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梦幻初唐-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侵懒嘶共坏没罨畲蛩滥惆∑渌瞬凰担讨写笕司鸵湍闫疵恕

    侍中就是魏征,魏明镜

    年初正月的时候吧,皇帝李世民把《秦王破阵乐》改名为《七德舞》。在玄武门宴请三品以上官员、州牧、夷族首领的时候就命人演奏《七德舞》和《九功舞》。

    不管是叫《秦王破阵乐》还是改名为《七德舞》,这个舞本身是个军舞,或者说是武舞,歌颂的是皇帝攻城拔寨,勇破三军的事情

    当时太常寺正卿上书言道:“《七德舞》用来表现皇上的丰功伟业,但意犹未尽,请求编入刘武周、薛仁果、窦建德、王世充等人被擒获的过程。”

    虽然李世民说:“他们都是一时的英雄豪杰,如今朝廷的大臣很多是他们的臣下,如果他们看见旧主子的屈辱之态,能不伤心吗?所以还是不要加了“

    但是他对这个舞却是极为喜欢的,或者说对于这个舞所歌颂的他的那些丰功伟绩是非常愿意看到的看到这个舞,就好像又回到了当初金戈天马如虎的岁月

    《九功舞》和《七德舞》恰恰相反,它本名《功成庆善乐》,又名《庆善乐》,乃殿庭朝会所奏之文舞

    对此,《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太宗生于武功之庆善宫。贞观六年,幸之。宴从臣,赏赐闾里,同汉沛宛,帝欢甚。赋诗,吕才被之管弦,名曰《功成庆善乐》。

    白话说就是李世民诞生于庆善宫,贞观六年,李世民回到庆善宫,在渭水之滨宴请群臣,并赏赐乡亲邻里,想起从前的点点滴滴,太宗不由得感慨万千,遂赋诗十韵,命乐师配上管弦之乐,制成《功成庆善乐》。

    所以这是一个用来欢庆的舞,歌颂大唐文德昌盛的

    魏征想要皇帝停止武备,提倡文教,休养生息每次陪皇帝饮宴,见到演奏《七德舞》时都低下头故意不看,见到《九功舞》则非常认真地观看,以此来表明自己的政见,来劝谏皇帝

    连看个歌舞表演,都不忘劝谏,明镜老魏也是够可以的也正是因此,李承乾才会说光是魏征就能因为武元庆的想法和他拼命

    “树欲静而风不止,不是说我们自己不想打仗就可以不打仗的,这还要看我们的邻国给不给机会“武元庆摇头说道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很新鲜,又是你自创的“李承乾笑着问

    “滚,说正事儿呢好不好“武元庆狠狠瞪了李承乾一眼

    “好吧,我有点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我父皇可能因为吐谷浑的挑衅而对他们出兵对吗“李承乾问

    “没错,从几年前开始吐谷浑念念犯边,陛下肯定会忍不住要收拾他们的“武元庆说

    隋朝的时候,杨广就派兵进攻吐谷浑,击败吐谷浑伏允,立其质子慕容顺为王,还在那里设西海、河源等郡,但是除了极短暂的控制最东边最小的河源郡以外,其他几个郡并未被隋朝控制,隋炀帝派伏顺去管理余众,才到西平,就不能前进到达,不得不返回了。几年之后,吐谷浑伏允不仅收复全部失地,还攻打了隋朝河右

    大唐建立后,慕容顺自江都来归,李渊遣使与伏允通和,那时候有过短暂的蜜月期,到了李世民当皇帝,伏允这个不安份的吐谷浑首领又开始作了,几乎年年兴兵犯境,于凉州等接壤之地大肆劫掠,导致丝路上的商队都因此少了很多

