯盎则让他的儿子冯智戴随着使臣返回朝廷。
其实,冯蛊并不是说多么不尊重大唐皇帝,多么不想到长安,他心中的担心自然是有的,但阻挠他到长安的最大原因还是岭南的另一方势力,和冼氏齐名的俚僚人酋帅谈殿
谈殿从武德六年开始就叛乱,和冯蛊抢地盘打得不可开交,有这么一个心腹大患在,冯蛊怎么可能安心到长安
而岭南大乱,谈殿和冯蛊开战,除了他自己野心勃勃以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要算到李渊头上
唐朝武德六年,钦州总管宁长真进贡合浦大珠,李渊以道远劳人为由不受。引至岭南众酋长的不满,认为朝廷拒收礼是将要出兵攻打岭南了,宁长真与谈殿、冯暄等人商议要反唐,南合州刺史宁纯因忠于唐而反对,宁长真与高州领冯暄、谈殿及越州刺史宁道明联合附近各溪峒领围攻。
宁道明被州人杀死,宁长真相继阵亡。于是,冯暄、谈殿大乱,为抢夺罗州地盘朋友反目,相互攻掠。因高州北部地盘问题,岭南酋帅冯盎、谈殿迭相攻战
好几方打得热火朝天的,李世民要真的出兵的话,那绝对乱成一锅粥,好在最后李世民没有出兵,还派人去安抚,冯暄、谈殿等一齐投降,这场叛乱方才结束
可是虽然冯智戴到了长安,之后也一直没有回岭南,颇有一种质子的感觉,但是毕竟只是儿子到了,老子还没来,李世民心中一直还是放心不下的往岭南不知道派了多少百骑的人马去监视监听冯蛊的一切动向
好在冯蛊并没有任何的谋反迹象,在用了三四年的时间把岭南重新整顿治理的差不多后,终于在春节之前来到了长安觐见李世民
李世民终于也可以睡个安稳觉,不用时刻担心岭南有变了
冯蛊入朝,迎接仪式相当的隆重,李世民都亲自出城十里迎接,出征突厥和薛延陀的大军归来的时候也不过就是如此了
之后,接见冯蛊的时候还特意开了大朝会以示重视,长安够品级的官员近千人参加
在城外迎接的时候,李世民拉着冯蛊看秦王破阵乐,武元庆的品级没能凑到前边,后来大朝会更加前不了前边了
一直到召开晚宴的时候,武元庆才看清楚冯蛊的样貌,可能是因为冼夫人俚人的血统,冯蛊的个子并算不得多么高大,一米七左右的样子,比起程咬金,尉迟恭他们来矮了不少
但冯蛊个子不很高大,又是六十左右的年纪,看着却依然雄壮,说话也是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武元庆过去敬酒的时候,虽然实际是他个子更高,但依然觉得自己是被俯视的一方
在武元庆自我介绍后,冯蛊颇看着他颇为惊讶:“武少卿还真是年轻,不愧是少年英杰“
“耿国公谬赞了,您才是真正的大英雄,您年轻时候才是真正的少年英杰,您的光辉事迹在下可是如雷贯耳的“武元庆笑着说,他不是恭维,是真的这么认为的
“武少卿太谦虚了,起码老夫现在都造不出来火药炸弹,而你却是在三年前就让人把它们带到岭南,让老夫好好涨了一下见识声势若雷鸣震天,那一下爆炸可是让半个山头都没了,老夫和属下几百将士好多天都听不清楚声音“冯蛊一脸揶揄的说
为什么会送火药给他,还当着他的面点燃炸掉了半个山头,冯蛊是心知肚明无非是震慑恐吓而已
武元庆这个火药的制造提供者肯定出力巨大,没准这个用恐吓的想法就是武元庆提出的现在却一副谦虚无害的样子,冯蛊不揶揄他才怪
“呵呵,瞎弄,那玩意纯属瞎弄出来的,不值一提“武元庆腼腆的笑
“在下都是弄的小玩意不值一提“武元庆继续恭维:“倒是您,隋朝末世,分崩离析、时局动荡,国内大乱;太上皇虽然应运而生,但他的影响、教化尚未使人信服,岭南、百越之地尚无所归属。您占地方圆数千里,岂是汉代赵佗的九郡能相比?您却没有自立为王,而是选择归附大唐才更让人敬佩“
可在冯蛊看来这是试探,也是反击
“老夫家居留百越之地已经五代,州郡长官所辖之地仅老夫一姓,子女玉帛我已有,人世间的富贵,像老夫这样的都少有。常常怕承担不起重担,使先人蒙受耻辱,怎么敢效法赵佗自己称王一方呢?“
………………………………
第三百四十一章 香饽饽
“能想的这么明白的人很多,但是像耿国公这么有魄力,做的这么明白的可是少之又少了,这让在下怎么能不深表敬佩呢“武元庆说
冯蛊哈哈一笑“老夫只是做了自己认为该做的,不过既然武少卿这么说,那老夫请你收犬子智戴当你的学生,入你的书院,你应该不会拒绝吧“
什么,收你儿子冯智戴当学生,开什么玩笑呢
武元庆被惊的不小,震惊过后就是连连摆手“不行,这怎么能行,我怎么能收智戴兄当学生,智戴兄和我同朝为官,,我是司农,鸿胪少卿,智戴兄是卫尉少卿,我们品级相同,再说智戴兄年纪也比我大,这不合适不合适“
“没什么不合适,同朝为官怎么了,年纪比你大怎么了,他学问不如你就应该向你学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都说别人身上有他需要学习的地方,更何况智戴了而且老夫拜读过你的那篇师说,不是也说“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说到后边,冯蛊还拿武元庆剽窃的韩愈的师说来说服他
话说成这样武元庆也没法不答应了,只好摸摸鼻子说道“既然您都这么说,在下再拒绝也太不识抬举了,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