    大唐呢,因为先是蝗灾,后又和突厥打,和薛延陀打,分身乏术,所以一直避让,李世民还多次遣使前往抚慰商议,又征伏允入朝,欲与之和好,但是伏允一再的拒绝

    伏允对大唐的好意视而不见,还死不悔改的继续犯边,李世民要不收拾伏允,那他就不是李世民了

    武元庆现在要做的就是提前做一点准备,做一点用吐蕃来对付吐谷浑的准备

    看清爽的小说就到
………………………………

第四百二十三章 小伙伴被小伙伴震惊了

    远交近攻

    现在还没有和大唐接壤的吐蕃,无疑就是远交,早就和大唐有冲突的吐谷浑必然就是需要近攻的

    吐蕃使节在长安待了小半个月,九成宫终于有旨意传回,让鸿胪寺派人护送吐蕃正副使二人去九成宫觐见

    热情接待了这么长时间,王玄策,高表仁两人已经成功赢得了吐蕃人的好感和信任

    正使尚囊前往九成宫之前,情深意切的拉着王玄策的手拜托他帮留在长安的吐蕃人购买书籍,雇佣工匠

    王玄策自然是满口应是,然后回头就让人拉来一车又一车的书籍让吐蕃人自己挑选

    四书五经,诗集文章,还有各式的佛经典籍,花草园艺书籍,拿来的书籍要么是讲圣人之言,汉人文化的,要么是佛经教人打坐参禅,不要胡思乱想的,要么是一些享乐的玩意

    而吐蕃最最想要的一些兵法之类的,木艺营造的工艺书籍,还有炼铁这些重要的书籍没有一样是在其中的

    至于工匠就不用说了,就算武元庆不让人阻挠,一听说是去吐蕃也没几个人去的,都怕死在那蛮荒之地回不来了

    最后吐蕃人诱之以利,加上武元庆的暗中安排,也只有区区十几个人接受了雇佣,涉及的门类,三个木匠,两个泥瓦匠,一个会打造农具的铁匠,还有两个游方郎中,剩下的全是孑然一身的光棍农夫

    虽然买到的书籍和雇佣到的工匠远远没达到吐蕃人来前的预期,可是他们对王玄策和高表仁两个却是感激涕零的

    因为天气那么炎热,这两人却不辞辛劳的整天陪着他们一家家书店的转着,看着,买着,一户一户的去找,去说服那些工匠他们觉得这俩人真是好人,真是吐蕃的好朋友

    可他们不知道,王玄策两人这是特意做戏给他们看得,为的就是不让他们看出有人从中作梗,故意不让他们买到想买的书籍,请到想请的人

    文明程度更高的人耍心眼哪里是蛮夷之地的人轻易能看出来的,城里人套路深,真会玩,玩的吐蕃人被卖了还要帮着数钱呢

    这不嘛,吐蕃人领队为了答谢王玄策和高表仁,连着多日在长安最好的教坊司请客,请玩儿

    王玄策和高表仁都不是讲究的人,吃完玩儿完,扭头就跑到司农寺和赵恒炫耀,然后还不忘你一句我一句嘲讽吐蕃人笨

    赵恒每天几乎哪也不去,就在地边守着,赤着脚,戴着草帽跟真正老农一样,自然对这俩货三天两头跑来显摆表示很不待见,但架不住人家厚脸皮完全不在意他的脸色

    “我说赵兄,要不你和少卿说说也来鸿胪寺吧,你看我们这活儿多好,比你这每天和农田,庄稼打交道强多了“王玄策笑着提议

    “玄策此言差矣,赵恒干得可是利国利民的事情,这占城稻要是推广开那可是功在千秋的“高表仁不同意王玄策的看法

    高表仁之前是当过刺史的,一地父母官,放在后世起码是一个地级市的市长所以他看的要远比刚刚及冠,步入仕途不过一两年的王玄策看的更远,更全面

    他知道大唐现在国力强盛,与外部而言,没什么太大的威胁,以后的重中之重必然是国内的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不外乎衣食住行,而这里边最重要的又是吃的问题,也就是粮食的问题

    古语云,民以食为天,《管子・牧民》也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一个国家不管做什么,粮食都是基础,根基

    这也是赵恒现在投入所有时间精力在做的事情

    高表仁很清楚,赵恒的这件事情做好了,升官那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当然他们的事情做好了也能升官,但比起来,赵恒肯定比他们升的快

    高表仁倒是不操心自己,他有关当刺史的经历,只要不离开政治中心,一旦皇帝气消了,他官复原职或者换个职位当官还是很容易的

    但王选策可就不行了,在鸿胪寺这个位置上,想要往上升可是不容易的,和使节打交道,一个弄不好可能就会引发两国冲突,哪怕不是你的错,也可能让你来当替罪羊

    纵观历代,能在鸿胪寺有大作为的也没几个,大多靠资历往上升的,大唐立国这十多年里也就唐俭是从鸿胪寺卿升到了户部尚书,就这还是唐俭之前在武德年间就当过礼部尚书,说起来升到户部尚书顶多算是官复原职,和以前持平而已

    听了高表仁的话,王玄策也发现自己说错话了,哈哈笑着岔开了这个话题问道:“赵兄,你这第二茬水稻已经种了有十来天了吧,长得怎么样,是不是比前一茬长的慢了“

    “王兄你也看出来了啊“赵恒笑着点了点头说道:“的确是比第一茬长得慢了些少卿说这个稻在占城那边不足两个月就能成熟,但是咱们这里地处北方气温不如那边高,所以长得肯定会慢,所以第一茬我差不多等了小三个月才让人收割了的这稻谷也真是好,穗大粒饱,我偷偷弄了点做了碗米饭,吃着不比咱们本地的稻谷差就是咱们北方这边气候还是不适合,第二茬种下去长势远不如第一茬的快,这才刚进七月,我估计啊这第二茬收获的时候肯定有不少稻谷是瘪的“

    “那你有没有禀报给武少卿啊“王玄策听了有些着急的问高表仁也投以关注的目光

    这谷粒不饱满,甚至是瘪的可是大事情,放在普通农家那跟天塌下来差不多

    “这我哪敢隐瞒,发现长势不对当时我就禀告了少卿,少卿说应该是第一茬种的时间太长了,耽搁了第二茬的生长时间等第二茬收割了看情况再说,如果谷粒中干瘪的情况不严重的话,明年就缩短一下第一茬的种植时间今年第一茬不是用了小三个月才收割的吗,明年就两个月出头就收割,这样节省下半个月的时间留给第二茬,看看能不能解决颗粒干瘪的情况“赵恒说道

    “那要是还不行呢“王玄策有些担心的问,这种一茬和种两茬,收成可是大不一样的,最后的功劳也是大不一样的

    “呵呵,少卿说不成也没关系,反正他主要是准备在南方推广这种稻谷的,那边天热的时间要比北方长很多,一年种两茬不是问题的,岭南那边种三茬,四茬都是可以的“说到这个,赵恒笑的很欢畅满足

    “三茬,四茬那不是一年四季都可以种了吗,赵兄,你这功劳立的未免也太大了吧“王玄策和高表仁齐齐震惊了
………………………………

第四百二十四章 吓尿了的李承乾

    两个纯种北方人哪儿见过南方的富庶,当然南方人又哪里见过更南方之地人们的富庶

    这就跟大唐人从来不知道香料还能长得漫山遍野没人捡,长出来熟了掉在地上,然后再长再掉一样

    哪怕是后世,武元庆小时候第一次从树上知道南方水稻是可以两熟,三熟,四熟时候也是一样的震惊无比,然后哀叹命运不公

    事实上,真说起来,不公的又何止是北方,命运对整个大中国都是不公平的

    中国人历朝历代都是人口最多的,但却没有一个高产作物,高产作物全是美洲的,土豆,玉米是美洲的,南瓜是美洲的,就连特么嗑的葵花瓜子原产也是美洲的

    中国有鲤鱼,结果却在北美泛滥了,眼红的吃货们疯狂叫嚣给我啊中国有兔子,却在澳大利亚上演了一场兔子也疯狂澳大利亚人漫山遍野打兔子,打死了一车一车拉着扔了,还是遏制不了兔子的疯狂,最后只能用细菌战,靠蚊子携带可以传染也只传染给兔子的病菌才将兔子给遏制住

    最疯狂时候澳大利亚有一百亿只兔子,放在中国光特么这些兔子都够全国人吃好几个月的

    这是外来物种入侵,中国也同样也有外来物种入侵,可看看进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水葫芦,一种浮水草本植物,生长迅速,会大面积阻塞水道,影响交通而它的价值呢却基本没有,顶多能喂喂牲口,人吃的很少,做药用也少

    紫茎泽兰也是外来物种,这种东西更是一点用处没有,牲口都不吃,超过三年的紫茎泽兰牲畜吃了会中毒身亡

    而且这东西还不能烧,燃烧后产生的烟雾会让人也中毒,哪怕不烧,它的气味也会让人不适,据说可能会致癌

    瞧瞧,命运不公到如此地步,入侵进来的都没个好的

    王玄策他们自然不知道有的地方还能嫌弃吃的东西太多,他们只知道娘的,以后南方人要比北方人幸福多了

    北方人苦哈哈看天吃饭还可怜的只能一年盼一次,南方却是种了一茬可以又一茬

    王玄策被赵恒所说的给打击到了,亏他还觉得自己在鸿胪寺混的挺好,想让赵恒也过来呢,原来人赵恒不声不响做的才是美差

    王玄策好好恭喜了赵恒一番,结果就是赵恒被架的不得不请他们下馆子好好吃了一顿用王玄策话说就是提前庆祝赵恒升官了

    从那天以后,王玄策在鸿胪寺工作的更认真用心了,赵恒升官那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他为赵恒高兴,但他也不愿意落在赵恒之后

    七月中旬,尚囊从九成宫回到了长安,他此次觐见李世民收获颇丰,不但和大唐正式通聘,而且得到李世民的众多赏赐,赏赐还是其次,最主要李世民还答应送吐蕃几百卷经书典籍,还允许他们可以自行在市面上购买需要的书籍

    结果回到长安后,尚囊才发现大唐皇帝答应送的那些典籍他的手下都已经买到了,而一些还想买的典籍却全部没有货

    虽然有些书籍没有买到有些遗憾,但这次大唐之行收获也绝对让尚囊满意了,所以在长安又待了几天后,尚囊就上书辞行,准备回吐蕃了

    而就在这时候,吐谷浑的使节团到了长安

    吐谷浑使节来朝贡可不像吐蕃使节一样,来的无声无息吐谷浑毕竟不是第一次来了,所以知道规矩,在他们到长安的前几天就已经派了人到鸿胪寺打过招呼了

    对吐谷浑,武元庆可就没那么客气了,只是在迎接的时候露了个面,随后就全权交给了王寺丞,这让之前觉得被冷落的他又感觉到了被重视的滋味

    所以,王寺丞对吐谷浑的使节那是相当重视和热情的,招待的很好

    可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吐谷浑原来也以为自己很受大唐重视,很自得的

    但没过两天,吐谷浑人就不这么认为了因为他们发现和他们所住之地一墙之隔住的是吐蕃人

    而吐蕃人显然更受大唐重视,那个在他们到了这么几天,就一开始露过面的鸿胪寺少卿,天天都会到吐蕃那边去

    可是就在之前他们还问过王寺丞,王寺丞对他们说武少卿公务繁忙没时间,等有时间了自会见他们

    娘的,这就是公务繁忙啊,繁忙就是为了吐蕃人啊

    凭什么,吐蕃还不如我们吐谷浑强大呢,凭什么他们的待遇却比我高

    吐谷浑使节这么认为倒也没错,之前的吐蕃的确不如他们强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吐蕃人家正在变强,现在已经和他们一样强了,而且很快就会比他们强

    当然他们更不知道武元庆暗中正在打他们吐谷浑的注意,而吐蕃人是武元庆选定的帮手

    就这么着,有了对比的吐谷浑人觉得自己被伤害了,于是看吐蕃人就不顺眼起来

    两家又是紧挨着住,出门的时候低头不见抬头见,很快双方就起了冲突,一开始是言语冲突,用各自的语言夹杂关中话对骂,后来升级到推搡,最后也不知是谁往谁脸上吐了一口浓痰,反正两方是直接打了起来

    吐蕃和吐谷浑都是蛮夷,本身就很粗野,一言不合干架那是再正常不过的,可是两国都觉得自己很强,不怕对方,所以干起架了都没有丝毫顾忌的

    关键他们随身带刀,那是他们吃饭的家伙,但是用来捅人是一点问题没有,所以肢体冲突很快就发展成了械斗

    第一个拔刀见血以后,其他人有样学样全拿出小刀捅了起来,然后呼朋唤友叫自己人增援

    等四方馆的人发现不对报告给王寺丞和王玄策他们,他们再带人去阻拦的时候,械斗双方人数已经增加到了四五十人,地上躺了个

    最后经过救治,救活了两个,剩下的全死了吐蕃死了两个,吐谷浑死了三个,受伤的还有二十多个

    很快,四方馆的流血冲突就报入了宫中,呈送到了李承乾案头,然后李承乾咣叽就坐到了地上
………………………………

第四百二十五章 到底是谁的意思

    恋上你看书网 630bookla ,最快更新梦幻初唐最新章节!

    两个使节团大打出手,死了五个伤了好几十个,这在大唐建国后十几年里还从未有过

    太子六率五百兵马随后就包围了四方馆,名为保护,实则监视,生怕这两个使节团再干起来

    得到消息的留守大员齐聚东宫门前求见太子李承乾

    慌了神的李承乾在东宫里边急的团团转:“怎么办,怎么办,我该怎么办,这些人我见还是不见,见了我该怎么说啊“

    “喂喂,你是太子好不好,见不见他们还不是你说了算啊他们求见你就见呗,随便怎么说都可以,还怕他们吃了你啊“武元庆觉得李承乾惶急的莫名其妙,现在可是大唐,虽然皇帝远达不到一言九鼎的程度,但也远不是后世的明朝可以比的,后世明朝真有大臣敢以死相谏,敢当面骂皇帝是昏君,敢吐太子一脸的,但在大唐好像还真没听说过有这样的猛人,就魏征老头也没这豁出去的胆儿

    “你说的轻巧,见了他们我说什么啊,要不见,他们告到父皇那里怎么办,父皇会怪罪我没监好国的“李承乾哭丧着脸说道

    “说什么还不简单啊,这是两个使节团之间的冲突,又不是大唐和使节团的冲突,别说才死了五个,就是死了五十个和大唐有什么关系,和你太子有什么关系“武元庆笑了

    “没关系,怎么可能没关系,事情是发生在大唐,发生在鸿胪寺,发生在四方馆的哦,对了,说到这,这事情最有关系的就是你了,你不要笑,我告诉你没准外边的大臣就是来要我降罪于你的“李承乾没好气的说道

    “切,和我有毛的关系,在四方馆,有专人好吃好喝的伺候着招待着,他们吃饱了撑得打架打死了人,凭什么要怪到我头上难道我这个堂堂鸿胪寺少卿大人还的每天派人看着他们不让他们打架啊再说,谁能想到他们会打架,而且打的这么惨烈“武元庆翻着白眼表示这个锅他可不愿意背

    “这话你去和外边的大臣们说“李承乾狠狠瞪了一眼说道

    “要说也是你去说,人家找的是你这个监国太子,又不是找我“武元庆不干

    见李承乾还是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武元庆无奈的摇头说道:“你就按我方才说的那样说就行,这是两国使节的冲突,大唐不易插手你告诉他们你会下令申斥,并安抚两国使节,另外吐蕃使节即将启程回国,你会尽快安排他们离开,避免吐蕃和吐谷浑再发生流血冲突嗯,说这些就差不多了“

    “就说这些“李承乾迟疑的问

    “不然呢,你还想说什么,说是你这个太子的错,还是我这个鸿胪寺少卿的错“武元庆范围内了句,见李承乾摇头,方才笑着说:“不是我们的错,当然一切责任都是两国使节的了,没他们赶出去,已经是你这个太子宽宏大量,看在他们是使节的份上对他们网开一面了“

    武元庆把责任甩的干干净净,偏偏说出的话还让李承乾觉得挺有道理嗯,太子真是跟着武元庆好的没学多少,不要脸倒是学会了不少

    李承乾出去应付那帮激动莫名的大臣,武元庆则从侧门绕了出去

    来到四方馆他直接到吐蕃使节下榻的住所,见到尚囊就满是悲切的问:“大相啊,到底因为什么,怎么会闹成这样,就算你们和吐谷浑素有不睦,但何至于此啊“

    “少卿大人,我们的人死的冤啊我们的人好好的出去,不明不白的就遭到了吐谷浑人的辱骂挑衅,我的人不甘受辱争辩了几句,吐谷浑人就直接动手了,是他们先的动的手,我们的人才还手的,可吐谷浑人竟然动刀了,就一刀啊,一刀就把扎西给捅死了,可怜扎西才十九岁,仅仅十九岁“尚囊悲伤愤怒的控诉吐谷浑人的暴行

    武元庆陪着他一起悲伤,心中却不屑的撇嘴,狗咬狗一嘴毛,到底谁挑衅谁,谁先捅谁的,我们的人反正没看到,还不是任由你们红口白牙一张嘴说的啊

    你说是吐谷浑人先动的手,问吐谷浑人,他们还说是你们吐蕃先动的手呢奶奶个腿的,都是蛮夷,都不是好人

    心里这么想,嘴上还的安慰,节哀顺变,事情都已经发生了,再伤心也没用了,而且吐谷浑人还比你们多死了一个,多伤了好几个呢,你们占了便宜了,事情就到此为止吧,不然我们太子陛下不好处理的

    我们太子已经决定下令申斥你们和吐谷浑了,不过你放心这只是做个样子,免得吐谷浑人继续闹下去你知道的,我们大唐是心向你们吐蕃的,对于你们的遭遇我们深表惋惜和同情,我们太子殿下说了,会暗中给你们的赏赐加倍算是聊表心意

    听了武元庆的一番话后,尚囊愣怔了半响,然后犹豫了一下小声问道:“武少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